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8509A - 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8509A
CN102238509A CN201010170896XA CN201010170896A CN102238509A CN 102238509 A CN102238509 A CN 102238509A CN 201010170896X A CN201010170896X A CN 201010170896XA CN 201010170896 A CN201010170896 A CN 201010170896A CN 102238509 A CN102238509 A CN 102238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c
information
user
gateway
aa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08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8509B (zh
Inventor
毛玉欣
芮杰希·巴瑞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708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3850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2226 priority patent/WO201113107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238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8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8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8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4Charging, meter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data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4Charging, meter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data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H04L12/1403Architecture for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9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y using 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 [AAA] servers o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2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managing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olicies in general
    • H04L63/20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managing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olicies in general involving negotiation or determination of the one or more network security mechanisms to be used, e.g. by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client and the server or between peers or by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entities invol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5/00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time-control or time indication ; Metering, charg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voice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g. VoIP
    • H04M15/66Policy and charging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4Accounting or b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为用户接入网络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AAA根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任意组合为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PCC控制:负责该用户接入的网关的PCC支持能力、该用户的签约信息、运营商策略信息。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网络侧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或网络能力决定为用户接入是否采用PCC机制控制。

Description

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决策是否采用(Policy andCharging Control,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提供业务的不断丰富,为保证流量和提升用户体验,运营商需要不断扩容、改造、升级网络,以应对运营上的挑战,增强运营竞争力。网络升级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在网络中部署PCC机制,如图1所示,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PCC架构主要由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BBERF(Bearer Binding and Event Report Function,承载绑定和事件上报功能)和PCEF(Policy and Charging Enforcement Function,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功能网元组成。其中PCRF用于策略决策,根据用户使用业务对资源的要求、用户签约信息以及运营商管控策略等信息为业务使用资源进行授权,并将授权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和计费策略下发给BBERF和PCEF执行。BBERF和PCEF根据授权策略对业务流实施QoS和计费控制。此外,PCC架构还包括AF(Application Function,应用功能),OFCS(OffineCharging System,离线计费系统)、OCS(Online Charging System,在线计费系统)、SPR(Subscription Profile Repository,用户签约数据库)等。
PCC是一种动态资源控制机制,它能够对业务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动态控制,即可以根据业务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要求,做到需要多少就分配多少,不需要就立即释放,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网络资源占而不用,或者不够利用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均或者资源浪费现象。另外引入PCC机制的网络对计费的控制模式也更加丰富,例如实现基于流的在线/离线计费,内容计费等。
3GPP定义的PCC机制还可应用于CDMA HRPD(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 High Rate Packet Data,码分多址接入高速分组数据)网络以及eHRPD(Evolved High Rate Packet Data,演进的高速分组数据网络),对CDMA用户开展业务实施动态控制和精细的计费。
CDMA HRPD网络的架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
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络)为无线接入部分;
PDSN(Packet Data Service Network,分组数据服务网络);
HA(Home Agent,归属代理)和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andAccounting,认证授权计费)是核心网络分组交换部分,负责对用户接入网络进行认证,以及用户数据业务的实现。如果漫游用户接入网络,还会涉及拜访AAA,代理AAA和归属AAA。
CDMA eHRPD网络架构与HRPD网络类似,这里不再详细描述,主要包括:eRAN(Evolved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的无线接入网络);HSGW(HRPD Serving Gateway,HRPD服务网关),其网络位置相当于PDSN,实现与无线接入网络相连,主要负责用户的移动管理、上下文管理等;P-GW(Packet Gateway,分组网关),其网络位置相当于HA,是用户接入网络的锚定点,负责用户和外部PDN网络的数据通信。
下面以用户接入HRPD网络为例,说明一下用户和接入网络之间的鉴权认证和会话协商建立过程,如图3所示:
步骤301.用户终端请求接入到网络,在MS和PDSN之间需要建立主服务连接,用于承载MS和网络之间的所有信令消息;
步骤302.MS和PDSN之间进行LCP(Link Control Protocol,链接控制协议)协商,确定MS和网络之间采用何种方式进行鉴权;
例如,采用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密码鉴权协议)方式,或者采用CHAP(Challenge 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挑战握手鉴权协议)方式进行鉴权。
步骤303.MS按照LCP阶段协商确定的鉴权方式,向PDSN发起鉴权请求,MS和PDSN之间交换鉴权相关的信息;
步骤304.PDSN向AAA发起接入请求(Access Request)消息;
步骤305.AAA按照接入请求消息中包含的信息对用户接入网络进行认证鉴权,认证通过之后,AAA向PDSN发送接入接受(Access Accept)消息,返回鉴权结果,允许用户接入到网络;同时,AAA需要将用户对应的签约信息下发给PDSN;
步骤306.PDSN同时向MS返回鉴权结果;
步骤307.PDSN将用户的签约信息下发给RAN;
步骤308.MS和PDSN之间进一步进行IPCP(Internet Protocol ControlProtocol,因特网协议控制协议)协商,网络为用户终端分配IP地址。
当用户终端完成IPCP协商,建立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会话之后,用户成功接入到网络,此时CDMA网络可以为用户开展业务提供数据路由服务。CDMA网络可以采用SIP(Simple IP,简单IP),MIP(Mobile IP,移动IP)或者PMIP(Proxy Mobile IP,代理移动IP)作为其通信协议。
为了提升传统CDMA数据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当CDMA网部署PCC机制时,根据网络采用协议方式的不同,具体实现也存在差别。如果网络采用SIP,则可以将PCEF功能实现在PDSN(Packet Data Serving Network,分组数据服务网络)上;如果网络采用MIP或者PMIP,则可以在PDSN上实现BBERF功能,而在HA(Home Agent,归属代理)/LMA(Localized MobilityAnchor,本地移动锚点)上实现PCEF功能。
运营商在网络中部署PCC时,通常考虑到维护网络运营稳定性以及成本等因素,可能采取分地区、分阶段部署的方式。例如对于网络中的部分PDSN进行升级,使之支持PCEF或者BBERF功能。当用户终端通过某一PDSN请求接入网络的时候,网络需要根据PDSN是否支持PCC能力(即是否支持PCEF或者BBERF功能)为接入网络的该用户开展业务决策是否使用PCC进行资源控制和计费。
再如,运营商A的网络部署了PCC机制,签约该运营商网络的用户开展业务的时候都采用PCC进行控制。运营商B的网络没有部署PCC机制,当签约运营商B网络的用户漫游至运营商A的网络时,网络需要根据该用户的签约信息为该用户决定控制方式。
除上述场景外,当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网络需要根据网元是否支持PCC的能力,或者用户签约信息包含的是否为用户进行PCC控制的信息决定为用户开展业务采用基于PCC的计费方式还是传统的非PCC计费方式。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能力的差异或者签约用户能力的差别,用户在接入网络的时候,网络需要决策是否采用PCC机制对接入网络的用户进行PCC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决策是否采用PCC机制的方法及系统,网络侧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或网络能力决定是否为用户采用PCC机制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认证授权计费服务器(AAA)根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任意组合为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PCC)控制:负责该用户接入的网关的PCC支持能力、该用户的签约信息、运营商策略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负责所述用户接入的网关向AAA发送接入请求,所述AAA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后,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
如果所述接入请求中包含了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则AAA从所述接入请求消息中获取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
如果所述接入请求中没有包含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则AAA向所述网关请求上报其PCC支持能力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是指所述网关是否支持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PCEF)或者承载绑定和事件上报功能(BBERF)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的签约信息中包含所述用户的PCC能力信息,所述PCC能力信息是指由运营商根据运营需求定义的是否为用户接入采用PCC控制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运营商策略信息是运营商根据运营需求定义的为用户接入是否采用PCC控制的策略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应用于高速分组数据网络(HRPD)或演进的高速分组数据网络(eHRPD);
当所述方法应用于HRPD网络时,所述网关为:分组数据服务网络(PDSN);PDSN和家乡代理(HA);或者,PDSN和本地移动锚点(LMA);
当所述方法应用于eHRPD网络时,所述网关为:HRPD服务网关(HSGW);或者,HSGW和分组网关(P-GW)。
进一步地,所述AAA按照以下方式为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PCC控制:
当所述AAA只根据其中一种信息进行决策时,如果该信息为支持PCC控制,则所述AAA决策为所述用户接入实施PCC控制,否则,所述AAA决策为所述用户接入不采用PCC控制;
当所述AAA根据其中两种或以上信息进行决策时,如果所述两种或以上信息全部为支持PCC控制时,所述AAA决策为所述用户接入实施PCC控制,否则,所述AAA决策为所述用户接入不采用PCC控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系统,包括AAA,所述AAA进一步包括接入鉴权模块,
所述接入鉴权模块用于,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并根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任意组合为该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PCC控制:
负责该用户接入的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该用户的签约信息、运营商策略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网关,所述网关进一步包括PCC能力上报模块;所述AAA还包括与所述接入鉴权模块相连的信息获取模块,其中:
所述PCC能力上报模块用于,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向所述接入鉴权模块发送接入请求,并将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包含在所述接入请求中上报给所述信息获取模块;或者,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的请求将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上报给所述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接入请求,如果所述接入请求中包含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则从所述接入请求中获取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如果所述接入请求中没有包含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则向所述网关请求上报其PCC支持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签约信息或者运营商策略信息;
所述接入鉴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所述用户的签约信息、和/或运营商策略信息为所述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PCC控制。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3GPP PCC架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CDMA分组数据架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用户接入CDMA网络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根据网络支持PCC的能力决策为用户接入是否采用PCC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根据网络支持PCC的能力以及用户签约信息决策为用户接入是否采用PCC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eHRPD网络中,根据网络支持PCC的能力以及用户签约信息决策为用户接入是否采用PCC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在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网络侧根据网元支持PCC能力信息、该用户的签约信息中是否使用PCC控制的信息,和/或运营商策略信息,决策该用户接入是否采用PCC控制。
基于上述思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为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PCC控制的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AAA根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任意组合为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PCC控制:负责该用户接入的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该用户的签约信息、运营商策略信息。
其中,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负责用户接入的网关向AAA发送接入请求;AAA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后,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
如果所述接入请求中包含了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则AAA从所述接入请求中获取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
如果所述接入请求中没有包含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则AAA向所述网关请求上报其PCC支持能力。
进一步地,AAA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后,获取所述用户的签约信息。
所述用户的签约信息中包含了所述用户的PCC能力信息,该PCC能力信息由运营商根据运营需求进行定义,例如可以定义所述用户是否需要进行PCC控制。
进一步地,AAA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后,获取运营商策略信息。
所述运营商策略信息是运营商定义的为用户接入是否采用PCC控制的策略信息。
其中,当所述AAA只根据上述信息中的其中一种信息进行决策时,如果该信息为支持PCC控制,则所述AAA决策为所述用户接入实施PCC控制,否则,所述AAA决策为所述用户接入不采用PCC控制;
当所述AAA根据其中两种或以上信息进行决策时,如果所述两种或以上信息全部为支持PCC控制时,所述AAA决策为所述用户接入实施PCC控制,否则,所述AAA决策为所述用户接入不采用PCC控制。
上述方法可以应用于CDMA方式的HRPD网络或eHRPD网络。当上述方法应用于CDMA网络时,所述网关可以是:PDSN;PDSN和HA;或者,PDSN和LMA。
当上述方法应用于eHRPD网络时,所述接入网关可以是:HSGW;或者,HSGW和P-GW。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给出了AAA根据负责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接入的PDSN的PCC支持能力,决策用户接入网络后,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是否采用PCC控制。其流程如图4所示,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401.用户请求接入到网络,MS和PDSN之间需要进行PPP会话协商,MS和PDSN之间建立主服务连接,用于传递信令消息;
步骤402.MS和PDSN之间进行LCP协商,协商采用的鉴权方式;
步骤403.按照LCP阶段协商的鉴权方式,MS向网络发起鉴权请求;
步骤404.PDSN收到来自MS的鉴权请求之后,向AAA发送AccessRequest消息,请求AAA为用户接入进行鉴权,同时PDSN将自身支持PCC的能力信息上报给AAA;
步骤405.AAA为用户接入进行鉴权授权,同时根据PDSN的PCC支持能力决策为该用户接入实施PCC控制;
步骤406.AAA向PDSN下发Access Accept消息,包含是否实施PCC控制的信息,通知PDSN为该用户接入采用PCC控制,并将用户对应的签约信息下发给PDSN;
步骤407.PDSN向MS返回鉴权响应。完成MS、PDSN和AAA之间关于用户接入的鉴权过程;
步骤408.PDSN将用户签约信息下发给RAN;
步骤409.MS和PDSN之间完成IPCP协商,网络为MS分配IP地址。
本实施例中,MS采用SIP接入,MS成功接入到网络后,按照AAA的鉴权,PDSN执行PCEF功能。此后MS开展业务的时候,网络对MS使用网络资源进行PCC控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给出了AAA根据负责UE接入的PDSN的PCC支持能力,以及用户签约信息,决策用户接入网络后,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是否使用PCC进行控制。其流程如图5所示,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501.用户请求接入到网络,MS和PDSN之间需要进行PPP会话协商,MS和PDSN之间建立主服务连接,用于传递信令消息;
步骤502.MS和PDSN之间进行LCP协商,协商采用的鉴权方式;
步骤503.按照LCP阶段协商的鉴权方式,MS向网络发起鉴权请求;
步骤504.PDSN收到来自MS的鉴权请求之后,向AAA发送AccessRequest消息,请求AAA为用户接入进行鉴权,同时PDSN将自身支持PCC的能力上报给AAA;
步骤505.AAA接收到来自用户接入鉴权请求后,向用户数据库获取该用户对应的签约信息(如果AAA上存储有用户签约信息,则AAA可通过检索自身存储信息获取用户签约信息,不需要进行用户签约信息的外部获取过程);
步骤506.AAA进行鉴权,并根据用户签约信息和PDSN上报的PCC支持能力信息为该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PCC控制;其中用户签约信息中定义了是否为该用户接入采用PCC控制的信息。如果签约信息指示不需要对用户接入进行PCC控制,或者PDSN指示不支持PCC能力,则AAA下发对用户接入不采用PCC控制的指示,否则下发指示要求PDSN对用户接入进行PCC控制。
此外,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AAA还可结合运营商策略对该用户接入是否实施PCC控制进行决策。
步骤507.AAA向PDSN下发Access Accept消息,通知PDSN通过对用户的授权,并将用户对应的签约信息下发给PDSN;同时通知PDSN为该用户接入实施PCC控制;
步骤508.PDSN向MS返回鉴权响应,完成MS、PDSN和AAA之间关于用户接入的鉴权过程;
步骤509.PDSN将用户签约信息下发给RAN;
步骤510.MS向PDSN发起IPCP配置请求,请求为用户分配IP地址;
步骤511.PDSN向HA发起PMIP注册请求;
步骤512.HA向AAA发起接入鉴权请求,请求中携带HA支持PCC的能力;
步骤513.AAA进行对HA实施鉴权,如果HA支持PCC能力,则同时通知HA为该用户接入实施PCC控制;
步骤514.HA向PDSN返回PMIP注册响应;
步骤515.PDSN向MS返回IPCP配置响应消息,完成IPCP协商,网络为MS分配IP地址,MS成功接入到网络,按照AAA的鉴权,PDSN执行BBERF功能,HA执行PCEF功能。此后MS开展业务的时候,网络对MS使用网络资源进行PCC控制。
步骤516.本实施例中,AAA根据HA上报的信息,判断HA不支持PCC能力,则AAA需要向PDSN发送COA(Change of Authorization,授权改变)消息,通知PDSN取消执行BBERF功能;
517.PDSN返回COA ACK(确认)响应。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给出了eHRPD网络中,AAA根据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中的用户签约信息、HSGW和P-GW的PCC支持能力,决策用户接入网络是否使用PCC进行控制。如图6所示,该流程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601-604步与实施例一相同;
步骤605.当AAA接收到对用户接入进行鉴权认证时,向HSS获取对应用户的签约信息;
步骤606.鉴权认证通过后,AAA向HSGW返回鉴权响应,并将用户签约信息下发给HSGW;
步骤607.HSGW向MS返回鉴权结果;
步骤608.HSGW向eRAN下发用户签约信息;
步骤609.MS向HSGW发起VSNCP(Vendor Specific Network ControlProtocol,运营商特定网络控制协议)配置请求;
步骤610.HSGW向P-GW发起PMIP注册请求;
步骤611.P-GW向AAA发起认证请求,同时将P-GW支持PCC的能力上报给AAA;
步骤612.AAA结合用户签约信息,同时根据HSGW和P-GW上报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决策为用户接入是否使用PCC控制;
步骤613.AAA向P-GW返回认证结果;
步骤614.P-GW进行PMIP注册,向HSGW返回PMIP注册响应;
步骤615.HSGW向MS返回VSNCP配置响应;
步骤616.如果AAA授权为用户接入使用PCC,则AAA向HSGW发送COA请求,通知HSGW执行BBERF能力;
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AAA在对用户进行鉴权后,向HSGW返回鉴权响应时(步骤606),返回的Access Accept消息中不包含是否实施PCC控制的通知内容,而是通过该步骤616中的COA消息通知HSGW是否执行BBERF能力。
步骤617.HSGW向AAA返回COA ACK响应。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为用户接入网络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系统,包括AAA,所述AAA进一步包括接入鉴权模块,
所述接入鉴权模块用于,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并根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任意组合为该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PCC控制:
负责该用户接入的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该用户的签约信息、运营商策略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网关,所述网关进一步包括PCC能力上报模块;所述AAA还包括与所述接入鉴权模块相连的信息获取模块,其中:
所述PCC能力上报模块用于,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向所述接入鉴权模块发送接入请求,并将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包含在所述接入请求中上报给所述信息获取模块;或者,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的请求将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上报给所述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接入请求,如果所述接入请求中包含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则从所述接入请求中获取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如果所述接入请求中没有包含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则向所述网关请求上报其PCC支持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签约信息或者运营商策略信息;
所述接入鉴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所述用户的签约信息、和/或运营商策略信息为所述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PCC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系统实施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给出的实施例及其实例的细节来理解和实施,在此不再对相同或者相似方案进行重复描述,以不必要模糊本发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认证授权计费服务器(AAA)根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任意组合为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PCC)控制:负责该用户接入的网关的PCC支持能力、该用户的签约信息、运营商策略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负责所述用户接入的网关向AAA发送接入请求,所述AAA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后,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
如果所述接入请求中包含了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则AAA从所述接入请求消息中获取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
如果所述接入请求中没有包含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则AAA向所述网关请求上报其PCC支持能力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是指所述网关是否支持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PCEF)或者承载绑定和事件上报功能(BBERF)功能。
4.如果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的签约信息中包含所述用户的PCC能力信息,所述PCC能力信息是指由运营商根据运营需求定义的是否为用户接入采用PCC控制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营商策略信息是运营商根据运营需求定义的为用户接入是否采用PCC控制的策略信息。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应用于高速分组数据网络(HRPD)或演进的高速分组数据网络(eHRPD);
当所述方法应用于HRPD网络时,所述网关为:分组数据服务网络(PDSN);PDSN和家乡代理(HA);或者,PDSN和本地移动锚点(LMA);
当所述方法应用于eHRPD网络时,所述网关为:HRPD服务网关(HSGW);或者,HSGW和分组网关(P-GW)。
7.如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AAA按照以下方式为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PCC控制:
当所述AAA只根据其中一种信息进行决策时,如果该信息为支持PCC控制,则所述AAA决策为所述用户接入实施PCC控制,否则,所述AAA决策为所述用户接入不采用PCC控制;
当所述AAA根据其中两种或以上信息进行决策时,如果所述两种或以上信息全部为支持PCC控制时,所述AAA决策为所述用户接入实施PCC控制,否则,所述AAA决策为所述用户接入不采用PCC控制。
8.一种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AAA,所述AAA进一步包括接入鉴权模块,
所述接入鉴权模块用于,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对所述用户进行鉴权,并根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任意组合为该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PCC控制:
负责该用户接入的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该用户的签约信息、运营商策略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网关,所述网关进一步包括PCC能力上报模块;所述AAA还包括与所述接入鉴权模块相连的信息获取模块,其中:
所述PCC能力上报模块用于,用户请求接入网络时,向所述接入鉴权模块发送接入请求,并将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包含在所述接入请求中上报给所述信息获取模块;或者,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的请求将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上报给所述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接入请求,如果所述接入请求中包含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则从所述接入请求中获取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如果所述接入请求中没有包含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则向所述网关请求上报其PCC支持能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签约信息或者运营商策略信息;
所述接入鉴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网关的PCC支持能力信息、所述用户的签约信息、和/或运营商策略信息为所述用户接入决策是否采用PCC控制。
CN201010170896.XA 2010-04-23 2010-04-23 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238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0896.XA CN102238509B (zh) 2010-04-23 2010-04-23 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及系统
PCT/CN2011/072226 WO2011131075A1 (zh) 2010-04-23 2011-03-28 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0896.XA CN102238509B (zh) 2010-04-23 2010-04-23 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8509A true CN102238509A (zh) 2011-11-09
CN102238509B CN102238509B (zh) 2016-09-28

Family

ID=44833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0896.XA Active CN102238509B (zh) 2010-04-23 2010-04-23 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38509B (zh)
WO (1) WO201113107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648A (zh) * 2013-12-17 2014-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策略计费控制规则信息的请求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4067157A1 (zh) * 2012-11-05 2014-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报文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254071A (zh) * 2013-06-28 2014-12-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eHRPD网络中的PCC控制方法与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874A (zh) * 2006-03-31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中业务信息决策方法
WO2008039114A1 (en) * 2006-09-26 2008-04-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licy control architecture comprising an indepent identity provider
CN101267319A (zh) * 2008-04-30 2008-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发策略计费控制规则的方法
CN101472259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发策略控制和计费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0724B (zh) * 2008-11-20 201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移动管理设备和网络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874A (zh) * 2006-03-31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中业务信息决策方法
WO2008039114A1 (en) * 2006-09-26 2008-04-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licy control architecture comprising an indepent identity provider
CN101472259A (zh) * 2007-12-28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发策略控制和计费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67319A (zh) * 2008-04-30 2008-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发策略计费控制规则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67157A1 (zh) * 2012-11-05 2014-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报文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012143A (zh) * 2012-11-05 2014-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报文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254071A (zh) * 2013-06-28 2014-12-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eHRPD网络中的PCC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04254071B (zh) * 2013-06-28 2017-12-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eHRPD网络中的PCC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03686648A (zh) * 2013-12-17 2014-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策略计费控制规则信息的请求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31075A1 (zh) 2011-10-27
CN102238509B (zh)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7699B (zh) 策略和计费控制方法、v-pcrf及v-ocs
CN100488284C (zh) 一种3gpp演进网络中漫游用户数据路由优化方法
US8644799B2 (en)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885636B2 (en) Data pre-paid in simple IP data roaming
CN101720112B (zh)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与装置
CN101282287B (zh) 协商移动性管理协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813153B (zh) 跨网络切换方法、网元以及系统
CN101374055A (zh) 计费处理方法和网络系统、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及计费系统
CN102045680B (zh) 一种基于位置信息实现策略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91525A (zh) 无线网络缺省承载建立方法及其系统
CN102611586A (zh) 支持双栈的ip-can会话实现应用检测和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13288A (zh) 基于移动网络的租户网络业务实现方法、系统及网元
CN102123035B (zh) 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实体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702327B (zh) 用户设备选择拜访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547854B (zh) 策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581047B (zh) 实现QoS控制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442745B (zh) 一种WiMAX网络和3GPP网络融合的方法与系统
CA2808100C (en) Prepaid data hub
CN101442507B (zh) 一种WiMAX网络和3GPP网络融合的方法与系统
CN102136983A (zh) 在全业务融合网络中控制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98647B (zh) 漫游架构下在线计费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38509A (zh) 决策是否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机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11086A (zh) 被赞助数据连接的处理方法及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
CN101959313B (zh) 一种策略与计费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036416B (zh) 终端附着网络的方法及分组数据服务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