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5569A - 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5569A
CN102265569A CN2011800013097A CN201180001309A CN102265569A CN 102265569 A CN102265569 A CN 102265569A CN 2011800013097 A CN2011800013097 A CN 2011800013097A CN 201180001309 A CN201180001309 A CN 201180001309A CN 102265569 A CN102265569 A CN 102265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iness
path
added business
noise ratio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13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5569B (zh
Inventor
韩建蕊
徐明明
石礌
谭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65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5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5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5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3Network aspects, e.g. central monitoring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3Monitoring or measuring OSNR, BER or 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56Optical medium access at the optical channel layer
    • H04J14/0257Wavelength assignment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67Optical signaling or routing
    • H04J14/0269Optical signaling or routing using tables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67Optical signaling or routing
    • H04J14/0271Impairment awar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2Wavelength bas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根据网络拓扑和波长约束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并为所述路径分配波长;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物理损伤信息分别计算网络中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的性能,所述物理损伤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中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并根据损伤校验结果为所述新增业务进行路径选择。装置包括路径计算模块、性能计算模块和损伤校验模块。本实施例提升了扩容建路或重路由的效率。

Description

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以下简称:WDM)光网络能够在光域中进行信号的复用、传输、放大、选路以及恢复等,已经成为光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根据WDM光网络节点是否进行光信号的电处理,可以将光网络分为透明(Transparent)网络和不透明(Opaque)网络两种类型。对于透明光网络来说,信号从源节点到宿节点的传送过程中始终为光信号的形式,并在光域中完成信号的再生、交换和波长变换。由于节点不具备电信号的再生能力,其本质为一个模拟传送网络,因此无法消除传送过程中的信号损伤,各种有害的物理效应,如串扰、非线性、色散等,噪声的累积是连续和模拟的,最终到达宿节点的信号质量与整个传送过程中引入的噪声有关。且某些物理损伤不仅对本通道的波长性能有影响,还可能对其他通道的波长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WDM光网络中建立光路连接时充分考虑物理损伤等对信号质量有负面影响的物理效应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取一种简单的原则来规避上述问题,即在10G/40G业务混传的场景中,从两边向中间进行波长分配。例如,对于40波系统的波分网络来说,10G业务从λ1开始分配,而40G业务从λ40开始分配,而在其他场景下还不存在更好的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然而,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缺陷:未充分考虑不同波长之间的业务性能的相互影响,导致在扩容新建业务时,使已开通业务的通道出现误码甚至业务中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充分考虑不同波长之间业务性能的相互影响,提升扩容建路或重路由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包括:
根据网络拓扑和波长约束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并为所述路径分配波长;
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物理损伤信息分别计算网络中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的性能,所述物理损伤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中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
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并根据损伤校验结果为所述新增业务进行路径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装置,包括:
路径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拓扑和波长约束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并为所述路径分配波长;
性能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物理损伤信息分别计算网络中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的性能,所述物理损伤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中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
损伤校验模块,用于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并根据损伤校验结果为所述新增业务进行路径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先不考虑物理损伤信息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在网络中增加该路径的基础上,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影响各业务的性能的物理损伤信息来分别计算各已有业务和新增业务的性能,通过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并根据损伤校验结果来对新增业务进行路径选择;本实施例充分考虑了不同波长之间业务性能的相互影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不考虑物理损伤引起已有业务的通道出错等缺陷,提升了扩容建路或重路由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路径选择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路径选择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路径选择方法实施例二中各业务对应的路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路径选择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路径选择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路径选择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网络拓扑和波长约束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并为所述路径分配波长。
在本实施例中,当出现新增业务时,需要在网络中为该新增业务分配路径,具体可以先根据当前的网络拓扑情况和波长约束为该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此处的端到端具体为从该新增业务对应的源节点到宿节点,同时为计算的该路径分配波长。本步骤在计算该端到端的路径时,先不考虑物理损伤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具体可以参考文献[A Framework for theControl of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WSON)with Impairments Y.Lee,G.Bernstein.,etc.work in progress]中所述的计算架构,其描述的是感知损伤的路由和波长分配(Impairment Aware Route and WavelengthAssignment;以下简称:IA-RWA)算法,即不考虑物理损伤信息而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并为该路径分配相应的波长。
步骤102,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物理损伤信息分别计算网络中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为新增业务选择路径时,将不同业务之间性能的相互影响考虑在内,通过收集网络中的影响性能的物理损伤信息来实现,此处的光放大器可以具体为掺铒光纤放大器(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以下简称:EDFA)。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物理损伤信息可以包括网络中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各通道的光功率、光纤类型和所述各通道的波长占用状态。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一个业务对应一条端对端的路径,一条路径对应分配有一个波长,则业务与波长相对应,业务的性能也对应于波长的性能。具体地,当前不同业务之间性能相互影响的原因包括:EDFA对不同业务的增益不平坦,不同业务的增益会存在竞争,即新增一个业务之后,同一链路上的其他业务的增益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该业务的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为路径计算单元收集网络中的物理损伤信息,或者各个节点主动向路径计算单元发送这些物理损伤信息。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当物理损伤信息中的各通道的光功率发生变化时,重新获取更新后的各通道的光功率,或者接收网络中各节点主动发送的更新后的所述各通道的光功率。在上述物理损伤信息中,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为静态参数,而各通道的光功率为动态参数。对于动态参数来说,当参数发生变化的时候,路径计算单元需要重新获取更新后的数据,或者各节点主动向路径计算单元发送更新后的数据。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路径计算单元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各物理损伤信息分别计算网络中的各已有业务的性能和新增业务的性能,本实施例在为新增业务选择路径时,将影响不同业务之间性能的各个物理损伤信息考虑在内,根据物理损伤信息来计算在新增业务加入网络中后各已有业务的性能和新增业务的性能,以获知在网络中增加前述步骤中的新增业务后对其它已有业务的性能所产生的影响。
步骤103,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并根据损伤校验结果进行路径选择。
在计算获取到各已有业务的性能以及新增业务的性能后,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具体可以为判断计算的各业务的性能是否能够满足预设的性能要求,并生成损伤校验结果。若生成的损伤校验结果为各业务的性能能够满足预设的性能要求,则将步骤101计算的路径作为为该新增业务选择的路径,否则重新执行上述步骤101-103,直到根据计算的路径得到的各业务的性能满足预设的性能要求为止。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先不考虑物理损伤信息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在网络中增加该路径的基础上,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影响各业务的性能的物理损伤信息来分别计算各已有业务和新增业务的性能,通过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并根据损伤校验结果来对新增业务进行路径选择;本实施例充分考虑了不同波长之间业务性能的相互影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不考虑物理损伤引起对已有业务性能的不良影响等缺陷,同时提前考虑到已有业务可能对新增业务的影响,提升了扩容建路或重路由的效率,避免因开不通业务造成的路径重新计算。
图2为本发明路径选择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网络拓扑和波长约束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并为所述路径分配波长。
图3为本发明路径选择方法实施例二中各业务对应的路径示意图,如图3所示,网络中包括A、B、C、D、E、F、G、H八个节点,假设网络中已开通四个业务,各已有业务对应的波长分别为λ1、λ2、λ4和λ5,其对应的路径分别为EABFF、ABGH、FGD和BCD,本实施例以各业务经过的节点来代表其对应的路径。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用户希望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新增一条源节点为A,宿节点为D的业务,本步骤为先不考虑物理损伤信息,根据当前的网络拓扑和波长约束为该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具体采用现有的集中式计算路径的方法,具体可以由一个集中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Element;以下简称:PCE)负责路径的计算,该PCE的路径计算方法可以具体采用现有的计算方法,如PCE通过现有的波长路由分配算法为业务选择一条路径并分配一个波长,此处不再赘述。假设为该新增路径计算的路径为ABGCD,并为其分配波长为λ3,例如可以根据现有的RWA算法来分配波长。
步骤202,根据测量到的各已有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分别获取在网络中增加新增业务之后各已有业务在各输入光功率下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PCE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后,先假设将该路径添加在网络中,收集当前网络中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各通道的光功率信息、各通道的波长占用状态等物理损伤信息。本实施例中的光放大器可以具体为EDFA,本步骤为获取各已有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EDFA的增益参考谱,具体可以通过使用光谱分析仪等仪表测量多个通道的增益和噪声系数来得到,通常在40波系统下,具体为40个通道。此处得到的各EDFA的增益参考谱是指在典型平均增益下的典型输入光功率下的各通道的增益和噪声系数,如某类EDFA的典型平均增益为20dB,典型输入光功率为-20dBm。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该增益参考谱,以及对EDFA单板的数学建模或工程经验,可以获取到任意波长分布(如40个波长中某几个波长的组合)下在其他任意输入光功率下的新的增益和噪声系数,从而可以求出在给定平均增益前提下的任意波长分布在任意输入光功率大小时经过EDFA放大后的输出光功率的大小。其中,具体可以通过各通道的波长占用状态来获取波长分布情况,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在网络中增加新增业务之前所述各已有业务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即在网络中增加新增业务之后,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不变,此处的输入光功率为各已有业务的单通道功率,不是光放大器的输入总光功率;每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根据上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出光功率、两级光放大器之间的衰耗和两级光放大器之间的光纤的拉曼效应而得到的。
步骤203,根据各已有业务在各输入光功率下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分别计算在网络中增加所述新增业务之后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
在根据上述步骤获取到各已有业务在各输入光功率下的各EDFA的增益和噪声系数后,则可以分别计算得到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Optical Signal Noise Ratio;以下简称:OSNR)值。对于每个EDFA来说,在已知各通道的输入光功率的大小,以及该EDFA在该输入光功率下的增益和噪声系数时,便可以计算得到经过该EDFA的OSNR值。而每级EDFA的输入光功率为根据上一级EDFA的输出光功率、两级EDFA之间的衰耗和两级EDFA之间的光纤的拉曼效应而得到的。因此,按照上述方法依次计算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各级EDFA的输出光功率,最终计算得到经过多级EDFA之后信道到达宿节点的OSNR值,即得到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值。
步骤204,根据收集的各已有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器件参数、光纤类型、各通道的码型、各通道的光功率和残余色散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分别计算所述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代价。
本步骤为PCE收集各已有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其他器件的器件参数、光纤类型、各通道的码型、各通道的光功率和残余色散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依此来分别计算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代价。本领域技术人员具体可以依据其工程设计经验或对各路径经过的其他器件以及光纤信道的建模来计算得到对应的OSNR代价。其中,光信噪比值代价可以考虑色度色散(Chromatic Dispersion;以下简称:CD)、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以下简称:PMD)、串扰(Crosstalk;以下简称:Xtalk)和滤波器级联等众多线性损伤因素的一种或多种,以及自相位调制(SelfPhase Modulation;以下简称:SPM)、交叉相位调制(Cross-Phase Modulation;以下简称:XPM)、四波混频(Four-Wave Mixing;以下简称:FWM)、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以下简称:SBS)和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以下简称:SRS)等众多非线性损伤因素的一种或多种。即分别对应有CD光信噪比值代价、PMD光信噪比值代价、Xtalk光信噪比值代价等,以及SPM光信噪比值代价、XPM光信噪比值代价、FWM光信噪比值代价等,而此处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代价即为这些代价之和。因此,本实施例将非线性因素考虑在业务性能之内,则可以解决现有光网络中存在的非线性效应所造成的信道性能恶化等缺陷。
步骤205,根据预设的各已有业务对应的路径的端到端所需的光信噪比值、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和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代价,分别计算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
在经过上述步骤计算得到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值和OSNR代价后,再根据预设的端到端所需的OSNR值,分别计算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余量,具体可以采用下述公式来计算:端到端的OSNR余量=端到端所需要的OSNR值-端到端的OSNR值-端到端的OSNR代价。其中,端到端所需要的OSNR值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经验预先设定或提前测量得到的确定值。本实施例中以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余量作为衡量各业务的性能的参数,OSNR余量越大,表明该业务的性能越好。根据上述步骤202-205便可以计算得到业务λ1、λ2、λ4和λ5所分别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余量,即获取得到业务λ1、λ2、λ4和λ5的性能。其中,本实施例具体以OSNR余量作为衡量各业务的性能的参数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以采用OSNR值、OSNR代价值或其他参数值作为衡量业务性能的标准;例如,当采用OSNR值时,则可以相应地对OSNR容忍度进行预先设置,此时则无需执行步骤204和205,后续比较前述计算的OSNR值的大小与OSNR容忍度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来进行业务性能的损伤校验;其他参数值与此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206,根据测量得到的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分别获取新增业务在各输入光功率下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
在计算各已有业务λ1、λ2、λ4和λ5的性能的同时,PCE还计算新增业务λ3的性能,即计算新增业务λ3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余量,步骤即为计算新增业务λ3的性能的过程,其与上述步骤202-205之间不存在绝对的时序限定关系,也可以先执行步骤206-209,还可以将二者同时执行。在本步骤中,在计算新增业务λ3的端到端的OSNR值时,由于该新增业务λ3尚未开通,则也可以具体根据增益参考谱获取该该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各EDFA的增益和噪声系数。其中,新增业务对应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预先设定的光功率值或已有业务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的平均值,每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根据上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出光功率、两级光放大器之间的衰耗和两级光放大器之间的光纤的拉曼效应而得到的。即由于新增业务并未实际加入到网络中,则其输入光功率可以为预先设定的典型光功率大小,该典型光功率大小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经验来设定,或者为该节点上其他已开通业务的平均光功率大小。
步骤207,根据新增业务在各输入光功率下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分别计算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
根据上述步骤获取的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各EDFA的增益和噪声系数,计算该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值,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照上述计算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值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8,根据收集的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器件参数、光纤类型、各通道的码型、各通道的光功率和残余色散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计算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代价,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204,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9,根据预设的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的端到端所需的光信噪比值、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和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代价,计算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本步骤可以类似上述步骤205,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10,判断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是否大于预设的余量容忍度,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11,否则重复执行步骤201,直到重新计算的路径满足所述预设的余量容忍度为止。
经过上述步骤分别计算得到各已有业务和新增业务的性能,即计算得到各已有业务和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余量后,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具体为判断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余量是否大于预设的余量容忍度,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11。否则当至少一个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小于所述预设的余量容忍度时,重复执行步骤201,即重新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并重复后续步骤202-210,直到重新计算的路径满足所述预设的余量容忍度为止。
假设基于上述步骤中为新增业务λ3计算的端到端的路径ABGCD,PCE根据收集到的物理损伤信息计算得到的各已有业务λ1、λ2、λ4、λ5和新增业务λ3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余量分别为1、-1、1、0.5和1,假设预设的余量容忍度为0,则由于业务λ2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余量小于0,则该路径ABGCD不能满足性能要求,返回执行步骤201。假设步骤201重新为新增业务λ3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ABCD,PCE根据收集到的物理损伤信息计算得到的各已有业务λ1、λ2、λ4、λ5和新增业务λ3对应的端到端的OSNR余量分别为1、1.2、2、0.5和2,其均大于0,则该路径ABGD可以满足性能要求,则执行步骤212。
步骤211,将计算的路径作为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
通过上述步骤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当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均大于预设的余量容忍度时,表明步骤201计算的路径可以满足预设的性能要求,则将该路径作为该新增业务λ3对应的路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先不考虑物理损伤信息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在网络中增加该路径的基础上,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影响各业务的性能的物理损伤信息来分别计算各已有业务和新增业务的性能,通过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并根据损伤校验结果来对新增业务进行路径选择;本实施例充分考虑了不同波长之间业务性能的相互影响,本实施例在进行路径选择时判断新业务的性能是否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判断新增路径是否对已有业务产生影响,避免了可能对已有业务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提前考虑已有业务可能对新增业务的影响,提升了扩容建路或重路由的效率,避免因开不通业务造成的路径重新计算。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或光层设备内置的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4为本发明路径选择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中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路径选择装置可以具体包括路径计算模块401、性能计算模块402和损伤校验模块403。其中,路径计算模块401用于根据网络拓扑和波长约束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并为所述路径分配波长。性能计算模块402用于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物理损伤信息分别计算网络中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的性能,所述物理损伤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中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损伤校验模块403用于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并根据损伤校验结果为所述新增业务进行路径选择。
图5为本发明路径选择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二中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路径选择装置在上述图4所示的基础之上,性能计算模块402可以具体包括第一计算单元412。第一计算单元412用于根据测量到的增益参考谱和收集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各光放大器的光功率,分别计算在网络中增加所述新增业务之后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路径选择装置中的性能计算模块402还可以包括第二计算单元422。第二计算单元422用于根据收集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器件参数、光纤类型、各通道的码型、各通道的光功率和残余色散,分别计算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代价。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路径选择装置中的性能计算模块402还可以包括第三计算单元432。第三计算单元432用于根据预设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的端到端所需的光信噪比值、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和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代价分别计算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以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作为衡量所述各业务的性能的参数。
进一步地,第一计算单元412可以具体包括获取子单元4121和计算子单元4122。其中,获取子单元4121用于根据测量得到的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分别获取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在各输入光功率下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计算子单元4122用于根据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在各输入光功率下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分别计算网络中增加所述新增业务之后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其中,所述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在网络中增加所述新增业务之前所述各已有业务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预先设定的光功率值或所述已有业务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的平均值,每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根据上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出光功率、两级光放大器之间的衰耗和两级光放大器之间的光纤的拉曼效应而得到的。
更进一步地,损伤校验模块403可以具体包括判断单元413、第一选择单元423和第二选择单元433。其中,判断单元413用于判断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是否大于预设的余量容忍度。第一选择单元423用于当所述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均大于所述预设的余量容忍度时,将计算的所述路径作为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第二选择单元433用于当至少一个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小于所述预设的余量容忍度时,重复所述根据网络拓扑和波长约束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的步骤,直到重新计算的路径满足所述预设的余量容忍度为止。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装置,先不考虑物理损伤信息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在网络中增加该路径的基础上,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影响各业务的性能的物理损伤信息来分别计算各已有业务和新增业务的性能,通过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并根据损伤校验结果来对新增业务进行路径选择;本实施例充分考虑了不同波长之间业务性能的相互影响,本实施例在进行路径选择时判断新业务的性能是否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判断新增路径是否对已有业务产生影响,避免了可能对已有业务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提前考虑已有业务可能对新增业务的影响,提升了扩容建路或重路由的效率,避免因开不通业务造成的路径重新计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网络拓扑和波长约束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并为所述路径分配波长;
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物理损伤信息分别计算网络中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的性能,所述物理损伤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中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
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并根据损伤校验结果为所述新增业务进行路径选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物理损伤信息分别计算网络中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的性能包括:
根据测量到的增益参考谱和收集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各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分别计算在网络中增加所述新增业务之后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以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作为衡量所述各业务的性能的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物理损伤信息分别计算网络中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的性能还包括:
根据收集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器件参数、光纤类型、各通道的码型、各通道的光功率和残余色散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分别计算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代价,以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代价作为衡量所述各业务的性能的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物理损伤信息分别计算网络中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的性能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的端到端所需的光信噪比值、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和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代价分别计算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以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作为衡量所述各业务的性能的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测量到的增益参考谱和收集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各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分别计算在网络中增加所述新增业务之后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包括:
根据测量到的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分别获取在网络中增加所述新增业务之后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在各输入光功率下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
根据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在各输入光功率下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分别计算在网络中增加所述新增业务之后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其中,所述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在网络中增加所述新增业务之前所述各已有业务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预先设定的光功率值或所述已有业务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的平均值,每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根据上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出光功率、两级光放大器之间的衰耗和两级光放大器之间的光纤的拉曼效应而得到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并根据损伤校验结果为所述新增业务进行路径选择包括:
判断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是否大于预设的余量容忍度;
当所述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均大于所述预设的余量容忍度时,将计算的所述路径作为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
当至少一个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小于所述预设的余量容忍度时,重复所述根据网络拓扑和波长约束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的步骤,直到重新计算的路径满足所述预设的余量容忍度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物理损伤信息中的各通道的光功率发生变化时,重新获取更新后的所述各通道的光功率,或者接收网络中各节点主动发送的更新后的所述各通道的光功率。
8.一种路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径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拓扑和波长约束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并为所述路径分配波长;
性能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收集的网络中的物理损伤信息分别计算网络中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的性能,所述物理损伤信息包括所述网络中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
损伤校验模块,用于对各业务的性能进行损伤校验,并根据损伤校验结果为所述新增业务进行路径选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测量到的增益参考谱和收集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各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分别计算在网络中增加所述新增业务之后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以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作为衡量所述各业务的性能的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计算模块还包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收集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器件参数、光纤类型、各通道的码型、各通道的光功率和残余色散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分别计算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代价,以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代价作为衡量所述各业务的性能的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计算模块还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的端到端所需的光信噪比值、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和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代价分别计算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以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作为衡量所述各业务的性能的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测量到的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所经过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参考谱,分别获取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在各输入光功率下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在各输入光功率下的各光放大器的增益和噪声系数分别计算在网络中增加所述新增业务之后所述各已有业务和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值,其中,所述各已有业务对应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在网络中增加所述新增业务之前所述各已有业务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预先设定的光功率值或所述已有业务的第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的平均值,每级光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为根据上一级光放大器的输出光功率、两级光放大器之间的衰耗和两级光放大器之间的光纤的拉曼效应而得到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损伤校验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是否大于预设的余量容忍度;
第一选择单元,用于当所述各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均大于所述预设的余量容忍度时,将计算的所述路径作为所述新增业务对应的路径;
第二选择单元,用于当至少一个业务对应的端到端的光信噪比余量小于所述预设的余量容忍度时,重复所述根据网络拓扑和波长约束为新增业务计算一条端到端的路径的步骤,直到重新计算的路径满足所述预设的余量容忍度为止。
CN201180001309.7A 2011-05-24 2011-05-24 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265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74588 WO2011144072A2 (zh) 2011-05-24 2011-05-24 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5569A true CN102265569A (zh) 2011-11-30
CN102265569B CN102265569B (zh) 2014-07-30

Family

ID=44992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1309.7A Active CN102265569B (zh) 2011-05-24 2011-05-24 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15029B2 (zh)
EP (1) EP2706708B1 (zh)
CN (1) CN102265569B (zh)
RU (1) RU2584448C2 (zh)
WO (1) WO2011144072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1524A1 (zh) * 2015-03-09 2016-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光网络控制器和光传送网络
CN106464537A (zh) * 2015-03-19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波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94941A (zh) * 2017-11-20 2018-05-04 清华大学 空分复用光网络串扰监测、溯源与光路重优化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4072A2 (zh) * 2011-05-24 2011-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EP2868013B1 (en) * 2012-07-02 2016-06-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n optical path
CN103441929B (zh) * 2013-09-17 2016-07-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son网络减少波长连续性限制的方法
CN110166161B (zh) * 2015-06-02 2020-10-20 麻省理工学院 在波分复用光通信网络中用于业务减损的自动评估的方法
JP6561619B2 (ja) 2015-06-22 2019-08-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及び信号品質推定方法
JP6638535B2 (ja) * 2016-04-19 2020-0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及び伝送品質マージン算出方法
WO2020037473A1 (zh) 2018-08-20 2020-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数据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US11196505B2 (en) * 2018-11-13 2021-12-07 Infiner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cal power controls in optical networks
CN110958066B (zh) * 2019-11-18 2022-09-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增益网络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4866879A (zh) * 2021-02-04 2022-08-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Otn的重路由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9690A (zh) * 2006-09-27 2007-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通道建立方法、波分设备及波分系统
CN101075956A (zh) * 2007-06-22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通道的建立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662704A (zh) * 2008-08-26 2010-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光波长路径的方法、系统和节点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90902B2 (en) * 2001-12-12 2007-03-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avelength exerciser
US20030194234A1 (en) * 2002-04-12 2003-10-16 Kamakshi Sridhar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wavelength assignment i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 ring networks
DE102004047693A1 (de) * 2004-09-30 2006-04-20 Siemens Ag Preemphase eines optischen Wellenlängen-Multiplexsignals
CN101232740A (zh) 2008-01-21 2008-07-30 北京邮电大学 自感知光网络中的光波波长资源调度方法
JP5093089B2 (ja) * 2008-12-25 2012-1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設計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設計方法
US8396364B2 (en) * 2009-02-06 2013-03-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airment-aware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in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US8346079B2 (en) * 2009-02-27 2013-01-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protocol (PCEP) operations to support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routing, wavelength assignment, and impairment validation
US20120148234A1 (en) * 2009-08-21 2012-06-14 Elisa Bellagamba Methods and node entities in optical networks
US8934768B2 (en) * 2010-06-02 2015-0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figuring a path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077481B2 (en) * 2010-08-24 2015-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wavelength allocation in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WO2011144072A2 (zh) * 2011-05-24 2011-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9690A (zh) * 2006-09-27 2007-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通道建立方法、波分设备及波分系统
CN101075956A (zh) * 2007-06-22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通道的建立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662704A (zh) * 2008-08-26 2010-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光波长路径的方法、系统和节点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1524A1 (zh) * 2015-03-09 2016-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光网络控制器和光传送网络
CN106233680A (zh) * 2015-03-09 2016-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光网络控制器和光传送网络
CN106233680B (zh) * 2015-03-09 2019-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光网络控制器和光传送网络
CN106464537A (zh) * 2015-03-19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波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64537B (zh) * 2015-03-19 2019-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波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94941A (zh) * 2017-11-20 2018-05-04 清华大学 空分复用光网络串扰监测、溯源与光路重优化方法
CN107994941B (zh) * 2017-11-20 2019-10-29 清华大学 空分复用光网络串扰监测、溯源与光路重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06708B1 (en) 2015-09-16
EP2706708A2 (en) 2014-03-12
RU2584448C2 (ru) 2016-05-20
WO2011144072A2 (zh) 2011-11-24
US9215029B2 (en) 2015-12-15
US20140079389A1 (en) 2014-03-20
EP2706708A4 (en) 2014-07-30
RU2013157209A (ru) 2015-06-27
CN102265569B (zh) 2014-07-30
WO2011144072A3 (zh) 201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5569B (zh) 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Correia et al. Power control strategies and network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or C+ L+ S multiband optical transport
Huang et al. Connection provisioning with transmission impairment consideration in optical WDM networks with high-speed channels
Soumplis et al. Network planning with actual margins
US9614751B2 (en) Optical path computation based on a reachability matrix
Uzunidis et al. Strategies for upgrading an operator's backbone network beyond the C-band: towards multi-band optical networks
US20230261949A1 (en) Wavelength regeneration in a network
Rizzelli et al. Assessing the scalability of next-generation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CN103053126B (zh) 用于波长交换光网络中的动态波长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US9973383B2 (en) Placement of wavelength shifters in optical networks
Iyer et al. Investigation of launch power and regenerator placement effect on the design of mixed-line-rate (MLR) optical WDM networks
Fidler et al. Impairment-aware optical networking using cross-layer communication
Jana et al. Multifiber vs. ultra-wideband upgrade: A techno-economic comparison for elastic optical backbone network
Jana et al. Optical cable deployment versus fiber leasing: an operator’s perspective on CapEx savings for capacity upgrade in an elastic optical core network
Ravipudi et al. Impairment-and fragmentation-aware dynamic routing, modulation and spectrum allocation in C+ L band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using Q-learning
Wang et al. Load-aware nonlinearity estimation for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in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Lozada et al. Impact of amplification and regeneration schemes on the blocking performan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wide-area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Bakri et al. On the optimization of CAPEX and OPEX for the design of island-based translucent optical backbone networks
Souza et al. Cost analysis of ultrawideband transmission in optical networks
Xu Resource allocation in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with physical-layer impairments
Goswami et al. On methodologies to estimate optical-layer power consumption and cost for long-haul WDM networks with optical reach constraint
Ramos et al. Impact of the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architecture on the design of multi-band C+ L+ S optical networks
Ayaz et al. Optimizing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quality of transmission with an empirical optical amplifier gain saturation model
Gao et al. Heuristic-based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customizable design of long-haul data center interconnect networks
Doumith et al. Mutual impact of traffic correlation and regenerator concentration in translucent wdm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