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1609A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1609A
CN102281609A CN2011102469602A CN201110246960A CN102281609A CN 102281609 A CN102281609 A CN 102281609A CN 2011102469602 A CN2011102469602 A CN 2011102469602A CN 201110246960 A CN201110246960 A CN 201110246960A CN 102281609 A CN102281609 A CN 102281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node
route
link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69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airu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DSON I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DSON I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DSON I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469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816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81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1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包括路由探索、路由维护和路径切换,通过对现有AOMDV路由协议进行改进,将物理层的信道状态信息引入到路由层,并使用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作为链路稳定性的度量,联合传统的跳数度量来进行路径选择,从而可避免不必要的路由探索,此外本方案集成了路径切换机制来避免不必要的由于新的路由探索过程导致的路由控制开销,如果预测到某条当前正在使用的路径即将发生中断,则路径切换机制立即投入工作,当某条路径信道状况许可时,它们可以投入使用,而不是一有信道衰减就简单的把它们丢弃掉,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因此总体的效果由于使用了此路由决策,因而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及自主路由协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
  
背景技术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日益成熟,由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为基础构成的物联网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一般情况下,物联网上部署了大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实时监测、感知、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再传送到用户手中,其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 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在物联网的网络组织结构中,移动无线自组网络 (Mobile Ad Hoc Networks)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网络结构,网络中不需要固定通信设施的支持,通过节点即可以自由移动,因而具有很高的灵活性的优点,在移动无线自组物联网的运用中,一个最主要的网络性能约束来自于路径损耗和多径衰落。许多移动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利用多跳路径来传送信息包,因此信息包在一条路径的成功传输概率取决于每一跳的无线信道,在移动无线自组物联网中,高速的节点运动会影响链路稳定性,如引入较大的多普勒扩展,就会导致信道快速变化。 
路由协议是通过在路由器之间共享路由信息来支持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在相邻路由器之间传递,确保所有路由器知道到其它路由器的路径,由于路由协议能利用基于信道特性的先验知识预测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来监测瞬时链路状况,因此具体的、及时的信道质量信息的使用能让我们更加正确的处理路径可用性涨落,只需对信道行为模式进行了解,就可以选择最好的链路来建立新的路径,或者从就要中断的连接中切换到信道条件好一些的连接中去。 
目前物联网路由协议主要使用AOMDV路由协议,AOMDV协议使用指定给终端节点d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来确保从节点i的一条给定路径没有回路存在,也就是说,每一节点仅根据已知的到某一终端节点最高的序列号来维持一或多条到此终端节点的路径,此外由于AOMDV协议使用广告跳数的概念来维持有相同序列号的多条路径,即对每一终端节点d每一节点i维持一个广告跳数Hdi,和序列号Ndi,节点i到终端节点d的广告跳数代表了在节点i处到d的多条路径的“最大” 跳数,因此AOMDV协议仅允许接受具有较低跳数的替代路径,因此在AOMDV协议中,虽然缓存了多条路径,只有当前路径中断后替代路径才投入使用,直到中断被检测到并且选择了新的路径,因此链路会发生中断,而链路中断则会导致包重发和超时,在移动环境中,路径中经常性的发生链路中断,稳定性不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协议。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对现有AOMDV路由协议进行改进,将物理层的信道状态信息引入到路由层,并使用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verage fading duration)作为链路稳定性的度量,联合传统的跳数度量来进行路径选择,从而可极大地提高物联网的抗移动性能及网络稳定性,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 
所述路由改进协议包括路由探索、路由维护和路径切换,
所述路由改进协议路由探索过程为当一个节点从其邻近的节点处接收到路由请求数据包RREQ时,首先估计此链路的链路平均衰落持续时间,然后,基于上述标准,再决定是否传递这个路由请求数据包,并相应的更新其路由表,当这个路由请求数据包最后到达终端节点时,它包含了沿途参加传递的所有节点的列表,和本条路径的RFD,此时RFD和MRFD被添加到沿途传递节点的路由表中;
所述路由探索的路由表结构如下:
终端节点IP地址,
终端节点序列号,
广告跳数,
MRFD,
路径列表{(下一跳IP 地址1,跳数1,RFD1),
(下一跳IP 地址2,跳数2, RFD2),…….},
生存时间,
路径切换休眠时间;
所述MRFD作为成本函数是介于一个给定节点i 和终端节点d 的所有RFD的最大值,即 
Figure DEST_PATH_850247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767387DEST_PATH_IMAGE002
是节点i和d所有保存路径的列表;
所述RFD为对于任一给定路径的平均衰落持续时间LFD,其定义为
Figure DEST_PATH_374822DEST_PATH_IMAGE003
,其中h是链路的数量,H是路径的跳数;
所述对于任一给定路径的平均衰落持续时间LFD为链路的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FD;
所述EAOMDV路由表中的路径切换休眠时间项是路径由于信道衰减应置于休眠的时间长度,为路径中所有链路的AFD的最大值;
所述路由改进协议路由维护和路径切换过程如下:
先对长度进行预测:所述预测长度阈值的选择应对预报误差提供鲁棒性,受物理层预测的延迟和从路径切换请求包起始节点到源节点的包端对端传输延迟的双重影响,阈值的设定应给路径切换请求包足够的时间,以便路径切换请求包能在路径中断发生前能被传送回源节点,对于路径切换请求包从节点j到i的长度,用从节点j到i的数据传输时间进行估计;
根据链接下游节点所预测到的链路信号强度与预测长度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激发路径切换:所述路由改进协议的活动路径中的每一个节点监视着其链接的信道状态并对信道进行预测,当一个链接的下游节点预测到链路信号强度下降到低于阈值时,路经切换机制被激发,本协议将路径切换到一条质量良好的链路上去,此时此节点生成一个路经切换请求包HREQ发送给上游节点,并沿着逆向路由将此包传递回源节点,如果TR是传输范围,则假定所有节点此值都相同,并定义R(t)是在t时刻预测到的信号强度,Rth是特定阈值,如果预测到信号在t0+ψ时刻高于Rth而在t0+2ψ时刻低于Rth,即可得到信号强度在t0+ψ时刻大于Rth的节点的最大运动速度vmaxT,当预测到衰减的链路一端的中间节点接收到路经切换请求包时,它采用预测机制来确认本链路的衰减状态,当预测的衰减被确认则继续传递此路经切换请求包,当预测的衰减被否认则将此路经切换请求包丢弃;
所述路经切换请求包包含:源节点IP地址、终端节点IP地址、源节点序列号、衰减指示、AFD、和vmaxT;
再使用切换表避免重复发送HREQ:所述路由改进协议每一节点维护一个本地路径切换表,路径切换表每一条目包含:源节点IP地址,源节点序列号,终端节点IP地址,和生存时间,所述生存时间用以表明什么时候本条路径又能投入使用,其值设置为通过该节点到一个特定的源节点路径上所有衰减链路的最大AFD值,当一个节点收到一个针对于某一源节点的HREQ时,它察看自己的路径切换表来寻找此源节点相关的条目,如果条目不存在,或新收到的HREQ有更长的AFD值,或此条目生存时间已过期,则路径切换表就会被更新,如果此源节点有有效的条目,并且此条目有与HREQ相同或更高的源节点序列号,则此HREQ会被丢弃;
最后对HREQ进行转发:当节点接收到一个非重复的HREQ时,它首先检查其是否有到终端节点的缓存路径,如果没有,它继续转发此HREQ,否则,如果其有至少一条到终端节点的好的缓存路径,它将此衰减路径的衰减指示标示为休眠状态,并将路由表中此路径条目的路径切换休眠时间设置为HREQ中记录的AFD值,然后丢弃掉此HREQ,如果当前使用的路径预测到了衰减,非休眠的通向终端节点的缓存路径就可以在链路中断前投入使用,此时休眠的路径继续保留, 以便在衰减结束后继续投入使用。
作为本专利进一步改进,当链路的信号包络低于传输阈值Rth时,传输不能正常进行,移动对移动信道的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FD的值是
Figure DEST_PATH_832348DEST_PATH_IMAGE004
Figure DEST_PATH_459770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ρ=Rth/Rrms,( 
Figure DEST_PATH_344549DEST_PATH_IMAGE006
)是传输阈值与接收信号均方根功率的比值,fT = f0vT/c是传输节点的最大多普勒频移,c≈3x10,μ=vR/vT是接收节点速度相对于传输节点速度的比值,vR和vT分别是接收节点及传输节点的移动速度,通过此计算可计算出移动对移动信道的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FD,从而可对AFD值进行定义。
作为本专利进一步改进,所述信道预测采用计算最小均方误差的方式来进行预测,具体运算如下,假设在离散时间间隔n内以前接收到的用于信号预测的值的个数是M, 
Figure DEST_PATH_424632DEST_PATH_IMAGE007
是接收信号强度在离散时间
Figure DEST_PATH_167777DEST_PATH_IMAGE009
的线性最小均方误差预期,且定义 
Figure DEST_PATH_223457DEST_PATH_IMAGE010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977787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DEST_PATH_110620DEST_PATH_IMAGE013
的1xM交互相关向量
Figure DEST_PATH_353514DEST_PATH_IMAGE014
Figure DEST_PATH_657456DEST_PATH_IMAGE015
代表转置,
Figure DEST_PATH_745629DEST_PATH_IMAGE016
Figure DEST_PATH_599633DEST_PATH_IMAGE018
 的MxM自相关矩阵,x是M个以前接收到的用于信号预测的值的Mx1向量,因此自相关矩阵
Figure DEST_PATH_390871DEST_PATH_IMAGE017
为,
Figure DEST_PATH_285665DEST_PATH_IMAGE019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845959DEST_PATH_IMAGE020
这里
Figure DEST_PATH_617606DEST_PATH_IMAGE021
代表埃尔米特转置,
Figure DEST_PATH_381294DEST_PATH_IMAGE022
,J0是零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本专利信道预测采用计算最小均方误差的方式来进行预测,通过此方式可较为准确的对信道进行预测。
作为本专利进一步改进,当任何时候节点接收到路由广告时,路由更新程序开始启用,对于一条有效路径上的相邻节点i和j的更新算法如下, 
Figure DEST_PATH_326116DEST_PATH_IMAGE023
当任何时候节点接收到路由广告时,路由更新程序开始启用,其更新算法可采用如上更新算法。
本发明对现有AOMDV路由协议进行改进,将物理层的信道状态信息引入到路由层,使用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verage fading duration)作为链路稳定性的度量,联合传统的跳数度量来进行路径选择,从而可避免不必要的路由探索,此外本方案集成了路径切换机制来避免不必要的由于新的路由探索过程导致的路由控制开销,如果预测到某条当前正在使用的路径即将发生中断,则路径切换机制立即投入工作,这样,当某条路径信道状况许可时,它们可以投入使用,而不是一有信道衰减就简单的把它们丢弃掉,而且,本协议利用相同的信道状态信息来确定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和预期当前路径的中断,这样就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因此总体的效果由于使用了此路由决策,因而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路由改进协议EAOMDV和AOMDV的PDR随着节点运动速度(从10米每秒到50米每秒)的变化情况的比较。 
图2是路由改进协议EAOMDV和AOMDV的平均端至端延迟随着节点运动速度(从10米每秒到50米每秒)的变化情况的比较。 
图3是路由改进协议EAOMDV和AOMDV的归一化路由控制开销随着节点运动速度(从10米每秒到50米每秒)的变化情况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对现有AOMDV路由协议进行改进,将物理层的信道状态信息引入到路由层,并使用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verage fading duration)作为链路稳定性的度量,联合传统的跳数度量来进行路径选择,从而可极大地提高物联网的抗移动性能及网络稳定性。
AOMDV的路由探索过程可以选择多条无环路和相互链路不相交的路径,缓存路径仅在当前活动路径中断后才投入使用。AOMDV的一个主要不足之处是其在选择路径时仅考虑路径的跳数。路径稳定性被完全忽略掉了。因此,选定的路径往往具有较少跳数的长跳节点,而这些长跳节点已经接近可能的最大通信距离,可能造成频繁的连接中断。进一步说,信道条件理想化为路损 /传输范围模型,忽略所有实际的无线通信环境中固有的衰落特性。 
在EAOMDV中,我们从两方面处理这里的不足。在路径探索阶段,我们使用链路的AFD作为其稳定性的衡量。在路径维持阶段,并非等待有效路径中断,我们使用路径上链路信道预期来预先阻止连接中断,并允许切换到其余的缓存路径去。这样保存了数据包,因此导致较小的延迟。 
1.EAOMDV的路由探索; 
EAOMDV中的路由探索是 AOMDV路由探索的增强版本,通过纳入通道的特性来选择更可靠的路径。前面我们根据mobile-to-mobile信道模型定义了路径上一条链路的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在EAOMDV中,我们将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引入路由层来得到信道自适应路由协议。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在路由探索阶段被引入到EAOMDV,并用来作为信道自适应路由度量来表征衰减链路的质量。对于每一链路,我们定义链路平均衰落持续时间(LFD)为链路的AFD, 
Figure DEST_PATH_491649DEST_PATH_IMAGE004
。这样,对于任一给定路径,路径的平均衰落持续时间(RFD)定义为
Figure DEST_PATH_496514DEST_PATH_IMAGE003
其中h是链路的数量,H是路径的跳数。因此,RFD就是一条给定路径中的所有链路LFD的最大值。在转发RREQ给其邻近节点前,节点将其运动速度插入到RREQ包头(header),这样,它的邻近节点可以用其计算链路LFD。路径的平均衰落持续时间,RFD,也被记录在RREQ中,并在每一中间节点及时进行更新。这样,计算AFD所需的信息都可以从RREQ出得到,减少了增加的复杂性。与AOMDV中仅广告每一节点的最长跳路径以便考虑最坏的情况相似,这里,我们使用介于一个给定节点i 和终端节点d 的所有RFD的最大值,作为我们路由选择的成本函数的一部分。也就是说,
Figure DEST_PATH_809815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230432DEST_PATH_IMAGE002
是节点i和d所有保存路径的列表。现在,在EAOMDV中,路径的选择是基于MRFD、序列号和广告跳数。这样,我们有效的将稳定性标准引入了路由选择中。
EAOMDV的路由探索更新算法是对AOMDV的更新算法进行了稍微的更改如下 
Figure DEST_PATH_513122DEST_PATH_IMAGE023
当一个节点从其邻近的节点处接收到路由请求数据包(RREQ)时,它首先估计此链路的链路平均衰落持续时间。然后,基于上述标准,它再决定是否传递这个路由请求数据包,并相应的更新其路由表。当这个路由请求数据包最后到达终端节点时,它包含了沿途参加传递的所有节点的列表,和本条路径的RFD。 RFD 和 MRFD被添加到沿途传递节点的路由表中。
EAOMDV路由表中的路径切换休眠时间项是路径由于信道衰减应置于休眠的时间长度。它定义为路径中所有链路的AFD的最大值。路径切换休眠时间的使用将在下一节进行详细的描述。 
2. 路由维护和路径切换; 
在移动环境中,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路径中断是很有必要的。使用预测和路径切换来预先消除活动路径上的链路衰减的影响,可以使路径中断的可能降低到最小,同时降低传输延迟和丢包率。
EAOMDV中的路由维护采用路径切换机制来抵消信道衰减影响。所有节点维持一个记录其以前接收到的每一信号的表格,此表格包含以下内容:前一跳,信号强度,和到达时间。理想情况下应有M个数据包。 
之后先对长度进行预测:阈值的选择应对预报误差提供鲁棒性。此阈值受物理层预测的延迟和从路径切换请求包起始节点到源节点的包端对端传输延迟的双重影响。此阈值的设定应给路径切换请求包足够的时间,以便路径切换请求包能在路径中断发生前能被传送回源节点。而另一方面,阈值设定得太高则会不必要地、过早地激发路径中断机制,并使当前路径在质量尚许可时被切换到一条更加容易中断的连接。这样会更加频繁的激发路径切换,不必要的增加网络负荷并降低降低网络性能。对于路径切换请求包从节点j 到 i,一个合适的长度预测可以用从节点j 到 i的数据传输时间大概的估计。 
根据链接下游节点所预测到的链路信号强度与预测长度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激发路径切换:活动路径中的每一个节点保持着监视其也是一部分的链接的信道状态。当一个链接的下游节点预测到链路信号强度下降到低于阈值时,路经切换机制被激发,本协议将路径切换到一条质量良好的链路上去。此节点生成一个路经切换请求包(HREQ)发送给上游节点,并沿着逆向路由(reverse route)将此包传递回源节点。如果TR是传输范围,假定所有节点此值都相同,R(t) 是在t时刻预测到的信号强度,Rth是特定阈值。如果预测到信号在t0+ψ时刻高于Rth而在t0+2ψ时刻低于Rth,这样以确保信号强度在t0+ψ时刻大于Rth的节点最大运动速度vmax T得出。当预测到衰减的链路一端的中间节点接收到路经切换请求包时,它也采用预测机制来确认本链路的衰减状态,并决定是继续传递此路经切换请求包(预测的衰减被确认)或将其丢弃(预测的衰减被否认)。路经切换请求包包含下列项目:源节点 IP 地址,终端节点IP 地址,源节点序列号,衰减指示,AFD,和vmax T。 
再使用切换表避免重复发送HREQ:除了前面提到的路由表外,每一节点同时维护一个本地路径切换表。路径切换表每一条目包含:源节点 IP 地址,源节点序列号,终端节点IP 地址,和生存时间。生存时间用以表明什么时候本条路径又能投入使用(衰减减弱),其值设置为通过该节点到一个特定的源节点路径上所有衰减链路的最大AFD值。这与AOMDV定义广告跳数相类似,广告跳数设置为通过一个节点到源节点的所有路径的最大跳数。当一个节点收到一个针对于某一源节点的HREQ时,它察看自己的路径切换表来寻找此源节点相关的条目。如果条目不存在,或新收到的HREQ有更长的AFD值,或此条目生存时间已过期,路径切换表就会被更新。如果此源节点有有效的条目,并且此条目有与HREQ相同或更高的源节点序列号,此HREQ被丢弃掉。 
最后对HREQ进行转发:当节点接收到一个非重复的HREQ时,它首先检查其是否有到终端节点的缓存路径。如果没有,它继续转发此HREQ。否则,如果其有至少一条到终端节点的好的缓存路径,它将此衰减路径的衰减指示标示为休眠状态,并将路由表中此路径条目的路径切换休眠时间设置为HREQ中记录的AFD值。然后此HREQ被丢弃掉。如果当前使用的路径预测到了衰减,非休眠的通向终端节点的缓存路径就可以在链路中断前投入使用。休眠的路径继续保留, 以便在衰减结束后继续投入使用。这样,本发明提出的信道自适应路由协议就可以大大降低路由探索的时间。 EAOMDV通过使用缓存起来的某条状况良好的路径来替代当前发生衰减的路径,来维持源节点和终端节点的连接性。 
本专利移动对移动(Mobile-to-Mobile)信道模型 
在移动无线自组物联网中,所有节点都可能在移动中,因而用移动对移动信道模型来描述两个节点间的信道更为正确。实际运作中非常困难找到移动节点间的相对速度,而移动对移动信道模型具有仅使用各节点各自的速度的优点。它包含了大规模的路径损耗和小规模的平坦衰落。对于一传输经过距离D,在平坦衰落存在的情况下,接收信号功率是以均值G-α的指数分布,G其中正比于传输信号功率,α是传输损耗系数,一般介于2到4之间,具体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及。
1.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 
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verage fading duration)是信号包络低于传输阈值的平均时间长度。当链路的信号包络低于传输阈值Rth时,传输不能正常进行。移动对移动信道的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是
其中ρ=Rth/Rrms,( 
Figure DEST_PATH_427168DEST_PATH_IMAGE006
)是传输阈值与接收信号均方根功率的比值,fT = f0vT/c是传输节点的最大多普勒频移,c≈3x10,μ=vR/vT是接收节点速度相对于传输节点速度的比值,vR和vT分别是接收节点及传输节点的移动速度
2.使用时间相关预测信道
EAOMDV的一个特征就是,当预测到当前使用的路径的某个链路有衰减时,使用信道预测来在多条路径间激发路径切换。我们使用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算法来进行信道预测。假设M是在离散时间间隔n内以前接收到的用于信号预测的值的个数,如果
Figure DEST_PATH_713793DEST_PATH_IMAGE007
是接收信号强度
Figure DEST_PATH_588339DEST_PATH_IMAGE008
在离散时间
Figure DEST_PATH_935007DEST_PATH_IMAGE009
的线性最小均方误差预期,我们有
Figure DEST_PATH_160583DEST_PATH_IMAGE010
,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250899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DEST_PATH_236741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DEST_PATH_488731DEST_PATH_IMAGE013
的1xM交互相关向量,
Figure DEST_PATH_201603DEST_PATH_IMAGE015
代表转置,
Figure DEST_PATH_643080DEST_PATH_IMAGE017
Figure DEST_PATH_7065DEST_PATH_IMAGE018
 的MxM自相关矩阵,x是M个以前接收到的用于信号预测的值的Mx1向量。自相关矩阵就是
Figure DEST_PATH_630125DEST_PATH_IMAGE019
,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810046DEST_PATH_IMAGE020
,
这里
Figure DEST_PATH_762958DEST_PATH_IMAGE021
代表埃尔米特转置(Hermitian transpose),
Figure DEST_PATH_373062DEST_PATH_IMAGE022
,J0是零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最后,
Figure DEST_PATH_44215DEST_PATH_IMAGE014
,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30757DEST_PATH_IMAGE016
AOMDV和EAOMDV的每一路径条目的路由表结构对比如下所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25
 
此外为了对路由协议EAOMDV和路由协议AOMDV进行比较,发明人在网络仿真器ns-2中进行了仿真实验,具体实验网络配置为50个节点均匀分布在1000米× 1000米区域,其中10个节点以随机路径点模型进行移动,10个节点被随机选为CBR(constant bit rate)源节点,并生成512比特长的数据包并以4个包每秒的速率发送到随机选取的终端节点。网络流量从10个包增加到80个包每秒,每次仿真时间为1000 秒。并对路由协议EAOMDV和路由协议AOMDV的以下几个网络性能进行了考虑比较:
(1)PDR (Packet delivery ratio):终端节点成功接收到的数据包与源节点生成的数据包的比率;
(2)平均端至端延迟(Average end-to-end delay):从源节点传送一个数据包到终端节点平均所用时间;
(3)归一化路由控制开销(Normalized routing control overhead):控制包数量与所传输的数据包数量的比率。
并得到相应的变化趋势图,其中图1给出了随着节点运动速度的增加路由协议EAOMDV和路由协议AOMDV的PDR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两个路由协议,它们的PDR都随着节点运动速度的增加而下降,但路由协议EAOMDV的PDR总是高于路由协议AOMDV的PDR,当节点速度为20米每秒时,两者的差别达到大约5%,由此可知路由协议EAOMDV的PDR明显高于路由协议AOMDV的PDR,此处路由协议EAOMDV性能的提高应归因于其引入了信道状态信息和路径切换机制,通过引入信道状态信息和路径切换机制大大降低了链路中断导致的掉包数量。 
图2给出了节点运动速度增加路由协议EAOMDV和路由协议AOMDV的平均端至端延迟的变化趋势,由于节点运动速度的快慢对端至端延迟的影响很大,从图中可知路由协议EAOMDV的表现一直好于路由协议AOMDV,特别是在节点运动速度较快时,相对于路由协议AOMDV,路由协议EAOMDV的平均端至端延迟提高了0.1秒,这是由于路由协议EAOMDV提高了路径的稳定性,同时采用路径切换机制可避开容易中断的链路,可以看出,随着节点运动速度的增加,两个路由协议的平均端至端延迟都变平坦了,高节点运动速度,由于超出节点传输范围引起的链路中断数量高于信道衰减引起的链路中断数量,因此相对于在比较短的路径中传输的数据包,更多传输的数据包是在跳数组成的路径中进行的因此更容易被丢弃,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传输包传输主要由较短的路径进行传输,因此成功传输的包的平均传输跳数的下降使平均端至端延迟为一常量。 
图3给出了节点运动速度增加路由协议EAOMDV和路由协议AOMDV归一化路由控制开销的变化趋势,图中表明路由协议EAOMDV和路由协议AOMDV的归一化路由控制开销都随着节点运动速度的增加而上升,这是由于网络拓扑变化越快,路由更新频率越快,同时也可以看出,直到节点运动速度增加到50米每秒,相对于路由协议AOMDV,因为路由协议EAOMDV的路径切换机制意味着避免了许多即将发生的衰减,路由协议EAOMDV一直保持着一个相对较低的归一化路由控制开销,因而不需要建立新的路径,从而降低了路由控制开销。在高速运动情景下路由协议EAOMDV的路由控制开销会增加则是由于快速变化的网络拓扑和增加的信道衰减导致了路由探索请求和路径切换请求包的增加。 
由此可见本发明通过对现有AOMDV路由协议进行改进,将物理层的信道状态信息引入到路由层,并使用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verage fading duration)作为链路稳定性的度量,联合传统的跳数度量来进行路径选择,从而可避免不必要的路由探索,此外本方案集成了路径切换机制来避免不必要的由于新的路由探索过程导致的路由控制开销,如果预测到某条当前正在使用的路径即将发生中断,则路径切换机制立即投入工作,这样,当某条路径信道状况许可时,它们可以投入使用,而不是一有信道衰减就简单的把它们丢弃掉,而且,本协议利用相同的信道状态信息来确定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和预期当前路径的中断,这样就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因此总体的效果由于本协议使用了此路由决策,因而整个网络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由改进协议包括路由探索、路由维护和路径切换,
所述路由改进协议路由探索过程为当一个节点从其邻近的节点处接收到路由请求数据包RREQ时,首先估计此链路的链路平均衰落持续时间,然后,基于上述标准,再决定是否传递这个路由请求数据包,并相应的更新其路由表,当这个路由请求数据包最后到达终端节点时,它包含了沿途参加传递的所有节点的列表,和本条路径的RFD,此时RFD和MRFD被添加到沿途传递节点的路由表中;
所述路由探索的路由表结构如下:
终端节点IP地址,
终端节点序列号,
广告跳数,
MRFD,
路径列表{(下一跳IP 地址1,跳数1,RFD1),
(下一跳IP 地址2,跳数2, RFD2),…….},
生存时间,
路径切换休眠时间;
所述MRFD作为成本函数是介于一个给定节点i 和终端节点d 的所有RFD的最大值,即                                               
Figure 2011102469602100001DEST_PATH_IMAGE002A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A
是节点i和d所有保存路径的列表;
所述RFD为对于任一给定路径的平均衰落持续时间LFD,其定义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A
,其中h是链路的数量,H是路径的跳数;
所述对于任一给定路径的平均衰落持续时间LFD为链路的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FD;
所述EAOMDV路由表中的路径切换休眠时间项是路径由于信道衰减应置于休眠的时间长度,为路径中所有链路的AFD的最大值;
所述路由改进协议路由维护和路径切换过程如下:
先对长度进行预测:所述预测长度阈值的选择应对预报误差提供鲁棒性,受物理层预测的延迟和从路径切换请求包起始节点到源节点的包端对端传输延迟的双重影响,阈值的设定应给路径切换请求包足够的时间,以便路径切换请求包能在路径中断发生前能被传送回源节点,对于路径切换请求包从节点j到i的长度,用从节点j到i的数据传输时间进行估计;
根据链接下游节点所预测到的链路信号强度与预测长度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激发路径切换:所述路由改进协议的活动路径中的每一个节点监视着其链接的信道状态并对信道进行预测,当一个链接的下游节点预测到链路信号强度下降到低于阈值时,路经切换机制被激发,本协议将路径切换到一条质量良好的链路上去,此时此节点生成一个路经切换请求包HREQ发送给上游节点,并沿着逆向路由将此包传递回源节点,如果TR是传输范围,则假定所有节点此值都相同,并定义R(t)是在t时刻预测到的信号强度,Rth是特定阈值,如果预测到信号在t0+ψ时刻高于Rth而在t0+2ψ时刻低于Rth,即可得到信号强度在t0+ψ时刻大于Rth的节点的最大运动速度vmaxT,当预测到衰减的链路一端的中间节点接收到路经切换请求包时,它采用预测机制来确认本链路的衰减状态,当预测的衰减被确认则继续传递此路经切换请求包,当预测的衰减被否认则将此路经切换请求包丢弃;
所述路经切换请求包包含:源节点IP地址、终端节点IP地址、源节点序列号、衰减指示、AFD、和vmaxT;
再使用切换表避免重复发送HREQ:所述路由改进协议每一节点维护一个本地路径切换表,路径切换表每一条目包含:源节点IP地址,源节点序列号,终端节点IP地址,和生存时间,所述生存时间用以表明什么时候本条路径又能投入使用,其值设置为通过该节点到一个特定的源节点路径上所有衰减链路的最大AFD值,当一个节点收到一个针对于某一源节点的HREQ时,它察看自己的路径切换表来寻找此源节点相关的条目,如果条目不存在,或新收到的HREQ有更长的AFD值,或此条目生存时间已过期,则路径切换表就会被更新,如果此源节点有有效的条目,并且此条目有与HREQ相同或更高的源节点序列号,则此HREQ会被丢弃;
最后对HREQ进行转发:当节点接收到一个非重复的HREQ时,它首先检查其是否有到终端节点的缓存路径,如果没有,它继续转发此HREQ,否则,如果其有一条或多条到终端节点的好的缓存路径,它将此衰减路径的衰减指示标示为休眠状态,并将路由表中此路径条目的路径切换休眠时间设置为HREQ中记录的AFD值,然后丢弃掉此HREQ,如果当前使用的路径预测到了衰减,非休眠的通向终端节点的缓存路径就可以在链路中断前投入使用,此时休眠的路径继续保留, 以便在衰减结束后继续投入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其特征在于:当链路的信号包络低于传输阈值Rth时,传输不能正常进行,移动对移动信道的信道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FD的值是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A
其中ρ=Rth/Rrms,( )是传输阈值与接收信号均方根功率的比值,fT = f0vT/c是传输节点的最大多普勒频移,c≈3x10,μ=vR/vT是接收节点速度相对于传输节点速度的比值,vR和vT分别是接收节点及传输节点的移动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预测采用计算最小均方误差的方式来进行预测,具体运算如下,假设在离散时间间隔n内以前接收到的用于信号预测的值的个数是M,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A
是接收信号强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A
在离散时间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A
的线性最小均方误差预期,且定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A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A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A
的1xM交互相关向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A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0A
代表转置,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A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A
 的MxM自相关矩阵,x是M个以前接收到的用于信号预测的值的Mx1向量,因此自相关矩阵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AA
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8A
其中
这里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2A
代表埃尔米特转置,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4A
,J0是零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其特征在于:
当任何时候节点接收到路由广告时,路由更新程序开始启用,对于一条有效路径上的相邻节点i和j的更新算法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6A
CN2011102469602A 2011-08-26 2011-08-26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 Pending CN1022816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69602A CN102281609A (zh) 2011-08-26 2011-08-26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69602A CN102281609A (zh) 2011-08-26 2011-08-26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1609A true CN102281609A (zh) 2011-12-14

Family

ID=45106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69602A Pending CN102281609A (zh) 2011-08-26 2011-08-26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8160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8373A (zh) * 2013-01-21 2013-05-15 南京邮电大学 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基于最小干扰的跨层路由方法
CN104023349A (zh) * 2014-05-19 2014-09-03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aodv的链路中断预测与修复方法
CN105141522A (zh) * 2015-09-02 2015-12-09 刘运成 一种通信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385701A (zh) * 2016-12-14 2017-02-08 武汉博思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输时间长度确定最佳路由的方法
CN112468376A (zh) * 2021-02-02 2021-03-09 深圳市阿卡索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线路切换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20800A2 (en) * 2004-08-10 2006-02-23 Meshnetworks, Inc.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 for multi-radio routing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he same
CN101534520A (zh) * 2009-04-10 2009-09-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移动Ad hoc网络可靠路由方法
CN101610549A (zh) * 2009-07-17 2009-12-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路由验证和rrep捕获的大规模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20800A2 (en) * 2004-08-10 2006-02-23 Meshnetworks, Inc.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 for multi-radio routing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he same
CN101534520A (zh) * 2009-04-10 2009-09-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移动Ad hoc网络可靠路由方法
CN101610549A (zh) * 2009-07-17 2009-12-2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路由验证和rrep捕获的大规模传感器网络路由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8373A (zh) * 2013-01-21 2013-05-15 南京邮电大学 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基于最小干扰的跨层路由方法
CN103108373B (zh) * 2013-01-21 2015-02-11 南京邮电大学 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基于最小干扰的跨层路由方法
CN104023349A (zh) * 2014-05-19 2014-09-03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aodv的链路中断预测与修复方法
CN104023349B (zh) * 2014-05-19 2017-09-26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aodv的链路中断预测与修复方法
CN105141522A (zh) * 2015-09-02 2015-12-09 刘运成 一种通信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141522B (zh) * 2015-09-02 2018-03-30 刘运成 一种通信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385701A (zh) * 2016-12-14 2017-02-08 武汉博思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输时间长度确定最佳路由的方法
CN106385701B (zh) * 2016-12-14 2019-10-29 武汉博思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输时间长度确定最佳路由的方法
CN112468376A (zh) * 2021-02-02 2021-03-09 深圳市阿卡索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线路切换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QoS-aware routing based on bandwidth estimation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Li et al. Minimizing end-to-end delay: A novel routing metric for multi-radio wireless mesh networks
Tilwari et al. MCLMR: A multicriteria based multipath routing in the mobile ad hoc networks
Chen et al. Channel-aware routing in MANETs with route handoff
Hanzo II et al. QoS-aware routing and admission control in shadow-fading environments for multirate MANETs
Qin et al. Pro-active route maintenance in DSR
CN10228160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路由改进协议
Ali et al. An on-demand power and load-aware multi-path node-disjoint source routing scheme implementation using NS-2 for mobile ad-hoc networks
Kunz Energy-efficient variations of OLSR
Hacene et al. Predictive preemptive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arkash et al. QoS bandwidth estimation scheme for delay sensitive applications in MANETs
KR100956642B1 (ko) 듀티 사이클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시스템
Zheng et al. Energy and link-state based routing protocol for MANET
Gawas et al. QoS based multipath routing in MANET: A cross layer approach
Prajapati et al. Optimizing performance of OLSR protocol using energy based MPR selection in MANET
KR20120060576A (ko) 크로스 레이어 기반의 라우팅 방법 및 장치
KR100872351B1 (ko) 이동 애드혹 네트워크의 라우팅 방법
Suguna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ee-Ant Colony Optimized Routing (BACOR) with Existing Routing Protocols for Scalable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s) based on Pause Time
Ma et al. Diar: A dynamic interference aware routing protocol for ieee 802.11-based mobile ad hoc networks
Gulati et al. Cross layer weight based on demand routing protocol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Li et al. A two-hop based real-time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rivastava et al. A novel multi metric QoS routing protocol for MANET
Chen et al. Effective link operation duration: a new routing metric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eghanathan Exploring the Performance Tradeoffs among Stability-Oriented Routing Protocols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Santhiya et al. Energy aware reliable routing protocol (EARRP)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using bee foraging behavior an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NGSU CAMROM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IANGSU HUDSON IO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6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0000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TO: 210012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621

Address after: No. 20 road in Yuhuatai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read 210012 in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Kair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No. 8, front road, Longtan street, Qixia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Hudson IoT Co.,Lt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11214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