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4025A - 信息回忆检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回忆检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4025A
CN102254025A CN2011102143699A CN201110214369A CN102254025A CN 102254025 A CN102254025 A CN 102254025A CN 2011102143699 A CN2011102143699 A CN 2011102143699A CN 201110214369 A CN201110214369 A CN 201110214369A CN 102254025 A CN102254025 A CN 102254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tuation
sim
information
attribute
clus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43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4025B (zh
Inventor
冯铃
邓塘建
赵靓
杨文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1102143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54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54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4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4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4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接收包含情境实例的查询请求;S2:以至少包含一个情境实例的情境记忆作为查询对象,与用户提交的查询请求中的情境实例进行匹配,得到满足查询条件的一组情境实例;S3:依据所述一组情境实例和查询请求中的情境实例的相似度对所述一组情境实例进行排序;S4:得到经过排序的一组情境实例后,根据所述一组情境实例和各自的信息内容的映射关系,将具体的信息内容返回给用户。本发明实现了对曾经访问过的信息更准确、快速地检索。

Description

信息回忆检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回忆检索。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重新查找曾经看过或使用过的信息是一种很普遍的行为。信息的重新查找不同于信息的查找,后者由于用户没有掌握充足的资讯存在了不确定性,而前者则是一个很直接的过程,因为用户曾经看过该信息。支持信息的回忆检索的一般方法是维护用户的信息使用记录,例如根据用户回忆的频率来记录用户曾看过的信息,如1小时前,一天前,一个月前,等等。随着时间的流逝,用户的历史记录会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一般更偏好于搜索而非浏览全部历史记录。但是,由于记忆的退化及模糊性,用户在重新检索信息时,有时候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因为记错或忘记,通过简单地输入一些关键字来搜索想要的消息将是一件很耗时的事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回忆信息的时候,与信息相关联的情境(如时间、地点和活动等)可作为一种极有用的回忆线索,因为它们通常会比具体的信息内容更容易记住。例如,“查找去年去非洲旅行时在酒店里看到的菜谱”,一般地,用户很难记起菜谱的详细内容,但是会比较容易记住与之关联的情境信息,如时间(“去年”),地点(“酒店”)和活动(“在非洲旅行”),等等。在人脑中有一种记忆叫做情节记忆,它存储有关时序的情节或事件,以及事件之间的时空关系,并且通常会将事件与已知的一些事实或知识关联起来。情节记忆能够使用户重新体验过去发生的事情,它根据用户回忆起来的一个或几个情境线索而把整体的情节回忆起来。
目前,在网页搜索及个人信息管理领域关于信息的回忆检索这个课题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它们主要基于浏览和搜索两个方法来实现信息的重新获取。
在网页搜索领域,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方法和工具来辅助用户重新查找网页,比如回退按钮,浏览器的书签,历史列表,以及搜索引擎,等等。以Google的“Web History”为例,Google的搜索引擎会记录注册用户的网页活动数据,如搜索请求和点击的网页等,然后将它们分类为不同的主题,如网页、图像、新闻或博客等等。基于此,Google可以让用户在选定一个日期或在不同的时间段(如最新、比较新、比较旧和最旧等)来浏览过去访问过的网页。此外,Google还可以让用户在全部历史或不同主题之下通过输入一些关键字(如网页标题和网页内容的关键字等)来搜索曾经访问过的网页。利用Google WebHistory来回忆检索曾经看过的信息,只能针对用户在Google上的历史记录,并且用户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内容的关键字信息来进行回忆检索,而没有很好的利用情境信息。微软的研究者开发了一个工具叫“SearchBar”,把用户的网页访问历史组织成一个层次结构,涵盖了用户最近的搜索主题、搜索的关键字、访问的结果,以及用户在主题上所做的标记内容等。通过浏览这个层次结构,用户可以获取之前的搜索信息(如搜索的关键字、访问的结果,及其标记的内容等)。这种方法需要用户付出额外的代价来组织和维护其所访问网页的历史,且只能以浏览的方式来查看,不提供基于情境信息来进行回忆检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构建了一种搜索引擎“Re:SearchEngine”,不但可以搜索新信息,还可以支持重新搜索旧的信息。该搜索引擎对用户过去的查询请求建立了索引,以识别重复的搜索,而用户最近浏览过的网页则被保存在一个结果缓存里。为了决定在访问过的结果里哪些内容最有可能被用户记住,该搜索引擎维护了用户的交互记录缓存。在合并新旧内容时,该搜索引擎使用了关于新内容增益值和旧内容记忆值的一个测度函数来决定最后的网页排序。该搜索引擎基于具体内容的关键字来检索新旧内容,同样不提供利用情境信息来进行回忆检索。
在个人信息管理领域,为了支持信息的回忆检索,一些研究工作把信息内容以外的访问情境信息考虑进来。微软的研究者开发了一个系统叫做“Stuff I’ve Seen”,以支持个人信息的重新检索。该系统为用户曾经看过或使用过的信息(如电子邮件、文件和网页等等)建立了索引,并且使用了一些线索如文件类型、访问的日期和作者信息等来对搜索的结果进行筛选和排序。该系统虽然利用了一些情境线索来辅助筛选个人信息,但是这些情境信息仅限于几种类型,而且没有对情境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不具一般性。EMC中国研发中心和复旦大学合作开发了一个叫做“iMecho”的桌面搜索系统,把文件之间的关联关系考虑进来,以加强基于关键字的全文搜索。该系统从内容上如文件之间的相似关系和用户的操作上如从一个网页跳到另一个网页及文件复制等来挖掘关联关系。在该系统下,用户首先通过输入关键字来搜索,然后根据文件之间的关联图来导航到目标文件。“iMecho”系统仅通过挖掘文件内部之间某些特定的关联关系来辅助查找文件,并且其查询条件仍为全文的某些关键字,而没有利用文件以外更加丰富的情境信息来进行有效的回忆检索。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曾经访问过的信息实现更准确、快速地检索。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包含情境实例的查询请求;
S2:以至少包含一个情境实例的情境记忆作为查询对象,与用户提交的查询请求中的情境实例进行匹配,得到满足查询条件的一组情境实例;
S3:依据所述一组情境实例和查询请求中的情境实例的相似度对所述一组情境实例进行排序;
S4:得到经过排序的一组情境实例后,根据所述一组情境实例和各自的信息内容的映射关系,将具体的信息内容返回给用户。
其中,所述情境记忆为确定型有穷自动机(P,∑,η,p0,pf)表示,其中P是一组情境记忆快照的集合;∑是一组事件的集合,包括时间事件和用户以情境实例作为查询条件的回忆检索事件;η是一组演化函数P×∑→P的集合,满足于转化η(pi,ek)=pi+1,piP pi+1;p0∈P是初始情境记忆快照;pf∈P是终止情境记忆快照,包含空值
Figure BDA0000079399740000041
所述情境记忆快照表示为图CM=(VCC,ECC),其中节点VCC是一组情境实例的聚簇的集合,边ECC是在情境实例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情境实例是访问情境的实例,访问情境包含了n维情境属性(A1,A2,...,An),每一维情境属性的定义域构成了一个不同抽象级别的排序的层次结构,情境属性Ai的层次结构为一个偏序关系格(H,<h),其中H=(h1,h2,...,hL-1,ALL)共有L个层次,对应到的层次标识为(1,2,...,L-1,L),<h是H中层次级别之间的偏序关系,对任意的1<i<L满足h1h hih ALL,在H中的两个连续的层次hi和hi+1之间的相似度为si,i+1,0≤si,i+1≤1;
所述情境实例表示为n元组C=(c1,c2,...,cn),其中对于任意的1≤i≤n,ci∈Dom(Ai);
给定两个情境属性值ci,ci′∈Dom(Ai),k为ci在Ai的偏序关系的层级值,k′为ci′在Ai的偏序关系的层级值,ci和ci′之间的相似度,记为sim(Ai,ci,ci′),定义如下:
(1)如果ci=ci′,则sim(Ai,ci,ci′)=1;
(2)如果ci′<aci,则 sim ( A i , c i , c i ′ ) = Π l = k ′ k - 1 s l , l + 1 , ci′<aci表示ci为ci′的父亲;
(3)如果ciaci′,则 sim ( A i , c i , c i ′ ) = Π l = k k ′ - 1 s l , l + 1 ;
(4)如果ci和ci′位于相同的层级而且有共同的父亲cp,令np为cp的孩子数目,nc和nc′为ci和ci′在cp的所有孩子中的排序值,则
sim ( A i , c i , c i ′ ) = s k , k + 1 2 + ( 1 - | n c - n c ′ | n p - 1 ) · s k , k + 1 · ( 1 - s k , k + 1 )
(5)如果ci和ci′位于两个不同的层次级别并且它们的共同祖先为cp,令m=h(Ai,cp),则
sim ( A i , c i , c i ′ ) = Π l = k m - 1 s l , l + 1 · Π j = k ′ m - 1 s j , j + 1
给定两个情境实例C=(c1,c2,...,cn)和C′=(c’1,c’2,...,c’n),它们的相似度计算如下:
Sim ( C , C ′ ) = 1 n Σ i = 1 n sim 2 ( A i , c i , c i , ) .
其中,所述情境记忆中的情境属性的保持度随时间t逐渐衰退,采用修正的指数-幂函数R(Ai,ci,t)来表示情境属性值ci在访问事件发生t时间后的保持度变化;采用实数值b∈[0,1]来表示一个情境属性值的保持度;
Figure BDA0000079399740000055
其中,b0是保持度的初始值,λ是退化速度系数,θmax和θmin是两个最大和最小的阈值;
若b0>θmax:情境属性值的保持度大小保持不变;
若θmin≤b0≤θmax:保持度大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小,λ越大,R(A1,ci,t)减小得越快,意味着情境属性值退化得越快;
若b0<θmin保持度大小被置为0;
对于一个情境属性Ai,不同的层次级别被赋予了不同的保持度区间,层次结构中所有的保持度区间没有交集,且所有的保持度区间的并集构成整个区间[θmin,θmax];
对于情境属性Ai的一个值ci,它的保持度大小会依据函数R(Ai,ci,t)而减小,若当t=t0时,R(Ai,ci,t)∈(θi-1,θi],当t′=t0+Δt时,R(Ai,ci,t′)∈(θj-1,θj],1≤i<j≤L,那么,ci将会从层级hi退化到层级hj
其中,所述步骤S1中的查询请求表示为:RF(Q,CM)=<C1,C2,...,Cm>,其中,Q是用情境实例来形式化表示的查询请求,CM是情境记忆快照,而Q在CM之上的中间查询结果是情境实例的排序列表,<C1,C2,...,Cm>。
其中,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逐个扫描CM中的情境实例,查找与Q中的情境实例相匹配的情景实例,匹配的条件满足Q=C、C<Q或Q<C。
其中,所述步骤S2采用聚簇的方式进行匹配,所述聚簇为对于每一个情境属性Ai的一组情境实例的聚簇集合,得到n个聚簇的集合CL(A1),CL(A2),...,CL(An),对于任意1≤i≤n,CL(Ai)={CC(Ai,r1),CC(Ai,r2),...,CC(Ai,rz)},其中z是CL(Ai)中的聚簇总数,CC(Ai,rj)是一个情境实例的聚簇,其中,1≤j≤z,每一个情境实例仅属于其中的一个聚簇,rj表示Ai中的情境属性,具体包括步骤:
S2.1:选取开始进行匹配的属性Ai,置匹配结果列表List为空;
S2.2:对于聚簇集合CL(Ai)中的每一个聚簇CC(Ai,rj),若(rj=qi)∨(rjaqi)∨(qiarj)成立,则再检查CC(Ai,rj)中的每一个情境实例C,若满足(C=Q)∨(C<Q)∨(Q<C),则将C加入List。
其中,生成聚簇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1:为一个新的聚簇CC(Ai,r)确定其代表属性值r,从情境记忆CM中尚未被聚簇的情境实例里面,以情境属性Ai为出发点找到一个位于该层次结构中层级最高的情境属性值,然后以该值作为新聚簇的代表属性值r;
步骤2:以CM中尚未被聚簇的情境实例组装CC(Ai,r),对尚未被聚簇的任一情境实例C,若其属性值等于r或是r的后代,且与r的相似度不小于预定的聚簇阈值δ,则把C聚到CC(Ai,r),因此,CC(Ai,r)={C|(C∈CM尚未被聚簇)∧((ciar)∨(ci=r))∧sim(Ai,ci,r)≥δ},sim(Ai,ci,r)为ci和r的相似度。
步骤3:重复步骤1和步骤2,直到所有的情境实例都已被聚簇。
其中,所述步骤S2采用情境属性关联的方式进行匹配,为其层次结构中的每一个值v构建一个关联关系链Chain(Ai,v),该链连接了所有包含该属性值v的情境实例,即对于任意C∈Chain(Ai,v),都有(ci=v);扩展关联关系链Chain(Ai,v),得到EChain(Ai,v),满足对于任意C∈EChain(Ai,v),都有(ci=v)∨(ciav)∨(v<aci),具体包括步骤:
S2.1:以Q的属性值出发,选取具有最短长度扩展链所对应的属性Ai,置匹配结果列表List为空;
S2.2:对于扩展链EChain(Ai,qi)中所连接的每一个情境实例C,若满足以下条件(C=Q)∨(C<Q)∨(Q<C),则将C加入List。
其中,所述步骤S3具体为利用以下相似度函数来对情境记忆快照中的情境实例基于查询请求Q来进行排序,
Rank ( Q , C ) = Sim ( Q , C ) = 1 n &Sigma; i = 1 n sim 2 ( A i , q i , c i ) .
其中,所述步骤S3具体为基于加权的相似度排序,公式如下:
Rank ( Q , C ) = &Sigma; i = 1 n w i &CenterDot; sim 2 ( A i , q i , c i )
其中,wi为情境属性qi的权值,且wi∈[0,1],并且
Figure BDA0000079399740000073
其中,所述步骤S3具体为基于负向非相似度排序,公式如下:
Dissim ( Q , C ) = 1 - min i = 1 n sim ( A i , q i , c i )
Rank ( Q , C ) = 1 - Dissim ( Q , C ) = min i = 1 n sim ( A i , q i , c i ) .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在情境记忆模型之上基于情境的信息回忆检索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依据人脑记忆机制而提出的基于情境的信息回忆检索的方法,能够使得用户通过更容易记住的相关情境来查找曾经访问过的信息,更加接近于人脑的回忆模式,使查找更准确、快速;
2、通过模拟人脑来构建情境记忆模型,应用了情境实例的聚簇和关联关系结构,以及动态的生命周期演化策略,使得情境信息得以有效组织,同时很好地消除了无关的情境信息;
3、通过应用情境聚簇及关联关系的特性来匹配查询请求,大大减少了匹配过程所需耗费的时间代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回忆检索方法中的情境记忆模型演化的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回忆检索方法中的情境记忆模型中的两个情境属性时间和地点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回忆检索方法中的情境记忆模型中的一个情境记忆的演化示例;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息回忆检索方法流程图;
图5为图4的方法中三种情境匹配的示意图,(a)为精确匹配、(b)特殊匹配、(c)一般匹配;
图6为图4方法中的情境实例之间关联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基于人脑的回忆机制,用一个多维的向量来表示与信息内容相关的情境实例,并在它们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情境来查找想要的信息。具体是通过本发明提出的情境记忆模型来实现信息回忆检索,以下是关于发明提出的情境记忆模型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情境记忆模型的框架图,在人脑记忆的启发之下,本发明提出将情境记忆组织为两种记忆单元,即短期情境记忆单元和长期情境记忆单元:
·短期情境记忆单元不但容量小,而且只持续很短的时间,通常在几秒以内。存储在此单元中的情境信息一般会保持其原始格式。
·长期情境记忆单元在容量上几乎是无限的,持续的时间可能是几天或者是几十年。情境信息在长期记忆单元中被很好地组织起来。长期情境记忆单元又分为两类:永久单元和一般单元。前者存储的情境信息维持不变,而后者的情境信息则会退化。
在本发明中,一个用户在访问信息时所处的境况被称为访问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是用户相关的(如用户名,活动和日程安排等),也可以是外部环境相关的(如时间,地点和周围的人等)。如果所访问的信息是用户感兴趣的,那么一个有关该信息的标识和访问情境实例的映射关系就会被建立起来,而该信息的具体内容则会被保存到一个实体库中。这样一个访问事件被称为有效的访问事件。
情境记忆是动态演化的,信息在两种情境记忆单元之间的流转如下所示:
1、对于一个被短期情境记忆单元接收到的访问事件,如果它是有效的,即用户能够记住该访问信息,则对应的情境实例将会在几秒钟内传递到长期情境记忆单元;否则,它将会很快被丢失。
2、在长期情境记忆单元内,如果访问情境对于用户是极为深刻或异常重要的,那么它将会被存储在永久单元里;否则,它会被存储在一般单元里。
3、类似于人脑记忆会逐渐变得模糊,在一般单元内的情境信息也会在其生命周期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退化。
4、当一个在长期情境记忆单元里的情境实例被回忆起来时,它会被送回到短期情境记忆单元中加强它的新鲜度和保持度,从而延缓其退化进程。
本发明主要集中于长期情境记忆单元(简称为情境记忆),接下来介绍其静态结构和动态演化细节。
情境记忆的静态结构
访问情境包含了n维情境属性(A1,A2,...,An),每一维情境属性的定义域构成了一个不同抽象级别的排序的层次结构。情境属性Ai的层次结构可以看作为一个偏序关系格(H,<h),其中H=(h1,h2,...,hL-1,ALL)共有L个层次,对应到的层次标识为(1,2,...,L-1,L),而<h是H中层次级别之间的偏序关系,对任意的1<i<L满足(h1h hihALL)。如图2所示,为两个情境属性时间和地点的层次结构例子。在H中的两个连续的层次hi和hi+1之间,有一个范围是0到1之间的权重,以表示hi和hi+1的层次相似度,记为si,i+1
对于H中的每一个层次级别,本发明基于一个选定的参照值,根据属性值之间的距离为每一个结点进行排序。例如,在图2中,以“2010-10-1”为参照值,则“2010-10-3”比“2010-10-8”更接近于“2010-10-1”,所以在该层次级别中前者排在后者之前。同样地,在地理位置上,“上海”比“广东”更靠近参照值“北京”,因此“上海”排在“广东”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情境属性值之间的排序依赖于具体的应用。
定义1:令ci和ci′是Ai的两个情境属性值(ci,ci′∈Dom(Ai)),则ci和ci′可能位于H中相同或不同的层级。假设函数h(Ai,ci)和h(Ai,ci′)分别返回ci和ci′所在的层级的标识值。ci′称为ci的父亲,记为ciaci′(反过来,ci称为ci′的孩子),当且仅当h(Ai,ci)=h(Ai,ci′)-1并且从ci到ci′存在一条只有一条边的路径。
本发明中,ciaci′也用来表示ci′是ci的父亲的父亲,等等。换言之,c′i称为ci的祖先(反过来,ci称为ci′的后代)。
计算两个情境属性之间的相似度,取决于它们在层次级别中的距离,以及它们在相同层级中的排序情况。
定义2:给定两个情境属性值ci,ci′∈Dom(Ai),令k=h(Ai,ci),k′=h(Ai,ci′)。ci和ci′之间的相似度,记为sim(Ai,ci,ci′),定义如下:
1、如果ci=ci′,则sim(Ai,ci,ci′)=1;
2、如果ci′<aci,则 sim ( A i , c i , c i &prime; ) = &Pi; l = k &prime; k - 1 s l , l + 1 , ci′<aci表示ci为ci′的父亲;
3、如果ciaci′,则 sim ( A i , c i , c i &prime; ) = &Pi; l = k k &prime; - 1 s l , l + 1 ;
4、如果ci和ci′位于相同的层级而且有共同的父亲cp,令np为cp的孩子数目,nc和nc′为ci和ci′在cp的所有孩子中的排序值,则
sim ( A i , c i , c i &prime; ) = s k , k + 1 2 + ( 1 - | n c - n c &prime; | n p - 1 ) &CenterDot; s k , k + 1 &CenterDot; ( 1 - s k , k + 1 ) ;
5、如果ci和ci′位于两个不同的层次级别并且它们的共同祖先为cp,令m=h(Ai,cp),则:
sim ( A i , c i , c i &prime; ) = &Pi; l = k m - 1 s l , l + 1 &CenterDot; &Pi; j = k &prime; m - 1 s j , j + 1 .
根据定义2,给定三个情境属性值ci1,ci2,ci3∈Dom(Ai),可以很容易得到以下两个推论:
1、如果ci1aci2且ci2aci3,那么sim(Ai,ci1,ci3)<sim(Ai,ci2,ci3);
2、如果ci和ci′位于相同的层级而且有共同的父亲cp,令h(Ai,ci)=h(Ai,ci′)=k,那么 s k , k + 1 2 &le; sim ( A i , c i , c i &prime; ) < s k , k + 1 .
一个情境实例是其n维情境属性的实例化,表示为一个n元组C=(c1,c2,...,cn),其中对于任意的1≤i≤n,ci∈Dom(Ai)。基于情境属性值的相似度,可以计算两个情境实例的相似度。
定义3:给定两个情境实例C=(c1,c2,...,cn)和C′=(c’i,c’2,...,c’n),它们的相似度计算如下:
Sim ( C , C &prime; ) = 1 n &Sigma; i = 1 n sim 2 ( A i , c i , c i , ) .
如图2中,假设C=(“2010-10-1”,“北京”)和C′=(“2010-10-3”,“北京”)是两个二维的情境实例,则可计算 Sim ( C , C &prime; ) = 1 2 ( 0.72 2 + 1 ) = 0.87 .
定义4:假设情境是一个n维的向量(A1,A2,...,An),令C=(c1,c2,...,cn)和C′=(c’1,c’2,...,c’n)为两个情境实例,则:
1、C等于C′,记为C=C′,当且仅当 &ForAll; i &Element; { 1,2 , . . . , n } ( c i , = c i ) .
2、C比C′更一般化,记为C′<C,当且仅当
Figure BDA0000079399740000124
3、C和C′在情境属性Ai上相关联,记为
Figure BDA0000079399740000125
当且仅当sim(Ai,ci,c’i)≥θ,其中θ是预设好的阈值。
例如,以图2所示的时间和地点两个情境属性的层次结构,令C=(“2010-10”,“中国”),C′=(“2010-10-1”,“北京”),则C比C′更一般化。在地点这一维情境属性上,当阈值θ=0.75时C和C′相关联,因为sim(地点,“中国”,“北京”)=0.8>θ。
定义5:给定一个情境属性的代表值r∈Dom(Ai),以r为基准,一组情境实例构成一个聚簇,记为CC(Ai,r),对于 &ForAll; C = ( c 1 , c 2 , . . . , c n ) &Element; CC ( A i , r ) sim(Ai,ci,r)≥δ∧(ci∈Dom(Ai))∧((ci=r)∨(ciar)),其中δ是0到1之间的一个聚簇阈值。
例如上面的两个情境实例C=(“2010-10”,“中国”),C′=(“2010-10-1”,“北京”),当δ=0.7时,它们就可以构成一个聚簇CC(地点,“中国”)。
定义6:一个情境记忆的快照是一个图CM=(VCC,ECC),其中VCC是一组结点的集合(表示情境实例的聚簇),ECC是在一组在结点上的边的集合(表示情境实例之间的关联关系)。这个图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换言之,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时间的一个函数。
一个情境记忆快照的图可能不是连接的。如图3所示,展示了三个情境记忆快照。以CM2为例,每一个方框表示一个情境实例C,它由三个情境属性组成:时间、地点、活动。每一个虚线椭圆表示一个情境实例的聚簇,而连接在两个情境实例之间的边表示关联关系(例如,
Figure BDA0000079399740000131
表示情境实例C1和C4在第二维情境属性相关联)。
情境记忆的动态演化
类似于人脑记忆会逐渐模糊直至消失,情境记忆快照也经历一个逐步退化的生命周期,其中情境属性值会基于其所在的层次结构独立地退化。当一个情境实例的全部属性都退化为“ALL”时,本发明认为其对应的访问事件已被用户忘记,因此该情境实例会被剔除出情境记忆快照。
为了量化情境属性的退化,基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本发明采用一个修正的指数-幂函数R(Ai,ci,t)来表示情境属性值ci在访问事件发生t时间后(t也称为ci的年龄)的保持度大小。本发明采用一个实数值b∈[0,1]来刻画一个情境属性值的保持度,若b趋于1,则该情境属性值被记得最清楚,若b接近于0,则该情境属性趋于被忘记。
其中,b0是保持度的初始值,λ是退化速度系数,θmax和θmin是两个最大和最小的阈值。
·若b0>θmax:情境属性值的保持度大小保持不变,对应于前文
所述的长期情境记忆中的永久单元。
·若θmin≤b0≤θmax:保持度大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小,
对应于长期情境记忆中的一般单元。λ越大,R(A,c,t)减小得
越快,意味着情境属性值退化得越快。
·若b0<θmax:保持度大小被置为0,对应于短期情境记忆单元。
对于一个情境属性Ai,不同的层次级别被赋予了不同的保持度区间,如图2所示。特别地,一个层次结构中所有的保持度区间是互斥的,且它们的并集构成一个区间[θmin,θmax]。图2所示的例子中,θmin=0.08,θmax=0.98。
对于情境属性Ai的一个值ci,它的保持度大小会依据函数R(Ai,ci,t)而减小,其中t是ci的年龄。若当t=t0时,R(Ai,ci,t)∈[θi-1,θi),当t′=t0+Δt时,R(Ai,ci,t′)∈[θj-1,θj)1≤i<j≤L,那么,c将会从层级hi退化到层级hj
为了模拟人脑记忆的强化现象,即当情境属性Ai的一个值ci被用户回忆起来一次或多次时,为保持度的初始值r0增大一个百分比δr,同时为λ值减小一个百分比δλ,从而使得函数R(Ai,ci,t)返回一个较大的保持度值,亦即减缓了该情境属性值的退化速度。如图3所示,展示了情境退化过程的一个例子。
基于以上说明,对情境记忆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如下:
定义7:一个情境记忆是一个确定型有穷自动机(P,∑,η,p0,pf),其中P是一组情境记忆快照的集合;∑是一组事件的集合,包括时间事件和用户以情境实例作为查询条件的回忆检索事件;η是一组演化函数P×∑→P的集合,满足于转化η(pi,ek)=pi+1,(piP pi+1);p0∈P是初始情境记忆快照;pf∈P是终止情境记忆快照,包含空值
Figure BDA0000079399740000141
建立了情境记忆模型,便可以基于情境记忆模型实现信息回忆检索,以下详细说明在情境记忆模型之上,基于情境的信息回忆检索的实现方法。
基于情境的信息回忆检索与传统的数据库查询方法相比,主要有三方面的不同。首先,查询请求的形式表示是基于情境属性的,而非数据库内容;其次,查询的对象是情境记忆快照,而不是数据库;第三,查询的中间结果是情境实例的一个排序列表,它们所映射到的用户曾经访问的信息是最终的查询结果。考虑到最终的查询结果可以很容易地从中间结果中获取到,本发明主要集中于怎样得到查询请求的中间结果。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方法包括:
步骤S401,接收包含情境实例的查询请求。一个基于情境的信息回忆检索的查询可以表示为一个函数RF(Q,CM)=<C1,C2,...,Cm>,其中Q是用一个情境实例来形式化表示的查询请求,CM是查询对象,即是一个情境记忆快照,而Q在CM之上的中间查询结果是一个情境实例的排序列表,<C1,C2,...,Cm>,它们的排序结果是基于一个排序函数的。
步骤S402,以情境记忆作为查询对象,与用户提交的查询请求中的情境实例进行匹配,得到满足查询条件的一组情境实例,其中,情境记忆中至少包含一个情境实例。对于一个查询请求(情境实例),由于查询对象(情境记忆快照)的退化,有可能或不一定能够精确匹配到情境记忆中的情境实例。Q和C匹配时,有三种匹配情形,如图5中(a)、(b)、(c)所示,分别为(a)精确匹配,Q=C;(b)特殊匹配,C<Q;(c)一般匹配,Q<C。
基于Q的信息回忆检索的一种很直接的方法就是,逐个扫描CM中的情境实例,以返回那些对Q精确匹配、特殊匹配和一般匹配的情境实例,然后再根据排序方法来对匹配到的结果进行排序。在这一过程中,匹配部分占到最主要的时间开销,其时间复杂度为O(n·|CM|),其中n是情境属性的维数,|CM|是情境记忆的大小(即CM中情境实例的数量)。显然地,这种查找方法没有很好的可伸缩性,当情境实例的数量不断增加时,其时间开销也会极大地增加。因此,需要设计一些高效的查询策略,以减少开销。
查询策略1:基于聚簇的回忆检索方法。
对于每一个情境属性Ai,可以生成一组情境实例的聚簇集合,其过程如下:
步骤1、为一个新的聚簇CC(Ai,r)确定其代表属性值r。从情境记忆CM中尚未被聚簇的情境实例里面,以情境属性Ai为出发点找到一个位于该层次结构中层级最高的情境属性值,然后以该值作为新聚簇的代表属性值r。
步骤2、以CM中尚未被聚簇的情境实例组装CC(Ai,r)。对尚未被聚簇的任一情境实例C,若其属性值等于r或是r的后代,且与r的相似度不小于聚簇阈值δ,则把C聚到CC(Ai,r)。因此,CC(Ai,r)={C|(C∈CM尚未被聚簇)∧((ciar)∨(ci=r))∧sim(Ai,ci,r)≥δ}。
步骤3、重复步骤1和2,直到所有的情境实例都已被聚簇。
由此,可以得到n个聚簇的集合CL(A1),CL(A2),...,CL(An)。对于任意(1≤i≤n),CL(Ai)={CC(Ai,r1),CC(Ai,r2),...,CC(Ai,rz)},其中z是CL(Ai)中的聚簇总数,CC(Ai,rj)是一个情境实例的聚簇,其中,1≤j≤z。这些情境聚簇都是互斥的,换言之,每一个情境实例仅属于其中的一个聚簇。
经过聚簇以后,对查询请求Q的匹配可以利用聚簇的性质来实现。对于一个聚簇CC(Ai,r),若其所包含的情境实例有可能匹配Q即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1)r=qi;(2)r<aqi;(3)qiar,则称CC(Ai,r)为Q的一个候选聚簇。
考虑到Q有n个属性值,这里只选取其中的一个属性值来开始匹配:选取的属性值应当能够得到最少数量的候选聚簇,即n个属性值中层级最低的那个属性。匹配的过程如下:
步骤1、选取开始进行匹配的属性Ai
步骤2、置匹配结果列表List为空;
步骤3、对于聚簇集合CL(Ai)中的每一个聚簇CC(Ai,rj),若(rj=qi)∨(rjaqi)∨(qiarj)成立(CC(Ai,rj)是候选聚簇),则再检查CC(Ai,rj)中的每一个情境实例C,若满足(C=Q)∨(C<Q)∨(Q<C),则将C加入List;
步骤4、基于Q对List进行排序,即得到查询请求的中间结果。
互斥的候选聚簇中包含了所有可能匹配Q的情境实例。显然地,因为对于任意情境实例C,若C匹配Q,即意味着(rj=qi)∨(rjaqi)∨(qiarj)成立,而这恰是筛选出候选聚簇的条件。因此,上述的匹配方法是正确的。
考虑步骤1至步骤3的时间复杂度,步骤1需要O(n)级开销,步骤2需要O(1)级开销,而步骤3需要O(n·|CL(Ai)|·|CC(Ai,rj)|)级开销。
因此,步骤1至步骤3的整体时间开销为O(n)+O(1)+O(n·|CL(Ai)|·|CC(Ai,rj)|)=O(n·|CL(Ai)|·|CC(Ai,rj)|),其中|CL(Ai)|是聚簇集合的数目,|CC(Ai,rj)|是聚簇CC(Ai,rj)中情境实例的数目。显然,基于聚簇来查询的时间开销依赖于聚簇的数量以及聚簇的大小,而这与聚簇阈值δ相关。
查询策略2:基于关联关系的回忆检索方法。
本发明还设计了基于情境属性值之间的关联关系来回忆检索信息的方法。对于每一个情境属性Ai,本发明为其层次结构中的每一个值v构建一个关联关系链Chain(Ai,v),该链连接了所有包含该属性值v的情境实例,也就是,对于任意C∈Chain(Ai,v),都有(ci=v)。如图6所示,展示了情境记忆中的6个3维情境实例,C1,C2,C3,C4,C5,C6。图6的左侧列举了一些关联关系链。
为了更好地支持查询请求和情境实例之间的精确、特殊以及一般的匹配,需要对每一个关联关系链进行扩展,使其包含该属性值在层次结构中的所有祖先及后代。从而得到扩展的关联关系链EChain(Ai,v),满足对于任意C∈EChain(Ai,v),都有(ci=v)∨(ciav)∨(v<aci)。
例如,因为“2010-09”,“2010-10”<a“2010”,Chain(Ai,″2010″)被扩展到包含了{“2010”,“2010-09”,“2010-10”},而Chain(A1,″2010-09″)被扩展到包含了{“2010”,“2010-09”},如图6的右侧所示。
给定一个查询请求Q=(“2010”,“家”,“聊天”),为了查找与其匹配的情境实例,应当从具有最短长度的扩展链开始,然后检查所连接的情境实例的其他属性值与Q的属性值的匹配情况。
基于关联关系的匹配过程如下:
步骤1、以Q的属性值出发,选取具有最短长度扩展链所对应的属性Ai
步骤2、置匹配结果列表List为空;
步骤3、对于扩展链EChain(Ai,qi)中所连接的每一个情境实例C,若满足以下条件(C=Q)∨(C<Q)∨(Q<C),则将C加入List;
步骤4、基于Q对List进行排序,即得到查询请求的中间结果。
因为所有可能匹配Q的情境实例都包含在选取的具有最短长度的扩展链EChain(Ai,qi)中,显然结果列表List包含了全部匹配的情境实例。因此,上述查询方法是正确的。
考虑步骤1至步骤3的时间复杂度,步骤1需要O(n)级开销,步骤2需要O(1)级开销,而步骤3需要O(n·|EChain(Ai,qi)|)级开销。因此,步骤1至步骤3的整体时间开销为O(n)+O(1)+O(n·|EChain(Ai,qi)|)=O(n·|EChain(Ai,qi)|),其中|EChain(Ai,qi)|是扩展链包含的全部情境实例数目。
步骤S403,依据所述一组情境实例和查询请求中的情境实例的相似度对所述一组情境实例进行排序。本发明提供了有三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即基于Q和C之间的简单相似度排序、基于加权的相似度排序和基于负向非相似度排序。不失一般性,令Q=(q1,q2,...,qn),C=(c1,c2,...,cn)。
基于简单相似度排序:一种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前文所述的相似度函数来对情境记忆快照中的情境实例基于查询请求Q来进行排序。
Rank ( Q , C ) = Sim ( Q , C ) = 1 n &Sigma; i = 1 n sim 2 ( A i , q i , c i ) .
基于加权的相似度排序:考虑到用户的查询请求Q会由于记忆的模糊化而变得模糊起来,而有些情境属性值(例如活动)有可能比其他属性值(例如时间)会给用户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里引入一个权值向量(w1,w2,...,wn),用来表征查询请求Q中不同属性值的精确度,其中对于每一个1≤i≤n都满足wi∈[0,1],并且
Figure BDA0000079399740000191
Rank ( Q , C ) = &Sigma; i = 1 n w i &CenterDot; sim 2 ( A i , q i , c i ) .
基于负向非相似度排序:Q和C之间的相似度也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非相似度来衡量。
Dissim ( Q , C ) = 1 - min i = 1 n sim ( A i , q i , c i )
Rank ( Q , C ) = 1 - Dissim ( Q , C ) = min i = 1 n sim ( A i , q i , c i ) .
步骤S404,得到经过排序的一组情境实例后,根据一组情境实例和各自的信息内容的映射关系,将具体的信息内容返回给用户。其中,情境实例和对应的具体信息内容的映射关系事先已建立,并存储在情境记忆中。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1)

1.一种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包含情境实例的查询请求;
S2:以至少包含一个情境实例的情境记忆作为查询对象,与用户提交的查询请求中的情境实例进行匹配,得到满足查询条件的一组情境实例;
S3:依据所述一组情境实例和查询请求中的情境实例的相似度对所述一组情境实例进行排序;
S4:得到经过排序的一组情境实例后,根据所述一组情境实例和各自的信息内容的映射关系,将具体的信息内容返回给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情境记忆为确定型有穷自动机(P,∑,η,p0,pf)表示,其中P是一组情境记忆快照的集合;∑是一组事件的集合,包括时间事件和用户以情境实例作为查询条件的回忆检索事件;η是一组演化函数P×∑→P的集合,满足于转化η(pi,ek)=pi+1,piPpi+1;p0∈P是初始情境记忆快照;pf∈P是终止情境记忆快照,包含空值
Figure FDA0000079399730000011
所述情境记忆快照表示为图CM=(VCC,ECC),其中节点VCC是一组情境实例的聚簇的集合,边ECC是在情境实例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情境实例是访问情境的实例,访问情境包含了n维情境属性(A1,A2,,...,An),每一维情境属性的定义域构成了一个不同抽象级别的排序的层次结构,情境属性Ai的层次结构为一个偏序关系格(H,<h),其中H=(h1,h2,...,hL-1,ALL)共有L个层次,对应到的层次标识为(1,2,...,L-1,L),<h是H中层次级别之间的偏序关系,对任意的1<i<L满足h1h hihALL,在H中的两个连续的层次hi和hi+1之间的相似度为si,i+1,0≤si,i+1≤1;
所述情境实例表示为n元组C=(c1,c2,...,cn),其中对于任意的1≤i≤n,ci∈Dom(Ai);
给定两个情境属性值ci,ci′∈Dom(Ai),k为ci在Ai的偏序关系的层级值,k′为ci′在Ai的偏序关系的层级值,ci和ci′之间的相似度,记为sim(Ai,ci,ci′),定义如下:
(1)如果ci=ci′,则sim(Ai,ci,ci′)=1;
(2)如果ci′<aci,则 sim ( A i , c i , c i &prime; ) = &Pi; l = k &prime; k - 1 s l , l + 1 , ciaci表示ci为ci′的父亲;
(3)如果ciaci′,则 sim ( A i , c i , c i &prime; ) = &Pi; l = k k &prime; - 1 s l , l + 1 ;
(4)如果ci和ci′位于相同的层级而且有共同的父亲cp,令np为cp的孩子数目,nc和nc为ci和ci′在cp的所有孩子中的排序值,则
sim ( A i , c i , c i &prime; ) = s k , k + 1 2 + ( 1 - | n c - n c &prime; | n p - 1 ) &CenterDot; s k , k + 1 &CenterDot; ( 1 - s k , k + 1 ) ;
(5)如果ci和ci′位于两个不同的层次级别并且它们的共同祖先为cp,令m=h(Ai,cp),则
sim ( A i , c i , c i &prime; ) = &Pi; l = k m - 1 s l , l + 1 &CenterDot; &Pi; j = k &prime; m - 1 s j , j + 1
给定两个情境实例C=(c1,c2,...,cn)和C′=(c’1,c’2,...,c’n),它们的相似度计算如下:
Sim ( C , C &prime; ) = 1 n &Sigma; i = 1 n sim 2 ( A i , c i , c i , )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情境记忆中的情境属性的保持度随时间t逐渐衰退,采用修正的指数-幂函数R(Ai,ci,t)来表示情境属性值ci在访问事件发生t时间后的保持度变化;采用实数值b∈[0,1]来表示一个情境属性值的保持度;
其中,b0是保持度的初始值,λ是退化速度系数,θmax和θmin是两个最大和最小的阈值;
若b0>θmax:情境属性值的保持度大小保持不变;
若θmin≤b0≤θmax:保持度大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小,λ越大,R(Ai,ci,t)减小得越快,意味着情境属性值退化得越快;
若b0<θmin:保持度大小被置为0;
对于一个情境属性Ai,不同的层次级别被赋予了不同的保持度区间,层次结构中所有的保持度区间没有交集,且所有的保持度区间的并集构成整个区间[θmin,θmax];
对于情境属性Ai的一个值ci,它的保持度大小会依据函数R(Ai,ci,t)而减小,若当t=t0时,R(Ai,ci,t)∈(θi-1,θi],当t′=t0+Δt时,R(Ai,ci,t′)∈(θj-1,θj],1≤i<j≤L,那么,ci将会从层级hi退化到层级hj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查询请求表示为:RF(Q,CM)=<C1,C2,...,Cm>,其中,Q是用情境实例来形式化表示的查询请求,CM是情境记忆快照,而Q在CM之上的中间查询结果是情境实例的排序列表,<C1,C2,...,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逐个扫描CM中的情境实例,查找与Q中的情境实例相匹配的情景实例,匹配的条件满足Q=C、C<Q或Q<C。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采用聚簇的方式进行匹配,所述聚簇为对于每一个情境属性Ai的一组情境实例的聚簇集合,得到n个聚簇的集合CL(A1),CL(A2),...,CL(An),对于任意1≤i≤n,CL(Ai)={CC(Ai,r1),CC(Ai,r2),...,CC(Ai,rz)},其中z是CL(Ai)中的聚簇总数,CC(Ai,rj)是一个情境实例的聚簇,其中,1≤j≤z,每一个情境实例仅属于其中的一个聚簇,rj表示Ai中的情境属性,具体包括步骤:
S2.1:选取开始进行匹配的属性Ai,置匹配结果列表List为空;
S2.2:对于聚簇集合CL(Ai)中的每一个聚簇CC(Ai,rj),若(rj=qi)∨(rjaqi)∨(qiarj)成立,则再检查CC(Ai,rj)中的每一个情境实例C,若满足(C=Q)∨(C<Q)∨(Q<C),则将C加入List。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聚簇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1:为一个新的聚簇CC(Ai,r)确定其代表属性值r,从情境记忆CM中尚未被聚簇的情境实例里面,以情境属性Ai为出发点找到一个位于该层次结构中层级最高的情境属性值,然后以该值作为新聚簇的代表属性值r;
步骤2:以CM中尚未被聚簇的情境实例组装CC(Ai,r),对尚未被聚簇的任一情境实例C,若其属性值等于r或是r的后代,且与r的相似度不小于预定的聚簇阈值δ,则把C聚到CC(Ai,r),因此,CC(Ai,r)={C|(C∈CM尚未被聚簇)∧((ciar)∨(ci=r))∧sim(Ai,ci,r)≥δ},sim(Ai,ci,r)为ci和r的相似度;
步骤3:重复步骤1和步骤2,直到所有的情境实例都已被聚簇。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采用情境属性关联的方式进行匹配,为其层次结构中的每一个值v构建一个关联关系链Chain(Ai,v),该链连接了所有包含该属性值v的情境实例,即对于任意C∈Chain(Ai,v),都有(ci=v);扩展关联关系链Chain(Ai,v),得到EChain(Ai,v),满足对于任意C∈EChain(Ai,v),都有(ci=v)∨(ciav)∨(v<aci),具体包括步骤:
S2.1:以Q的属性值出发,选取具有最短长度扩展链所对应的属性Ai,置匹配结果列表List为空;
S2.2:对于扩展链EChain(Ai,qi)中所连接的每一个情境实例C,若满足以下条件(C=Q)∨(C<Q)∨(Q<C),则将C加入List。
9.如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利用以下相似度函数来对情境记忆快照中的情境实例基于查询请求Q来进行排序,
Rank ( Q , C ) = Sim ( Q , C ) = 1 n &Sigma; i = 1 n sim 2 ( A i , q i , c i ) .
10.如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基于加权的相似度排序,公式如下:
Rank ( Q , C ) = &Sigma; i = 1 n w i &CenterDot; sim 2 ( A i , q i , c i )
其中,wi为情境属性qi的权值,且wi∈[0,1],并且
Figure FDA0000079399730000052
11.如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回忆检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基于负向非相似度排序,公式如下:
Dissim ( Q , C ) = 1 - min i = 1 n sim ( A i , q i , c i )
Rank ( Q , C ) = 1 - Dissim ( Q , C ) = min i = 1 n sim ( A i , q i , c i ) .
CN 201110214369 2011-07-28 2011-07-28 信息回忆检索方法 Active CN102254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14369 CN102254025B (zh) 2011-07-28 2011-07-28 信息回忆检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14369 CN102254025B (zh) 2011-07-28 2011-07-28 信息回忆检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4025A true CN102254025A (zh) 2011-11-23
CN102254025B CN102254025B (zh) 2013-10-02

Family

ID=44981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14369 Active CN102254025B (zh) 2011-07-28 2011-07-28 信息回忆检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5402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9244A (zh) * 2012-02-27 2012-08-08 清华大学 多语言工卡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03167115A (zh) * 2012-05-25 2013-06-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人脑记忆特点的手机浏览器辅助搜索系统及方法
CN103177042A (zh) * 2011-12-26 2013-06-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页浏览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79198A (zh) * 2012-11-02 2013-06-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多关系网络的话题影响力个体挖掘方法
CN103198118A (zh) * 2013-04-01 2013-07-10 清华大学 一种商品网页回溯方法及系统
CN109670593A (zh) * 2018-12-21 2019-04-23 北京瀚海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以及预测深度学习模型中层计算时间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CM SIGIR Conference 2003》 20030801 Susan Dumais等 Stuff I've Seen: A System for Person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Re-Use 第1页右栏第2段,第2页右栏第5段至第3页左栏第1段、图1 1 , *
MARGUERITE FULLER 等: "Applying Contextual Memory Cues for Retrieval from Personal Information Archives", 《PIM WORKSHOP AT CHI》 *
SUSAN DUMAIS等: "Stuff I’ve Seen: A System for Person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Re-Use", 《ACM SIGIR CONFERENCE 2003》 *
YI CHEN 等: "Integrating Memory Context into Personal Information Re-finding", 《THE 2ND SYMPOSIUM ON FUTURE DIRECTIONS IN INFORMATION ACCESS》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7042A (zh) * 2011-12-26 2013-06-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页浏览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77042B (zh) * 2011-12-26 2016-09-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页浏览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29244A (zh) * 2012-02-27 2012-08-08 清华大学 多语言工卡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02629244B (zh) * 2012-02-27 2014-05-07 清华大学 多语言工卡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03167115A (zh) * 2012-05-25 2013-06-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人脑记忆特点的手机浏览器辅助搜索系统及方法
CN103167115B (zh) * 2012-05-25 2015-01-07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人脑记忆特点的手机浏览器辅助搜索系统及方法
CN103179198A (zh) * 2012-11-02 2013-06-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多关系网络的话题影响力个体挖掘方法
CN103179198B (zh) * 2012-11-02 2016-01-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多关系网络的话题影响力个体挖掘方法
CN103198118A (zh) * 2013-04-01 2013-07-10 清华大学 一种商品网页回溯方法及系统
CN109670593A (zh) * 2018-12-21 2019-04-23 北京瀚海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以及预测深度学习模型中层计算时间的方法
CN109670593B (zh) * 2018-12-21 2021-03-23 深圳致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以及预测深度学习模型中层计算时间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4025B (zh) 2013-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19792A2 (e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ntention recommendation
CN101364239B (zh) 一种分类目录自动构建方法及相关系统
CN102254025B (zh) 信息回忆检索方法
US8620900B2 (en) Method for using dual indices to support query expansion, relevance/non-relevance models, blind/relevance feedback and an intelligent search interface
CN101399818B (zh) 基于导航路径信息的主题相关网页过滤方法和系统
US882565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navigating, and searching informational web neighborhoods
CN109255586B (zh) 一种面向电子政务办事的在线个性化推荐方法
CN102236677A (zh) 一种基于问答系统的信息匹配方法及系统
CN101404015A (zh) 自动生成词条层次
CN103488680A (zh) 建立搜索引擎的组合算符
CN102084363A (zh) 一种用于在结构化数据上高效地支持交互式模糊搜索的方法
CN102855309A (zh)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关联分析的信息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3886099A (zh) 一种模糊概念的语义检索系统及方法
CN112084452A (zh) 时态一致性约束判断的网页时效获取方法
US20120150857A1 (en) Bookmark extract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3239111A (zh)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舆情可视化分析方法及系统
Khodaei et al. Temporal-textual retrieval: Time and keyword search in web documents
Minkov et al. Learning to rank typed graph walks: Local and global approaches
Chen et al.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web link analysis
Suresh Kumar et al. Multi-ontology based points of interests (MO-POIS) and parallel fuzzy clustering (PFC) algorithm for travel sequence recommendation with mobile communication on big social media
CN110489652B (zh) 基于用户行为检测的新闻推荐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ohen et al. Learning to understand the web
Chen et al. A framework for annotating OpenStreetMap objects using geo-tagged tweets
Maniu et al. Efficient top-k retrieval in online social tagging networks
Dhanapal A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ag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