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1807B - 移动终端和拨号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和拨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1807B
CN102291807B CN201110220826.5A CN201110220826A CN102291807B CN 102291807 B CN102291807 B CN 102291807B CN 201110220826 A CN201110220826 A CN 201110220826A CN 102291807 B CN102291807 B CN 102291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l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dial
dialing mode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08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1807A (zh
Inventor
陈历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208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918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91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1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1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1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启动拨号模块,用于当用户发起呼叫时,启动拨号盘,采用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失败时,自动切换到第二拨号模式,采用所述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拨号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用户使用多模多待移动终端进行呼叫时,可以根据设置自动启动相应拨号盘进行拨号,在当前的拨号模式无效时自动切换至其他拨号模式,确保用户通话过程的成功,同时自动将资费、网络状况等纳入考虑,简化操作流程。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和拨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移动终端和拨号方法。
背景技术
多模多待移动终端可以使终端在待机状态下,可以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网络,即在不用切换通信模式的前提下,可以利用任何一个通信网络进行接听、呼叫和/或收发短信,当用户需要拨打电话时,现有方案可以提供两种拨号模式,包括传统电路域(cs域)语音业务的拨号盘和分组域(ps域)数据业务的拨号盘,但当一种拨号模式不可使用时,用户需要手动关闭当前拨号盘,并重新打开另一种拨号盘,开启另一种拨号模式,且无法将资费、网络状况等纳入考虑。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拨号技术,可以简化用户操作流程,避免相关技术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移动终端和拨号方法,在用户使用多模多待移动终端进行呼叫时,可以根据设置自动启动相应拨号盘进行拨号,在当前的拨号模式无效时自动切换至其他拨号模式,确保用户通话过程的成功,同时自动将资费、网络状况等纳入考虑,简化操作流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启动拨号模块,用于当用户发起呼叫时,启动拨号盘,采用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失败时,自动切换到第二拨号模式,采用所述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在该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自动启动一种拨号模式,且当该拨号模式失败时,自动切换至另一种拨号模式,而无需用户每次手动选择、切换等,简化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当发起所述呼叫时优先采用的拨号模式。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可预先设定优先启动的拨号模式,而不必每次拨号时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由终端根据判断进行自动选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为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所述第二拨号模式为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为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所述第二拨号模式为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当采用所述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所述拨号盘界面显示有所述第一拨号模式对应的标识或将所述拨号盘的其中一个按键作为区别标识,当采用所述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所述拨号盘界面显示有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标识或将所述拨号盘的其中一个按键作为区别标识。在该技术方案中,通信网络可以包括电路域和分组域,则相应地存在这两种交换域下的两种拨号模式,移动终端根据不同情况在两种模式下自动切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采用所述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通过所述设置模块选择的对应的通信网络来进行通话;当采用所述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通过所述设置模块选择的对应的通信网络来进行通话。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移动终端根据用户设置的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设置模块会根据资费、网络状况等在不同的通信网络中选择出相对最优的通信网络,并在该通信网络下启动电路域的拨号模式,例如选择的是电路域,若GSM网络下资费最低且网络状况良好,则设置模块自动选择GSM网络进行通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路域和所述分组域对应的通信网络均可以包括LTE通信网络、CDMA-2000通信网络、TD-SCDMA通信网络、WCDMA通信网络、GSM通信网络和/或WIFI通信网络。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各通信网络均由电路域和分组域构成,但由于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等的不同,在分组域的数据传输能力上也有所不同,例如GSM通信网络,可能无法支持高质量的分组域下的语音拨号,则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设置模块选择出相对最优的通信网络;同时,所述通信网络应该理解为包括上述LTE通信网络、CDMA-2000通信网络等在内的通信网络以及其他现有的或以后可能出现的通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拨号方法,包括:当用户发起呼叫时,启动拨号盘,采用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失败时,自动切换到第二拨号模式,采用所述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在该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自动启动一种拨号模式,且当该拨号模式失败时,自动切换另一种拨号模式,而无需用户每次手动选择、切换等,简化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可以包括:设置当发起所述呼叫时优先采用的拨号模式。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可预先设定优先启动的拨号模式,而不必每次拨号时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由终端根据判断进行自动选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为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所述第二拨号模式为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为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所述第二拨号模式为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当采用所述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所述拨号盘界面显示有所述第一拨号模式对应的标识或将所述拨号盘的其中一个按键作为区别标识,当采用所述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所述拨号盘界面显示有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标识或将所述拨号盘的其中一个按键作为区别标识。在该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在两种拨号模式下自动切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采用所述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通过选择的对应的通信网络来进行通话;当采用所述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通过选择的对应的通信网络来进行通话。在该技术方案中,通信网络可以包括电路域和分组域,则相应地存在这两种交换域下的两种拨号模式,当移动终端根据用户设置的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例如选择的是电路域,则终端会对根据资费、网络状况等在不同的通信网络中选择出相对最优的通信网络,并在该通信网络下启动电路域的拨号模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路域和所述分组域对应的通信网络均可以包括LTE通信网络、CDMA-2000通信网络、TD-SCDMA通信网络、WCDMA通信网络、GSM通信网络和/或WIFI通信网络。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各通信网络均由电路域和分组域构成,但由于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等的不同,在分组域的数据传输能力上也有所不同,例如GSM通信网络,可能无法支持高质量的分组域下的语音拨号,则可以择出相对最优的通信网络;同时,所述通信网络应该理解为包括上述LTE通信网络、CDMA-2000通信网络等在内的通信网络以及其他现有的或以后可能出现的通信网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拨号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拨号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过cs域呼出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过ps域呼出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设置拨号模式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拨号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拨号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启动拨号模块102,用于当用户发起呼叫时,启动拨号盘,采用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切换模块104,用于当第一拨号模式失败时,自动切换到第二拨号模式,采用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设置模块106,用于设置当发起呼叫时优先采用的拨号模式。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可以通过设置模块106预先设定优先启动的拨号模式,而不必每次拨号时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由移动终端100根据判断进行自动选择;然后,启动模块102自动启动一种拨号模式,且当该拨号模式失败时,切换模块104自动切换至另一种拨号模式,而无需用户每次手动选择、切换等,简化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第一拨号模式为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第二拨号模式为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当第一拨号模式为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第二拨号模式为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当采用所述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所述拨号盘界面显示有所述第一拨号模式对应的标识或将所述拨号盘的其中一个按键作为区别标识,当采用所述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所述拨号盘界面显示有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标识或将所述拨号盘的其中一个按键作为区别标识。在该技术方案中,通信网络可以包括电路域和分组域,则相应地存在这两种交换域下的两种拨号模式,移动终端根据不同情况在两种拨号模式下自动切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采用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通过设置模块106选择的对应的通信网络来进行通话;当采用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通过所述设置模块106选择的对应的通信网络来进行通话。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移动终端根据用户设置的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则设置模块106会根据资费、网络状况等在不同的通信网络中选择出相对最优的通信网络,并在该通信网络下启动电路域的拨号模式,例如选择的是电路域,若GSM网络下资费最低且网络状况良好,则设置模块自动选择GSM网络进行通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路域和所述分组域对应的通信网络均可以包括LTE通信网络、CDMA-2000通信网络、TD-SCDMA通信网络、WCDMA通信网络、GSM通信网络和/或WIFI通信网络。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各通信网络均由电路域和分组域构成,但由于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等的不同,在分组域的数据传输能力上也有所不同,例如GSM通信网络,可能无法支持高质量的分组域下的语音拨号,则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设置模块106选择出相对最优的通信网络;同时,所述通信网络应该理解为包括上述LTE通信网络、CDMA-2000通信网络等在内的通信网络以及其他现有的或以后可能出现的通信网络。
下面结合图2对利用图1中的移动终端100进行拨号的流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当用户要求进行呼出时,步骤202中,移动终端100首先对设置的数据进行读取,并在步骤204判断出用户设置是电路域(cs域)下的拨号模式还是分组域(ps域)下的拨号模式,步骤206,若判断的结果为用户设置通过ps域呼出,则步骤208,判断ps域是否可以呼出,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210,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进入步骤212。在步骤210中,使用ps域进行呼叫并对ps域的通信网络的资费情况、网络状况等做出比较判断,选择出相对最优的通信网络,在最优的通信网络下通过ps域进行呼叫。在步骤212中,若ps域不可用,则切换至cs域,并对cs域的通信网络的资费情况、网络状况等做出比较判断,选择出相对最优的通信网络,然后在该最优的通信网络下使用cs域呼出。当步骤204判断用户设置为优先使用电路域时,具体情况与ps域类似,在此不赘述。
下面继续结合图3和图6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拨号方法。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拨号方法的流程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设置拨号模式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拨号方法包括:步骤302,当用户发起呼叫时,启动拨号盘,采用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步骤304,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失败时,自动切换到第二拨号模式,采用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在该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自动启动一种拨号模式,且当该拨号模式失败时,自动切换至另一种拨号模式,而无需用户每次手动选择、切换等,简化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包括:设置当发起呼叫时优先采用的拨号模式,如图6所示,提供给用户设置拨号模式的选择画面,提供了ps域的拨号模式和cs域的拨号模式两种选择方式,在用户选择ps域的拨号模式的情况下,当用户进行呼叫时,优先启动该拨号模式对应的拨号盘。当然,除了图6中所示的显示内容之外,还可以将终端中所具有的通信制式显示出,供用户选择优先采用哪种通信网络进行通话,也可以由终端根据网络情况自行判断,也就是说在该设置画面可以选择在最优的通信网络下采用优选的拨号模式进行呼叫。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可预先设定优先启动的拨号模式,而不必每次拨号时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由终端根据判断进行自动选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第一拨号模式为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第二拨号模式为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当第一拨号模式为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第二拨号模式为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当采用所述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所述拨号盘界面显示有所述第一拨号模式对应的标识或将所述拨号盘的其中一个按键作为区别标识,当采用所述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所述拨号盘界面显示有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标识或将所述拨号盘的其中一个按键作为区别标识。在该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在两种模式下自动切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采用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通过选择的对应的通信网络来进行通话;当采用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通过选择的对应的通信网络来进行通话。在该技术方案中,通信网络可以包括电路域和分组域,则相应地存在这两种交换域下的两种拨号模式,当移动终端根据用户设置的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例如选择的是电路域,则终端会对根据资费、网络状况等在不同的通信网络中选择出相对最优的通信网络,并在该通信网络下启动电路域的拨号模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路域和分组域对应的通信网络均可以包括LTE通信网络、CDMA-2000通信网络、TD-SCDMA通信网络、WCDMA通信网络、GSM通信网络和/或WIFI通信网络。在该技术方案中,各通信网络均由电路域和分组域构成,但由于各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等的不同,在分组域的数据传输能力上也有所不同,例如GSM通信网络,可能无法支持高质量的分组域下的语音拨号,则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设置模块选择出相对最优的通信网络;同时,所述通信网络应该理解为包括上述LTE通信网络、CDMA-2000通信网络等在内的通信网络以及其他现有的或以后可能出现的通信网络。
下面针对上文提及的电路域(cs域)和分组域(ps域)的呼出过程分别加以说明,其中,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过cs域呼出的流程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过ps域呼出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当用户发起cs域呼叫时,步骤402,由拨号盘下发cs域呼叫指令;步骤404,通过QMI等统一接口将AT(Attention)指令转到通信模块,由于采用的多模多待的移动终端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模块,因此在步骤402与步骤404之间,还需要移动终端中的设置模块106根据cs域下多个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网络的资费情况、网络状况等,选择出相对最优的通信网络,然后通过步骤404向该通信网络对应的通信模块发送呼叫指令;步骤406,接收到呼叫指令的通信模块向对应通信网络的基站发出cs域呼叫,若连接成功,则步骤408进行cs域的通话,若连接不成功,则移动终端中的切换模块104切换至ps域呼叫,具体的ps域呼叫流程如图5所示。
图5中当发起ps域呼叫时,步骤502,拨号盘下发ps域呼叫指令;步骤504,通过数据业务接口等接口将指令转到通信模块,由于采用的多模多待的移动终端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通信模块,因此在步骤502与步骤504之间,还需要移动终端中的设置模块106根据ps域下多个通信模块对应的通信网络的资费情况、网络状况等进行判断,选择出相对最优的通信模块,然后通过步骤504向该通信模块发送呼叫指令;步骤506,通信模块接收到指令后通过ppp(Point-to-PointProtocol,点到点协议)等协议与基站建立ps方式的连接;步骤508,通信模块通过ps网络的支撑系统或是如IMS系统(IPMutilmedia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等的第三方系统建立起ps域下的通话。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拨号盘可以如图7所示,将电路域下的拨号模式对应的拨号盘与分组域下的拨号模式对应的拨号盘集中在一个显示界面中,当采用电路域下的拨号模式进行呼叫时,拨号盘上有相应的标识来提示用户当前采用的是电路域下的拨号模式对应的拨号盘,如图7所示,在显示界面的左上角显示有“CS”的标识,当采用分组域下的拨号模式进行呼叫时,拨号盘上也有相应的标识来提示用户当前采用的是分组域下的拨号模式对应的拨号盘,例如同样可以在该显示界面的左上角显示“PS”的标识。这样的设计使得拨号盘界面简洁明了,不用更换拨号盘就可自动切换拨号模式进行呼叫。当然,除了图7中所示的拨号盘界面之外还可以有其他设计方式,例如将其中一个按键设计成区别标识,或者将两种拨号盘同时显示在界面上,被采用的拨号盘颜色背光较亮,未被采用的拨号盘颜色背光较暗。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目前通信网络包含的电路域(cs域)和分组域(ps域),现有方案提供了两种拨号模式下的拨号盘,但当一种拨号模式不可使用时,用户需要手动关闭当前拨号盘,并手动重新开启另一种拨号盘,启动另一种拨号模式,且无法将资费、网络状况等纳入考虑,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移动终端和拨号方法,从而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1、在用户使用多模多待移动终端时,该终端可以根据设置数据,自动启动相应的拨号盘,当前拨号模式失效时自动关闭当前的拨号盘并自动切换至另一种拨号盘,启动另一种拨号模式,确保用户通话过程的成功,简化操作流程;
2、自动将资费、网络状况等纳入考虑,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启动拨号模块,用于当用户发起呼叫时,启动拨号盘,采用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
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失败时,自动切换到第二拨号模式,采用所述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为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所述第二拨号模式为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为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所述第二拨号模式为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当采用所述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将所述拨号盘的其中一个按键作为区别标识,当采用所述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将所述拨号盘的其中一个按键作为区别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当发起所述呼叫时优先采用的拨号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采用所述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通过所述设置模块选择的对应的通信网络来进行通话;
当采用所述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通过所述设置模块选择的对应的通信网络来进行通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域和所述分组域对应的所述通信网络均包括LTE通信网络、CDMA-2000通信网络、TD-SCDMA通信网络、WCDMA通信网络、GSM通信网络和/或WIFI通信网络。
5.一种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用户发起呼叫时,启动拨号盘,采用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
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失败时,自动切换到第二拨号模式,采用所述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
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为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所述第二拨号模式为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当所述第一拨号模式为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所述第二拨号模式为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当采用所述第一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将所述拨号盘的其中一个按键作为区别标识,当采用所述第二拨号模式进行拨号时,将所述拨号盘的其中一个按键作为区别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当发起所述呼叫时优先采用的拨号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所述电路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通过选择的对应的通信网络来进行通话;
当采用所述分组域的语音拨号模式时,通过选择的对应的通信网络来进行通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拨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域和所述分组域对应的所述通信网络均包括LTE通信网络、CDMA-2000通信网络、TD-SCDMA通信网络、WCDMA通信网络、GSM通信网络和/或WIFI通信网络。
CN201110220826.5A 2011-08-03 2011-08-03 移动终端和拨号方法 Active CN102291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0826.5A CN102291807B (zh) 2011-08-03 2011-08-03 移动终端和拨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0826.5A CN102291807B (zh) 2011-08-03 2011-08-03 移动终端和拨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1807A CN102291807A (zh) 2011-12-21
CN102291807B true CN102291807B (zh) 2016-01-13

Family

ID=45337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0826.5A Active CN102291807B (zh) 2011-08-03 2011-08-03 移动终端和拨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918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0801B (zh) * 2012-07-17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种呼叫模式的智能拨号方法及装置
US20150312391A1 (en) * 2014-04-28 2015-10-29 Mediatek Inc. Automatic call control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call approaches
US9877224B2 (en) * 2015-10-05 2018-01-23 Blackberry Limited Establishing a voice call
CN105491571A (zh) * 2015-11-24 2016-04-13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模通信终端的通信终端
CN105979510A (zh) * 2016-04-25 2016-09-2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设备智能PPPoE拨号方法及无线接入设备
CN109474745B (zh) * 2018-11-26 2021-04-2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拨号显示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9891A (zh) * 2007-01-24 2007-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移动终端拨号方法与系统
CN101217825A (zh) * 2008-01-04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模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6228B2 (en) * 2006-06-20 2013-03-26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Message generating arrangement
CN101442767B (zh) * 2007-11-21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多部用户终端自动进行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51753B (zh) * 2009-09-14 2012-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电路域电话和网络电话的呼叫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1868051A (zh) * 2010-03-16 2010-10-20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拨号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9891A (zh) * 2007-01-24 2007-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移动终端拨号方法与系统
CN101217825A (zh) * 2008-01-04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模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1807A (zh) 201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1807B (zh) 移动终端和拨号方法
CN105430143B (zh) 通讯处理器及实现VoLTE的方法、移动终端及数据卡
CN101980556A (zh) 一种双网双待终端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45928B (zh) 具有dect蜂窝系统基站功能的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12122768A1 (zh) 一种双网双待终端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84729A (zh) 一种双网双待终端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77409A (zh) 一种双网双待终端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WO2008028320A1 (fr) Procédé de réalisation d'un appel double attente d'un terminal mobile double mode
CN103152715A (zh) 一种在移动终端间对语音通话转发的方法
CN105472760B (zh) 一种用于gsm-r的双卡双通呼叫方法及gsm-r双卡双通手机
CN102883392A (zh) 多模多待移动终端、域服务器和语音通话切换方法
WO2012106856A1 (zh) 一种双网双待终端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77370A (zh) 一种双网双待终端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66066A (zh) 基于一套射频设备实现双通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EP2175606A1 (en) A method, an exchange and a device for conversation handover between the terminals
CN105144788A (zh) 用于指引多个连接上的内容路径的增强型呼叫控制
CN103716849A (zh) 一种自动切换语音电话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08046265A1 (fr) Procédé d'accès réseau pour mise en attente d'un numéro unique d'utilisateur de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personnel (pcs) et d'utilisateur 3g
CN105813042A (zh) 一种实现电话薄绑定和自动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92831B (zh) 一种在手机锁屏上显示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CN104219373B (zh) 双模手机、实现双模手机通话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01984688A (zh) 一种双网双待终端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US8165559B1 (en) Dynamic access mode determination for emergency service calls
CN101257679A (zh)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通话记录同步方法及其系统
US20080267382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 Telephony Session from a Remote Dialing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