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2790A - 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 - Google Patents

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2790A
CN102312790A CN2011101152101A CN201110115210A CN102312790A CN 102312790 A CN102312790 A CN 102312790A CN 2011101152101 A CN2011101152101 A CN 2011101152101A CN 201110115210 A CN201110115210 A CN 201110115210A CN 102312790 A CN102312790 A CN 102312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generator
air
room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52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2790B (zh
Inventor
冯刚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152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12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12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2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2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27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30Wind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50Energy storage in industry with an adde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通过空气对流和通风管道内风的向上拔抽力,新风自然地从地上二层设备房新风入口流入新风集风通道房,并流经地下室架空层内的送风管道2后向上进地下室内送风立管3、再向上经室外南侧暖墙上的竖向送风主管道41和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42和42′送入各楼层房间内,并通过电动风力发电机来解决当风道内的自然风力达不到送、排风及启动风力发电机发电时的风能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不受风场影响,完全利用建筑物新型通风管道系统及设置于该系统管道内的由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在进行通风空调的同时进行发电,进而大大降低了通风空调和风力发电的成本。

Description

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特别是指一种不受风场影响,完全利用一种新型的建筑物通风管道系统及设置于该系统管道内的小型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进行通风空调的同时进行发电的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风力发电发展虽然逐渐开始普遍起来,但需架设传输电气网线,成本较高,而一般小型风力发电装置,其产生的电能又较有限,并且都面临一个如何有效利用风场的问题,然而另一方面,每天从各种建筑物内往外排出的风能和热能却被无声无息地白白流失掉。因此,如何只要花较小的投入,就能与建筑物有机结合,并可充分利用建筑物内原被白白流失掉的风能和热能,解决制约发电效能的风场和经济实用的风力发电机及其发电系统的问题,就成了一大必须解决的现实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专利申请号为200810180672X的“新型通风空调生态型建筑及其施工方法”已有专利技术的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不受风场影响,完全利用一种新型的建筑物通风管道系统及设置于该系统管道内的由多台小型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在进行通风空调的同时进行发电;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设置于新型通风管道内的多种新型的小型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还涉及保温的或可利用太阳能采暖的多种新型送风管道及排风管道系统及部构件,从而,科学地与建筑物通风空调有机地结合到一块,在充分利用建筑物内原被白白流失掉的风能和热能,很好地解决了制约发电效能的风场问题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通风空调和风力发电的成本。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工业及民用建筑的通风空调,尤其适用于各种带地下室的建筑及其节能改造工程。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永磁风力发电机及永磁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结构简单,制作、装配及维修简便,磁场利用高,且用途广,不仅适用于风力发电,还可将安装在该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上的风轮或叶片拆除,更换安装成传动皮带轮或传动齿轮或砂轮或切割锯片等机具或工作件,在电动机传动工作的同时进行电动发电的可广泛应用于使用各种电动机动力设备较多的加工生产工矿企业的节能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是从室外新风入口到各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依次由顺序相连的室外入口设备房和地下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1、敷设于地下室架空层内的送风管道2、地下室内送风立管3、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4或送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6,以及安装于外墙上的排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5构成。新风通过空气对流和通风管道内风的向上拔抽力,自然地从地上二层设备房新风入口流入新风集风通道房11,沿送风垂直管道12向下进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并流经地下室架空层内的送风管道2后向上进地下室内送风立管3、再向上经室外南侧暖墙上的竖向送风主管道41和与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421及421′相连接的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42和42′送入各楼层房间内,同时通过设置于该系统管道内的由多台小型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利用该通风管道系统内的风的对流所产生的风能进行发电并加强送风,进而加速这种风的对流及风能的持续发电利用;排风也是通过空气对流,以及竖向导风管道52和排风管道内风的向上拔抽力,使室外的自然风从二层设备引风通道房51进入,并流经竖向导风管道52,向上直接排出至顶端出风口,它也是通过设置于该系统管道内的由多台小型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利用该通风管道系统内的风的对流所产生的风能进行发电并加速这种风的对流及风能的持续发电利用,同时室内空气通过与排气管道系统相连通的竖向导风管道排风入口54随竖向导风管道52内的风的不停对流而随时向外排出。当通过风道的自然风力达不到送、排风及启动风力发电机发电时,可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电动风力发电机中的电动机,并通过与风力发电机连接的电动机传动轴带动风力发电机发电并送、排风,或利用分别设置在电动机传动轴上和风力发电机轮毂上的相互对应的同性磁铁的斥力,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并送、排风,从而达到不受任何风场影响,可长时间不间断地发电和送、排风的目的。
方案二:是由室外新风入口设备房和地下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1、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6或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4,以及安装于屋面上的排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7构成,新风通过空气对流和通风管道内风的向上拔抽力,自然地从室外新风入口设备房和地下送风管道系统直接流向室外南侧暖墙上的竖向送风采暖管道房61和与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621′相连接的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62和另一分支通过埋入地下的水平送风分管道63′流入竖向送风分管道63而送到各楼层房间,同时通过设置于该系统管道内的由多台小型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利用该通风管道系统内的风的对流所产生的风能进行发电并加强送风;排风发电则是通过设置于屋面排风管道房内的由多台小型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组系统,通过利用从引风洞口744进入并向上流出屋面排风管道房上端排风口742的风的向上拔抽力以及室内向外排风的排风管道系统内的空气对流所产生的风能,进行发电排风并加速这种风的对流及风能的持续发电利用。当通过屋面排风管道房的自然风力达不到排风及启动风力发电机发电时,可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电动风力发电机中的电动机,并带动风力发电机发电并排风。由于此方案采用了可利用太阳能采暖及保温的多种新型送风管道,因此,可将从室外流进来的新风在地下及地下室的管道内进行预热,并将这部分地热通过新型的太阳能采暖保温送风管道送入室内的同时,也将太阳能采暖保温送风管道内所产生的热能一起送到各房间,进而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制约发电效能的风场问题,节约了大量的电能,而且大大地降低了通风空调和风力发电的成本。
本发明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和特点:
1、科学地与建筑物通风空调有机地结合到一块,不仅充分利用了建筑物内原被白白流失掉的风能和热能,很好地解决了制约发电效能的风场问题,节约了大量的电能,而且也大大降低了通风空调和风力发电的成本,其产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非常可观,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本发明涉及的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设计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成本较低,且用途非常广泛,它不仅适用于风力发电,还可在电动机传动工作的同时进行电动发电,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动机动力设备使用较多的加工生产工矿企业,可大大地降低这些企业的电能使用量;
3、新型通风管道系统中各种部构件均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施工周期短。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实例一的平面图;
图2为沿着图1的1-1线的剖面图,是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室外入口设备房和地下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3为图1的A视图,是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新风入口设备房入口的正立面图;
图4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并网型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简图;
图5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离网型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简图;
图6为沿着图1的2-2线的剖面图,是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7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预制钢筋砼或预制纤维增强水泥保温管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横切面图;
图8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预制钢筋砼或预制纤维增强水泥保温管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竖向剖面图;
图9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预制钢筋砼或预制纤维增强水泥保温管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0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横向送风分管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1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U型支撑骨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2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U型支撑骨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3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横向送风分管道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4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横向送风分管道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5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横向送风分管道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6为图3的A视图,是由本发明所涉及的二层设备引风通道房入口的主视图;
图17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竖向导风管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横切面图;
图18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实例二的平面图;
图19为沿着图18的1-1线的断面图,是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20为沿着图18的2-2线的断面图,是由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竖向送风分管道系统的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图21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保温墙的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图22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采暖墙的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图23为沿着图18的3-3线的断面图,是由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安装于屋面上的排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的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图24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水平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5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6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水平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7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水平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8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水平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9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0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1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沿着图24或图31的A-A线的断面图,是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内转子发电机的转子结构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图33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内转子发电机的永磁瓦片卡固件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4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内转子发电机的轮毂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5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6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7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外转子发电机轮毂的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38为沿着图37的1-1线的断面图,是由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外转子发电机轮毂的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图39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0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1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水平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2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水平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3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传动轴连接法兰盘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4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5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6为沿着图35或图44或图45的A-A线的断面图,是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外转子发电机的转子结构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图47表示由本发明所涉及的外转子发电机的永磁瓦片卡固件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
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实例一,如图1、图2及图6所示,它是从室外新风入口到各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依次由顺序相连的室外入口设备房和地下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1、敷设于地下室架空层内的送风管道2、地下室内送风立管3、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4或送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6,以及安装于外墙上的排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5构成。新风通过空气对流和通风管道内风的向上拔抽力,自然地从地上二层设备房新风入口流入新风集风通道房11,沿送风垂直管道12向下进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并流经地下室架空层内的送风管道2后向上进地下室内送风立管3、再向上经室外南侧暖墙上的竖向送风主管道41和与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421及421′相连接的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42和42′送入各楼层房间内,同时通过设置于该系统管道内的由多台小型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利用该通风管道系统内的风的对流所产生的风能进行发电并加强送风,进而加速这种风的对流及风能的持续发电利用;排风也是通过空气对流,以及竖向导风管道52和排风管道内风的向上拔抽力,使室外的自然风从二层设备引风通道房51进入,并流经竖向导风管道52,向上直接排出至顶端出风口,它也是通过设置于该系统管道内的由多台小型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利用该通风管道系统内的风的对流所产生的风能进行发电并加速这种风的对流及风能的持续发电利用,同时室内空气通过与排气管道系统相连通的竖向导风管道排风入口54随竖向导风管道52内的风的不停对流而不断向外排出。当通过风道的自然风力达不到送、排风及启动风力发电机发电时,可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电动风力发电机中的电动机,并通过与风力发电机连接的电动机传动轴带动风力发电机发电并送、排风,或利用分别设置在电动机传动轴上和风力发电机轮毂上的相互对应的同性磁铁的斥力,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并送、排风,从而达到不受任何风场影响,可长时间不间断地发电和送、排风的目的。
如图1、图2、图6、图18、图19及图20所示,所述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包括依次由顺序相连的室外入口设备房和地下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1、敷设于地下室架空层内的送风管道2、地下室内送风立管3、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6,以及安装于外墙上的排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5构成的另一种组合形式。
所述三个风力发电系统既可分别为独立的离网发电系统也可并成一个总的发电系统与电力公司电网系统并网;所述风力发电系统包括外转子型、内转子型及电动节能型三种类型的永磁风力发电机。
如图1、图2及图6所示,所述敷设于地下室架空层内的送风管道2为导热性能好的镀锌铁板制成管道,包括环保的塑料管道;如图6所示,所述地下室内送风立管3的上下端分别与埋入地下的送风管道接口和地下室架空层内的送风管道接口相对接,它还包括在地下室内送风立管上安装有空气清净设备、除湿器及辅助中央空调等配套辅助设备。
在图1、图2及图3示出的所述的室外入口设备房和地下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1,是由地上二层以上新风入口设备房11、上下两端分别与新风入口设备房二层出风口和地下送风水平管道一端相连接的送风垂直管道12、另一端与地下室进风口相接的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以及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14组成,包括分别在地下送风水平管道内和地下室进风口处设置的集水降尘沟1A和空气过滤器1B和1C;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新风入口设备房11为新风集风通道房,在新风入口方形喇叭口的集风管110的前端设有防护过滤网罩111,在新风入口处设有风感开关器112和风力调控卷帘门113,当风力大于8级以上时,可通过风感开关器自动关闭卷帘门;如图2所示,所述送风垂直管道12和所述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均为圆形或方形的预制或现浇的钢筋砼管道;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分别由设备房新风入口处的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141或风力发电机143、送风垂直管道内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142和垂直风力发电机144及地下送风水平管道内的风力发电机143,以及设置于首层设备房11′内的控制装置145′、145″……145、蓄电池146和功率监测仪147或逆变器148等并网或离网调控设备系统组成;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之间的间距及数量须根据风道的长度、风力及发电机的转速等情况来定。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电气输出端分别与控制装置145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接,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成两路,一路与蓄电池146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功率监测仪147或逆变器148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接,另一路直接与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接;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的输出端或与电网149和负载149′相连接,或仅与负载149′相连接。
在图1及图6示出的所述的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4,是由竖向送风主管道41、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42和42′、高出女儿墙的竖向送风主管道顶端出风口43、出风口处上下推拉电动门43′和防护罩43″,以及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44组成;如图6所示,所述竖向送风主管道从地梁向上依次由埋入地下的预制或现浇的钢筋砼管道411′和一节接一节直至顶层踢脚送风管入口上方的预制钢筋砼或预制纤维增强水泥保温管道411构成;所述埋入地下的预制或现浇的钢筋砼管道411′与地下室内送风立管3相接处开有一个接口411″;如图1所示,所述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两端分别与送风主管道对接口412和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421及421′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出风口处上下推拉电动门43′,是当寒冷或炎热时节,需对所送风进行保温时,可通过电控装置自动将上下推拉电动门关闭;当无需对所送风进行保温或无需对室内进行送风时,可将上下推拉电动门开启,以利风能发电的的有效利用。
如图6所示,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44,分别由竖向送风主管道内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441和垂直风力发电机442,以及设置于新风入口首层设备房内或地下室内的控制装置、蓄电池和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等并网或离网调控设备系统组成,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电气输出端分别与控制装置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接,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成两路,一路与蓄电池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接,另一路直接与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接;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的输出端或与电网和负载相连接,或仅与负载相连接。
在图6、图7、图8及图9示出的所述的预制钢筋砼或预制纤维增强水泥保温管道411的截面形状为八边形,也包括方形,或五边形、六边形及七边形等多边形,其管道内径为1000~6000mm,当管径在1600mm以上时,也可从中线位置一分为二分成等边对称的两半,现场拼装而成,管道内外壁均为40~80mm厚钢筋砼或纤维增强水泥层413和413′,管道外壁施涂好饰面层,其中间夹有一层40~60mm厚挤塑聚苯乙烯保温层414,并在叶片相应位置处安装设置圆筒形集风管415或方形喇叭口集风管415′;管道每节长度为600~1600mm,其上下两端及竖向拼接缝均为相互对接的凹凸形端口416和416′,并沿内壁上下端边及竖向拼缝边对应位置处预留有矩形锚固钢板417和417′,在靠墙一侧的外壁上预留2~3块与墙体拉接锚固的预埋铁418;在管壁的风力发电机安装位置处预埋有预埋铁并将它与用方钢或矩形钢或工字钢制成的斜拉杆悬臂梁419或支撑梁419′焊接牢固而预留好;在与横向送风分管道42和42′对应安装位置处各开有一个对接口412;在沿管壁垂直高度每300~600mm预留一个U形钢筋制成的检修爬梯417A;所述圆筒形集风管和方形喇叭口集风管的两端均有反边将与管壁之间的缝隙封闭,前端迎风面反边呈斜坡形集风口;它包括另一种无需在叶片相应位置处安装设置圆筒形集风管或方形喇叭口集风管的内径为圆形的预制钢筋砼或预制纤维增强水泥保温管道。
在图10示出的所述的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的截面外形为方形或矩形,如图13、图14及图15所示,也包括矩形带阶梯线形或阶梯弧线形,弧形、半圆形及圆形,并由沿踢脚高度水平方向每隔500~1000mm间距用胀拴或螺钉与外墙固定的U型支撑骨架422、穿插安放固定于U型支撑骨架内的保温通风管423、用锚固螺栓固定在U型支撑骨架外围的复合保温板条424,以及固定在复合保温板条外侧的各种造型的装饰线槽425或装饰板条426组成,并在保温通风管和复合保温板条内壁之间的空隙间填充岩棉等保温材料427;所述保温通风管为圆形或方形的环保塑料或金属管材,并在管材外包裹一层岩棉或聚氨酯或橡胶海绵的保温层,还可在其上再缠裹一层玻璃纤维布绝热层;所述复合保温板条424,由内外两面都粘贴一层铝箔反射层424′和424″的40~80mm厚岩棉或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或聚苯乙烯保温材料,其长度为500~4000mm,其前后两端及外端与外侧立板等板与板搭接处均为L形企口;所述装饰线槽425包括半圆形的425′,所述装饰板条426包括上下两端有搭接扣边的阶梯弧线形的装饰板条426′或阶梯线形,也包括上下两端有搭接扣边或锚固边的弧形的装饰板条426″,所述装饰线槽和装饰板条均用塑料或塑木或外表面涂饰有装饰层的纤维增强水泥板或各种金属板制成的;
如图11所示,所述U型支撑骨架用铁板条制成,在其两垂直端边钻有两个螺孔422′,或如图12所示,将U型支撑骨架422在上拐角处断开分成上下两个组合件422A和422B,并用两个螺栓422″加以固定。
在图1及图6示出的所述的安装于外墙上的排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5,是由二层设备引风通道房51,坐落在二层设备房上,下端与引风通道相通、上端高出女儿墙的竖向导风管道52,顶层一端与排风立管53顶端相接另一端与竖向导风管道排风入口54相接的横向排风管道55、竖向导风管道顶端出风口顶盖56及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57组成,如图1、图6及图16所示,所述二层设备引风通道房51的二层为引风通道房,其引风入口处设有风感开关器511和风力调控卷帘门512,在方形喇叭口的集风管513内设有防护罩514,其首层为设备房;如图6所示,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分别由引风通道内的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571或风力发电机、竖向导风管道内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572和垂直风力发电机573,以及设置于首层设备房内或新风入口设备房内的控制装置、蓄电池和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等并网或离网调控设备系统组成。
在图6及图17示出的所述的竖向导风管道52,是内径为1000~6000mm的圆形或方形的外壁施涂好饰面层的无保温层的预制钢筋砼管道,其管道壁厚50~80mm,管道每节长度为600~2000mm,当为方形管道时,应在叶片相应位置处安装设置方形喇叭口的集风管;在与横向排风管道55对应安装位置处开有排风入口54,其它特征均同预制钢筋砼或预制纤维增强水泥保温管道411,即每节管道上下两端为相互对接的凹凸形端口,并沿内壁上下端边对应位置处预留有矩形锚固钢板;在靠墙一侧的外壁上预留2~3块与墙体拉接锚固的预埋铁521;在管壁的风力发电机安装位置处预埋有预埋铁并将它与用方钢或矩形钢或工字钢制成的斜拉杆悬臂梁419或支撑梁419′焊接牢固而预留好。
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实例二,如图18、图19、图20及图23所示,它是从室外新风入口到各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依次由顺序相连的室外新风入口设备房和地下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1、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6或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4,以及安装于屋面上的排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7构成,新风通过空气对流和通风管道内风的向上拔抽力,自然地从地上二层设备房新风入口流入新风集风通道房11,沿送风垂直管道12向下进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直接通向室外南侧暖墙上的竖向送风采暖管道房61和与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621′相连接的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62送入各楼层房间内,另一分支通过埋入地下的水平送风分管道63′流入竖向送风分管道63并经竖向送风分管道上的通风口632流进各楼层房间,同时通过设置于该系统管道内的由多台小型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利用该通风管道系统内的风的对流所产生的风能进行发电并加强送风,进而加速这种风的对流及风能的持续发电利用;排风发电则是通过设置于屋面排风管道房内的由多台小型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组系统,通过利用从引风洞口744进入并向上流出屋面排风管道房上端排风口742的风的向上拔抽力以及室内向外排风的排风管道系统内的空气对流作用,即利用该排风管道系统内的风的对流所产生的风能,进行发电排风并加速这种风的对流及风能的持续发电利用,同时反过来也加强了室内排风作用。当通过屋面排风管道房的自然风力达不到排风及启动风力发电机发电时,可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电动风力发电机中的电动机,并通过与风力发电机连接的电动机传动轴带动风力发电机发电并排风,或利用分别设置在电动机传动轴上和风力发电机轮毂上的相互对应的同性磁铁的斥力,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并排风,从而达到不受任何风场影响,可长时间不间断地发电排风的目的。
如图1、图6、图18、图19及图20所示,所述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包括依次由顺序相连的室外入口设备房和地下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1、、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6或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4,以及安装于屋面上的排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7构成的另一种组合形式。
所述三个风力发电系统既可分别为独立的离网发电系统也可并成一个总的发电系统与电力公司电网系统并网;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发电机包括外转子型、内转子型及电动节能型三种类型的永磁风力发电机;如图18及图19所示,所述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一端与送风垂直管道12相连接、另一端直接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地下钢筋砼现浇管道房接口相连接。
在图18、图19及图20示出的所述的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6,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竖向送风采暖管道房61,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62、竖向送风分管道63及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64组成,如图18及图19所示,所述竖向送风采暖管道房为方形或多边形,从地下到房顶依次由地下钢筋砼现浇管道房611、地面以上至房顶的太阳能采暖墙612或保温墙613与建筑物外墙围成的地上送风采暖或保温管道房614、方形喇叭口集风管614′、高出女儿墙的送风采暖管道房顶615及出风口处上下推拉电动门616和防护罩617构成,所述地下钢筋砼现浇管道房的下端墙壁对应位置处各开有一个与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相接的接口611′和一个与另一端与竖向送风分管道63底端相接的埋入地下的水平送风分管道63′相接的接口611″;
如图18所示,所述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62两端分别与地上送风采暖管道房614对接口621和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621′相连通,其它构造特征均同如图10~图15所示的所述横向送风分管道;
如图18及图20所示,所述竖向送风分管道63,其埋入地下部分的为纤维增强水泥管道或预制钢筋砼管道,或用塑料或用塑木制成的管道,其底端接口631与埋入地下的水平送风分管道63′相连通,其上端至顶层踢脚上端,并加盖顶板加以封闭,在每层楼踢脚高度对应位置处均开有一个与踢脚送风管入口621′相连的通风口632,其它构造特征均同如图10~图15所示的所述横向送风分管道;
如图19及图21所示,所述保温墙613,从送风管道内壁向外依次由镀锌铁板反射面层61A、复合保温板61B、石膏板或纤维增强水泥加压板61C、钢骨架61D、石膏板或纤维增强水泥加压板61E、复合保温板61F及外墙饰面板61G组成,并在钢骨架内填充岩棉保温材料61H;所述保温墙包括从送风管道内壁向外依次由镀锌铁板反射面层61A、复合保温板61B、结构墙体、复合保温板61F及外墙饰面板61G组成的适用于结构墙体构造的保温墙;
所述复合保温板采用的是专利申请号为201010600147.6的“新型多用防火复合保温板及饰面板的安装方法”的专利产品。
如图19所示,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64,分别由竖向送风采暖管道房内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641和垂直风力发电机642,以及设置于新风入口首层设备房内的控制装置、蓄电池和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的并网或离网调控设备系统组成。
在图22示出的所述的太阳能采暖墙612,其特征在于:从送风管道内壁向外依次由附有一层纯铝箔或镀锌铁板反射面层的岩棉或挤塑聚苯复合保温板61a、石膏板或纤维增强水泥加压板61b、钢骨架61c、石膏板或纤维增强水泥加压板61d、用螺拴固定在钢骨架外侧的岩棉或挤塑聚苯复合保温板61e、波形金属集热管板61f或波形金属集热板61g、铝合金框61h、中空钢化玻璃61i和铝合金框四周内外侧镶嵌的绝热密封条61j和61k组成,并用压条61l将复合保温板上的纯铝箔反射膜反边压在铝合金框内侧四周绝热密封条上加以固定;沿波形金属集热管板上边带下方水平方向每100~400mm间距预留一根与内侧送风管道相通的采暖管61m,并在钢骨架内填充岩棉保温材料61n,它不仅适用于所述送风采暖管道房,也包括由附有一层纯铝箔或镀锌铁板反射面层的岩棉或挤塑聚苯复合保温板61a、结构墙体、用螺拴固定在结构墙体外侧的岩棉或挤塑聚苯复合保温板61e、波形金属集热管板61f或波形金属集热板61g、铝合金框61h、中空钢化玻璃61i和铝合金框四周内外侧镶嵌的绝热密封条61j和61k组成的适用于其它各种房屋建筑的太阳能采暖外墙;所述波形金属集热管板61f是将用全铜或全铝的蛇型管或栅型管61o敷设在波形金属板61g的凹槽内并与之焊接为一体后,将波形金属板进行真空溅射金属镀膜等吸热涂层工艺处理,蛇型管或栅型管上下出、进水管接口61p和61q分别穿过铝合金框预留孔与出热水管和供水管相连;所述波形金属集热管板上下各有一条用于与内侧复合保温板固定的10~30mm宽的边带61r,并沿波形金属集热管板上边带下方水平方向每40~100mm间距开有一个传热的Φ6~Φ10的圆形通孔61s;在采暖管和供水干管上分别设有调控电子阀61t;
所述铝合金框61h的四周均用螺钉和角码61u与墙体固定;
所述波形金属集热板61g是未焊有蛇型管或栅型管,并经真空溅射金属镀膜等吸热涂层工艺处理的波形金属板;
所述复合保温板61a和61e采用的是专利申请号为201010600147.6的“新型多用防火复合保温板及饰面板的安装方法”的专利产品。
如图22所示,所述太阳能采暖墙实际上自身兼有太阳能自然取暖和太阳能热水器或热水器取暖两大功能,当仅需用太阳能自然取暖时,只需关闭调控电子阀61s停止供水干管供水,同时将残存在蛇型管或栅型管内的余水泄掉,并开启采暖管调控电子阀61r即可,但当在无需采暖季节,仅需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热水时,则只需关闭采暖管调控电子阀61r,并开启调控电子阀61s对蛇型管或栅型管内进行供水即可,
在图18及图23示出的所述的安装于屋面上的排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7是由外墙排风立管71、72和73,一端分别穿过外墙与外墙排风立管顶端相连、另一端拐头向上伸入屋面排风管道房内的顶层楼板下方横向排风管道71′、72′和73′、屋面排风管道房74、方形喇叭口集风管74′及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75组成;所述屋面排风管道房74为方形或多边形,由结构墙体741、墙体上端排风口742处支撑钢屋架的轻钢柱梁及其屋面板743构成;所述结构墙体包括轻钢结构外附轻体板材、预制或现浇钢筋砼板及砖结构等,在四面墙体的下端各开有一个引风洞口744,在洞口上方装设有上部用弹簧745拉结,根部用2个以上铰链746与墙体连接的风力调控门罩747,并在排风管道房内中心十字线上各设有一块引风挡板748;
如图18和图23所示,所述屋面上的排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是通过设置于屋面排风管道房内的由多台小型电动风力节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力发电机组系统,通过利用从引风洞口744进入并向上流出屋面排风管道房上端排风口742的风的向上拔抽力以及室内向外排风的排风管道系统内的空气对流作用,即利用该排风管道系统内的风的对流所产生的风能,进行发电排风并加速这种风的对流及风能的持续发电利用,同时反过来也加强了室内排风作用。当通过屋面排风管道房的自然风力达不到排风及启动风力发电机发电时,可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电动风力发电机中的电动机,并通过与风力发电机连接的电动机传动轴带动风力发电机发电并排风,或利用分别设置在电动机传动轴上和风力发电机轮毂上的相互对应的同性磁铁的斥力,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并排风,从而达到不受任何风场影响,长时间不间断地发电排风的目的。
如图18和图23所示,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75,由排风管道房内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751和垂直风力发电机752,以及设置于新风入口首层设备房内或屋面上的控制装置、蓄电池和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的并网或离网调控设备系统组成。
在图24示出的所述的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是由风轮16、内转子电动发电机19、电动发电机基座20构成;所述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包括在图25示出的通过用螺拴19c将圆形连接法兰19A的下端法兰盘19a与内转子电动发电机19的后端盖194固定,并用螺拴19d将上端法兰盘19b与上部吊挂梁419或吊挂梁419′连接固定的垂直安装使用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它还包括将所述电动发电机转动轴191前端上的风轮拆换掉,安装成传动皮带轮或传动齿轮或砂轮或切割锯片等机具或工作件,在电动机传动工作的同时进行发电的电动节能发电机装置;
所述风轮由用紧固螺帽162及键硝162′固定在转动轴191前端上的轮毂161、用螺拴163与轮毂固定的叶片164,以及用螺栓165与轮毂固定的导流罩166组成,所述叶片的数量为2~6片,叶片的形状包括等截面叶片、变截面叶片及涡轮叶片三种。
在图24示出的所述的内转子电动发电机19,是由机壳192、机壳前后端盖193和194、前后端盖轴承座内轴承195和196、穿过前后轴承的转动轴191、设置于转动轴前后端的电动机转子197和发电机转子198、隔离板191′,以及分别与电动机转子和发电机转子位置对应的设置于机壳上、分别由金属线圈绕制而成的电动机定子199和发电机定子199′组成,且定子与转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电动机转子上镶嵌有永磁瓦片197′;所述机壳前后端盖193和194是分别通过用螺拴193′和194′与机壳固定的,前后轴承分别与转动轴前后轴台和轴承座静配合安装。
所述隔离板是用2~5mm厚酚醛塑料制成,所述隔离板镶嵌于电动机和发电机之间用螺钉与机壳固定,并与转动轴及两侧的转子保持1~6mm的间隙。
在图26示出的所述的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141、571,是由电动机8、电动机基座8A、驱动磁铁条板21、风轮22、内转子发电机23及发电机支架24组成;
所述驱动磁铁条板21包括十字形或一字形固定条板211和条形磁铁212,条形磁铁用螺拴与固定板条固定;驱动磁铁条板用紧固螺帽213固定在电动机转动轴轴端上,条形磁铁与设置于对面轮毂上对应位置处的条形磁铁212为同性磁铁,电动机启动旋转的同时,通过分别设置于驱动磁铁条板和轮毂上的同性磁铁的斥力,驱动风轮及发电机转动轴旋转而排风发电;
所述风轮22包括轮毂221和叶片164,轮毂由紧固螺帽及键硝固定在转动轴231前端上、叶片用螺拴与轮毂固定。
如图27和图28所示,所述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包括通过采用电动机传动轴连接轮毂套筒26和两端紧固螺母26′及键硝或电动机17传动轴连轴器29将发电机转动轴和电动机传动轴连接固定在一起,在电动机启动旋转的同时也带动发电机转动轴及风轮一块旋转而排风发电的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也包括在图29和图30示出的通过采用圆形连接法兰19A及发电机吊梁419′或吊梁419和电动机吊架60垂直安装使用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
所述电动机传动轴连接轮毂套筒是由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套筒和位于连接套筒中部外壁上的风轮轮毂两部分或一次车成或铸造而成;
所述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还包括将所述叶片拆除,在电动机15D或电动机17前端转动轴上安装传动皮带轮或传动齿轮或砂轮或切割锯片等机具或工作件,在电动机传动工作的同时进行电动发电的节能装置。
在图31示出的所述的垂直风力发电机144、442、573、642及752,包括风轮16和内转子发电机23,所述内转子发电机由机壳232、机壳前后端盖193和194、前后端盖轴承座内轴承233和234、穿过前后轴承的转动轴231、设置在转动轴上的发电机转子235,以及相对设置于机壳上由金属线圈绕制而成的发电机定子236组成,且定子与转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发电机转子上镶嵌有永磁瓦片235′;所述机壳前后端盖193和194是分别通过用螺拴193′和194′与机壳固定的,前后轴承分别与转动轴前后轴台和轴承座静配合安装,它包括水平安装的风力发电机143。
在图24、图31及图32示出的所述发电机转子由转子座198A或转子座235A、永磁瓦片198′或永磁瓦片235′、永磁瓦片卡固件198″及轮毂198B和198B′或轮毂235A组成,所述永磁瓦片用专用粘接剂、永磁瓦片卡固件及螺钉A粘接固定在转子座上;所述转子座两端轮毂径向固定在发电机转动轴191上,并在轮毂外端用紧固螺栓加以紧固。
在图24、图31及图32示出的所述转子座是壁厚2~8mm的圆管铝材,其两端管壁上设有用于紧定轮毂的带内螺纹的螺孔,所述转子座也包括将转子座圆管端口与轮毂内侧接合处加焊成一整体的转子座。
在图24、图31及图32示出的所述永磁瓦片是用壁厚为5~18mm的两侧端呈外八字斜面的圆弧形钕铁硼材料制成。
在图32及图33示出的所述永磁瓦片卡固件是采用2~8mm厚铝板冲压焊接而成,它是在呈圆弧形底面的两侧面为上大下小斜面的凹槽两端用扇形铝板堵头焊接而成,并在底面及两侧斜面预留有螺孔A′,其凹槽外口宽度是磁极瓦片厚度的一倍。
在图24、图31、图32及图34示出的所述轮毂用铝材压铸而成,其中央轮毂设有螺孔198D;其内外两侧为连接套管,其外侧套管管壁预设有带内螺纹的通孔198C。
如图24、图31、图32及图34所示,所述轮毂内侧连接套管内外壁分别与转动轴和转子座静配合安装,并在转子座管壁上用紧固螺栓B加以紧固;其外侧连接套管内壁与转动轴静配合安装,并用紧固螺栓C加以紧固;其中央轮毂与永磁瓦片卡固件凹槽两端扇形铝板堵头接合处用螺栓D连接。
在图35示出的所述的垂直风力发电机144、442、573、642及752,包括由风轮和导流罩组成的外转子和固定在轴上的定子两部分,所述外转子包括轮毂31、固定在轮毂上的叶片153和用螺拴33与轮毂外侧边连接固定为一体的导流罩34,所述固定在轴上的定子包括轴35、固定在轴上的由金属线圈绕制而成的定子36和轴外端连接锚固轴套37,在与定子位置对应的外转子导流罩内侧镶嵌有永磁瓦片38,且定子与转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外转子分别通过设置于前后端的轴承39和39′与轴的前后轴台静配合安装为一体;它包括水平安装的风力发电机143。
在图36示出的所述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142、441、572、641及751,包括电动机15A、驱动磁铁条板15B、导流罩15C及外转子发电机15,如图36、图37、图38所示,所述驱动磁铁条板15B包括十字形或一字形的固定条板15B′和条形磁铁15a,条形磁铁用螺拴与固定板条固定;驱动磁铁条板用紧固螺帽15B″固定在电动机转动轴轴端上,条形磁铁与设置于对面轮毂上对应位置处的条形磁铁15b为同性磁铁,电动机启动旋转的同时,通过分别设置于驱动磁铁条板和发电机轮毂上的同性磁铁的斥力,驱动发电机外转子及风轮旋转而排风发电;如图39所示,所述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包括由风轮16、电动机15D、电动机支撑梁419′或电动机支撑梁419、驱动磁铁条板15B、外转子发电机15及发电机支撑梁419′组成;也包括将所述电动机和发电机上的叶片拆除,在电动机前端转动轴上安装传动皮带轮或传动齿轮或砂轮或切割锯片或工作件,在电动机传动工作的同时进行电动发电的节能装置。
在图40示出的所述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142、441、572、641及751,是由电动机15A、电动机支撑梁419或电动机支撑梁419′、电动机传动轴连接法兰盘9、外转子发电机15、叶片153及发电机吊梁419或电动机支撑梁419′组成,并用螺拴、紧固螺帽及连接法兰盘将发电机外转子轮毂和电动机传动轴相互连接,电动机启动旋转的同时也带动发电机外转子及风轮旋转而排风发电;
所述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包括在图41示的由电动机8、电动机基座8A、电动机传动轴连接法兰盘9、叶片10、外转子发电机15和发电机支架15′组成,或在图42示出由风轮16、电动机17、电动机基座18、电机传动轴连接法兰盘9、外转子发电机15和发电机支架15′构成的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也包括将所述电动机前端转动轴172上的风轮拆换掉安装成传动皮带轮或传动齿轮或砂轮或切割锯片或工作件,在电动机传动工作的同时进行电动发电的节能装置。
在图43示出的所述的电动机传动轴连接法兰盘,其特征在于:它是垂直于圆形钢管91的一端有比钢管外径大30~50mm的钻有螺孔92的连接法兰边93,并在叶片安装对应位置处的法兰边上开有豁口94;圆形钢管的另一端封有一块开有带键槽圆孔95的圆钢板96。
在图44示出的所述的垂直风力发电机144、442、573、642及752,包括导流罩15″和外转子发电机15,所述外转子发电机包括由机壳151、机壳前端轮毂152、叶片153和机壳后端盖154组成的外转子和固定在轴上的定子两部分,所述外转子是分别用螺拴152′和154′将前端轮毂和后端盖与机壳两端连接固定为一体而成,并用螺拴152′和153′将叶片安装固定在轮毂上,所述定子包括轴155、固定在轴上的由金属线圈绕制而成的定子156和轴外端连接锚固轴套157,在与定子位置对应的机壳内侧镶嵌有永磁瓦片151′,且定子与转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外转子分别通过设置于前后端的轴承158和159与轴的前后轴台静配合安装为一体,它包括水平安装的风力发电机143;所述叶片的数量为2~6片,所述叶片的形状包括变截面叶片和涡轮叶片两种。
在图45示出的所述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142、441、572、641及751,其特征在于:它为外转子电动风力发电机,包括由机壳151、机壳前端轮毂152、叶片153和机壳后端盖154组成的发电机外转子和用螺拴33与轮毂外侧边连接固定为一体的电动机外转子导流罩34,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电动风力发电机外转子,和固定在轴155′上的电动机定子36和发电机定子156两部分,所述定子由金属线圈绕制而成,在与电动机定子和发电机定子位置对应的机壳和导流罩内侧分别镶嵌有永磁瓦片38和151′,且定子与转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电动风力发电机外转子分别通过设置于发电机前后端和电动机导流罩内的轴承158、159和39与轴155′的前、中、后轴台静配合安装为一体,它既可垂直安装也可水平安装。
在图46示出的所述永磁瓦片38和151′是用壁厚为5~18mm的呈扇状的圆弧形钕铁硼材料制成。
在图46示出的所述永磁瓦片用专用粘接剂、永磁瓦片卡固件151″及螺钉A粘接固定在机壳内壁上。
在图47示出的所述永磁瓦片卡固件采用2~8mm厚铝板冲压焊接而成,它是在外凸圆弧形底面的两侧面为上大下小斜面的凹槽两端用圆弧形铝板堵头焊接而成,并在底面及两侧斜面预留有螺孔A′,其凹槽外口宽度是磁极瓦片厚度的一倍。

Claims (33)

1.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它是从室外新风入口到各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依次由顺序相连的室外入口设备房和地下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1)、敷设于地下室架空层内的送风管道(2)、地下室内送风立管(3)、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4)或送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6),以及安装于外墙上的排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5)构成,所述三个风力发电系统既可分别为独立的离网发电系统也可并成一个总的发电系统与电力公司电网系统并网;所述风力发电系统包括外转子型、内转子型及电动节能型三种类型的永磁发电机;所述敷设于地下室架空层内的送风管道(2)为导热性能好的镀锌铁板制成管道,包括环保的塑料管道;所述地下室内送风立管(3)的上下端分别与埋入地下的送风管道接口和地下室架空层内的送风管道接口相对接;它包括在地下室内送风立管上安装有空气清净设备、除湿器及辅助中央空调配套辅助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入口设备房和地下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1)是由地上二层以上新风入口设备房(11)、上下两端分别与新风入口设备房二层出风口和地下送风水平管道一端相连接的送风垂直管道(12)、另一端与地下室进风口相接的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以及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14)组成,包括分别在地下送风水平管道内和地下室进风口处设置的集水降尘沟(1A)和空气过滤器(1B和1C);
所述新风入口设备房(11)为新风集风通道房,在新风入口方形喇叭口的集风管(110)的前端设有防护过滤网罩(111),在新风入口处设有风感开关器(112)和风力调控卷帘门(113):
所述送风垂直管道(12)和所述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均为圆形或方形的预制或现浇的钢筋砼管道;
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分别由设备房新风入口处的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141)或风力发电机(143)、送风垂直管道内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142)和垂直风力发电机(144)及地下送风水平管道内的风力发电机(143),以及设置于首层设备房11′内的控制装置(145′、145″……145)、蓄电池(146)和功率监测仪(147)或逆变器(148)等并网或离网调控设备系统组成,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电气输出端分别与控制装置(145)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接,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成两路,一路与蓄电池(146)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功率监测仪(147)或逆变器(148)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接,另一路直接与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接;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的输出端或与电网(149)和负载(149′)相连接,或仅与负载(149′)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4)是由竖向送风主管道(41)、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42和42′)、高出女儿墙的竖向送风主管道顶端出风口(43)、出风口处上下电动推拉门(43′)和防护罩(43″),以及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44)组成;所述竖向送风主管道从地梁向上依次由埋入地下的预制或现浇的钢筋砼管道(411′)和一节接一节直至顶层踢脚送风管入口上方的预制钢筋砼或预制纤维增强水泥保温管道(411)构成;
所述埋入地下的预制或现浇的钢筋砼管道(411′)与地下室内送风立管(3)相接处开有一个接口(411″);
所述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两端分别与送风主管道对接口(412)和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421及421′)连接;
所述出风口处上下电动推拉门(43′)可通过电控装置自动将电动推拉门开启或关闭;
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44),分别由竖向送风主管道内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441)和垂直风力发电机(442),以及设置于新风入口首层设备房内或地下室内的控制装置、蓄电池和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的并网或离网调控设备系统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筋砼或预制纤维增强水泥保温管道(411)的截面形状为八边形,也包括方形,或五边形、六边形及七边形等多边形,其管道内径为1000~6000mm,当管径在1600mm以上时,也可从中线位置一分为二分成等边对称的两半,现场拼装而成,管道内外壁均为40~80mm厚钢筋砼或纤维增强水泥层(413和413′),管道外壁施涂好饰面层,其中间夹有一层40~60mm厚挤塑聚苯乙烯保温层(414),并在叶片相应位置处安装设置圆筒形集风管(415)或方形喇叭口集风管(415′);管道每节长度为600~1600mm,其上下两端及竖向拼接缝均为相互对接的凹凸形端口(416和416′),并沿内壁上下端边及竖向拼缝边对应位置处预留有矩形锚固钢板(417和417′),在靠墙一侧的外壁上预留2~3块与墙体拉接锚固的预埋铁(418);在管壁的风力发电机安装位置处预埋有预埋铁并将它与用方钢或矩形钢或工字钢制成的斜拉杆悬臂梁(419)或支撑梁(419′)焊接牢固而预留好;在与横向送风分管道(42和42′)对应安装位置处各开有一个对接口(412);在沿管壁垂直高度每300~600mm预留一个U形钢筋制成的检修爬梯(417A);所述圆筒形集风管和方形喇叭口集风管的两端均有反边将与管壁之间的缝隙封闭,前端迎风面反边呈斜坡形集风口;它包括另一种无需在叶片相应位置处安装设置圆筒形集风管或方形喇叭口集风管的内径为圆形的预制钢筋砼或预制纤维增强水泥保温管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于外墙上的排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5)是由二层设备引风通道房(51),坐落在二层设备房上,下端与引风通道相通、上端高出女儿墙的竖向导风管道(52),顶层一端与排风立管(53)顶端相接另一端与竖向导风管道排风入口(54)相接的横向排风管道(55)、竖向导风管道顶端出风口顶盖(56)及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57)组成,所述二层设备引风通道房(51)的二层为引风通道房,其引风入口处设有风感开关器(511)和风力调控卷帘门(512),在方形喇叭口的集风管(513)内设有防护罩(514),其首层为设备房;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分别由引风通道内的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571)或风力发电机、竖向导风管道内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572)和垂直风力发电机(573),以及设置于首层设备房内或新风入口设备房内的控制装置、蓄电池和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的并网或离网调控设备系统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导风管道(52)是内径为1000~6000mm的圆形或方形的外壁施涂好饰面层的无保温层的预制钢筋砼管道,管道壁厚50~80mm,管道每节长度为600~2000mm,当为方形管道时,应在叶片相应位置处安装设置方形喇叭口的集风管;在与横向排风管道(55)对应安装位置处开有排风入口(54),其它特征均同预制钢筋砼或预制纤维增强水泥保温管道(411),即每节管道上下两端为相互对接的凹凸形端口,并沿内壁上下端边对应位置处预留有矩形锚固钢板;在靠墙侧的外壁上预留2~3块与墙体拉接锚固的预埋铁(521);在管壁的风力发电机安装位置处预埋有预埋铁并将它与用方钢或矩形钢或工字钢制成的斜拉杆悬臂梁(419)或支撑梁(419′)焊接牢固而预留好。
7.一种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它是从室外新风入口到各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依次由顺序相连的室外新风入口设备房和地下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1)、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6)或送风管道及其风力发电系统(4),以及安装于屋面上的排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7)构成;所述三个风力发电系统既可分别为独立的离网发电系统也可并成一个总的发电系统与电力公司电网系统并网;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发电机包括外转子型、内转子型及电动节能型三种类型的永磁发电机;所述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一端与送风垂直管道(12)相连接、另一端直接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地下钢筋砼现浇管道房接口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于室外南侧暖墙上的送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6)是由竖向送风采暖管道房(61),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62)、竖向送风分管道(63)及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64)组成,所述竖向送风采暖管道房为方形或多边形,从地下到房顶依次由地下钢筋砼现浇管道房(611)、地面以上至房顶的太阳能采暖墙(612)或保温墙(613)与建筑物外墙围成的地上送风采暖或保温管道房(614)、方形喇叭口集风管(614′)、高出女儿墙的送风采暖管道房顶(615)及出风口处上下推拉电动门(616)和防护罩(617)构成,所述地下钢筋砼现浇管道房的下端墙壁对应位置处各开有一个与地下送风水平管道(13)相接的接口(611′)和一个与另一端与竖向送风分管道(63)底端相接的埋入地下的水平送风分管道(63′)相接的接口(611″);
所述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62)两端分别与地上送风采暖管道房(614)对接口(621)和房间踢脚送风管入口(621′)相连通;
所述竖向送风分管道(63),其埋入地下部分的为纤维增强水泥管道或预制钢筋砼管道或用塑料或用塑木制成的管道,其底端接口(631)与埋入地下的水平送风分管道(63′)相连通,其上端至顶层踢脚上端,并加盖顶板加以封闭,在每层楼踢脚高度对应位置处均开有一个与踢脚送风管入口(621′)相连的通风口(632),其它构造特征均同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向送风分管道;
所述保温墙(613),从送风管道内壁向外依次由镀锌铁板反射面层(61A)、复合保温板(61B)、石膏板或纤维增强水泥加压板(61C)、钢骨架(61D)、石膏板或纤维增强水泥加压板(61E)、复合保温板(61F)及外墙饰面板(61G)组成,并在钢骨架内填充岩棉保温材料(61H);所述保温墙包括从送风管道内壁向外依次由镀锌铁板反射面层(61A)、复合保温板(61B)、结构墙体、复合保温板(61F)及外墙饰面板(61G)组成的适用于结构墙体构造的保温墙;
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64),分别由竖向送风采暖管道房内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641)和垂直风力发电机(642),以及设置于新风入口首层设备房内的控制装置、蓄电池和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的并网或离网调控设备系统组成。
9.如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的截面外形为方形或矩形,也包括矩形带阶梯线形或阶梯弧线形,弧形、半圆形及圆形,并由沿踢脚高度水平方向每隔500~1000mm间距用胀拴或螺钉与外墙固定的U型支撑骨架(422)、穿插安放固定于U型支撑骨架内的保温通风管(423)、用锚固螺栓固定在U型支撑骨架外围的复合保温板条(424),以及固定在复合保温板条外侧的各种造型的装饰线槽(425)或装饰板条(426)组成,并在保温通风管和复合保温板条内壁之间的空隙间填充岩棉等保温材料(427);所述各楼层横向送风分管道包括垂直安装用于地上部分的竖向送风分管道(63);
所述保温通风管为圆形或方形的环保塑料或金属管材,并在管材外包裹一层岩棉或聚氨酯或橡胶海绵的保温层,还可在其上再缠裹一层玻璃纤维布绝热层;
所述复合保温板条(424),由内外两面都粘贴一层铝箔反射层(424′和424″)的40~80mm厚岩棉或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或聚苯乙烯保温材料,其长度为500~4000mm,其前后两端及外端与外侧立板等板与板搭接处均为L形企口;
所述装饰线槽(425)包括半圆形的(425′),所述装饰板条(426)包括上下两端有搭接扣边的阶梯弧线形的装饰板条(426′)或阶梯线形,也包括上下两端有搭接扣边或锚固边的弧形的装饰板条(426″),所述装饰线槽和装饰板条均是用塑料或塑木或外表面涂饰有装饰层的纤维增强水泥板或各种金属板制成的;
所述U型支撑骨架用铁板条制成,在其两垂直端边钻有两个螺孔(422′)或将U型支撑骨架(422)在上拐角处断开分成上下两个组合件(422A和422B),并用两个螺栓(422″)加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采暖墙(612),从送风管道内壁向外依次由附有一层纯铝箔或镀锌铁板反射面层的岩棉或挤塑聚苯复合保温板(61a)、石膏板或纤维增强水泥加压板(61b)、钢骨架(61c)、石膏板或纤维增强水泥加压板(61d)、用螺拴固定在钢骨架外侧的岩棉或挤塑聚苯复合保温板(61e)、波形金属集热管板(61f)或波形金属集热板(61g)、铝合金框(61h)、中空钢化玻璃(61i)和铝合金框四周内外侧镶嵌的绝热密封条(61j和61k)组成,并用压条(61l)将复合保温板上的纯铝箔反射膜反边压在铝合金框内侧四周绝热密封条上加以固定;沿波形金属集热管板上边带下方水平方向每100~400mm间距预留一根与内侧送风管道相通的采暖管(61m),并在钢骨架内填充岩棉保温材料(61n),它不仅适用于所述送风采暖管道房,也包括由附有一层纯铝箔或镀锌铁板反射面层的岩棉或挤塑聚苯复合保温板(61a)、结构墙体、用螺拴固定在结构墙体外侧的岩棉或挤塑聚苯复合保温板(61e)、波形金属集热管板(61f)或波形金属集热板(61g)、铝合金框(61h)、中空钢化玻璃(61i)和铝合金框四周内外侧镶嵌的绝热密封条(61j和61k)组成的适用于其它各种房屋建筑的太阳能采暖外墙;所述波形金属集热管板(61f)是将用全铜或全铝的蛇型管或栅型管(61o)敷设在波形金属板(61g)的凹槽内并与之焊接为一体后,将波形金属板进行真空溅射金属镀膜等吸热涂层工艺处理,蛇型管或栅型管上下出、进水管接口(61p和61q)分别穿过铝合金框预留孔与出热水管和供水管相连;所述波形金属集热管板上下各有一条用于与内侧复合保温板固定的10~30mm宽的边带(61r),并沿波形金属集热管板上边带下方水平方向每40~100mm间距开有一个传热的Φ6~Φ10的圆形通孔(61s);在采暖管和供水干管上分别设有调控电子阀(61t);
所述铝合金框(61h)的四周均用螺钉和角码(61u)与墙体固定;
所述波形金属集热板(61g)是未焊有蛇型管或栅型管,并经真空溅射金属镀膜等吸热涂层工艺处理的波形金属板;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于屋面上的排风管道房及其风力发电系统(7)是由外墙排风立管(71、72和73),一端分别穿过外墙与外墙排风立管顶端相连、另一端拐头向上伸入屋面排风管道房内的顶层楼板下方横向排风管道(71′、72′和73′)、屋面排风管道房(74)、方形喇叭口集风管(74′)及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75)组成;
所述屋面排风管道房(74)为方形或多边形,由结构墙体(741)、墙体上端排风口(742)处支撑钢屋架的轻钢柱梁及其屋面板(743)构成;
所述结构墙体包括轻钢结构外附轻体板材、预制或现浇钢筋砼板及砖结构等,在四面墙体的下端各开有一个引风洞口(744),在洞口上方装设有上部用弹簧(745)拉结,根部用2个以上铰链(746)与墙体连接的风力调控门罩(747),并在排风管道房内中心十字线上各设有一块引风挡板(748);
所述多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系统(75),由排风管道房内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751)和垂直风力发电机(752),以及设置于新风入口首层设备房内或屋面上的控制装置、蓄电池和功率监测仪或逆变器等并网或离网调控设备系统组成。
12.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由风轮(16)、内转子电动发电机(19)、电动发电机基座(20)构成;它包括通过用螺拴(19c)将圆形连接法兰(19A)的下端法兰盘(19a)与内转子电动发电机(19)的后端盖(194)固定,并用螺拴(19d)将上端法兰盘(19b)与上部吊挂梁(419)或吊挂梁(419′)连接固定的垂直安装使用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它还包括将所述电动发电机转动轴(191)前端上的风轮拆换掉,安装成传动皮带轮或传动齿轮或砂轮或切割锯片或工作件的电动节能发电机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电动发电机(19)由机壳(192)、机壳前后端盖(193和194)、前后端盖轴承座内轴承(195和196)、穿过前后轴承的转动轴(191)、设置于转动轴前后端的电动机转子(197)和发电机转子(198)、隔离板(191′),以及分别与电动机转子和发电机转子位置对应的设置于机壳上、分别由金属线圈绕制而成的电动机定子(199)和发电机定子(199′)组成,且定子与转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电动机转子上镶嵌有永磁瓦片(197′);所述机壳前后端盖(193和194)是分别通过用螺拴(193′和194′)与机壳固定,前后轴承分别与转动轴前后轴台和轴承座静配合安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是用2~5mm厚尼龙或酚醛塑料压铸而成,所述隔离板镶嵌于电动机和发电机之间用螺钉与机壳固定,并与转动轴及两侧的转子保持1~6mm的间隙。
15.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由电动机(8)、电动机基座(8A)、驱动磁铁条板(21)、风轮(22)、内转子发电机(23)及发电机支架(24)组成;它包括通过采用电动机传动轴连接轮毂套筒(26)和两端紧固螺母(26′)及键硝或电动机(17)传动轴连轴器(29)将发电机转动轴和电动机传动轴连接固定在一起的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它也包括通过采用圆形连接法兰(19A)及发电机吊梁(419′)或吊梁(419)垂直安装使用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它还包括将所述叶片拆除,在电动机(15D)或电动机(17)前端转动轴上安装传动皮带轮或传动齿轮或砂轮或切割锯片或工作件的电动发电节能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铁条板(21)包括十字形或一字形固定条板(211)和条形磁铁(212),条形磁铁用螺拴与固定板条固定;驱动磁铁条板用紧固螺帽(213)固定在电动机转动轴轴端上,条形磁铁与设置于对面轮毂上对应位置处的条形磁铁(212)为同性磁铁。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发电机(23)由机壳(232)、机壳前后端盖(193和194)、前后端盖轴承座内轴承(233和234)、穿过前后轴承的转动轴(231)、设置在转动轴上的发电机转子(235),以及相对设置于机壳上由金属线圈绕制而成的发电机定子(236)组成,且定子与转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机壳前后端盖(193和194)是分别用螺拴(193′和194′)与机壳固定,前后轴承分别与转动轴前后轴台和轴承座静配合安装;它包括水平安装的风力发电机。
18.如权利要求13或17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转子由转子座(198A或235A)、永磁瓦片(198′或235′)、永磁瓦片卡固件(198″)及轮毂(198B和198B′)或轮毂(235A)组成,所述永磁瓦片用专用粘接剂、永磁瓦片卡固件及螺钉(A)粘接固定在转子座上;所述转子座两端轮毂径向固定在发电机转动轴(191)上,并在轮毂外端用紧固螺栓加以紧固。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座是壁厚2~8mm的圆管铝材,其两端管壁上设有用于紧定轮毂的带内螺纹的螺孔,所述转子座也包括将转子座圆管端口与轮毂内侧接合处加焊成一整体的转子座。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瓦片是用壁厚为5~18mm的两侧端呈外八字斜面的圆弧形钕铁硼材料制成。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瓦片卡固件采用2~8mm厚铝板冲压焊接而成,它是在呈圆弧形底面的两侧面为上大下小斜面的凹槽两端用扇形铝板堵头焊接而成,并在底面及两侧斜面预留有螺孔(A′),其凹槽外口宽度是磁极瓦片厚度的一倍。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用铝材压铸而成,其中央轮毂设有螺孔(198D);其内外两侧为连接套管,其外侧套管管壁预设有带内螺纹的通孔(198C)。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内侧连接套管内外壁分别与转动轴和转子座静配合安装,并在转子座管壁上用紧固螺栓(B)加以紧固;其外侧连接套管内壁与转动轴静配合安装,并用紧固螺栓(C)加以紧固;其中央轮毂与永磁瓦片卡固件凹槽两端扇形铝板堵头接合处用螺栓(D)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或3或5或8或11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风力发电机包括由风轮和导流罩组成的外转子和固定在轴上的定子两部分,所述外转子包括轮毂(31)、固定在轮毂上的叶片(153)和用螺拴(33)与轮毂外侧边连接固定为一体的导流罩(34),所述固定在轴上的定子包括轴(35)、固定在轴上的由金属线圈绕制而成的定子(36)和轴外端连接锚固轴套(37),在与定子位置对应的外转子导流罩内侧镶嵌有永磁瓦片(38),且定子与转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外转子分别通过设置于前后端的轴承(39和39′)与轴的前后轴台静配合安装;它包括水平安装的风力发电机。
25.如权利要求2或3或5或8或11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包括电动机(15A)、驱动磁铁条板(15B)、导流罩(15C)及外转子发电机(15),它包括由风轮(16)、电动机(15D)、电动机支撑梁(419′)或电动机支撑梁(419)、驱动磁铁条板(15B)、外转子发电机(15)及发电机支撑梁(419′)组成的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也包括将所述电动机和发电机上的叶片拆除,在电动机前端转动轴上安装传动皮带轮或传动齿轮或砂轮或切割锯片或工作件,在电动机传动工作的同时进行电动发电的节能装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铁条板(15B)包括十字形或一字形的固定条板(15B′)和条形磁铁(15a),条形磁铁用螺拴与固定板条固定;驱动磁铁条板用紧固螺帽(15B″)固定在电动机转动轴轴端上,条形磁铁与设置于对面轮毂上对应位置处的条形磁铁(15b)为同性磁铁。
27.如权利要求2或3或5或8或11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包括由电动机(15A)、电动机支撑梁(419)或电动机支撑梁(419′)、电动机传动轴连接法兰盘(9)、外转子发电机(15)、叶片(153)及发电机吊梁(419)或吊梁(419′)组成,并用螺拴、紧固螺帽及连接法兰盘将发电机外转子轮毂和电动机传动轴相互连接,电动机启动旋转的同时也带动发电机外转子及风轮旋转而排风发电;它包括由电动机(8)、电动机基座(8A)、电动机传动轴连接法兰盘(9)、叶片(10)、外转子发电机(15)和发电机支架(15′)组成,或由风轮(16)、电动机(17)、电动机基座(18)、电机传动轴连接法兰盘(9)、外转子发电机(15)和发电机支架(15′)构成的水平安装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也包括将所述电动机前端转动轴(172)上的风轮拆换掉安装成传动皮带轮或传动齿轮或砂轮或切割锯片或工作件,在电动机传动工作的同时进行电动发电的节能装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传动轴连接法兰盘是垂直于圆形钢管(91)的一端有比钢管外径大30~50mm的钻有螺孔(92)的连接法兰边(93),并在叶片安装对应位置处的法兰边上开有豁口(94);圆形钢管的另一端封有一块开有带键槽圆孔(95)的圆钢板(96)。
29.所述外转子发电机(15)包括由机壳(151)、机壳前端轮毂(152)、叶片(153)和机壳后端盖(154)组成的外转子和固定在轴上的定子两部分,所述外转子是分别用螺拴(152′和154′)将前端轮毂和后端盖与机壳两端连接固定为一体而成,并用螺拴(152′和153′)将叶片安装固定在轮毂上,所述定子包括轴(155)、固定在轴上的由金属线圈绕制而成的定子(156)和轴外端连接锚固轴套(157),在与定子位置对应的机壳内侧镶嵌有永磁瓦片(151′),且定子与转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外转子分别通过设置于前后端的轴承(158和159)与轴的前后轴台静配合安装为一体,它包括水平安装的风力发电机。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节能风力发电机为外转子电动风力发电机,它包括由机壳(151)、机壳前端轮毂(152)、叶片(153)和机壳后端盖(154)组成的发电机外转子和用螺拴(33)与轮毂外侧边连接固定为一体的电动机外转子导流罩(34),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电动风力发电机外转子,和固定在轴(155′)上的电动机定子(36)和发电机定子(156)两部分,所述定子由金属线圈绕制而成,在与电动机定子和发电机定子位置对应的机壳和导流罩内侧分别镶嵌有永磁瓦片(38和151′),且定子与转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电动风力发电机外转子分别通过设置于发电机前后端和电动机导流罩内的轴承(158、159和39)与轴(155′)的前、中、后轴台静配合安装为一体,它既可垂直安装也可水平安装。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瓦片是用壁厚为5~18mm的呈扇状的圆弧形钕铁硼材料制成。
32.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永磁瓦片用专用粘接剂、永磁瓦片卡固件及螺钉(A)粘接固定在机壳内壁上。
33.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新型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及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瓦片卡固件采用2~8mm厚铝板冲压焊接而成,它是在外凸圆弧形底面的两侧面为上大下小斜面的凹槽两端用圆弧形铝板堵头焊接而成,并在底面及两侧斜面预留有螺孔(A′),其凹槽外口宽度是磁极瓦片厚度的一倍。
CN201110115210.1A 2010-05-05 2011-05-05 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2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5210.1A CN102312790B (zh) 2010-05-05 2011-05-05 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2552.4 2010-05-05
CN201010162552 2010-05-05
CN2010101625524 2010-05-05
CN201110115210.1A CN102312790B (zh) 2010-05-05 2011-05-05 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2790A true CN102312790A (zh) 2012-01-11
CN102312790B CN102312790B (zh) 2015-04-08

Family

ID=45426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521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2790B (zh) 2010-05-05 2011-05-05 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12790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0617A (zh) * 2012-09-11 2013-01-30 李彦材 自动循环风力智能发电系统
CN103266998A (zh) * 2013-04-07 2013-08-28 漳州师范学院 一种循环热管式高层建筑底层温差通风发电系统
CN103993948A (zh) * 2014-05-13 2014-08-20 重庆磐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轴燃气发电机组的风道机构
CN103449184B (zh) * 2012-05-30 2015-08-05 周登荣 一种垃圾处理运输系统
JP2015175358A (ja) * 2014-03-18 2015-10-05 株式会社ドクター中松創研 空気移動エネルギ発生方法
CN104976066A (zh) * 2015-04-23 2015-10-14 李德生 循环串联聚风散热发电系统
CN105201256A (zh) * 2015-10-16 2015-12-3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立体停车库通风排烟装置
CN105508141A (zh) * 2016-01-25 2016-04-20 陈威宇 依附于建筑物外墙的发电装置
CN105781885A (zh) * 2016-05-25 2016-07-20 申根顺 一种室内风力发电系统
CN110282111A (zh) * 2019-07-10 2019-09-27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船舶用内舱通风装置
CN110805965A (zh) * 2018-07-18 2020-02-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内送风组件
CN111664527A (zh) * 2020-06-10 2020-09-15 沈承 一种节能建筑结构及使用方法
CN114108996A (zh) * 2021-11-26 2022-03-01 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楼板砖砌填充墙的施工装置及方法
CN118166939A (zh) * 2024-05-14 2024-06-11 内蒙古工业大学 装配式建筑低能耗墙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7782Y (zh) * 2001-10-30 2003-02-26 刘振森 环保节能民用住宅楼
JP2005016452A (ja) * 2003-06-27 2005-01-20 Tokyo Electric Powe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Inc 風力発電システム、風力発電方法ならびに人工気流用風力発電装置
JP2006299835A (ja) * 2005-04-15 2006-11-02 Yoshiro Nakamatsu 空気移動エネルギ発生建物装置
DE102006029767A1 (de) * 2005-11-04 2007-05-10 Ludwig Oswald 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Erzeugen von Elektroenergie in einem Gebäude
CN1975156A (zh) * 2006-10-27 2007-06-06 黄杰民 风塔气流发电及其在地下冷/热源直接空调的应用
CN101503990A (zh) * 2006-08-16 2009-08-12 孙善骏 建筑保温饰面通风发电系统
CN101514589A (zh) * 2008-02-18 2009-08-26 冯刚克 新型通风空调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7782Y (zh) * 2001-10-30 2003-02-26 刘振森 环保节能民用住宅楼
JP2005016452A (ja) * 2003-06-27 2005-01-20 Tokyo Electric Powe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Inc 風力発電システム、風力発電方法ならびに人工気流用風力発電装置
JP2006299835A (ja) * 2005-04-15 2006-11-02 Yoshiro Nakamatsu 空気移動エネルギ発生建物装置
DE102006029767A1 (de) * 2005-11-04 2007-05-10 Ludwig Oswald 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Erzeugen von Elektroenergie in einem Gebäude
CN101503990A (zh) * 2006-08-16 2009-08-12 孙善骏 建筑保温饰面通风发电系统
CN1975156A (zh) * 2006-10-27 2007-06-06 黄杰民 风塔气流发电及其在地下冷/热源直接空调的应用
CN101514589A (zh) * 2008-02-18 2009-08-26 冯刚克 新型通风空调房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9184B (zh) * 2012-05-30 2015-08-05 周登荣 一种垃圾处理运输系统
CN102900617A (zh) * 2012-09-11 2013-01-30 李彦材 自动循环风力智能发电系统
CN102900617B (zh) * 2012-09-11 2015-02-11 李彦材 自动循环风力智能发电系统
CN103266998A (zh) * 2013-04-07 2013-08-28 漳州师范学院 一种循环热管式高层建筑底层温差通风发电系统
CN103266998B (zh) * 2013-04-07 2015-05-20 闽南师范大学 一种循环热管式高层建筑底层温差通风发电系统
JP2015175358A (ja) * 2014-03-18 2015-10-05 株式会社ドクター中松創研 空気移動エネルギ発生方法
CN103993948A (zh) * 2014-05-13 2014-08-20 重庆磐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轴燃气发电机组的风道机构
CN104976066A (zh) * 2015-04-23 2015-10-14 李德生 循环串联聚风散热发电系统
CN105201256A (zh) * 2015-10-16 2015-12-3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立体停车库通风排烟装置
CN105508141A (zh) * 2016-01-25 2016-04-20 陈威宇 依附于建筑物外墙的发电装置
CN105508141B (zh) * 2016-01-25 2018-11-02 梁晨刚 依附于建筑物外墙的发电装置
CN105781885A (zh) * 2016-05-25 2016-07-20 申根顺 一种室内风力发电系统
CN110805965A (zh) * 2018-07-18 2020-02-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内送风组件
CN110805965B (zh) * 2018-07-18 2023-08-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内送风组件
CN110282111A (zh) * 2019-07-10 2019-09-27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船舶用内舱通风装置
CN111664527A (zh) * 2020-06-10 2020-09-15 沈承 一种节能建筑结构及使用方法
CN114108996A (zh) * 2021-11-26 2022-03-01 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楼板砖砌填充墙的施工装置及方法
CN118166939A (zh) * 2024-05-14 2024-06-11 内蒙古工业大学 装配式建筑低能耗墙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2790B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2790B (zh) 通风管道风力发电系统
CN101736818B (zh) 新型通风空调生态型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WO2008124967A1 (fr) Éolienne, et son système de production d'énergie
CN105952039A (zh) 平板光伏电池板保温集热幕墙与屋面及通风空调系统
CN102644387A (zh) 太空能风能再生能源可持续建筑一体化系统
CN101842639A (zh) 低能耗气候控制系统和用于实现高隔热隔声建筑物的方法
CN106480977A (zh) 被动式房屋
CN102493678B (zh) 一种生态型住宅的装配式施工方法
CN206247662U (zh) 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
CN206267314U (zh) 埋设有分布式管道的模块化墙体构建的房屋
CN209896553U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高压分支箱
CN206245530U (zh) 地源热太阳能生态型建筑
FI126876B (fi) Talotekniikkamoduuli
CN201125542Y (zh) 绿色建筑楼
CN201047123Y (zh) 太阳能光热光电建筑一体化外墙
CN204804379U (zh) 农村太阳能整体空间模块化拼搭式建筑
CN202993604U (zh) 太阳能热水器
CN112196093A (zh) 一种带有钢框架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基础
CN206636258U (zh) 一种蛋形海景房结构
CN101545322B (zh) 高层商住楼及普通住宅建筑节能新方法
CN110360668A (zh) 一种老旧住宅阳台处新增空调安装架设备改造及施工方法
CN210177679U (zh) 一种装配式自动温控建筑
CN201177328Y (zh) 用建筑物穴腔作外壳的空调室内机
CN205082320U (zh) 利用太阳能控制供水的储水型生态声屏障
CN212777764U (zh) 一种大型场馆用室内风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Feng Gangke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ublic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Feng Gangke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Go Through Formalities of Regist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