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3233A - 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环保装置核心技术 - Google Patents
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环保装置核心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33233A CN102233233A CN2010102857548A CN201010285754A CN102233233A CN 102233233 A CN102233233 A CN 102233233A CN 2010102857548 A CN2010102857548 A CN 2010102857548A CN 201010285754 A CN201010285754 A CN 201010285754A CN 102233233 A CN102233233 A CN 1022332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te gas
- chimney
- carbon dioxide
- atmosphere
- industrial was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2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methane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环保装置核心技术,关于涉及到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的环保设备范畴领域。应用4个理论发明原理:(1)传统《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原理是根据可燃物质“燃烧现象”废气往上升;(2)工业废气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易溶于水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CO2+HO2=H2CO3);生成不稳定的碳酸易分解重新释放出CO2,H2CO2=CO2↑+H2O;(3)根据大气“保温效应原理”,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4)应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原理,废气转换环保装置的构造:固定在烟囱出烟口上的烟囱“顶端帽罩”;框架内装有回收工业废气钻过孔的钢管“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产生“引力”的工业强力吸风机(涡轮机),第二个物体是4个地下水库共同组合体。
Description
(一)本发明《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废气转换环保装置技术)》由来、理念、目的、意义的说明
(A)本发明的由来:
(1)本创造发明的过渡期与成熟期的分水岭是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大会的核心利益是“技术转让、资金支持”;大会的聚焦是“低碳标准的排放再分配”发生重大的分岐——大会“无功而终”,大会争论的焦点“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工业废气向大气“高碳”排放造成的;
(2)“工业废气”的成分、形成、危害和“运动规律”:
“工业”是指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生产事业。“废气”是工业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排出的没有用的气体(在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合称)。
“废气”形成的形式:由燃料[能产生热能或动力的可燃料(如煤、碳、木材),液体燃料(如汽油、煤油)和气体燃料(如煤气、沼气)。也指能产生核能的物质,如铀、钚等]。放在燃煤锅炉、炉灶、燃气缸内燃烧(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可燃物质和空气中氧剧烈化合是最常见的燃烧现象),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混有未完全的燃烧的微小颗粒的气体——烟,“烟”从烟囱(烟筒——炉灶、锅炉上出烟的管状装置)中出来直接排放在大气之中。
“工业废气”的成分:要由可燃物质(燃料能源)的化学成份与性质和空气中的“氧”成分来决定的。所以“工业废气”的成分最本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
“工业废气”排放的危害:产生大气保温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直接原因之一(保温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
“工业废气”的“运动规律”——这也是专利权人创造发明灵感的发源地(处女地):
“工业废气”以“烟”的状态形式从“烟囱”直接出来排放在大气之中(中间没有任何“环保环节”进行“回收”或“过滤”的技术外理),那么“烟”(伴随火焰)为什么总是向上窜?当我们点燃火柴或蜡烛时,火焰是向上窜。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物体燃烧时会产生热量,周围的空气也被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向上升,四面的冷空气又过来补充,这样就把火焰夹着,它没地方去,只好向上窜。所以燃烧物品的火焰总是向上窜的。
根据以上“燃烧火焰”原理,人类把工业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排出的没有用的气体(工业废气)通过“烟囱”这个媒介直接“引渡”给下层大气(烟囱处理废气技术)。工业上传统的“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历史悠久,中国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应用“灶炉+烟囱”技术:西方发达国家从走进“工业大革命”开始,“工业废气”从“烟囱”引渡给地球的大气层,也正是“全球变暖”从量变到质变的“温度量变”的开始。
所以“工业废业”的运动规律是“水向低流,气往上升”。废气(二氧化碳)往上升入大 气层“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起变化,200年时间都不会在空气中流失——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信号与信息。
“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
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在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H2CO3又是=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释放出CO2
H2CO3=CO2↑H2O
CO2为酸性氧化物,易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
CO2+Na2O=Na2CO3
CO2与碱反应生成要应的碳酸盐和水
CO2+Ba(OH)2=BaCO3↓H2O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常用于检验CO2的存在:
CO2+Ca(OH)2=CCO3↓H2O
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式碳酸盐
2CO2+Ca(OH)2=Ca(HCO3)2
CO2+NH3+HO=NH4HCO3
CO2中碳为+4价,可被某些强还原剂还原,如与专赤热的碳作用还原成CO,CO2与活泼金属作用还原成碳。
CO2+C2CO
CO2+2Mg2MgO+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二氧化碳的用途: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O2。无色无臭的气体,比空气重,空气中含量约为0.04‰动物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放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用来制纯碱、清凉性饮料等,也用来灭火,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之一,应控制它的过量排放。旧称碳酸气。
(B)本发明创造·创新·发明的理念
(1)首先肯定的一点是传统的“烟囱处理废气技术”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工业废气”的流程:从开发可燃能源开始的采矿、薛选、建造、厂房、锅炉与烟囱,矿料进炉膛点火燃烧——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可燃物质和空气中的所氧剧烈化合是最常见的燃烧现象。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混有未完全燃烧的微小颗粒的气体,以“烟”的状态形工从烟囱中排放出来-排放在大气之中。
(2)但是,2009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的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一致批评指责发达国家是全球变暖——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极端制造者(电视录像巨片断剪摄——“无处不在林立的烟囱”冒出滚滚黑烟,笼罩着整个天空,看不 见一丝的蓝天白云,更看不见太阳的阴暗画面景象);大会的聚焦是“低碳标准的排放再分配”发生重大分岐”;大会的核心利益是公认的“技术转让、资金支持”。
(3)本发明的创造发明的理念是根据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决议“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的精神——创新·创造发明环保技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尘埃落定”、“一片蓝天白云”、“自由呼吸空气”。
《“质本洁来还洁去”环保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全球工业废气尘埃落定”,物理原理根据是把传统的“烟囱处理废气原始技术”改革为“现代化技术”——全球工业废气零距离排放(“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技术)即不排放在大气中;是根据“燃烧现象”、“水向低流、气往上筑”原理和“工业废气”的主要成分和再利用“变废为宝”实用价值的用途;
(4)“不可再生燃料能源最后利用”的理念与“永远用不完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的理念同时并存:
什么叫能源?凡是能产生能量的物体,像燃料、水力、风力等都叫能源。现在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和石油,并且以每10的增加一倍的速度消耗关这些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科学家估计再过几十年石油就会枯竭,煤的消耗也只能维持300年以上。
本发明就是为了应用在“不可再生燃料能源最后利用”。
所以人们正在积极探索永远用不完的能源,象太阳能、地热等。
(C)本发明创新·创造·发明的目的意义:
(1)应用本发明技术“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装置,可以使全球工业废气达到零排放(不进入大气层),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不再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不再增高(保温效应)。从而可以达到联合国提出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
(2)本发明是《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应运而生的专利产品,符合该大会的核心利益是“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的要求;符合该大会的聚集是“低碳标准的排放再分配”,世界各国落实和完成既定分配指标任务可以得到可靠的保障,义务和责任双丰收。
(3)应用本发明技术应当成为不可再生燃料能源使用权的一条强制性的国际环保的法律法规——变“三废”为宝既不污染大气、大自然,又使燃料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提高到100%,可以解除地球人类使用不可再生燃料能源使用权的“后顾之忧”的心理障碍。
(二)本发明专得《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废气定向锁定一排放”——“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装置环保核心利益·技术》的构造、废气回收工作流程的设计原理:
(1)本发明创新·创造·发明的原理:
为了完全彻底改变地球人类千百年来的传统《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根据烟囱处理论原理的基础,再根据现代科技检测出世界各地工业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气化碳和甲烷,由于人类思维发展的局限性无意识地,用千百年的历史通过“烟囱”这人煤介“引 渡”排放给大气下层这个人类生存的空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保温效应)是“全球变暖”最直接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表现:“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起变化,200年时间都不会在空气中流失;但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H2O=H2CO3,H2CO3又是一各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释放出CO2,H2CO3=CO2↑H2O,CO2为酸性氧化物,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要应的碳酸盐:
CO2+Na2O=Na2CO3
CO2与碱反应生成要应的碳酸盐和水
CO2+Ba(OH)2=BaCO3↓+H2O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此反应常用于检测CO2的顾;CO2+Ca(OH)2=CaCO3↓+H2O
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式碳酸盐:
2CO2+Ca(OH)2=Ca(HCO3)2
CO2+NH3+HO=NH4HCO3
CO2中碳为+4价,可被某些强还原剂还原,如与赤热的碳作用还原成CO,CO2;与活泼金属作用被原还成碳:
CO2+C2CO
CO2+2Mg2MgO+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
工业废气成份中的“碳”和“二氧化碳”是“资源垃圾”(“三废”之一废气)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的可再生的新资源,它的用途是:“碳”非金属元素,符号C。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起变化,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成份,在工业上和医药上用途很广:如碳氧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碳酸、碳纤维等;“二氧化碳”的用途,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O2,无色无臭的气体,比空气重,空气中含量约为0.04%,动物呼吸时吸入二氧化碳。用来制纯碱、清凉性饮料等,也用来灭火,是大气中温室气体之一,应控制它的过量排放。
完全彻底改变千百年来传统的《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的核心利益技术是《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装置环保核心利益技术》——从千百年来原始排放在大气下层废气的出口——烟囱顶端安装上一个“顶端帽罩”开始回收工业废气,到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到4个地下水库转换系统装置,最后到终端处理工厂变废为宝,完整的工业废气零排放链条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即改变为完全彻底不排放在大气空间),“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的关键技术是烟囱“顶端帽罩”专利技术,它的理论原理根据是应用17世纪牛顿的绝对真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21世纪地球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有力地证据证明——抉择的任何两个物体是(上:“顶端帽罩”;下:“地下水库”),这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的“引力”由中间的“涡轮机”来承担·牵引。它的构造由一个阿拉伯数字“7”的钢筋结构框架(顶端则帽罩中间则涡轮机组合)、屹立在(一)地下水库之中,与贴近的“烟囱”有机组合成一个形状英文头写字母“U”颠倒字体。全球工业废气排放“尘埃落定”的技术方法是:从由烟囱出来的任何废气都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顶端帽罩”来把关锁定——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的“顶端帽罩”专利技术。
回收废气工作流程是:“顶端帽罩”把工业废气诱导给“涡轮机”产生万有引力,“地球重力”把装在钢管内的工业废气引入地下水库底部装有钻孔的钢管上,废气从钢管的洞孔中“跑”出来(工业废气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与水产生化学反应: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H2CO3又是二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释放出CO2,因此第二地下水库的最上面有玻璃钢盖盖住。第一地下水库的分工是(1)固定“顶端帽罩”框架;(2)第一时间冷却钢管内的“废气”降温;(3)到标国家(xy)级洁净水质“水循环”的中转站。第二地下水库的分工是(1)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2)储存碳酸气;(3)形成“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的场地;(4)把“碳酸气”输送给第四地下水库。第三地下水库的分工是(1)从第二地下水库引入而来有废水、废渣处理系统装置;
(2)达标国家(xy)级洁净水质(水循环)输送给第四地下水库进行“碳酸盐”加工;同时也输送给第一地下水库“水循环”的中转站。第四地下水库的分工是(1)接收从第二地下水库输送易分解重新释放出的CO2↑暂时储存;(2)加工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CO2+Na2O=Na2CO3;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式碳酸盐:
2CO2+Ca(OH)2+Ca(HCO3)2
CO2+NH3+HO=NH4HCO3
(3)把半成品原料(碳的氧化物和碳酸盐)运输给专业生产工厂,加工成终端产品。
以上从“顶端帽罩”回收(定向锁定下排放)工业废气从烟囱出来的气流开始,到第四地下水库终端出半成品结束,完整的“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链条”完全彻底地改变和结束了地球人类千百年来的传统《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的方法,应用《烟囱“顶端帽罩”专利技术》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不再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不再增高(保温效应),从而“质本洁来还洁去——“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后的世界各地重工业基地的上方“一片蓝天自云”的天空景象(场景)。
(2)本发明“烟囱“顶端帽罩”转换系统装置的构造:
详见说明书附图:
(A)构造设计的原理:
(1)发明烟囱构造设计原理是根据可燃物质的固有规律“燃烧现象”废气往上升(上升 的空间就是大气下层)(2)工业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性碳酸盐。因此,工业废气(“三废”)是可再生的资源垃圾,能“变废为宝”;(3)根据地球的大气“保温效应”原理;(4)根据和应用17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物理科学家牛顿的绝对真理《万有引力定律》,在21世纪初叶最大最成功的实践和最普遍的应用。
(B)构造设计方案:
(1)根据上面“构造设计的原理”为理论基础和依据,来准确制订构造设计的方案:
第一个(唯一的)构造设计的方案:
方案名称:《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大气)“保温效应”——牛顿绝对真理《万有引力定律》再认识再实践的唯一方案》
(1)再认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原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时间:17世纪发明的)。
(2)再实践:(时间21世纪初叶)(最值得关注的“时间”:传统的《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的历史时期已有千百年(原始社会的“烤肉的炊烟”就开始了)
再认识、再实践的事物,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原理中的“任何两个物体……”。本发明专利抉择的这两个物体就是(上:烟囱上的“顶端帽罩”;下:“地下水库”),根据是上面“构造设计的原理(1)、(2)、(3)。”由于这两个物体的创新·创造·发明,所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的链条。这条完整的“链条”就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原理的再认识再实践的完美结果。
第二个构造设计的方案:
本发明的国家自主知识产权应属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所有。根据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诀议“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的精神,向全世界各国转让该发明专利技术;同时,收集本国和世界各国根据“烟囱顶端的口径大小”与高度而制造“顶端帽罩”的各项技术数据;四个地下水库长×宽×高的技术数据;处理“三废”转换系统装置的技术数据;半成品包装运输的技术数据等,把世界各国收集到的技术数据综合整理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参数写进本发明专利的分案专利申请之中,向2010年12月《墨西哥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专利技术”参展·转让作贡献。
(C)本发明的构造:
说明书附图是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置回收废气转换系统环保装置的附图。
说明书附图的图面说明:
本发明的构造是在21世纪初叶创造一个17世纪的最完美的绝对真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中国神话。《万有引力定律》原理中的“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构造最主要的主构件就是被抉择的这二个物体:烟囱的“顶端帽罩”和四个地下水库。烟囱 的“顶端帽罩”的构造形状恰似一个阿拉伯数字“7”;罩在烟囱之后的构造形状恰似一个英文的大写字母“U”倒影。
“顶端帽罩”一边固定在烟囱的出烟口上,另一边是框架结构固定在第一水库的最底部;框架结构的内部装有可装卸的工业强力吸风机(涡轮机),第一个物体构造的功能是回收(定向锁定下排放)工业废气从烟囱出来的气流转换系统装置(引力的方向指向地下水库);
第二个物体(四个地下水库)的功能是让工业废气排放在地下水库之中与水发生作用产生化学反应——资源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
说明书附图的补充说明:
世界各地的重工业基地,当然不只有一个“烟囱”,而是几十个或上百个烟囱。只需要设一个或二个废气回收中心烟囱“顶端帽罩”——4个地下水库废气回收转换系统装置网站。本说明书附图就是一个废气回收中心网站的构造设计平面图。方法是其它的每个烟囱的出烟口安装在一个“顶端帽罩”装置,在地下埋设回收工业废气的钢管直接通向废气回收中心网站的第二水库的进口处[再次安装上一个引力吸风机(涡轮机)]与总吸气钢管链接深入水中。回收废气工作流程是:“顶端帽罩”把工业废气诱导给“涡轮机”产生万有引力,“地球重力”把装在钢管内的工业废气引入地下水库底部装有钻孔的钢管上,废气从钢管的洞孔中“跑”出来(工业废气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与水产生化学反应: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H2CO3又是二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释放出CO2,因此第二地下水库的最上面有玻璃钢盖盖住。第一地下水库的分工是(1)固定“顶端帽罩”框架;(2)第一时间冷却钢管内的“废气”降温;(3)到标国家(xy)级洁净水质“水循环”的中转站。第二地下水库的分工是(1)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2)储存碳酸气;(3)形成“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的场地;(4)把“碳酸气”输送给第四地下水库。第三地下水库的分工是(1)从第二地下水库引入而来有废水、废渣处理系统装置;(2)达标国家(xy)级洁净水质(水循环)输送给第四地下水库进行“碳酸盐”加工;同时也输送给第一地下水库“水循环”的中转站。第四地下水库的分工是(1)接收从第二地下水库输送易分解重新释放出的CO2↑暂时储存;(2)加工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CO2+Na2O=Na2CO3;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式碳酸盐:
2CO2+Ca(OH)2+Ca(HCO3)2
CO2+NH3+HO=NH4HCO3
(3)把半成品原料(碳的氧化物和碳酸盐)运输给专业生产工厂,加工成终端产品。
以上从“顶端帽罩”回收(定向锁定下排放)工业废气从烟囱出来的气流开始,到第四地下水库终端出半成品结束,完整的“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链条”完全彻底地改变和结束了地球人类千百年来的传统《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的方法,应用《烟囱“顶端帽罩”专利技术》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不再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 度不再增高(保温效应),从而“质本洁来还洁去——“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后的世界各地重工业基地的上方“一片蓝天白云”的天空景象(场景)。
(三)本发明最显著的技术特征:
(1)本发明创新·创造·发明的原理:
为了完全彻底改变地球人类千百年来的传统《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根据烟囱处理论原理的基础,再根据现代科技检测出世界各地工业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气化碳和甲烷,由于人类思维发展的局限性无意识地,用千百年的历史通过“烟囱”这人煤介“引渡”排放给大气下层这个人类生存的空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保温效应)是“全球变暖”最直接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表现:“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起变化,200年时间都不会在空气中流失;但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H2O=H2CO3,H2CO3又是二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释放出CO2,H2CO3=CO2↑H2O,CO2为酸性氧化物,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要应的碳酸盐:
CO2+Na2O=Na2CO3
CO2与碱反应生成要应的碳酸盐和水
CO2+Ba(OH)2=BaCO3↓+H2O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此反应常用于检测CO2的顾;CO2+Ca(OH)2=CaCO3↓+H2O
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式碳酸盐:
2CO2+Ca(OH)2=Ca(HCO3)2
CO2+NH3+HO=NH4HCO3
CO2中碳为+4价,可被某些强还原剂还原,如与赤热的碳作用还原成CO,CO2;与活泼金属作用被原还成碳:
CO2+C2CO
CO2+2Mg2MgO+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
工业废气成份中的“碳”和“二氧化碳”是“资源垃圾”(“三废”之一废气)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的可再生的新资源,它的用途是:“碳”非金属元素,符号C。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起变化,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成份,在工业上和医药上用途很广:如碳氧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碳酸、碳纤维等;“二氧化碳”的用途,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O2,无色无臭的气体,比空气重,空气中含量约为0.04%,动物呼吸时吸入二氧化碳。用来制纯碱、清凉性饮料等,也用来灭火,是大气中温室气体之一,应控制它的过量排放。
完全彻底改变千百年来传统的《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的核心利益技 术是《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装置环保核心利益技术》——从千百年来原始排放在大气下层废气的出口——烟囱顶端安装上一个“顶端帽罩”开始回收工业废气,到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到4个地下水库转换系统装置,最后到终端处理工厂变废为宝,完整的工业废气零排放链条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即改变为完全彻底不排放在大气空间),“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的关键技术是烟囱“顶端帽罩”专利技术,它的理论原理根据是应用17世纪牛顿的绝对真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21世纪地球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有力地证据证明——抉择的任何两个物体是(上:“顶端帽罩”;下:“地下水库”),这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的“引力”由中间的“涡轮机”来承担·牵引。它的构造由一个阿拉伯数字“7”的钢筋结构框架(顶端则帽罩中间则涡轮机组合)、屹立在(一)地下水库之中,与贴近的“烟囱”有机组合成一个形状英文头写字母“U”颠倒字体。全球工业废气排放“尘埃落定”的技术方法是:从由烟囱出来的任何废气都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烟囱“顶端帽罩”来把关锁定——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的“顶端帽罩”专利技术。
(2)《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装置环保核心利益·技术》
烟囱“顶端帽罩”转换系统装置构造设计的原理:(1)发明“烟囱”构造设计原理是根据可燃物质的固有规律“燃烧现象”的本质是“废气往上升”(上升的空间位置就是大气下层);(2)用现代科技检测工业废气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易与碱性氧化物生成相应的碳酸盐;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性碳酸盐。因此,工业废气(“三废”之一)是可再生的“资源垃圾”能“变废为宝”;(3)根据大气的“保温效应”的原理: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4)根据和应用17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绝对真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原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本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特征就是抉择这二个物体(烟囱“顶端帽罩”(含涡轮机)和四个地下水库)。
Claims (4)
1.本发明创新·创造·发明的原理:
为了完全彻底改变地球人类千百年来的传统《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根据烟囱处理理论原理的基础,再根据现代科技检测出世界各地工业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气化碳和甲烷,由于人类思维发展的局限性无意识地,用千百年的历史通过“烟囱”这人煤介“引渡”排放给大气下层这个人类生存的空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保温效应)是“全球变暖”最直接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表现:“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起变化,200年时间都不会在空气中流失;但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H2O=H2CO3,H2CO3又是二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释放出CO2,H2CO3=CO2↑H2O,CO2为酸性氧化物,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要应的碳酸盐:
CO2+Na2O=Na2CO3
CO2与碱反应生成要应的碳酸盐和水
CO2+Ba(OH)2=BaCO3↓+H2O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此反应常用于检测CO2的顾;CO2+Ca(OH)2=CaCO3↓+H2O
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式碳酸盐:
2CO2+Ca(OH)2=Ca(HCO3)2
CO2+NH3+HO=NH4HCO3
CO2中碳为+4价,可被某些强还原剂还原,如与赤热的碳作用还原成CO,CO2;与活泼金属作用被原还成碳:
CO2+C2CO
CO2+2Mg2MgO+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
工业废气成份中的“碳”和“二氧化碳”是“资源垃圾”(“三废”之一废气)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的可再生的新资源,它的用途是:“碳”非金属元素,符号C。化学性质稳定, 在空气中不起变化,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成份,在工业上和医药上用途很广:如碳氧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碳酸、碳纤维等;“二氧化碳”的用途,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O2,无色无臭的气体,比空气重,空气中含量约为0.04%,动物呼吸时吸入二氧化碳。用来制纯碱、清凉性饮料等,也用来灭火,是大气中温室气体之一,应控制它的过量排放。
完全彻底改变千百年来传统的《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的核心利益技术是《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装置环保核心利益技术》——从千百年来原始排放在大气下层废气的出口——烟囱顶端安装上一个“顶端帽罩”开始回收工业废气,到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到4个地下水库转换系统装置,最后到终端处理工厂变废为宝,完整的工业废气零排放链条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即改变为完全彻底不排放在大气空间),“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的关键技术是烟囱“顶端帽罩”专利技术,它的理论原理根据是应用17世纪牛顿的绝对真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21世纪地球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有力地证据证明——抉择的任何两个物体是(上:“顶端帽罩”;下:“地下水库”),这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的“引力”由中间的“涡轮机”来承担·牵引。它的构造由一个阿拉伯数字“7”的钢筋结构框架(顶端则帽罩中间则涡轮机组合)、屹立在(一)地下水库之中,与贴近的“烟囱”有机组合成一个形状英文头写字母“U”颠倒字体。全球工业废气排放“尘埃落定”的技术方法是:从由烟囱出来的任何废气都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烟囱“顶端帽罩”来把关锁定——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的“顶端帽罩”专利技术。
2.回收废气工作流程是:“顶端帽罩”把工业废气诱导给“涡轮机”产生万有引力,“地球重力”把装在钢管内的工业废气引入地下水库底部装有钻孔的钢管上,废气从钢管的洞孔中“跑”出来(工业废气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与水产生化学反应: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H2CO3又是二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释放出CO2,因此第二地下水库的最上面有玻璃钢盖盖住。第一地下水库的分工是(1)固定“顶端帽罩”框架;(2)第一时间冷却钢管内的“废气”降温;(3)到标国家(xy)级洁净水质“水循环”的中转站。第二地下水库的分工是(1)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2)储存碳酸气;(3)形成“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的场地;(4)把“碳酸气”输送给第四地下水库。第三地下水库的分工是(1)从第二地下水库引入而来有废水、废渣处理系统装置;(2)达标国家(xy)级洁净水质(水循环)输送给第四地下水库进行“碳酸盐”加工;同 时也输送给第一地下水库“水循环”的中转站。第四地下水库的分工是(1)接收从第二地下水库输送易分解重新释放出的CO2↑暂时储存;(2)加工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CO2+Na2O=Na2CO3;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式碳酸盐:
2CO2+Ca(OH)2+Ca(HCO3)2
CO2+NH3+HO=NH4HCO3
3.把半成品原料(碳的氧化物和碳酸盐)运输给专业生产工厂,加工成终端产品。以上从“顶端帽罩”回收(定向锁定下排放)工业废气从烟囱出来的气流开始,到第四地下水库终端出半成品结束,完整的“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链条”完全彻底地改变和结束了地球人类千百年来的传统《烟囱处理废气排放在大气下层原始技术》的方法,应用《烟囱“顶端帽罩”专利技术》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不再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不再增高(保温效应),从而“质本洁来还洁去——“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后的世界各地重工业基地的上方“一片蓝天白云”的天空景象(场景)。
(1)《全球工业废气零排放(“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装置环保核心利益·技术》
4.烟囱“顶端帽罩”转换系统装置构造设计的原理:(1)发明“烟囱”构造设计原理是根据可燃物质的固有规律“燃烧现象”的本质是“废气往上升”(上升的空间位置就是大气下层);
(1)用现代科技检测工业废气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易与碱性氧化物生成相应的碳酸盐;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性碳酸盐。因此,工业废气(“三废”之一)是可再生的“资源垃圾”能“变废为宝”;
(2)根据大气的“保温效应”的原理: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含量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4)根据和应用17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绝对真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原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本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特征就是抉择这二个物体(烟囱“顶端帽罩”(含涡轮机)和四个地下水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857548A CN102233233A (zh) | 2010-09-12 | 2010-09-12 | 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环保装置核心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857548A CN102233233A (zh) | 2010-09-12 | 2010-09-12 | 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环保装置核心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33233A true CN102233233A (zh) | 2011-11-09 |
Family
ID=44884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857548A Pending CN102233233A (zh) | 2010-09-12 | 2010-09-12 | 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环保装置核心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3323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56514A (zh) * | 2013-03-23 | 2014-09-24 | 吕荣才 | 污染气体、颗粒物收集及利用系统 |
CN110513727A (zh) * | 2019-08-19 | 2019-11-29 | 时保光 | 一种基于氧化铜反应原理的新型节能燃气灶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91642A (zh) * | 1999-11-19 | 2003-01-15 | 株式会社丸喜 | 烟囱构造 |
CN101679042A (zh) * | 2006-12-07 | 2010-03-24 | 罗曼·布莱克 | 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中的排放的方法 |
-
2010
- 2010-09-12 CN CN2010102857548A patent/CN10223323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91642A (zh) * | 1999-11-19 | 2003-01-15 | 株式会社丸喜 | 烟囱构造 |
CN101679042A (zh) * | 2006-12-07 | 2010-03-24 | 罗曼·布莱克 | 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中的排放的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56514A (zh) * | 2013-03-23 | 2014-09-24 | 吕荣才 | 污染气体、颗粒物收集及利用系统 |
CN110513727A (zh) * | 2019-08-19 | 2019-11-29 | 时保光 | 一种基于氧化铜反应原理的新型节能燃气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azemifar | A review of technologies for carbon capture, sequestration, and utilization: Cost, capacity, and technology readiness | |
Nicoletti | The hydrogen option for energy: a review of technic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spects | |
CN102980194A (zh) | 一种垃圾低氮和低二噁英炉排焚烧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2233233A (zh) | 废气定向锁定下排放烟囱顶端帽罩回收废气转换系统环保装置核心技术 | |
Nilsson et al. |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o the energy industries | |
US20130202505A1 (en) | Process for treating greenhouse gas | |
CN202056853U (zh) | 燃炭黑尾气专用锅炉 | |
Khattak et al. | Common types of fuels in steam power plant: a review | |
CN105910114B (zh) | 无烟囱两种气体反复燃烧的锅炉 | |
CN210145795U (zh) |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气高效处理系统 | |
CN203162960U (zh) | 一种垃圾低氮和低二噁英炉排焚烧装置 | |
CN202852836U (zh) | 一种完全熄灭黄磷电炉放散火炬的装置 | |
Gu |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Technology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Carbon Neutrality Strategic Goals | |
CN202328284U (zh) | 具有环保功能的尾气燃烧炉 | |
CN105318321A (zh) | 生物质气化气在燃煤锅炉中的应用方法 | |
CN202791987U (zh) | 生物质燃烧机 | |
Idiata et al. | Sustainable Power: Impact of Generator Driven Economy on the Environment | |
CN202561761U (zh) | 一种移动式环保火化炉 | |
Vaz Junior et al. | Technologies for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 review applied to energy sectors. | |
CN201852111U (zh) | 一种新型高浓度有机有毒废液焚烧炉 | |
CN101413714A (zh) | 立式环保锅炉 | |
CN205227297U (zh) | 一种降低烟气中NOx含量的煤燃烧锅炉装置 | |
CN206846723U (zh) | 多室气化焚烧火化机 | |
Mintzer | National energy strategies and the greenhouse problem | |
CN202561774U (zh) | 能够检测燃烧率的环保尾气燃烧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