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6917B - 数据接口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接口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6917B
CN102216917B CN201180000358.9A CN201180000358A CN102216917B CN 102216917 B CN102216917 B CN 102216917B CN 201180000358 A CN201180000358 A CN 201180000358A CN 102216917 B CN102216917 B CN 102216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data
functional module
command word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03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6917A (zh
Inventor
魏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16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6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6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6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26Mapping or translating multi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接口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该配置方法包括: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对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根据预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应的功能模块的类型;根据解析结果,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其中,所述数据接口为第二设备中的数据接口,所述功能模块为第二设备中的功能模块。通过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可实现终端设备根据电脑侧当前需要运行的应用程序,自动对数据接口进行配置。

Description

数据接口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数据接口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PDA、掌上游戏机等便携式终端是很多用户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工具,随着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不仅可以单独使用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将终端设备与个人电脑进行连接,以实现更为丰富的扩展功能应用,例如终端设备与电脑的数据同步、电脑利用终端设备实现网络接入、电脑利用终端设备实现GPS,等等。 
终端设备与电脑之间可能存在多种应用,而且很多应用程序在运行时需要独占终端设备与电脑之间的数据接口,一般而言,一台终端设备上仅提供一个数据接口,这就需要根据当前需要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对数据接口进行配置,从而实现数据接口的复用的方式。 
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预先下发切换指令的方式实现数据接口的配置,例如:终端设备与电脑连接以后,在终端设备的屏幕上弹出选择菜单,询问用户需要执行哪一种具体的应用,终端设备根据用户所选择的应用,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完成对数据接口的配置,然后提示用户可以开始运行应用程序。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需要用户手动切换才能完成数据接口的配置。如果需要执行不同的应用,则需要用户重新进行选择动作,操作繁琐,为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接口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以实现终端设备根据电脑侧当前需要运行的应用程序,自动对数据接口进行配置,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据接口配置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 
对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根据预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应的功能模块的类型; 
根据解析结果,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 
其中,所述数据接口为第二设备中的数据接口,所述功能模块为第二设备中的功能模块。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接口配置装置,包括 
命令字接收单元,用于使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 
命令字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获得与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应的功能模块的类型; 
数据接口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命令字解析单元的解析结果,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 
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终端设备与电脑连接之后,用户不需要手动进行配置,而是可以直接在电脑侧启动应用程序,终端设备根据电脑侧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当前所要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行识别,并且将数据接口连接到相应的功能模块上。此外,当用户需要改变当前所执行的应用程序时,也只需要直接在电脑侧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命令字格式的变化,判断出应用程序的变化,从而实现终端设备对数据接口的自动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口配置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口配置方法的第二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口配置方法的第三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口配置方法的第四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接口配置方法进行说明,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 
对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根据预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应的功能模块的类型; 
根据解析结果,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 
上述方案中的第二设备中,提供一种或多种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具有配套的应用程序软件,安装于第一设备侧。第一设备能够提供第二设备配套软件的运行环境。当第二设备通过自身的数据接口与第一设备连接后,用户可以通过在第一设备上运行应用程序来调用第二设备中相应的功能模块,利用第二设备中的硬件资源实现对第一设备的功能扩展。 
其中,第一设备具体可以是个人电脑(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等)、服务器等设备,第二设备具体可以是手机、PDA、掌上游戏机等终端设备,第二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可以包括如GPS模块、modem模块、摄像头模块等等,另外,也可以把第二设备中的存储介质理解为一种功能模块。目前,终端设备与电脑普遍采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方式实现数据连接,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USB的数据连接方式。 
下面以第一设备为台式机电脑,第二设备为手机为例,对本发明的具体 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当手机和电脑通过USB等方式连接之后,手机侧和电脑侧都能够自动检测到该连接,并且实现手机和电脑之间的基本数据传输。但是此时该连接并没有对应到手机中具体的功能模块,因此无法实现具体的应用。现有技术的实现方式是,当手机与电脑连接以后,在手机屏幕上弹出选择菜单,根据用户的手动选择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完成对数据接口的配置,然后提示用户可以开始运行应用程序。而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当手机与电脑连接之后,用户不需要手动进行配置,而是可以直接在电脑侧启动应用程序,终端设备根据电脑侧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当前所要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行识别,并且将数据接口连接到相应的功能模块上,从而实现手机对数据接口的自动配置。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接口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101,手机接收电脑侧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 
当手机和电脑连接之后,用户不需要对数据接口的连接进行手动配置,而是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启动所需要的应用程序,用户执行启动应用程序的操作后,电脑将向手机发送该应用程序的命令字。 
S102,对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获得与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应的功能模块的类型; 
应用程序命令字是一种电脑侧向手机发送的指令,用于调用手机中相应的功能模块执行相应的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接收到电脑侧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之后,首先对该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确定电脑侧当前准备执行何种应用程序,然后进一步确定该应用程序所要使用的功能模块类型。 
不同的应用程序,其命令字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手机可以根据这些特征确定电脑侧当前准备运行的应用程序。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预先把应用程序命令字与应用程序以及功能模块的对应关系保存在映射关系表中,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映射表的示意图: 
  应用程序   命令字格式   功能模块
  拨号上网   AT+“命令内容”+/0a0d   Modem
  PC助手   AT+“命令内容”+/0a0d7e   存储介质
  GPS   “命令内容”+0x7e   GPS
  ……    ……  
表1 
以表1所示第一行为例,当用户在电脑侧运行“拨号上网”应用程序时,电脑侧向手机发送的命令字格式为: 
AT+“命令内容”+/0a0d 
当用户在电脑侧运行“拨号上网”应用程序时,手机对电脑侧发送的命令字进行解析,根据命令字的前缀部分“AT”以及后缀部分“/0a0d”确定可以电脑侧当前需要运行拨号上网应用程序,并且可以进一步确定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功能模块为Modem模块。 
类似地,每种应用程序都有其对应的命令字格式,通过在手机中预置例如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当手机接收到电脑侧发送的命令字格式后,就可以确定与该命令字相对应的应用程序以及功能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表1所示出的映射关系表,仅用于示意性说明,不应构成对本申请方案的限制。例如,同一功能模块,可能会对应多种命令字的格式。 
S103,根据解析结果,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 
在S102已经确定了电脑侧当前需要运行的应程序以及所对应的功能模块,在本步骤中,手机将进一步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以完成对数据接口的配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脑和手机之前已经存在基本数据连接,因此,本步骤中仅涉及对数据接口逻辑连接配置的改变。数据接口配置完成后,电脑侧即可以正常调用手机中的功能模块。 
可见,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手机与电脑连接之后,不需要手动进行配置,用户可以直接在电脑侧启动应用程序。手机根据电脑侧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当前所要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行识别,并且将数据接口连接到相应 的功能模块上,从而实现手机对数据接口的自动配置。 
此外,当用户需要改变当前所执行的应用程序时,也只需要直接在电脑侧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即可实现数据接口的自动配置。例如,用户当前正在运行“拨号上网”应用,如果需要运行“GPS”应用,则用户可以直接在电脑侧启动相关的应用程序,此时,电脑侧将向手机发送如表1第3行第2列所示的命令字,手机侧可以根据命令字格式的变化,判断出应用程序的变化,然后将数据接口自动连接到手机的GPS模块,整个配置过程同样不需要用户手动进行操作。 
图2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接口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201,手机接收电脑侧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 
S202,对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获得与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应的功能模块的类型; 
其中,S201-S202与S101-S102类似,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S203,判断解析出的功能模块类型与数据接口当前所连接的功能模块是否匹配,如果是,执行步骤S205,否则执行步骤S204。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确定电脑侧当前需要运行的应程序以及所对应的功能模块后,并不直接对数据接口的连接进行重新配置,而是首先判断解析出的功能模块类型与数据接口当前所连接的功能模块是否匹配,如果判断结果为不匹配,说明电脑侧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发生变化,此时需要进一步执行S204,根据当前的解析结果数据接口的连接进行重新配置,以适应电脑侧应用程序的运行需求。反之,如果判断结果为匹配,说明数据接口当前所连接的功能模块依然可以适用当前的应用程序,因此可以执行S205,即维持数据接口当前的连接状态不变。 
S204,根据解析结果,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 
本步骤与S103类似,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S205,维持数据接口当前连接状态。 
应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手机可以检测出用户合适需要改变当前所 执行的应用程序,并且,仅当用户需要改变当前所执行的应用程序时,手机才对数据接口进行重新配置。与上一实施例相比,可以减少手机侧重复的配置操作,节省手机的系统资源。 
图3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接口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步骤S301-S305分别与步骤S201-S205类似,这里不再重复说明,此外,本实施例还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S306,将应用程序命令字下发至相应的功能模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手机会对电脑侧发送的所有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在本实施例中,解析完成后,手机会进一步将该命令字下发至相应的功能模块,以保证功能模块能够正确收到该命令字并且执行相应的功能。 
S307,向电脑侧反馈数据接口连接完成信息。 
手机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向电脑侧反馈数据接口连接完成信息,电脑侧收到该信息之后,可以确定数据接口已经配置完成,从而完成应用程序的启动,此时用户可以开始在电脑上使用相应的功能。当然,手机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之后,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示用户数据接口配置已经完成,例如发出声音提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S306和S307,均是在S304或S305执行完毕后即可执行,因此S306和S307并不存在执行顺序上的限制。并且S306和S307也可以分别单独执行。 
图4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接口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与上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进一步考虑了无法成功解析应用程序命令字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手机可能无法解析出电脑侧下发的应用程序命令字所对应的功能模块类型,例如,电脑侧安装的应用程序是由第三方开发,虽然需要调用手机中的功能模块,但是在手机中预置的映射表中却并没有该应 用程序的相关信息,进而导致命令字解析失败。或者,由于软件版本升级而增加了新的命令字,手机中预置的映射表也可能没有保存该命令字而导致解析失败。 
针对以上情况,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402中,手机对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如果解析失败,则提示用户需要手动对数据接口进行配置。用户手动配置完毕后,手机相当于获知了一组新的应用程序命令字与相应功能模块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在步骤S408中,手机根据用户手动配置的结果,保存这组新获知的映射关系。这样,仅需要用户手动配置一次,当电脑侧再次向手机发送具有同样格式的应用程序命令字时,手机侧就可以正确解析并且完成数据接口的自动配置。 
通过以上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参见图5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 
命令字接收单元510,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 
命令字解析单元520,用于对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获得与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应的功能模块的类型; 
数据接口配置单元530,用于根据所述命令字解析单元520的解析结果,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 
上述的终端设备作为第二设备提供一种或多种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 具有配套的应用程序软件,安装于第一设备侧。第一设备能够提供第二设备配套软件的运行环境。当第二设备通过自身的数据接口与第一设备连接后,用户可以通过在第一设备上运行应用程序来调用第二设备中相应的功能模块,利用第二设备中的硬件资源实现对第一设备的功能扩展。其中,第一设备具体可以是个人电脑(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等)、服务器等设备,终端设备具体可以是手机、PDA、掌上游戏机等,终端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可以包括如GPS模块、modem模块、摄像头模块等等,另外,也可以把第二设备中的存储介质理解为一种功能模块。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与电脑连接之后,不需要手动进行配置,用户可以直接在电脑侧启动应用程序。终端设备根据电脑侧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当前所要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行识别,并且将终端设备的数据接口连接到相应的功能模块上,从而实现终端设备数据接口的自动配置。 
其中,所述数据接口配置单元530,具体可以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命令字解析单元520解析出的功能模块类型与数据接口当前所连接的功能模块是否匹配; 
连接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 
应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终端设备可以检测出用户需要改变当前所执行的应用程序,并且,仅当用户需要改变当前所执行的应用程序时,才对数据接口进行重新配置。与上一实施例相比,可以减少终端设备侧重复的配置操作,节省终端的系统资源。 
参见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命令字下发单元540,用于在所述数据接口配置单元530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之后,将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下发至所述功能模块。以保证功能模块能够正确收到该命令字并且执行相应的功能。 
连接信息反馈单元550,用于在所述数据接口配置单元530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之后,向第一设备反馈数据接口连接完成信息,以指示 第一设备完成应用程序的启动。 
其中,上述的命令字下发单元540和连接信息反馈单元550均为可选的配置单元,二者可以同时配置于终端设备中,也可以单独配置于终端设备中。 
参见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映射关系保存单元560,用于在所述命令字解析单元无法解析当前接收的应用程序命令字的情况下,根据用户手动配置的结果,保存当前所接收的应用程序命令字与相应的功能模块的映射关系。 
应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在终端设备无法对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用户手动配置的结果,保存新的程序命令字与相应的功能模块的映射关系。这样,仅需要用户手动配置一次,当第一设备再次向终端设备发送具有同样格式的应用程序命令字时,终端设备就可以正确解析并且完成数据接口的自动配置。 
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或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在没有超过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当前的实施例只是一种示范性的例子,不应该作为限制,所给出的具体内容不应该限制本申请的目的。例如,所述单元或子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多个子单元结合一起。另外,多个单元可以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另外,所描述系统,装置和方法以及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不超出本 申请的范围内,可以与其它系统,模块,技术或方法结合或集成。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接口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
对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根据预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应的功能模块的类型;
根据解析结果,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
其中,所述数据接口为第二设备中的数据接口,所述功能模块为第二设备中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为第二设备中的硬件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解析结果,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包括:
判断解析出的功能模块类型与数据接口当前所连接的功能模块是否匹配,如果否,则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下发至所述功能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之后,还包括: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反馈数据接口连接完成信息,以指示第一设备完成应用程序的启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无法解析当前接收的应用程序命令字,则根据用户手动配置的结果,保存当前所接收的应用程序命令字与相应的功能模块的映射关系。
6.一种数据接口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命令字接收单元,用于使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应用程序命令字;
命令字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进行解析,根据预置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对应的功能模块的类型;
数据接口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命令字解析单元的解析结果,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
其中,所述数据接口为所述第二设备中的数据接口,所述功能模块为所述第二设备中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为第二设备中的硬件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接口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口配置单元包括: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命令字解析单元解析出的功能模块类型与数据接口当前所连接的功能模块是否匹配;
连接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数据接口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命令字下发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接口配置单元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之后,将所述应用程序命令字下发至所述功能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数据接口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信息反馈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接口配置单元将数据接口连接至相应的功能模块之后,使所述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反馈数据接口连接完成信息,以指示第一设备完成应用程序的启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数据接口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映射关系保存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命令字解析单元无法解析当前接收的应用程序命令字,则根据用户手动配置的结果,保存当前所接收的应用程序命令字与相应的功能模块的映射关系。
CN201180000358.9A 2011-04-20 2011-04-20 数据接口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022169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73049 WO2011107053A2 (zh) 2011-04-20 2011-04-20 数据接口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6917A CN102216917A (zh) 2011-10-12
CN102216917B true CN102216917B (zh) 2014-02-19

Family

ID=44542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0358.9A Active CN102216917B (zh) 2011-04-20 2011-04-20 数据接口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88655B2 (zh)
EP (2) EP3352439B1 (zh)
CN (1) CN102216917B (zh)
WO (1) WO201110705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4555A (zh) * 2012-03-05 2013-09-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获得硬件资源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218114A (zh) * 2013-03-05 2013-07-24 北京卓易讯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发送与接收意图指令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02750A (zh) * 2015-09-30 2016-02-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功能配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807757B (zh) * 2016-03-10 2020-09-11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诊断设备的功能自动适配方法及装置
CN107463524A (zh) 2016-06-06 2017-12-12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数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650224B (zh) * 2020-12-21 2023-06-3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节点功能的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3254376B (zh) * 2021-06-09 2021-12-17 广州朗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机兼容集控指令的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697A (zh) * 2007-01-09 2008-07-16 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移动终端作为计算机扩展应用的实现方法
CN101287219A (zh) * 2008-04-15 2008-10-15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端口自动切换的方法、装置及自动切换系统
CN101437251A (zh) * 2008-12-17 2009-05-2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模拟为磁盘的使用方法及该终端
CN101477509A (zh) * 2009-01-22 2009-07-08 北京深思洛克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口usb设备的接口配置方法及多接口usb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5391B1 (en) * 1998-02-19 2001-09-2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utomatic data routing via voice command annotation
US6907265B1 (en) * 1998-08-31 2005-06-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upply of instant GPRS to mobile phone manufacturers
US6285890B1 (en) * 1999-01-26 2001-09-04 Ericsson, Inc. Automatic sensing of communication or accessories for mobile terminals
US6625472B1 (en) * 1999-05-13 2003-09-23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cellular telephone to a universal serial bus
KR100886398B1 (ko) * 2007-04-09 2009-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컴퓨터의 휴대 인터넷 서비스연결 방법
US9201527B2 (en) * 2008-04-04 2015-12-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echniques to remotely manage a multimedia conference event
CN103118176A (zh) * 2013-01-16 2013-05-22 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车载主机实现手机语音控制功能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697A (zh) * 2007-01-09 2008-07-16 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移动终端作为计算机扩展应用的实现方法
CN101287219A (zh) * 2008-04-15 2008-10-15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端口自动切换的方法、装置及自动切换系统
CN101437251A (zh) * 2008-12-17 2009-05-2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模拟为磁盘的使用方法及该终端
CN101477509A (zh) * 2009-01-22 2009-07-08 北京深思洛克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口usb设备的接口配置方法及多接口usb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07053A3 (zh) 2011-11-03
CN102216917A (zh) 2011-10-12
WO2011107053A2 (zh) 2011-09-09
EP2688361B1 (en) 2018-01-10
US9588655B2 (en) 2017-03-07
EP3352439B1 (en) 2019-11-13
EP3352439A1 (en) 2018-07-25
EP2688361A4 (en) 2014-08-13
EP2688361A2 (en) 2014-01-22
US20140040290A1 (en) 201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6917B (zh) 数据接口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2984801B (zh) 一种双卡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1873719A (zh) 一种配置wifi参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SK1494A3 (en) Programmable universal modem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CN105302603A (zh) 一种软件升级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96086A (zh) 一种通过数据线安装手机软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33466A (zh) 终端设备及其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
CN103209418A (zh) 移动终端及其wifi热点信息更新方法
CN103986824A (zh) 电子设备的数据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3237050A (zh) 智能语音交互方法和系统
CN109618329B (zh) 一种兼容多制式sim卡自动拨号装置及方法
CN103106071B (zh) 移动终端ui界面演示方法及系统
CN103379006B (zh) 数据卡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CN104683973B (zh) 基于智能终端的自动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916517B (zh) 一种在安卓系统中实现gsm支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77243B (zh) 一种101规约参数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66554A (zh) 一种支持多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及安装方法
CN112929226B (zh) 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6534279A (zh) 动态原生界面的调用方法及系统
CN101835142B (zh) 一种用户识别应用发展工具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2486583A (zh) 配置参数的系统、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01009566B (zh) 用于嵌入式系统装置下载资料的系统和方法
CN103444093A (zh) 压缩模式启动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3973872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821459A (zh) 无线数据终端的上网拨号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6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