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4544B - 长距光放大装置、pon和光信号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长距光放大装置、pon和光信号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4544B
CN102244544B CN201010180343.2A CN201010180343A CN102244544B CN 102244544 B CN102244544 B CN 102244544B CN 201010180343 A CN201010180343 A CN 201010180343A CN 102244544 B CN102244544 B CN 102244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ignal
downlink optical
wavelength
equations
kind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03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4544A (zh
Inventor
徐继东
张德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gwei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803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44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44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4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4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4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距光放大装置、PON和光信号传输方法,属于通信领域。其中,长距光放大装置包括第一光双讯器、转换与放大器、第二光双讯器和上行光通道放大器。本发明通过采用将上行、下行光信号分路,对上行光信号采用上行光通道放大器放大,并将下行光信号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放大,另一类通过波长转换后再进行放大,解决了共存无源光网络长距离传输的问题,并且这种设计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光放大器,实现较简单。

Description

长距光放大装置、PON和光信号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长距光放大装置、无源光网络(PassiveOpticalNetwork,PON)和光信号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有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低成本的需求,使得用光纤逐步取代现有的铜线(有线)系统,即光进铜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PON具有最宽最快以及最环保的特性,以及长距无源光网络对于扁平化和简化网络的结构以及适应距离较长的网络结构和减少投资成本等特点,正在被绝大多数运营商所接受并开始或准备部署,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用户以及更快速和更好的服务需求。
长距无源光网络是一种点对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如图1所示,它包括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Terminal,OLT)、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ONU)以及ODN(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光分配网络)。通常长距无源光网络是由一个OLT通过ODN的光功率分离器(简称分光器)以及光延长盒(ReachExtenderBox,REB)连接多个ONU构成的点到多点结构。
考虑到投资成本以及ODN具有复用的特点,在无源光网络中会有几个PON系统共用一个ODN。见图2所示,由于不同的PON系统一般会有不同上下行波长,如GPON的下行波长是1480nm-1500nm,上行波长是1290nm-1330nm,而XG-PON1的下行波长是1575nm-1580nm,上行波长是1260nm-1280nm。因此对于这种共存的PON系统,需要一个波分复用耦合盒,使其能耦合进共存的ODN系统。见图2所示,长距盒的设计需要兼顾这个需求。以往长距盒主要是针对单个PON系统设计的,对于多个PON共存的系统,原有的单系统长距盒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需要一个合成长距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距光放大装置、PON和光信号传输方法,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长距光放大装置,包括:第一光双讯器(Opticaldiplexer),用于将来自主干光纤的下行光信号传输至下行光通道,以及将上行通道光放大器放大后的上行光信号耦合回主干光纤上;转换与放大器,用于根据波长将下行光信号划分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对第一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对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波长转换,对转换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恢复放大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的波长;以及输出放大后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第二光分双讯器,用于将来自转换与放大器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耦合回主干光纤上;以及将来自主干光纤的上行光信号传输至上行光通道;上行光通道放大器,用于对上行光通道上的上行光信号进行放大,输出放大后的上行光信号;本地管理盒,该本地管理盒与分流耦合器及光线路终端OLT相连,用于根据OLT的指令对上行光通道放大器以及转换与放大器进行管理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源光网络PON,包括:光网络单元、光分配网络和光线路终端,上述长距光放大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信号传输方法,包括:将主干光纤中的下行光信号传输至下行光通道,上行光信号传输至上行光通道;对上行光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上行光信号耦合回主干光纤上;根据波长将下行光信号划分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对第一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对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波长转换,对转换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恢复放大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的波长;以及将放大后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耦合回主干光纤上。
通过本发明,采用将上行、下行光信号分流,对上行光信号采用上行光通道放大器放大,并将下行光信号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放大,另一类通过波长转换后再进行放大,解决了共存无源光网络长距离传输的问题,并且这种设计比较容易选择合适的光放大器,实现较简单。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长距无源光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共存长距无源光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长距光放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或二中的本地管理盒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光环行器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长距光放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波长转换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波长恢复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波分复用滤波器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分波器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光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长距光放大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第一光双讯器202、转换与放大器204、第二光双讯器206、上行光通道放大器208和本地管理盒(LocalManagementBox)210;
第一光双讯器202,用于将来自主干光纤的下行光信号传输至下行光通道,以及将上行光通道放大器208放大后的上行光信号耦合回主干光纤上;
转换与放大器204耦合至第一光双讯器202,用于根据波长将下行光信号划分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对第一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对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波长转换,对转换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恢复放大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的波长;以及输出放大后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第二光双讯器206耦合至转换与放大器204,用于将来自转换与放大器204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耦合回主干光纤上;以及将来自主干光纤的上行光信号传输至上行光通道;
上行光通道放大器208,用于对上行光通道上的上行光信号进行放大,输出放大后的上行光信号;
本地管理盒210与分流耦合器212及光线路终端OLT相连,用于根据OLT的指令对上行光通道放大器208以及转换与放大器204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实施例的上行光通道放大器208可以选择一个能够把所有PON的上行光信号都放大的宽带半导体光放大器(SemiconductorOpticalAmplifier,SOA)。本实施例的上行光通道放大器208也可以选择由两个光电光(OpticalElectroOptical,OEO)转换器及导光器件组成的重置放大器。
第一光双讯器202和第二光双讯器206可以均为光环行器,其中,光环行器包括三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的光只能进不能出;第二接口的光能进,也能出;第三接口的光只能出不能进。参见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环行器的结构框图,它有三个口,标为1口,2口和3口,其中1口是光的进口,即该口光只能进不能出,2口是光的进出口,即光可以进或出该口,3口是光的出口,即光只能出不能进。根据光环行器的特性,光只能从1口到2口,或2口到3口,其它的路径是禁止的。
本实施例通过转换与放大器204将下行光信号划分为两类,对其中一类直接进行放大,对另一类先进行波长转换,转换为波长在放大能力范围内的波长,转换后再进行光放大,然后将放大后的波长再恢复到原来的波长上,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不能对共存无源光网络中部分光信号进行放大的问题,并且,通过本实施例的装置对上下行光信号分流,比较容易选择合适的光放大器,实现共存无源光网络中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
光线路终端通过分流(Tap)耦合器与本地管理盒相连,本地管理盒包括EONT(EmbeddedOpticalNetworkTermination嵌入式光网络终端)和本地控制器,参见图4,本地管理盒40包括EONT(EmbeddedOpticalNetworkTermination,嵌入式光网络终端)42和本地控制器(LocalController)44,其中,EONT42具体为第一EONT404、第二EONT406和滤波器402。其相关执行流程如下:OLT的指令信号通过分流耦合器到达本地管理盒的EONT处,经过滤波器402的分路,分别到达相应的第一EONT404或第二EONT406处,然后EONT42把相关指令传给本地控制器44,本地控制器44根据指令对上行光通道放大器208以及转换与放大器204进行管理和控制,最后把结果反馈到EONT42上,根据不同PON系统信号,有其对应的第一EONT或第二EONT,以及对应的滤波器,分流耦合器和主干光纤把反馈信息发到相应的OLT处。EONT的实现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这里不再赘述,其具体实现方案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二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长距光放大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第一光双讯器202、转换与放大器204、第二双讯器206上行光通道放大器208和本地管理盒210;其中,第一光双讯器202、第二光双讯器206、上行光通道放大器208和本地管理盒210的功能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的转换与放大器204包括波长转换模块2042、下行光放大器2044和波长恢复模块2046;
波长转换模块2042,用于将波长在指定范围内的下行光信号作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直接输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将波长不在指定范围内的下行光信号作为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对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波长转换,输出转换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下行光放大器2044,用于对来自波长转换模块2042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输出放大后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波长恢复模块2046,用于接收自下行光放大器2044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对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波长恢复,输出所接收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恢复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波长转换模块2042对不在指定范围的下行光信号进行波长转换,使其能够被下行光放大器2044放大,同时,通过波长恢复模块2046对转换后的波长进行恢复,保证了这类下行光信号的波长还是原始波长,不改变光信号的自身特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共存无源光网络的使用需要;并且该装置设计简单,实现比较方便。
本实施例的下行光放大器2044可以为掺铒光纤放大器(ErbiumDopedFiberAmplifier,EDFA),EDFA具有将波长在上述指定范围内的光信号放大的能力;
或者下行光放大器2044为半导体放大器SOA,该SOA也具有将波长在指定范围内的光信号放大的能力。
其中,指定范围可以根据共存无源光网络中下行光信号的波长进行设定,例如:共存无源光网络为GPON和XG-PON1共存的网络,GPON的下行光信号的波长是1480nm-1500nm,而XG-PON1的下行光信号的波长是1575nm-1580nm,当选择的下行光放大器2044为L波段(1570nm-1605nm)的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时,可以设定指定波长为1570nm-1605nm;这样就可以对XG-PON1的下行光信号直接进行放大,而对GPON的下行光信号可以先进行波长转换,如将其波长增加105nm,即转换为1585nm-1605nm,这样就可以使GPON的下行光信号满足放大范围,也不与XG-PON1的下行光信号的波长交叉。
参见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波长转换模块2042的结构框图,该波长转换模块2042包括波分复用滤波器502、波长转换器504和耦合器506;
波分复用滤波器502,用于将波长在指定范围内的下行光信号作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将波长不在指定范围内的下行光信号作为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分两路输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波长转换器504,用于接收来自波分复用滤波器502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将第二类下行光信号的波长由原始波长转换为预设波长,预设波长在指定范围内;输出转换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耦合器506,用于对来自波分复用滤波器502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来自波长转换器504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耦合,输出耦合后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本实施例的波长转换模块2042可以采用上述现有的器件经简单组合实现,设计方便可行。
参见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波长恢复模块2046的结构框图,该波长恢复模块2046包括分波器602、波长恢复器604和合波器606;
分波器602,用于根据波长将来自下行光放大器2044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分成两路,一路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另一路为所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输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波长恢复器604,用于接收来自分波器602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将第二类下行光信号的波长由上述预设波长恢复为原始波长,输出恢复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合波器606,用于对来自分波器602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来自波长恢复器604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耦合,输出耦合后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本实施例的波长恢复模块2046可以采用上述现有的器件经简单组合实现,设计方便可行。
参见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波分复用滤波器502的结构框图,该波分复用滤波器有三个口,标为C口,R口和P口。其中C口是通用口,即任何波长的光都可进出该口;P口是透射口,即只有通过滤波片透射窗口的光才能进出该口,R口是反射口,即只有通过滤波片反射窗口的光才能进出该口。如光从C口进入,根据不同的波长从P口和R口输出。
参见图10,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波器602的结构框图,分波器602具体可以为光栅波导器AWG,它是一个窄带分波器,能根据需求把间隔100GHz或50GHz的光分离出来,它的A口和B口的波长是固定的,是可以根据需求来定制的。本实施例采用AWG作为分波器602,可以把从C口输入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分成两路,这两路信号将会从对应的A口和B口输出,同时,也可以使用AWG作为耦合器506,其信号处理过程为分波器602的逆过程,这里不再详述。合波器606也可以采用上述波分复用滤波器502实现。
将图9的波分复用滤波器502应用在图7的波长转换模块2042中,下行光信号的处理过程如下:
下行光信号从波分复用滤波器502的C口进入波长转换模块2042,然后被分成两束光,一束光的波长在下行光放大器2044的放大波段内,为上述第一类下行光信号,从波分复用滤波器502的反射口R口输出,波长不需要被转换直接进入耦合器506的A口;另一束光的波长不在下行光放大器2044的放大波段内,为上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从波分复用滤波器502的透射口P口输出,由于其波长不在下行光放大器2044的波段内,将进入波长转换器504,经过波长转换后到达耦合器506的B口,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耦合器506的A口与B口的波长是不同的,但他们都在下行光放大器2044的放大波段内。耦合器506的A口和B口的光信号经过耦合后从耦合器506的C输出。
将图10的分波器602应用在图8的波长恢复模块2046中,下行光信号的处理过程如下:
被下行光放大器2044放大的下行光信号从分波器602的C口进入波长恢复模块2046,然后被分成两束光,一束光从分波器602的A口输出,其波长不需要被转换(因为其在波长转换模块2042中也没有被转换),直接进入合波器606的R口,经过耦合后从合波器606的C口输出;另一束光从分波器602的B口输出,由于它的波长被前面波长转换模块2042转换过,因此其波长需要被恢复回来,所以就进入波长恢复器604,经过波长恢复后到达合波器606的P口。经过耦合后从合波器606的C口输出。这时波长恢复器604输出的光信号恢复到原来的工作波长。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长距光放大装置可以应用在图2所示的PON中,具体应用在光分配网络ODN中,以对共存无源光网络PON的光信号进行放大,满足长距离传输的需要。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信号传输方法,参见图11,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02,将主干光纤中的下行光信号传输至下行光通道,上行光信号传输至上行光通道;
步骤S1104,对上行光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上行光信号耦合回主干光纤上;
步骤S1106,根据波长将下行光信号划分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对第一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
步骤S1108,对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波长转换,对转换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恢复放大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的波长;
步骤S1110,将放大后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耦合回主干光纤上。
本实施例通过将主干光纤上的光信号分流,分为上下行光信号,分别对上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并在对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时,将下行光信号分成两类,一类为可以直接进行放大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另一类为需要对波长进行转换,转换后再进行放大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这样可以解决不在下行放大器放大范围内的信号的放大问题,实现共存无源光网络的长距传输,进而为运营商节省了开支。
本实施例可以使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提供的长距光放大装置实现,下面以将实施例二提供的长距光放大装置应用在GPON和XG-PON1共存的网络中为例,并且下行光放大器以L波段的EDFA为例进行说明,其光信号处理过程如下:
GPON的OLT以及XG-PON的OLT发出的下行光信号,通过主干光纤到达第一光双讯器,并进入下行光通道;
下行光信号进入波长转换模块后,首先进行分波,由于XG-PON1的波长已在EDFA的L波段内,因此不需要被转换,而GPON的下行光信号的波长不在L波段上,因此需要转换,为了不与XG-PON1的下行光信号的波长重叠,其转换的波段安排在1585nm-1605nm;
这时所有的下行光信号波长均在L波段上,进入EDFA被放大,被放大的下行光信号进入波长恢复模块,波长恢复模块的作用是恢复原有下行光信号的波长,把原来被转换的波长转换回来;具体恢复过程如下:
首先放大后的光进入分波器后被分成两路,一路为XG-PON1下行光信号,因其的波长没有被波长转换模块转换,因此它直接进入合波器;另一路为GPON的下行光信号的波长已被波长转换到L波段,这时它需进入波长恢复器,它与波长转换器的作用正好相反,它把L波段的光转换到1480nm-1500nm的范围内,恢复到GPON下行光信号的原波段,然后输出到合波器;
合波器把这两路光合在一起输出,回到下行光通道,进入第二光双讯器,并耦合回主干光纤上。
本地管理盒与分流耦合器及光线路终端OLT相连,根据OLT的指令对上行光通道放大器以及转换与放大器进行管理和控制。
本地控制器根据来自嵌入式光网络终端的指令对上行光通道放大器及转换与放大器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把相关参数反馈回嵌入式光网络终端上;嵌入式光网络终端对来自通过分流耦合器的各个PON系统光线路终端的指令经分流耦合器同时进行分路到相应的子嵌入式光网络终端上,然后把相关的光信号指令转换成电信号传给本地控制器,其执行命令后,把相关参数传给子嵌入式光网络终端,该参数被转换成光信号后,由所有的子嵌入式光网络终端同时发给相关的光线路终端。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以上实施例采用两个不同类型的光放大器,以及波长转换器等光模块来完成多个PON系统长距共存的问题,避免了超大带宽的SOA的技术难题。特别是GPON和XG-PON1的长距共存,解决运营商关于几个PON系统的长距共存问题。由于优化和统筹设计长距光放大装置,因此相对单个PON系统的长距盒成本几乎没有增加,为运营商节约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长距光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双讯器,用于将来自主干光纤的下行光信号传输至下行光通道,以及将上行光通道放大器放大后的上行光信号耦合回所述主干光纤上;
转换与放大器,用于根据波长将所述下行光信号划分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对所述第一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对所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波长转换,对转换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恢复放大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的波长;以及输出放大后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第二光双讯器,用于将来自所述转换与放大器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耦合回所述主干光纤上;以及将来自所述主干光纤的上行光信号传输至上行光通道;
所述上行光通道放大器,用于对所述上行光通道上的上行光信号进行放大,输出所述放大后的上行光信号;
本地管理盒,所述本地管理盒与分流耦合器及光线路终端OLT相连,用于根据OLT的指令对上行光通道放大器以及所述转换与放大器进行管理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双讯器和第二光双讯器是光环行器,所述光环行器包括三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光只进不出;所述第二接口的光能进能出;所述第三接口的光只出不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与放大器包括:
波长转换模块,用于将波长在指定范围内的所述下行光信号作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直接输出所述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将波长不在所述指定范围内的所述下行光信号作为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对所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波长转换,输出转换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下行光通道放大器,用于对来自所述波长转换模块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输出放大后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波长恢复模块,用于接收自所述下行光通道放大器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对所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波长恢复,输出所接收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恢复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模块包括:
波分复用滤波器,用于将波长在指定范围内的所述下行光信号作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将波长不在所述指定范围内的所述下行光信号作为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分两路输出所述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波长转换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波分复用滤波器的所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将所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的波长由原始波长转换为预设波长,所述预设波长在所述指定范围内;输出转换后的所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耦合器,用于对来自所述波分复用滤波器的所述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来自所述波长转换器的所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耦合,输出耦合后的所述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所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所述波长恢复模块包括:
分波器,用于根据波长将来自所述下行光通道放大器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分成两路,一路为所述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另一路为所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分别从不同的出口输出所述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波长恢复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分波器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将所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的波长由所述预设波长恢复为所述原始波长,输出恢复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合波器,用于对来自所述分波器的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来自所述波长恢复器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耦合,输出耦合后的所述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管理盒包括:
本地控制器,用于根据来自嵌入式光网络终端的指令对所述上行光通道放大器及所述转换与放大器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把相关参数反馈回所述嵌入式光网络终端上;
所述嵌入式光网络终端,用于对来自通过所述分流耦合器的各个无源光网络PON系统的光线路终端的指令经所述分流耦合器同时进行分路到相应的子嵌入式光网络终端上,然后把相关的光信号指令转换成电信号传给所述本地控制器,其执行命令后,把相关参数传给所述子嵌入式光网络终端,该参数被转换成光信号后,由所有的子嵌入式光网络终端同时发给相关的光线路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光通道放大器为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所述EDFA具有将波长在所述指定范围内的光信号放大的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光通道放大器为半导体放大器SOA,所述SOA具有将波长在所述指定范围内的光信号放大的能力。
8.一种无源光网络PON,包括光网络单元、光分配网络和光线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长距光放大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ON,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路终端通过分流耦合器及本地管理盒对所述转换与放大器和所述上行光通道放大器进行管理和控制。
10.一种光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主干光纤中的下行光信号传输至下行光通道,上行光信号传输至上行光通道;
对所述上行光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所述上行光信号耦合回所述主干光纤上;
根据波长将所述下行光信号划分为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对所述第一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对所述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波长转换,对转换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进行放大,恢复放大后的第二类下行光信号的波长;以及
将放大后的所述第一类下行光信号和第二类下行光信号耦合回所述主干光纤上。
CN201010180343.2A 2010-05-13 2010-05-13 长距光放大装置、pon和光信号传输方法 Active CN102244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80343.2A CN102244544B (zh) 2010-05-13 2010-05-13 长距光放大装置、pon和光信号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80343.2A CN102244544B (zh) 2010-05-13 2010-05-13 长距光放大装置、pon和光信号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4544A CN102244544A (zh) 2011-11-16
CN102244544B true CN102244544B (zh) 2016-03-30

Family

ID=4496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0343.2A Active CN102244544B (zh) 2010-05-13 2010-05-13 长距光放大装置、pon和光信号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44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199B (zh) * 2014-10-20 2017-01-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应用于千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的光放大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810A (zh) * 2005-12-31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种光接入网共享光纤分配网的无源光网络及实现方法
CN101536536A (zh) * 2006-07-18 2009-09-16 诺维拉光学公司 使用wdm-pon的开放式接入服务模型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810A (zh) * 2005-12-31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种光接入网共享光纤分配网的无源光网络及实现方法
CN101536536A (zh) * 2006-07-18 2009-09-16 诺维拉光学公司 使用wdm-pon的开放式接入服务模型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gital sections and digital line system – Optical line systems for local and access networks》.2008,第5-7页. *
ITU-T.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GPON): Reach extension.《SERIES G: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DIA,DIGITAL SYSTEMS AND NETWORK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4544A (zh) 201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ea et al. Long-reach optical access technologies
CN104023282B (zh) 基于波分pon系统的开放网络架构及信号传输方法
CN101098206B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其光路处理方法
CN101572832A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拉远的方法及设备和系统
CN102238438B (zh) 一种长距盒及其对上下行光的处理方法
CN102572619B (zh) 无源光网络系统、光线路终端和光传输方法
CN102695101B (zh) 一种波分复用上的无源光网络
CN103139670A (zh) 共存无源光网络系统及上、下行光信号发送方法
CN102238437B (zh) 一种长距盒及其对上下行光的处理方法
CN104125517B (zh) 一种光传输系统、模式耦合器和光传输方法
CN102237932B (zh) 长距光放大装置、无源光网络和光信号传输方法
Gunkel et al. A cost model for the WDM layer
CN101425867B (zh) 一种wdm接入网系统
CN103516431B (zh) 光电光中继器、长距盒及其对上下行光信号的处理方法
CN104270191B (zh) 波分复用汇聚接入型双纤环光网络实现波长复用和互保护功能的系统与方法
Mochida Technologies for local-access fibering
CN103916192A (zh) 光网络单元、光线路终端组以及光网络架构
CN102244544B (zh) 长距光放大装置、pon和光信号传输方法
CN103516433B (zh) 一种光电光中继器、长距盒及对上下行光信号的处理方法
CN109982171A (zh) 一种可拉远多跳光接入网及智能管理系统
CN103108260A (zh) 无源光网络系统及上、下行光信号发送方法
CN105307057A (zh) 一种pon系统中支持onu站间通信的装置
CN103916206A (zh) 具有互保护机制的双wdm-pon网络体系结构和方法
US6639702B1 (en) Optical module for access networks to wide 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relevant production method
RU2423000C1 (ru) Двойная пассивная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ая сет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4

Address after: No. 288, North 2nd Ring Road, west side of Shipai Road, Taixing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hengwei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2414-2416, main building, no.37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4

Address after: Unit 2414-2416, main building, no.37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o. 55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