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7945B - 通信系统和移动台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和移动台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27945B CN102227945B CN200980148003.7A CN200980148003A CN102227945B CN 102227945 B CN102227945 B CN 102227945B CN 200980148003 A CN200980148003 A CN 200980148003A CN 102227945 B CN102227945 B CN 1022279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ion equipment
- channel
- mobile station
- component carrier
- commun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7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5 synerg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基站设备、移动台设备和通信方法,便于对由包含多个分量载波的系统中的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所保持的设置的信息进行高效管理。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配置的移动通信系统对占据从系统频谱选择的频谱带宽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进行管理。当向移动台设备添加分量载波时,系统将属于已连接至系统的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和移动台设备,更具体地,涉及其中存在多个分量载波的通信系统和该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移动台设备。
背景技术
“3GPP(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是研究和创建基于通过开发W-CDMA(宽带码分多址)和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而形成的网络的便携式电话系统的规范的计划。
在3GPP中,将W-CDMA方案标准化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并且,继而正在启动其服务。还对通信速度进一步提高的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进行标准化,其服务也正在启动。
在3GPP中,进一步考虑了以下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称作“LTE-A(高级长期演进)”或“高级EUTRA”):其通过利用第三代无线接入技术(称作“LTE(长期演进)或EUTRA(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的演进以及进一步变宽的系统带宽,实现以更高速度发送和接收数据。
提出了OFDMA(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作为EUTRA中的下行链路通信系统,其使用相互正交的子载波,执行对用户的复用。
OFDMA系统采用基于诸如信道编码之类的自适应无线链路控制(链路适配)的技术,例如自适应调制/解调和纠错方案(AMCS: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案)。
“AMCS”是以下方案:因每个移动台设备的信道质量,在无线传输参数(也称作“AMC模式”)(例如纠错系统、纠错的编码率和数据调制多值数目)之间进行切换,以高效执行高速分组数据传输。
使用CQI(信道质量指示符)将每个移动台设备的信道质量反馈给基站设备。
图8是在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道配置的图。在诸如EUTRA之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信道配置(参见非专利文献1)。图8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设备100以及移动台设备200a、200b和200c。“R01”表示基站设备100的覆盖范围,基站设备100与覆盖范围R01中存在的移动台设备进行通信。
在EUTRA中,在从基站设备100向移动台设备200a至200c发送信号的下行链路中,使用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多播信道(PM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和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
在EUTRA中,在从移动台设备200a至200c向基站设备100发送信号的上行链路中,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LTE-A基于EUTRA的基本系统。公共系统中使用的频带是连续的。相反,在LTE-A中提出了:所谓的频谱聚合或载波聚合,即,使用多个连续或非连续频带(以下称作“载波分量”或“分量载波(CC)”)多功能地作为一个宽频带(具有宽带的系统频带),来对系统进行操作。一个系统频带由多个分量载波来配置,其中每个分量载波均具有作为可用频带的系统频带的带宽的一部分。LTE或LTE-A的移动台设备可以在每个分量载波中操作。已提出,下行链路通信中使用的频带和上行链路通信中使用的频带分别具有不同的频率带宽,以便更灵活地使用分配给移动通信系统的频带。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TechnicalSpecification)36.300,V8.4.0(2008-03),3rdGeneratoinPartership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GroupRadioAccessNetwork,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and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Overalldescription;Stage2(Release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传统已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以下问题:对于移动台设备,直至上层,具有与分量载波的数目完全对应的无线设备效率极为低下。在传统已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当添加分量载波时,需要从基站设备向移动台设备通知所有的配置信息,因此,出现了诸如控制信道开销和控制处理复杂度增加之类的问题。
鉴于以上情形,设计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和移动台设备,能够高效地管理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保持的配置信息,并能够在存在多个分量载波的系统中快速进行通信。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设备,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设备和所述移动台设备,其中,所述移动台设备管理与载波聚合中的多个分量载波的小区有关的配置信息参数,在所述载波聚合中配置了多个分量载波,以及当向所述移动台设备添加分量载波的小区时,所述移动台设备还将与所述移动台设备当前接入的分量载波的小区有关的配置信息参数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的小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移动台设备,其中,被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参数是未作为在向所述移动台设备添加分量载波的小区时要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参数而通知的配置信息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是根据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移动台设备,其中,被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参数是预定的特定配置信息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是一种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组成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移动台设备管理与多个分量载波的小区有关的配置信息参数,所述基站设备向所述移动台设备通知分量载波的小区的添加,以及当添加分量载波的小区时,所述移动台设备将与所述移动台设备当前接入的分量载波的小区有关的配置信息参数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的小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是根据第四技术方案的通信系统,其中,被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参数是未作为在向所述移动台设备添加分量载波的小区时要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参数而通知的配置信息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是根据第四或第五技术方案的通信系统,其中,被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参数是预定的特定配置信息参数。
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和移动台设备能够高效地管理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保持的配置信息,并能够在存在多个分量载波的系统中快速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的信道配置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上行链路的信道配置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中使用的帧配置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中使用的帧配置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示意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台设备的配置的示意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处理的顺序图。
图8是传统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道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设备和一个或多个移动台设备,并在其间进行无线通信。一个基站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小区,一个小区可以容纳一个或多个移动台设备。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的信道配置的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上行链路的信道配置的图。图1所示的下行链路的信道和图2所示的上行链路的信道分别由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来配置。
逻辑信道定义了在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中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传输服务的类型。传输信道定义了通过无线接口传输的数据具有何种类型以及如何传输数据。物理信道是对传输信道进行传送的物理信道。
下行链路的逻辑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专用业务信道(DT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上行链路的逻辑信道包括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和专用业务信道(DTCH)。
下行链路的传输信道包括广播信道(BCH)、寻呼信道(P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和多播信道(MCH)。上行链路的传输信道包括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和随机接入信道(RACH)。
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多播信道(PM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和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如针对传统技术所述,如图7所示,在基站设备与移动台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这些信道。
以下将描述逻辑信道。广播控制信道(BCCH)是用于对系统控制信息进行广播的下行链路信道。寻呼控制信道(PC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并且在网络不知道移动台设备在小区中的位置时使用。
公共控制信道(CCCH)是用于在移动台设备与网络之间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并由与网络没有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移动台设备使用。
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双向点对点信道,并用于在移动台设备与网络之间发送个体控制信息。专用控制信道(DCCH)由具有RRC连接的移动台设备使用。
专用业务信道(DTCH)是双向点对点信道,专用于一个移动台设备的信道,并用于传送用户信息(单播数据)。
多播控制信道(MCCH)是用于从网络向移动台设备进行MBMS(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控制信息的点对多点传输的下行链路信道。其用于提供点对多点服务的MBMS服务。
MBMS服务的传输方法包括单小区点对多点(SCPTM)传输和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MBSFN)传输。
“MBSFN传输”是通过从多个小区同时传输可识别波形(信号)而实现的同时传输技术。另一方面,“SCPTM传输”是用于由一个基站设备传输MBMS服务的方法。
多播控制信道(MCCH)用于一个或多个多播业务信道(MTCH)。多播业务信道(MTCH)是用于从网络向移动台设备进行业务数据(MBMS传输数据)的点对多点传输的下行链路信道。
多播控制信道(MC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仅由接收MBMS的移动台设备使用。
以下将描述传输信道。在预先确定和定义的传输方案中,将广播信道(BCH)广播至整个小区。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上,必须支持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动态自适应无线链路控制、非连续接收(DRX)和MBMS传输,并将其广播至整个小区。
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上,波束赋形是可用的,并且,支持动态资源分配和次静态资源分配。在寻呼信道(PCH)上,必须支持DRX,并将其广播至整个小区。
将寻呼信道(PCH)映射至针对业务信道和其他控制信道(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动态使用的物理资源。
需要将多播信道(MCH)广播至整个小区。在多播信道(MCH)上,支持准静态资源分配,例如对来自多个小区的MBMS传输的MBSFN(MBMS单频网)合并以及使用扩展循环前缀(CP)的时间帧。
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上,支持HARQ和动态自适应无线链路控制。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上,波束赋形是可用的,并且,支持动态资源分配和准静态资源分配。在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传输有限的控制信息,并且存在冲突的风险。
以下将描述物理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以40毫秒的间隔映射广播信道(BCH)。对40毫秒的定时进行盲检测。即,无需进行显式的信令传输以呈现定时。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子帧可以仅通过该子帧来解码(即,可自解码)。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是用于向移动台设备通知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资源分配、下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以及上行链路传输许可(上行链路授权)的信道,其中,上行链路传输许可是针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资源分配。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是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或寻呼信息的信道。物理多播信道(PMCH)是用于发送多播信道(MCH)的信道,并分别被提供以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和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是用于主要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信道(UL-SCH)。当基站设备100针对移动台设备200进行调度时,还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来发送信道反馈报告(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秩指示符“RI”)和对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肯定应答(ACK:肯定应答/NACK:否定应答)。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信道,并具有保护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是用于发送信道反馈报告(CQI、PMI和RI)、调度请求(SR)、下行链路传输的HARQ、肯定应答/否定应答等的信道。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是用于向移动台设备通知用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OFDM符号的数目的信道,并且是在每个子帧中发送的。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是用于发送对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ACK/NACK的信道。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所进行的信道映射。
如图1所示,在下行链路中,传输信道的映射和物理信道的映射执行如下。将广播信道(BCH)映射至物理广播信道(PBCH)。
将多播信道(MCH)映射至物理多播信道(PMCH)。将寻呼信道(PCH)和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映射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和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仅用作物理信道。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中,传输信道的映射和物理信道的映射执行如下。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映射至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将随机接入信道(RACH)映射至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仅用作物理信道。
在下行链路中,逻辑信道的映射和传输信道的映射执行如下。将寻呼控制信道(PCCH)映射至寻呼信道(PCH)。
将广播控制信道(BCCH)映射至广播信道(BCH)和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将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和专用业务信道(DTCH)映射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将多播控制信道(MCCH)映射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和多播信道(MCH)。将多播业务信道(MTCH)映射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和多播信道(MCH)。
当发送MBSFN时,执行从多播控制信道(MC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至多播信道(MCH)的映射。另一方面,当发送SCPTM时,将该映射映射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中,逻辑信道的映射和传输信道的映射执行如下。将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和专用业务信道(DTCH)映射至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不将随机接入信道(RACH)与任何逻辑信道映射。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帧的配置。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中使用的帧配置的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中使用的帧配置的图。在图3和4中的每一个中,横坐标轴表示时间,纵坐标轴表示频率。
由系统帧号(SFN)标识的无线帧以10毫秒(10msec)来配置。一个子帧以1毫秒(1msec)来配置。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F0至”F9。
如图3所示,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多播信道(PMCH)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位于下行链路中所使用的无线帧中。
如图4所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行链路解码参考信号和上行链路测量参考信号位于上行链路中所使用的无线帧中。
将一个子帧(例如,子帧#F0)划分为两个时隙#S0和#S1。当使用常规循环前缀(常规CP)时,下行链路中的时隙由7个OFDM符号来配置(参见图3),上行链路中的时隙由7个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来配置(参见图4)。
当使用扩展CP(也称作“长CP”或“延长CP”)时,下行链路中的时隙由6个OFDM符号来配置,上行链路中的时隙由6个SC-FDMA符号来配置。
在频率方向上将一个时隙划分为多个块。在频率方向上,以15kHz为单位,使用12个子载波来配置一个物理资源块(PRB)。根据系统带宽,支持从6至110的物理资源块(PRB)数目。图3和4示出了物理资源块(PRB)数目是25的情况。还可以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使用不同系统带宽。根据总系统带宽,可以支持6至110个物理资源块(PRB)。通常,分量载波由100个物理资源块来配置。在分量载波之间插入保护频带,并且,可以针对500个物理资源块来配置5个分量载波作为总系统带宽。使用带宽来表示以上内容,例如,分量载波以20MHz来配置,在分量载波之间插入保护频带,并且可以针对100MHz配置5个分量载波作为总系统带宽。
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是在时间方向上逐子帧执行的且在频率方向上逐物理资源块(PRB)执行的。使用一个资源分配信号来分配子帧中的两个时隙。
由子载波和OFDM符号配置或者由子载波和SC-FDMA符号配置的单元被称作“资源元素”。在物理层中的资源映射过程中,将调制符号等映射至每个资源元素。
在下行链路传输信道的物理层中的过程中,执行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24比特循环冗余校验(CRC)、信道编码(传输路径编码)、物理层HARQ过程、信道交织、扰码、调制(QPSK(正交相移键控)、16QAM(正交幅度调制)和64QAM)、层映射、预编码、资源映射和天线映射。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传输信道的物理层中的过程中,执行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24比特循环冗余校验(CRC)、信道编码(传输路径编码)、物理层HARQ过程、扰码、调制(QPSK、16QAM和64QAM)、资源映射和天线映射。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和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位于前30个FDM符号之下。
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发送传输格式(定义调制方案、编码方案、传输块大小等)、资源分配、以及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和寻呼信道(PCH)中的每一个的HARQ信息。
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发送传输格式(定义调制方案、编码方案、传输块大小等)、资源分配、以及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HARQ信息。
支持多个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移动台设备监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设置。
将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分配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映射至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子帧相同的子帧。
将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分配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映射至预定位置处的子帧。例如,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下行链路子帧编号为“N”时,将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映射至编号为“N+4”的上行链路子帧。
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分配中,使用16比特MAC层标识信息(MACID)来标识移动台设备。该16比特MAC层标识信息(MACID)包括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
用于测量下行链路的状态并对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解调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位于每个时隙的正数第一和第二OFDM符号和倒数第三OFDM符号中的每一个中。
另一方面,使用每个时隙的第四SC-FDMA符号来发送用于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解调的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解调导频(DRS:解调参考信号))。
使用子帧的最后一个SC-FDMA符号来发送用于测量上行链路的状态的上行链路测量参考信号(调度导频(SRS:探测参考信号))。
针对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每个格式定义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并使用每个时隙的第三、第四和第五SC-FDMA符号或每个时隙的第二和第六SC-FDMA符号来发送该解调参考信号。
物理广播信道(PBCH)和下行链路同步信号位于与系统频带中心处的6个物理资源块相对应的频带中。使用第一子帧(子帧#F0)和第五子帧(子帧#F4)的每个时隙的第六和第七OFDM符号来发送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
使用第一子帧(子帧#F0)的第一时隙(时隙#S0)的第四和第五OFDM符号和第二时隙(时隙#S1)的第一和第二OFDM符号来发送物理广播信道(PB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由频率方向上与6个物理资源块相对应的带宽和时间方向上的1个子帧来配置。从移动台设备向基站设备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以给出出于各种原因的请求(例如针对上行链路资源的请求、针对上行链路同步的请求、下行链路数据传输重启请求、切换请求、连接设置请求、重新连接请求、以及MBMS服务请求)。
在系统频带的两端分配并基于物理资源块来配置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执行跳频,使得在时隙当中交替使用系统频带的两端。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站设备100的配置的示意框图。基站设备100包括数据控制部分101、OFDM调制部分102、无线部分103、调度部分104、信道估计部分105、DFT-S-OFDM(DFT-扩频-OFDM)解调部分106、数据提取部分107、上层108和天线部分A1。
无线部分103、调度部分104、信道估计部分105、DFT-S-OFDM解调部分106、数据提取部分107、上层108和天线部分A1配置接收部分。数据控制部分101、OFDM调制部分102、无线部分103、调度部分104、上层108和天线部分A1配置发送部分。发送和接收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被配置为分别针对每个分量载波进行处理,而其中另一个部分被配置为进行分量载波的公共处理。
天线部分A1、无线部分103、信道估计部分105、DFT-S-OFDM解调部分106和数据提取部分107针对上行链路的物理层进行处理。天线部分A2、数据控制部分101、OFDM调制部分102和无线部分103针对下行链路的物理层进行处理。
数据控制部分101从调度部分104获取传输信道。数据控制部分101基于从调度部分104输入的调度信息,将传输信道以及基于从调度部分104输入的调度信息在物理层中创建的信号和信道映射至物理信道。将如上映射的各段数据输出至OFDM调制部分102。
OFDM调制部分102基于从调度部分104输入的调度信息(包括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分配信息(例如,物理资源块位置信息,如频率和时间))以及支持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的调制方案和编码方案(包括例如16QAM调制和2/3编码率),针对从数据控制部分101输入的数据执行OFDM信号处理,如编码、数据调制、输入信号的串/并变换、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过程、循环前缀(CP)的插入以及滤波,并且OFDM调制部分102创建OFDM信号并将OFDM信号输出至无线部分103。
无线部分103通过将从OFDM调制部分102输入的调制后的数据上变频为无线频率的数据来创建无线信号,并通过天线部分A1将上变频后的数据发送至移动台设备。无线部分103在上行链路中通过天线部分A1从移动台设备200接收无线信号,并通过将接收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将接收信号输出至信道估计部分105和DFT-S-OFDM解调部分106。
调度部分104针对媒体接入控制(MAC)层进行处理。调度部分104对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进行映射并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进行调度(HARQ过程、传输格式的选择等)等等。调度部分104将物理层的处理部分集成,以控制这些处理部分,因此,在调度部分104和天线部分A1、无线部分103、信道估计部分105、DFT-S-OFDM解调部分106、数据控制部分101、OFDM调制部分102和数据提取部分107之间存在接口。然而,未示出该接口。
在下行链路的调度中,调度部分104基于从移动台设备200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包括下行链路的信道反馈报告(如信道质量(CQI)、流数目(RI)和预编码信息(PMI))、与对于移动台设备可用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有关的信息(如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缓冲器的状态、从上层108输入的调度信息等,执行处理,以选择用于对每段数据进行调制的下行链路的传输格式(传输形式)(例如物理资源块(PRB)的分配、调制方案和编码方案);HARQ中的重传控制;以及产生要在下行链路的调度中使用的调度信息。将在下行链路的调度中使用的调度信息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101和数据提取部分107。
在上行链路的调度中,调度部分104基于从信道估计部分105输出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无线传播路径状态)估计结果、来自移动台设备200的资源分配请求、与对于每个移动台设备200可用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有关的信息、从上层108输入的调度信息等,执行处理,以选择用于对每段数据进行调制的上行链路的传输格式(传输形式)(例如物理资源块(PRB)的分配、调制方案和编码方案);以及产生要在上行链路的调度中使用的调度信息。
将在上行链路的调度中使用的调度信息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101和数据提取部分107。
调度部分104将从上层108输入的下行链路逻辑信道映射至传输信道,并将映射结果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101。调度部分104根据需要处理从数据提取部分107输入的在上行链路中获取的控制数据以及传输信道,然后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和信道映射至上行链路中的逻辑信道,并将映射结果输出至上层108。
为了对上行链路数据进行解调,信道估计部分105根据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DRS)来估计上行链路信道状态,并将估计结果输出至DFT-S-OFDM解调部分106。为了执行上行链路的调度,信道估计部分105根据上行链路测量参考信号(SRS:探测参考信号)来估计上行链路信道状态,并将估计结果输出至调度部分104。
假定诸如DFT-S-OFDM之类的单载波方案作为上行链路的通信方案。然而,也可以使用诸如OFDM方案之类的多载波方案。
DFT-S-OFDM解调部分106通过基于从信道估计部分105输入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的估计结果,执行诸如DFT(离散傅里叶变换)变换、子载波映射、IFFT变换和滤波之类的DFT-S-OFDM信号处理,来将解调处理应用于从无线部分103输入的调制后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至数据提取部分107。
数据提取部分107基于来自调度部分104的调度信息来校验从DFT-S-OFDM解调部分106输入的数据中的差错,并将校验结果(肯定信号ACK/否定信号NACK)输出至调度部分104。
数据提取部分107基于来自调度部分104的调度信息将从DFT-S-OFDM解调部分106输入的数据分离为传输信道和物理层的控制数据,并将信道和数据输出至调度部分104。
分离的控制数据包括诸如从移动台设备200通知的反馈信息(下行链路信道反馈报告(CQI、PMI和RI)和下行链路中的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
上层108针对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和无线资源控制(RRC)层执行处理。上层108将下层的处理部分集成,以控制这些处理部分,因此,在上层108和调度部分104、天线部分A1、无线部分103、信道估计部分105、DFT-S-OFDM解调部分106、数据控制部分101、OFDM调制部分102和数据提取部分107之间存在接口。然而,未示出该接口。
上层108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分109。无线资源控制部分109执行对各段配置信息的管理、对系统信息的管理、寻呼控制、对移动台设备的通信状态的管理、对移动(如切换)的管理、对每个移动台设备的缓冲器状态的管理、对单播和多播承载的连接设置的管理、对移动台标识符(UEID)的管理等等。上层108传送和接收对另一基站设备的信息和对上部节点的信息。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台设备200的配置的示意框图。移动台设备200包括数据控制部分201、DFT-S-OFDM调制部分202、无线部分203、调度部分204、信道估计部分205、OFDM解调部分206、数据提取部分207、上层208和天线部分A2。
数据控制部分201、DFT-S-OFDM调制部分202、无线部分203、调度部分204、上层208和天线部分A2配置发送部分。无线部分203、调度部分204、信道估计部分205、OFDM解调部分206、数据提取部分207、上层208和天线部分A2配置接收部分。调度部分204配置选择部分。
天线部分A2、数据控制部分201、DFT-S-OFDM调制部分202和无线部分203针对上行链路中的物理层执行处理。天线部分A2、无线部分203、信道估计部分205、OFDM解调部分206和数据提取部分207针对下行链路中的物理层执行处理。发送和接收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被配置为分别针对每个分量载波进行处理,而其中另一个部分被配置为进行分量载波的公共处理。
数据控制部分201从调度部分104获取传输信道。数据控制部分201基于从调度部分204输入的调度信息,将基于传输信道以及从调度部分204输入的调度信息在物理层中创建的信号和信道映射至物理信道。将以这种方式映射的数据片段输出至DFT-S-OFDM调制部分202。
DFT-S-OFDM调制部分202针对从数据控制部分201输入的数据执行诸如数据调制、DFT过程、子载波映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过程、循环前缀(CP)插入和滤波之类的DFT-S-OFDM信号处理,从而产生DFT-S-OFDM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至无线部分203。
假定诸如DFT-S-OFDM之类的单载波方案作为上行链路的通信方案。然而,也可以使用诸如OFDM方案之类的多载波方案。
无线部分203通过将从DFT-S-OFDM调制部分202输入的调制后的数据上变频至无线频率来产生无线信号,并通过天线部分A2将无线信号发送至基站设备100。
无线部分203通过天线部分A2从基站设备100接收由下行链路中的数据调制的无线信号,并通过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下变频至基带信号将接收数据输出至信道估计部分205和OFDM解调部分206。
调度部分204针对媒体接入控制层执行处理。调度部分104对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进行映射并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进行调度(HARQ过程、传输格式的选择等)等等。调度部分104将物理层的处理部分集成,以控制这些处理部分,因此,在调度部分104和天线部分A2、数据控制部分201、DFT-S-OFDM调制部分202、信道估计部分205、OFDM解调部分206、数据提取部分207和无线部分203之间存在接口。然而,未示出该接口。
在下行链路的调度中,调度部分204基于来自基站设备100和上层208的调度信息(传输格式和HARQ重传信息),执行对传输信道、物理信号和物理信道的接收控制、HARQ重传控制,并产生要在下行链路的调度中使用的调度信息。将在下行链路的调度中使用的调度信息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201和数据提取部分207。
在上行链路的调度中,调度部分204基于缓冲器状态、从数据提取部分207输入的来自基站设备100的上行链路的调度信息(传输格式、HARQ重传信息等)、从上层208输入的调度信息等,执行调度处理,以将从上层208输入的上行链路逻辑信道映射至传输信道;以及产生要在上行链路的调度中使用的调度信息。
从基站设备100报告的信息用于上行链路的传输格式。将调度信息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201和数据提取部分207。
调度部分204将从上层208输入的上行链路逻辑信道映射至传输信道,并将映射结果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201。调度部分204还向数据控制部分201输出从信道估计部分205输入的下行链路信道反馈报告(CQI、PMI和RI)和从数据提取部分207输入的CRC校验结果。
调度部分204根据需要对从数据提取部分207输入的在下行链路中获取的控制数据以及传输信道进行处理,此后,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和信道映射至下行链路中的逻辑信道,并将映射结果输出至上层208。
为了对下行链路数据进行解调,信道估计部分205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来估计下行链路信道状态,并将估计结果输出至OFDM解调部分206。
信道估计部分205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来估计下行链路信道状态,将估计结果转换为下行链路信道反馈报告(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并将该报告输出至调度部分204,以向基站设备100通知下行链路信道状态(无线传播路径状态)的估计结果。
OFDM解调部分206基于从信道估计部分205输入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结果,将OFDM解调处理应用于从无线部分203输入的调制后的数据,并将结果数据输出至数据提取部分207。
数据提取部分207针对从OFDM解调部分206输入的数据执行循环冗余校验(CRC),从而校验数据中的差错,并将校验结果(ACK/NACK反馈信息)输出至调度部分204。
数据提取部分207基于来自调度部分204的调度信息将从OFDM解调部分206输入的数据分离为传输信道和物理层的控制数据,并将信道和数据输出至调度部分204。分离的控制数据包括调度信息(如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和上行链路的HARQ控制信息。此时,通过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的搜索空间(也称作“搜索区域”)执行解码处理,提取寻址至其自身的站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等等。
上层208针对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和无线资源控制(RRC)层进行处理。上层208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分209。上层208将下层的处理部分集成,以控制这些处理部分,因此,在上层208和调度部分204、天线部分A2、数据控制部分201、DFT-S-OFDM调制部分202、信道估计部分205、OFDM解调部分206、数据提取部分207和无线部分203之间存在接口。然而,未示出该接口。
无线资源控制部分209执行对各种配置信息的管理、对系统信息的管理、寻呼控制、对移动台自身的通信状态的管理、对移动(如切换)的管理、对缓冲器状态的管理、对单播和多播承载的连接设置的管理以及对移动台标识符(UEID)的管理。
返回至第一实施例的描述,以下将描述基站设备100的处理和移动台设备200的处理。
“DL主区域”(以下也称作“下行链路临时分量载波”)是移动台设备首先获取下行链路同步或系统信息的下行链路频率层(分量载波或分量载波组),并且是移动台设备首先接入或监控的下行链路频率层(分量载波或分量载波组)。在该区域中临时获取信号之后,移动台设备可以接入另一区域。定位可至少获取下行链路同步的下行链路同步信号(SCH)。
“DL从区域”是移动台设备在主区域中获取信息之后接入或监控的或移动台设备在基站设备的附加指示之后接入或监控的下行链路频率层(分量载波或分量载波组)。
“UL主区域”(以下也称作“上行链路临时分量载波”)是移动台设备首先接入的上行链路频率层(分量载波或分量载波组),并且是由DL主区域指定的或与DL主区域相关的分量载波或分量载波组。
“UL从区域”是移动台设备可在使用UE主区域进行通信之后接入的或移动台设备可在基站设备的附加指示之后接入的上行链路频率层(分量载波或分量载波组)。
以下,主区域或从区域简单地指代DL主区域和/或UL主区域或者DL从区域和/或UL从区域。
在从区域中有时可能不存在特定信道(如,下行链路同步信号(SCH)、物理下行链路广播信道(PBCH)、广播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移动台设备的主区域和从区域可能彼此不同。移动台设备的主区域可以被适配为另一移动台设备的从区域。这表示:使用专用信号对移动台设备执行分量载波的添加,因此,可以配置专用于移动台设备的分量载波。在这种情况下,下行链路同步信号(SCH)也可以位于移动台设备的从区域中。
可以在彼此相邻的载频中或者可以在彼此远离的载频中分配主区域和从区域。
移动台设备管理均为系统信息的内容的系统信息字段以及由一个或多个系统信息字段构成的系统信息元素(IE)。在移动台设备和基站设备的RRC中针对每个分量载波管理系统信息(包括系统信息字段和系统信息元素)。系统信息是由其中移动台和基站设备彼此通信的系统管理的配置信息参数,并且也是移动台设备在系统中进行操作所必需的参数。
在广播控制信道(BCCH)中广播在RRC中管理的系统信息,或者,使用公共控制信道(CCCH)和/或专用控制信道(DCCH)的RRC信令从基站设备向移动台设备报告该系统信息。
针对每个分量载波,作为(专用于分量载波的)不同参数,来管理在RRC中管理的系统信息。
当使用RRC信令来通知系统信息时,可以准备新类型的RRC消息,其通过指示分量载波编号来通知系统信息,或者可以将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扩展为通过指示分量载波编号来通知系统信息。
当使用广播控制信道(BCCH)在SIB(系统信息块)中给出系统信息(在相同传输周期传输的一批多段系统信息)时,通过指示系统信息所应用于的分量载波的分量载波编号来给出系统信息。否则,给出系统信息的通知的、SIB所处的分量载波可以是系统信息所应用于的分量载波。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过程的顺序图。
移动台设备管理具有系统频带的带宽的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并在向移动台设备添加分量载波时,将当前接入的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当向移动台设备添加分量载波时,移动台设备针对未作为要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而通知的系统信息,将移动台设备当前接入的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对于预定的特定段的系统信息,当向移动台设备添加分量载波时,移动台设备将移动台设备当前接入的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对于预定的特定段的系统信息,当向移动台设备添加分量载波时,移动台设备将缺省值(初始值)的系统信息应用于所添加的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
因此,在不指示对用于添加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来说不必要的系统信息的情况下高效地进行控制成为可能。通过使用移动台设备当前接入的分量载波作为基础,可以避免与分量载波的添加相关联的通信中断。
分量载波的添加还可以理解为活动分量载波的添加或分量载波的激活的概念。
在RRC连接建立过程期间使用RRC连接设置(公共控制信道(CCCH)(RRC信令))且在通信期间使用至移动台设备200的专用控制信道(DCCH)(RRC信令),从基站设备100向移动台设备200通知与分量载波的添加有关的信息(指示要添加的分量载波、要添加的分量载波的数目、要添加的分量载波的频率层、分量载波1的系统信息、分量载波2的系统信息等)(步骤S101)。
在该步骤中,基站设备管理移动台设备当前接入的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确定系统信息的通知对于要添加的分量载波是否必要,并向移动台设备200通知与分量载波的添加有关的信息。
移动台设备200获取与分量载波的添加有关的信息,并将无线部分203调整为能够接收所添加的分量载波。
在获取与分量载波的添加有关的信息之后,移动台设备200检测要应用于每个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并将该系统信息应用于每个分量载波(步骤S102)。
例如,假定存在要由移动台设备管理的6段系统信息:系统信息1至系统信息6。在分量载波1(CC1)中,这些段系统信息已被管理,并且值A1、A2、A3、A4、A5和A6分别被应用于这些段系统信息。在步骤S102中,移动台设备添加分量载波2(CC2)和3(CC3)。在该步骤中,RRC信令包括载波分量2(CC2)的针对系统信息2而指示B2的、针对系统信息3而指示B3的和针对系统信息6而指示B6的系统信息。在这种情况下,RRC信令包括载波分量3(CC3)的针对系统信息3而指示C3的、针对系统信息5而指示C5的和针对系统信息6而指示C6的系统信息。在这种情况下,RRC信令包括分量载波1(CC1)的针对系统信息2从A2改变为AA2的指示以及针对系统信息4从A4改变为AA4的指示。
移动台设备接收RRC信令,并应用针对每个分量载波而指示的各段系统信息。将用于分量载波1(CC1)的系统信息应用于未针对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而指示的系统信息。然而,对于系统信息2,由于其被指示为在分量载波1(CC1)上从A2修改为AA2,因此将在RRC信令中指示的B2应用于分量载波2(CC2),并将修改后的AA2应用于分量载波3(CC3)。
预先定义了在没有具体指示的情况下,对于所有分量载波公用系统信息段1和4作为系统信息类型,因此,原样地应用用于分量载波1(CC1)的系统信息。然而,对于系统信息4,其被指示为在分量载波1(CC1)上进行修改,因此,同时,还将修改后的值应用于分量载波中与分量载波1(CC1)不同的每个分量载波。因此,每个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最终变为如下。按照系统信息段1至6的顺序:对于分量载波1(CC1),值是A1、AA2、A3、AA4、A5和A6;对于分量载波2(CC2),值是A1、B2、B3、AA4、A5和B6;以及对于分量载波3(CC3),值是A1、AA2、C3、AA4、C5和C6。
分量载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小区,并且可以理解移动台设备管理多个小区的系统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在RRC信令中,添加并不理解为分量载波的添加而是理解为活动(被激活的)小区的添加或小区的激活。使用多个分量载波而进行的通信理解为使用多个活动小区而进行的通信。
尽管假定多个分量载波配置一个系统描述了上述实施例,但是也可以理解将多个系统聚合以配置一个系统。还可以理解,通过由特定接收侧设备或特定发送侧设备将载频设置为等于每个分量载波的中心,分量载波表示系统操作于其中的区域。
为了方便描述,以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为一对一关系的情况作为示例,描述了每个实施例。然而,可以采用多个基站设备和多个移动台设备。基站设备不限于四处移动的终端,还可以通过在基站设备或固定终端上实现移动台设备的功能而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可以通过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记录实现基站设备的功能和移动台设备的功能的程序并使计算机系统读取和执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的程序,来控制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这里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和硬件(如外围设备)。
“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指:便携式介质,如软盘、磁光盘、ROM或CD-ROM;或者记录设备,如并入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在较短时间动态保持程序的介质,如在通过网络(如互联网)或通信线路(如电话线路)发送程序时使用的通信电缆;以及在特定长度的时间保持程序的介质,如在上述情况下充当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中的易失性存储器。该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中的一些的程序,或者还可以是可通过与已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上的程序组合而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
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具体配置不限于实施例和设计等中的配置,而属于不背离权利要求中包括的本发明的范围。
参考标记说明
100...基站设备,101...数据控制部分,102...OFDM调制部分,103...无线部分,104...调度部分,105...信道估计部分,106...DFT-S-OFDM解调部分,107...数据提取部分,108...上层,200...移动台设备,201...数据控制部分,202...DFT-S-OFDM调制部分,203...无线部分,204...调度部分,205...信道估计部分,206...OFDM解调部分,207...数据提取部分,208...上层,A1、A2...天线部分。
Claims (6)
1.一种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设备,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设备和所述移动台设备,所述移动台设备包括:
接收部分,在配置了频率不同的多个小区的载波聚合中,接收与所述多个小区有关的配置信息参数;以及
无线资源控制部分,当向所述移动台设备添加小区时,将与所述移动台设备当前接入的小区有关的配置信息参数应用于所添加的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设备,其中,
当向所述移动台设备添加小区时,所述移动台设备针对未作为要应用于所添加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参数而通知的配置信息参数,将所述移动台设备当前接入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参数应用于所添加的小区中的每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台设备,其中,
被应用于所添加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参数是预定的特定配置信息参数。
4.一种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构成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移动台设备在配置了频率不同的多个小区的载波聚合中,管理与所述多个小区有关的配置信息参数,
所述基站设备向所述移动台设备通知小区的添加,以及
当添加小区时,所述移动台设备将与所述移动台设备当前接入的小区有关的配置信息参数应用于所添加的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当向所述移动台设备添加小区时,所述移动台设备针对未作为要应用于所添加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参数而通知的配置信息参数,将所述移动台设备当前接入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参数应用于所添加的小区中的每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被应用于所添加的小区的配置信息参数是预定的特定配置信息参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309776 | 2008-12-04 | ||
JP2008309776 | 2008-12-04 | ||
PCT/JP2009/069039 WO2010064521A1 (ja) | 2008-12-04 | 2009-11-09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27945A CN102227945A (zh) | 2011-10-26 |
CN102227945B true CN102227945B (zh) | 2016-02-17 |
Family
ID=42233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48003.7A Active CN102227945B (zh) | 2008-12-04 | 2009-11-09 | 通信系统和移动台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768922B2 (zh) |
EP (1) | EP2355606B1 (zh) |
JP (3) | JP4959001B2 (zh) |
CN (1) | CN102227945B (zh) |
HK (1) | HK1160719A1 (zh) |
MX (1) | MX2011005781A (zh) |
WO (1) | WO201006452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12222B2 (en) * | 2008-06-27 | 2013-04-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roadcast-multicast transmission with rate adaption |
EP3726878B1 (en) | 2008-12-26 | 2022-09-2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of a mobile st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JP5174964B2 (ja) | 2009-06-19 | 2013-04-0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KR20110036479A (ko) | 2009-10-01 | 2011-04-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피드백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045862B (zh) * | 2009-10-22 | 2014-10-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实现方法、装置与系统 |
US8812006B2 (en) * | 2009-11-02 | 2014-08-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740019B1 (ko) * | 2009-11-10 | 2017-05-26 | 주식회사 팬택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시스템 정보 송신장치와 수신장치 |
KR101268721B1 (ko) | 2010-07-28 | 2013-05-2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확장된 캐리어 컴포넌트를 지원하는 단말 및 그 단말을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 |
CN102076023B (zh) * | 2010-10-08 | 2013-01-1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缓存空间的分配方法和设备 |
GB2498561A (en) * | 2012-01-20 | 2013-07-24 | Renesas Mobile Corp | Allocating part of the frequency domain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and part for half duplex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Node B and UEs |
CN104126280A (zh) * | 2012-02-20 | 2014-10-2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US9686110B2 (en) | 2012-02-20 | 2017-06-2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3125840A1 (en) | 2012-02-20 | 2013-08-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3125839A1 (en) | 2012-02-20 | 2013-08-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14022896A (ja) * | 2012-07-17 | 2014-02-03 | Sharp Corp | 送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及び送信プログラム |
WO2014046462A1 (en) * | 2012-09-19 | 2014-03-2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4147673A1 (ja) | 2013-03-22 | 2014-09-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
US10051628B2 (en) * | 2014-01-15 | 2018-08-14 | Sony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with nested carrier aggregation |
EP3123802B1 (en) * | 2014-03-25 | 2018-10-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based physical random-access |
JP2014209758A (ja) * | 2014-06-12 | 2014-11-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WO2016163548A1 (ja) * | 2015-04-10 | 2016-10-1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
EP3334207B1 (en) * | 2015-08-07 | 2021-05-2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for reception, at a second frequency, and transmission, at a first frequency, of sidelink direct discovery information |
US10785751B2 (en) * | 2015-09-11 | 2020-09-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ntending for access to channels of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for broadcast/multicast transmissions |
CN106412920B (zh) * | 2016-09-27 | 2019-09-2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邻频系统合路的方法及装置 |
US11916812B2 (en) * | 2019-05-20 | 2024-02-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FDM control channel with single carrier waveform data channel |
US12004200B2 (en) * | 2022-02-15 | 2024-06-04 |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power boost schedu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ase stations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2783A (zh) * | 2008-03-27 | 2008-08-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82627A1 (ja) | 2005-02-01 | 2006-08-10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送信制御方法、移動局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8839362B2 (en) * | 2006-07-31 | 2014-09-16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ransmit power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EP2335360B1 (en) * | 2008-09-26 | 2017-11-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transmission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
EP3554170A1 (en) * | 2008-10-20 | 2019-10-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Carrier aggregation |
US9681423B2 (en) * | 2008-10-29 | 2017-06-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efficiently transmitting physical channel in multi-carrier aggregation state to support broadband |
KR101603651B1 (ko) * | 2008-10-30 | 2016-03-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일 주파수 대역만을 사용하는 제1 사용자 기기와 복수의 주파수 대역을 사용하는 제2 사용자 기기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사용자 기기와 기지국 간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
US8514793B2 (en) * | 2008-10-31 | 2013-08-2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processing component carriers |
EP2353327B1 (en) * | 2008-11-04 | 2019-03-27 | Apple Inc. | Providing a downlink control structure in a first carrier to indicate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second, different carrier |
-
2009
- 2009-11-09 JP JP2010541278A patent/JP4959001B2/ja active Active
- 2009-11-09 EP EP09830288.8A patent/EP2355606B1/en active Active
- 2009-11-09 CN CN200980148003.7A patent/CN102227945B/zh active Active
- 2009-11-09 US US13/132,632 patent/US9768922B2/en active Active
- 2009-11-09 MX MX2011005781A patent/MX2011005781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11-09 WO PCT/JP2009/069039 patent/WO201006452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
- 2012-02-03 HK HK12101023.5A patent/HK1160719A1/zh unknown
- 2012-03-16 JP JP2012059825A patent/JP499735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5-11 JP JP2012109331A patent/JP537314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4-12 US US15/486,002 patent/US1032053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2783A (zh) * | 2008-03-27 | 2008-08-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147505A (ja) | 2012-08-02 |
CN102227945A (zh) | 2011-10-26 |
JP4997355B2 (ja) | 2012-08-08 |
JPWO2010064521A1 (ja) | 2012-05-10 |
EP2355606A1 (en) | 2011-08-10 |
JP5373149B2 (ja) | 2013-12-18 |
HK1160719A1 (zh) | 2012-08-10 |
MX2011005781A (es) | 2011-06-30 |
US20170222786A1 (en) | 2017-08-03 |
US20110243034A1 (en) | 2011-10-06 |
JP2012130070A (ja) | 2012-07-05 |
US10320536B2 (en) | 2019-06-11 |
WO2010064521A1 (ja) | 2010-06-10 |
US9768922B2 (en) | 2017-09-19 |
JP4959001B2 (ja) | 2012-06-20 |
EP2355606A4 (en) | 2014-12-10 |
EP2355606B1 (en) | 2019-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27945B (zh) | 通信系统和移动台设备 | |
US20200337053A1 (en) |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11950211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9806863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EP2334115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EP3309991A1 (en) | Method for sending downlink data,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07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07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