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9137B - 切向微动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切向微动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9137B
CN102279137B CN2011101800903A CN201110180090A CN102279137B CN 102279137 B CN102279137 B CN 102279137B CN 2011101800903 A CN2011101800903 A CN 2011101800903A CN 201110180090 A CN201110180090 A CN 201110180090A CN 102279137 B CN102279137 B CN 1022791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test specimen
pressure
proving r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00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9137A (zh
Inventor
方钦志
孙斌
钱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1800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791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79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9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9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91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向微动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不同的夹具组合分别实现载荷控制的微动疲劳试验和位移控制的微动磨损试验,产生了一种新的材料摩擦性能的检测方法。接触偶件(接触压头、试件)采用线/平面接触方式,其中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接触压头分别实现平面/平面接触、球/平面接触,接触压头与燕尾块连接在燕尾槽中滑动,起到定位的作用,压力测力环起到弹簧的作用,避免接触偶件发生脱离,保证法向压力的施加。其中预拉力、法向压力分别通过拉力测力环、压力测力环得到,循环轴向应力、循环位移通过计算机设置,分别完成微动疲劳、微动磨损试验。主要用于切向式微动试验。

Description

切向微动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或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及微动疲劳寿命评估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微动损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在机械部件中由于磨损所产生的比预期寿命超前的疲劳失效。微动损伤可能会发生在接触部件之间的连接处,承受微小的循环滑动位移,滑动幅值很小,一般为微米量级(<300μm),接触载荷可以通过对一个或两个接触部件施加外界振动和疲劳应力产生,通常微动可以通过判断接触载荷是由振动还是疲劳应力产生而被分为微动磨损和微动疲劳两种形式,微动磨损和微动疲劳很容易被混淆,微动磨损是一个磨损问题,主要表现为材料的损失;而微动疲劳是由于超过疲劳极限产生的疲劳问题,微动可分为四类基本运行模式:①切向式微动;②径向式微动;③滚动式微动;④扭动式微动;微动损伤广泛存在于机械行业、航空航天、核电、桥梁等领域的紧密接触部件中,产生疲劳裂纹并扩展,从而使疲劳寿命大大降低,甚至造成灾难性事故,被称为工业界的“癌症”。
切向式微动作为最普遍的微动方式,是在法向接触压力的作用下,接触幅受轴向应力或轴向振动产生的微幅切向运动方式,切向式微动的两个接触表面在磨损的过程中,接触表面可能会发生脱离,不能保持接触状态,如果接触表面一旦脱离,就不会产生微动损伤。切向式微动大量存在于机械装备和器械中,例如在各种连接件、紧固件、夹持机构、各种过盈配合、各种点接触部件等。切向式微动大大的缩短了零部件的寿命,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聚合物复合材料作为工程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许多场合下,它们被期望与金属表面紧密接触,比如承受振动的准静态组合中的轴承和抗微动层。研究切向式微动试验的方法、装置及复合材料的微动损伤问题,对相关领域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部件的性能与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动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通过不同的夹具组合可以分别实现微动磨损和微动疲劳实验,有效地模拟切向式微动损伤以及复合材料在切向微动条件下的疲劳寿命预估。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切向微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U形卡座、一个压力测力环,所述U形卡座下端设有连接试验机的下夹头,U形卡座上端对称的两端面上均开有燕尾槽,每个燕尾槽中配有与燕尾槽相吻合的燕尾块;所述压力测力环中设有对称于压力测力环中心的两个接触压头,其中一个接触压头与U形卡座上一个燕尾槽中的燕尾块连接,另一个接触压头与U形卡座上另一个燕尾槽中的燕尾块连接;每个接触压头都连接有压力调节件,该两个压力调节件对称设置在压力测力环直径方向的环体上;所述两个接触压头之间夹有试件,该试件垂直通过压力测力环中心并延伸至U形卡座中,通过在试件上另外设置锁紧部件或预拉力部件实现微动疲劳试验或微动磨损试验。
上述方案中,所述锁紧部件包括置于U形卡座中的第一对楔形块、第二对楔形块,U形卡座两侧对称开有螺孔,螺孔中连接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端部伸进U形卡座对第一对楔形块施以夹紧力,第一对楔形块再对第二对楔形块施以夹紧力,第二对楔形块最终将试件下端锁紧;试件上端直接与试验机的上夹头相连。
所述预拉力部件包括一个竖直置于压力测力环及U形卡座中的拉力测力环,拉力测力环中设有分别夹持试件上、下端的上、下两个试件夹,上试件夹通过拉力测力环上端的上连接件与试验机的上夹头相连,下试件夹与拉力测力环下端的下连接件相连,下连接件连接有预拉力螺母,测力环下端的环体上设有紧定螺栓将下连接件锁紧。
所述接触压头通过螺栓与燕尾块连接,通过更换不同形状的接触压头,实现线/平面、平面/平面、或球/平面不同形式的接触模式。
一种基于前述切向微动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微动疲劳试验或微动磨损试验,其中:
在微动疲劳试验中,试件上端直接与试验机上夹头连接;将接触压头与燕尾块连接,燕尾块沿着燕尾槽滑动,U形卡座下端的下夹头与试验机连接,接触压头借助压力调节件将法向压力施加在试件上,法向压力通过压力测力环测出;在试件下端另外设置锁紧部件,将锁紧力施加在试件下端,使之不产生轴向位移,通过计算机进行载荷控制,对试件设置交变的轴向应力;
在微动磨损试验中,将接触压头与燕尾块连接,燕尾块沿着燕尾槽滑动,U形卡座下端的下夹头与试验机连接,接触压头借助压力调节件将法向压力施加在试件上,法向压力通过压力测力环测出;同时将试件置于预拉力部件中,预拉力部件上端与试验机上夹头连接,预拉力部件下端通过预拉力件给试件施加预拉力,试件连同预拉力部件随着试验机在高精度液压伺服系统驱动下产生振动,通过计算机进行微动位移控制。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装置的不同夹具组合,分别实现载荷控制的微动疲劳实验和位移控制的微动磨损实验,是一种操作简单、能真实模拟切向微动的试验方法。在本发明装置中,接触压头通过压力调节件与燕尾块连接,在燕尾槽中沿着导向滑动,起到了定位的作用,压力测力环起到弹簧的作用,避免了接触偶件(接触压头、试件)接触过程中,由于磨损产生材料的损失,导致接触面脱离而不产生微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装置用于微动疲劳试验原理图。
图3为图2微动疲劳试验中试件受力图。
图4为图1装置用于微动磨损试验的预拉力部件结构图。
图5为图1装置用于微动磨损试验的原理图。
图6为微动磨损试验中试件受力图。
图1至图6中:1为下夹头;2为U形卡座;3为锁紧螺栓(X2);4为燕尾块(X2);5为压力螺栓(X2);6为试验机上夹头;7为试件;8为连接螺栓(X2);9为接触压头(X2);10为压力测力环;11为楔形块I(X2);12为楔形块II(X2);13为下连接件;14为预拉力螺母;15为紧定螺栓;16为拉力测力环;17为上连接件;18为销钉;19为预拉力部件;20为试件夹;P为法向压力;бmax为最大轴向应力;Ps为锁紧力;б为预拉力;ΔD为循环位移。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切向微动试验包括一个U形卡座2、一个压力测力环10,U形卡座下端设有连接试验机的下夹头1,U形卡座上端对称的两端面上均开有燕尾槽,每个燕尾槽中配有与燕尾槽相吻合的燕尾块4;压力测力环中设有对称于压力测力环中心的两个接触压头9,其中一个接触压头与U形卡座上一个燕尾槽中的燕尾块连接,另一个接触压头与U形卡座上另一个燕尾槽中的燕尾块连接;每个接触压头都连接有压力螺栓5作为压力调节件,该两个压力螺栓对称设置在压力测力环直径方向的环体上。两个接触压头之间夹有试件7,圆柱状的接触压头9与试件7实现线/平面接触方式。燕尾块4沿着燕尾槽运动,可起到弹簧的作用,避免在试验过程中接触偶件发生脱离;本试验装置中,由于接触压头9与燕尾块4是分离的,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形状的接触压头分别实现平面/平面、球/平面接触,对不同接触形式进行对比。试件7垂直通过压力测力环中心并延伸至U形卡座2中,通过在试件上另外设置锁紧部件或预拉力部件实现微动疲劳试验或微动磨损试验。以下分别予以详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在实现微动疲劳试验的装置中,锁紧部件包括置于U形卡座2中的第一对楔形块11、第二对楔形块12,U形卡座两侧对称开有螺孔,螺孔中连接有锁紧螺栓3,锁紧螺栓端部伸进U形卡座对第一对楔形块施以夹紧力,第一对楔形块再对第二对楔形块施以夹紧力,第二对楔形块最终将试件7下端锁紧;设计两对楔形快11、12的目的是使试件7越夹越紧,不产生轴向位移。圆柱形接触压头9通过连接螺栓8与燕尾块4连接,沿燕尾槽进行滑动,U形卡座2下夹头1与试验机通过螺纹连接。通过拧紧压力螺栓5使圆柱形接触压头9与试件7接触,其中法向压力P通过压力测力环10得出,试件上端直接与试验机的上夹头6相连。设置交变的轴向应力,通过计算机进行载荷控制实现微动疲劳实验。试件7的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
载荷控制的切向微动疲劳试验步骤如下:
1、首先确定试验参数;
2、调整试验机上夹头6夹紧试件7上端,拧紧锁紧螺栓3使两对楔形块11、12夹紧试件下端,使之不产生轴向位移;
3、通过连接螺栓8使圆柱形接触压头9与燕尾块4连接,沿燕尾槽进行滑动,U形卡座下端的下夹头与试验机连接,拧紧压力螺栓5使圆柱形接触压头9与试件7实现线/平面接触,其中法向压力P通过压力测力环10得出,燕尾块沿燕尾槽的滑动起到弹簧的作用,避免在接触过程中,接触压头与试件发生脱离;
4、通过计算机进行载荷控制,设置循环应力,给出最大轴向应力бmax,应力比R,实现微动疲劳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计算机可以记录并输出任一时间载荷循环最大、最小值,位移循环最大、最小值,得到载荷平均值、位移平均值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曲线,同时得到法向压力P、最大轴向应力бmax与试件疲劳寿命的关系曲线。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在实现微动磨损实验装置中,预拉力部件19包括一个竖直置于压力测力环10及U形卡座2中的拉力测力环16,拉力测力环中设有分别夹持试件7上、下端的上、下两个试件夹20(通过销钉18连接),上试件夹通过拉力测力环上端的上连接件17与试验机的上夹头相连,下试件夹与拉力测力环下端的下连接件13相连,通过拧紧下连接件13上的预拉力螺母14对试件7施加预拉力,测力环下端的环体上设有紧定螺栓15将下连接件锁紧,保证下连接件13的连接不发生转动。预拉力б通过拉力测力环16得出。圆柱形接触压头9通过连接螺栓8与燕尾块4进行连接,沿燕尾槽进行滑动,U形卡座2下夹头1与试验机通过螺纹连接,通过拧紧压力螺栓5使圆柱形接触压头9与试件7接触,其中法向压力P通过压力测力环10得出,设置循环位移ΔD,使试件连同拉力测力环随着试验机在高精度液压伺服系统驱动下而产生振动,通过计算机进行位移控制(控制接触偶件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进行微动磨损实验。试件7的受力情况如图6所示。
位移控制的切向微动磨损试验步骤如下:
1、首先确定试验参数;
2、通过销钉18连接使试件7置于上下试件夹20内,上下两连接件17、13可实现试件夹20与拉力测力环16、试验机上夹头的连接,拧紧紧定螺栓15保证下连接件13不发生转动,拧紧预拉力螺母14对试件施加预拉力,其中预拉力通过拉力测力环得出;
3、通过连接螺栓8使圆柱形接触压头9与燕尾块4连接,沿燕尾槽进行滑动,U形卡座下端的下夹头与试验机连接,拧紧压力螺栓5使圆柱形接触压头9与试件7实现线/平面接触,其中法向压力P通过压力测力环10得出,燕尾块4沿燕尾槽的滑动起到弹簧的作用,避免在接触过程中,接触压头与试件发生脱离;
4、通过计算机进行设置,设定微动位移ΔD控制试验机上夹头6做往复运动,使摩擦副间保持恒定的微动位移,即通过控制试验机伺服驱动系统的运动频率(f)来控制摩擦副间的相对运动速度;
5、计算机可以记录并输出任一时间载荷循环最大、最小值,循环位移最大、最小值,得到载荷平均值、位移平均值随着循环次数的变化曲线,得到法向压力、微动位移、预拉力与试件疲劳寿命的关系曲线,同时可以对比未施加预拉力和施加预拉力试件的疲劳寿命。

Claims (3)

1.一种切向微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U形卡座、一个压力测力环,所述U形卡座下端设有连接试验机的下夹头,U形卡座上端对称的两端面上均开有燕尾槽,每个燕尾槽中配有与燕尾槽相吻合的燕尾块;所述压力测力环中设有对称于压力测力环中心的两个接触压头,其中一个接触压头与U形卡座上一个燕尾槽中的燕尾块连接,另一个接触压头与U形卡座上另一个燕尾槽中的燕尾块连接;每个接触压头都连接有一个压力调节件,该两个压力调节件对称设置在压力测力环直径方向的环体上;所述两个接触压头之间夹有试件,该试件垂直通过压力测力环中心并延伸至U形卡座中,通过在试件上另外设置锁紧部件或预拉力部件实现微动疲劳试验或微动磨损试验;其中,所述锁紧部件包括置于U形卡座中的第一对楔形块、第二对楔形块,U形卡座两侧对称开有螺孔,螺孔中连接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端部伸进U形卡座对第一对楔形块施以夹紧力,第一对楔形块再对第二对楔形块施以夹紧力,第二对楔形块最终将试件下端锁紧;试件上端直接与试验机的上夹头相连;所述预拉力部件包括一个竖直置于压力测力环及U形卡座中的拉力测力环,拉力测力环中设有分别夹持试件上、下端的上、下两个试件夹,上试件夹通过拉力测力环上端的上连接件与试验机的上夹头相连,下试件夹与拉力测力环下端的下连接件相连,下连接件连接有预拉力螺母,测力环下端的环体上设有紧定螺栓将下连接件锁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向微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压头通过螺栓与燕尾块连接,通过更换不同形状的接触压头,实现线/平面、平面/平面、或球/平面不同形式的接触模式。
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切向微动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微动疲劳试验或微动磨损试验,其中:
在微动疲劳试验中,试件上端直接与试验机上夹头连接;将接触压头与燕尾块连接,燕尾块沿着燕尾槽滑动,U形卡座下端的下夹头与试验机连接,接触压头借助压力调节件将法向压力施加在试件上,法向压力通过压力测力环测出;在试件下端另外设置锁紧部件,将锁紧力施加在试件下端,使之不产生轴向位移,通过计算机进行载荷控制,对试件设置交变的轴向应力;
在微动磨损试验中,将接触压头与燕尾块连接,燕尾块沿着燕尾槽滑动,U形卡座下端的下夹头与试验机连接,接触压头借助压力调节件将法向压力施加在试件上,法向压力通过压力测力环测出;同时将试件置于预拉力部件中,预拉力部件上端与试验机上夹头连接,预拉力部件下端通过预拉力件给试件施加预拉力,试件连同预拉力部件随着试验机在高精度液压伺服系统驱动下产生振动,通过计算机进行微动位移控制。
CN2011101800903A 2011-06-30 2011-06-30 切向微动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791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00903A CN102279137B (zh) 2011-06-30 2011-06-30 切向微动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00903A CN102279137B (zh) 2011-06-30 2011-06-30 切向微动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9137A CN102279137A (zh) 2011-12-14
CN102279137B true CN102279137B (zh) 2012-11-28

Family

ID=45104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009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79137B (zh) 2011-06-30 2011-06-30 切向微动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791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0015B (zh) * 2014-01-21 2016-01-06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受压疲劳试验的自动定位器
CN105675412A (zh) * 2016-01-14 2016-06-1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弯曲微动疲劳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05699214B (zh) * 2016-01-14 2018-11-1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扭转微动疲劳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CN106404523A (zh) * 2016-10-14 2017-02-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摩擦磨损试验机的油管夹具
CN106501075B (zh) * 2016-10-20 2018-11-2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金具磨损试验夹具和电力金具磨损试验机
CN106769585B (zh) * 2017-02-14 2023-05-09 上海航空材料结构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传热管微震磨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6940198A (zh) * 2017-03-13 2017-07-11 无锡亚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光纤环结构
CN109211703B (zh) * 2017-12-13 2021-04-13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微动摩擦磨损试验装置
CN108801822B (zh) * 2018-05-08 2020-07-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预载荷高频振动疲劳试验装置
CN109100219B (zh) * 2018-05-31 2021-04-27 西北工业大学 微动疲劳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9932312B (zh) * 2018-07-19 2021-05-2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管道清管器密封橡胶盘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9507039B (zh) * 2018-10-15 2021-12-10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弯曲变形的高温微动疲劳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CN109612855B (zh) * 2018-12-12 2021-07-16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高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的微动疲劳试验装置
CN109632471A (zh) * 2018-12-22 2019-04-1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新型拉力试验机夹具
CN110231231B (zh) * 2019-06-28 2021-07-09 东北大学 金属材料轴向变应力比的振动疲劳试验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0361283A (zh) * 2019-07-16 2019-10-22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高温微动磨损试验装置
CN110849739B (zh) * 2019-09-04 2020-10-2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混合型疲劳试验方法
CN110702549A (zh) * 2019-10-09 2020-01-1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超声技术微动磨损试验装置
CN113390712B (zh) * 2021-06-02 2022-04-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圆棒试件冲击拉伸疲劳试验夹具
CN114018732B (zh) * 2021-11-03 2024-04-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滚动微动疲劳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5266312A (zh) * 2022-09-14 2022-11-01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不同试验机类型的微动疲劳横向加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9727B2 (ja) * 1994-07-15 2003-02-24 株式会社リケン 摩擦摩耗試験装置
US6601456B1 (en) * 2001-06-06 2003-08-05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Fretting fixture for high-cycle fatigue test machines
CN1281937C (zh) * 2001-06-12 2006-10-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微动试验夹具
CN201229231Y (zh) * 2008-07-24 2009-04-29 上海交通大学 滚动微动与切向微动的复合微动实验台
CN101608986B (zh) * 2009-07-06 2010-12-2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双向微动试验夹具及其双向微动试验方法
CN101598647B (zh) * 2009-07-14 2011-06-0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钢丝微动疲劳试验机及方法
CN201622210U (zh) * 2010-03-16 2010-11-03 陈跃良 一种可调微动疲劳试验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9137A (zh) 201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9137B (zh) 切向微动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US10598567B1 (en) Multi-bolt loosening test machine for flange with tension, bending and torsion compound loading
US10620069B2 (en) Multi-bolt loosening test machine for flange with tension and bending compound loading
CN101598647B (zh) 一种钢丝微动疲劳试验机及方法
CN105699214B (zh) 一种扭转微动疲劳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CN105675412A (zh) 一种弯曲微动疲劳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08732035B (zh) 一种榫连接结构的高温微动疲劳寿命测试方法
CN110849739B (zh) 一种混合型疲劳试验方法
CN104677763A (zh) 橡胶湿磨粒磨损试验机
CN201497672U (zh) 一种钢丝微动疲劳试验机
CN202614598U (zh) 高强度钢板拉伸辅助夹紧装置
CN111337357B (zh) 一种分离式霍普金森扭杆
CN102410963A (zh) 一种测试石油钻具螺纹接头疲劳寿命的实验装置
CN104359757A (zh) 一种液压控制法向压力可调的微动疲劳试验装置
CN104406853B (zh) 适用于粘弹性材料的单轴拉伸试验的试验装置
CN1281937C (zh) 一种微动试验夹具
CN108535131B (zh) 一种微动磨损线接触自协调实验装置
AU201320554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 fillet bond
CN206960244U (zh) 一种静载锚固试验机
CN104100649A (zh) 对分抱紧式联轴器
CN106768534B (zh) 一种电磁离合器扭矩试验台
KR20120097179A (ko) 인장시험장치
CN1865904A (zh) 一种片状材料压缩夹具
CN112611635B (zh) 一种混凝土单轴拉伸试验夹具及试验方法
CN110207956B (zh) 一种用于微动疲劳试验的可调刚度夹持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506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