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9944B - 自动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9944B
CN102299944B CN201010220478.7A CN201010220478A CN102299944B CN 102299944 B CN102299944 B CN 102299944B CN 201010220478 A CN201010220478 A CN 201010220478A CN 102299944 B CN102299944 B CN 1022999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er
network interface
protocol
interface unit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04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9944A (zh
Inventor
伍芃华
王彬
南斌
陈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uim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UIM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UIM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UIM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204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99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99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9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9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9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方法,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1)使用户访问数据到达非正常工作状态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2)通过网络接口装置中的TCP/IP协议解析模块进行协议解析;(3)判断是否符合开机或者唤醒的预定条件;(4)如果判断为“是”,触发计算机的主电路以开机或者唤醒所述计算机。通过使用该方法,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被远程用户开机或者唤醒,计算机可以在未被访问或使用状态下可置于节能的非正常工作状态,大大节省能源消耗,并能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自动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远程网络开机或者唤醒计算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网络用户的访问数据实现自动网络开机或者唤醒(网络开机或者网络唤醒)计算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每个网络中的计算机中都包括一个与网络通信连接的网络接口装置,其可以用来接收/发送访问数据,因此,网络接口装置是计算机的其中一个输入/输出端口。通常网络接口装置具体表现为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或者集成于计算机主板上的网卡。
通常情况下,根据计算的电源管理,对于兼容ACPI(Advanced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高级配置电源管理接口)的计算机系统,其工作状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种(S0-S5、G3)状态:
S0(或者为G0)是指计算机的正常工作状态,在S0状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在正常运行,CPU(中央处理器)执行指令。该状态下,功耗较高,一般会超过80W(瓦)。
G1为包括S1、S2、S3、S4四种状态的睡眠状态,S1、S2、S3、S4四种状态分布为:
S1也称为POS(Power On Suspend,电源挂起),是指计算机除了通过CPU时钟控制器将CPU停止工作之外,其他主板连接设备(例如硬盘、内存、芯片组等)仍然正常工作,功耗一般在30W以下(例如,有些CPU降温软件就是利用这种工作原理)。S1状态为最耗电的睡眠模式。处理器的所有寄存器被刷新,并且CPU停止执行指令。CPU和内存的电源一直维持着,一些设备如果没有被使用那么就会被停止供电。这种模式通常指上电待机或者简单叫做POS,特别在BIOS设置界面上。
S2是相比于S1状态的更深的睡眠状态,该状态中,已经不给CPU供电了;然而,通常这种模式并不常被采用。
S3是指STR(Suspend to RAM,内存挂起挂到内存),也是使用者最长常用到的状态,STR就是把系统进入STR前的工作状态数据都存放到内存中去。在STR状态下,主电路电源仍然继续为内存等最必要的设备供电,以确保数据不丢失,而其他设备均处于关闭状态,系统的耗电量极低。此时,内存是几乎唯一的有电源供给的部件。因为操作系统、所有应用程序和被打开的文档等等的状态都是保存在主存储器(例如内存)中,一旦我们按下Power按钮(主机电源开关),系统就被唤醒,马上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并恢复到STR之前的工作状态(计算机从S3状态回到S0时内存的内容和它进入S3状态时候的内容是相同的)。内存的读写速度极快,因此我们感到进入和离开STR状态所花费的时间不过是几秒钟而已,功耗一般不超过10W。相比以下说明的S4状态来说,S3状态有两个好处:(1)计算机恢复的过程比重启要快;(2)如果任何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被打开的文档等等)有私有信息在里面,这些信息是不会被写到硬盘上的。然而,在S3状态不能被唤醒时(例如遇到了电源故障的时候),高速缓冲存储器可能会被转储清除(flush)来防止数据毁坏。
S4也称为STD(Suspend to Disk,挂到硬盘),是指系统主电源关闭,但是硬盘仍然带电并可以被唤醒,此时内存中信息被写入硬盘中,所有部件停止工作。S4状态也称之为“休眠(Hibernate)”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所有主存储器(例如内存)的内容被储存在非挥发性存储器,例如硬盘,保护操作系统当前的状态(包括所有应用程序,打开的文档等)。这意味着从S4唤醒恢复后,用户可以恢复到原本的工作状态,采用的方法和S3是一样的。S4和S3之间的差异是:(1)S4状态把主存储器中的内容移进至硬盘或者从硬盘移出所消耗的时间长,因此唤醒的时间相对较长;(2)在S3状态下的时候如果一旦停电了,所有主存储器(例如内存)上的数据就会丢失,包括所有的没有保存的文档,而在S4状态下则没有影响。S4和其它的睡眠状态有很大不同,事实上更类似于G2(Soft Off,软关机)状态和G3(MechanicalOff,硬关机)状态。在S4状态下的系统同样可进入G3(Mechanical Off)状态,并且保留S4时候的状态信息。所以在关掉电源之后,它可以恢复到以前的运行状态。
S5也即G2,也称为软关机(Soft Off)。G2和G3(Mechanical Off,硬关机)几乎是相同的,但有些部件仍然带电,使计算机仍然可以被键盘、时钟、modem(电话唤醒)、LAN(网络唤醒)还有USB设备所唤醒在启动系统从G2恢复到G0正常工作模式的过程中,无论是G3还是G2都必须运行启动程序来启动操作系统。
G3即硬关机(Mechanical Off)状态。
以上状态中,计算机处于S1、S2、S3、S4或S5状态时是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如果网络用户访问该计算机,当计算机处于S1、S2、S3、S4时,则需要网络远程(不限于局域网中,通常是指计算机所在局域网之外)唤醒该计算机;当计算机是处于S5的关机状态,则需要访问的用户对该计算机进行网络远程开机。
现有技术的计算机,例如服务器,在为其它网络用户提供特定服务时,其通常是处于全天24小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满足网络用户可以随时访问该计算机。然而,这种工作方式的最大缺点是计算机耗电量大,另外,计算机也有可能因为其它原因而处于非正常状态,从而不能为网络用户提供特定服务。
现有的网络开机或者唤醒计算机的方法主要有:(1)Wake onDirected Packet(定向数据包唤醒);(2)Wake on Link(物理链路唤醒);(3)Wake on Magic Packet(魔术包唤醒)。其中,第(1)种方法中,是基于服务器计算机的MAC地址来判断,服务器的网络接口装置(例如网卡)会对应寻找相对于自身的单播的数据来实现开机或者唤醒,这种方法在该过程中不会涉及到网络层或者传输层的协议解析,也不回应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这种方法经常会造成误开机,所以实际上很少使用。第(2)种方法中,是通过物理的方法实现开机,例如插上与网络接口装置相连接的网线,其并不能自动实现开机或者唤醒。
以下具体介绍现有技术的第(3)种开机方法。
图1所示为现有的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方法流程示意图。通常,连接于互联网的计算机都是基于TCP/IP协议网络通信的。如图1所示,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网络用户主动发出专门的开机或者唤醒指令(MagicPacket)。
在该步骤中,以提供特定服务的计算机为例,网络用户在执行访问数据操作之前,需要发出专门的开机或者唤醒指令以开机或者唤醒计算机(在上游路由器的WAN端口具有公网IP地址,并且路由器开放了子网广播(subnet broadcasting);或者进行了端口映射以及MAC地址绑定等特殊操作,以确保计算机在关机或休眠状态下不回应ARP请求时,网卡也可以接收到唤醒数据包)。因此,执行该步骤时,网络用户通常是知道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的服务器的IP地址。
步骤S130,具有公网IP地址的路由器转发该指令至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
在该步骤中,具有公网IP地址的路由器设置成放行该指令,以转发该指令至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特别是计算机处于关机状态时,在转发时,网络接口装置可能不再存有该计算机的IP地址,因此,不能成功回应ARP请求;但可以通过局域网内广播的方式、或者通过路由器直接存储该计算机的MAC地址的方式,实现转发。
步骤S150,通过网络接口装置判断计算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S193步骤:不作处理;如果判断为“否”,则进入步骤S170。
步骤S170,判断是否是给自己的开机或唤醒指令。在该步骤中,一般是通过自身的MAC地址来判断,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S191:触发计算机主电路以开机或唤醒计算机;如果判断为“否”,则进入步骤S193。
以上现有的开机或者唤醒方法所应用的网络接口装置中,通常包括处理单元和存储器(或者所应用的有些网络接口装置不含处理单元,只是简单转发数据给计算机),但是其并不是独立的自治单元,特别是在计算机处于关机状态时,网络接口装置上的处理单元不工作并且不能保存该计算机的IP地址,更不能解析或者处理数据链路层以上的协议(诸如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协议),例如不能解析或者处理TCP/IP协议包(即使在正常工作状态时,解析或者处理TCP/IP协议包也是通过计算机主板上的主CPU来完成的)。因此,现有的网络接口装置只是工作在OSI协议的最后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其处理单元和存储器主要也是用来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物理层定义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数据链路层则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
因此,在以上现有的开机或者唤醒计算机的方法中,网络用户的访问数据很可能发送不到非正常状态的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上,而是在访问前需要发送专门的开机或唤醒指令,用户通常是需要知道计算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者要求上游路由器的WAN端口具有公网IP地址,并开放子网广播)。因此,很难真正地根据网络用户的访问数据即实现开机或者唤醒计算机,即难以实现“真正”的自动开机或唤醒。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根据网络用户对该计算机的访问数据即可以实现开机或者唤醒计算机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用户远程访问计算机的数据即可自动开机或者唤醒该计算机。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网络自动开机或者唤醒计算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户访问数据到达非正常工作状态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
(2)通过网络接口装置中的TCP/IP协议解析模块进行协议解析;
(3)判断是否符合开机或者唤醒的预定条件;
(4)如果判断为“是”,触发计算机的主电路以开机或者唤醒所述计算机。
作为较佳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a)因特网用户向所述计算机发送访问数据;
(1b)所述访问数据经过若干路由器后到达离所述计算机最近的路由器或者网关;
(1c)所述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回应所述路由器或者网关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对应找到所述计算机;
(1d)判断所述计算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判断为“否”,则进入步骤(2)。
具体地,所述步骤(4)包括:
(4a)如果判断为“是”,将所述访问数据缓存于网络接口装置的存储单元;
(4b)触发计算机的主电路以开机或者唤醒所述计算机。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条件为检测到单播、IP和TCP的某个端口的访问数据或者特定形式的数据包;所述预定条件也可以为检测到单播、IP和UDP的某个端口的访问数据或者特定形式的数据包。具体地,所述端口为80端口或443端口。
具体地,所述TCP/IP协议包包括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UDP协议。所述TCP/IP协议包以包含于嵌入式程序模块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
作为较佳技术方案,所述TCP/IP协议解析模块包括:
存储单元,可操作地用于存储TCP/IP协议包;以及
处理单元,可操作地用于解析处理外部因特网访问数据的TCP/IP协议信息;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和所述处理单元数据通信连接,所述网络接口装置在计算机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均可置于带电状态。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还可操作地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的IP地址以及所述网络接口装置的MAC地址;所述存储单元或者还可操作地用于存储计算名称、动态主机设置协议的配置信息以及服务集标识。
作为较佳技术方案,所述非正常工作状态是S4休眠状态或者S5关机状态。S4休眠状态相对于S3或者其它睡眠状态是更为安全的休眠状态,即便发生断电,计算机的状态数据也是不会丢失。S5关机状态下,仅使网络接口装置于带电状态,因此更能实现计算机的省电,另外也不受由于篡改ACPI软件的干扰而使得计算机系统不能进入休眠状态(S1-S4)的困扰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该发明的网络接口装置可以在计算机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下实现对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以上的TCP/IP协议信息进行解析,从而可以根据访问数据自动地实现网络开机或者唤醒处理非正常工作状态的计算机,使用该网络接口装置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被远程用户开机或者唤醒,计算机可以在未被访问或使用状态下可置于节能的非正常工作状态,大大节省能源消耗,并能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网络开机/唤醒计算机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的是本发明的多个可能实施例中的一些,旨在提供对本发明的基本了解。并不旨在确认本发明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
以下所描述的关机状态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指的关机状态均是指背景技术中的S5关机状态。
图2所示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网络开机/唤醒(网络开机或者网络唤醒)计算机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以目标计算机是服务器为例,其与因特网连接并向因特网用户提供特定的服务,在该服务器处于正常状态时,因特网用户的访问数据是可以随时到达该服务器并能由服务器处理该访问数据。为节省能源,并延长服务器的使用寿命,在该实施例中,服务器用户可以将将服务器置于“关机”或者“睡眠”等非正常工作状态,例如,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S1至S5的任一状态。因此,在因特网用户向该IP地址的服务器发送访问数据时,有可能需要应用本发明的自动开机或者唤醒服务器的方法。该实施例中,自动网络开机/唤醒计算机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所描述的步骤。
步骤S211,因特网用户向某一提供特定服务的计算机(例如服务器)发送访问数据。
在该步骤中,由于是基于因特网发送,因此访问数据是以TCP/IP协议发送并传输的,访问数据中包括目标计算机的IP地址。
步骤S213,所述访问数据经过若干路由器后到达离该计算机最近的路由器或者网关。
步骤S215,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回应所述路由器或者网关的ARP请求,对应找到该计算机。
在该步骤中,离该计算机最近的路由器或者网关会向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发送地址解析协议(ARP)请求,例如以广播的形式广播ARP请求报文;传统技术中,如果计算机关机以后,网络接口装置中不再保存有该计算机的IP地址也不回应ARP请求,因此,ARP请求得不到回答,因此,需要在路由器或者网关上作复杂的设置才可能成功找到该计算机。在该实施例中,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包括用于该计算机在“非正常工作状态下”解析外部因特网访问数据的TCP/IP协议解析模块,因此,即使计算机处于关机状态,网络接口装置中也总是存有该计算机的MAC地址和IP地址,也还可以存储计算机名称,(host name)、甚至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设置协议)的配置信息以及SSID(采用无线网络接口装置时存储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从而可以正确回应ARP请求,使得访问该计算机的数据可以被正确地发送到该计算机网络接口。
步骤S217,判断所述计算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判断为“是”,则按照正常的访问程序进行,该计算机可以直接处理该访问数据;如果判断为“否”,进入步骤S230。
以上步骤S211至步骤S217,可以实现用户访问数据到达非正常工作状态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
步骤S230,通过网络接口装置中的TCP/IP协议解析模块进行协议解析。
在该步骤中,网络接口装置调用存储单元中的TCP/IP协议解析程序模块,网络接口装置的处理单元从而可操作地实现解析处理外部因特网访问数据中的TCP/IP协议信息。TCP/IP协议解析程序模块中通常是包含TCP/IP协议包,该TCP/IP协议包包括网络层的IP协议以及传输层的TCP协议和UDP协议等。因此,实现了访问数据的第三层和/或第四层的数据解析处理,而并不限于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处理。
步骤S250,判断是否符合开机或者唤醒的预定条件。在该步骤中,预定条件可以在以上所述的存储单元中的程序模块中设定,例如,当检测到单播、IP、TCP和UDP的某个端口的访问数据时(甚至某种特的数据包),作为开机或者唤醒的预定条件。在又一实施例中,预定条件还可以为检测到特定形式的TCP数据包,例如,对于一台开放WEB服务的计算机,可以将TCP端口80和端口443的数据访问设置为开机唤醒条件。当检测到访问数据包是TCP而且指向端口80或443时(这些信息包含在特定形式的TCP数据包内),该计算机就被唤醒或开机;当然我们还可以设置更复杂的开机唤醒条件,除了要求数据包目的地指向本机的80或443端口,还检查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只有当来源IP地址符合预设的条件才执行开机或唤醒(对于一些只对企业内部开放的服务可以这样设置,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出口IP地址是预先知道的)。在再一实施例中,开机或者唤醒的预定条件为检测到单播、IP和UDP的某个端口的访问数据或者特定形式(pattern)的UDP数据包。
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S251;如果判断为“否”,则不作处理,因特网用户的此次访问失败。
步骤S251,将该访问数据缓存于网络接口装置的存储单元。
由于用户访问数据可能较大,而触发计算机主电路开机或者唤醒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优选地,可以执行该步骤。在该步骤中,网络接口装置的存储单元可以是之前步骤所使用的同一存储单元。因此,对该发明的存储单元,其存储容量有一定要求,例如,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范围为1M到100M(根据需要可以具体需要可以选择另外扩充)。
步骤S270,触发计算机主电路以开机或唤醒所述计算机。此步骤后,计算机可以正常处理该访问数据。在此,对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具体数据处理过程可参考现有的网络通信过程中的处理过程,从而不再作详细描述。
至此,可以实现根据因特网的用户访问实现对计算机自动开机或者唤醒。
图3所示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网络接口装置300是通过主板上的PCI插槽插置于计算机主板30上,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接口装置300与计算机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通过USB接口连接,也可以直接集成于计算机主板上。网络接口装置300适用于TCP/IP协议的数据处理。
继续如图3所示,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网络接口装置300不但包括物理层控制模块330、MAC控制模块320、数据总线340、PCI接口350,并且还包括处理单元311和存储单元312。其中,存储单元312可操作地用于存储TCP/IP协议包,优选地,TCP/IP协议包可以以包含于程序模块中的形式被写入存储单元312中,例如,该程序模块为一嵌入式软件,根据外部访问数据的指令可以使处理单元执行该程序。TCP/IP协议包通常包括第三层(网络层)和第四层(传输层)的协议,例如,包括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UDP协议等。存储单元312优选地为非挥发存储器。
在具体实例中,处理单元311一般是不同于主板上的主CPU。主板上的主CPU负责用于运行大量的程序代码,因此其运行速度、频率以及功耗都相对较高,结构也更复杂。但是,处理单元311主要用于解析处理外部因特网访问数据的TCP/IP协议信息,该解析处理过程通过网络接口装置中嵌入式程序操作实现,因此,其选择运行速度低、处理频率相对较低、结构简单且功耗低的小型处理器,具体地,处理单元311可以是CPU、MPU、MCU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处理器。。例如:MIPS或ARM处理器。其中,处理单元311可以相对于主板上的主CPU独立工作。
继续如图3所示,处理单元311通过数据总线340与存储单元312数据通信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存储单元312也可以以其它形式和处理单元数据通信连接。处理单元311可以根据因特网的外部访问数据(其是基于TCP/IP协议传输的)的指令,调用存储单元312中的包含TCP/IP协议包的程序,实现对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的解析处理。因此,该网络接口装置300可是实现OSI层第三层和第四层协议的TCP/IP协议解析。
继续如图3所示,网络接口装置300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该电源管理模块可以是计算机的电源管理模块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中,计算机的电源模块是与电源电连接的(即计算机的主机电源是与电源插座或者电池等电源存储装置接通的)。通过电源管理模块,可以实现从计算机电源对网络接口装置300实现供电,尤其是在计算机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的休眠状态(S4)或者关机状态(S5)时,也可以使网络接口装置300置于带电状态,从而,特别是在关机状态下,网络接口装置300的自治处理能力提高。因此,该实施例的网络接口300装置尤其适用于根据图2所示方法对休眠状态(S4)的计算机进行网络唤醒、或者对关机状态(S5)的计算机进行网络开机。
由此可见,图3中所示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311和存储单元312构成了该网络接口装置300的TCP/IP协议解析模块的主要组成部分,TCP/IP协议解析模块可用于所述计算机在非正常工作状态下(特别是在S5关机状态下)解析外部因特网的访问数据的TCP/IP协议信息,通常情况下,TCP/IP协议解析模块的功能的完成是不依赖于主操作系统的(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其是通过网络接口装置的嵌入式系统在处理单元311和存储单元312的结合运行来实现。
继续如图3所示,物理层控制模块330主要用于实现物理层的功能、例如定义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具体地,物理层控制模块330可以包括发送器、接收器、曼彻斯特编译码器等等;MAC控制模块320主要用于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例如,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在该实施例中,MAC控制模块320与物理层控制模块330、数据总线340数据通信连接,网线接口输入数据指令至物理层控制模块330。需要说明的是,该发明的网络接口装置同样适用于无线网络通信,因此,物理层控制模块330的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分别接收或者发送无线信号。另外,在较佳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11和存储单元312也可以辅助于MAC控制模块320和物理层控制模块330分别实现其功能,从而MAC控制模块320和物理层控制模块330中可以不再包括有处理器和存储器。例如,存储单元312还存储有计算机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等。
继续如图3所示,PCI接口350用于实现网络接口装置300和计算机主板30之间的数据通信,PCI接口350是与数据总线340直接连接的,需要说明的是,总线类型不受本发明实施例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图3所示的网络接口装置300的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的连接形式并不限于图中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网络接口装置包括现有的不带处理单元的网卡,还包括处理单元311和存储单元312一起所形成的单独装置,该单独装置并不是与该网卡集成在一起,而是通过数据线等与网卡连接。因此,易于实现对现有的计算机的网卡进行改造,以形成该发明的网络接口装置。具体地,包括处理单元311和存储单元312的单独装置可以集成于计算机的主板中;处理单元311是不同于计算机的主CPU,存储单元312不同于计算机主板上的内存单元;处理单元311和存储单元312集成于主板上时,其在计算机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使其也置于带电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开机或唤醒方法及其网络接口装置更适应于处于S4休眠状态下的计算机进行唤醒、或者更适应于处于S5关机状态下的计算机进行开机。这是由于相对于S3睡眠状态,S4状态是更为安全的睡眠状态,计算机的状态数据是保存在硬盘中(不挥发性存储),即使发生断电(例如停电故障),计算机的状态数据也是不会丢失;而S5关机状态下,仅使网络接口装置于带电状态,因此更能实现计算机的省电,另外也不受由于篡改ACPI软件的干扰而使得计算机系统不能进入休眠状态(S1-S4)的困扰。并且在现实应用中,更多情况下,服务器或者普通用户的计算机是处于S5的关机状态,从而需要远程用户的访问数据来自动实现开机。
由上述可知,该网络接口装置300可以在计算机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尤其是S5关机状态)下,实现对第二层以上的TCP/IP协议信息进行解析,从而可以自动地实现网络开机或者唤醒处理非正常工作状态的计算机,使用该网络接口装置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被远程用户开机或者唤醒,计算机可以在未被访问或使用状态下可置于节能的非正常工作状态,大大节省能源消耗,并能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其包括如图3所示的网络接口装置300。网络接口装置300可以通过PCI插口等与该计算机的主板30数据通信连接。使用该网络接口装置的计算机可以自动地实现网络开机或者唤醒处理。
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发明的网络接口装置以及自动网络开机或者唤醒计算机的方法。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发明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Claims (10)

1.一种通过网络自动开机或者唤醒计算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使基于TCP/IP协议传输的用户访问数据到达非正常工作状态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
(2)通过网络接口装置中的TCP/IP协议解析模块进行协议解析;
(3)判断是否符合开机或者唤醒的预定条件;
(4)如果判断为“是”,触发计算机的主电路以开机或者唤醒所述计算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a)因特网用户向所述计算机发送访问数据;
(1b)所述访问数据经过若干路由器后到达离所述计算机最近的路由器或者网关;
(1c)所述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回应所述路由器或者网关的地址解析协议请求,对应找到所述计算机;
(1d)判断所述计算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判断为“否”,则进入步骤(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
(4a)如果判断为“是”,将所述访问数据缓存于网络接口装置的存储单元;
(4b)触发计算机的主电路以开机或者唤醒所述计算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条件为检测到单播、IP和TCP的某个端口的访问数据或者特定形式的数据包;所述预定条件或者为检测到单播、IP和UDP的某个端口的访问数据或者特定形式的数据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为80端口或443端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CP/IP协议包包括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UDP协议。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CP/IP协议包以包含于嵌入式程序模块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CP/IP协议解析模块包括:
存储单元,可操作地用于存储TCP/IP协议包;以及
处理单元,可操作地用于解析处理外部因特网访问数据的TCP/IP协议信息;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和所述处理单元数据通信连接,所述网络接口装置在计算机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均可置于带电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还可操作地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的IP地址以及所述网络接口装置的MAC地址;所述存储单元或者还可操作地用于存储计算名称、动态主机设置协议的配置信息以及服务集标识。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正常工作状态是S4休眠状态或者S5关机状态。
CN201010220478.7A 2010-06-23 2010-06-23 自动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方法 Active CN102299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0478.7A CN102299944B (zh) 2010-06-23 2010-06-23 自动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0478.7A CN102299944B (zh) 2010-06-23 2010-06-23 自动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9944A CN102299944A (zh) 2011-12-28
CN102299944B true CN102299944B (zh) 2014-05-14

Family

ID=4536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0478.7A Active CN102299944B (zh) 2010-06-23 2010-06-23 自动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999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9818B (zh) * 2010-06-23 2014-05-14 江苏瑞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访问数据管理计算机工作状态的方法
CN102833831A (zh) * 2012-08-21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动态休眠和唤醒的网卡设备、路由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6301846B (zh) * 2015-05-29 2020-12-25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网络唤醒系统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5392190A (zh) * 2015-11-27 2016-03-0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行为感知的无线接入系统
CN107330070A (zh) * 2017-06-30 2017-1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323879B2 (en) * 2017-07-18 2022-05-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vice managem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6192B1 (en) * 1999-06-04 2002-09-03 Embrace Networks, Inc.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equipment over computer networks using a single web interfacing chip
CN1878071A (zh) * 2006-07-05 2006-12-13 刘文斌 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远程唤醒方法与装置
CN101577712A (zh) * 2009-06-17 2009-11-1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多终端远程接入的业务前置机及其网络接口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6192B1 (en) * 1999-06-04 2002-09-03 Embrace Networks, Inc.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equipment over computer networks using a single web interfacing chip
CN1878071A (zh) * 2006-07-05 2006-12-13 刘文斌 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远程唤醒方法与装置
CN101577712A (zh) * 2009-06-17 2009-11-1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多终端远程接入的业务前置机及其网络接口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9944A (zh)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garwal et al. Somniloquy: augmenting network interfaces to reduce PC energy usage
CN102299944B (zh) 自动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方法
Gunaratne et al. Managing energy consumption costs in desktop PCs and LAN switches with proxying, split TCP connections, and scaling of link speed
Christensen et al. The next frontier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power management
KR101075421B1 (ko) 네트워크 프로토콜 기반의 소비전력 절감형 홈게이트웨이및 그 제어 방법
US9170632B2 (en) Providing wakeup logic to awaken an electronic device from a lower power mode
US823451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ergy savings through emulation of wake on LAN in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US200501549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ake on wireless lan
US801082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ake on event in a network
CN102316137A (zh) 网络开机或唤醒模块及其开机或唤醒方法
US20120120958A1 (en) Deep sleep mode management for a network switch
US78822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local area network (“LAN”) and wireless LAN (“WLAN”) security associations
US8310969B2 (en) Mobile device and power saving method thereof
BRPI0901714B1 (pt) método para economizar energia em dispositivos portáteis de internet e sistema de correio instantâneo de mensagens
CN102299943A (zh) 用于自动网络开机或唤醒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装置
US20160239343A1 (en) Multi-tenant monitoring
GB2512694A (en) Wake on Cloud
WO2008112396A1 (en) Cost reduction of nat connection state keep-alive
CN107968713B (zh) 远程唤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33710A (zh) 基于wol功能对服务器进行dc重启的测试方法
TWI577154B (zh) 保持遠端連線方法、電子裝置與伺服器
TW201444314A (zh) 遠端喚醒系統和方法
TWI472194B (zh) 喚醒電子裝置之方法以及可喚醒電子裝置之網路伺服器
CN102299818B (zh) 基于网络访问数据管理计算机工作状态的方法
Park et al. Energy efficient multi-function home gateway in always-on home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NGSU RUIM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ZHOU PENGHU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3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5123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O: 211400 Y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20

Address after: 211400, building 5, block A1, 9 Tai Chi Road, Yiz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Jiangsu, China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Ruim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City Park Dushu Lak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Linquan Street No. 399 Room 405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Penghu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Assignee: BEIJING TIANRUN HC AUTOMATION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Jiangsu Ruim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18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tarting or awakening computer through network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415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