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1740A - 卷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卷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1740A
CN102251740A CN201010178775XA CN201010178775A CN102251740A CN 102251740 A CN102251740 A CN 102251740A CN 201010178775X A CN201010178775X A CN 201010178775XA CN 201010178775 A CN201010178775 A CN 201010178775A CN 102251740 A CN102251740 A CN 102251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 portion
layer
roller blind
blind device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87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志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Shanghai Inc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Shanghai Inc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Shanghai Inc,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Shanghai Inc
Priority to CN2010101787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517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51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1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卷帘装置,其包括一个帘体。所述帘体包括一个第一外层,一个第二外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层以及所述第二外层之间的功能层。所述第一外层以及所述第二外层采用可透光且可挠材料制成。所述功能层至少包括两个并排排列的功能部,所述至少两个功能部分别用于实现光能转化以及光线处理功能。所述卷帘装置通过在所述帘体并排设置具有不同功能的所述功能部,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切换不同的功能部,实现卷帘装置的多功能。

Description

卷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卷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卷帘装置已经越来越深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现有的卷帘装置一般都具有较大的面积,且多数仅为遮挡阳光之用,卷帘装置如此单一的用途其实是对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功能卷帘装置。
一种卷帘装置,其包括一个帘体。所述帘体包括一个第一外层,一个第二外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层以及所述第二外层之间的功能层。所述第一外层以及所述第二外层采用可透光且可挠材料制成。所述功能层至少包括两个并排排列的功能部,所述至少两个功能部分别用于实现光能转化以及光线处理功能。
所述卷帘装置通过在所述帘体并排设置具有不同功能的所述功能部,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切换不同的功能部,实现卷帘装置的多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卷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卷帘装置沿II-II的局部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卷帘装置        100
帘体            10
第一外层        11
第二外层        12
紫外截止膜      111,121
功能层            13
第一功能部        131
第一电极层        131a
第二电极层        131b
电能转换层        131c
第二功能部        132
第三电极层        132a
第四电极层        132b
电致发光层        132c
第三功能部        133
滤光层            133a
第四功能部        134
折光层            134a
折光结构          134b
滚动条            20
转动轴            21
定位部            22
电池单元          30
驱动单元          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一具体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卷帘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卷帘装置100包括一个帘体10以及两个滚动条20,所述两个滚动条20分别与所述帘体10的相对两端固定相连。
请参阅图2,所述帘体10为长形,包括一个第一外层11,一个第二外层12,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外层11以及所述第二外层12之间的功能层13。所述第一外层11以及所述第二外层12均采用可透光且可挠的材料制成,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层11以及所述第二外层12层均采用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薄膜。所述功能层13包括一个第一功能部131,一个第二功能部132,一个第三功能部133以及一个第四功能部134。所述第一功能部131,所述第二功能部132,所述第三功能部133以及所述第四功能部134沿所述第一外层11以及所述第二外层12相对的表面并排排列。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功能部131,所述第二功能部132,所述第三功能部133以及所述第四功能部134排列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互调,即相对位置可以互换。
所述第一功能部131用于将入射至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所述第一功能部131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层11的第一电极层131a,形成于所述第二外层12的第二电极层131b,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31a及所述第二电极层131b之间的电能转换层131c。所述第一电极层131a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131b采用可透光的金属氧化物薄膜制成,例如ITO(铟锡金属氧化物)薄膜,GZO(镓掺杂氧化锌)薄膜或者AZO(铝掺杂氧化锌)薄膜。所述电能转换层131c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其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所述电能转换层131c的材料可以包含有机化合物或者高分子聚合物,而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为共轭高分子聚合物或者长炼状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乙烯(PPV:poly-p-phenylenevinylene),聚苯并噻聚合物(PBZT)。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131a,所述第二电极层131b以及所述电能转换层131c中每一层均为连续的整体,因此所述第一电极层131a,所述第二电极层131b以及所述电能转换层131c构成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图未标示)。
可以理解,所述电能转换层131c可以为矩阵状排列,或者所述第一电极层131a,所述第二电极层131b以及所述电能转换层131c均为相互对应的矩阵状排列,由此于所述第一外层11与所述第二外层12之间构成多个呈矩阵状排列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依据所述电能转换层131c的材料的不同,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可以为有机化合物太阳能电池,高分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或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DSSC)。较佳地,所述第一外层11以及所述第二外层12的外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一功能部131分别形成有紫外截止膜111,12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紫外截止膜111,121为纳米TiO2粒子薄膜,厚度小于10微米。所述紫外截止膜111,121用于吸收入射光的紫外部份,可以防止所述第一功能部131内部材料由于紫外光的照射而产生劣化现象。
所述第二功能部132用于利用所述第一功能部131所产生的电能进行照明。所述第二功能部132包括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层11的第三电极层132a,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二外层12的第四电极层,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三电极层132a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层132b之间的电致发光层132c。所述第三电极层132a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层132b采用可透光的金属氧化物薄膜制成,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极层132a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层132b采用与所述第一电极层131a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131b相同的材料制成。所述电致发光层132c可以与所述电能转换层131c类似包含有机化合物,高分子聚合物,或者包含半导体材料。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极层132a,第四电极层132b以及所述电致发光层132c中每一层均为连续的整体,因此所述第三电极层132a,第四电极层132b以及所述电致发光层132c构成一个发光单元(图未标示)。
可以理解,所述电致发光层132c可以为矩阵状排列,或者所述第三电极层132a,第四电极层132b以及所述电致发光层132c均为相互对应的矩阵状排列,由此于所述第一外层11与所述第二外层12之间构成多个呈矩阵状排列的发光单元。依据所述电致发光层132c的材料的不同,所述的发光单元可以为有机化合物发光单元,高分子聚合发光单元或者半导体发光单元。
因此,所述第一功能部131以及所述第二功能部132均用于实现光能转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能转化的形式包括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以及将所转换的电能再度转换为光能照明。所述第二功能部132照明所需的电能来自于所述第一功能部131所转换的电能,但所述第一功能部131所转换的电能不限于提供所述第二功能部132进行照明。
所述第三功能部133用于阻止特定波长的入射光透过,其包括设置与所述第一外层11以及所述第二外层12之间的滤光层133a,根据不同的需求,所述滤光层133a可以为红外滤光膜,紫外滤光膜或者反射膜,以达到隔热,防紫外线或者遮光的效果。
所述第四功能部134用于将入射光向不同方向偏折。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功能部13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层11以及所述第二外层12之间的透明折光层134a,所述折光层134a的出光表面形成有折光结构134b,根据不同的需求,所述折光结构134b可以为凹面结构,凸面结构,规则的锯齿状结构或者雾面结构,所述凹面或合凸面结构可以汇聚或者发散入射光线,以改变出射光的光强分布;所述规则的锯齿状结构可以将入射光的出射方向向特定方向偏折,使得不容易由光线入射侧直接观察到光线出射侧的事物,达到隐蔽效果;所述雾面结构可以使得出射光线更为均匀,达到均匀照明的效果。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光结构134b为规则的锯齿状结构。可以理解,可将所述折光层134a去除,而将类似的折光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层11或者所述第二外层12的出光表面。
因此,所述第三功能部133以及所述第四功能部134均用于对入射光线进行处理,实现光线的特殊投射效果。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线处理的形式包括将光线进行汇聚或者发散,阻止特定波长的光线透过以及将出射光线向不同方向偏折。
所述每一个滚动条20包括一个转动轴21以及一个位于所述转动轴21一端端部的定位部22。所述转动轴21可转动地与所述定位部22相连。当所述帘体10需要收纳时,转动所述转动轴21以使所述帘体10卷绕于所述转动轴21上,而所述转动轴21反转时,所述帘体10可以自所述帘体10展开。所述转动轴21可以方便、快速地将所述帘体10收纳及展开。
所述卷帘装置100还包括一个蓄电池单元30,所述蓄电池单元30与所述第一功能部131的第一电极层131a以及第二电极层131b电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第一功能部131转换的电能。所述蓄电池单元30可以装设于所述两个转动轴21中的其中一个,或是分装于所述两个转动轴21中。所述蓄电池单元30用于为所述第二功能部132提供电能。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电池单元30还可以为其它电器充电或者直接提供电器运行的电力。
较佳地,所述卷帘装置100还包括两个驱动单元40,所述每一个驱动单元40对应设置于所述一个定位部22内。所述驱动单元40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21绕着其中心轴转动。在所述驱动单元40驱动下,所述帘体10能够实现自动展开及收纳。所述驱动单元40所需的电力可以由所述蓄电池单元30提供,也可以由其它的电源装置提供。当然,所述驱动单元40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其可以仅为一个或者多于两个。
在使用时,将所述卷帘装置100悬挂于阳光照射处,所述卷帘装置100可以悬挂于室外,也可以悬挂于室内(如窗户位置),以避免当天气变化的往返搬运。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卷帘装置100悬挂于一个窗户(图未示)位置,所述第一功能部131,所述第二功能部132,所述第三功能部133以及所述第四功能部134的尺寸大小相当且分别与所述窗户尺寸相当。一般情形下,当所述卷帘装置100悬挂完成后,所述定位部22相对于所述窗户位置被固定,且所述两个定位部22之间间隔所述窗户的长度(宽度或者高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旋转所述转动轴21,使所述第一功能部131,所述第二功能部132,所述第三功能部133或者所述第四功能部134中的一个展开且正对所述窗户,实现卷帘装置100的不同用途。
所述卷帘装置通过在所述帘体并排设置具有不同的功能的所述功能部,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切换不同的功能部,实现卷帘装置的多功能。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卷帘装置,其包括一个帘体,所述帘体包括一个第一外层,一个第二外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层以及所述第二外层之间的功能层,所述第一外层以及所述第二外层采用可透光且可挠材料制成,所述功能层至少包括两个并排排列的功能部,所述至少两个功能部分别用于实现光能转化以及光线处理的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装置包括两个滚动条,所述两个滚动条分别与所述帘体的相对两端固定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滚动条包括一个转动轴以及一个位于所述转动轴一端端部的定位部,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与所述定位部相连,用于卷绕或者释放所述帘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功能部为并排排列的一个第一功能部,一个第二功能部,一个第三功能部以及一个第四功能部,所述第一功能部用于将入射至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所述第二功能部用于利用所述第一功能部所产生的电能进行照明,所述第三功能部阻止特定波长的入射光透过,所述第四功能部用于将入射光向不同方向偏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层的第一电极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外层的第二电极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能装换层,所述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所述电能转换层构成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功能部包括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层的第三电极层,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二外层的第四电极层,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三电极层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发光层,所述第三电极层,第四电极层以及所述电致发光层构成一个发光单元。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功能部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层以及所述第二外层之间的滤光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为红外滤光膜,紫外滤光膜或者反射膜。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功能部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层以及所述第二表层之间的透明折光层,所述折光层的出光表面形成有折光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光结构为凹面,凸面,规则的锯齿状表面或者雾面。
CN201010178775XA 2010-05-20 2010-05-20 卷帘装置 Pending CN1022517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8775XA CN102251740A (zh) 2010-05-20 2010-05-20 卷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8775XA CN102251740A (zh) 2010-05-20 2010-05-20 卷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1740A true CN102251740A (zh) 2011-11-23

Family

ID=44979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8775XA Pending CN102251740A (zh) 2010-05-20 2010-05-20 卷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5174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18711Y (zh) * 1997-07-11 1999-05-12 广州市太阳科技发展公司 组合式光电化学供电装置
CN1523196A (zh) * 2003-09-04 2004-08-25 夫 戴 增强并调节窗户功能的方法以及多功能窗帘系统和卷帘机
CN101284514A (zh) * 2007-04-10 2008-10-15 皇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遮阳帘
CN201241586Y (zh) * 2008-08-08 2009-05-20 陈锦建 太阳能多功能窗
GB2457255A (en) * 2008-02-07 2009-08-12 Amperor Canopy or blind with solar pane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18711Y (zh) * 1997-07-11 1999-05-12 广州市太阳科技发展公司 组合式光电化学供电装置
CN1523196A (zh) * 2003-09-04 2004-08-25 夫 戴 增强并调节窗户功能的方法以及多功能窗帘系统和卷帘机
CN101284514A (zh) * 2007-04-10 2008-10-15 皇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遮阳帘
GB2457255A (en) * 2008-02-07 2009-08-12 Amperor Canopy or blind with solar panel
CN201241586Y (zh) * 2008-08-08 2009-05-20 陈锦建 太阳能多功能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09700A1 (en)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and electrochromic windows
CA2858890A1 (en)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urface plasmon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EP2693101B1 (en) Solar lighting system
CN103718320A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具有该模块的温室
KR101506990B1 (ko) 태양전지 셀 연결부재
WO2011106236A3 (en) Nanoscale high-aspect-ratio metallic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9119538A (zh) 柔性一维光子晶体调控的半透明无铟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CN104158486B (zh) 发电吸热装置
DE102014225631A1 (de) Photovoltaikmodul und Photovoltaiksystem
WO2011089448A1 (en) Photovoltaic cell
WO2019154277A1 (zh) 一种发电建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1739A (zh) 卷帘装置
JP201204402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251740A (zh) 卷帘装置
CN102486970A (zh)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KR101687991B1 (ko) 열차단형 반투명 태양전지
US20220367125A1 (en) A photovoltaic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US20150200320A1 (en) Photovoltaic device with fiber array for sun tracking
WO2014132231A1 (en) A luminescent photovoltaic module
US20160372965A1 (en) Screen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TWI393546B (zh) 捲簾裝置
Xiao et al.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Organic Solar Cells
CN204066672U (zh) 一种自持式发光交通标识牌
CN205547510U (zh) 一种基于有机光电池的环保安全帽
WO2012161271A1 (ja) 光発電モジュール、光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採光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