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7636A - 一种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7636A
CN102217636A CN201110215025XA CN201110215025A CN102217636A CN 102217636 A CN102217636 A CN 102217636A CN 201110215025X A CN201110215025X A CN 201110215025XA CN 201110215025 A CN201110215025 A CN 201110215025A CN 102217636 A CN102217636 A CN 102217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ine
uride
fluorine uride
thiophene worm
nitenpy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50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150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176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17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7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杀虫组合物,活性成分A选自氟酰脲,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噻虫啉、噻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且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60∶1。本发明组合物可防治多种害虫,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虫谱,对蔬菜、果树、棉花、水稻上的稻飞虱、蚜虫、烟粉虱、白粉虱、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都有较高活性;并且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Description

一种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氟酰脲(novaluron)化学名称:(±)-N-[[[3-氯-4-[1,1,2-三氟-2-(三氟甲氧基)乙氧基]苯基]氨]羰基]-2,6-二氟苯甲酰胺,分子式:C17H9ClF8N2O4,氟酰脲属于新型的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可组织昆虫生长过程中蜕皮阶段的几丁质合成,从而影响混充蜕皮,使害虫在蜕皮时不能形成新的表皮,虫体呈畸形而死亡。还能调节昆虫的生长发育,抑制蜕皮变态,抑制害虫的吃食速度,具有很高的杀卵活性。主要通过昆虫取食进入昆虫体内,也可接触进入昆虫体内。通过对费成虫生长的破坏缓慢杀死害虫,这一过程可能持续大约几天时间,对已经出于成虫阶段的害虫没有作用,对益虫相对安全。
噻虫啉(thiacloprid)化学名称:3-(6-氯-5-甲基吡啶)-1,3-噻唑烷-2-亚氰胺,分子式:C13H5N4SCl,噻虫啉的作用机理与其它传统杀虫剂有所不同。它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接合后膜,通过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干扰昆虫神经系统正常传导,引起神经通道的阻塞,造成乙酰胆碱的大量积累,从而使昆虫异常兴奋,全身痉挛、麻痹而死。具有较强的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与常规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没有交互抗性,因而可用于抗性治理,
噻虫胺(clothianidin)化学名称:(E)-1-(2-氯-1,3-噻唑-5-基甲基)-3-甲基-2-2-硝基胍,分子式:C6H8C1N5O2S,噻虫胺是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又一品种。其结构新颖、特殊,性能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型杀虫剂品种。
吡蚜酮(pymetrozine)化学名称: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分子式:C10H11N5O,本品可用于防治大部分同翅目害虫,尤其是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害虫,适用于蔬菜、水稻、棉花、果树及多种大田作物。
烯啶虫胺(nitenpyram)化学名称:(E)-N-(6-氯-3-吡啶基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烯基二胺,分子式:C11H15ClN4O2,本品属烟酰亚胺类杀虫剂,广泛用于水稻、果树、蔬菜和茶叶,防治多种害虫。
噻虫嗪(thiamethoxam)化学名称:3-(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恶二嗪-4-基叉(硝基)胺,该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等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但具有更高的活性。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内吸作用,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防效较好。)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氟酰脲和噻虫啉、噻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氟酰脲和噻虫啉、噻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发明内容
氟酰脲单剂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抗性发生、药效下降等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以及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载体。
一种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6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氟酰脲,活性成分B选自噻虫啉、噻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中之一种。
所述的含氟酰脲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50~50∶1。
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酰脲与噻虫啉的重量比为8∶1~1∶16。
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酰脲与噻虫胺的重量比为8∶1~1∶16。
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酰脲与吡蚜酮的重量比为8∶1~1∶16。
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酰脲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6∶1~1∶16。
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酰脲与噻虫嗪的重量比为16∶1~1∶8。
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
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水稻、棉花上害虫的用途。
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包括:稻飞虱、蚜虫、烟粉虱、白粉虱、茶小绿叶蝉、茶尺蠖。
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60∶1。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0.5%~90%,较佳的为5%~85%。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5%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抗冻剂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较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其中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为公知剂型,制造工艺为常规技术,在此不做介绍。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氟酰脲1%~50%、活性成分B1%~50%、高分子囊壁材料3%~10%、分散剂2%~10%、有机溶剂0%~10%、乳化剂2%~7%,pH调节剂2%~5%,去离子水加至100%。
将上述配方中原药、高分子囊壁材料、有机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分散剂的水相溶液中,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乳化剂2%~12%,分散剂2%~10%、消泡剂0.1%~2%、增稠剂0.1%~2%、抗冻剂0.1%~8%、稳定剂0.05%~3%、水加至100%。
将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稳定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活性成分B悬浮剂,然后将活性成分A、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溶剂0%~30%、乳化剂1%~15%、共乳化剂0%~8%、抗冻剂0%~10%、增稠剂0.1%~2%、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将上述配方料混合,将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溶剂0%~30%、乳化剂3%~20%、共乳化剂0%~12%、抗冻剂0%~10%、增稠剂0.1%~2%、消泡剂0.01%~2%、稳定剂0%~4%,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将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原药溶解在装有溶剂和助溶剂的均化器中;将乳化剂、稳定剂以及抗冻剂、水加入到装有上述溶液的均化器中后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最后得到外观清澈透明的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072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073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074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081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082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083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氟酰脲和噻虫啉、噻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复配后,具有明显增效和持效作用;
(2)扩大了杀虫谱,对蔬菜、果树、水稻、棉花上的稻飞虱、蚜虫、烟粉虱、白粉虱、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均有较高活性;
(3)减少了农药的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例1 45%氟酰脲·噻虫啉可湿性粉剂
氟酰脲5%、噻虫啉4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茶枯4%、凹凸棒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45%氟酰脲·噻虫啉可湿性粉剂。
实例2 65%氟酰脲·噻虫啉可湿性粉剂
氟酰脲3%、噻虫啉62%、烷基苯磺酸钙盐5%、润湿渗透剂F 6%、白炭黑5%、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5%氟酰脲·噻虫啉可湿性粉剂。
实例3 36%氟酰脲·噻虫啉水分散粒剂
氟酰脲6%、噻虫啉30%、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皂角粉4%、尿素2%、白炭黑8%、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制得36%氟酰脲·噻虫啉水分散粒剂。
实例4 42%氟酰脲·噻虫啉水分散粒剂
氟酰脲2%、噻虫啉40%、脂肪胺聚氧乙烯嘧6%、蚕沙6.5%、氯化铝2.5%、硅藻土加至100%,混合制得42%氟酰脲·噻虫啉水分散粒剂。
实例5 25%氟酰脲·噻虫啉微囊悬浮剂
氟酰脲5%、噻虫啉20%、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3%、十二烷基苯磺酸5%、C8~10脂肪醇类1.5%、多官能团酰基卤多胺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5%氟酰脲·噻虫啉微囊悬浮剂。
实例6 49%氟酰脲·噻虫啉微囊悬浮剂
氟酰脲7%、噻虫啉42%、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5%、润湿渗透剂F 4%、聚异氰酸酯6%、三聚磷酸钠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9%氟酰脲·噻虫啉微囊悬浮剂。
实例7 21%氟酰脲·噻虫啉悬乳剂
氟酰脲3%、噻虫啉18%、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3.8%、月桂醇硫酸钠5%、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5%、硅酮类化合物0.1%、聚乙烯吡咯烷酮1.5%、丙二醇2.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1%氟酰脲·噻虫啉悬乳剂。
实例8 32%氟酰脲·噻虫啉悬乳剂
氟酰脲4%、噻虫啉28%、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8%、拉开粉BX 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C10~20饱和脂肪酸类0.2%、阿拉伯胶1.2%、三甘醇1.6%、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2%氟酰脲·噻虫啉悬乳剂。
实例9 24%氟酰脲·噻虫啉微乳剂
氟酰脲4%、噻虫啉20%、吐温4%、烷基苯磺酸盐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黄原胶2%、丙二醇6%、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24%氟酰脲·噻虫啉微乳剂。
实例10 36%氟酰脲·噻虫啉微乳剂
氟酰脲6%、噻虫啉30%、N-吡咯烷酮5%、乙二醇5%、聚乙烯醇2%、吐温系列8%、烷基苯磺酸盐3%、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6%氟酰脲·噻虫啉微乳剂。
实例11 18%氟酰脲·噻虫啉水乳剂
氟酰脲6%、噻虫啉1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烷基苯磺酸盐5%、OP系列5%、甘油4%、阿拉伯胶2%、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18%氟酰脲·噻虫啉水乳剂。
实例12 28%氟酰脲·噻虫啉水乳剂
氟酰脲3%、噻虫啉2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OP系列5%、明胶0.5%、丙三醇5%、氯化钠2%、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28%氟酰脲·噻虫啉水乳剂。
实例13 50%氟酰脲·噻虫胺可湿性粉剂
氟酰脲5%、噻虫胺45%、烷基苯磺酸钙盐5%、润湿渗透剂F 6%、白炭黑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0%氟酰脲·噻虫胺可湿性粉剂。
实例14 62%氟酰脲·噻虫胺可湿性粉剂
氟酰脲2%、噻虫胺6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皂角粉5%、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2%氟酰脲·噻虫胺可湿性粉剂。
实例15 40%氟酰脲·噻虫胺水分散粒剂
氟酰脲2%、噻虫胺38%、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4%、皂角粉4%、尿素2%、白炭黑7%、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制得40%氟酰脲·噻虫胺水分散粒剂。
实例16 50%氟酰脲·噻虫胺水分散粒剂
氟酰脲5%、噻虫胺4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5%、十二烷基硫酸钠4%、碳酸钠2%、白炭黑9%、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50%氟酰脲·噻虫胺水分散粒剂。
实例17 25%氟酰脲·噻虫胺悬浮剂
氟酰脲10%、噻虫胺15%、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6%、十二烷基苯磺酸5%、C8~10脂肪醇类0.5%、甲基纤维素1.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5%氟酰脲·噻虫胺悬浮剂。
实例18 30%氟酰脲·噻虫胺悬浮剂
氟酰脲5%、噻虫胺25%、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7%、润湿渗透剂F 6%、硅酮类化合物0.2%、三聚磷酸钠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氟酰脲·噻虫胺悬浮剂。
实例19 16%氟酰脲·噻虫胺悬乳剂
氟酰脲8%、噻虫胺8%、萘磺酸甲醛缩合物6%、茶枯4.5%、聚乙烯吡咯烷酮1.6%、农乳1800#7%、丙三醇2.2%、C8~10脂肪醇类0.3%、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16%氟酰脲·噻虫胺悬乳剂。
实例20 26%氟酰脲·噻虫胺悬乳剂
氟酰脲6%、噻虫胺2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润湿渗透剂F 4%、甲基纤维素1%、By系列4%、乙二醇1.6%、硅油0.5%、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26%氟酰脲·噻虫胺悬乳剂。
实例21 15%氟酰脲·噻虫胺微乳剂
氟酰脲10%、噻虫胺5%、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6%、环己酮3%、丙三醇8%、硅酮类1.2%,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15%氟酰脲·噻虫胺微乳剂。
实例22 20%氟酰脲·噻虫胺微乳剂
氟酰脲18%、噻虫胺2%、By系列10%、乙二醇甲醚2%、聚乙二醇8%、C8~10脂肪醇类1%,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20%氟酰脲·噻虫胺微乳剂。
实例23 18%氟酰脲·噻虫胺水乳剂
氟酰脲12%、噻虫胺6%、N,N-二甲基甲酰胺5%、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5%、丁醇3%、乙二醇5%、C8~10脂肪醇类0.8%,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18%氟酰脲·噻虫胺水乳剂。
实例24 32%氟酰脲·噻虫胺水乳剂
氟酰脲4%、噻虫胺28%、N-辛基吡咯烷酮5.5%、农乳1800#6.5%、氯化钙5%、丙三醇4%、硅酮类1.2%,去离子水加至100%,经混合制得32%氟酰脲·噻虫胺水乳剂。
实例25 50%氟酰脲·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氟酰脲2%、吡蚜酮48%、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皂角粉5%、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0%氟酰脲·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实例26 60%氟酰脲·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氟酰脲2%、吡蚜酮58%、聚羧酸盐7.6%、湿润剂T5%、白炭黑8%,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0%氟酰脲·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实例27 36%氟酰脲·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氟酰脲3%、吡蚜酮3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十二烷基硫酸钠4%、碳酸钠2%、白炭黑7%、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36%氟酰脲·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实例28 55%氟酰脲·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氟酰脲5%、吡蚜酮50%、聚羧酸盐6%、十二烷基硫酸钠6%、硫酸铵3%、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55%氟酰脲·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实例29 25%氟酰脲·吡蚜酮悬浮剂
氟酰脲10%、吡蚜酮15%、木质素磺酸盐4%、润湿渗透剂F 5%、C8~10脂肪醇类0.5%、阿拉伯胶2.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5%氟酰脲·吡蚜酮悬浮剂。
实例31 30%氟酰脲·吡蚜酮悬浮剂
氟酰脲10%、吡蚜酮2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十二烷基硫酸钠6%、C10~20饱和脂肪酸类0.4%、三聚磷酸钠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氟酰脲·吡蚜酮悬浮剂。
实例30 21%氟酰脲·吡蚜酮悬乳剂
氟酰脲3%、吡蚜酮18%、脂肪酸聚氧乙烯酯6%,润湿渗透剂F 5%、聚乙烯吡咯烷酮1.4%、聚乙二醇2%、C8~10脂肪醇类0.2%、农乳600#7%、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1%氟酰脲·吡蚜酮悬乳剂。
实例32 48%氟酰脲·吡蚜酮悬乳剂
氟酰脲3%、吡蚜酮45%、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7%,无患子粉5%、三聚磷酸钠1.2%、乙二醇1.3%、C10~20饱和脂肪酸类0.6%、农乳1600#6%、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8%氟酰脲·吡蚜酮悬乳剂。
实例33 20%氟酰脲·吡蚜酮水乳剂
氟酰脲16%、吡蚜酮4%、N,N-二甲基甲酰胺7%、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6%、丁醇4%、乙二醇3%、C8~10脂肪醇类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氟酰脲·吡蚜酮水乳剂。
实例34 35%氟酰脲·吡蚜酮水乳剂
氟酰脲2%、吡蚜酮33%、N-辛基吡咯烷酮8%、农乳1600#7%、氯化钙5.2%、丙三醇4%、硅酮类1.8%,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5%氟酰脲·吡蚜酮水乳剂。
实例35 18%氟酰脲·吡蚜酮微乳剂
氟酰脲6%、吡蚜酮12%、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6%、环己酮5%、丙三醇6%、硅酮类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8%氟酰脲·吡蚜酮微乳剂。
实例36 22%氟酰脲·吡蚜酮微乳剂
氟酰脲20%、吡蚜酮2%、By系列6%、乙二醇甲醚5%、聚乙二醇8%、C8~10脂肪醇类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2%氟酰脲·吡蚜酮微乳剂。
实例37 20%氟酰脲·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
氟酰脲5%、烯啶虫胺15%、木质素磺酸盐4%、拉开粉BX 5%、白炭黑5%、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20%氟酰脲·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
实例38 60%氟酰脲·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
氟酰脲2%、烯啶虫胺58%、烷基苯磺酸钙盐5%、润湿渗透剂F 6%、白炭黑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0%氟酰脲·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
实例39 36%氟酰脲·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氟酰脲6%、烯啶虫胺30%、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4%、拉开粉BX 4%、尿素2%、白炭黑7%、高岭土加至100%,混合制得36%氟酰脲·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实例40 65%氟酰脲·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氟酰脲5%、烯啶虫胺6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十二烷基硫酸钠4%、碳酸钠2%、白炭黑9%、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65%氟酰脲·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实例41 25%氟酰脲·烯啶虫胺悬浮剂
氟酰脲5%、烯啶虫胺20%、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3%、十二烷基苯磺酸5%、C8~10脂肪醇类1.5%、甲基纤维素1.5%、乙二醇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5%氟酰脲·烯啶虫胺悬浮剂。
实例42 45%氟酰脲·烯啶虫胺悬浮剂
氟酰脲15%、烯啶虫胺30%、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5%、润湿渗透剂F 4%、硅酮类化合物0.2%、三聚磷酸钠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5%氟酰脲·烯啶虫胺悬浮剂。
实例43 20%氟酰脲·烯啶虫胺悬乳剂
氟酰脲10%、烯啶虫胺10%、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4%、拉开粉BX 5%、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5%、N-吡咯烷酮5%、硅酮类化合物0.2%、聚乙烯吡咯烷酮1.5%、丙二醇1.8%、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氟酰脲·烯啶虫胺悬乳剂。
实例44 35%氟酰脲·烯啶虫胺悬乳剂
氟酰脲5%、烯啶虫胺3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6%、拉开粉BX 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C10~20饱和脂肪酸类0.2%、阿拉伯胶1.2%、三甘醇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5%氟酰脲·烯啶虫胺悬乳剂。
实例45 15%氟酰脲·烯啶虫胺微乳剂
氟酰脲10%、烯啶虫胺5%、司盘系列8%、甲醇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7%、丙二醇3%、明胶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15%氟酰脲·烯啶虫胺微乳剂。
实例46 40%氟酰脲·烯啶虫胺微乳剂
氟酰脲10%、烯啶虫胺3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N-吡咯烷酮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明胶2%、丙三醇3%、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40%氟酰脲·烯啶虫胺微乳剂。
实例47 16%氟酰脲·烯啶虫胺水乳剂
氟酰脲12%、烯啶虫胺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烷基苯磺酸盐4%、农乳33#5%、聚乙二醇5%、明胶2%、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16%氟酰脲·烯啶虫胺水乳剂。
实例48 30%氟酰脲·烯啶虫胺水乳剂
氟酰脲10%、烯啶虫胺20%、烷基苯磺酸盐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OP系列7%、丙二醇4%、聚乙烯醇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0%氟酰脲·烯啶虫胺水乳剂。
实例49 38%氟酰脲·噻虫嗪可湿性粉剂
氟酰脲30%、噻虫嗪8%、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皂角粉5%、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38%氟酰脲·噻虫嗪可湿性粉剂。
实例50 28%氟酰脲·噻虫嗪可湿性粉剂
氟酰脲25%、噻虫嗪3%、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茶枯4%、凹凸棒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28%氟酰脲·噻虫嗪可湿性粉剂。
实例51 40%氟酰脲·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氟酰脲35%、噻虫嗪5%、聚羧酸盐6%、十二烷基硫酸钠6%、硫酸铵3%、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40%氟酰脲·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实例52 26%氟酰脲·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氟酰脲24%、噻虫嗪2%、脂肪胺聚氧乙烯嘧6%、蚕沙4%、氯化铝2.5%、硅藻土加至100%,混合制得26%氟酰脲·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实例53 30%氟酰脲·噻虫嗪微囊悬浮剂
氟酰脲25%、噻虫嗪5%、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6%、十二烷基苯磺酸5%、C8~10脂肪醇类0.5%、多官能团酰基卤多胺1.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氟酰脲·噻虫嗪微囊悬浮剂。
实例54 20%氟酰脲·噻虫嗪微囊悬浮剂
氟酰脲15%、噻虫嗪5%、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7%、润湿渗透剂F6%、聚异氰酸酯4%、三聚磷酸钠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氟酰脲·噻虫嗪微囊悬浮剂。
实例55 18%氟酰脲·噻虫嗪悬乳剂
氟酰脲9%、噻虫嗪9%、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5%、拉开粉BX 5%、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5%、硅酮类化合物0.1%、聚乙烯吡咯烷酮1.5%、丙二醇2.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8%氟酰脲·噻虫嗪悬乳剂。
实例56 12%氟酰脲·噻虫嗪悬乳剂
氟酰脲6%、噻虫嗪6%、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8%、拉开粉BX 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C10~20饱和脂肪酸类0.2%、阿拉伯胶1.2%、三甘醇1.6%、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2%氟酰脲·噻虫嗪悬乳剂。
实例57 15%氟酰脲·噻虫嗪微乳剂
氟酰脲3%、噻虫嗪12%、吐温4%、烷基苯磺酸盐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黄原胶2%、丙二醇6%、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15%氟酰脲·噻虫嗪微乳剂。
实例58 8%氟酰脲·噻虫嗪微乳剂
氟酰脲2%、噻虫嗪6%、N-吡咯烷酮5%、乙二醇5%、聚乙烯醇2%、吐温系列8%、烷基苯磺酸盐3%、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8%氟酰脲·噻虫嗪微乳剂。
实例59 20%氟酰脲·噻虫嗪水乳剂
氟酰脲10%、噻虫嗪10%、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烷基苯磺酸盐5%、OP系列5%、甘油4%、阿拉伯胶2%、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20%氟酰脲·噻虫嗪水乳剂。
实例60 15%氟酰脲·噻虫嗪水乳剂
氟酰脲12%、噻虫嗪3%、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OP系列5%、明胶0.5%、丙三醇5%、氯化钠2%、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15%氟酰脲·噻虫嗪水乳剂。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各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五个系列浓度,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5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01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02
将害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氟酰脲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11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氟酰脲的TI×P氟酰脲+有效活性成分B的TI×P有效活性成分B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13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有效活性成分B为有效活性成分B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氟酰脲为氟酰脲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A选自氟酰脲;
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噻虫啉、噻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害虫:稻飞虱。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酰脲、噻虫啉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一
表1氟酰脲与噻虫啉不同配比对稻飞虱的毒力测定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21
由表1可知,氟酰脲与噻虫啉复配防治稻飞虱的配比在60∶1至1∶6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60∶1至1∶6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氟酰脲与噻虫啉的配比在4∶1至1∶16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酰脲与噻虫啉的优选配比为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其中当氟酰脲与噻虫啉重量比为1∶2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害虫:烟粉虱。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酰脲、噻虫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二
表2氟酰脲与噻虫胺不同配比对烟粉虱的毒力测定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31
由表2可知,氟酰脲与噻虫胺复配防治烟粉虱的配比在60∶1至1∶6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60∶1至1∶6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氟酰脲与噻虫胺得配比在4∶1至1∶16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酰脲与噻虫啉的优选配比为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其中当氟酰脲与噻虫胺重量比为1∶2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害虫:蚜虫。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酰脲、吡蚜酮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三
表3氟酰脲与吡蚜酮不同配比对蚜虫的毒力测定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41
由表3可知,氟酰脲与吡蚜酮复配防治蚜虫的配比在60∶1至1∶6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60∶1至1∶6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氟酰脲与吡蚜酮得配比在4∶1至1∶16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酰脲与噻虫啉的优选配比为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其中当氟酰脲与吡蚜酮重量比为1∶2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害虫:蚜虫。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酰脲、烯啶虫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四
表4氟酰脲与烯啶虫胺不同配比对蚜虫的毒力测定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51
由表4可知,氟酰脲与烯啶虫胺复配防治蚜虫的配比在60∶1至1∶6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60∶1至1∶6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氟酰脲与烯啶虫胺的配比在8∶1至1∶8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酰脲与噻虫啉的优选配比为6∶1、5∶1、4∶1、3∶1、2∶1、1∶1、1∶2、1∶3、1∶4、1∶5、1∶6,其中当氟酰脲与烯啶虫胺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六:
供试害虫:茶小绿叶蝉。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酰脲、噻虫嗪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五
表5氟酰脲与噻虫嗪不同配比对茶小绿叶蝉的毒力测定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61
由表5可知,氟酰脲与噻虫嗪复配防治茶小绿叶蝉的配比在60∶1至1∶6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60∶1至1∶6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氟酰脲与噻虫嗪得配比在16∶1至1∶4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酰脲与噻虫啉的优选配比为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其中当氟酰脲与噻虫嗪重量比为2∶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七 氟酰脲与噻虫啉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湖南省长沙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氟酰脲乳油(市购)、40%噻虫啉乳油(市购)。
药前调查水稻稻飞虱虫害指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6氟酰脲、噻虫啉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71
由表6可以看出,氟酰脲与噻虫啉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八 氟酰脲与噻虫啉及其复配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云南普洱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氟酰脲乳油(市购)、40%噻虫啉悬浮剂(市购)。
药前调查茶树茶小绿叶蝉虫害指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7氟酰脲、噻虫啉及其复配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72
由表7可以看出,氟酰脲与噻虫啉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九氟酰脲与噻虫胺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烟粉虱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河南衡阳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氟酰脲乳油(市购)、20%噻虫胺水乳剂(市购)。
药前调查番茄烟粉虱虫害指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8氟酰脲、噻虫胺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烟粉虱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81
由表8可以看出,氟酰脲与噻虫胺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番茄烟粉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 氟酰脲与噻虫胺及其复配防治棉花蚜虫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新疆省伊犁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氟酰脲乳油(市购)、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市购)。
药前调查棉花蚜虫虫害指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9氟酰脲、噻虫胺及其复配防治棉花蚜虫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291
由表9可以看出,氟酰脲与噻虫胺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棉花蚜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一 氟酰脲与吡蚜酮及其复配防治观赏菊花蚜虫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氟酰脲乳油(市购)、25%吡蚜酮悬浮剂(市购)。
药前调查观赏菊花蚜虫虫害指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0氟酰脲、吡蚜酮及其复配防治观赏菊花蚜虫药效试验
由表10可以看出,氟酰脲与吡蚜酮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观赏菊花蚜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二 氟酰脲与吡蚜酮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河北省荆州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氟酰脲乳油(市购)、25%吡蚜酮悬浮剂(市购)。
药前调查水稻稻飞虱害指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1氟酰脲、吡蚜酮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由表11可以看出,氟酰脲与吡蚜酮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申请人经试验发现氟酰脲与吡蚜酮复配后,对水稻蚜虫防效较好,药后7天防效达90%。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三 氟酰脲与烯啶虫胺及其复配防治柑橘蚜虫、观赏菊花烟粉虱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安徽省安庆市临泉县,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氟酰脲乳油(市购)、10%烯啶虫胺水剂(市购)。
药前调查蚜虫、烟粉虱虫害指数,药于发病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2氟酰脲与烯啶虫胺及其复配防治柑橘蚜虫、观赏菊花烟粉虱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311
由表12可以看出,氟酰脲与烯啶虫胺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柑橘蚜虫、观赏菊花烟粉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
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四 氟酰脲与噻虫嗪及其复配防治马铃薯白粉虱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山东省菏泽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氟酰脲乳油(市购)、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市购)。
药前调查马铃薯白粉虱虫害指数,药于发病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3氟酰脲与噻虫嗪及其复配防治马铃薯白粉虱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321
由表13可以看出,氟酰脲与噻虫嗪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马铃薯白粉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酰脲与噻虫嗪复配后,对马铃薯蚜虫防效较好,药后7天防效达90%以上。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五 氟酰脲与噻虫嗪及其复配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云南省思茅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氟酰脲乳油(市购)、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市购)。
药前调查茶树茶小绿叶蝉虫害指数,药于发病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4氟酰脲与噻虫嗪及其复配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079726770000322
由表14可以看出,氟酰脲与噻虫嗪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酰脲与噻虫嗪复配后,对茶树茶尺蠖防效较好,药后7天防效达85%以上。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Claims (10)

1.一种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6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氟酰脲,活性成分B选自噻虫啉、噻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中之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酰脲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50~5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酰脲与噻虫啉的重量比为8∶1~1∶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酰脲与噻虫胺的重量比为8∶1~1∶1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酰脲与吡蚜酮的重量比为8∶1~1∶1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酰脲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6∶1~1∶1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酰脲与噻虫嗪的重量比为16∶1~1∶8。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水稻、棉花上害虫的用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包括:稻飞虱、蚜虫、烟粉虱、白粉虱、茶小绿叶蝉、茶尺蠖。
CN201110215025XA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 Pending CN1022176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5025XA CN102217636A (zh)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5025XA CN102217636A (zh)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7636A true CN102217636A (zh) 2011-10-19

Family

ID=44774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5025XA Pending CN102217636A (zh)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1763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4935A (zh) * 2013-12-13 2014-05-28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酰脲与烟碱类杀虫剂的超低容量液剂
CN107668061A (zh) * 2017-10-20 2018-02-09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1235A (zh) * 1986-12-19 1988-07-06 圭多·多内加尼研究公司 具有杀虫活性的n-(2,6-二氟苯甲酰基;)-n′-3-氯-4[1,1,2-(三氟甲氧基)乙氧基]苯脲
US4931439A (en) * 1987-10-16 1990-06-05 Ciba-Geigy Corporation Pesticides
CN101242741A (zh) * 2005-08-16 2008-08-13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增效杀虫混合剂
CN101632385A (zh) * 2009-08-31 2010-01-27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1235A (zh) * 1986-12-19 1988-07-06 圭多·多内加尼研究公司 具有杀虫活性的n-(2,6-二氟苯甲酰基;)-n′-3-氯-4[1,1,2-(三氟甲氧基)乙氧基]苯脲
US4931439A (en) * 1987-10-16 1990-06-05 Ciba-Geigy Corporation Pesticides
CN101242741A (zh) * 2005-08-16 2008-08-13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增效杀虫混合剂
CN101632385A (zh) * 2009-08-31 2010-01-27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4935A (zh) * 2013-12-13 2014-05-28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酰脲与烟碱类杀虫剂的超低容量液剂
CN107668061A (zh) * 2017-10-20 2018-02-09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9539B (zh) 一种含噻唑磷与抗生素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CN102084862B (zh) 一种含有乙虫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10321A (zh) 一种含有乙螨唑的农药组合物
CN103238613A (zh) 一种含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08833A (zh)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与生物源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83774A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2100235A (zh)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与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83743A (zh) 一种含氰氟虫腙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83740A (zh) 一种含有溴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50716A (zh) 一种含螺虫乙酯和沙蚕毒素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28055A (zh) 一种含有喹螨醚的农药组合物
CN103300036A (zh) 一种含氟啶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17636A (zh) 一种含氟酰脲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96962B (zh) 一种含噻虫胺与马拉硫磷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17645B (zh) 一种含氟酰脲与有机磷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28053B (zh) 一种含氟酰脲与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08841A (zh) 一种含有乙螨唑的农药组合物
CN101796960A (zh) 一种含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50706A (zh) 一种含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17631A (zh) 一种含氟酰脲与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26570A (zh) 一种含氟酰脲与抗生素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38609A (zh) 一种含环氧虫啶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83741A (zh) 一种含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524273A (zh) 一种含环氧虫啶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26548A (zh) 一种含呋喃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