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7888B - 无线装置及无线装置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装置及无线装置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7888B
CN102237888B CN201110054376.7A CN201110054376A CN102237888B CN 102237888 B CN102237888 B CN 102237888B CN 201110054376 A CN201110054376 A CN 201110054376A CN 102237888 B CN102237888 B CN 102237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conveyer
transmission signal
throughput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43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7888A (zh
Inventor
叶志豪
魏睿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37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7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7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78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装置及无线装置控制方法。无线装置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具有传送器的无线装置,上述无线装置控制方法包含:使能传送器传送一个传送信号;当传送器传送一个传送信号时,监视无线装置的作业温度或供应电压状态;以及当作业温度或供应电压状态达到预定临界值时,控制传送器以调整传送信号的吞吐量。上述无线装置及无线装置控制方法能够通过参考无线装置的作业状态来调整传送信号的吞吐量,从而避免过热或共存问题。

Description

无线装置及无线装置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无线装置及无线装置控制方法,且特别有关于一种依据作业状态来调整传送信号的吞吐量的无线装置及用于控制上述无线装置的无线装置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芯片(comboIC),即集成电路,包含多个整合于其中的无线收发器。为减少芯片尺寸,芯片通常以牺牲散热性能(heatdissipatingcapability)方式来装填无线收发器。因此,当芯片内的某些无线收发器同时作业时,芯片温度将增至过热状态。举例来说,若蓝牙(Bluetooth,以下简称为BT)传送器与无线区域网络(WirelessLocalAreaNetwork,以下简称为WLAN)传送器同时工作以分别传送其信号,BT传送器与WLAN传送器的功率放大器将产生大量热量,并因此增加芯片温度。为避免无线收发器的故障,需降低芯片温度。此外,当芯片内的无线设备一传送器与无线设备二接收器分别传送一个传送信号以及接收一个接收信号时,由于传送器与接收器都位于芯片内部,通过传送器产生的传送信号可干扰接收信号。由于无线设备一传送信号的功率通常远大于无线设备二接收的信号功率,所以无线设备二接收信号会受到无线设备一传送信号的影响。
因此,由于上述问题,芯片性能将下降,故如何提供一种机制以参考无线装置的作业状态来避免或减少上述对于芯片的影响已成为本领域内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特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装置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具有传送器的无线装置,上述无线装置控制方法包含:使能传送器传送一个传送信号;当传送器传送一个传送信号时,监视无线装置的作业温度或供应电压状态;以及当作业温度或供应电压状态达到预定临界值时,控制传送器以调整传送信号的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另提供一种无线装置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具有传送器与接收器的无线装置,其中传送器与接收器都位于无线装置内,上述无线装置控制方法包含:使能接收器接收一个接收信号;使能传送器传送一个传送信号;当传送器传送一个传送信号时,监视通过接收器接收的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或类型;以及当信号质量达到预定信号质量临界值时或当接收信号载送实时信息时,控制传送器以调整传送信号的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装置,包含:传送器,用于传送一个传送信号;触发装置,用于当传送器传送上述传送信号时,监视无线装置的作业温度或供应电压状态;以及控制器,用于当作业温度或供应电压状态达到预定临界值时,控制传送器以调整传送信号的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另提供一种无线装置,包含:接收器,用于接收一个接收信号;传送器,用于传送一个传送信号,其中传送器与接收器皆位于无线装置内;触发装置,用于当传送器传送上述传送信号时,监视通过接收器接收的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或类型;以及当信号质量达到预定信号质量临界值时或当接收信号载送实时信息时,控制传送器以调整传送信号的吞吐量。
以上所述的无线装置及无线装置控制方法能够通过参考无线装置的作业状态来调整传送信号的吞吐量,从而避免过热或共存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通过无线装置的微控制器调整前的WLAN传送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图3B是通过无线装置的微控制器调整后的WLAN传送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图4是依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依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依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无线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项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透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第二装置。
图1是依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装置100的示意图。无线装置100可包含一个芯片(上述芯片至少包含第一收发器102与第二收发器104)或包含两个芯片(每个芯片都包含收发器102/104),其中收发器102与104紧密布置于无线装置100内。举例来说,第一收发器102可为WLAN收发器而第二收发器104可为BT收发器,请注意,其并非本发明的限制。然而,为简洁起见,在下文范例中,第一收发器102为WLAN收发器且第二收发器104为BT收发器。此外,第一收发器102包含第一传送器1022与第一接收器1024,第二收发器104包含第二传送器1042与第二接收器1044,其中第一传送器1022可传送WLAN传送信号St1,第一接收器1024可接收WLAN接收信号Sr1,第二传送器1042可传送BT传送信号St2,第二接收器1044可接收BT接收信号Sr2。然而,请注意,本发明并未限制于传送器与接收器的分离组态:传送功能与接收功能可在一个模块中实现,其也可于多个模块中共享。无线装置100更包含触发装置106与微控制器108。当无线装置100内的至少一个传送器传送信号时,触发装置106可监视无线装置100的作业状态。请注意,触发装置106可嵌入无线装置100内或外部耦接于无线装置100。微控制器108耦接于触发装置106,当无线装置100的作业状态满足预定条件时,微控制器108可控制传送中的传送器1022及/或传送器1042来调整信号吞吐量。请注意,依本发明实施例,当微控制器108调整信号吞吐量时,微控制器108实质上保持传送中的传送器的传送功率峰值(peakpower)无损耗。此外,微控制器108可利用无线装置100内的媒体存取控制(MediaAccessControl,以下简称为MAC)机制来调整传送信号的吞吐量。此外,当无线装置100作业时,本发明并未限制于仅监视无线装置100的一个作业状态。当无线装置100作业时,触发装置106可监视无线装置100的多个作业状态。举例来说,作业状态可为无线装置100的作业温度、接收信号Sr1或Sr2的信号质量、接收信号Sr1或Sr2的类型、及/或无线装置100的供应电压状态。
请参考图2。图2是依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装置100的控制方法200的流程图。假设实质上达到相同结果,如图2所示的步骤并非表示方法必须以必要特定顺序执行步骤,且并非表示步骤必须连续(即,其它步骤可插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当作业温度(即,于本实施例中,作业状态为作业温度)达到预定温度临界值时,控制方法200可用于降低无线装置100的作业温度。因此,当第一传送器1022传送WLAN传送信号St1时,控制方法200通过热传感器(thermalsensor)或其它类似元件(在图1中未画出)监视无线装置100的作业温度,然而,其并非本发明的限制。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二传送器1042传送BT传送信号St2时,或当第一传送器1022与第二传送器1042同时分别传送WLAN传送信号St1与BT传送信号St2时,控制方法200监视无线装置100的作业温度。此外,控制方法200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可通过硬件或软件实现。控制方法20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02:设置预定温度临界值;
步骤204:设置WLAN传送信号St1的最大功率电平;
步骤206:当第一传送器1022以最大功率电平传送WLAN传送信号St1时,启动触发装置106;
步骤208:利用触发装置106监视无线装置100的作业温度是否达到预定温度临界值,若是则转至步骤210,若否则转至步骤214;
步骤210:决定满足预定条件,触发装置106产生触发信号Str以触发微控制器108;
步骤212:利用微控制器108减少传送中的第一传送器1022的吞吐量以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转至步骤208;
步骤214:决定无线装置100处于正常作业中,转至步骤208。
应注意,由于第一传送器1022与第二传送器1042都位于芯片无线装置100内部,当第一传送器1022与第二传送器1042中的至少一个以最大功率电平传送信号时,第一传送器1022或第二传送器1042的功率放大器可产生大量热量。此外,第一传送器1022与第二传送器1042位于一处的限定是指将第一传送器1022与第二传送器1042实施于单芯片中或使第一传送器1022与第二传送器1042彼此紧密布置。随后,启动触发装置106以监视无线装置100的作业温度是否达到预定温度临界值,其中当作业温度低于预定温度临界值时,触发装置106决定无线装置100处于正常作业中,而当作业温度不低于预定温度临界值时,触发装置106决定无线装置100处于过热作业中。当无线装置100决定于过热作业中进行作业时,触发装置106产生触发信号Str以触发微控制器108。随后,微控制器108控制第一传送器1022以减少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随后,由于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减少,无线装置100的作业温度降低。
在步骤212之后,无线装置100转至步骤208并执行类似程序以确保无线装置100进入安全模式。此外,在步骤214中,即使当无线装置100处于正常作业时,触发装置106继续监视无线装置100的作业温度,直至第一传送器1022完成WLAN传送信号St1的传送。应注意,本发明并未限制预定温度为固定温度,其也可为具有上限与下限的温度范围,其中当作业温度高于上限时,决定无线装置100处于过热作业中;而当作业温度低于下限时,决定无线装置100处于正常作业中,且上述临界值、上限以及下限是可调的以反映制造差异(manufacturingvariation)、元件寿命等等。
此外,本发明揭示了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的多种方式。此处所提及的吞吐量表示于一个单位时间槽内传送的数据包数量。当触发装置106决定无线装置100处于过热作业时,触发装置106产生触发信号Str以触发微控制器108输出调整信号Sad,上述调整信号Sad是用于调整经由WLAN传送信号St1传送的两个数据包之间的空闲时间。依据IEEE802.11规格,微控制器108可调整WLAN传送信号的帧间隔(InterFrameSpace,以下简称为IFS)(例如,延长IFS)以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内的两个数据包之间的空闲时间。更具体地,微控制器108调整第一传送器1022的仲裁帧间隔数(ArbitrationInter-frameSpacingNumber,以下简称为AIFSN)与窗口大小(WinSize)以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内的两个数据包之间的空闲时间。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微控制器108可调整WLAN传送信号的网络配置向量(NetworkAllocationVector,以下简称为NAV)以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内的两个数据包之间的空闲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器108可利用虚拟载波侦测(virtualcarriersense)来拦阻WLAN传送信号St1的传送。换句话来说,在第一传送器1022传送WLAN传送信号St1之前,微控制器108设置空闲时间以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内的两个数据包之间的空闲时间。
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微控制器108可调整对于第一传送器1022的允入控制(admissioncontrol)来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内的两个数据包之间的空闲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器108减少第一传送器1022的每秒允入平均媒体时间使用量(allowedmediumtimeusagepersecond)以增大WLAN传送信号St1内的两个数据包之间的空闲时间。
此外,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微控制器108可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每一数据包之间的延迟时间以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内的两个数据包之间的空闲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器108减少第一传送器1022的聚合MAC协议数据单位(MACprotocoldataunits,以下简称为MPDU)的数目或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ProtocolDataUnit,以下简称为PPDU)的最大时间(MaxTime)来增大WLAN传送信号St1内的两个数据包之间的空闲时间。
除上述实施例之外,另一实施例是通过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长度以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在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器108可减少WLAN传送信号St1的数据包传送的数据字节、数据速率、或聚合数据包数目以减少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
请参考图3A与图3B。图3A是通过本发明的微控制器108调整前的WLAN传送信号St1的时序示意图,而图3B是通过本发明的微控制器108调整后的WLAN传送信号St1的时序示意图。若第一传送器1022未经微控制器108调整而传送短数据包301(即,较高速率)、长数据包302(即,较低速率)、以及聚合303,则长数据包302与聚合303之间的IFS为T1,聚合303的数目为四(仅以此为例,并非本发明限制)。然而,在微控制器108对第一传送器1022完成调整之后,长数据包305与聚合306之间的IFS被调整为T2(T2>T1),且聚合306的数目为二(仅以此为例,并非本发明限制),即,聚合306比聚合303小。因此,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与第一传送器1022的平均传送功率(即,电流消耗)都减少。应注意,尽管第一传送器1022的平均传送功率减少,调整后的第一传送器1022的传送功率峰值(即,在图3B中的第一传送器1022的功率放大器的传送功率峰值P1)实质上等于未经微控制器108调整的传送功率峰值(即,在图3A中的第一传送器1022的功率放大器的传送功率峰值P1)。由于调整前后的第一传送器1022的传送功率峰值实质上相等,调整前后的WLAN传送信号St1的传送范围(第一传送器1022提供WLAN服务的覆盖范围)也实质上相等。换句话来说,无线装置100减少第一传送器1022的平均传送功率且并未牺牲(即,缩小)WLAN传送信号St1的传送范围。
请参考图4。图4是依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装置100的控制方法400的流程图。假设实质上达到相同结果,如图4所示的步骤并非表示方法必须以必要特定顺序执行步骤,且并非表示步骤必须连续(即,其它步骤可插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方法400可解决无线装置100的传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干扰问题(当一个传送器传送其传送信号且另一接收器同时接收其接收信号时)。应注意,若传送器与接收器都位于无线装置100(芯片)内部,干扰问题将很严重。控制方法40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1:当一个传送器传送其传送信号且另一接收器同时接收其接收信号时,启动触发装置106;
步骤402:利用触发装置106侦测第二传送器1042是否以高功率电平传送BT传送信号St2,若是则转至步骤403,若否则转至步骤408;
步骤403:利用触发装置106侦测通过第一接收器1024接收的WLAN接收信号Sr1的接收信号质量是否高于第一预定信号质量临界值,若是则转至步骤404,若否则转至步骤409;
步骤404:不调整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
步骤405:利用触发装置106侦测第一传送器1022是否以高功率电平传送WLAN传送信号St1,若是则转至步骤406,若否则转至步骤407;
步骤406:利用触发装置106侦测通过第二接收器1044接收的BT接收信号Sr2的接收信号质量是否高于第二预定信号质量临界值,若是则转至步骤407,若否则转至步骤410;
步骤407:不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
步骤408:不调整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转至步骤405;
步骤409:调整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转至步骤405;
步骤410: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
应注意,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预定信号质量临界值可等于第二预定信号质量临界值。当利用触发装置106侦测到第二传送器1042以高功率电平传送BT传送信号St2且通过第一接收器1024接收的WLAN接收信号Sr1的接收信号质量(即,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以下简称为RSSI)、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ratio,以下简称为SNR)、数据包错误率、或ACK漏失率)不高于第一预定信号质量临界值时,意味着WLAN接收信号Sr1会受到BT传送信号St2干扰或不足以抵抗通过BT传送信号St2引起的干扰,则微控制器108产生调整信号Sad以控制第二传送器1042从而减少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步骤409)。否则,WLAN接收信号Sr1不会受到BT传送信号St2干扰或足以抵抗通过BT传送信号St2引起的干扰,则微控制器108不调整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步骤404)。
另一方面,当利用触发装置106侦测到第一传送器1022以高功率电平传送WLAN传送信号St1且同时通过第二接收器1044接收的BT接收信号Sr2的接收信号质量不高于第二预定信号质量临界值时,意味着BT接收信号Sr2会受到WLAN传送信号St1干扰或不足以抵抗通过WLAN传送信号St1引起的干扰,则微控制器108产生调整信号Sad以控制第一传送器1022从而减少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步骤410)。否则,BT接收信号Sr2不会受到WLAN传送信号St1干扰或足以抵抗通过WLAN传送信号St1引起的干扰,则微控制器108不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步骤407)。
此外,当触发装置106侦测到通过第二传送器1042产生的BT传送信号St2的功率不是高功率电平时(步骤402),微控制器108不调整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步骤408)。类似地,当触发装置106侦测到通过第一传送器1022产生的WLAN传送信号St1的功率不是高功率电平时(步骤405),微控制器108不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步骤407)。应注意,上述调整传送信号(即,WLAN传送信号St1或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的多种方式也可用于本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本处不另赘述。
在某些情况下,无线装置100可用于经由一个接收器接收载送实时信息(例如,声频数据包)的信号,因此实时信号不可受到通过位于无线装置100内的传送器产生的其它信号干扰。举例来说,当通过第二接收器1044接收的BT接收信号Sr2为实时信号时,BT接收信号Sr2不可受到通过第一传送器1022同时传送的WLAN传送信号St1干扰。因此,如图5所示,本发明揭示了另一实施例,用于减少于无线装置100中实时接收信号的干扰。图5是依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装置100的控制方法500的流程图。假设实质上达到相同结果,如图5所示的步骤并非表示方法必须以必要特定顺序执行步骤,且并非表示步骤必须连续(即,其它步骤可插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方法500可解决无线装置100的传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干扰问题(当一个传送器传送其传送信号且另一接收器同时接收其实时接收信号时)。应注意,若传送器与接收器都位于无线装置100(芯片)内部,干扰问题将很严重。控制方法50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501:当一个传送器传送其传送信号且另一接收器同时接收其接收信号时,启动触发装置106;
步骤502:利用触发装置106侦测第二传送器1042是否以高功率电平传送BT传送信号St2,若是则转至步骤503,若否则转至步骤508;
步骤503:利用触发装置106侦测通过第一接收器1024接收的WLAN接收信号Sr1是否为实时信号,若是则转至步骤504,若否则转至步骤509;
步骤504:调整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
步骤505:利用触发装置106侦测第一传送器1022是否以高功率电平传送WLAN传送信号St1,若是则转至步骤506,若否则转至步骤510;
步骤506:利用触发装置106侦测通过第二接收器1044接收的BT接收信号Sr2是否为实时信号,若是则转至步骤507,若否则转至步骤510;
步骤507: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
步骤508:不调整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转至步骤505;
步骤509:不调整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转至步骤505;
步骤510:不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
当利用触发装置106侦测到第二传送器1042以高功率电平传送BT传送信号St2且通过第一接收器1024接收的WLAN接收信号Sr1为实时信号时,意味着WLAN接收信号Sr1不可受到BT传送信号St2干扰,则微控制器108产生调整信号Sad以控制第二传送器1042从而减少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步骤504)。否则,WLAN接收信号Sr1不是实时信号,则微控制器108不调整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步骤509)。
另一方面,当利用触发装置106侦测到第一传送器1022以高功率电平传送WLAN传送信号St1且通过第二接收器1044接收的BT接收信号Sr2为实时信号时,意味着BT接收信号Sr2不可受到WLAN传送信号St1干扰,则微控制器108产生调整信号Sad以控制第一传送器1022从而减少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步骤507)。否则,BT接收信号Sr2不是实时信号,则微控制器108不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步骤510)。
此外,当触发装置106侦测到通过第二传送器1042产生的BT传送信号St2的功率不是高功率电平时(步骤502),微控制器108不调整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步骤508)。类似地,当触发装置106侦测到通过第一传送器1022产生的WLAN传送信号St1的功率不是高功率电平时(步骤505),微控制器108不调整WLAN传送信号St1的吞吐量(步骤510)。应注意,上述调整传送信号(即,WLAN传送信号St1或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的多种方式也可用于本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本处不另赘述。
由于无线装置100内的传送器的功率放大器可消耗无线装置100内的最大功率,如图6所示,本发明揭示了另一实施例,用于当无线装置100的供应电压状态达到预定供应电压状态临界值时,减少于无线装置100的传送信号的吞吐量。图6是依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无线装置100的控制方法600的流程图。假设实质上达到相同结果,如图6所示的步骤并非表示方法必须以必要特定顺序执行步骤,且并非表示步骤必须连续(即,其它步骤可插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当供应电压状态达到预定供应电压状态临界值(例如,发生“低电量”情况)且至少一个传送器正在同时传送其传送信号时,控制方法600可用于延长无线装置100的使用时间。控制方法60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602:设置预定供应电压状态临界值;
步骤604:当无线装置100内的至少一个传送器正在传送其传送信号时,启动触发装置106;
步骤606:利用触发装置106监视供应电压状态是否达到预定供应电压状态临界值,若是则转至步骤608,若否则转至步骤606;
步骤608:决定满足预定条件,触发装置106产生触发信号Str以触发微控制器108;
步骤610:利用微控制器108减少传送中的传送器的吞吐量以调整传送信号的吞吐量。
当触发装置106决定供应电压状态达到预定供应电压状态临界值时,意味着向无线装置100供电的电池处于低电量状态,因此需要减少传送中的传送器的平均功率消耗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随后,微控制器108产生调整信号Sad以控制传送器从而减少传送信号的吞吐量(步骤610)。应注意,上述调整传送信号(即,WLAN传送信号St1或BT传送信号St2)的吞吐量的多种方式也可用于本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本处不另赘述。
简而言之,依据无线装置100的多种作业状态(例如,无线装置100的作业温度、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接收信号的类型、及/或无线装置100的供应电压状态),本发明的无线装置控制方法再用存在于无线装置100中的MAC机制来调整传送信号的吞吐量并维持传送信号的传送功率峰值。此外,可选择性地组合上述五个实施例以提供混合触发条件。举例来说,触发装置106可监视信号质量指示与作业温度,以及动态地决定是否控制微控制器108来调整无线装置100的吞吐量。在阅读上述揭示内容之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能了解于混合触发条件下的作业,故为简洁起见,本处不另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2)

1.一种无线装置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具有传送器与接收器的无线装置,其中该传送器与该接收器都位于该无线装置内,该无线装置控制方法包含:
使能该接收器接收一个接收信号;
使能该传送器传送一个传送信号;
当该传送器传送该传送信号时,监视通过该接收器接收的该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或类型;以及
当该信号质量达到预定信号质量临界值时或当该接收信号载送实时信息时,控制该传送器以调整该传送信号的吞吐量。
2.一种无线装置,包含:
接收器,用于接收一个接收信号;
传送器,用于传送一个传送信号,其中该传送器与该接收器都位于该无线装置内;
触发装置,用于当该传送器传送该传送信号时,监视通过该接收器接收的该接收信号的信号质量或类型;以及
控制器,用于当该信号质量达到预定信号质量临界值时或当该接收信号载送实时信息时,控制该传送器以调整该传送信号的吞吐量。
CN201110054376.7A 2010-04-26 2011-03-08 无线装置及无线装置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78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767,795 2010-04-26
US12/767,795 US20110263212A1 (en) 2010-04-26 2010-04-26 Wireless devic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wireless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7888A CN102237888A (zh) 2011-11-09
CN102237888B true CN102237888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751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437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7888B (zh) 2010-04-26 2011-03-08 无线装置及无线装置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63212A1 (zh)
CN (1) CN102237888B (zh)
DE (1) DE102010024464A1 (zh)
TW (1) TWI4181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4877B2 (en) * 2012-06-19 2015-02-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hanging power to first transmission signals upon detecting ISM band
US9385775B2 (en) 2014-05-27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mperature control at power amplifier with transceiver switching
US10721694B2 (en) 2015-05-18 2020-07-21 Mediatek Inc. Method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US20160345276A1 (en) * 2015-05-18 2016-11-24 Mediatek Inc. Method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DE102019201813A1 (de) * 2019-02-12 2020-08-1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urchflussmesser für ein Fluid mit einer pulsierenden Ström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3187A (zh) * 2002-01-17 2003-07-30 阿尔卡塔尔公司 确定两个包流的同步性的网络管理系统或服务管理系统
CN1575571A (zh) * 2001-10-24 2005-02-02 波音公司 用于提高移动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性能的方法
CN1839588A (zh) * 2003-08-21 2006-09-2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uwb(超宽带)技术中的无线传输控制
CN101645834A (zh) * 2009-08-28 2010-02-10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流控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9886A (en) * 1994-09-26 1996-05-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evice temperature during transmissions
JP3202658B2 (ja) * 1997-06-20 2001-08-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可変レートcdma送信電力制御方式
JP3223887B2 (ja) * 1998-09-07 2001-10-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無線通信装置
MY128631A (en) * 1999-03-22 2007-02-28 Interdigital Tech Corp Outer loop/weighted open loop power control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50208907A1 (en) * 2004-03-18 2005-09-22 Ryo Yamazaki Detecting and maintaining linearity in a power amplifier system through envelope power comparisons
US7577438B2 (en) * 2005-04-25 2009-08-1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addressing and power savings in wireless systems
US7385961B2 (en) * 2005-06-27 2008-06-10 Intel Corporation Contending for the medium with a mixture of backwards-compatible wireless devices
US20070218938A1 (en) * 2006-03-20 2007-09-20 Conexant Systems, Inc. Sleep Mode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070254714A1 (en) * 2006-05-01 2007-11-01 Martich Mark E Wireless access poi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5571A (zh) * 2001-10-24 2005-02-02 波音公司 用于提高移动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性能的方法
CN1433187A (zh) * 2002-01-17 2003-07-30 阿尔卡塔尔公司 确定两个包流的同步性的网络管理系统或服务管理系统
CN1839588A (zh) * 2003-08-21 2006-09-2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uwb(超宽带)技术中的无线传输控制
CN101645834A (zh) * 2009-08-28 2010-02-10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流控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0024464A1 (de) 2011-10-27
TW201143311A (en) 2011-12-01
US20110263212A1 (en) 2011-10-27
TWI418157B (zh) 2013-12-01
CN102237888A (zh) 201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4402B (zh) 一种用于发送唤醒报文的系统和方法
US899528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energy efficient network adapter
EP265104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in a physical layer device
JP6023056B2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コントローラ、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375035B2 (en) Coexistence management for multiple wireless devices by a wireless network device
CN102237888B (zh) 无线装置及无线装置控制方法
EP1683377B1 (en) Adaptiv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8126396B2 (en) Wireless network that utilizes concurrent interfering transmission and MIMO techniques
Sha et al. Energy-efficient low power listening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noisy environments
US11120811B2 (en) Power optimized link quality detection and feedback
KR20080019618A (ko) 단말기 지원의 wlan 접근점 속도 적응
WO2008012954A1 (fr) Appareil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système lan sans fil, procédé de détection d'interférence, et procédé d'évitement d'interférence
US8780705B2 (e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data packet flow
TWI321733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0910156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rrangement, network and approach therefor to manage a shared channel among different wireless systems
US20160226566A1 (en) Multi-user operation management
JP6488206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819489B2 (en) Real time ACK/NAK from link sniffing
US11451966B2 (en) Wireless access protocol with collaborative spectrum monitoring
WO200909864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rrangement, network and approach therefor
WO2014201878A1 (zh) 一种无线保真Wi-Fi监测方法及装置
EP320209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medial action based on inter-packet received power
CN100502273C (zh) 测试装置、移动终端装置和测试方法
KR101581419B1 (ko) 무선 주파수 중계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1176693A (ja) 移動体無線通信装置、tcpフロー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