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端子被保护的插头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中国大陆实用新型专利第200820212432.9号揭示了一种用于电源传输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及收容在插头绝缘本体内并用于传输电源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插头绝缘本体设有容纳对接的插座连接器的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呈片状体并延伸入对接腔内以与对接的插座连接器电性对接。由于所述片状导电端子裸露设在所述对接腔内,且端子的接触头部并未设有任何防护措施。借助这样的排配,导电端子的接触头部容易因使用不当而被触碰,会造成触电之类的安全问题,也会导致接触头部被污染或者受损。尤其在高功率传输时,电压较高,会给使用者带来触电之类的安全问题外,同时受污染或者受损的端子也会影响传输效果。
所以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插头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端子电源传输的安全性的插头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头电源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头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内的至少一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包括一对接面及自对接面向插头绝缘本体内部凹设形成的收容空间,所述插头端子包括靠近对接面的前端部、与前端部相连且远离对接面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曝露在所述收容空间内,该插头电源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绝缘块,该绝缘块包覆所述前端部上,并且所述插头绝缘本体还设有延伸入收容空间并将收容空间分隔成若干用以收容插头端子的隔离架。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部相对于接触部呈收缩状,前端部设有一前端面,所述绝缘块设有包覆该前端面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为平板状且设有一接触面,前端部设有与接触面位于同侧的延伸面,所述绝缘块设有自端部延伸且覆盖于延伸面上的包覆部,包覆部的相应外表面与接触面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块是通过射出成型/组装的方式包覆于前述前端部上。
进一步地,插头电源连接器还包括一插头端子固持块,该插头端子固持块是通过射出成型的方式包覆在插头端子外,然后与插头端子一起组装入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内。
本发明也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相互对接的插头电源连接器和插座电源连接器,其中插头电源连接器包括一插头绝缘本体及固定在插头绝缘本体内的至少一插头端子;插头绝缘本体包括一对接面及自对接面向插头绝缘本体内部凹设形成的收容空间及端子收容腔,插头端子收容在该端子收容腔内;其中,插座电源连接器,包括一设置有端子收容通道的插座绝缘本体及至少收容在端子收容通道内的插座端子,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有弹性接触臂;插头电源连接器与插座电源连接器相互配合时,插座绝缘本体收容在插头电源连接器的收容空间内;插头端子包括靠近对接面的前端部、与前端部相连且远离对接面的接触部,该接触部曝露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插头电源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绝缘块,该绝缘块包覆插头端子的前端部上;插头电源连接器与插座电源连接器相互配合时,所述插座端子的弹性接触臂越过绝缘块与插头端子的接触部相抵压,并且所述插头绝缘本体还设有延伸入收容空间并将收容空间分隔成若干用以收容插头端子的隔离架。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绝缘本体上设有凹槽,插座绝缘本体设有扣持臂与所述凹槽相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扣持臂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扣持块及与扣持块间隔设置的按压部,按压按压部可带动扣持臂变形使扣持块脱离凹槽。
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及插座绝缘本体中的上各开设有散热孔与相应的端子收容腔及端子收容通道相连通,使端子收容腔及端子收容通道与外界相连通。
所述插座电源连接器还包括插座端子固持块组装在插座绝缘本体尾端,该插座端子固持块将插座端子夹持在插座端子固持块与插座绝缘本体之间,插座端子固持块开设有散热通道与前述端子收容通道相连通,使插座电源连接器的端子收容通道与外界相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借由设置包覆于前端部上的绝缘块,该绝缘块保护插头端子使真正起导电功效的接触部不容易被触碰或者受损,进而提高了电源传输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合的插头电源连接器及插座电源连接器相互插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合的插头电源连接器及插座电源连接器相互分离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插头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中的插头端子及绝缘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插座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沿图1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头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9中附加端子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座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合100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电源连接器10及插座电源连接器20。所述插头电源连接器10包括插头绝缘本体1、固定在插头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插头端子2及附加端子4。所述插座电源连接器20包括插座绝缘本体6及固定在插座绝缘本体6上的若干插座端子7。所述插头端子2与插座端子7相互抵压以达成电源的传输。
请参图1-5及图8所示,插头绝缘本体1包括对接面11、自对接面11向后凹设的收容空间12及自对接面11向四周扩大所形成的肋部13。所述收容空间12是由插头绝缘本体1设置的顶壁111、底壁112、侧壁113及后壁114所围成。所述底壁112上设有矩形凹槽14,该矩形凹槽14位于肋部13后端。另外,所述插头绝缘本体1也设有延伸入收容空间12内的若干水平及竖直的隔离架115,将收容空间12分隔成若干较小且用以收容插头端子2的端子收容腔121。该收容插头端子2的端子收容腔121贯穿后壁114。所述水平及竖直的隔离架115相互连接,并使插头端子2相邻的两侧分别被该水平及竖直的隔离架115围绕。
请参图5、图6及图8所示,所述插头端子2为直条状,其包括与插头绝缘本体1后壁114相配合的固定部21、自固定部21向后延伸的连接部22、自固定部21向前延伸的平板状接触部23及自接触部23进一步向前延伸的前端部24。所述前端部24相对于接触部23呈收缩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端部24的宽度及厚度均小于接触部23的对应宽度及厚度。所述连接部22用以与线缆(未图示)相连。所述接触部23设有接触面231。当插头端子2固定在插头绝缘本体1上时,所述接触部23及前端部24均暴露在收容空间12内,连接部22沿其端子收容腔121伸出后壁114外。所述前端部24设有最靠近对接面11的前端面241及与接触面231位于同侧的延伸面242。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头端子2为3根,成等腰三角形排布。位于等腰三角形顶点的插头端子2与附加端子4位于同一端子收容腔121内,该插头端子2位于附加端子4的上方。
由于前端部24相对于接触部23更靠近对接面11,由于(而且)前端部24比较容易受到手指的触碰及外界灰尘覆盖、其它不当物品的摩擦,导致前端部24(尤其是对接面11)容易被污染或者受损,进而影响电源传输得稳定性,或者引发安全问题。请参图5及图6所示,本创作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插头电源连接器10设有以包覆成型的方法固定在插头端子2的前端部24上的绝缘块3。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组装的方式将绝缘块3组装固定在插头端子2的前端部24上。通过包覆成型组装的方式,绝缘块3与插头端子2的位置关系是相同的,具体如下详细描述。所述绝缘块3大致呈一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包括端部31及自端部31向后延伸的包覆部32。所述端部31覆盖在前端面241上,包覆部32覆盖在延伸面242上,进而使绝缘区域向收容空间12内部延伸,使接触部23不易被污染或者受损,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端子前端部易被触到进而影响电源传输的稳定性的问题,更提高了该类电源连接器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另外,所述包覆部32的外表面321与接触面231共面,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保证插座端子7刚开始在外表面321上滑动及插座端子7最终与接触面231达成接触时在整个插入方向上的平稳性。
请参图2、图7及图8所示,所述插座绝缘本体6包括插接面61、自插接面61中部向内延伸且贯穿插座绝缘本体6的收容通道60。所述绝缘本体6在插接面61一侧设置有沿端子收容通道60下表面向其内部延伸的保护块62。特别参阅图2及图8,为了保证插头电源连接器10及插座电源连接器20对接时,端子的承受力,所述插座绝缘本体6的底部还设置有一扣持臂63用以与插头绝缘本体1的凹槽14相扣持。所述扣持臂63包括间隔设置的扣持块631及按压部632,其功能后续加以叙述。
所述插座端子7包括弹性的接触臂71及与弹性臂71相连的连接部74,该连接部74延伸出插座绝缘本体6外。接触臂71包括隆起的弹性配合部72及自配合部72向前下方延伸的自由端73。所述弹性配合部72提供一定的变形能力。如图8所示,插座端子7固定在所述端子收容通道60内时,弹性配合部72延伸超出保护块62的上表面,当插座电源连接器20与插头电源连接器10相对接时,该弹性配合部72与接触面231相抵压。所述自由端73则低于保护块62的上表面,如此设置可防止手指触碰到接触臂71,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异物破坏接触臂71。相应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座端子7也为3根,成等腰三角形排布,当然插座端子7得端子收容通道60也呈等腰三角形排布,位于等腰三角形顶点的端子收容通道60内的保护块62上开设有一附加收容槽道65,该附加收容槽道65与端子收容通道60相连通。
请参图8所示,当插头电源连接器10及插座电源连接器20相互配合时,所述插座绝缘本体6收容于插头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12内,保护块62可导引插头端子2伸入插座电源连接器20的端子收容通道60内,插头端子2与插座端子7电性接触。在此过程中,所述接触臂71的弹性配合部72先在包覆部32的外表面321上滑动,紧接着配合部72越过外表面321并最终与接触部23的接触面231达成抵压。同时,所述扣持臂63的扣持块631突伸至插头绝缘本体1的凹槽14中,以提高插头电源连接器10及插座电源连接器20的配合力度,防止松动。插头电源连接器10的附加端子4穿过附加收容槽道65,而与插座电源连接器20的前述位于等腰三角形顶点的插座端子7相接触。
当需要将插头电源连接器10及插座电源连接器20相互分开时,向下挤压按压部632,使扣持臂63的扣持块631脱离插头绝缘本体1的凹槽14。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扣持臂63也可以设置在插头电源连接器10的插头绝缘本体1上,而将凹槽14设置在插座绝缘本体6上,也可以达成相互扣持的目的。其中插头端子2与插头绝缘本体1以及插头端子7与插头绝缘本体6的配合方式可以是将绝缘本体通过射出成型将端子固定在其中,也可通过组装的方式将端子组装入绝缘本体内。
图9至图11揭示了本创作的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插头电源连接器10′及与其配合的插座电源连接器的20′的整体设计构思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插头电源连接器10及插座电源连接器20基本相同,在此仅将插头电源连接器10′及插座电源连接器的20′与插头电源连接器10及插座电源连接器20的主要不同点进行说明。
插头电源连接器10′相较于上述插头电源连接器10还具有一固持插头端子2′的插头端子固持块5′,绝缘块3′先通过射出成型的方式包覆在插头端子2′的前端部24′外围,插头端子固持块5′再藉由射出成型的方式将3根插头端子2′固定在一起形成一插头端子模块,然后插头端子2′与插头端子固持块5′形成的插头端子模块组装入插头绝缘本体1′内。插头端子固持块5′位于插头绝缘本体1′的尾端,其设置有突起的卡扣装置51′与插头绝缘本体1′侧壁115′后端设置的锁扣装置116′上的通孔117′相卡扣从而将插头端子固持块5′连同插头端子2′固定在插头绝缘本体1′内。附加端子4′则是通过组装的方式组装入插头绝缘本体1′内。参图10附加端子4′的放大图所示,附加端子4′上设置有突起的倒刺42′和凸点41′与插头绝缘本体1′内的相应结构干涉配合,从而将附加端子4′固定在插头绝缘本体1′内。
图11揭示了插座电源连接器20′的结构,其相较于前述插座电源连接器20还具有一固持插头端子7′的插座端子固持块9′。插座端子7′组装入插座绝缘本体6′的其端子收容通道60′内,然后插座端子固持块9′嵌入插座绝缘本体6′尾端,将插座端子7′夹持在插座端子固持块9′与插座绝缘本体6′之间从而更好地固定插座端子7′的连接部74′。该插座端子固持块9′设置有突起的卡扣装置95′与插座绝缘本体6′后端设置的锁扣装置64′上的通孔66′相卡扣,从而将插座端子固持块9′牢固地固定于插座绝缘本体6′尾端。另,本实施方式中,插座端子7′的接触臂呈两片式结构,可提高其弹性保证与插头端子2′的接触。
由于本创作的插头电源连接器10′及插座电源连接器的20′为高功率电源连接器,为满足散热的需求,在本第二优选实施方式中,设置了若干散热结构,其中,插头电源连接器10′的绝缘本体1′上开设有与至少一插头端子2′的端子收容腔121′相连通的若干散热孔17′,插座电源连接器的20′的绝缘本体6′上开设有与插座端7′的端子收容通道60′相连通的散热孔67′。另外,在插座端子固持块9′上也开设有若干散热通道97′与至少一插座端7′的端子收容通道60′相连通。这些散热结构将插头端子2′的端子收容腔121′与插座端7′的端子收容通道60′与外界连通,从而将插头电源连接器10′与插座电源连接器的20′对接时产生的热量导出到外面,满足电性组件的散热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发明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主张的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