CN102313992B - 光传导装置及背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传导装置及背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13992B CN102313992B CN201110073603.0A CN201110073603A CN102313992B CN 102313992 B CN102313992 B CN 102313992B CN 201110073603 A CN201110073603 A CN 201110073603A CN 102313992 B CN102313992 B CN 1023139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optical fiber
- bright dipping
- group
- back ligh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传导装置及背光装置。该光传导装置包含光均匀元件、复数条光纤及光分配元件。该光分配元件设置于该复数条光纤与该光均匀元件之间并包含复数个微透镜,分别对应该复数条光纤以将自该光均匀元件射出的光线导入对应的光纤中。该背光装置包含光均匀元件、导光板及复数条光纤。该复数条光纤的入光端成束排列于一圆形收光区域内以接收自该光均匀元件射出的光线,并且其出光端依对应的入光端的排列位置而交错设置,用以将该光线均匀地导入该导光板中。因此,本发明可将光线均匀地传导并能改善背光的均匀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传导装置及背光装置,尤指一种用于显示装置中的光传导装置及背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屏幕通常利用导光板将主要由数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组成的线光源转变成面光源,以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背光。实际应用上,这些LED通常串联设置并以单一控制器控制线光源整体发光功率,然而这些LED的工作状态不尽相同,当其中一颗LED异常或损毁时,除非将该线光源拆下并将该颗LED予以更换,线光源因而产生不均匀的光分布无法获得改善。
此外,由数个LED组成的线光源实质上仍为点光源的组合,故每颗LED发射的光线呈扇形,并于进入导光板后尚需行进一段距离后始能提供较为均匀的背光。实际应用上可藉由提高LED设置数量以缩短前述距离,或设计光线进入导光板的介面结构以尽速扩散光线,亦可缩短前述距离。然而当每颗LED间发光特性差异过大时,前述距离将更长;于实际上,此时显示屏幕的边缘可能出现暗纹。又,当设置的LED数量过多时,各个LED发光特性的差异范围亦越大,更增加维持背光均匀性的困难度;此发光特性的差异不仅因为LED制程,亦为时效所影响。
因此,于目前由数个LED组成的线光源的架构下,不论是因单颗LED异常或损毁,或是因时效影响LED的发光特性,均有可能使该线光源提供的光线均匀性不足,严重时影响显示影像的色彩。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传导装置,利 用光均匀元件及光纤将光线均匀化并导引,避免因少数几颗发光元件异常或损毁造成光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光传导装置,可使用于一显示装置中,该光传导装置包含:光均匀元件、复数条光纤以及光分配元件。该光均匀元件具有入光侧及出光侧,光线经由该入光侧进入该光均匀元件并经该光均匀元件均匀化后自该出光侧射出该光均匀元件;该复数条光纤的每一条光纤具有一入光端及一出光端,该入光端邻近设置于该出光侧;该光分配元件设置于该复数条光纤与该出光侧之间并包含复数个微透镜,该复数个微透镜分别对应该复数条光纤,每一个微透镜用以将自该出光侧射出的该光线经由该对应的光纤的该入光端导入该对应的光纤中。
如所述的光传导装置,该光均匀元件包含准直器,该准直器包含复数个微透镜,用以将该光线平均投射于该光分配元件的该复数个微透镜上。
如所述的光传导装置,该光均匀元件包含聚光透镜,用以将自该光线投射于该准直器上。
如所述的光传导装置,该复数个入光端对应该光分配元件中心点对称地成束设置。
如所述的光传导装置,该光传导装置进一步包含光源模组,用以发射该光线,其中该光源模组包含白光二极管发光元件。
如所述的光传导装置,该光传导装置进一步包含光源模组,用以发射该光线,其中该光源模组包含红光二极管发光元件、绿光二极管发光元件及蓝光二极管发光元件,用以分别发射红光、绿光及蓝光。
如所述的光传导装置,该三个二极管发光元件根据场色序法依序发光,当该显示装置欲显示一红色影像画面时,该红光二极管发光元件发光,当该显示装置欲显示一绿色影像画面时,该绿光二极管发光元件发光,当该显示装置欲显示一蓝色影像画面时,该蓝光二极管发光元件发光。
如所述的光传导装置,该光源模组包含X棱镜组,用以将自该二极管发光 元件发射的光线经该入光侧导入该光均匀元件。
如所述的光传导装置,该光传导装置进一步包含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该复数个出光端配合该入光面的截面设置以使该光纤中的光线能经由该出光端及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再经由该出光面射出该导光板以提供面背光。
如所述的光传导装置,该复数个入光端对应该光分配元件中心点对称地于一圆形收光区域内排列成一束,该复数条光纤可区分为第一组光纤与第二组光纤,该圆形收光区域可区分为中央部分与外围部分,该第一组光纤的入光端均位于该中央部分,该第二组光纤的入光端均位于该外围部分,该第一组光纤的出光端与该第二组光纤的出光端交错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
藉此,自每一条光纤射出的光线属同源,纵使当产生该光线的光源模组的部分发光元件有异常或损毁的情形时,自该复数条光纤的出光端整体仍能提供分布均匀的光线。此外,每一个微透镜可将光线汇聚以增加进入对应的光纤的光量,大幅减少照射至光纤之间的空隙的光量,故能提升该光线的使用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装置,利用光均匀元件及光纤将光线均匀化并导引入导光板中,避免因少数几颗发光元件异常或损毁造成背光不均匀的问题。
根据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装置,可使用于一显示装置中,该背光装置包含:光均匀元件、导光板以及复数条光纤。该光均匀元件具有入光侧及出光侧,光线经由该入光侧进入该光均匀元件并经该光均匀元件均匀化后自该出光侧射出该光均匀元件;该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该复数条光纤的每一条光纤具有一入光端及一出光端,该复数个入光端于一圆形收光区域内排列成一束以接收自该出光侧射出的光线,该复数条光纤可区分为第一组光纤与第二组光纤,该圆形收光区域可区分为中央部分与外围部分,该第一组光纤的入光端均位于该中央部分,该第二组光纤的入光端均位于该外围部分,该第一组光纤的出光端与该第二组光纤的出光端交错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
如所述的背光装置,该光均匀元件包含准直器,该准直器包含复数个微透 镜,用以将该光线朝该复数个入光端平均投射。
如所述的背光装置,该光均匀元件包含聚光透镜,用以将自该光线投射于该准直器上。
如所述的背光装置,该背光装置进一步包含光分配元件,设置于该复数条光纤与该出光侧之间并包含复数个微透镜,分别对应该复数条光纤,该光线经由该准直器平均投射于该光分配元件的该复数个微透镜上并再导入对应的入光端中。
如所述的背光装置,该光分配元件的该复数个微透镜形成蜂窝状结构。
如所述的背光装置,该背光装置进一步包含光源模组,用以发射该光线,其中该光源模组包含白光二极管发光元件。
如所述的背光装置,该背光装置进一步包含光源模组,用以发射该光线,其中该光源模组包含红光二极管发光元件、绿光二极管发光元件及蓝光二极管发光元件,用以分别发射红光、绿光及蓝光。
如所述的背光装置,该三个二极管发光元件根据场色序法依序发光,当该显示装置欲显示一红色影像画面时,该红光二极管发光,当该显示装置欲显示一绿色影像画面时,该绿光二极管发光,当该显示装置欲显示一蓝色影像画面时,该蓝光二极管发光。
如所述的背光装置,该光源模组包含X棱镜组,用以将自该二极管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经该入光侧导入该光均匀元件。
如所述的背光装置,该复数个入光端相对于该光均匀元件出光侧中心点对称地于一圆形收光区域内排列成一束。
藉此,自每一条光纤射出的光线属同源,纵使当产生该光线的光源模组的部分发光元件有异常或损毁的情形时,自该复数条光纤的出光端整体仍能提供分布均匀的光线;进一步地,本发明藉由将光纤的出光端根据其对应的入光端的排列位置而交错设置,可使得自出光端射出的光线的整体光分布较进入入光 端的光线的整体光分布更为均匀,亦使得该背光模组能提供更均匀的背光。
简言之,本发明的光传导装置及背光装置利用光均匀元件将光线均匀化并以光纤导引均匀化的光线,以提供分布平均的光线,并且由于发光元件并非直接对应光纤,故个别发光元件异常或损毁时不会影响光纤的出光端整体的光线均匀性,此时出光端整射的光线整体强度虽会变弱,但可藉由提高其他正常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功率作为补偿,故能推迟维修排程并延长背光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的光传导装置及背光装置无需使用数十颗发光元件即能产生均匀的背光,有助于简化设计和维护光源模组的困难度。
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由以下的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光传导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光传导装置的示意图。
图3及图4为图2中准直器的微透镜的投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准直器的正视图。
图6为图2中光分配元件的正视图。
图7为图2中光纤的入光端的正视图。
图8及图9为图2中光分配元件的微透镜的投射示意图。
图10至图12为根据不同实施例的光传导装置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光传导装置的光纤的设置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光纤的出光端与入光端对应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光纤的设置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光纤的出光端与入光端对应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光纤的设置示意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光纤的出光端与入光端对应的示意图。
图20至图22为根据不同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23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的光传导装置1的架构示意图。光传导装置1主要包含光均匀元件12、光分配元件14及复数条光纤16。光均匀元件12具有入光侧122及出光侧124。每一条光纤16具有一入光端162及一出光端164,每一条光纤16的入光端162均邻近设置于出光侧124。光分配元件14设置于光纤16与出光侧124之间并包含复数个微透镜(未显示于图中),分别对应该复数条光纤16。光线(以粗黑箭头表示)自光源模组18射出,经由入光侧122进入光均匀元件12并经光均匀元件12均匀化后自出光侧124射出光均匀元件12;接着,该光线进入光分配元件14。每一个微透镜将自出光侧124射出的光线经由对应的光纤16的入光端162导入对应的光纤16中。进入光纤16内的光线最后经由出光端164射出光纤16。其中,前述光源模组18可为直接利用发光元件产生该光线,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以其他元件导引他处光线至入光侧122者亦可作为前述光源模组18。补充说明的是,光纤16的入光端162及出光端164分别配合与其对接的物件的结构轮廓排列设置,以图13举例说明,例如当光分配元件14大致为圆形,而出光端164连接至显示装置的导光板的狭长侧边,故图1中所显示侧视图的入光端162及出光端164的数量不同。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光传导装置2的示意图。光传导装置2的光源模组28包含一或多个白光二极管发光元件282,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其中,白光二极管发光元件282的设置数量视其发光功率而定。光传导装置2的光均匀元件22包含准直器222及聚光透镜224,白光二极管发光元件282产生的生线将自光均匀元件22的入光侧226进入光均匀元件22。聚光透镜224将发射自白光二极管发光元件282的光线投射于准直器222上,以提升光线的利用率。补充说明的是,若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发散情形不严重,则前述聚光透镜224亦可省略;另外,目前高功率LED制程已相当成熟稳定,因此实际应用上得仅以数个LED作为光源模组的发光元件,其设置数量显能少于习知技术背光模组中LED光棒的LED设置数量。
准直器222包含复数个微透镜2222,准直器222用以将该光线平均投射于 光分配元件24的复数个微透镜242上。于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微透镜2222均将其所接收的光线投射于整个光分配元件24的大部分区域,其投射示意图如图3及图4所示,其中图3以粗黑箭头表示表示最上方的微透镜2222的光线投射情形,图4则表示最下方的微透镜2222的光线投射情形,其他微透镜2222的光线投射情形亦相似,不另赘述。如此单一个微透镜2222能把所收到的光线同时投射到复数个微透镜242上,因此每一个微透镜2222的光轴方向不尽相同。
另外请参阅图5,其为准直器222的正视图。于本实施例中,微透镜2222呈圆形并以最密方式排列,以提升穿过准直器222的光线被微透镜2222调整光线行进路径的比例。补充说明的是,于图5中微透镜2222间仍有间隙,故可将微透镜2222制成多角形以形成蜂窝状结构,以将间隙缩小;其中前述多角形不以六角形为限,每一个微透镜2222的轮廓亦不以相同为必要。此外,实际应用上,关于微透镜2222的轮廓及配置,本发明不以前述说明为限。
请参阅图1、图2、图6及图7,图6为光分配元件24的正视图,图7为光纤26的入光端262的正视图。自光均匀元件22的出光侧228射出的光线因经过准直器222的调整,故于整个光分配元件24区域内,整体光线强度分布大致相等,实际应用上或有百分之几的差异,但相对于点光源所呈现的钟形分布,已有显著改善。虽然光线到达光纤26的入光端262时,整体强度分布已能达到相当的均匀度,但光线进入光纤26的射入角却不尽相同,甚至是对于进入同一条光纤26的光线,亦同。因此,于本实施例中,光传导装置2利用光分配元件24的微透镜242再次调整光线行进路径,以使大部分的光线能进入光纤26中;同时,微透镜242亦有聚光效果,可使大部分的光线能进入光纤26的入光瞳径264,如图7中虚线所示,其中微透镜242的投射示意图如图8及图9所示,其中图8以粗黑箭头表示表示最上方的微透镜242的光线投射情形,图9则表示最下方的微透镜242的光线投射情形,其他微透镜242的光线投射情形亦相似,不另赘述。于实际应用上,此入光瞳径264的大小视光纤26的结构设计而定。又,于实际应用上,微透镜242与对应的光纤26的入光端262间的距离可设定使得微透镜242的焦点能落于入光端262的附近,例如落于光纤26内部或外部不远处;原则上,微透镜242的光轴通过光纤26的入光瞳径264内即可获致不 错的光线导入的效果。另外,于本实施例中,为有效汇聚光线进入光纤26中,光分配元件24的微透镜242形成一蜂窝状结构,可有效减少微透镜242间的间隙,提升整体光线收敛效果;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为使光分配元件24与光纤26的光耦合稳定,于本实施例中,光纤26的入光端262以一固定件266,例如束带,对应光分配元件24中心点对称地成束设置,使得各入光端262能各自正对着对应的微透镜24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光纤26轮廓为圆形,单纯的紧密排列仍于光纤26之间存有间隙268,故实际应用上亦可利用固定件266强制入光端262变形,以使各光纤26的入光端262间的间隙减少,外观上亦近似微透镜242形成的蜂窝状结构,故可增加光线被导入光纤26的比例;当光纤26的入光瞳径264与光纤26外径相近时,自光分配元件24射出的光线,绝大部分均能射入光纤26中,故光线被导入光纤26的比例可更进一步提升。
请参阅图10,其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光传导装置3的示意图。与光传导装置2相较,光传导装置3的光均匀元件为一积分柱32,光传导装置3的光源模组38包含红光二极管发光元件382,绿光二极管发光元件384及蓝光二极管发光元件386,用以分别发射红光、绿光及蓝光。光源模组38并包含X棱镜组388,用以将自二极管发光元件382、384、386发射的光线经入光侧322导入积分柱32。自积分柱32的出光侧324射出的光线可经过透镜34再投射于光分配元件24。于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38可提供RGB三色光,故光源模组38可配合光传导装置3所安装的显示装置以根据场色序法(field-sequential-color method)依序发光,其中当显示装置欲显示一红色影像画面时,红光二极管发光元件382发光,当显示装置欲显示一绿色影像画面时,绿光二极管发光元件384发光,当显示装置欲显示一蓝色影像画面时,蓝光二极管发光元件386发光;当然,光源模组38亦可藉由控制二极管发光元件382、384、386其中两个同时发光以组成其他色彩影像所需的背光。又,当光源模组38包含其他种色光的二极管发光元件时,光传导装置3自可提供更多种色光的背光,不待赘述。藉此,实际应用上,与光传导装置3整合的液晶面板的画素可无需再区分不同色的画素及制作滤光片,故于相同的液晶面板制程条参数下,可提升液晶面板的解析度三倍。 另外,光传导装置3的其他组件的说明可直接参阅光传导装置2中相同命名的组件说明,亦不待赘述。
补充说明的是,如图11所示的光传导装置4即藉由改变积分柱42(光均匀元件)与光源模组48的二极管发光元件482、484、486光耦接的结构仍能使光线顺利进入积分柱42内,无需设置光传导装置3的X棱镜组388。如图12所示,于另一实施例中,藉由积分柱32(光均匀元件)亦得省略光传导装置2的准直器222。另外,基于前述各实施例的揭露,于实际应用上自可将前述光源模组28、38(及其二极管发光元件382、384、38)、准直器222、积分柱32等相互组合应用而形成各种光传导装置,不待赘述。
请参阅图13,其为图2中光传导装置2的光纤26的设置示意图。光传导装置2进一步包含导光板30,其具有入光面302及出光面304,光纤26的出光端270配合入光面302的截面设置以使光纤26中的光线能经由出光端270及入光面302进入导光板30,再经由出光面304射出导光板30以提供面背光。此时,光传导装置2即可作为背光模组。虽然光线经过光均匀元件22均匀化,但实际上到达光纤26的入光端262的光线强度分布仍属曲线分布,其差异或达百分之几。因此,于实际应用上,光纤26的出光端270可根据其对应的入光端262的排列位置而交错设置于导光板30的入光面302,以提升自出光端270射出的光线的强分布的均匀度,如图14所示,其为光纤26的出光端270与入光端262对应的示意图,其中导光板30、光纤26本体均以虚线绘示其轮廓。请一并参阅图2、图13及图14,入光端262对应光分配元件24中心点于一圆形收光区域272内实质对称地排列成一束,光纤26可区分为第一组光纤与第二组光纤,其中第一组光纤的入光端262以十字标记之,以与第二组光纤的入光端262区别。圆形收光区域272区分为中央部分2722与外围部分2724,其中中央部分2722以影线表示,以与外围部分2724区别。第一组光纤的入光端262均位于中央部分2722,第二组光纤的入光端262均位于外围部分2724。第一组光纤的出光端270与第二组光纤的出光端270交错设置于导光板30的入光面302,其中第一组光纤的出光端270亦以十字标记之,以与第二组光纤的出光端270区别。因此,各组光纤的出光端270均匀分布,故可使得自出光端270射出的光线的整 体强度分布较进入入光端262的光线的整体强度分布更为均匀,亦使得导光板30能提供更均匀的背光。补充说明的是,前述关于光纤26设置的说明亦可适用于其他光传导装置3、4,不再赘述。
于图13中,光纤26的出光端270为双排设置,于实际应用上,出光端270亦可能配合不同的入光面302的截面或基于出光端270的截面与入光面302的配合而单排设置,如图15所示;此时,出光端270对应入光端262的交错设置示意图如图16所示。另外,于图13中,导光板30为侧边入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7,其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光纤26的设置示意图。与图13不同的是,图17中导光板31的入光面312与出光面314平行,故光纤26的出光端270配合入光面312排列成平面;于本实施例中,为稳定固定出光端270,得以一固定件274固定之。当出光端270呈平面排列而提供的面光源的均匀度足够时,导光板31亦得省略,即可直接由出光端270提供的面光源作为背光。
请参阅图18,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装置5的示意图。背光装置5包含光均匀元件52、导光板54、复数条光纤56及光源模组58。光均匀元件52具有入光侧522及出光侧524。导光板54具有入光面542及出光面544。每一条光纤56具有一入光端562及一出光端564。于本实施例中,光均匀元件52包含准直器526及聚光透镜528。准直器526包含复数个微透镜5262,聚光透镜528将发射自光源模组58的光线投射于准直器526上,微透镜5262再将该投射的光线朝入光端562平均投射。换言之,光源模组58的光线经由入光侧522进入光均匀元件52并经光均匀元件52均匀化后自出光侧524射出光均匀元件52。关于光源模组58的其他说明可直接参阅前述实施例中关于光源模组28的说明,不再赘述。
同于前述关于图13及图14中的说明,虽然光线经过光均匀元件52均匀化,但实际上到达光纤56的入光端562的光线强度分布仍属曲线分布,其差异或达百分之几。因此,于本实施例中,光纤56的出光端564亦根据其对应的入光端562的排列位置而交错设置于导光板54的入光面542,以提升自出光端564射出的光线的强分布的均匀度,如图19所示,其为光纤56的出光端564与入光端562对应的示意图,其中导光板54、光纤56本体均以虚线绘示其轮廓。请并 参阅图18及图19,利用一固定件568(例如束带),使入光端562相对于光均匀元件52出光侧524的中心点实质对称地于一圆形收光区域566内排列成一束,以接收自出光侧524射出的光线,光纤56可区分为第一组光纤与第二组光纤,其中第一组光纤的入光端562以十字标记之,以与第二组光纤的入光端562区别。圆形收光区域566可区分为中央部分5662与外围部分5664,其中中央部分5662以影线表示,以与外围部分5664区别。第一组光纤的入光端562均位于中央部分5662,第二组光纤的入光端562均位于外围部分5664,第一组光纤的出光端564与第二组光纤的出光端564交错设置于导光板54的入光面542,其中第一组光纤的出光端564亦以十字标记之,以与第二组光纤的出光端564区别。因此,各组光纤的出光端564均匀分布,故可使得自出光端564射出的光线的整体强度分布较进入入光端562的光线的整体强度分布更为均匀,亦使得导光板54能提供更均匀的背光。另外,于实际应用上,出光端564亦可能配合不同的入光面542的截面或基于出光端564的截面与入光面542的配合而单排设置,其设置的示意图可参阅图15及图16。
前述关于光源模组28、38、48及光均匀元件22、32、42的说明,于背光装置5的变型说明亦有适用,不再详述,以下仅就其实施态样以图示表式,为便于参照前文,其中光源模组及光均匀元件直接以前述各实施例的元件符号标示。如图20、图21及图22所示,其为根据不同实施例的背光装置的示意图,分别对应第10、11及12图的结构。另外,于背光装置5中,关于光纤56与导光板54间的设置变型亦可参考前述关于光纤26与导光板30间的设置说明,例如图17所示,导光板31的入光面312与出光面314平行,此特征亦可直接作为光纤56与导光板54的变型适例。
于前述关于背光装置的实施例中,光线自光均匀元件52射出后直接投射于光纤56的入光端56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23,其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装置6的示意图。与图18中背光装置5不同之处在于背光装置6进一步包含光分配元件60,设置于光纤56与出光侧524之间并包含复数个微透镜602,分别对应该复数条光纤56,该光线经由准直器526平均投射于光分配元件60的微透镜602上并再导入对应的入光端562中。于实际应用上, 光分配元件60的微透镜602亦可形成一蜂窝状结构,此可参阅图6。关于光分配元件60的说明,可直接参阅前述关于光分配元件24的说明,不再赘述。
如前述各实施例的说明,光源模组发射的光线并非直接对应光纤,而经由光均匀元件均匀化后始导入光纤中,再经由光纤将光线导引至所需的地方,故当光源模组的发光元件有部分损耗时,光纤对外提供的光分布的均匀度仍得维持,但强度降低,此时可藉由提高其他正常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功率作为补偿,无需如先前技术必需拆解背光模组始能改善光分布不均的问题,故本发明能推迟维修排程并延长背光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光源模组并非直接影响背光均匀度,故光源模组的发光元件可独立设计,例如仅以数颗高功率LED作为发光元件,可减缓各发光元件的变异所造成的影响,并有利于简化光源模组的设计及控制,亦可提升装置运作的稳定度并减少元件维修的机会。另外,由于光纤具有可挠性,故光纤的出光端可配合导光板排列,可增加其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光传导装置,可使用于一显示装置中,该光传导装置包含:光均匀元件,具有入光侧及出光侧,光线经由该入光侧进入该光均匀元件并经该光均匀元件均匀化后自该出光侧射出该光均匀元件;复数条光纤,每一条光纤具有一入光端及一出光端,该入光端邻近设置于该出光侧;以及光分配元件,设置于该复数条光纤与该出光侧之间并包含复数个微透镜,该复数个微透镜分别对应该复数条光纤,每一个微透镜用以将自该出光侧射出的该光线经由该对应的光纤的该入光端导入该对应的光纤中,其特征在于:
该光传导装置进一步包含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该复数个出光端配合该入光面的截面设置以使该光纤中的光线能经由该出光端及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再经由该出光面射出该导光板以提供面背光,该复数个入光端对应该光分配元件中心点对称地于一圆形收光区域内排列成一束,该复数条光纤可区分为第一组光纤与第二组光纤,该圆形收光区域可区分为中央部分与外围部分,该第一组光纤的入光端均位于该中央部分,该第二组光纤的入光端均位于该外围部分,该第一组光纤的出光端与该第二组光纤的出光端交错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均匀元件包含准直器,该准直器包含复数个微透镜,用以将该光线平均投射于该光分配元件的该复数个微透镜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均匀元件包含聚光透镜,用以将自该光线投射于该准直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传导装置进一步包含光源模组,用以发射该光线,其中该光源模组包含白光二极管发光元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传导装置进一步包含光源模组,用以发射该光线,其中该光源模组包含红光二极管发光元件、绿光二极管发光元件及蓝光二极管发光元件,用以分别发射红光、绿光及蓝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三个二极管发光元件根据场色序法依序发光,当该显示装置欲显示一红色影像画面时,该红光二极管发光元件发光,当该显示装置欲显示一绿色影像画面时,该绿光二极管发光元件发光,当该显示装置欲显示一蓝色影像画面时,该蓝光二极管发光元件发光。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组包含X棱镜组,用以将自该二极管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经该入光侧导入该光均匀元件。
8.一种背光装置,可使用于一显示装置中,该背光装置包含:光均匀元件,具有入光侧及出光侧,光线经由该入光侧进入该光均匀元件并经该光均匀元件均匀化后自该出光侧射出该光均匀元件;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以及复数条光纤,每一条光纤具有一入光端及一出光端,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入光端于一圆形收光区域内排列成一束以接收自该出光侧射出的光线,该复数条光纤可区分为第一组光纤与第二组光纤,该圆形收光区域可区分为中央部分与外围部分,该第一组光纤的入光端均位于该中央部分,该第二组光纤的入光端均位于该外围部分,该第一组光纤的出光端与该第二组光纤的出光端交错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均匀元件包含准直器,该准直器包含复数个微透镜,用以将该光线朝该复数个入光端平均投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均匀元件包含聚光透镜,用以将自该光线投射于该准直器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装置进一步包含光分配元件,设置于该复数条光纤与该出光侧之间并包含复数个微透镜,分别对应该复数条光纤,该光线经由该准直器平均投射于该光分配元件的该复数个微透镜上并再导入对应的入光端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分配元件的该复数个微透镜形成蜂窝状结构。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装置进一步包含光源模组,用以发射该光线,其中该光源模组包含白光二极管发光元件。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装置进一步包含光源模组,用以发射该光线,其中该光源模组包含红光二极管发光元件、绿光二极管发光元件及蓝光二极管发光元件,用以分别发射红光、绿光及蓝光。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三个二极管发光元件根据场色序法依序发光,当该显示装置欲显示一红色影像画面时,该红光二极管发光,当该显示装置欲显示一绿色影像画面时,该绿光二极管发光,当该显示装置欲显示一蓝色影像画面时,该蓝光二极管发光。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组包含X棱镜组,用以将自该二极管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经该入光侧导入该光均匀元件。
1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入光端相对于该光均匀元件出光侧中心点对称地于一圆形收光区域内排列成一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73603.0A CN102313992B (zh) | 2011-03-25 | 2011-03-25 | 光传导装置及背光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73603.0A CN102313992B (zh) | 2011-03-25 | 2011-03-25 | 光传导装置及背光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13992A CN102313992A (zh) | 2012-01-11 |
CN102313992B true CN102313992B (zh) | 2014-06-04 |
Family
ID=45427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7360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3992B (zh) | 2011-03-25 | 2011-03-25 | 光传导装置及背光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1399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650688A4 (en) * | 2017-07-07 | 2021-04-07 | ADWEN Offshore, S.L. | BEACON AND WIND TURBINE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THIS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1490A (zh) * | 2013-11-19 | 2014-02-19 | 云南邦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户外光纤式照明灯 |
KR102266749B1 (ko) * | 2015-08-07 | 2021-06-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장치 |
WO2017103889A1 (en) * | 2015-12-17 | 2017-06-22 | L.E.S.S. Ltd | Optical fiber light source with composite overcoating structure |
CN107726060A (zh) * | 2017-11-06 | 2018-02-23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一种用于曝光机的阵列光源照明装置 |
CN116951345B (zh) * | 2023-06-07 | 2024-09-06 | 东莞市谷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匀光片和背光模组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10846A (zh) * | 2001-12-28 | 2005-04-27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发出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的白光的光源 |
CN1715970A (zh) * | 2004-06-28 | 2006-01-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光纤显示器 |
CN101071230A (zh) * | 2006-05-11 | 2007-11-14 |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318744B1 (ko) * | 2000-02-21 | 2001-12-28 | 윤종용 | 광파이버를 이용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어의 후방 조명장치 |
-
2011
- 2011-03-25 CN CN201110073603.0A patent/CN10231399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10846A (zh) * | 2001-12-28 | 2005-04-27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发出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的白光的光源 |
CN1715970A (zh) * | 2004-06-28 | 2006-01-0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光纤显示器 |
CN101071230A (zh) * | 2006-05-11 | 2007-11-14 |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650688A4 (en) * | 2017-07-07 | 2021-04-07 | ADWEN Offshore, S.L. | BEACON AND WIND TURBINE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THIS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13992A (zh) | 2012-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13992B (zh) | 光传导装置及背光装置 | |
CN103123076B (zh) | 背光模组、液晶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01081152Y (zh) | 一种光纤背光源 | |
CN102213385B (zh) | 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用于该图像显示装置的背光装置 | |
CN104964202A (zh) | 背光模块 | |
CN107255889A (zh)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7167864B (zh) | 一种阵列式线激光量子点背光模组制作方法及装置 | |
TW201350994A (zh) | 高對比之直下式背光模組 | |
CN105629578A (zh) | 量子点荧光屏 | |
CN107490897A (zh)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988640A (zh) | 光源装置及应用其的背光模组 | |
CN107357084A (zh)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2330950A (zh) | 光学系统 | |
CN103899990B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2954369B (zh) | 照明单元和使用该照明单元的显示装置 | |
KR101825550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 |
CN107355713A (zh) | 用于显示系统的激光背光装置 | |
CN102162936B (zh) | 显示组件 | |
CN207034818U (zh) | 用于显示系统的激光背光装置 | |
CN106066554A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2122013B (zh) | 一种平板液晶显示器的光波导型空间阵列分色输出导光板 | |
CN104295993A (zh) | 背光模组 | |
CN203500951U (zh) | 采用二次配光的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及采用该led背光模组的电视 | |
CN107643628A (zh)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6209249U (zh) | 一种ld耦合集束光纤反射式背光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