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8666A - 针对本地疏导的链路层交换 - Google Patents

针对本地疏导的链路层交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8666A
CN102308666A CN2009801564193A CN200980156419A CN102308666A CN 102308666 A CN102308666 A CN 102308666A CN 2009801564193 A CN2009801564193 A CN 2009801564193A CN 200980156419 A CN200980156419 A CN 200980156419A CN 102308666 A CN102308666 A CN 102308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link
terminal
network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64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8666B (zh
Inventor
S.I.维斯特里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2308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8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082Mobility data transfer for traffic bypassing of mobility servers, e.g. location registers, home PLMNs or home ag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05Data network PoA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经由蜂窝接入网络提供对分组交换网络的接入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在终端设备(10)与蜂窝基站设备(20)之间建立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并且在蜂窝基站设备(20)处在链路层级别上将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交换到分组交换网络,使得所述终端设备(10)的附着点位于分组交换网络(300,500)中。此外,在蜂窝基站设备(20)处提供分组交换网络(300,500)的终端特定的终止点。

Description

针对本地疏导的链路层交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经由蜂窝接入网络提供对分组交换网络的接入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分组交换网络诸如但不限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或长期演进(LTE)或局域网(LAN)网络。
背景技术
家庭基站、家庭NodeB、毫微微eNodeB(eNB)或任何类型的家庭接入设备(在下文中称作“HNB”)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内以及在运营商和制造商团体中已经成为广泛讨论的话题。当部署在家庭和办公室中时,HNB允许订户在建筑物中利用显著改进的覆盖和增加的宽带无线性能来使用他们现有的手持设备。而且,基于因特网协议(IP)的架构允许实际上在具有宽带因特网服务的任何环境中部署和管理。
在当前标准化活动中,在3G和LTE的背景中涉及毫微微基站的部署情况正在吸引来自于制造商和运营商的极大兴趣。3GPP标准化活动中的当前状态是若干工作组已经了解了HNB部署并且已经起草了官方文档来捕捉关于此类HNB部署的需求。
在3GPP规范TS 22.220中,已经描述了基于家庭的网络中的本地IP接入,其中除了经由运营商核心网的普通的基于IP的服务之外,还建议了从HNB到基于家庭的网络或到因特网的本地IP疏导(LBO)。允许IP业务的本地疏导(也称作“路由优化”)可以既缩短端到端路由又减少相对昂贵的IP骨干网(其固有地提供高服务质量)上的负载。
本地IP接入旨在区分HNB中用户的本地IP业务,使得去往/来自连接至基于家庭的网络的IP设备的本地IP业务在最短路径上转发,使得其不运送出基于家庭的网络(即,保持内网业务)。而且,对因特网的本地IP接入业务不必跨运营商的演进分组核(EPC)运送,即将经由到基站的本地网关向因特网转发并且从因特网接收因特网业务而不必通过运营商的核心节点运送。
当前3GPP规范和贡献建议将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关支持节点(GGSN)或另一类网关功能集成到HNB中以实现到基于家庭的网络或到因特网的本地疏导。然而,将用于本地IP接入的本地网关实现到HNB中需要合并许多网关功能(诸如隧穿、计费、归属代理等),使得复杂性和处理负载增加并且违反了无线电接入网(RAN)和核心网之间的协议划分。此外,将网关设备建模为针对向/从3GPP规定的承载服务路由用户业务而执行IP查找的IP路由器。因此,如果在HNB中的GGSN类IP路由器功能处完成了本地疏导,则这将导致以下劣势即每种HNB间切换将导致GGSN的改变并且因此需要使用小区重选过程。换言之,将HNB内的本地网关功能建模为:IP路由器将把IP移动性和会话连续限制成仅在服务的终端设备(例如,用户设备(UE))连接至当前HNB时才起作用。这将导致例如在局域情况中(比如在办公室或校园中)的严格限制,在所述办公室或校园中可以通过局域中的多个小区或基站来服务本地IP接入。
发明内容
除其他之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基站设备中提供一种简化网关功能,使得可以以最小的接口修改来本地处理网关管理。
该目的通过一种设备实现,该设备包括:
·无线电接口装置,用于建立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以经由蜂窝接入网络提供到分组交换网络的接入;
·链路层处理装置,用于在链路层级别上将所述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交换到分组交换网络,使得所述接入的附着点位于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以及
·网络接口装置,用于为所述分组交换网络提供终端特定的终止点。
此外,上述目的通过一种方法实现,该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与蜂窝基站设备之间建立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以经由蜂窝接入网络提供到分组交换网络的接入;
·在链路层级别上在所述蜂窝基站设备处将所述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交换到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附着点位于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中;以及
·在所述蜂窝基站设备处为所述分组交换网络提供终端特定的终止点。
此外,上述目的由一种包括代码工具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实现,所述代码工具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用于产生上述方法步骤,该计算设备可以是任何软件控制的设备。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可从网络系统下载的或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软件例程。
因而,当基站设备(例如,HNB)提供有链路层交换装置或功能(例如,L2交换机),与网关或路由器功能相比较,其架构基本上可以被简化,因为其无需运行任何路由协议、执行任何路由器通告等。在上行链路方向上,基站设备仅仅直接向分组交换网络(例如,本地接入网络)中的其网络接口转发本地接入业务。在基站设备中既不需要隧穿协议也不需要任何其他种类的隧穿过程。可以将提出的交换装置或功能看作链路层桥接功能,使得路由或路由器功能可以从物理基站设备分离并且转移到外部节点,并且使得多个基站设备可以连接相同的分组交换网络(例如,LAN)。终端设备可以在连接至相同子网的所有基站设备中将相同网络地址用于本地接入服务。这意味着当在相同子网内发生基站间切换时,可以在链路层处简单地处理具有会话继续的移动性。
朝向分组交换网络的接入链路和点到点无线电链路之间的建议的简单链路层交换或桥接功能在基站设备中需要更少的处理能力,因为在基站设备中可以省略网络层处理(例如,L3处理)。
链路层处理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在链路层级别处理与切换相关的会话继续。
此外,可以提供网络层处理装置,用于执行网络层协议查找以便通过无线电接口装置向相应的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转发用户下行链路业务。
附加地或备选地,链路层处理装置可以被配置为从分配的终端特定的链路层地址来导出用于用户下行链路业务的、从分组交换网络到相应的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的转发决定。
该设备还可以被配置为经由网络接口装置向分组交换网络直接转发接收的接入业务。
对空中传输的调度可以通过使用链路层帧信息由无线电接口装置实现。
此外,可以提供报头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接收的链路层报头而导出用于所述链路层处理装置的交换信息。
在具体示例中,网络接口装置可以被配置为模拟朝向分组交换网络的终端特定的以太网接口。
链路层处理装置还可以被配置为基于链路层地址在链路层级别执行到终端特定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的用户业务映射。
此外,可以提供用于以下至少一种作用的网络层处理装置:将标记的网络层用户分组映射到相应的链路层服务,以及执行应用层报头压缩和加密。更具体地,网络层处理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应用层地址到链路层地址的映射来导出向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转发业务的决定。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定义了其他有利的修改。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基于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具有涉及链路层交换功能的HNB的示意性网络架构;
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所涉及网元的更详细架构;
图3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所涉及网元的更详细架构;
图4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桥接功能的示意性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桥接功能的示意性框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基于软件的实现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例
在下文中,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基于示例性和非限制性LTE网络架构来描述。
图1示出了包括至少一个HNB 20的示意性网络架构,该至少一个HNB 20在订户家庭环境中(例如,建筑物内)具有减少的网关功能并且连接至运营商核心网(CN)600、IP网络500和具有接入路由器(AR)30的基于家庭的LAN 300。该HNB 20包括用于将IP业务直接交换到IP网络500或LAN 300而不涉及CN 600的IP交换机(IP-SW)220。该IP交换机220因此用于提供用于本地IP业务(L-IP-T)和其他IP业务(IP-T)的LBO的网关功能。IP业务可以源自或终止于经由空中接口无线地连接至HNB 20的UE 10。
HNB 20中3GPP规定的无线电接口基于UE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即,承载服务)而在用户平面上工作,这意味着UE 10与HNB 20之间的无线电链路不能够广播传输。
由于无线电接口上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在UE 10的控制下不能执行邻居发现功能。鉴于此,UE 10的服务HNB 20包括朝向LAN 300和IP 网络500的接口,其从LAN 300和IP 网络500为UE 10提供终止点。
因此,根据某些实施例,代替在HNB 20中实现用于本地IP接入(或LBO)服务的全IP路由器功能-比如在传统网关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将是如此,HNB 20处的网关功能可以被简化以针对用户IP业务在LAN 300(基于家庭的网络)或IP网络500与无线电接口上的UE特定的点到点链路(承载服务)之间作为交换或桥接功能操作。交换或桥接功能可以是IP感知功能,其意味着由IP交换机220提供的该功能可以相当于朝向LAN 300 或IP网络500的“UE代理”,使得其不仅用于辅助UE 10分配IP地址和支持邻居发现功能,而且用于实现执行对UE 10透明的链路层移动性并且消除对在本地IP接入服务区域中使用某些IP移动性机制的需要。
根据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模型),将网络架构划分为七层,这七层从上到下被指定为应用层、表现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或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可以将层看作向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从其下层接收服务的概念上类似功能的集合。例如,提供跨网络无差错通信的层提供由其上应用层需要的路径,同时其调用下一较低层来发送并接收组成路径内容的分组。
在本实施例中,区分了链路层(也称作“L2”)和网络层(也称作“L3”)。网络层提供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从源向目的地传送可变长度数据序列同时维持传送层请求的服务质量的功能和过程装置。网络层执行网络路由功能,并且可能也执行分段与重组、以及报告递送差错。路由器在该层处操作-通过扩展的网络发送数据并且使因特网成为可能。网络层协议或L3协议的公知示例是因特网协议(IP)。其管理数据的无连接传送,一次一跳,从端系统到入口路由器、路由器到路由器、以及从出口路由器到目的地端系统。其不负责到下一跳的可靠递送,而是仅负责差错分组的检测,使得可以丢弃或纠正它们。当下一跳的介质不能以其当前长度接受分组时,IP负责将分组分段为介质可以接受的足够小的分组。
(数据)链路层(L2)提供用于在网络实体之间传送数据并且检测和可能地纠正可能发生在物理层(也称作“L1”)中的差错的功能和过程装置。起初,该层预期用于点到点和点到多点介质(电话系统中的广域介质的特征)。除了成帧之外,面向连接的广域网(WAN)数据链路协议检测并且可以纠正差错。它们也可能能够控制传输速率。此外,LAN基于以太网规范,该以太网规范是基于帧的计算机联网技术系列。名称来自于“以太”的物理概念。其通过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处的网络接入和公共寻址格式定义了OSI联网模型的物理层的多个布线和信令标准。以太网被标准化为IEEE 802.3。
可以在HNB 20的用户平面接口中提供提出的IP交换机220,并且该IP交换机220可以从LAN 300和IP网络500的观点看实现为链路层设备(例如,L2交换机)。这意味着从UE 10或HNB 20的观点看,其本地IP附着点位于从HNB 20看到的外部下一跳路由器中。在LAN 300中,作为家庭或局域网(办公室、校园等),该下一跳路由器可以是例如提供在独立数字订户线(DSL)路由器盒中的去往外部网络的默认网关。或者,在IP网络500的情况中,其可以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网络中的最近IP路由器。
在IP交换机220中实现IP感知桥接或交换功能的情况中,HNB 20可以执行IP查找从而通过无线电接口向相应的UE特定承载服务(即,点到点链路)转发用户下行链路业务。用于实现IP感知桥接或交换功能的另一替代方案可以是将IP交换机220建模为无线L2交换机。在该情况中,如稍后解释的那样,可以基于UE特定的链路层地址(例如,以太网MAC地址)实现用户本地IP业务从LAN 300或IP网络500向相应的UE特定承载服务的转发决定。
因此,HNB 20建议的IP交换机220提供以下优势:不存在对运行IP路由协议、对执行路由器通告等的需要。在上行链路方向上,HNB 20仅向LAN 300 或IP网络500中的其网络接口直接转发本地IP接入业务,并且无需任何隧穿协议或其他IP隧穿。
可以从本地IP接入服务认识到提出的具有IP交换机220的HNB 20的优势,其中本地IP接入服务具有在多个HNB或连接至相同局域的其他种类的基站之间的IP会话继续支持而无需LAN 300 或IP网络500中的任何移动性代理节点(例如,代理移动IP中的归属代理)。
图2示出了基于家庭的LAN 300 或IP网络500的LBO操作中涉及的网元的协议相关架构的示意性框图。图2的框图基于上面的OSI模型,其中涉及较高协议层的组件示出在涉及较低协议级别的组件的顶部上。
如可以从图2的处理框之间的连接收集的那样,LAN 300 或IP网络500处或之后的UE 10和通信节点(CoN)40在最高协议级别(应用协议)彼此直接通信,其中较低协议级别为该直接通信提供不同级别和种类的支持。较低级别的通信对于其他所涉及网元即HNB 20和接入路由器30存在并且该通信存在于所述其他所涉及网元之间。在HNB 20和UE 10之间,提供点到点无线电链路,而在HNB 20和接入路由器30之间建立广播接入链路。
UE 10处的协议栈从上到下包括端到端应用12、终端控制功能14、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功能15、IP版本4(IPv4)和/或IP版本6(IPv6)功能16、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DCP)功能11、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和/或MAC功能17以及无线电(L1)功能18。
HNB 20从上到下包括连接独立基站无线电接口和基站网络接口部分的基站控制功能22。基站无线电接口部分从上到下包括RRC功能25、桥接功能223、PDCP功能21、RLC/MAC功能27、以及无线电L1功能28。基站网络接口部分从上到下包括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或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或简单计算机电话协议(SCTP)功能24。
根据第一实施例,桥接功能234通过提供链路层交换或桥接功能来桥接基站无线电接口部分和基站网络接口部分。此外,基站网络接口部分包括IPv4/IPv6和/或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功能26、数据链路层功能29和物理层功能210。接入路由器30处的协议栈包括接入路由器控制功能32、UDP/TCP/SCTP功能34、IPv4/IPv6/ICMP功能33、IP路由和转发功能36以及在两个接口侧处的各个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功能39、38和35、310。
最终,通信节点40包括端到端应用功能42,该功能42与UE 10处的各个端到端应用功能12、IPv4/IPv6功能46、数据链路层功能49和物理层功能48通信。
出于简要的原因,省略了所有上述协议功能的目的和处理的细节。
在图2的第一实施例中,假设点到点无线电链路的无线电接口是根据演进的分组系统(EPS)承载模型的,已经设计该模型来支持具有最小IP服务延迟的无缝移动性和服务质量。与之前的网络架构相比较,从数据路径消除了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并且将其功能合并到HNB 20中,这降低了延迟并且优化了网络性能。
HNB 20物理上连接至LAN 300或IP网络500作为具备广播能力的介质。无线电接口部分的无线电链路与网络接口部分的接入链路之间的桥接功能232可以被配置为实现用于向服务的UE提供本地IP接入服务的3GPP标准网关功能的最小集合。可以认为这些本地网关功能是HNB 20中的虚拟网关功能,因为用于本地IP接入服务的EPS承载处理可以使用修改后的UE请求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性过程而通过接入点协议来处理。
因此,在该第一实施例中,HNB 20中的本地网关功能可以实现为除了通过空中接口来使用点到点无线电链路之外与简单无线LAN(WLAN)接入点类似的无线L2交换机。因而,本地网关功能可以实现为链路层或L2设备,使得将一个或多个HNB连接到由L2交换网络组成的一个IP子网例如家庭以太网LAN中是可能的。
HNB 20中的虚拟本地网关在到接入路由器30的接入链路与朝向UE 10的点到点无线电链路之间提供了简单链路层或L2桥接或交换功能。因此,桥接功能232在HNB 20中需要更少的处理能力,因为在桥接功能232中可以省略网络层或L3处理。该解决方案使用本地IP接入的专用EPS承载来实现UE 10中的普通3GPP IP栈实现。此外,将提出的HNB 20连接至LAN 300不需要对“现用的”接入路由器30进行修改。作为默认网关,接入路由器30相当于在LAN 300中用于分组路由和邻居发现的规则接入路由器。
利用提出的减少的本地网关功能,一个接入路由器可以服务连接至相同链路的多个HNB。现在,这些HNB之间的HNB间切换可以在链路层(L2)处处理并且预算L2交换机可以用于传输问题。这是有益的,因为可以使用现有基础设施。类似于WLAN接入点,桥接功能232可以用于在UE 10、HNB 20和接入路由器30之间将无线电链路和接入链路连接在一起以模拟到接入路由器30的以太网连接。
作为示例,开放基站架构发起组织(OBSAI)兼容产品可以用于实现HNB 20。关注的基站仅仅需要包含用于使得能够实现提出的桥接功能232、234的链路层(L2)交换传输接口。
图3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类似于图2的协议架构的示意性框图。在这里,HNB 20的本地网关被配置作为无线IP感知L2交换机以提供更智能的L2设备,该L2设备感知上层处的用户业务。然而,在独立接入路由器30处的网络层(L3)与链路层(L2)之间的清楚的功能划分仍旧实现将一个或多个接入点(例如,HNB)连接到由L2交换网络组成的一个IP子网中。
如可以从图3收集的那样,桥接功能234现在连接至IPv4/IPv6/ICMP功能26,该IPv4/IPv6/ICMP功能26然后连接至链路层的数据链路层功能29。从而,对上层用户业务的感知可以实现。
而且,将HNB 20连接至LAN 300不需要对“现用的”接入路由器30进行修改。HNB 20能够在UE 10不需要在点到点无线电链路上执行邻居发现过程时代理UE 10到接入路由器30的以太网连接。无线电链路和接入链路能够使用不同的链路层寻址方案,该方案提供无需通过无线电链路来发送以太网帧的优势。此外,可以基于映射到HNB 20的以太网MAC地址的UE特定IP地址来控制从接入链路到无线电链路的转发决定,使得在中间L2交换机中需要更少的转发表条目。
而且,OBSAI兼容产品可以用于实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HNB 20。相应的基站可以在其接入链路中包含集成的L2交换机传输接口。
在下文中,基于图4和5更详细地描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桥接功能。
图4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HNB 20的桥接功能232所提供的功能的示意性框图。示出了无线电接口(RI)功能202和网络接口(NI)功能206,它们对应于与HNB 20的基站无线电接口部分和基站网络接口部分互连的桥接功能232的那些部分。此外,桥接功能232包括链路层或L2处理功能(L2-P)204和链路层或L2报头处理功能(L2-HP)205。无线电接口功能202被配置为检测L2分组边界(链路层帧)并且因此可以在调度算法内使用该信息以在空中接口上传输。
为了实现桥接或交换功能,L2报头处理功能205提取L2报头用于处理以提供用于桥接的无线L2交换功能。网络接口功能206用于模拟朝向LAN 300的UE以太网接口,而无线电接口功能202可以移除点到点无线电链路上的以太网帧。层2处理功能204基于由L2报头处理功能205提供的链路层地址来针对LBO提供到EPS承载服务的用户业务映射。此外,HNB 20到UE 10的代理功能可以通过向网络接口功能206分配诸如以太网MAC地址之类的UE特定链路层地址(LLA)而由L2处理功能204实现,使得在L2处理功能204处的桥接决定中不需要IP查找。
此外,无线电接口功能202或L2处理功能204可以被配置为利用广播功能过滤UE邻居发现过程。类似地,可以通过点到点无线电链路来过滤ICMP广播消息。
在从HNB 20和UE 10看到的下一跳路由器位于多个路由器跳后面的情况中,通过桥接功能232的引入而建议的修改可能针对网络控制的快速/无缝切换中L2到L3的交互(例如,到当前ICMPv6的NETLMM扩展)需要新的本地IP移动性协议。
图5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桥接功能234处提供的单独功能的示意性框图。
除了关于图4描述的功能之外,提供网络层(L3)处理功能(L3-P)207并且将报头处理功能扩展到L2和L3报头处理功能(L2/3-HP)208。
提供增强的报头处理功能208和L3处理功能207来实现桥接功能中的L3感知,从而将例如用户的Diffserv(即差别服务)标记的分组映射到空中接口中相应的链路层服务(例如,EPS承载)和/或根据PDCP协议执行IP报头压缩和加密。此外,可以使HNB 20的无线电链路相关栈的RLC/MAC功能27和PDCP功能21感知IP分组边界,并且服务流(例如,检测IP语音(VoIP))可以在调度算法内使用该信息以在空中接口上传输。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HNB 20能够实现可能对UE 10隐藏的本地IP移动性扩展(例如,用于NETLMM)。其还能够通过L3处理功能207和/或L2/3报头处理功能208处的相应功能来实现IPv4/IPv6联网。这提供了UE 10处的IP栈可以使用标准EPS承载模型的优势,因为本地IP地址对于UE 10是透明的。
可以提供增强的L2/3报头处理功能208来实现UE 10与接入路由器30之间的报头压缩。
可以基于IP查找来实现由L2处理功能204从接入链路到无线电点到点链路的转发决定,因为假设在接入链路中将LLA(例如,以太网MAC地址)用于在LAN 300中传输用户IP业务,这可能需要HNB 20中的部分IP路由器栈实现。
再者,在从HNB 20和UE 10看到的下一跳路由器位于多个路由器跳后面的情况中,针对网络控制的快速/无缝切换中L2到L3的交互可能需要新的本地IP移动性协议。
图6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基于软件的替代实现的示意性框图。可以在具有处理单元410的任何基站类型的网络实体400中实现所需功能,该处理单元410可以是基于存储在存储器412中的控制程序的软件例程来执行控制的任何处理器或具有控制单元的计算机设备。该控制程序也可以独立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从存储器412获取程序代码指令并且将该程序代码指令加载到处理单元410的控制单元,从而执行关于图2至5描述的设备特定功能的处理步骤,其可以被实现为上述软件例程。可以在输入数据DI的基础上执行该处理步骤并且该处理步骤可以生成输出数据DO。在经由HNB 20的上行链路业务的情况中,输入数据DI可以对应于经由点到点无线电链路从UE 10接收的IP业务,并且输出数据DO可以对应于通过广播接入链路传输的LBO IP业务。对于下行链路业务而言,情况反之亦然。
因此,HNB 20的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功能可以实现为包括代码工具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代码工具在运行在HNB 20或者任何相应基站或接入设备实体处的各个实体的数据处理器或计算机设备上时用于针对各个实体或功能生成处理和/或信令过程的每个单独步骤。
总之,本发明涉及用于经由蜂窝接入网络提供对分组交换网络的接入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在终端设备(例如,UE 10)与蜂窝基站设备(例如HNB 20)之间建立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并且在蜂窝基站设备处在链路层级别上将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交换到分组交换网络,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附着点位于分组交换网络中。此外,在蜂窝基站设备处提供分组交换网络的终端特定的终止点。
本发明可以容易扩展到任何服务和网络环境是明显的,其中基站类型设备或接入设备可以用于将来自终端设备的无线电链路桥接到分组交换网络的广播接入链路。提出的实施例可以关于部署在无线网络中的任何基站设备来实现。因此,实施例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改变。

Claims (20)

1.一种设备,包括:
·无线电接口装置(202),用于建立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以经由蜂窝网络提供到分组交换网络(300,500)的接入;
·链路层处理装置(204),用于在链路层级别上将所述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交换到分组交换网络,使得所述接入的附着点位于所述分组交换网络(300,500)中;以及
·网络接口装置(206),用于为所述分组交换网络(300,500)提供终端特定的终止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链路层处理装置(204)被配置为在所述链路层级别处理与切换相关的会话继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网络层处理装置(207),用于执行协议查找以便通过所述无线电接口装置(202)向相应的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转发用户下行链路业务。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链路层处理装置(204)被配置为从分配的终端特定的链路层地址来导出用于用户下行链路业务的、从所述分组交换网络(300,500)到相应的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的转发决定。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网络接口装置(206)向所述分组交换网络(300,500)直接转发接收的接入业务。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无线电接口装置(202)被配置为将链路层帧信息用于调度空中传输。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设备,还包括:报头处理装置(205),用于基于接收的链路层报头来导出用于所述链路层处理装置(204)的交换信息。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网络接口装置(206)被配置为模拟朝向所述分组交换网络(300,500)的终端特定的以太网接口。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设备,其中所述链路层处理装置(204)被配置为基于链路层地址在所述链路层级别执行到所述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的用户业务映射。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设备,还包括用于以下至少一种作用的网络层处理装置(207):将标记的用户分组映射到相应的链路层服务,以及执行应用层报头压缩和加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网络层处理装置(207)被配置为基于应用层地址到链路层地址的映射来导出用于向所述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转发业务的决定。
12.一种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10)与蜂窝基站设备(20)之间建立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以经由蜂窝接入网络提供到分组交换网络(300,500)的接入;
·在链路层级别上在所述蜂窝基站设备(20)处将所述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交换到所述分组交换网络,使得所述终端设备(10)的附着点位于所述分组交换网络(300,500)中;以及
·在所述蜂窝基站设备(20)处为所述分组交换网络(300,500)提供终端特定的终止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应用层路由器功能从所述基站设备(20)分离到所述分组交换网络(300,500)的外部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链路层级别处理与切换相关的会话继续。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执行应用层协议查找以便向相应的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转发用户下行链路业务。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站设备(20)处分配终端特定的链路层地址并且从所述分配的终端特定的链路层地址导出用于用户下行链路业务的转发决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站设备(20)处模拟朝向所述分组交换网络(300,500)的终端特定的以太网接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站设备(20)处基于链路层地址在所述链路层级别将用户业务映射到所述终端特定的面向连接的点到点链路。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站设备(20)处将标记的应用层用户分组映射到相应的链路层服务。
20.一种包括代码工具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代码工具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用于产生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的步骤。
CN200980156419.3A 2009-02-09 2009-02-09 针对本地疏导的链路层交换 Active CN1023086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9/000885 WO2010088926A1 (en) 2009-02-09 2009-02-09 Link layer switching for local breakou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666A true CN102308666A (zh) 2012-01-04
CN102308666B CN102308666B (zh) 2015-08-19

Family

ID=41203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6419.3A Active CN102308666B (zh) 2009-02-09 2009-02-09 针对本地疏导的链路层交换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08103B2 (zh)
EP (1) EP2394491B1 (zh)
JP (1) JP5795265B2 (zh)
KR (2) KR20130123459A (zh)
CN (1) CN102308666B (zh)
PL (1) PL2394491T3 (zh)
WO (1) WO20100889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72812B1 (en) * 2010-12-29 2014-02-12 Rtx A/S Scalable wireless multicell voip architecture
CN104469852B (zh) 2013-09-13 2019-10-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建立本地分流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2503A1 (en) * 2005-06-08 2006-12-14 Posdata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packets in portable internet system
WO2008125729A1 (en) * 2007-04-13 2008-10-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radio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for providing local breakout service
WO2008132163A1 (en) * 2007-04-27 2008-11-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radio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WO2008142620A2 (en) * 2007-05-18 2008-11-27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ocal ip breakout services employing access point nam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3639A1 (en) * 2002-07-30 2004-02-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access accounting
JP2006333406A (ja) * 2005-05-30 2006-12-07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JP4047887B2 (ja) * 2005-11-11 2008-02-13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無線lan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中継装置
US7804806B2 (en) 2006-06-30 2010-09-28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Techniques for peer wireless switch discovery within a mobility domain
KR100810213B1 (ko) * 2006-12-20 2008-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브리지 기반 무선 기지국 기간망 시스템 및 그 신호 처리방법
JP2009147786A (ja) * 2007-12-17 2009-07-02 Nec Corp 通信装置、データフレームの送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10176531A1 (en) * 2008-10-01 2011-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of Local Breakout Traffic in a Home Base Station
US8798017B2 (en) * 2008-11-21 2014-08-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Home service integration and management by employing local breakout mechanisms in a femtocel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2503A1 (en) * 2005-06-08 2006-12-14 Posdata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packets in portable internet system
WO2008125729A1 (en) * 2007-04-13 2008-10-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radio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for providing local breakout service
WO2008132163A1 (en) * 2007-04-27 2008-11-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radio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WO2008142620A2 (en) * 2007-05-18 2008-11-27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ocal ip breakout services employing access point nam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95265B2 (ja) 2015-10-14
US20110310843A1 (en) 2011-12-22
US9008103B2 (en) 2015-04-14
WO2010088926A1 (en) 2010-08-12
EP2394491B1 (en) 2017-07-12
KR101520346B1 (ko) 2015-05-14
KR20110116217A (ko) 2011-10-25
PL2394491T3 (pl) 2017-12-29
CN102308666B (zh) 2015-08-19
KR20130123459A (ko) 2013-11-12
JP2012517721A (ja) 2012-08-02
EP2394491A1 (en) 201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12331B2 (ja) X2ゲートウェイを有する通信システム
CN101273650B (zh) 改进集成无线电接入网络的切换特性的装置和方法
CN105027664B (zh) 在使用无线局域网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分组数据连接
CN105814941B (zh) 用于多连接通信的一体化子层
CN101019450B (zh) 经由分组无线网络传送因特网分组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US941428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offloading point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CN101218796B (zh) 在无线局域网中支持层3漫游的无线交换机负载平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4054375B (zh) 用于在两个传送无线电之上路由分组流的方法和装置
JP527362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のマルチキャスト/ブロードキャスト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JP4558454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JP2021528014A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EP223086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on of topology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210378035A1 (en) Identifi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167392A (zh) 蜂窝无线电网络与无线数据网络的网络互连
US20180124857A1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devic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ip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CN101026861A (zh) 一种移动台与演进分组核心网间连接建立的方法
JP2012253750A (ja) MiAN及びMiAN帯域幅集約方法並びに集約システム
CN106488512B (zh) 基地台及其回程网络的带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2647793A (zh) 独立wimax系统和方法
CN103379546A (zh)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08666B (zh) 针对本地疏导的链路层交换
Lee et al. Considerations of 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 over IEEE 802.16 networks
CN117837214A (zh) 无线通信中的数据传送方案
CN102098726B (zh) 无线通讯系统、分组交换的绕送方法及使用其的室内基站
CN102647806A (zh) Ip报文处理方法、系统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8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