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8650B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上行链路载波分配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上行链路载波分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8650B
CN102308650B CN201080006556.1A CN201080006556A CN102308650B CN 102308650 B CN102308650 B CN 102308650B CN 201080006556 A CN201080006556 A CN 201080006556A CN 102308650 B CN102308650 B CN 1023086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arrier
data
group
mobi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65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8650A (zh
Inventor
张丹鲁
阿齐兹·戈尔米哈
拉维·阿加瓦尔
帕万·库马尔·维特萨拉德武尼
侯纪磊
比布胡·P·莫汉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08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8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7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data requirement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5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channel conditions 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载波分配的系统及方法,且更特定来说,本发明涉及在上行链路上给高速上行链路包接入用户分配及/或解除分配一个或多个载波。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可基于多个准则将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给用户,所述准则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负载、信道条件等等。分配消息可经由第三层消息或第一层信令发射到所述用户。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上行链路载波分配
依据35 U.S.C.§119主张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案主张2009年2月9日申请的名为“上行链路载波分配(UPLINKCARRIER ALLOCATION)”的临时申请案第61/150,937号的优先权,所述案已转让给本受让人且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无线通信装置,且更特定来说,涉及在上行链路上对高速上行链路包接入用户分配和/或解除分配一个或多个载波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地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举例来说,可经由这些无线通信系统提供语音及/或数据。典型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可为多个用户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共享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等)的接入。举例来说,系统可使用各种多址技术,例如,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码分多路复用(C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及其它技术。
大体来说,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同时支持多个移动装置的通信。每一移动装置可经由前向链路及反向链路上的发射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指从基站到移动装置的通信链路,且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指从移动装置到基站的通信链路。
网络涵盖范围及服务质量的最优化是无线网络业者的恒定目标。多个载波上的发射可为用户提供实质益处。因此,将需要具有用于对高速上行链路包接入用户分配和/或解除分配一个或一个以上载波的高效且有效的机制。
发明内容
下文呈现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简化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并非为所有预期方面的广泛综述,且既定既不识别所有方面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描绘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简化形式呈现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作为稍后呈现的更详细描述的序言。
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及其对应揭示内容,结合上行链路载波分配描述各种方面。根据相关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至少一个用户的一组网络准则;及至少部分基于所述组网络准则将一个或一个以上载波分配给所述至少一个用户。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具有经配置以分配上行链路载波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一模块,其用于确定一组网络准则,其中所述组网络准则包括一组扇区负载数据或一组信道条件数据中的至少一者;第二模块,其用于至少部分基于所述组网络准则将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动态地分配给至少一个移动装置;及第三模块,其用于经由一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消息或一组高速共享控制信道指令中的至少一者向所述至少一个移动装置通知所述至少一个载波的所述分配。
又一方面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可具有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第一组代码,其用于使计算机确定一组网络准则,其中所述组网络准则包括一组扇区负载数据或一组信道条件数据中的至少一者;第二组代码,其用于使所述计算机至少部分基于所述组网络准则将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给至少一个用户;及第三组代码,其用于使所述计算机经由一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消息或一组高速共享控制信道指令中的至少一者向所述至少一个用户通知所述至少一个载波的所述分配。
再一方面涉及一种设备,其包括:用于确定与至少一个用户相关的一组网络准则的装置;及用于基于所述组网络准则将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给所述至少一个用户的装置。
此外,一额外方面涉及一种设备,其包括:准则组件,其确定一组网络准则;及动态分配组件,其至少部分基于由所述准则组件确定的所述组网络准则将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指派给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及相关目的,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包含下文充分描述且尤其在权利要求书中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及附图详细阐述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某些说明性特征。然而,这些特征仅指示可使用各种方面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少数方式,且此描述既定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效物。
附图说明
图1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一方面的实例多址无线通信系统。
图2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一方面的通信系统的总体框图。
图3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一方面的实例无线通信系统。
图4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一方面的实例无线通信系统。
图5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一方面的实例动态分配组件。
图6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一方面的实例框图。
图7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一方面的在多载波高速上行链路包接入系统中的载波分配的实例方法。
图8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一方面的在多载波高速上行链路包接入系统中的载波分配的实例方法。
图9说明使用人工智能(AI)组件以促进使本说明书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征自动化的系统。
图10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一方面的促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的系统的实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看各图描述各种方面。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众多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透彻理解。然而,可显而易见的是,可在无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这些方面。
本申请案中所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及其类似物既定包括计算机相关实体,例如(但不限于)硬件、固件、硬件与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举例来说,组件可为(但不限于)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码、执行线程、程序及/或计算机。举例来说,计算装置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及所述计算装置两者均可为组件。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可驻留于进程及/或执行线程内,且组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及/或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计算机之间。此外,可从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媒体执行这些组件。所述组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包(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一组件互动及/或跨越例如因特网等网络而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互动的另一组件的数据)的信号通过本地及/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此外,在本文中结合终端描述各种方面,所述终端可为有线终端或无线终端。终端也可称为系统、装置、订户单元、订户台、移动台、移动设备、移动装置、远程台、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通信装置、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UE)。无线终端可为蜂窝式电话、卫星电话、无绳电话、会话起始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LL)台、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掌上型装置、计算装置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装置。此外,在本文中结合基站描述各种方面。基站可用于与无线终端通信,且也可称为接入点、节点B或某一其它术语。
此外,术语“或”既定意味着包括性“或”而非独占性“或”。即,除非另外规定或从上下文清楚可见,否则词组“X使用A或B”既定意味着自然包括性排列中的任一者。即,词组“X使用A或B”由以下例项中的任一者满足:X使用A;X使用B;或X使用A及B两者。此外,如在本申请案及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冠词“一”应大体解释为意味着“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外规定或从上下文清楚可见表示单数形式。
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用于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及其它系统等各种无线通信系统。术语“系统”及“网络”通常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实施例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及CDMA的其它变体。此外,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及IS-856标准。TDMA系统可实施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施例如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及E-UTRA为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为使用E-UTRA的UMTS的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使用OFDMA且在上行链路上使用SC-FDMA。UTRA、E-UTRA、UMTS、LTE及GSM描述于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另外,cdma2000及UMB描述于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另外,这些无线通信系统可另外包括对等(例如,移动设备间)专门网络系统,其通常使用不成对的免授权频谱、802.xx无线LAN、蓝牙及任何其它短程或长程无线通信技术。
将根据可包括许多装置、组件、模块及其类似物的系统来呈现各种方面或特征。应理解并了解,各种系统可包括额外装置、组件、模块等,及/或可能并不包括结合图式所论述的所有装置、组件、模块等。也可使用这些做法的组合。
现参看图1,根据本文中所呈现的各种实施例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含可包括多个天线群组的基站102。举例来说,一个天线群组可包括天线104及106,另一群组可包含天线108及110,且额外群组可包括天线112及114。针对每一天线群组说明两个天线;然而,可针对每一群组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基站102可另外包括发射器链及接收器链,所述链中的每一者又可包含与信号发射及接收相关联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多路复用器、解调器、多路分用器、天线等)。
基站102可与例如移动装置116及移动装置122等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装置通信;然而,应了解,基站102可与类似于移动装置116及122的大体上任何数目的移动装置通信。移动装置116及移动装置122可为(例如)蜂窝式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掌上型通信装置、掌上型计算装置、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及/或用于经由无线通信系统100通信的任何其它合适的装置。如所描绘,移动装置116与天线112及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及114经由前向链路118将信息发射到移动装置116,且经由反向链路120从移动装置116接收信息。此外,移动装置122与天线104及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及106经由前向链路124将信息发射到移动装置122,且经由反向链路126从移动装置122接收信息。举例来说,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不同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频带的频带,且前向链路124可使用不同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的频带的频带。另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与反向链路120可利用共同频带,且前向链路124与反向链路126可利用共同频带。
每一天线群组及/或天线经指定以进行通信的区域可被称为基站102的扇区。举例来说,天线群组可经设计以与由基站102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移动装置通信。在经由前向链路118及124通信时,基站102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移动装置116及移动装置122的前向链路118及124的信噪比。举例来说,此举可通过使用预编码器以在所要方向上导引信号来提供。且,当基站102利用波束成形以向随机地散布于相关联的覆盖范围中的移动装置116及移动装置122发射时,与基站经由单一天线向其所有移动装置发射相比,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装置可经受较少干扰。此外,在一个实例中,移动装置116与移动装置122可使用对等或专门技术直接地相互通信。
根据一实例,系统100可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另外,系统100可利用大体上任何类型的双工技术(例如,FDD、TDD及其类似者)来划分通信信道(例如,前向链路、反向链路等)。此外,所述系统100可为多承载系统。承载可为所界定的容量、延迟、位错误率等的信息路径。移动装置116及移动装置122可各自服务一个或一个以上无线电承载。移动装置116及移动装置122可使用上行链路速率控制机制来跨越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无线电承载而管理及/或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在一个实例中,移动装置116及移动装置122可利用令牌桶机制来服务所述无线电承载并强加上行链路速率限制。
根据一说明,每一承载可具有相关联的经优先排序的位速率(PBR)、最大位速率(MBR)及保证位速率(GBR)。移动装置116及移动装置122可至少部分基于相关联的位速率值来服务所述无线电承载。也可使用所述位速率值以计算考虑每一承载的PBR及MBR的队列大小。所述队列大小可包括于由移动装置116及移动装置122发射到基站102的上行链路资源请求中。基站102可基于相应上行链路请求及所包括的队列大小来调度用于移动装置116及移动装置122的上行链路资源。
图2为在MIMO系统200中的发射器系统210(也称为接入点)及接收器系统250(也称为接入终端)的框图。在发射器系统210中,将许多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212提供到发射器(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数据流在相应发射天线上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经选择以用于每一数据流的特定编码方案来格式化、编码并交错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经编码的数据。
每一数据流的经编码的数据可使用OFDM技术与导频数据多路复用。所述导频数据通常为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样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统处用来估计信道响应。接着基于经选择以用于每一数据流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SPK、M-PSK或M-QAM)来调制(即,符号映射)所述数据流的经多路复用的导频及经编码的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可通过处理器230所执行的指令来确定每一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及调制。
接着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到TX MIMO处理器220,所述TX MIMO处理器220可进一步处理调制符号(例如,对于OFDM)。TX MIMO处理器220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到NT个发射器(TMTR)222a到222t。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所述数据流的符号及正发射所述符号的天线。
每一发射器222接收且处理相应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一个以上模拟信号,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及上变频转换)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于经由MIMO信道来发射的经调制的信号。来自发射器222a到222t的NT个经调制的信号接着分别从NT个天线224a到224t发射。
在接收器系统250处,由NR个天线252a到252r接收所发射的经调制的信号,且来自每一天线252的所接收的信号被提供到相应接收器(RCVR)254a到254r。每一接收器2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及下变频转换)相应所接收的信号,数字化经调节的信号以提供样本,且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所接收的”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基于特定的接收器处理技术接收且处理来自NR个接收器254的NR个所接收的符号流以提供NT个“所检测的”符号流。所述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解调、解交错并解码每一所检测的符号流以恢复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与由发射器系统210处的TX MIMO处理器220及TX数据处理器214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周期性地确定使用哪一预编码矩阵(在下文中论述)。处理器270用公式表示包含矩阵索引部分及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所述反向链路消息可包含关于通信链路及/或所接收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所述反向链路消息接着由TX数据处理器238(其也接收来自数据源236的许多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处理,由调制器280调制,由发射器254a到254r调节且发射回到发射器系统210。
在发射器系统210处,来自接收器系统250的经调制的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由接收器222调节,由解调器240解调且由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提取由接收器系统250发射的反向链路消息。处理器230接着确定哪一预编码矩阵用于确定波束成形权重,接着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图3说明经配置以支持许多用户的实例无线通信系统300,其中可实施各种所揭示的实施例及方面。如图3中所示,举例来说,系统300为多个小区302(例如,举例来说,宏小区302a到302g)提供通信,其中每一小区由对应的接入点(AP)304(例如,AP 304a到304g)服务。每一小区可进一步划分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扇区(例如,以服务一个或一个以上频率)。各种接入终端(AT)306(包括AT 306a到306k)(也可互换地称为用户设备(UE)或移动台)遍及系统而散布。举例来说,取决于AT是否在作用中及其是否处于软越区切换中,每一AT 306可在给定时刻在前向链路(FL)及/或反向链路(RL)上与一个或一个以上AP 304通信。所述无线通信系统300可在大地理区上提供服务,举例来说,宏小区302a到302g可覆盖邻近的几个街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在下文加以更详细地描述)可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AP 304的控制。举例来说,图3中的AP 304可连接到执行无线电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功能中的某一部分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且是用户数据发送到AT 306或从AT 306发送用户数据前进行加密的点。所述RNC可经由媒体网关(MGW)连接到电路交换式核心网络及包交换式核心网络中的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下文中所论述)。
此外,所述RNC可提供动态载波分配,其可有益于对变化的信道及负载条件作出反应。特定来说,在上行链路中使用多个载波可具有多个优势,包括(但不限于)频率分集增益、Eb/No增益及/或归因于较大带宽所致的较高数据速率。然而,使用多个信道也可(例如)在导频及控制信道上呈现额外的信令开销。RNC可至少部分基于负载考虑事项及/或信道考虑事项来实现动态信道分配。举例来说,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全缓冲器型用户,那么所述用户可被分离到不同扇区中且可对每一用户分配一个载波。在此实例中,将全缓冲器型用户表示为具有大量数据的用户,且与多个载波相关联的开销可导致每一用户的净损耗。继续先前实例,对于单一用户来说,所述RNC可在所述单一用户具有足够数据及余量以满足热增量(RoT)时分配多个载波。在多小区系统中,通过来自小区内用户(例如,所注意的用户)及小区间干扰的组合功率满足所述RoT。可经由路径损耗、信号完整性(SI)等等来测量余量(例如,余量值)。如果开销负担可因动态地选通一个或一个以上载波上的发射而减小,那么可放宽满足所述RNC的准则。此外,用户数据可为另一方面。举例来说,仅当用户具有合理量的数据且延迟为重要的时,两个载波方可为必要的。
通常,长期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经由第三层(L3)消息由RNC处置。为了较快地对信道条件、负载考虑及数据量的变化作出反应,可需要较动态的载波分配。举例来说,可经由第一层(L1)调度来完成动态载波分配。此外,为了闸断(gate-off)导频信道开销,每一载波可自主地及/或动态地进入及退出不连续发射模式(DTX)。或者或另外,AP 304可经由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指令来指导、指令、启用或另外命令AT 306进入或退出所述DTX模式。应了解,前文仅呈现一些实例,且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容易地识别额外实施方案及实施例。
现参看图4,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实例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400包括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402、一组基站(例如,接入点、eNode B等)404及一组移动装置406(例如,接入终端,用户设备等)。在操作中,RNC 402可提供对多个已连接的基站404的控制。如前文所论述,RNC 402可执行无线电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功能中的至少一部分,且可负责于在用户数据发送到移动装置406或从移动装置406发送用户数据之前对用户数据加密。此外,RNC 402可经由媒体网关(MGW)连接到电路交换式核心网络及连接到包交换式核心网络中的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
在本实例中,RNC 402可包括准则组件408及动态分配组件410。动态分配组件410可至少部分基于由准则组件408获得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准则动态地分配在多载波高速上行链路包接入(HSUPA)系统中由移动装置406使用的载波。使用多个载波在上行链路上发射可为用户提供实质益处;然而,可存在与每一载波相关联的额外的导频开销,且通常,移动装置406的最大发射功率限制于同一电平而无关于载波的数目。从网络的观点来说,如果在一扇区中存在多个全缓冲器型移动装置406用户,那么将所述全缓冲器型用户分离、划分或另外分割到不同的载波中而非将所有全缓冲器型用户维持于同一扇区中可为有利的。
准则组件408可包括负载组件412及信道组件414。举例来说,动态分配组件410可至少部分基于由负载组件412获得的数据来分配载波。负载组件412可确定全缓冲器型移动装置406用户的数量,其中全缓冲器型意味着移动装置406具有大于阈值X(例如,数据要求、数据发射要求等)的数据量。如果负载组件412确定存在一个以上全缓冲器型用户,那么动态分配组件410仅为其中一者指派两个载波。相比来说,具有小于阈值X的数据量(例如,过少数据)的移动装置406将不会被指派两个载波。
此外,动态分配组件410可至少部分基于由信道组件414获得的数据来分配载波(例如,载波指派)。信道组件414可通过测量报告来确定移动装置406的路径损耗值(例如,路径损耗)。或者或另外,基站404可从RNC 402或通过基于媒体接入控制(MAC)层调度信息反馈中所包括的移动装置406的一组用户余量信息进行推断而获取、获得或另外确定移动装置406的路径损耗。动态分配组件410可基于所述用户余量数据将额外的载波分配给移动装置406,其中用户余量为发射导频电平与移动装置406的最大功率的比率。如果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装置406具有大于阈值(例如,触发值)Y的UE余量,那么动态分配组件410可为这些移动装置406指派额外载波。通常,对于指派给移动装置406的每一额外载波来说,移动装置406获取必须为每一载波发射导频信号而产生的额外开销成本。因此,如果移动装置406不具有发射所述额外导频信号所需的UE余量(例如,功率),那么动态分配组件410将不会为移动装置406指派额外载波。
指派额外载波的决策可经由RNC 402消息传达到移动装置406以用于长期载波分配/解除分配及/或经由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指令传达到移动装置406以用于较快载波启动/解除启动(在下文加以更详细地描述)。
图5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实例动态分配组件410。如前文所述,动态分配组件410可至少部分基于包括(但不限于)UE余量(例如,可用余量)、扇区负载等等的一组准则将额外上行链路载波指派给移动装置。动态分配组件410可包括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消息接发组件502及物理层消息接发组件504。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消息接发组件502可用于经由RNC消息(例如,第三层消息,L3消息等等)来发射指示对所述移动装置分配或解除分配额外载波的消息。或者或另外,物理层消息接发组件504可用于经由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指令(例如,第一层信令或消息接发,L1信号等)来发射指示对所述移动装置分配或解除分配额外载波的消息。动态分配组件410经由RNC消息接发组件502处置长期上行链路载波分配,且将物理层消息接发组件504用于较动态的载波分配。举例来说,可在需要较快的信道、负载及/或数据量变化时使用物理层消息接发组件504。同时,第三层消息提供相对较慢且较稳定的消息接发机制。
应了解,在RNC消息接发组件502与物理层消息接发组件504之间存在范围差异。物理层消息接发组件504在RNC消息接发组件502之上操作,且受RNC消息接发组件502先前分配的载波限制。举例来说,如果一移动装置已经由RNC消息接发而被指派仅一个载波,那么物理层消息接发组件504不能分配或解除分配额外载波,因为所述额外载波尚未经由RNC消息接发组件502来指派。
现参看图6,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实例框图。举例来说,所述框图600可说明语音通信中所使用的数据布置。在此实例中,所述数据布置包含8个时隙,其中时隙1到6及时隙8为空。换句话说,所述用户仅在602处的时隙7期间处于作用中。通常,虽然所述用户仅在602处在时隙7中处于作用中,但所述用户仍需要在每一时隙中发射导频信号。可了解,恒定地发送导频信号令用户负担了不必要的开销。
为提高效率,可能需要闸断所述导频信号。此举可通过使每一载波能够自主地及/或动态地进入及退出不连续发射模式(DTX)实现。因此,虽然处于非作用中,但用户将不会恒定地发射导频信号。或者或另外,所述载波可经由第一层(例如,物理信道,HS-SCCH)指令而接收进入或退出DTX的命令。
鉴于上文描述的实例系统,将参考图7到图8的流程图来更好地了解可根据所揭示的标的物来实施的方法。虽然为了解释的简易起见,所述方法被展示并描述为一系列框,但应理解及了解,所主张的标的物并不受框的次序限制,因为一些框可以与本文所描绘并描述的次序不同的次序发生及/或与其它框同时发生。此外,所说明的框并不代表所有可能步骤,且并非所有所说明的框可能均为实施下文描述的方法所需。
图7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在多载波高速上行链路包接入系统中的载波分配的实例方法。在702,可确定一个或一个以上扇区负载条件。举例来说,可确定扇区内的全缓冲器型用户的数目,其中全缓冲器型用户是具有大于预定阈值(例如,触发值)的数据量的用户。
在704,可确定一个或一个以上信道考虑事项。举例来说,可基于信号干扰或路径损耗来确定用户的可用余量的量。可经由测量报告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处确定所述用户的路径损耗及/或经由从媒体接入控制(MAC)层调度信息反馈中所包括的用户的余量信息进行推断而在接入点(AP)处确定所述用户的路径损耗。
在706,可至少部分基于扇区负载及/或信道考虑事项将载波动态地分配给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举例来说,如果在一扇区内存在两个以上全缓冲器型用户,那么所述用户可被分离(例如,分隔、划分等)到不同载波中,且每一用户可被指派单一载波。此外,对于单一用户来说,仅当此用户具有足够数据及余量以满足热增量(RoT)时才分配许多(例如,多个)载波。在多小区系统中,通过来自小区内用户及小区间干扰的组合功率满足RoT。如果开销负担归因于动态地选通一个或一个以上载波上的发射而减少,那么可放宽满足RoT的准则。在708,载波的分配可传达到相关用户。如前文所论述,可至少部分基于分配的所要速度及稳定性,经由L3或L1消息来传达载波分配。
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在多载波高速上行链路包接入系统中的载波分配的实例方法。在802,确定是否需要长期上行链路载波分配(例如,长期)或较动态的(例如,高速)上行链路载波分配。在804处,如果需要长期上行链路载波分配,那么经由RNC消息接发(例如,第一层)发射所述分配。RNC消息接发提供实现长期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的稳定消息接发平台。
在806,如果需要较动态的上行链路载波分配,那么经由物理信道信令(例如,第一层,HS-SCCH)传达所述分配。通常,物理信道信令比RNC消息接发快,且因此较适合于动态载波分配,其可为对信道、负载及数据量的改变作出较快反应所需。
在808,所述网络可使每一载波能够自主地或动态地进入及退出不连续发射模式以闸断导频信令,其减轻了用户的开销负担(如前文所论述)。或者或另外,基站(例如,节点B)可经由HS-SCCH指令命令UE进入或退出DTX。
图9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系统900,所述系统900使用促进使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征自动化的人工智能组件902。本发明(例如,结合推断)可使用各种基于人工智能(AI)的方案以执行其各种方面。举例来说,可经由自动分类器系统及过程来促进多载波高速上行链路包接入(HSUPA)系统中的用于动态载波分配的过程。
分类器是将输入属性向量x=(x1,x2,x3,x7,xn)映射到所述输入属于一类别的可信度的函数,即,f(x)=可信度(类别)。此分类可使用概率及/或基于统计的分析(例如,考虑到分析效用及成本)以预测或推断用户期望自动执行的动作。
支持向量机(SVM)是可使用的分类器的实例。所述SVM通过找出可能输入空间中的超曲面(hypersurface)来操作,所述超曲面试图从非触发事件分隔出触发准则。直观地,这使得所述分类对于接近但不等同于训练数据的测试数据来说为正确的。可使用其它的定向及非定向模型分类做法,包括(例如)贝氏分类器(
Figure BPA00001409432000111
 Bayes)、贝氏网络、决策树、神经网络、模糊逻辑模型及提供不同独立性样式的概率分类模型。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分类还包括用于形成优先权模型的统计回归。
如从本说明书将容易地了解,本发明可使用经显式训练(例如,经由通用训练数据)及隐式训练(例如,经由观察用户行为、接收外来信息)的分类器。举例来说,SVM经由在分类器构造器及特征选择模块内的学习或训练阶段来配置。因此,可使用所述分类器来自动学习并执行多个函数,包括(但不限于)根据预定准则确定何时更新或精炼先前推断的方案、基于所处理的数据的种类(例如,金融数据对非金融数据、个人数据对非个人数据、…)针对推断算法而使准则变严格,以及在一天中何时实施较严格的准则控制(例如,在夜间,系统性能将受到较少影响时)。
参看图10,所说明的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促进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的系统1000的实例框图。举例来说,系统1000可至少部分地驻留于移动装置、基站等内。应了解,将系统1000表示为包括功能性块,所述功能性块可为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施的功能的功能性块。系统1000包括可协同作用的模块的逻辑分组1002。举例来说,逻辑分组1002可包括用于确定一组网络准则的模块,所述网络准则包括(但不限于)信道数据、负载数据、数据量等等。此外,逻辑分组1002可包含至少部分基于所述组网络准则而将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给一个或一个以上移动装置的模块1006。此外,逻辑分组1002可包括用于向移动装置通知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的模块1008。如前文所论述,用于向移动装置通知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的模块1008可经由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消息或物理信道信令来进行通知。此外,系统1000可包括保留用于执行与模块1004、模块1006及模块1008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的存储器1010。虽然被展示为在存储器1010外部,但应理解,模块1004、模块1006及模块1008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可存在于存储器1010内部。
可通过以下各者来实施或执行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逻辑块、模块及电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为微处理器,但或者,处理器可为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心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微处理器或任一其它此类配置。另外,至少一个处理器可包含可操作以执行一个或一个以上上文所描述的步骤及/或动作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
另外,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方面而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及/或动作可直接以硬件、以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以两者的组合来体现。软件模块可驻留于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装卸式磁盘、CD-ROM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媒体中。示范性存储媒体可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处理器可从存储媒体读取信息和将信息写入到存储媒体。或者,存储媒体可与处理器成一体式。另外,在一些方面中,处理器及存储媒体可驻留于ASIC中。另外,ASIC可驻留于用户终端中。或者,处理器及存储媒体可作为离散组件而驻留于用户终端中。另外,在一些方面中,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及/或动作可作为代码及/或指令中的一者或任一组合或集合而驻留于机器可读媒体及/或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机器可读媒体及/或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并入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一组合来实施。如果以软件来实施,那么可将所述功能作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指令或代码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或在计算机可读媒体上传输。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计算机存储媒体与通信媒体两者,通信媒体包括促进计算机程序从一处到另一处的传送的任何媒体。存储媒体可为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体。举例来说且并非限制,这些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可用以载运或存储呈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的所要代码并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媒体。又,任一连接可称为计算机可读媒体。举例来说,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缆线、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的无线技术而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那么同轴电缆、光纤缆线、双绞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的无线技术包括于媒体的定义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磁盘及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学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性磁盘及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数据,而光盘通常通过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生数据。上述各者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范围内。
虽然前述揭示内容论述说明性方面及/或实施例,但应注意,可对其进行各种改变及修改而不偏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所描述的方面及/或实施例的范围。此外,虽然所描述的方面及/或实施例的元件可以单数形式来描述或主张,但除非明确陈述限于单数,否则也预期复数形式。另外,除非另有陈述,否则任何方面及/或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均可与任何其它方面及/或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一起利用。

Claims (14)

1.一种用于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的方法,其包含:
确定用于至少一个用户的一组网络准则;
至少部分基于所述组网络准则将一个或多个载波分配给所述至少一个用户;及经由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消息以及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命令向至少一个用户通知所分配的一个或多个载波;
其中,使用所述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命令向所述至少一个用户通知的所分配的一个或多个载波受限于已使用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消息向所述至少一个用户通知的所分配的一个或多个载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网络准则包括一组扇区负载数据或一组信道条件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所述一个或多个载波为动态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所述一个或多个载波包括:将具有大于预定阀值的数据发射要求的所述至少一个用户分离到单独的载波中,且向每一用户分配一个载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所述一个或多个载波进一步包括:如果单一用户具有大于预定阀值的数据发射要求及余量值,那么将多个载波分配给所述单一用户,其中通过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所述余量值:信号完整性或路径损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使所述一个或多个载波能够进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者:以自主方式或动态方式中的至少一者进入不连续发射模式;或以自主方式或动态方式中的至少一者退出不连续发射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命令所述一个或多个载波进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者:经由高速共享控制信道指令进入不连续发射模式;或经由高速共享控制信道指令退出不连续发射模式。
8.一种用于上行链路载波分配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确定与至少一个用户相关的一组网络准则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组网络准则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分配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的装置;及
用于经由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消息以及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命令向至少一个用户通知所分配的一个或多个载波的装置;
其中,使用所述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命令向所述至少一个用户通知的所分配的一个或多个载波受限于已使用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消息向所述至少一个用户通知的所分配的一个或多个载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组网络准则包括一组扇区负载数据或一组信道条件数据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分配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在用户具有大于预定阀值的数据发射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用户分离到单独的扇区中的装置;及用于为经分离的用户分配一个载波的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分配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的装置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至少一个用户具有大于预定阀值的数据发射要求或大于预定阀值的余量值中的至少一者,那么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分配多个载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能够进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者的装置:自主地进入不连续发射模式;或自主地退出不连续发射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命令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载波进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者的装置:经由高速共享控制信道指令进入不连续发射模式;或经由高速共享控制信道指令退出不连续发射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用于解除分配所分配的一个或多个载波的装置。
CN201080006556.1A 2009-02-09 2010-02-09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上行链路载波分配 Active CN1023086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093709P 2009-02-09 2009-02-09
US61/150,937 2009-02-09
US12/702,024 US8547860B2 (en) 2009-02-09 2010-02-08 Uplink carrier allocation
US12/702,024 2010-02-08
PCT/US2010/023666 WO2010107529A1 (en) 2009-02-09 2010-02-09 Multiple uplink carri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650A CN102308650A (zh) 2012-01-04
CN102308650B true CN102308650B (zh) 2014-01-15

Family

ID=42540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6556.1A Active CN102308650B (zh) 2009-02-09 2010-02-09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上行链路载波分配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547860B2 (zh)
EP (1) EP2394480B1 (zh)
JP (1) JP5274675B2 (zh)
KR (1) KR101253531B1 (zh)
CN (1) CN102308650B (zh)
BR (1) BRPI1008114A2 (zh)
TW (1) TW201116118A (zh)
WO (1) WO20101075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40335B1 (en) 2009-05-22 2018-08-08 BlackBerry Limited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for aggregated carriers
US8908615B2 (en) * 2009-07-01 2014-12-09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computing apparatus, an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allocation, and receiving methods thereof
CN106788903A (zh) * 2010-01-15 2017-05-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ue支持多载波能力的方法和系统
CN102740402B (zh) * 2011-04-02 2015-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接入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3718629B (zh) 2011-06-10 2017-09-08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
US9072099B2 (en) * 2011-08-10 2015-06-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HSDPA activation/de-activation
JP5862228B2 (ja) * 2011-11-22 2016-0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局、リモート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8797911B2 (en) 2012-02-21 2014-08-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792407B2 (en) * 2012-02-21 2014-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power re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4049997A1 (ja) 2012-09-25 2014-04-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挙動の解析が可能なサーバ装置および移動端末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078266B2 (en) 2012-10-11 2015-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on access terminals
US20140355536A1 (en) * 2013-06-04 2014-12-04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fixed mobile convergence via bonded services
US9161308B2 (en) 2013-08-26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autonomous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in access terminals
US10194424B2 (en) 2014-05-20 2019-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resource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9720A (en) * 1991-12-23 1995-10-17 Network Express Inc. System for internetworking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through a switched digital network
CN1767037A (zh) * 2004-09-17 2006-05-03 株式会社东芝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和设备,以及信息再现方法和设备
CN1905754A (zh) * 2005-07-19 2007-01-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通信系统中用于调度上行链路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87514B2 (en) * 1998-02-12 2010-08-31 Lot 41 Acquisition Foundation, Llc Carrier interferometry coding with applications to cellular and local area networks
KR100740726B1 (ko) * 2000-01-20 2007-07-19 노오텔 네트웍스 리미티드 고속 데이터를 위한 멀티-캐리어 정렬
JP2003086233A (ja) 2001-09-07 2003-03-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平板型電池およびその製法
EP1552412A4 (en) * 2002-08-14 2007-05-23 Drs Technical Servic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GULATING AND CONTROLLING NETWORK BANDWIDTH ALLOCATION
US9955438B2 (en) 2005-09-27 2018-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25065B2 (en) 2007-01-19 2014-09-02 Wi-Lan, Inc. Transmit power dependent reduced emissions from a wireless transceiver
KR20100021576A (ko) 2007-06-19 2010-02-25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기지국장치 및 통신제어방법
EP2787785B1 (en) * 2008-03-25 2017-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chor carrier selec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9720A (en) * 1991-12-23 1995-10-17 Network Express Inc. System for internetworking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through a switched digital network
CN1767037A (zh) * 2004-09-17 2006-05-03 株式会社东芝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和设备,以及信息再现方法和设备
CN1905754A (zh) * 2005-07-19 2007-01-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通信系统中用于调度上行链路的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msung.《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4:R1-083293,Discussion on activation/deactivation of dual-cell HSDPA》.《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4:R1-083293,Discussion on activation/deactivation of dual-cell HSDPA》.20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1008114A2 (pt) 2016-03-15
CN102308650A (zh) 2012-01-04
US20100202393A1 (en) 2010-08-12
KR20110114723A (ko) 2011-10-19
EP2394480A1 (en) 2011-12-14
JP2012517204A (ja) 2012-07-26
US8547860B2 (en) 2013-10-01
KR101253531B1 (ko) 2013-04-11
EP2394480B1 (en) 2017-11-08
TW201116118A (en) 2011-05-01
JP5274675B2 (ja) 2013-08-28
WO2010107529A1 (en) 2010-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8650B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上行链路载波分配
CN101946549B (zh) 用于在多跳上进行调度的系统和方法
CN102056296B (zh) 通信网络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JP5694388B2 (ja) 基地局又は移動局で実行され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1783703B (zh) 转移增强型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无线传送/接收单元
CN101341782B (zh) 关于为请求报告选择请求群组的方法及设备
US20200137785A1 (en)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bsr) for multiple-numerology operation
CN10208467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具有改进的资源粒度的置换设备和方法
CN101873704A (zh) 长期演进系统中资源调度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123512A (zh) 用于针对上行链路载波聚合进行逻辑信道优先化的方法和装置
JP2008503145A5 (zh)
CN102007731B (zh) 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利用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WO2014117347A1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10971349B (zh) 一种重复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2668442B (zh) 资源分配
WO2017054777A1 (zh) 无线通信中的一种降低网络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301314A1 (en) User equipmen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method for reporting resource,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resource
Chehri et al. Real‐time multiuser scheduling based on end‐user requirement using big data analytics
CN102255841B (zh) 广播控制信道、数据信道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WO2018210572A1 (en) Scheduling mechanism for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Alsahag et al. Maximum rate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s with multiuser diversity and QoS support for downlink OFDMA based WiMAX system
WO2023273798A1 (zh) Pdcch资源分配的方法、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3260071B (zh) Bsr汇报方法、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GB2413242A (en) Data rate control in soft handover
CN101784115A (zh) 物理共享信道的重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