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4371A - 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褥疮的药膏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褥疮的药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74371A CN102274371A CN2011102312625A CN201110231262A CN102274371A CN 102274371 A CN102274371 A CN 102274371A CN 2011102312625 A CN2011102312625 A CN 2011102312625A CN 201110231262 A CN201110231262 A CN 201110231262A CN 102274371 A CN102274371 A CN 1022743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ntment
- grams
- radix
- burn
- pat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褥疮的药膏。现有技术在基本上只能对有效其中一种伤病有效,不能对上述各种伤病同时治疗。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溃疡及褥疮的药膏,其组分及各组分之间的重量配比为:大黄 30g紫草 10-20g、黄芪 10-30g、冰片 1-3g、血竭 5g、白芷 5g、当归 5-10g、蜂蜡 60g、香油 500克。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对烧烫伤、外伤、褥疮都有良好的疗效。具有确切显著的创面止痛效果,绝多大多数患者涂药后半小时内疼痛消除或减轻;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有效减少疤痕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褥疮的药膏。
背景技术
烧烫伤、外伤感染及褥疮是常见病,是因理化因素及自身和外在各方面因素所致继发性病变,侵害后造成人体的皮肤、肌肉、粘膜、骨骼等损伤,重者造成伤残甚至危及生命,轻者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并且能损害身体器官功能,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另外,因为烧烫伤多发生在人体暴露部位,愈后的疤痕毁坏患者的容貌,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严重伤者首先要抢救生命,而对中、轻度伤者则要尽量缩短愈合期,减少病人痛苦,并尽量减少疤痕形成。目前市场上治疗烧烫伤、外伤、褥疮的药物各有自己的特点,但他们在有效性、方便性等方面,特别是减少疤痕形成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而且基本上只能对有效其中一种伤病有效,不能对上述各种伤病同时治疗,有的在治疗过程中使许多患者不能承受换药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病人身体和心理上造成很大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功能齐全、能在治疗烧烫伤引起的各种症状上达到自然愈合、不留疤痕,且施药无痛苦、治愈率高的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褥疮的药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溃疡及褥疮的药膏,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及各组分之间的重量配比为:
大黄 30g
紫草 10-20g
黄芪 10-30g
冰片 1-3g
血竭 5g
白芷 5g
当归 5-10g
蜂蜡 60g
香油 500g。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采用纯中药“偎脓生肌”湿润三步疗法,一是除火毒,二是拨脓液,三是生肌肉,在中医外科治则治法处方原则指导下,依烧伤、褥疮、外伤感染病机特点,按照常规无菌操作观念,选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拨脓祛腐的大黄(现代参考资料表现:对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配合味甘性寒、凉血解毒的紫草(资料表明:可促进外周血液循环,使毒素较快排泄);及清热止痛的冰片和祛风化湿排脓的白芷为主,使火毒外出。同时选用益气养血,活血散滞,托毒外出及杀五毒、润肌肤、长肌肉、补皮裂、生肌收敛的黄芪、当归、血竭、香油、蜂蜡为辅。使正气恢复,达到正胜邪退。
总之,本发明体现了中医的“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使机体最终达到气血通畅,“阳化气,阴成形”,腐去新生,伤面自然愈合的中中医特色。经传统工艺配制而成,对烧烫伤、外伤、褥疮都有良好的疗效。
2、本发明具有确切显著的创面止痛效果,绝多大多数患者涂药后半小时内疼痛消除或减轻。
3、本发明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药膏外敷在清凉透气的消毒麻纸上,覆盖创面,可有效防治各种创面细菌繁殖,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
4、本发明采用暴露疗法和包扎疗法均有效,对轻度小伤面包扎后,患者仍可做轻度工作,不会影响伤面的恢复治疗。
5、对创面生长不良和腐败坏死的组织可自行液化排除,促进基底新的肉芽组织生长,一层一层长出,直至创面长平后,表皮组织由周围向中心爬行缩小,直至收口痊愈,故未见创面疤痕形成。
6、对各种外伤创口感染,清创时不需手术,药膏可将其液化逐渐排出,弥补了西医每次清创换药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经586烧烫伤患者临床观察,Ⅰ度烧伤用药后,片刻疼痛症状消除,1-2 天可治愈;浅Ⅱ度烧伤平均 10 天左右治愈,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深Ⅱ度烧伤平均 20天左右可痊愈,一般无疤痕;深Ⅱ度及Ⅲ度单个混合创面在 5%范围内一般不需植皮,痊愈后一般无瘢痕或有少量瘢痕形成。
7、从药性和功能分析,以及临床数百例观察,本发明药物无毒副作用、无禁忌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溃疡及褥疮的药膏,其组分及各组分之间的配比为:
大黄 30g;
紫草 10g;
黄芪 10g;
冰片 1g;
血竭 5g;
白芷 5g;
当归 5g
蜂蜡 60g
香油 500g。
制备方法为:同上面内容,我在填写。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溃疡及褥疮的药膏,其组分及各组分之间的配比为:
大黄 30g;
紫草 20g
黄芪 30g
冰片 3g
血竭 5g
白芷 5g
当归 10g
蜂蜡 60g
香油 500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溃疡及褥疮的药膏,其组分及各组分之间的配比为:
大黄 30g
紫草 15g
黄芪 20g
冰片 2g
血竭 5g;
白芷 5g;
当归 8g
蜂蜡 60g
香油 500g。
制配方法如下:
按原料配比秤取各原料,在锅内倒入香油,武火至香油翻滚,倒入大黄、黄芪、白芷、当归;文火待药物焦黄炸透,放入紫草,立即捞起过滤;随后放入蜂蜡;将血竭和冰片放入;药成。
使用方法为:
1、对Ⅰ度、Ⅱ度浅面积在15%内创面,直接将药膏按照创面大小,涂在清毒麻纸和消毒敷料上,约1mm厚,覆盖伤面用绷带或消毒敷料包扎,夏季一日换药两次,冬季一日1次,72小时后改为一日换药一次或隔日换药一次,至痊愈。
2、对Ⅰ度、Ⅱ度深浅混合面积在20%以内及Ⅲ度面积10%以内,较大烧伤面,在72小时内,一日换药2次,并结合全身状况给予输液,支持对症处理,待伤面及全身状况好转后停用(输液一周左右),改一日换药2次为一日1次。
3、一般用药6-12小时后,发现伤面出现大小不等水泡(除火毒),第2次换药后先用生理盐水消毒伤面,后用消毒剪刀逐步分次剪除已游离的表皮和水泡,换药同上。
4、在换药时,伤面出现粘液分泌(脓液)均为正常液化坏死组织(偎脓液),可用双氧水清洗,但注意不要去掉紧贴伤面的保护膜,用生理盐水洗净即可换药。
5、对于感染伤面及褥疮患者,也遵循“脓净则毒去,有脓则排”的原则,换药方法同上。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涉及1137例,地域分布广泛,涉及多个省市自治区。
(一)
其中涉及烧伤患者586例,其中年龄最大为78岁,年龄最小为6个月,烧伤面积最大为75%,最小为0.1%,其中378例为一开始即利用本发明所述药膏治疗,治愈372例,有效378例,另外208例为自行买药用药或其他医疗机构治疗不佳而形成感染不愈合者,再利用本发明所述药膏治疗的,其中治愈203例,好转5例。
总体结果治愈575例,好转11例,判断标准为创面完全愈合恢复。观察证明,Ⅰ度烧伤用药后片刻可消除疼痛,2日内痊愈,无瘢痕,无色素沉着;浅Ⅱ度烧伤7-9天痊愈,无瘢痕,无色素沉着;深Ⅱ度烧伤15-20天痊愈,一般无瘢痕,可能出现少量色素沉着;Ⅲ度深见骨骼损伤及感染性烧伤一般在25天-5个月左右逐渐痊愈,创面恢复后无肌肉挛缩出现。
(二)
其中涉及外伤及感染性伤口481例,开放性及无法缝合性撕裂伤口256例,继发感染、化脓伤口和久治不易愈合性伤口212例,狗及动物咬伤13例。治愈476例,好转5例,一般用药1-5次痊愈,严重者用药10-20次左右痊愈,对于狗及动物咬伤13例,均在注射疫苗后,采取轻度冷水用药,时间7-28日痊愈。
(三)
涉及需要截肢和植皮的8例患者,经配合本发明药膏全部治愈。
(五)
涉及褥疮患者35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45岁,病程最长28年,最短6天,面积最大2%,最深见骨质外露,轻者皮肤发紫色起水泡,结果治愈28例,好转7例,恢复时间最短5天,最长6个月。
典型病例1:
患者:王小伟,男,15岁,学生,家住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雷家坡。
被高压电线严重烧伤,时间长达40分钟,全身多处皮肤肌肉坏死,左下肢烧焦坏死,接诊时查体,T39.2℃,P115次/分,Bp90/bmm,神志清,精神极差,面色苍白,语言低微,痛苦面容,极度清瘦,二便尚可,全身大面积严重创伤:左肘关节蜷缩,皮肤发黑,肌肉焦黑黑坏死,动脉血管清晰可见,有三处创面分别是:左手拇指15.3*4.5cm,6*3cm,左肘关节创面为16.3*14cm,深见骨质;右下腿五处伤面均大部分肌肉坏死,最为严重的是腹部肌肉大面积缺损,已坏死感染,有两个手掌大深坑,透过腹膜可见到肠蠕动。
用本发明所述药膏后三日后发臭的异味已得到控制,精神食欲均有所好转,十日后出现鲜红活肉芽组织,一月后间断发烧已被控制,全身状况改善,换药改为每日1次,病情稳定,伤面坏死组织逐渐液化脱落,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继用药膏,间断输液2个月后,露在外面的坏死骨骼处,脓液分泌多,用镊子轻微碰触有松动感,继用药膏观察半月死骨自行脱落,部分复合骨骼被新鲜肉芽组织覆盖,周围肌肉爬行生长良好。五个月后左肘关节创面愈合,经指导逐渐做伸展运动;右下腿创面大部分愈合,能做屈膝运动但不能伸展,这时患者已能半坐位,饮食自理,经过近一年的外敷药膏治疗,其他创面完全愈合,腹部的肌肉缺损和臂部均已修复,患者已能坐轮椅学习,拄拐杖做康复锻炼,1年半时创面全部康复,未见严重瘢痕形成,无肌肉萎缩,左上肢和右腿功能完全正常,身体强健,能单肢骑摩托车出入,患者十分满意。
典型病例2:
患者:温忠斌,男,50岁,家住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雷家坡。
就诊时间:2006年5月1日。
就诊方式:上门服务。
病史:患者于2003年在煤矿工作因外伤导致双下肢截瘫,有肝硬化病史。
接诊前,患者曾有间断性高热(最高达40℃),经输液抗菌治疗后好转,停药后即复发;后出现精神欠佳、食欲下降、小腹憋胀,小便浑浊不利、恶寒发热。家属上门求诊。
接诊时查体:体温39.8℃,心率85,血压95—50,呼吸28次/分,神志清,精神差,详问病史,继查原因发现:患者臀部周围有5处约全身2%的焦黑结痂创面,压时有脓血分泌物出现,并有异味。初步诊断为长期卧床形成压疮的继发性感染所致。
治疗方案:
1、抗菌消炎,输液对症处理。
2、指导家属加强护理,勤翻身,避免伤面受压。
3、使用本发明药膏,常规消毒外敷伤面,5小时后患者体温下降。
4、3天后复查,伤面焦痂开始液化;7天后复查,周围轻浅创面发现红色肉芽组织。用镊子探伤面中心位置,发现正常组织被坏死组织腐蚀成凹凸不平的深洞,深见骨质。
5、换药方式改为药膏和消毒纱条混合填塞创口,一日换药2次。
6、8天后停止输液,观察伤面恢复正常,体温稳定。一月后,轻度创面新生肉芽组织逐渐长平;继用药膏,半年后周围渐缩而痊愈,无疤痕。
典型病例3:
患者:成百全,男,48岁,煤矿工人,家住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马家河村。
就诊时间:2004年3月
就诊方式:诊所治疗
患者在煤矿下井时,右手食指被井下设备严重压伤,导致肌肉组织严重损坏。在市人民医院外科就诊,医生要求截指,患者不予接受,后到一诊所做10天抗菌输液和换药治疗,疗效不佳。继而出现伤面红肿疼痛,并有脓性分泌物。后来我所求治。
接诊查体,发现伤面仍有发黑的坏死组织,全身状况良好。
治疗过程:无菌操作外敷本药膏,一日换药2次,当晚疼痛减轻,3日红肿消退;5天后,伤面周围皮肤由黑变白,后转为淡红,发现肉芽组织形成,改为一日换药1次;继用药膏治疗,换药16次后痊愈。患者手指外观较好,功能正常。
Claims (1)
1.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溃疡及褥疮的药膏,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及各组分之间的重量配比为:
大黄 30g
紫草 10-20g
黄芪 10-30g
冰片 1-3g
血竭 5g
白芷 5g
当归 5-10g
蜂蜡 60g
香油 500g。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312625A CN102274371B (zh) | 2011-08-12 | 2011-08-12 | 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褥疮的药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312625A CN102274371B (zh) | 2011-08-12 | 2011-08-12 | 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褥疮的药膏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74371A true CN102274371A (zh) | 2011-12-14 |
CN102274371B CN102274371B (zh) | 2013-04-17 |
Family
ID=45100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312625A Active CN102274371B (zh) | 2011-08-12 | 2011-08-12 | 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褥疮的药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74371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1307A (zh) * | 2013-04-11 | 2013-07-10 | 宋奇仓 | 一种治疗烧灼烫伤的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47387A (zh) * | 2015-02-16 | 2015-04-29 | 常俊苹 |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配方及制备方法 |
CN105194560A (zh) * | 2015-10-23 | 2015-12-30 | 亓亮 | 一种治疗普外科伤口的中药组合物 |
CN106138446A (zh) * | 2016-08-12 | 2016-11-23 | 谢传绪 | 一种褥疮烧伤膏 |
CN109999083A (zh) * | 2019-04-02 | 2019-07-12 | 李朝阳 | 一种烧烫伤、褥疮外用药液 |
CN111000933A (zh) * | 2020-01-07 | 2020-04-14 | 潘志铁 | 一种去腐生肌、防疤痕组合物配方 |
CN113209253A (zh) * | 2021-06-15 | 2021-08-06 | 定西华医中西医结合医院 | 一种治疗烧烫伤创面的中药组合物、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7318A (zh) * | 1998-08-13 | 1999-02-10 | 王新民 |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外用药膏 |
CN1493316A (zh) * | 2002-10-29 | 2004-05-05 | 魏汉东 | 治疗烧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
CN1915371A (zh) * | 2006-08-29 | 2007-02-21 | 胡国军 | 一种治疗烧烫冻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283969A (zh) * | 2011-07-24 | 2011-12-21 | 于青 | 一种褥疮油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7318C (zh) * | 2003-06-26 | 2005-06-22 | 郑可省 | 蓖麻油改性聚芳酯接枝共聚纺织浆料的制作方法及浆料 |
-
2011
- 2011-08-12 CN CN2011102312625A patent/CN1022743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7318A (zh) * | 1998-08-13 | 1999-02-10 | 王新民 |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外用药膏 |
CN1493316A (zh) * | 2002-10-29 | 2004-05-05 | 魏汉东 | 治疗烧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
CN1915371A (zh) * | 2006-08-29 | 2007-02-21 | 胡国军 | 一种治疗烧烫冻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283969A (zh) * | 2011-07-24 | 2011-12-21 | 于青 | 一种褥疮油膏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1307A (zh) * | 2013-04-11 | 2013-07-10 | 宋奇仓 | 一种治疗烧灼烫伤的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191307B (zh) * | 2013-04-11 | 2014-12-17 | 宋奇仓 | 一种治疗烧灼烫伤的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47387A (zh) * | 2015-02-16 | 2015-04-29 | 常俊苹 |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配方及制备方法 |
CN105194560A (zh) * | 2015-10-23 | 2015-12-30 | 亓亮 | 一种治疗普外科伤口的中药组合物 |
CN106138446A (zh) * | 2016-08-12 | 2016-11-23 | 谢传绪 | 一种褥疮烧伤膏 |
CN109999083A (zh) * | 2019-04-02 | 2019-07-12 | 李朝阳 | 一种烧烫伤、褥疮外用药液 |
CN111000933A (zh) * | 2020-01-07 | 2020-04-14 | 潘志铁 | 一种去腐生肌、防疤痕组合物配方 |
CN113209253A (zh) * | 2021-06-15 | 2021-08-06 | 定西华医中西医结合医院 | 一种治疗烧烫伤创面的中药组合物、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74371B (zh) | 2013-04-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74371B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褥疮的药膏 | |
CN102366544A (zh) | 一种褥疮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292602A (zh) | 一种复方五黄烧伤油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02678B (zh) | 一种皮膜修复药 | |
CN108186840A (zh) | 一种治疗创伤蕴毒腐溃疼痛症的中药药膏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264194B (zh) | 一种治疗外伤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893557A (zh) |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 | |
CN101919927A (zh) | 一种烫伤速愈喷雾剂 | |
CN100592917C (zh) | 烧伤生肌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88555A (zh) | 烧烫伤润肤膏 | |
CN102727698B (zh) | 一种治疗褥疮的创面护理粉 | |
CN102698086B (zh) | 一种治疗褥疮蕴毒腐溃证的中药乳剂 | |
CN101380349A (zh) | 一种烧伤、烫伤特效药膏 | |
CN101028365B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97866B (zh) | 一种治疗灼伤的中药油剂 | |
CN105770347A (zh) | 一种纯中药配方的烧烫创疡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83421A (zh) | 治疗褥疮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03739B (zh) | 一种治疗外伤及外伤感染的中药搽剂 | |
CN1935237A (zh) | 伤、骨、消增、炎痛贴膏及其应用 | |
CN108686146A (zh) | 一种活血化瘀外敷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283670A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26438B (zh) |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11825A (zh) | 一种用于褥疮护理的中药 | |
CN101357153B (zh) | 无疤烧烫伤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32909A (zh) | 一种治疗皮肤坏死性溃疡的中药制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Ran Haoqiang Inventor after: Zhao Hongmei Inventor after: Guo Yanjie Inventor before: Ran Haoqiang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RAN HAOQIANG TO: RAN HAOQIANG ZHAO HONGMEI GUO YANJ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