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7868B - 一种菜单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菜单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7868B
CN102207868B CN 201110146145 CN201110146145A CN102207868B CN 102207868 B CN102207868 B CN 102207868B CN 201110146145 CN201110146145 CN 201110146145 CN 201110146145 A CN201110146145 A CN 201110146145A CN 102207868 B CN102207868 B CN 1022078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frame
menu
desktop
subordinate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4614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7868A (zh
Inventor
王东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gxiang Technical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14614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78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07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7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7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7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菜单显示方法,包括: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控制所述显示框架的下级菜单在用户关注的位置展开显示。本发明可以对下级菜单的展现进行有策略地控制,使得下级菜单按照更利于用户习惯的方式打开;带来非常绚丽的下级菜单展示效果,对于用户体验会有很大提升;有效地减少对于桌面上内容的遮挡,最大程度的保证不影响用户桌面的现有显示分布;在用户桌面的内容可见性和下级菜单展现的友好程度之间求取平衡,保证在尽量不影响用户桌面的现有显示分布的前提下,提供可视程度更高的下级菜单。

Description

一种菜单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菜单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菜单是包含多个固定条目内容,并同时在屏幕上显示或者消失的窗口;一个软件往往有多个菜单窗口,相互之间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或者呈现树型的关系,可以通过光标键、回车键、退出键或其它键来控制菜单的显示、消失和执行。
一般菜单用于选择执行某项功能的显示窗口,其本身并不执行具体的任务,只有执行到最下层的菜单条目时,程序才会完成一个实际的应用功能。而现有的软件,对于下级菜单的展现往往缺乏策略,常见的下级菜单都是根据预先设置的一种固定的方式来展现,比如,单一地向下打开或者向上打开,单一地向左打开或者向右打开,设置是随机打开,而不能根据当前的显示框架的状态,来有策略地调整下级菜单的展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菜单显示方法,对下级菜单的展现进行有策略地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菜单显示方法,包括: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控制所述显示框架的下级菜单在用户关注的位置展开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关注的位置,包括:与当前显示框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邻接并靠近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检测到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相对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产生偏移时,所述下级菜单向所述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的方向展开显示;检测到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位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时,自动使所述显示框架偏离所述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并使所述下级菜单在所述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的位置展开显示,或者使所述下级菜单围绕显示框架展开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的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包括桌面或屏幕的水平中心线、垂直中心线或对角线;所述下级菜单在用户关注的位置展开显示包括:使下级菜单向显示框架相对所述水平中心线、垂直中心线或对角线的另一侧展开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关注的位置,包括:与当前显示框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位置邻接的一侧;所述下级菜单默认向所述显示框架的一侧展开显示;在默认侧桌面或屏幕的空间的尺寸无法容纳所述下级菜单时,所述下级菜单向其他方向展开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关注的位置,包括:环绕当前显示框架的位置;检测到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距离屏幕边缘大于一门限时,所述下级菜单环绕所述位置进行展开显示;所述展开显示呈封闭形状或半封闭形状,所述门限的大小依照所述形状的尺寸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关注的位置,包括:不遮挡当前显示框架周边窗体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展开显示依照所述位置的尺寸对应呈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当所述空间的尺寸无法容纳预设的规则形状时,根据所述空间的形状实时生成不规则形状的下级菜单并展开显示,否则,调用所述规则形状展开显示所述下级菜单。
进一步地,当所述周边窗体包括处于周边的全部窗体时,则所述不遮挡所述周边窗体的空间包括周边显示为背景的位置;当所述周边窗体包括处于周边的顶级窗体时,则所述不遮挡所述周边窗体的空间包括周边显示为背景的位置和/或处于周边的下级窗体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关注的位置,包括:当前显示框架所处窗体的边界内的位置。
与现有的方案相比,本发明所获得的技术效果:
1)对下级菜单的展现进行有策略地控制,使得下级菜单按照更利于用户习惯的方式打开;
2)带来非常绚丽的下级菜单展示效果,对于用户体验会有很大提升;
3)有效地减少对于桌面上内容的遮挡,最大程度的保证不影响用户桌面的现有显示分布;
4)在用户桌面的内容可见性和下级菜单展现的友好程度之间求取平衡,保证在尽量不影响用户桌面的现有显示分布的前提下,提供可视程度更高的下级菜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方案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关于“中心展现”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关于“内部展现”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关于“围绕展现”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关于“不遮挡展现”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关于“侧向默认展现”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图式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的核心构思在于: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控制所述显示框架的下级菜单在用户关注的位置展开显示。
以下以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整体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执行如下操作:
步骤100,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
步骤101,根据所述位置控制所述显示框架的下级菜单在用户关注的位置展开显示;
所述用户关注的位置,为用户在使用软件过程中,通常会更加关心重视、存在更大几率被用户看到的位置,或者更符合大部分用户的使用习惯的位置,或者在不同情况下更贴近用户相应需求的位置;
可以包括:与当前显示框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邻接并靠近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的位置(以下简称为中心展现)、当前显示框架所处窗体的边界内的位置(以下简称为内部展现)、与当前显示框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位置邻接的一侧(以下简称为侧向默认展现)、桌面或屏幕上环绕当前显示框架的位置(以下简称为围绕展现)和/或不遮挡桌面或屏幕上当前显示框架周边窗体的位置(以下简称为不遮挡展现)。各用户关注的位置之间还可以组合以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下面会详细说明。
以下以一实施例对“中心展现”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执行如下操作:
步骤200,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
步骤201,根据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实时监测其相对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的位置关系,如果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相对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产生偏移,执行步骤202;如果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相对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未产生偏移,执行步骤203,
步骤202,所述下级菜单向所述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的方向展开显示,流程结束;
步骤203,自动使所述显示框架偏离所述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执行步骤204;
步骤204,所述下级菜单向所述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的方向展开显示;
步骤202和204中,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包括桌面或屏幕的水平中心线、垂直中心线或对角线;所述下级菜单在用户关注的位置展开显示包括:使下级菜单向显示框架相对所述水平中心线、垂直中心线或对角线的另一侧展开显示;
具体来说,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处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上方时,所述下级菜单向下方展开显示;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处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下方时,所述下级菜单向上方展开显示;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处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左方时,所述下级菜单向右方展开显示;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处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右方时,所述下级菜单向左方展开显示。
“中心展现”更加符合一般用户的习惯,以这样的方式打开对于用户使用会更加顺畅,不会因为展现突兀导致用户搞错下级菜单的打开位置,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下以一实施例对“内部展现”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执行如下操作:
步骤300,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
步骤301,检测所述显示框架当前所处窗体的边界,将所述显示框架位置与所述边界进行比较;
步骤302,所述下级菜单在所述窗体内展开显示。
“内部展现”可以有效地减少对于桌面或屏幕上当前窗体外的其他内容的遮挡,最大程度的保证不影响用户桌面的现有显示分布。
以下以一实施例对“围绕展现”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执行如下操作:
步骤400,预先设置的下级菜单的展示形状;并根据预先设置的形状的尺寸设置门限,以保证距离桌面或屏幕边缘的空间能够容纳下以所述形状展示的下级菜单;
所述形状可以为封闭形状或半封闭形状,例如,圆环形或半圆环形;
步骤401,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
步骤402,当所述位置距离桌面或屏幕边缘大于所述门限时,执行步骤403,否则,以其他方式进行展示;
步骤403,所述下级菜单围绕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进行展开显示。
“围绕展现”区别于传统的矩形的方块图,可以带来非常绚丽的下级菜单展示效果,对于用户体验会有很大提升。
以下以一实施例对“不遮挡展现”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执行如下操作:
步骤500,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
步骤501,检测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与周边窗体的位置关系,确定不遮挡所述周边窗体的空间;
步骤502,向不遮挡所述周边窗体的空间展开所述下级菜单;
在周边的窗体较多且相距较近时,展示空间就会受限,特别当所述空间的尺寸无法容纳预设的规则形状时,根据所述空间的形状实时生成不规则形状的下级菜单并展开显示,根据不规则形状,下级菜单内的条目自动调整位置以保证显示内容的清晰;当周边的窗体较少或者相距较远时,所述空间的尺寸足够大,可以容纳预设的规则形状时,即调用所述规则形状展开显示所述下级菜单。
具体的展开方向或者展开方式可以适用前述实施例中的任何相应的手段,并实施例中并不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例中的不遮挡展现,可以是绝对不遮挡,也可以是相对不遮挡:
1)绝对不遮挡,比如,在步骤501中,周边窗体可以是指处于显示框架周边的全部窗体,此时为了避免下级菜单的展示遮挡所有周边窗体,所以不遮挡的空间就是显示为背景的位置;这样步骤502中,在菜单展开时则不会遮挡任何窗体,只向背景部分的空间展开。因此,绝对不遮挡可以使用户桌面的内容完全可见,并充分利用空间,最大程度的保证不影响用户桌面的现有显示分布。
2)相对不遮挡,比如,在步骤501中,周边窗体可以是指处于显示框架周边的顶级窗体,因为顶级窗体一般为当前激活的窗体,重要性高,此时为了避免下级菜单的展示遮挡这些顶级窗体,又不致使下级菜单的展示过于受限(不规则的展开形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显示内容),可以适当遮挡其他相对不重要的当前未激活的下级窗体,此时不遮挡的空间就是周边显示为背景的位置和/或处于周边的下级窗体的位置;这样步骤502中,在菜单展开时则不会遮挡顶级窗体,可以适当遮挡未激活窗体,并结合向背景部分展开。因此,相对不遮挡可以在用户桌面的内容可见性和下级菜单展现的友好程度之间求取平衡,保证在尽量不影响用户桌面的现有显示分布的前提下,提供可视程度更高的下级菜单。
以下以一实施例对“侧向默认展现”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执行如下操作:
步骤600,所述下级菜单默认向所述显示框架的一侧展开显示;
步骤601,实时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以及所述默认侧的桌面或屏幕的空间,在所述空间的尺寸无法容纳所述下级菜单时,执行步骤602;在所述空间的尺寸可以容纳所述下级菜单时,执行步骤600;
步骤602,所述下级菜单向其他方向展开显示;
具体的展开方向或者展开方式可以适用前述实施例中的任何相应的手段,并实施例中并不限制。
以上所有实施例详细描述的所述展开显示方式之间存在多种组合方式:
1)例如:“中心展现”、“侧向默认展现”对于展示方向有明确限定;“内部展现”、“不遮挡展现”对于展示方向则没有明确限定,因此可以两组方式相互组合使用。
具体来说,“内部展现”可以结合“中心展现”,识别窗体边界后,在窗体内向中心进行展开。“不遮挡展现”可以结合“中心展现”或者“侧向默认展现”,向默认侧的不遮挡空间或者向中心方向的不遮挡空间进行展现。
2)还例如:“中心展现”可以与“围绕展现”形成互补,因此两者可以组合使用。
具体来说,“中心展现”实质上是使显示框架在展现下级菜单时使显示框架从不处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位置,而当显示框架处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时,其与边界的空间是最大的,非常适宜“围绕展现”,所以当显示框架处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时,可以不进行“中心展现”强制偏移,直接以所述下级菜单围绕所述显示框架展开显示,即步骤203和204中,不执行自动使所述显示框架偏离所述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而是直接使所述下级菜单围绕所述位置进行展开显示。
当然,还存在其他的组合方式,本发明就不再一一赘述,符合本发明的构思的多种组合也是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菜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控制所述显示框架的下级菜单在用户关注的位置展开显示;
所述用户关注的位置,包括:与当前显示框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邻接并靠近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的位置;
其中,检测到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相对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产生偏移时,所述下级菜单向所述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的方向展开显示;检测到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位于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时,自动使所述显示框架偏离所述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并使所述下级菜单在所述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的位置展开显示,或者使所述下级菜单围绕显示框架展开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桌面中心或屏幕中心包括桌面或屏幕的水平中心线、垂直中心线或对角线;
所述下级菜单在用户关注的位置展开显示包括:使下级菜单向显示框架相对所述水平中心线、垂直中心线或对角线的另一侧展开显示。
3.一种菜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控制所述显示框架的下级菜单在用户关注的位置展开显示;
所述用户关注的位置,包括:与当前显示框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位置邻接的一侧;
所述下级菜单默认向所述显示框架的一侧展开显示;在默认侧桌面或屏幕的空间的尺寸无法容纳所述下级菜单时,所述下级菜单向其他方向展开显示。
4.一种菜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控制所述显示框架的下级菜单在用户关注的位置展开显示;
所述用户关注的位置,包括:环绕当前显示框架的位置;
检测到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距离桌面或屏幕边缘大于一门限时,所述下级菜单围绕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进行展开显示;所述展开显示呈封闭形状或半封闭形状,所述门限的大小依照所述形状的尺寸设定。
5.一种菜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控制所述显示框架的下级菜单在用户关注的位置展开显示;
所述用户关注的位置,包括:不遮挡当前显示框架周边窗体的位置;
检测所述显示框架的位置与周边窗体的位置关系,确定不遮挡所述周边窗体的空间;
所述展开显示依照所述空间的尺寸对应呈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当所述空间的尺寸无法容纳预设的规则形状时,根据所述空间的形状实时生成不规则形状的下级菜单并展开显示,否则,调用所述规则形状展开显示所述下级菜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周边窗体包括处于周边的全部窗体时,则所述不遮挡所述周边窗体的空间包括周边显示为背景的位置;
当所述周边窗体包括处于周边的顶级窗体时,则所述不遮挡所述周边窗体的空间包括周边显示为背景的位置和/或处于周边的下级窗体的位置。
7.一种菜单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当前的显示框架并识别其在桌面或屏幕所处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控制所述显示框架的下级菜单在用户关注的位置展开显示;
所述用户关注的位置,包括:当前显示框架所处窗体的边界内的位置;
检测所述显示显示框架当前所处窗体的边界,将所述显示框架位置与所述边界进行比较,所述下级菜单在所述窗体内部展开显示。
CN 201110146145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菜单显示方法 Active CN1022078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46145 CN102207868B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菜单显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46145 CN102207868B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菜单显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7868A CN102207868A (zh) 2011-10-05
CN102207868B true CN102207868B (zh) 2013-07-10

Family

ID=44696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46145 Active CN102207868B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菜单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78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7844B (zh) 2012-08-13 2019-03-08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组件内容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02372A (zh) * 2013-04-10 2014-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悬浮对象在触摸屏边缘的排布方法和系统
CN103729185B (zh) * 2013-12-30 2017-02-01 广州金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窗的展示方法及展示系统
CN103984476B (zh) * 2014-05-06 2018-03-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菜单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6293415B (zh) * 2015-05-22 2019-07-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浮层的展开方法和装置
CN106383680A (zh) * 2016-09-08 2017-02-08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扩屏的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6469A (zh) * 2007-01-17 2008-07-2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在窗口标题列呈现程序图形界面的方法及电脑系统
CN101452365A (zh) * 2007-12-06 2009-06-10 Lg电子株式会社 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19527A (zh) * 2009-12-28 2010-09-01 东南大学 一种提高嵌入式图形用户接口系统实时性的方法
CN102033706A (zh) * 2010-12-14 2011-04-27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菜单方法及自动调整菜单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4700B1 (en) * 1998-07-21 2002-07-02 Silicon Graphics, Inc. System for accessing a large number of menu items using a zoned menu bar
KR20080032682A (ko) * 2006-10-09 2008-04-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그 제어방법 및 비디오 소스 기기의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6469A (zh) * 2007-01-17 2008-07-2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在窗口标题列呈现程序图形界面的方法及电脑系统
CN101452365A (zh) * 2007-12-06 2009-06-10 Lg电子株式会社 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19527A (zh) * 2009-12-28 2010-09-01 东南大学 一种提高嵌入式图形用户接口系统实时性的方法
CN102033706A (zh) * 2010-12-14 2011-04-27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菜单方法及自动调整菜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7868A (zh) 2011-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7868B (zh) 一种菜单显示方法
US1078673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releasing virtual skill object based on user gesture
KR101379943B1 (ko) 다중 승강 패널
EP3745303A1 (en) Implementation of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with error condition detection and display of an error indication
EP3528173A1 (en) Implementation of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with detection and display of an error indication
WO2015096712A1 (zh) 用户设备的系统栏的控制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5144022A1 (zh) 一种调整图标显示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229886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ystem bar of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CN105278819B (zh) 用户交互界面的应用导航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5797380B (zh) 移动终端游戏中实现群组成员间信息交互的方法和系统
WO2016050146A1 (zh) 移动终端设备中的界面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462413A (zh) 用于在带有触敏显示器的电子设备上进行多任务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5760158A (zh) 一种信息加载方法及装置
CN103873652B (zh) 来电呼叫信息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3793137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469351A (zh) 游戏画面显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8491124A (zh) 一种界面处理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终端
CN107168602A (zh) 一种控制应用图标的方法及终端
CN105072264A (zh) 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智能腕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911861A (zh)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信息展示方法和装置
CN103795684A (zh) 一种防止透明窗体类病毒盗取即时通讯工具账号密码的方法及系统
CN106959846A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155676B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267885B (zh) 应用程序的用户交互界面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777959A (zh) 一种虚拟鼠标的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15 rooms 301-306, 2 / F and 3 / F, block B, building 2, yard 6,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Qizhi Business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6 East unit, 4th floor, Zhaowei building, 14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0

Address after: Room 801, 8th floor, No. 104, floors 1-19, building 2, yard 6,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5 rooms 301-306, 2 / F and 3 / F, block B, building 2, yard 6,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Qizhi Business Consult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0

Address after: 300450 No. 9-3-401, No. 39, Gaoxin 6th Road, Binhai Science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after: 3600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1, 8th floor, No. 104, floors 1-19, building 2, yard 6,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1

Address after: 1765, floor 17, floor 15, building 3, No. 10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ongxiang Technical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450 No. 9-3-401, No. 39, Gaoxin 6th Road, Binhai Science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3600 Technolog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