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3674A - 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3674A
CN102223674A CN2011100993985A CN201110099398A CN102223674A CN 102223674 A CN102223674 A CN 102223674A CN 2011100993985 A CN2011100993985 A CN 2011100993985A CN 201110099398 A CN201110099398 A CN 201110099398A CN 102223674 A CN102223674 A CN 102223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deo
network
distributed
power consumption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993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红凯
李成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0993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236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23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36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一种数据通信技术领域的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针对多视几何分布下相邻节点间采集到视频的空间相关性,在传感器节点处采用分布式多视视频编码,为实现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与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之间的最优平衡,提供一种完全分布式的速率分配算法,有效地利用了网络的带宽资源,并且通过多路径路由选择以及网络编码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网络整体吞吐量,同时也降低了网络的传输功耗。

Description

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数据通信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分布式信源编码利用了解码端的信源统计特性,使得大量的计算复杂度由传统压缩编码框架中的编码器端转移到了解码器端。应用于无损和有损分布式信源编码的Slepian-Wolf以及Wyner-Ziv理论证明了对于相关性信源的独立编码可以达到与联合编码一致的信息论边界。作为一种用于数据压缩的新的编码方式,分布式信源编码具有许多特点,例如非常低的编码复杂度、以及比特流的容错特性。这些特点使得分布式信源编码成为了无线通信邻域中许多重要应用的备选技术,包括移动视频手机、分布式摄像机、以及网络摄像编码器等。同时,分布式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以及分布式的特性还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获取、压缩、和通信提供了理想的框架。而分布式视频编码,如Wyner-Ziv编码、基于Wyner-Ziv的分布式多视视频编码等,则是分布式信源编码在视频编码领域的应用。
在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中,分布在一定区域中的各个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具有视频采集和处理功能,并且通过网络将所有视频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视频信息传输到汇聚节点(用户)以用于进一步的处理和决策。各视频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视频数据的相关性体现在被监测环境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的相关性。因此,当各视频传感器节点在进行视频编码时,可以使用Wyner-Ziv视频编码技术,利用各节点摄像头采集到图像的空间相关性,以在保证相同视频质量的同时降低视频编码的码率,从而减小视频编码功耗和网络中数据的传输功耗。另一方面,网络编码技术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实际需求量,从而进一步降低网络的传输功耗。
对于资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而言,如何最大程度地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的流量控制方案通常假设传感器节点处的数据处理复杂度很低,因此不考虑节点处数据处理的功耗。然而,不同于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视频传感器节点在中继其它节点数据的同时,还需要对自己采集到的视频进行压缩编码,因此会导致较高的处理功耗。
此外,现有的有关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中数据采集的方案,仅仅单独考虑了网络生存时间最大化或者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最大化这两个互相冲突的目标中的一个,而没有将其结合起来考虑。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Y.He等人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May 2009,pp.704-718(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视频技术电路与系统学报,2009年5月,第704-718页)》上发表了文章“Distributed algorithms for network lifetime maximization in wireless visual sensor networks(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中网络生存时间最大化的分布式算法)”,该文基于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中多信源的单播路由采集场景,通过功率-码率-失真模型引入传感器节点的视频编码功耗,提出了实现网络生存时间最大化的分布式算法。但是该文没有考虑利用网络中各节点间的相关性以降低视频编码的功耗,没有采用多路径路由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带宽资源,以及忽略了对于采集到视频整体质量最小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针对多视几何分布下相邻节点间采集到视频的空间相关性,在传感器节点处采用分布式多视视频编码,为实现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与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之间的最优平衡,提供一种完全分布式的速率分配算法,有效地利用了网络的带宽资源,并且通过多路径路由选择以及网络编码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网络整体吞吐量,同时也降低了网络的传输功耗。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针对多视几何分布下的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特性,为了利用相邻节点间采集到视频的空间相关性,在无线传感器节点处采用分布式多视视频编码进行视频的采集;为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建立了视频编码的功耗模型,将每个节点处的视频帧序列分为关键帧和WZ帧,即Wyner-Ziv帧,并且分别建立了对应的功耗模型;
第二步,各视频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视频流经由多路径路由传输至多个汇聚节点时,在经过的各中继传感器节点处进行网络编码、无线链路的竞争以及数据的发送功耗和接收功耗优化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第三步,在衡量分布式视频信源采集网络的传输性能时,设置两个关键衡量指标为: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以及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
第四步,结合所述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采集和传输时的特点,以实现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与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之间的最优平衡为目标,提出了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中用于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联合优化问题;最后采用采用种完全分布式的速率分配算法进行具体的速率分配。
所述的分布式多视视频编码是指:利用多视几何分布下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相邻节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以在保证相同视频质量的同时降低视频编码的码率,从而减小视频编码功耗和网络中数据的传输功耗。
所述的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视频编码功耗模型的建立过程为:将每个节点处的视频帧序列分为关键帧和WZ帧,并分别建立对应的功耗模型,从而得到该节点处的视频编码总功耗。
所述的网络编码中,设定每条链路上的实际带宽消耗量为所有汇聚节点在该链路上消耗带宽的最大值;该条件为在链路上采用网络编码的约束条件,实现了不同汇聚节点在同一链路上的资源共享。
所述的无线链路的竞争为具有概率持续的MAC控制协议。
所述的数据的发送功耗和接收功耗优化是指:采用和无线链路的距离、衰减、码率相关的功耗模型实现。
所述的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是指:在用户端接收到的由所有无线视频传感器采集视频的失真的总和。
所述的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为网络中第一个失效的传感器的生存时间。
所述的联合优化问题为:以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与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之间的最优平衡为目标函数,以信息流平衡条件、无线链路竞争条件、网络编码条件、视频编码功耗模型和数据的发送、接收功耗模型等为约束函数,建立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中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传输的凸优化数学模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本发明为适应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中视频信息采集和传输的需要,采用分布式多视视频编码进行视频的采集以利用相邻节点间的空间相关性,相应地考虑了传感器节点处视频编码的功耗模型,并且为实现网络生存时间最大化以及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最大化之间的平衡,提供了一种完全分布式的速率分配算法,有效地利用了网络的带宽资源,并通过多路径路由以及网络编码的引入,提高了网络整体吞吐量,也降低了网络的传输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示例图,其中(a)为在多视几何分布条件下的一般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b)为具有两个汇聚节点的示例性3×3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
图2是方法总流程图;
图3是完全分布式速率分配算法流程图;
图4是高阶子优化问题性能的示例图;
图5是系统权重系数δ′对结果影响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网络拓扑结构的设定
图1(a)为在多视几何分布条件下一般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示意图,本发明对图1(b)所示的具有两个汇聚节点的示例性3×3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结构进行实例分析。图中vi和si分别代表了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和用户所在的汇聚节点。图中,设定每个视频传感器节点与汇聚节点之间都有两条可选的路径。
2、建立基于以上网络的凸优化计算方法
图2给出了本发明具体实现时的方法总流程框图。在模块1中,将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抽象为有向图G=(V,E),其中E是无线链路的集合,V=VN∪S是节点的集合,且VN={v1,1,...,vM,N}和S={s1,...,sK}分别表示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的集合和汇聚节点的集合。假设无线传感器节点都的固定传输范围上限为Dt,d(i,j)表示节点i和节点j间链路l=(i,j)的距离,若d(i,j)<Dt,则无线链路l=(i,j)存在。因此,整个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由在多视几何分布下的M×N个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阵列以及若干个汇聚节点组成,其中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负责视频的采集、编码、以及数据的传输,而汇聚节点负责接收所有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视频信息,是整个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目的节点。
此外在选用多条路由路径时,假设从无线传感器节点v∈VN到某个汇聚节点k∈S都有多条传输路径J(v),表示无线传感器节点v向汇聚节点k发送数据时第j条路径上分配的信息流量大小,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42
表示无线传感器v在链路l上的实际带宽消耗量。对于每个无线传感器节点v,使用矩阵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43
表示其传输路径与各链路之间的关系,且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44
表示链路l包含于无线传感器节点v到汇聚节点k的第j条传输路径中,反之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45
建立联合凸优化问题如下:
目标问题P1: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46
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47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48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49
4 ) , τ ( i , j ) = ( 1 - ϵ ( i , j ) ) p ( i , j ) Π m ∈ Ψ ( i , j ) ( 1 - P m ) , ∀ ( i , j ) ∈ E
5 ) , P i = Σ j : ( i , j ) ∈ E p ( i , j ) , ∀ i ∈ V N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52
8 ) , E v T v = P v k + P v WZ + Σ j : ( v , j ) ∈ E c l s F ( v , j ) + c r Σ j : ( j , v ) ∈ E F ( j , v ) , ∀ v ∈ V N
9 ) , Σ v ∈ V N F ( i , j ) v ≤ C ( i , j ) 0 , ∀ ( i , j ) ∈ E
其中,优化目标为:实现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与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之间的最优平衡。在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中,令dv为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v处视频编码后的失真,Tv为节点v的生存时间,则网络的生存时间可以表述为第一个无线传感器节点失效的时间,即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56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57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58
分别对应了两个互相冲突的优化目标:最小化用户接收到所有视频的总失真以及最大化网络的生存时间。为了实现这两个优化目标之间的最优平衡,引入系统权重系数δ∈[0,1],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将两个优化目标合并在一个优化目标中。
约束条件为:
1)给出了节点v处视频编码的码率-失真函数。其中,Kv表示节点v处视频编码时关键帧数目占总帧数的比例,ρu,v表示两节点之间的相关性系数,σ2表示输入方差。且假设节点v的边信息为与其直接相连的空间1-跳节点集合N1(v),并且同一时刻,集合N1(v)中只有一个节点的关键帧作为v的边信息。
2)规定每个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的实际传输速率大于约束1)中的编码码率要求。
3)规定每条链路上的实际带宽消耗量为所有汇聚节点在该链路上消耗带宽的最大值;该条件表示在链路上采用网络编码的限制条件,实现不同节点在同一链路上的资源共享。其中,T(i,j)为无线链路(i,j)上数据包成功传输的概率。
4)给出了无线链路(i,j)上数据包成功传输概率T(i,j)的表达式。其中,p(i,j)为链路(i,j)上的传输尝试概率,Pm为节点m为了竞争无线信道的接入的持续概率,ε(i,j)为无线信道在链路(i,j)处的丢包率,ψ(i,j)为影响链路(i,j)传输的其它无线链路的集合。
5)给出了无线传感器节点i处持续概率Pi的表达式。
6)给出了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v处关键帧的功耗-码率-失真模型。其中,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59
为关键帧编码的功耗,且有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510
γ为关键帧编码的编码效率系数,为单个关键帧和单个WZ帧之间编码码率的比值。
7)通过对Wyner-Ziv视频编码的流程中DCT模块、量化模块以及LDPC编码模块的功耗分析,给出了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v处WZ帧的功耗模型。其中,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62
Q为量化阶数,ξ”·”表示对应处理器运算操作”·”的功耗,而在LDPC编码器中,设k为校验矩阵HMN×L中元素“1”的比例。
8)描述了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的总功耗为视频编码时关键帧的编码功耗、WZ帧的编码功耗以及数据传输时的发送功耗、接收功耗的总和。其中,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63
为无线链路l上单位流量的发送功耗,cr是无线接收机的单位流量接收功耗。
9)规定了无线链路(i,j)上实际带宽消耗量的上限。其中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64
为(i,j)的瞬时最大传输速率。
上述的目标问题P1不是凸优化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改写如下:对约束4)的两边同时取对数;在约束8)中令tv=1/Tv,带入替换Tv;在优化目标中有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65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66
可以用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67
(当q充分大时)来近似,系统权重系数δ相应地改写为δ′,从而得到如下的凸优化问题:
目标问题P2: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68
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610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611
4 ) , log τ ( i , j ) = log ( 1 - ϵ ( i , j ) ) p ( i , j ) + Π m ∈ Ψ ( i , j ) log ( 1 - P m ) , ∀ ( i , j ) ∈ E
5 ) , P i = Σ j : ( i , j ) ∈ E p ( i , j ) , ∀ i ∈ V N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615
8 ) , E v t v = P v K + P v WZ + Σ j : ( v , j ) ∈ E c l s F ( v , j ) + c r Σ j : ( j , v ) ∈ E F ( j , v ) , ∀ v ∈ V N
9 ) , Σ v ∈ V N F ( i , j ) v ≤ C ( i , j ) 0 , ∀ ( i , j ) ∈ E
上述原始凸优化问题可以分解为以下低阶和高阶两个子优化问题:
低阶子优化问题P2-1: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72
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73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74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75
4 ) , log τ ( i , j ) = log ( 1 - ϵ ( i , j ) ) p ( i , j ) + Π m ∈ Ψ ( i , j ) log ( 1 - P m ) , ∀ ( i , j ) ∈ E
5 ) , P i = Σ j : ( i , j ) ∈ E p ( i , j ) , ∀ i ∈ V N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78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79
8 ) , E v t v = P v K + P v WZ + Σ j : ( v , j ) ∈ E c l s F ( v , j ) + c r Σ j : ( j , v ) ∈ E F ( j , v ) , ∀ v ∈ V N
高阶子优化问题P2-2:
约束条件:
9 ) , Σ v ∈ V N F ( i , j ) v ≤ C ( i , j ) 0 , ∀ ( i , j ) ∈ E
其中U*(F)是在低阶子优化问题P2-1中对于某一给定F值的最优目标函数值。
3、两个子优化问题的分布式求解算法及执行过程
(1)低阶子优化问题——目标问题P2-1的求解步骤如下:
步骤1:定义拉格朗日对偶(释限):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81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82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84
其中,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85
和ηv是拉格朗日乘子;
步骤2:定义拉格朗日对偶函数:
约束条件:
log τ ( i , j ) = log ( 1 - ϵ ( i , j ) ) p ( i , j ) + Π m ∈ Ψ ( i , j ) log ( 1 - P m ) , ∀ ( i , j ) ∈ E
P i = Σ j : ( i , j ) ∈ E p ( i , j ) , ∀ i ∈ V N
E v t v = P v K + P v WZ + Σ j : ( v , j ) ∈ E c l s F ( v , j ) + c r Σ j : ( j , v ) ∈ E F ( j , v ) , ∀ v ∈ V N
步骤3:定义对偶问题: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812
步骤4:采用原始-对偶算法,同时更新原始变量和对偶变量,通过迭代逐步逼近最优点,其中tL表示迭代次数,α(tL)是正的步长值,[·]+表示取正值的运算,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813
表示在[0,1]区间上投影的运算。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814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815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816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818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1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2
其中,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3
p、d、t以及拉格朗日乘子λ、μ和η的偏导数为: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4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5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6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7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8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9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10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11
其中,I(i)表示由节点i发出的链路传输影响到的无线链路集合。
(2)高阶子优化问题——目标问题P2-2的求解过程如下:
首先定义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12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13
为与低阶子优化问题P2-1中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0914
对应的最优拉格朗日乘子。
步骤1:定义拉格朗日对偶(释限):
L ′ ( θ , F ) = U * ( F ) + Σ ( i , j ) ∈ E θ ( i , j ) ( Σ v ∈ V N F ( i , j ) v - C ( i , j ) 0 )
其中,θ(i,j)是拉格朗日乘子;
步骤2:采用原始-对偶算法,同时更新原始变量和对偶变量,通过迭代逐步逼近最优点,其中tH表示迭代次数,β(tH)是正的步长值。
F ( i , j ) v ( t H + 1 ) = [ F ( i , j ) v ( t H ) - β ( t H ) ∂ L ′ ( θ , F ) ∂ F ( i , j ) v ] +
θ ( i , j ) ( t H + 1 ) = [ θ ( i , j ) ( t H ) + β ( t H ) ∂ L ′ ( θ , F ) ∂ θ ( i , j ) ] +
其中,实际带宽消耗F以及拉格朗日乘子θ的偏导数为:
∂ L ′ ( F , v ) ∂ F ( i , j ) v = - Σ k ∈ S μ ^ v k ( i , j ) τ ^ ( i , j ) + θ ( i , j )
∂ L ′ ( F , θ ) ∂ θ ( i , j ) = Σ v ∈ V N F ( i , j ) v - C ( i , j ) 0
(3)完全分布式凸优化算法的执行
下面依照图3,给出完全分布式的算法执行过程如下:
(a)初始化:设置tL=0、tH=0,并且对不同的v、j、k和l值分别设置对应的非负值dv(0)、tv(0)、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4
ηv(0)、pl(0)、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5
和θl(0)。
(b)低阶子优化问题求解的执行(tL=1,2,…,)
对于链路l=(i,j)∈E:
①接收所有使用链路l的传感器节点v的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6
值;
②从链路集合{(p,q)|(p,q)∈I(i)}接收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7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8
③从本地处理器中取出和pl(tL);
④更新传输尝试概率pl(tL)以及拥塞代价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10
⑤将新的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11
发送到所有使用链路l的传感器节点以及链路集合{(i′,j′)|(i,j)∈I(i′)}。
对于传感器节点v∈VN
①从链路集合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12
处接收到拥塞代价值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13
②从本地处理器中取出dv(tL)、tv(tL)、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14
和ηv(tL);
③更新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15
dv(tL)、tv(tL)、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16
和ηv(tL);
④将新的发送到链路集合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18
反复执行迭代步骤直到低阶子优化问题收敛到最优解或者达到最大低阶迭代次数为止,然后执行高阶子优化问题的求解。
(c)高阶子优化问题求解的执行(tH=1,2,…,)
对于链路l=(i,j)∈E:
①接收到低阶子优化问题得到的最优拥塞代价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19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20
②从本地处理器中取出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21
和θl(tH);
③更新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022
和θl(tH)。
如果高阶子优化问题收敛到最优解或者达到最大高阶迭代次数,算法停止;否则将新的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11
发送到链路集合{(i′,j′)|(i,j)∈I(i′)},并返回低阶子优化问题的求解。
低阶子优化和高阶子优化执行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前者属于内循环,运行于高速的时间间隔;而后者则属于外循环,运行于低速时间间隔。直到在低阶子优化问题的求解中,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12
达到最佳值
Figure BDA0000056365530000113
或达到最大低阶迭代次数时,才转到高阶子优化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去。
(4)采用上述算法后进行性能分析,实现网络采集传输的最优化
①高阶子优化问题性能
图4给出了高阶子优化问题的收敛情况,其中,图4(a)给出了各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视频失真dv的收敛情况,图4(b)给出了节点生存时间的倒数tv的收敛情况。可以看出,所有上述变量大致在150次高阶迭代后收敛。
②系统权重系数的影响
图5给出了在三个不同分辨率和帧率的视频实验序列下,系统权重系数δ′对算法结果的影响。可以看到,随着δ′的减小,最终的平均视频失真逐渐增大,而网络的生存时间也逐渐增大,这是由于此时在优化目标中网络生存时间最大化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的缘故;反之,随着δ′的增大,最终的平均视频失真逐渐减小,而网络的生存时间也逐渐减小。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针对多视几何分布下的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特性,为了利用相邻节点间采集到视频的空间相关性,在无线传感器节点处采用分布式多视视频编码进行视频的采集;为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建立了视频编码的功耗模型,将每个节点处的视频帧序列分为关键帧和WZ帧,即Wyner-Ziv帧,并且分别建立了对应的功耗模型;
第二步,各视频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视频流经由多路径路由传输至多个汇聚节点时,在经过的各中继传感器节点处进行网络编码、无线链路的竞争以及数据的发送功耗和接收功耗优化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第三步,在衡量分布式视频信源采集网络的传输性能时,设置两个关键衡量指标为: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以及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
第四步,结合所述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采集和传输时的特点,以实现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与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之间的最优平衡为目标,提出了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中用于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联合优化问题;最后采用采用种完全分布式的速率分配算法进行具体的速率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分布式多视视频编码是指:利用多视几何分布下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相邻节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以在保证相同视频质量的同时降低视频编码的码率,从而减小视频编码功耗和网络中数据的传输功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无线视频传感器节点视频编码功耗模型的建立过程为:将每个节点处的视频帧序列分为关键帧和WZ帧,并分别建立对应的功耗模型,从而得到该节点处的视频编码总功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网络编码中,设定每条链路上的实际带宽消耗量为所有汇聚节点在该链路上消耗带宽的最大值;该条件为在链路上采用网络编码的约束条件,实现了不同汇聚节点在同一链路上的资源共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无线链路的竞争为具有概率持续的MAC控制协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数据的发送功耗和接收功耗优化是指:采用和无线链路的距离、衰减、码率相关的功耗模型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是指:在用户端接收到的由所有无线视频传感器采集视频的失真的总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为网络中第一个失效的传感器的生存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联合优化问题为:以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与用户接收到整体视频质量之间的最优平衡为目标函数,以信息流平衡条件、无线链路竞争条件、网络编码条件、视频编码功耗模型和数据的发送、接收功耗模型等为约束函数,建立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中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传输的凸优化数学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完全分布式速率分配算法具体步骤包括:
a)初始化:设置tL=0、tH=0,并且对不同的v、j、k和l值分别设置对应的非负值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21
dv(0)、tv(0)、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22
ηv(0)、pl(0)、和θl(0);
b)低阶子优化问题求解的执行tL=1,2,…,
对于链路l=(i,j)∈E:
B1接收所有使用链路l的传感器节点v的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24
值;
B2从链路集合{(p,q)|(p,q)∈I(i)}接收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25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26
B3从本地处理器中取出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27
和pl(tL);
B4更新传输尝试概率pl(tL)以及拥塞代价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28
B5将新的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29
发送到所有使用链路l的传感器节点以及链路集合{(i′,j′)|(i,j)∈I(i′)};
对于传感器节点v∈VN
Bi从链路集合处接收到拥塞代价值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32
Bii从本地处理器中取出dv(tL)、tv(tL)、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33
和ηv(tL);
Biii更新dv(tL)、tv(tL)、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35
和ηv(tL);
Biv将新的发送到链路集合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37
反复执行迭代步骤直到低阶子优化问题收敛到最优解或者达到最大低阶迭代次数为止,然后执行高阶子优化问题的求解;
c)高阶子优化问题求解的执行(tH=1,2,…,)
对于链路l=(i,j)∈E:
C1接收到低阶子优化问题得到的最优拥塞代价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38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39
C2从本地处理器中取出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310
和θl(tH);
C3更新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311
和θl(tH);
当高阶子优化问题收敛到最优解或者达到最大高阶迭代次数,算法停止;否则将新的
Figure FDA00000563655200000312
发送到链路集合{(i′,j′)|(i,j)∈I(i′)},并返回低阶子优化问题的求解。
CN2011100993985A 2011-04-20 2011-04-20 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 Pending CN1022236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993985A CN102223674A (zh) 2011-04-20 2011-04-20 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993985A CN102223674A (zh) 2011-04-20 2011-04-20 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3674A true CN102223674A (zh) 2011-10-19

Family

ID=44780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93985A Pending CN102223674A (zh) 2011-04-20 2011-04-20 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23674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7341A (zh) * 2011-11-22 2012-04-25 上海大学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远程迭代学习控制系统传输噪声抑制方法
CN102665206A (zh) * 2012-04-26 2012-09-12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的网络编码方法
CN104410832A (zh) * 2014-12-02 2015-03-11 天津大学 基于能量动态收集的无线网络视频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8924480A (zh) * 2018-06-15 2018-11-30 龙口盛福达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适应传输的食品包装质检图像传输方法
CN110460879A (zh) * 2019-08-28 2019-11-15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请求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291495A (zh) * 2020-10-16 2021-01-29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无线视频低时延抗干扰传输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6284A1 (en) * 2003-08-29 2005-12-15 Krause Edward A Advanced, self-balancing video multiplexer system
CN101083544A (zh) * 2007-07-06 2007-12-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面向msvmt问题的两阶段分布式应用层组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6284A1 (en) * 2003-08-29 2005-12-15 Krause Edward A Advanced, self-balancing video multiplexer system
CN101083544A (zh) * 2007-07-06 2007-12-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面向msvmt问题的两阶段分布式应用层组播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成林: "网络化的视频通信优化控制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7341A (zh) * 2011-11-22 2012-04-25 上海大学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远程迭代学习控制系统传输噪声抑制方法
CN102427341B (zh) * 2011-11-22 2015-03-25 上海大学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远程迭代学习控制系统传输噪声抑制方法
CN102665206A (zh) * 2012-04-26 2012-09-12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的网络编码方法
CN102665206B (zh) * 2012-04-26 2015-06-03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的网络编码方法
CN104410832A (zh) * 2014-12-02 2015-03-11 天津大学 基于能量动态收集的无线网络视频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4410832B (zh) * 2014-12-02 2017-10-24 天津大学 基于能量动态收集的无线网络视频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8924480A (zh) * 2018-06-15 2018-11-30 龙口盛福达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适应传输的食品包装质检图像传输方法
CN110460879A (zh) * 2019-08-28 2019-11-15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请求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291495A (zh) * 2020-10-16 2021-01-29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无线视频低时延抗干扰传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3674A (zh) 分布式视频信源数据采集的优化传输方法
Dai et al. Correlation-aware QoS routing with differential coding for wireless video sensor networks
CN102186072B (zh) 用于可伸缩视频流的多速率组播通信的优化传输方法
Li et al. Joint coding/routing optimization for distributed video sources in wireless visual sensor networks
CN105007541B (zh) 可伸缩视频流动态多码率组播优化传输方法
Chen et al. Compressive network coding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patio-temporal coding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CN104683762A (zh) 一种基于缓冲占用比的无人机视频无线自适应传输方法和无线传输系统
Lu et al. Compressed robust transmission for remote sensing services in 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s
CN111711479A (zh) 一种低轨卫星系统资源调度方法
CN110650487A (zh) 基于数据隐私保护的物联网边缘计算配置方法
Pham et al. Performances of multi-hops image transmissions on IEEE 802.15. 4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surveillance applications
Wei et al. Image compression scheme based on PCA for 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s
CN105007599A (zh) 一种基于连通度分簇的数据压缩收集方法
CN114219354A (zh) 一种基于联邦学习资源分配优化方法及系统
Tao et al. Efficient Image Transmission Schemes over Zigbee‐Based Image Sensor Networks
CN105338602A (zh) 一种基于虚拟mimo的压缩数据收集方法
CN108650710B (zh) 基于混合多址接入的无线供能通信网络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6961574B (zh) 融合图像在认知无线多媒体传感网络中的传输方法
CN113613198A (zh) 无人机辅助的无线携能d2d网络资源分配方法
CN107613542B (zh) 一种使用能量收集提高协作网络物理层安全的方法
Van et al. Outag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with RF energy harvesting
CN204465735U (zh) 一种基于缓冲占用比的无人机视频无线自适应传输系统
Said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dual coverage system for internet of things environments
CN108540246B (zh)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资源分配方法
Ullah et al. Energy and distortion analysis of video compression schemes for wireless video senso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