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8885B - 图文视像展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图文视像展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8885B
CN102298885B CN 201010218322 CN201010218322A CN102298885B CN 102298885 B CN102298885 B CN 102298885B CN 201010218322 CN201010218322 CN 201010218322 CN 201010218322 A CN201010218322 A CN 201010218322A CN 102298885 B CN102298885 B CN 102298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deo device
image
text
support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183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8885A (zh
Inventor
徐佳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0102183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98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98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8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8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88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文视像展示结构,能于相对两观察方向各产生一独立的图文视像,其技术手段为:视像装置为一底面朝上、呈等腰三角形状的棱柱体,棱柱体两顶角的值是由一计算公式计算而得;其固定座相对各视像装置处分别设有一定位槽,定位槽设有第一托面、第二托面,其表面侧,皆设有图文部,且各个定位槽的第一托面及/或第二托面的图文部,经视像装置全反射后,能于各相对两观察方向的第一、第二视线范围内,观看到第二托面及/或第一托面上的图文部的图文视像;且该视像装置是以非黏合的方式置于定位槽上,而于视像装置与固定座间,形成一具有空气的第一间隙。

Description

图文视像展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图文视像展示结构。
背景技术
文化创意产业是重要的产业发展类别之一,其中「视觉艺术」领域是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一环,视觉艺术运用某种表达方式或某种装置,表达出具有美感,并且令人感到愉悦或产生新奇或意料之外的视觉效果。
目前,视觉艺术装置,在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尤其是纪念品、商业文宣品和休闲用品领域,视觉艺术装置,有很大的需要量,透过视觉艺术装置,特别是具有创意的视觉艺术装置,能为日常生活注入趣味性和活力。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前述视觉艺术装置有着下列问题点:
目前市场上做为纪念品、商业文宣品和休闲用品的传统视觉艺术装置,整体而言,在结构上趋于单调,缺乏新奇感和趣味性,一般而言只是透过外观、基座结构、或加入照明等方式,或其组合,来取得一些变化,很难创造出令人有新奇感,有想象空间的产品。
有鉴于此,如何利用光学原理,创造出与传统视觉艺术装置结构完全不同的装置,让视觉艺术装置,透过特别的结构,产生出乎意料之外的视觉效果和新奇感,成为本发明欲改进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于相对面的两个视线方向上,各产生一独立图文视像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例如:对于中式象棋盘一类的装置,能于相对面的两个视线方向上,各产生一独立的图文视像,能消除传统中式象棋盘上文字倒置的不协调感,同时创造出意料之外的视觉效果和趣味性。
为解决前述问题及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技术有三种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为一种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包括:
一固定座1;
一由透明材质制成的顶盖板体2;以及
至少一个以上平行排列,设于顶盖板体2与固定座1间,由透明材质制成的视像装置3;
其特征在于:
该视像装置3为一底面朝上、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状、透明的棱柱体31,而该棱柱体31的两顶角32的值是由一计算公式计算而得;
而该固定座1与视像装置3相接的一面,相对各视像装置3处,分别设有一呈V形的定位槽11;
并该定位槽11设有一能与视像装置3的第一等腰面33相对契合的第一托面111、及一能与视像装置3的第二等腰面34相对契合的第二托面112,而该第一托面111和第二托面112的表面侧皆设有一图文部4,且各个定位槽11上的第一托面111及/或第二托面112上的图文部4,经各定位槽11中的视像装置3全反射后,能于面向该第一托面111的第二视线范围5B及/或面向该第二托面112的第一视线范围5A内,形成各自独立的图文部4的图文视像;
并该视像装置3两侧的第一、二等腰面33、34,是以非黏合的方式置于该定位槽11相对的第一、二托面111、112上,而于视像装置3与固定座1间,形成一具有空气的第一间隙6;
所述棱柱体31的两顶角32的计算公式为:
α=60-(θt/3);
其中,α是为代表顶角32的值,α>θt>0,θt是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根据上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将视像装置3顶角32的值,减小δ;第二实施例是为一种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包括:
一固定座1;
一由透明材质制成的顶盖板体2;以及
至少一个以上平行排列,设于顶盖板体2与固定座1间,由透明材质制成的视像装置3;
其特征在于:
该视像装置3为一底面朝上、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状、透明的棱柱体31,而该棱柱体31的两顶角32的值是由一计算公式计算而得;
而该固定座1与视像装置3相接的一面,相对各视像装置3处,分别设有一呈V形的定位槽11;
并该定位槽11设有一能与视像装置3的第一等腰面33相对契合的第一托面111、及一能与视像装置3的第二等腰面34相对契合的第二托面112,而该第一托面111和第二托面112的表面侧皆设有一图文部4,且各个定位槽11上的第一托面111及/或第二托面112上的图文部4,经各定位槽11中的视像装置3全反射后,能于面向该第一托面111的第二视线范围5B及/或面向该第二托面112的第一视线范围5A内,形成各自独立的图文部4的图文视像;
并该视像装置3两侧的第一、二等腰面33、34,是以非黏合的方式置于该定位槽11相对的第一、二托面111、112上,而于视像装置3与固定座1间,形成一具有空气的第一间隙6;
所述棱柱体31的两顶角32的计算公式为:
α’=α-δ;
其中,α’是为代表顶角32的值、α=60-(θt/3)、δ=15-(θt/3),θt是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根据上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所述图文部4是以下列之一方式形成:在第一托面111、第二托面112的表面侧印刷或涂布出一油墨层;在第一间隙6处插入一图文片7;在第一托面111与第二托面112表面侧贴覆一图文片7。
根据上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所述顶盖板体2与视像装置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根据上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所述固定座1的外围,更设有一能将固定座1与顶盖板体2稳固定位的边框8。
第三实施例:
根据上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所述棱柱体31的顶面,与其棱线平行的方向,对称于棱柱体31中垂线,设有一断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楔形槽35;
而该楔形槽35中,设有以非黏合方式置入、且形状与该楔形槽35契合、断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呈棱柱形、透明的辅助棱柱体37;
而所述辅助棱柱体37与棱柱体31,两者的顶面朝上齐平,且两者的迭合面,更形成一具有空气的第二间隙9。
根据上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所述棱柱体31,其顶角32的值为α,α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α=60-(θt/3);其中,α>θt>0,θt是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根据上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所述辅助棱柱体37,其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45度。
根据上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所述第二间隙9处,更能置入一透光图文片70。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透过上述计算公式定义的视像装置3和造成全反射作用的空气层机构「第一间隙6」,让处于相对面的两个视线方向上,相对的第一视线范围5A、第二视线范围5B内的人,分别看到各自独立的图文视像,创造出意料之外的视觉效果和趣味性,且本发明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能应用于各种平面处,如:桌面、地板面、棋盘面、商品展示台面等方面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减小视像装置3的两顶角32,以取得更为匀称的视觉效果。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中,透过棱柱体31及一辅助棱柱体37,配合两者间的全反射空气层机构「第二间隙9」,透过此种的实施,形成全反射导光通道TA、TB,让各自独立的图文视像效果,进一步加强,在视觉上产生更多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视像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另种视像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视像装置功能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视像装置功能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视像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另种视像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图1中视像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图1中另种视像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第一实施例:
图式中揭示出,为一种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包括:
一固定座1;
一由透明材质制成的顶盖板体2;以及
至少一个以上平行排列,设于顶盖板体2与固定座1间,由透明材质制成的视像装置3;
该视像装置3为一底面朝上、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状、透明的棱柱体31,而该棱柱体31的两顶角32的值是由一计算公式计算而得;
而该固定座1与视像装置3相接的一面,相对各视像装置3处,分别设有一呈V形的定位槽11;
并该定位槽11设有一能与视像装置3的第一等腰面33相对契合的第一托面111、及一能与视像装置3的第二等腰面34相对契合的第二托面112,而该第一托面111和第二托面112的表面侧、皆设有一图文部4,且各个定位槽11上的第一托面111及/或第二托面112上的图文部4,经各定位槽11中的视像装置3全反射后,能于面向该第一托面111的第二视线范围5B及/或面向该第二托面112的第一视线范围5A内,形成各自独立的图文部4的图文视像;
并该视像装置3两侧的第一、二等腰面33、34,是以非黏合的方式置于该定位槽11相对的第一、二托面111、112上,而于视像装置3与固定座1间,形成一具有空气的第一间隙6;
所述棱柱体31的两顶角32的计算公式为:
α=60-(θt/3);
其中,α是为代表顶角32的值,α>θt>0,θt是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其中,透过上述的结构设置方式,能让处于第一视线范围5A或第二视线范围5B内的人,能看到各自独立的图文视像,例如:图文视像具有文字内容时,不会有一方看到的是正立文字视像,而对面方向看到的是颠倒的文字视像,让相对两方的人,都能正确的看到要表达的视觉效果或是要传达的信息。
其次,由于视像装置3中的第一、二等腰面33、34,是以非黏合的方式,托置于定位槽11对应的第一托面111及第二托面112上,视像装置3的第一、二等腰面33、34与固定座1对应的第一托面111及第二托面112中间,第一间隙6处,必然存在一层空气层,第一、二等腰面33、34会因为空气层的作用,而产生全反射现象。
再者,如图2与图3所示,第一托面111及第二托面112设有的图文部4,通过视像装置3,进行观看时,视像装置3分别对视线DA、DB造成折射,对视线SA、SB造成全反射,使在相对的第一视线范围5A、第二视线范围5B内的人,有各自独立的视像,让第一视线范围5A内的人,只能看见第二托面112上的图文部4;相对第二视线范围5B内的人,只能看见第一托面111上的图文部4。
另外,固定座1可用不透光或透光的材质制成,固定座1用透光的材质制成时,该固定座1内或底部,可设置一照明设施(未揭示),做为背光源使用,增进整体的视觉效果。
上述中,视像装置3的顶角32的计算公式为:
α=60-(θt/3);
其中,α是为视像装置3的顶角32的值,α>θt>0,θt是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视像装置功能说明图。由图标能得知,其视像装置3的顶角32为α,β是α的余角,α+β=90度,棱柱体31的底角36为2倍的β,由视像装置3顶面,垂直进入视像装置3的垂直视线V,在等腰面上的入射角是α,θt是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以下均同)的全反射临界角,α>θt>0,以确保沿顶面法线,垂直进入视像装置3的垂直视线V,在第一、二等腰面33、34上产生全反射。
垂直视线V由本发明视像装置3顶面,沿法线垂直进入视像装置3,因垂直视线V对第二等腰面34的入射角为α,大于全反射临界角θt,垂直视线V在第二等腰面34的位置点PT,产生全反射现象,垂直视线V在位置点PT全反射转向第一等腰面33的位置点P0;垂直视线V在第一等腰面33的位置点P0的入射角为θ,如果使θ等于全反射临界角θt,垂直视线V将再被全反射,而不能穿过位置点P0。
此时,第二视角范围5B内的人,视线若轻微向图4中所示S方向倾斜成为视线T1,视线T1在第一等腰面33位置点P1的入射角θ收小,导致该入射角θ小于全反射临界角θt,视线T1将穿过位置点P1,而能看到第一等腰面33的位置点P1外侧的影像;第二视线范围5B内的人,同时因折射作用,经由直接视线D2看到位置点P2外侧的影像。
但是,第二等腰面34产生的全反射作用,使视线T1不能穿透第二等腰面34,视线T1看不见第二等腰面34的位置点PT外侧的影像,第二视线范围5B内的人,只能看见第一等腰面33的位置点P1和位置点P2外侧的影像,第二视线范围5B内的人,视线继续倾斜时,进入视像装置3顶面的视线,对第二等腰面34的入射角,必然大于垂直视线V对第二等腰面34的入射角,因此斜向进入视像装置3顶面的视线,在第二等腰面34上,均产生全反射作用,看不见第二等腰面34外侧的影像。第二视线范围5B内的人即使是注视在第二等腰面34上,也只能看见第一等腰面33的外侧的图文部4影像。
同理,第一视线范围5A内的人,只能看见第二等腰面34外侧的影像,亦即第一视线范围5A与相对的第二视线范围5B所见的视像不同,有各自独立的视像。
综上所述,根据图4,对于垂直视线V的路径,由底角K、位置点PT、位置点P0所形成的Δ〔K(PT)(P0)〕得到:
(90-θ)+3β=180,因α+β=90,所以;
α=90-β=90-〔180-(90-θ)〕/3=60-(θ/3);
或θ=180-3α;
令θ=θt;
则α=60-(θt/3)。θt是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如前所述,垂直视线V在第二等腰面34的位置点PT,产生全反射现象,转向第一等腰面33的位置点P0;垂直视线V在位置点P0的入射角为θ,并θ等于全反射临界角θt时,垂直视线V将再被全反射,而不能穿过位置点P0。
但是,第二视线范围5B内的人,视线若轻微向S方向倾斜成为视线T1,视线T1在位置点P1的入射角θ会收小,导致该入射角θ小于全反射临界角θt,视线T1将穿过位置点P1,而能看到位置点P1外侧的影像,这表示虽然第二视线范围5B内的人,将目光注视在第二等腰面34的位置点PT,也只能看见第一等腰面33的位置点P1外侧的影像。
同理可得,第一视线范围5A内的人,也只能看见第二等腰面34外侧的影像。
因此,透明材质制成的等腰三角形的棱柱体31的顶角32的角度值α,符合α=60-(θt/3)条件时,第一视线范围5A、第二视线范围5B内,会有各自独立的图文视像。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其视像装置3为一透明材质等腰三角形棱柱体31,其顶角32为α,α=60(θt/3),α>θt>0,θt是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例如:透明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时,PMMA折射率为1.49,空气的折射率为1.00,PMMA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θt为42.16度角,透明等腰三角形的棱柱体31的顶角32为α:
α=60-(42.16/3)=45.95度角;
所以,垂直入视的垂直视线V,在第二等腰面34的入射角α,为45.95度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的42.16度角,垂直视线V在第二等腰面34的位置点PT产生全反射现象。
透明材质为折射率为1.55的玻璃(GLASS)时,全反射临界角θt为40.17度角,透明等腰三角形的棱柱体31顶角32为α:
α=60-(40.17/3)=46.60度角;
所以,垂直入视的垂直视线V在第二等腰面34的入射角α为46.60度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θt的40.17度角,垂直视线V在第二等腰面34的位置点PT产生全反射现象。
透明材质为聚苯乙烯(PS)时,PS折射率为1.59,全反射临界角θt为38.97度角,透明等腰三角形的棱柱体31的顶角32为α:
α=60-(38.97/3)=47.01度角;
所以,垂直入视的垂直视线V在第二等腰面34的入射角α为47.01度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θt的38.97度角,垂直视线V在第二等腰面34的位置点PT产生全反射现象。
因为α>θt,才能确保垂直视线V被全反射,所以60-(θt/3)>θt,θt<45度,亦即视像装置3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折射率(以下均同)必须大于1.414。
透明材质折射率愈大,θt愈小,顶角32的值α就越大,整体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就越厚,一般而言图文视像展示结构是越薄越轻巧,因此透明材质折射率太大,不符合图文视像展示结构轻巧的要求,为了使图文视像展示结构的厚度薄一点,顶角32的值α就越小越好,亦即透明材质折射率越小越好,但是,透明材质折射率,必须大于1.414。
顶角32的大小,是以在第二等腰面34的位置点PT产生全反射现象为主要考量,实际应用时,图4所示顶面法线另一侧的直接视线D1,也应一并考量。
图4所示,当α=60-(θt/3),α>θt>0时,垂直视线V若向S相反的方向偏斜,直接视线D1入射角ε终将小于θt,使直接视线D1能穿过第二等腰面34,看见第二等腰面34外侧的影像,但是在入射角ε为大于全反射临界角θt时,α>ε>θt时,第一视角范围5A方向的直接视线D1,将不能穿过第二等腰面34,而看不见第二等腰面34外侧的影像,此角度(α-θt)称为视像盲角Ω。
例如,透明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时,PMMA折射率为1.49,全反射临界角θt为42.16度角,视像盲角Ω为(α-θt)=45.95-42.16=3.79度角。
透明材质为折射率为1.55的玻璃时,全反射临界角θt为40.17度角,视像盲角Ω为(α-θt)=46.60-40.17=6.43度角。
折射率(n)愈大,视像盲角Ω也愈大。
透明材质为聚苯乙烯(PS)时,PS折射率为1.59,全反射临界角θt为38.97度角,透明等腰三角形棱柱体的底角α=60-(θt/3)=47.01度角,视像盲角Ω=(α-θt)=8.04度角。当α>ε>θt时,在视像盲角Ω=(α-θt)=8.04度角范围内,第一视角范围5A直接视线D1将不能穿过第二等腰面34,直接视线D1看不见第二等腰面34外侧影像。
8.04度的视像盲角Ω,相当于视线进入视像装置3顶面的实际入射角,为12.85度。
如果要减小视像盲角Ω,根据Ω=(α-θt),就应缩小棱柱体31的顶角32,α减少δ度,视像盲角Ω也减少δ度。
根据上述,视像装置3的顶角32,若减少δ度,视像盲角Ω也减少δ度。
第二实施例: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视像装置功能说明图。
图式中揭示出,为一种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包括:
一固定座1;
一由透明材质制成的顶盖板体2;以及
至少一个以上平行排列,设于顶盖板体2与固定座1间,由透明材质制成的视像装置3;
该视像装置3为一底面朝上、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状、透明的棱柱体31,而该棱柱体31的两顶角32的值是由一计算公式计算而得;
而该固定座1与视像装置3相接的一面,相对各视像装置3处,分别设有一呈V形的定位槽11;
并该定位槽11设有一能与视像装置3的第一等腰面33相对契合的第一托面111、及一能与视像装置3的第二等腰面34相对契合的第二托面112,而该第一托面111和第二托面112的表面侧皆设有-图文部4,且各个定位槽11上的第一托面111及/或第二托面112上的图文部4,经各定位槽11中的视像装置3全反射后,能于面向该第一托面111的第二视线范围5B及/或面向该第二托面112的第一视线范围5A内,形成各自独立的图文部4的图文视像;
并该视像装置3两侧的第一、二等腰面33、34,是以非黏合的方式置于该定位槽11相对的第一、二托面111、112上,而于视像装置3与固定座1间,形成一具有空气的第一间隙6;
所述棱柱体31的两顶角32的计算公式为:
α’=α-δ;
其中,α’是为代表顶角32的值、α=60-(θt/3)、δ=15-(θt/3),θt是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即是应用了前述的原理,图5中视像装置3的顶角32,减少了δ度,而成为α’=α-δ,α’的余角为β’,则α’+β’=90,得到β’=β+δ,由图5中垂直视线V路径,由底角K、位置点PT、位置点P2所形成的Δ〔K(PT)(P2)〕得到:
(90-θ’)+3β’=180,因α’+β’=90,所以:
α’=90-β’=90-〔180-(90-θ’)〕/3=60-(θ’/3);或θ’=180-3α’=180-3(α-δ)=(180-3α)+3δ;
与图4导出的θ=180-3α对比,得到θ’-θ=3δ;
视像装置3的顶角32,若减少δ度,垂直视线V经第二等腰面34全反射转向,到达第一等腰面33时,入射角θ’增加了3δ度。
图5中T2是在第一等腰面33的入射角θ’为θt时的入视线,由以其路径的底角K、位置点PT、位置点P0,所形成的Δ〔K(PT)(P0)〕得到:
(β’-x)+2β’+(90-θt)=180,同样解得x=3δ;
视像装置3的顶角32,若减少δ度,垂直视线V向S方向偏斜3δ度以上,到达第一等腰面33的入射角θ’,才能小于θt,视线才能穿过第一等腰面33,看到第一等腰面33的位置点P1外侧的影像。
其次,直接视线D1虽然有视像盲角Ω,但视像盲角Ω不太大时,并不会损害相对面的两个视线方向上,各产生一独立的图文视像的效果。
再者,视线也不需要偏离垂直法线,就立即看见图文视像,与视像盲角Ω一样,保留一小角度缓冲裕度,实际上感觉将更然匀称一些。
也就是说,第二视角范围5B内的人,稍微偏离垂直法线时,视线并不需要立即看见第一等腰面33的位置P1外侧的影像,而是偏离垂直法线达到一个程度时,视像才显现出来即可。
根据上述,则视像装置3的顶角32,减少δ度,即可达成第二视角范围5B的全反射视线,偏离法线3δ度,视像才显现出来的效果。
视像装置3的顶角32,若减少δ度,等腰面法线也偏转δ度,直接视线D1的视像盲角Ω也减小δ度而为Ω’=(Ω-δ),如果Ω-δ=3δ度,则垂直视线向两个方向偏斜时,都在偏离法线3δ度的角度时,才得看见图文视像,感觉将更自然匀称。
如果Ω-δ=3δ,则δ=Ω/4=(α-θt)/4,
其中,α=60-(θt/3),θt是视像装置3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得到δ=15-(θt/3)。
根据上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视像装置3的顶角32为α’=(α-δ),其中,α=60+(θt/3),δ=15-(θt/3),θt是视像装置3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因为折射率的原因,进入视像装置3顶面的实际入射角为arcSin〔n×Sin(3δ)〕,n是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的折射率。
根据图5及其说明,从本发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图文视像展示结构正上方,以垂直的角度观看时,将看不见图文部4的图象,视线入射角偏斜一个角度时,才能看到各自独立的影像,达成了的视觉上增加了一些缓冲裕度的目的。
例如,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为聚苯乙烯PS时,PS折射率为1.59,全反射临界角θt为38.97度角,透明等腰三角形棱柱体31的顶角32,其角度值为α:
α=60-(38.97/3)=47.01度角;
当α>ε>θt时,第一视角范围5A方向的直接视线D1,将不能穿过第二等腰面34,在视像盲角Ω=(α-θt)=8.04范围内,直接视线D1看不见第二等腰面34的外侧影像,8.04度的视像盲角Ω,相当于视线进入视像装置3顶面的实际入射角为12.85度。
如果将视像装置3的顶角32,减少δ度;
δ=15-(θt/3)=15-38.97/3=2.01度;
则第二等腰面34的法线、倾斜δ度,亦即第二等腰面34法线倾斜2.01度,直接视线D1与视像盲角Ω,成为8.04-2.01=6.03度;第二视角范围5B的人,视线偏离法线3δ=6.03度,才能看见第一等腰面33外侧的影像。
再例如,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时,PMMA折射率为1.49,全反射临界角θt为42.16度,透明等腰三角形棱柱体31的顶角32,其角度值为α;
α=60-(θt/3)=45.95度;
原来的视像盲角Ω为(α-θt)=3.79度,视像装置3的顶角32,其值α应减少δ度;
δ=15-(θt/3)=15-42.16/3=0.95度;
新的视像盲角Ω为3.79-0.95=2.84度。
根据上述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视像装置3的顶角32为α’,α’=(α-δ),其中α=60-(θt/3),δ=15-(θt/3),α>θt>0,θt是视像装置3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但是,(α-δ)=〔60-(θt/3)〕-〔15-(θt/3)〕=45度;
透明材质为聚苯乙烯PS时:
(α-δ)=47.01-2.01=45度;
透明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时:
(α-δ)=45.95-0.95=45度;
不论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图5中,视像装置32的顶角32都是45度。
因为不论视像装置3是何种透明材质,(α-δ)都正好是45度,所以视像装置3会成为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柱体31,因此,垂直观看视像装置3的第一、二等腰面33、34,会产生镜面效果,垂直视线V将被全反射而回,如图7垂直视线V所示。
垂直视线V将被两次全反射垂直反射而回,产生镜面效果,所以,只能看到银色镜面影像。
由侧边观看时,也因为镜面效果,一样呈现银色镜面。
虽然上述的镜面效果,在折射率(n)大于1.414的透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柱体31上,都会发生,但是折射率太大时,会产生视像盲角Ω过大的问题,选择折射率较低、适中的材质,有利于减小视像盲角Ω。
上述中,所述顶盖板体2与视像装置3能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以方便生产制造,并方便安装与拆卸。
上述中,所述固定座1的外围,更设有一能将固定座1与顶盖板体2稳固定位的边框8。
上述图文视像展示结构,能应用于各种平面装置,例如棋盘、桌面、商品展示台等;当做为棋盘使用时,视觉上对奕双方有独立视像,可以创造出对奕双方有不同视觉环境的趣味性,特别是运用文字时,可以克服视像倒置的困扰,因此图样的设计极具变化弹性,使棋盘作为娱乐设备、纪念品、商业文宣品时,能增进趣味性和图文效益;当做为桌面使用时,同样能使坐在桌子两相对端的两人,有独立的图文视像,让人有不同视觉环境的趣味性,增加桌子的附加价值。
第三实施例: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图6中视像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图6中另种视像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揭示出,一种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包括:
一固定座1;
一由透明材质制成的顶盖板体2;以及
至少一个以上平行排列,设于顶盖板体2与固定座1间、由透明材质制成的视像装置3;
该视像装置3包括一底面朝上、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状、透明的棱柱体31及一辅助棱柱体37;其棱柱体31的顶角32的值α是由一计算公式计算而得,其为α=60-(θt/3),α>θt>0,θt是视像装置3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该棱柱体31的顶面,与其棱线平行的方向,对称于棱柱体31中垂线,设有一断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楔形槽35;
而该楔形槽35中,设有以非黏合方式置入、且形状与该楔形槽35契合、断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呈棱柱形、透明的辅助棱柱体37;
而所述辅助棱柱体37与棱柱体31,两者的顶面朝上齐平,且两者的迭合面,更形成一具有空气的第二间隙9。
其中,具有空气的第一间隙6、第二间隙9之间,其所界定的装置部分,会形成两个对称的全反射导光通道TA、TB;辅助棱柱体37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θt小于45°;
该固定座1与棱柱体31相接合的一面,相对各视像装置3处,分别设有一能供视像装置3定位、呈V形的定位槽11;
该定位槽11是由一能与棱柱体31一底侧面相对契合的第一托面111、及一能与棱柱体31另一底侧面相对契合的第二托面112所组成,而该第一托面111和第二托面112的表面侧、皆设有一图文部4,且各个定位槽11上的第一托面111及/或第二托面112上的图文部4,经各定位槽11中的视像装置3组合全反射后,能分别于面向该侧第一托面111的第一视线范围5B及/或第二托面112的第二视线范围5A内,形成各自独立的图文视像。
其中,由第三实施例上方垂直向下俯视时,每一定位槽11的中央横带,就是辅助棱柱体37的顶面,因为垂直俯视时,受到辅助棱柱体37的镜面效果影响,垂直视线V会被镜面反射而回,中央横带的部分,只能看到银色镜面效果。
其次,第三实施例中央横带外侧、两个对称的全反射导光通道TA、TB,其视线入口,亦即视像装置3的顶面,垂直向下的视线VTA、VTB,因为全反射导光通道TA、TB的导光作用,如图7所示,在全反射导光信道TB中,视线VTB在位置点PT因为入射角α>θt产生全反射,在位置点PT’因为法线外张了δ,入射角更为增大,视线VTB继续被全反射,直至由第一等腰面33穿出,看到第一托面111的图文部4图样,同理,视线VTA能经由全反射导光通道TA看到第二托面112的图文部4图样;亦即通过全反射导光通道TA、TB垂直俯视时,第一视线范围5A与第二视线范围5B,能看见各自独立的图文视像。
再者,位于相对视线方向的人,在各自的视线范围内,斜向入视时,如图7、8中T3、D3所示,辅助棱柱体37与棱柱体31中间的第二间隙9,因为互补的两次折射作用,视线的方向不会改变,因此位于相对视线方向的人,视觉上不会感觉到第二间隙9的存在,视觉上与第一实施例的视像相似。
斜向进入全反射导光信道的视线,如图7中TTB所示,则是被第一间隙6与第二间隙9的空气层所造成的全反射作用,限制在全反射导光通道TA、TB内部。因此,利用第三实施例,第一视线范围5A与第二视线范围5B,能看见各自独立的图文视像。
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间隙9处,更能设置一透光图文片70,以进一步创造出局部有双层立体感的图文视像。
前述第一、二、三实施例中,所述的图文部4是以下列之一方式形成:在第一托面111、第二托面112的表面侧印刷或涂布出一油墨层;在第一间隙6处插入一图文片7;在第一托面111与第二托面112表面侧贴覆一图文片7。
其中,透过不同的装置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用法,让本发明的应用范围更广,印刷而形成的图文部4,适用于不能重复拆卸的环境与物品;于第一间隙6处插入一图文片7、而形成图文部4的方式,适用于能重复拆卸的环境与物品;贴覆一图文片7、而形成图文部4方式,适用于不常重复拆卸的环境与物品。
前述各图中,为了清楚呈现细部结构,第一间隙6与第二间隙9的间隔,绘制时比较夸大,实际的间隙宽度是无法目测的,因为视像装置3与定位槽11的相接面,是紧靠在一起的,但是其间的空气已经足够形成全反射。
另一方面,上述中的各个角度值,其单位均为度(°)。
综合上述,本发明图文视像展示结构,透过固定座1、顶盖板体2、和视像装置3的联合作用,能让相对的两视线范围看见完全不同的、各自独立的视像,让单调的平面视觉领域,增添变化创新的空间,特别是对于具有文字一类不宜颠倒的图象,本发明图文视像展示结构,更具有其必要性,相较于传统式装饰性艺术装置,本发明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视觉艺术领域,更具有实用性、功效性与产业利用性。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由于符合新颖及进步性要件,遂爰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因此举凡与本发明意旨相符的修饰性变化,只要在均等范围内都应涵属于本发明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包括:
一固定座;
一由透明材质制成的顶盖板体;以及
至少一个以上平行排列、设于顶盖板体与固定座间、由透明材质制成的视像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视像装置为一底面朝上、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状、透明的棱柱体,而该棱柱体的两顶角的值是由一计算公式计算而得;
而该固定座与视像装置相接的一面,相对各视像装置处,分别设有一呈V形的定位槽;
并且该定位槽设有一能与视像装置的第一等腰面相对契合的第一托面、及一能与视像装置的第二等腰面相对契合的第二托面,而该第一托面和第二托面的表面侧、皆设有一图文部,且各个定位槽上的第一托面及/或第二托面上的图文部,经各定位槽中的视像装置全反射后,能于面向该第一托面的第二视线范围及/或面向该第二托面的第一视线范围内,形成各自独立的图文部的图文视像;
并且该视像装置两侧的第一、二等腰面,是以非黏合的方式置于该定位槽相对的第一、二托面上,而于视像装置与固定座间,形成一具有空气的第一间隙;
所述棱柱体的两顶角的计算公式为:
α=60-(θt/3);
其中,α是为代表顶角的值,α>θt>0,θt是视像装置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文部是以下列方式中的一种方式形成:
在第一托面、第二托面的表面侧印刷或涂布出一油墨层;
在第一间隙处插入一图文片;以及
在第一托面与第二托面表面侧贴覆一图文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体与视像装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而所述固定座的外围,更设有一能将固定座与顶盖板体稳固定位的边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体的顶面,与其棱线平行的方向,对称于棱柱体中垂线,设有一断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楔形槽;
而该楔形槽中,设有以非黏合方式置入、且形状与该楔形槽契合、断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呈棱柱形、透明的辅助棱柱体;
而所述辅助棱柱体与棱柱体,两者的顶面朝上齐平,且两者的迭合面,更形成一具有空气的第二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棱柱体,其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处,更能置入一透光图文片。
7.一种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包括:
一固定座;
一由透明材质制成的顶盖板体;以及
至少一个以上平行排列,设于顶盖板体与固定座间,由透明材质制成的视像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视像装置为一底面朝上、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状、透明的棱柱体,而该棱柱体的两顶角的值是由一计算公式计算而得;
而该固定座与视像装置相接的一面,相对各视像装置处,分别设有一呈V形的定位槽;
并且该定位槽设有一能与视像装置的第一等腰面相对契合的第一托面、及一能与视像装置的第二等腰面相对契合的第二托面,而该第一托面和第二托面的表面侧皆设有一图文部,且各个定位槽上的第一托面及/或第二托面上的图文部,经各定位槽中的视像装置全反射后,能于面向该第一托面的第二视线范围及/或面向该第二托面的第一视线范围内,形成各自独立的图文部的图文视像;
并且该视像装置两侧的第一、二等腰面,是以非黏合的方式置于该定位槽相对的第一、二托面上,而于视像装置与固定座间,形成一具有空气的第一间隙;
所述棱柱体的两顶角的计算公式为:
α’=α-δ;
其中,α’是为代表顶角的值、α=60-(θt/3)、δ=15-(θt/3),θt是视像装置的透明材质,相对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文部是以下列方式中的一种方式形成:
在第一托面、第二托面的表面侧印刷或涂布出一油墨层;
在第一间隙处插入一图文片;以及
在第一托面与第二托面表面侧贴覆一图文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体与视像装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文视像展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外围,更设有一能将固定座与顶盖板体稳固定位的边框。
CN 201010218322 2010-06-28 2010-06-28 图文视像展示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8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18322 CN102298885B (zh) 2010-06-28 2010-06-28 图文视像展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18322 CN102298885B (zh) 2010-06-28 2010-06-28 图文视像展示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8885A CN102298885A (zh) 2011-12-28
CN102298885B true CN102298885B (zh) 2013-02-13

Family

ID=4535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1832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98885B (zh) 2010-06-28 2010-06-28 图文视像展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98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5180A (zh) * 2013-01-17 2013-04-10 张震宁 一种光学图像变换装置
CN106560732A (zh) * 2016-06-01 2017-04-12 张兵 光学元件、空中成像显示装置及其应用
CN106560734A (zh) 2016-06-01 2017-04-12 杭州飞像科技有限公司 空中成像元件在提词器中的应用及提词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5856A (en) * 1987-11-16 1989-12-12 Panel Graphics, U.S.A., Inc. Optical prism display device
CN2171877Y (zh) * 1993-08-23 1994-07-13 高吉庆 规则微面光反射胶膜
CN2284273Y (zh) * 1996-10-25 1998-06-17 章荣辉 全反射玻璃板
CN1834725A (zh) * 2005-03-16 2006-09-20 徐佳义 视像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59338A1 (de) * 2005-12-08 2007-06-14 Carl Zeiss Jena Gmbh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Untersuchung von Probe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5856A (en) * 1987-11-16 1989-12-12 Panel Graphics, U.S.A., Inc. Optical prism display device
CN2171877Y (zh) * 1993-08-23 1994-07-13 高吉庆 规则微面光反射胶膜
CN2284273Y (zh) * 1996-10-25 1998-06-17 章荣辉 全反射玻璃板
CN1834725A (zh) * 2005-03-16 2006-09-20 徐佳义 视像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8885A (zh)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1164B (zh) 导光装置及具有导光装置的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器
CN101339297B (zh) 图像观察设备和图像观察系统
CN104062795B (zh) 拼接屏边框弱化结构及拼接屏
CN100541239C (zh) 用于背光照明式显示器的减少莫阿干涉现象的棱镜片
CN102298885B (zh) 图文视像展示结构
US8446534B2 (en) Multidimensional display apparatus
CN103501431A (zh) 裸眼立体画面显示系统、裸眼立体画面显示装置、游戏机、视差屏障薄片
US10139721B1 (en) Apparatus for synthesizing spatially separated images
US9042023B2 (en) Video wall and mullion elimination structure thereof
CN201242611Y (zh) 自由曲面全反射式的目视光学棱镜
CN102338952A (zh) 液晶显示设备
JP2019051691A (ja) 装飾用造形物、装飾用造形物照明設備、装飾用造形物製造装置及び装飾用造形物製造方法
CN104298061B (zh) 一种高辉度增益、广视角的投影幕布
CN102265205A (zh) 用于产生只有透过偏振滤光片才能看到的加密图像的装置和用于制造该装置的方法
CN103969736A (zh) 一种导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CN200997013Y (zh) 全方位虚拟成像系统
US6062698A (en) System for creating video generated decorative images
CN105974504A (zh) 丽点光栅在led 屏幕、液晶屏幕或背投屏幕的裸眼3d 显示装置
CN107610590A (zh) 多功能广告显示屏
WO2006097038A1 (fr) Module d'imagerie
CN202794587U (zh) 偏光板
US20070291320A1 (en) Ridged surface structure facilitating display of multiple engraved patterns
CN205810293U (zh) 棱柱光栅在led屏幕或背投屏幕的裸眼3d显示装置
CN203520777U (zh) 广告展示装置及具有所述装置的自助贩卖/柜员装置
CN202008807U (zh) 一种用于广告展示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