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5174B - 振动式报警空气呼吸器 - Google Patents

振动式报警空气呼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5174B
CN102205174B CN 201010139127 CN201010139127A CN102205174B CN 102205174 B CN102205174 B CN 102205174B CN 201010139127 CN201010139127 CN 201010139127 CN 201010139127 A CN201010139127 A CN 201010139127A CN 102205174 B CN102205174 B CN 1022051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gas
air respiratorresuscitator
air
supply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3912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5174A (zh
Inventor
戚敏华
刘瑞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Materi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GE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GE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GE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13912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5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05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5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5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5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呼吸器,其包括供气源和振动式报警装置,所述供气源用于为空气呼吸器供气,其特征在于,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输入压力以下时,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

Description

振动式报警空气呼吸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呼吸器,特别是涉及具有报警功能的空气呼吸器。
背景技术
空气呼吸器是一种主要用于在使用者进入缺氧、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工作时,为防止吸入有毒、有害物质而提供有效呼吸保护的装备。这类场所中空气呼吸器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应用领域是消防救援现场。
在空气呼吸器使用过程中,当空气呼吸器由于气压不足而可能出现不能有效提供呼吸保护的情况时,就需要及时向使用者发出报警信息,以使得使用者能够及时掌握空气呼吸器的气源情况,并及时撤离危险环境或采取其它应对措施。由于空气呼吸器通常在缺氧环境、有毒有害气体环境等非常危险的环境中使用,因而空气呼吸器的报警功能是不可缺少的。
传统上的空气呼吸器报警都是采用声音报警的方式,通过报警哨声响发出报警。由于使用空气呼吸器的现场通常声音嘈杂,因而声音报警信号常常难以辨别。而且,在现场使用的许多空气呼吸器所发出的报警声通常也基本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一队消防员在同一个现场开展救援时,各自的空气呼吸器发出的报警声非常容易混淆。另外,救援现场往往会有很多其它救援设备,这些设备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有类似的蜂鸣报警装置,因而在这样一个声音嘈杂的环境中,空气呼吸器使用者要准确辨别报警声是不是自己所用的空气呼吸器发出的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传统的报警器是在空气呼吸器气瓶内的气体压力降低到5.5MPa±0.5MPa时发出大于90分贝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递到周围人的耳朵里,但是由于每个空气呼吸器的报警声是极其相似的,当有几个使用者在同一工作环境时,当其中某一个人的空气呼吸器发出报警声时,听到报警声的人无法直接判断出是谁的空气呼吸器发出报警。尤其是,加上消防人员在抢险救援中通常会精神过于紧张,对空气呼吸器气源不足而产生的声音报警不能马上产生条件反射,从而有可能对消防人员安全产生隐患。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即使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有效报警的空气呼吸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振动式报警空气呼吸器,这种空气呼吸器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振动报警,使得使用者通过触觉得到报警提醒,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尤其是,本发明的振动式报警空气呼吸器即使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够有效提供报警功能。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呼吸器,其包括供气源和振动式报警装置,所述供气源用于为空气呼吸器供气,其特征在于,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输入压力以下时,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
优选地,所述空气呼吸器还包括减压装置,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高于预定压力时,减压装置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一输出压力后输出;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压力以下时,减压装置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二输出压力后输出,同时引起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
优选地,所述空气呼吸器还包括第一减压器、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气体输出通道、第二减压器、第二控制装置和第二气体输出通道,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高于预定压力时,第一控制装置将第一减压器与第一气体输出通道连通,利用第一减压器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一输出压力并通过第一气体输出通道输出至输出供气阀,而第二控制装置切断第二减压器与第二气体输出通道之间的连接;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压力以下时,第一控制装置切断第一减压器与第一气体输出通道之间的连接,第二控制装置将第二减压器与第二气体输出通道连通,利用第二减压器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二输出压力并通过第二气体输出通道输出至输出供气阀,同时引起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呼吸器,其包括供气源和振动式报警装置,所述供气源用于为空气呼吸器供气,其中,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输入压力以下时,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呼吸器还包括第一减压器、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气体输出通道、第二减压器、第二气体输出通道和第二控制装置,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高于预定压力时,第一控制装置将第一减压器与第一气体输出通道连通,利用第一减压器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一输出压力并通过第一气体输出通道输出至输出供气阀,而第二控制装置切断第二减压器与第二气体输出通道之间的连接;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压力以下时,第一控制装置切断第一减压器与第一气体输出通道之间的连接,第二控制装置将第二减压器与第二气体输出通道连通,利用第二减压器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二输出压力并通过第二气体输出通道输出至输出供气阀,同时引起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为所述第二气体输出通道的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包括第一减压器的腔体,所述第二气体输出通道包括第二减压器的腔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体输出通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减压器的腔体与第一减压器的腔体之间的连接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通过他救管接口而连接至输出供气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为同一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由所述预定压力控制。
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由所述预定压力控制。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由所述第二输出压力控制。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引起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弹簧和活门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空气呼吸器还包括连接控制器,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压力以下时,所述连接控制器使得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和连接通道连通从而构成第二气体输出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包括弹簧和切换活塞。
优选地,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设置于供气阀内。
优选地,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为供气阀。
优选地,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的振动通过供气阀传递到空气呼吸器的面罩而在使用者面部产生震感,同时伴随较轻的撞击声。
优选地,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包括位于供气阀内部的振动部件,所述振动部件同与人体脸部紧密贴合的面罩相连接,用于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以在产生轻微击打声的同时还能让使用者的脸部感受到振动。
优选地,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包括气阻圈、导管、密封圈、撞块座、密封垫、阀芯、弹簧、导螺母、调节螺钉和压板,所述撞块座具有小孔和座腔,所述弹簧的弹簧力的作用使得密封垫堵住撞块座的小孔,在具有第二输出压力的气体流过气阻圈、导管、密封圈和撞块座后,气体的第二输出压力克服弹簧力的作用使得密封垫无法堵住撞块座的小孔,因而撞块座的小孔打开,密封垫推动阀芯压缩弹簧向压板撞击,在撞击之后,导管和撞块座的座腔内压力迅速下降,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密封垫重新堵住撞块座小孔,当导管和撞块座的座腔内气体压力再次上升到第二输出压力时重复以上动作,周而复始就产生了来回振荡而发生振动。
优选地,所述预定压力为5.5MPa±0.5MPa。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大于所述第一输出压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出压力为0.7MPa,所述第二输出压力为0.9MPa。
优选地,所述空气呼吸器还包括声音报警装置。
因此,通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呼吸器,它能够在供气源压力不足的情况下提供振动触觉报警,能够便于空气呼吸器的使用者在嘈杂的环境中能够及时发现供气源的气体使用情况。
本发明的空气呼吸器利用人体的触觉直接感受空气呼吸器发出的报警,避免了传统空气呼吸器报警哨发出声音报警时,因难以辨别报警来源而导致使用者无法在空气呼吸器发出报警的当时就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本发明的空气呼吸器,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空气呼吸器报警声易混淆,不易辨别的不足之处。通过将报警方式在简单的声音报警的基础上增加了伴有轻微击打声的振动报警,本发明完全颠覆了空气呼吸器传统的报警方式,把使用者接受报警的途径从仅仅依赖听觉提升到听觉和触觉双重提醒,从而大大提高了报警方式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呼吸器中,通过利用供气阀作为产生振动的部件,可以使得人体可以对脸部产生的振动十分敏感。这是因为:供气阀与面罩连接,直接佩戴于使用者的脸部,使用者在佩戴空气呼吸器时脸部没有其他遮盖物。这样,就达到了让使用者对自己所佩戴的空气呼吸器发出的报警能准确直接地进行判别的目的。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在空气呼吸器气瓶内的气体压力降低到预定压力左右时,使与人体脸部紧密贴合的面罩相连接的供气阀内部一振动部件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在产生轻微击打声的同时还能让使用者的脸部感受到小幅度的振动。这样,使用者可以立即知道是自己使用的空气呼吸器发出了报警,就可以为使用者争取到最大限度的撤离时间。
此外,通过使得第二气体输出通道包括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因而使得第二减压器能够利用第一减压器的第一气体输出通道,从而大大简化了减压器的通道及结构布局,减小了减压器结构的体积,减少了材料损耗及加工难度,降低了成本并可在使用中减少故障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举例的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空气呼吸器的示意图。
图2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呼吸器的一种减压器结构的示意图,示出了当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这种减压器结构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当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降低到预定压力以下时,图2所示的减压器结构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
图4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呼吸器的另一种减压器结构的零件明细。
图5示出了当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这种减压器结构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的减压器的横截面图。
图7示出了当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降低到预定压力以下时,图4所示的减压器结构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
图8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带有报警装置的空气呼吸器的示意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振动式报警装置。
图10为图9所示振动式报警装置的部件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示例性地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理解,参照各个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也就是说,本说明书中举出的任何实例都不是限制性的,而是仅仅是示例性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气呼吸器,其设置有供气源和振动式报警装置,所述供气源设置成用于为空气呼吸器供气,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输入压力以下时,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呼吸器还设置有减压装置,所述空气呼吸器设置成使得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高于预定压力时,减压装置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一输出压力后输出;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压力以下时,减压装置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二输出压力后输出,同时引起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呼吸器还设置有第一减压器、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气体输出通道、第二减压器、第二气体输出通道和第二控制装置,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高于预定压力时,第一控制装置将第一减压器与第一气体输出通道连通,利用第一减压器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一输出压力并通过第一气体输出通道输出至输出供气阀,而第二控制装置切断第二减压器与第二气体输出通道之间的连接;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压力以下时,第一控制装置切断第一减压器与第一气体输出通道之间的连接,第二控制装置将第二减压器与第二气体输出通道连通,利用第二减压器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二输出压力并通过第二气体输出通道输出至输出供气阀,同时引起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设置为所述第二气体输出通道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设置成包括第一减压器的腔体,所述第二气体输出通道设置成包括第二减压器的腔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体输出通道还设置成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减压器的腔体与第一气体输出通道之间的连接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设置成通过他救管接口而连接至输出供气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为同一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由所述预定压力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设置成由所述预定压力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设置成由所述第二输出压力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引起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设置成包括弹簧和活门杆。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设置成包括单向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呼吸器还设置成包括连接控制器,所述连接控制器设置成使得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压力以下时,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和连接通道连通从而构成第二气体输出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设置成包括弹簧和切换活塞。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设置在供气阀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为供气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的振动通过供气阀传递到空气呼吸器的面罩而在使用者面部产生震感,同时伴随较轻的撞击声。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设置成包括位于供气阀内部的振动部件,所述振动部件同与人体脸部紧密贴合的面罩相连接,用于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以在产生轻微击打声的同时还能让使用者的脸部感受到振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设置成包括气阻圈、导管、密封圈、撞块座、密封垫、阀芯、弹簧、导螺母、调节螺钉和压板,所述撞块座具有小孔和座腔,所述弹簧的弹簧力的作用使得密封垫堵住撞块座的小孔,在具有第二输出压力的气体流过气阻圈、导管、密封圈和撞块座后,气体的第二输出压力克服弹簧力的作用使得密封垫无法堵住撞块座的小孔,因而撞块座的小孔打开,密封垫推动阀芯压缩弹簧向压板撞击,在撞击之后,导管和撞块座的座腔内压力迅速下降,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密封垫重新堵住撞块座小孔,当导管和撞块座的座腔内气体压力再次上升到第二输出压力时重复以上动作,周而复始就产生了来回振荡而发生振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定压力设置为5.5MPa±0.5MPa。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压力设置成大于所述第一输出压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压力设置为0.7MPa,所述第二输出压力设置为0.9MPa。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呼吸器还包括声音报警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示例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空气呼吸器的示意图。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来自供气源总成100的气体经减压器总成200以及供气阀总成和面罩总成300供给至使用者。
空气呼吸器通常由气瓶总成、面罩总成、供气阀总成、减压器总成以及背托总成五大部件组成,其中气瓶总成、面罩总成、供气阀总成和减压器总成通过相应导气管道相连接。减压器总成通常包括过滤器和减压器。当然,根据应用场合而定,过滤器也可以除去。对于所述空气呼吸器所包括的背托总成及各种阀、导气管道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部件,除非在本发明中涉及,否则对其结构和功能不再赘述。
图2和图3举例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呼吸器的一种减压器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和3所示,这种减压器结构由主减压器1、副减压器2、低压转换阀3、自动转换阀4及单向阀5等组成。
图2示出了当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空气呼吸器所用的这种减压器结构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
在工作时,具有输入压力的气体I通过导气管道从供气源(例如气瓶)供给至减压器结构,或者经过滤后再供给至减压器结构。从图2中可以看到,具有输入压力的气体I供给至主减压器1、副减压器2和低压转换阀3的下端,如图2底部的箭头方向所示。
当来自供气源或过滤器的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大于预定压力例如5.5MPa时,低压转换阀3在其下方的大于预定压力的输入压力作用下,向上堵塞副减压器2的输出通道,使得副减压器2减压后的气体不能输出。也就是说,当输入减压器的压力大于预定压力例如5.5MPa时,低压转换阀3因下端气体压力产生的作用力大于上端向下的作用力而使该阀3向上移动,从而向上关闭了副减压器气体通道,因此此时只有主减压器向供气阀供气。
这时,气体经主减压器1减压后具有第一输出压力(例如0.7MPa),并沿图2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沿主减压器输出通道经单向阀5输出至供气阀。这样,消防救援人员在全面罩内吸入供气阀中的空气,并通过正压排气阀把呼出的二氧化碳排向大气。
图3示出了当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降低到预定压力以下时,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空气呼吸器所用的这种减压器结构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
从图3中可以看到,具有降低的输入压力的气体I供给至主减压器1、副减压器2和低压转换阀3的下端,如图3底部的箭头方向所示。
随着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因消防人员的使用逐渐消耗而降到预定压力例如5.5MPa以下,低压转换阀3因下端气体压力减小,使上端压力产生的作用力大于下端向上的作用力而使该阀3向下移动,从而打开副减压器2的副减压器输出通道。如图3所示,经副减压器2减压后具有第二输出压力例如0.9MPa的气体沿图3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沿副减压器输出通道输出至供气阀。
同时,由于第二输出压力的作用,而使得设置于供气阀处的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
如图3所示,当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降到预定压力例如5.5MPa以下时,主减压器输出的气体因单向阀5关闭而无法输出至供气阀。
图4至7举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减压器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4至7所示,这种减压器结构由主减压器、副减压器、自动转换阀、主阀体等组成。其中,主减压器包括活塞盖螺母22、弹簧23、减压活塞24、活门座25、活门杆26、密封圈27、密封圈挡圈28、主减压器腔35等。副减压器的组成与主减压器类似,包括副减压器腔36等各个与主减压器相对应的部分。自动转换阀包括安全保护盖29、活塞套30、切换活塞31、密封垫32等。此外,这种减压器结构还包括防尘盖21、安全阀接口33、他救管接口34(接供气阀)和供气阀接口37等。
图5示出了当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大于预定压力时,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空气呼吸器所用的这种减压器结构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当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降低到预定压力以下时,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空气呼吸器所用的这种减压器结构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
在工作时,具有输入压力的气体I通过导气管道从供气源(例如气瓶)供给至减压器结构,或者经过滤后再供给至减压器结构。如图4所示,具有输入压力的气体I供给至主减压器、副减压器和自动转换阀的下端。
当来自供气源或过滤器的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大于预定压力例如5.5MPa时,自动转换阀3在其下方的大于预定压力的输入压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堵塞副减压器的输出通道,使得副减压器减压后的气体不能输出。更具体而言,切换活塞31因下端高压气体压力产生的作用力大于上端气体向下的作用力而使该活塞31和密封垫32向上移动,关闭了副减压器与主减压器之间的气体通道。
这时,具有输入压力的输入气体经主减压器减压后具有第一输出压力(例如0.7MPa),并将具有第一输出压力的气体供至供气阀,如图5中的箭头方向所示。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减压器的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当没有高压气体输入时,在弹簧作用下狭缝间隙处在最大状态,高压气体通过狭缝流向减压器腔(即活塞下端),使腔内压力快速上升,推动活塞向上,同时带动活门杆向上关小狭缝间隙,此时狭缝间隙减小阻止了高压气体流入减压器腔,减压器腔内压力不再上升,此时向上推力与弹簧压力达到平衡;当供气阀使用使减压器腔内压力下降时,在弹簧作用下活塞向下移动,狭缝间隙也随之增大,高压气体快速流入,又使减压器腔内压力上升,腔内压力再次与弹簧力达到平衡,减压器就这样重复工作而使输出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这样,具有输入压力的高压输入气体经狭缝减压至输出压力后输出。
图7示出了当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降低到预定压力例如5.5MPa以下时,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空气呼吸器所用的这种减压器结构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
从图7中可以看到,具有降低的输入压力的气体I供给至主减压器、副减压器和自动转换阀的下端。
随着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因消防人员的使用逐渐消耗而降到预定压力例如5.5MPa以下,切换活塞31因下端输入气体压力减小,使上端压力产生的作用力大于下端向上的作用力而使该活塞31向下移动。这时,经副减压器减压后具有第二输出压力例如0.9MPa的气体经打开的切换活塞、主减压器腔通向他就管接口(即供气阀)由消防人员使用,如图7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所示。
这时,主减压器腔内压力为第二输出压力例如0.9MPa,主减压器上面弹簧无法抵抗此压力而收缩,拉动活门杆向上关闭狭缝。同时切换活塞31下面的腔体压力下降,迫使切换活塞31及密封垫32向下滑移,使主减压器腔35与副减压器腔36接通。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主减压器处于不工作状态而仅用作通道。
由于第二输出压力的作用,使得设置于供气阀处的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
可以看到,与图2和图3所示的减压器结构不同的是,在图4至7所示的减压器结构中,副减压器的气体输出通道包括主减压器的气体输出通道。也就是说,当副减压器工作时,副减压器的输出气体利用包括主减压器腔在内的主减压器输出通道而输出气体。
可以看到,图2和图3所示的减压器结构采用主、副减压器单独通道设计。与图2和图3所示的减压器结构相比,图4至7所示的减压器结构采用主减压器腔体单路输出设计,主减压器腔体既作正常工作输出,又作输入压力降低时副减压器工作时的输出通道,大大简化了减压器的通道及结构布局,并省去了一个转换活塞及一个单向阀,也使之在使用中减少故障率,使得总体积下降一半左右,大大减轻了使用者在使用中的体力消耗,也减少了材料损耗及加工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图9和10举例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振动式报警装置的具体结构。
如图9和10所示,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设置于供气阀内,包括气阻圈71、导管72、密封圈73、撞块座74、密封垫75、阀芯76、弹簧77、导螺母78、调节螺钉79和压板80,所述撞块座具有小孔和座腔,所述弹簧的弹簧力的作用使得密封垫堵住撞块座的小孔。
如图9和10所示,当来自供气源或过滤器的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大于预定压力例如5.5MPa时,主减压器输出具有第一输出压力的气体,气流通过气阻圈71、导管72、密封圈73和撞块座74后被密封垫75堵住。
当输入气体I的输入压力降低到预定压力例如5.5MPa以下时,副减压器输出具有第二输出压力的气体。在具有第二输出压力的气体流过气阻圈71、导管72、密封圈73和撞块座74后,气体的第二输出压力克服弹簧力的作用使得密封垫无法堵住撞块座的小孔,因而撞块座的小孔打开,密封垫75推动阀芯76压缩弹簧77向压板80撞击。在撞击之后,因气阻圈71的阻尼小孔作用,此时导管72和撞块座74腔内因气体无法及时得到补充而压力迅速下降,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密封垫75重新堵住撞块座小孔,当导管和撞块座的座腔内气体压力再次上升到第二输出压力时重复以上动作,周而复始就产生了来回振荡而发生振动。振动波通过供气阀传递到面罩而使消防员面部产生震感,同时伴随较轻的撞击声。
本发明的振动式报警装置可以设置于如图8所示的位置。
优选地,振动式报警装置可以设置于供气阀内,比如设置于图8所示的供气阀内,而非设置于供气阀后方。
替代地,振动式报警装置可以设置于其它位置,比如减压器之后供气阀之前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空气呼吸器也可同时结合有其它报警装置比如声音报警装置。
以上结合附图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所示出的具体结构仅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而且,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以上所述所示的各种技术特征按照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组合以构成新的技术方案,或者进行其它改动,而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空气呼吸器,其包括供气源和振动式报警装置,所述供气源用于为空气呼吸器供气,其中,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输入压力以下时,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呼吸器还包括第一减压器、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气体输出通道、第二减压器、第二气体输出通道和第二控制装置,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高于预定压力时,第一控制装置将第一减压器与第一气体输出通道连通,利用第一减压器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一输出压力并通过第一气体输出通道输出至输出供气阀,而第二控制装置切断第二减压器与第二气体输出通道之间的连接;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压力以下时,第一控制装置切断第一减压器与第一气体输出通道之间的连接,第二控制装置将第二减压器与第二气体输出通道连通,利用第二减压器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二输出压力并通过第二气体输出通道输出至输出供气阀,同时引起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为所述第二气体输出通道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包括第一减压器的腔体,所述第二气体输出通道包括第二减压器的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体输出通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减压器的腔体与第一气体输出通道之间的连接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为同一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通过他救管接口而连接至输出供气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由所述预定压力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呼吸器还包括减压装置,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高于预定压力时,减压装置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一输出压力后输出;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压力以下时,减压装置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二输出压力后输出,同时引起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由所述预定压力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呼吸器还包括减压装置,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高于预定压力时,减压装置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一输出压力后输出;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压力以下时,减压装置将来自供气源的气体减压至第二输出压力后输出,同时引起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由所述第二输出压力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引起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振动以向使用者报警。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弹簧和活门杆。
12.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单向阀。
13.根据权利要求4-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呼吸器还包括连接控制器,当来自供气源的气体的输入压力下降到预定压力以下时,所述连接控制器使得所述第一气体输出通道和连接通道连通从而构成第二气体输出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包括弹簧和切换活塞。
15.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设置于供气阀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为供气阀。
17.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产生的振动通过供气阀传递到空气呼吸器的面罩而在使用者面部产生震感,同时伴随较轻的撞击声。
18.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包括位于供气阀内部的振动部件,所述振动部件同与人体脸部紧密贴合的面罩相连接,用于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以在产生轻微击打声的同时还能让使用者的脸部感受到振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式报警装置包括气阻圈、导管、密封圈、撞块座、密封垫、阀芯、弹簧、导螺母、调节螺钉和压板,所述撞块座具有小孔和座腔,所述弹簧的弹簧力的作用使得密封垫堵住撞块座的小孔,在具有第二输出压力的气体流过气阻圈、导管、密封圈和撞块座后,气体的第二输出压力克服弹簧力的作用使得密封垫无法堵住撞块座的小孔,因而撞块座的小孔打开,密封垫推动阀芯压缩弹簧向压板撞击,在撞击之后,导管和撞块座的座腔内压力迅速下降,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密封垫重新堵住撞块座小孔,当导管和撞块座的座腔内气体压力再次上升到第二输出压力时重复以上动作,周而复始就产生了来回振荡而发生振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压力为5.5MPa±0.5MPa。
2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压力大于所述第一输出压力。
22.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压力为0.7MPa,所述第二输出压力为0.9MPa。
23.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呼吸器还包括声音报警装置。
CN 201010139127 2010-03-31 2010-03-31 振动式报警空气呼吸器 Active CN102205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39127 CN102205174B (zh) 2010-03-31 2010-03-31 振动式报警空气呼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39127 CN102205174B (zh) 2010-03-31 2010-03-31 振动式报警空气呼吸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5174A CN102205174A (zh) 2011-10-05
CN102205174B true CN102205174B (zh) 2013-07-31

Family

ID=44694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39127 Active CN102205174B (zh) 2010-03-31 2010-03-31 振动式报警空气呼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51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8931B (zh) * 2014-10-23 2016-08-31 南通市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空气呼吸器双重报警装置
CN106139438A (zh) * 2015-03-30 2016-11-23 上海鹰格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预报警空气呼吸器
KR102100885B1 (ko) * 2018-10-05 2020-04-16 황준호 선박운송용 컨테이너 내부의 화재진압을 위한 파이프형 소화 설비
WO2021019348A1 (en) * 2019-07-26 2021-02-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ow pressure alarm for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CN113440758B (zh) * 2021-06-25 2022-07-12 江苏华燕船舶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自救式呼吸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9473A (en) * 1978-06-19 1981-02-10 Dragerwerk Aktiengesellschaft Warning signal producing device for protective breathing apparatus
CN1843525A (zh) * 2005-04-07 2006-10-11 宬世济 便携式呼吸装置
CN2933464Y (zh) * 2006-08-09 2007-08-15 山西虹安科技有限公司 正压氧气呼吸器
CN201394290Y (zh) * 2009-05-14 2010-02-03 太原市神瑞安全救护科技有限公司 仓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CN201823177U (zh) * 2010-03-31 2011-05-11 上海依格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空气呼吸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9473A (en) * 1978-06-19 1981-02-10 Dragerwerk Aktiengesellschaft Warning signal producing device for protective breathing apparatus
CN1843525A (zh) * 2005-04-07 2006-10-11 宬世济 便携式呼吸装置
CN2933464Y (zh) * 2006-08-09 2007-08-15 山西虹安科技有限公司 正压氧气呼吸器
CN201394290Y (zh) * 2009-05-14 2010-02-03 太原市神瑞安全救护科技有限公司 仓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CN201823177U (zh) * 2010-03-31 2011-05-11 上海依格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空气呼吸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5174A (zh) 2011-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5174B (zh) 振动式报警空气呼吸器
US7342502B2 (en) Wireless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603024A (zh) 一种自动调节正压式动力送风防毒面罩及其控制系统
CN206342818U (zh) 一种消防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CN201823177U (zh) 空气呼吸器
CN102411868A (zh) 灭火器仿真教学装置
CN102143437B (zh) 用于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语音通信控制器及通信系统
AU2012339559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respiratory protection masks
CN202620520U (zh) 一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CN202605558U (zh) 接力式压缩氧自救器
CN2778323Y (zh) 森林消防人员化学氧呼吸器
CN106139438A (zh) 预报警空气呼吸器
CN202662216U (zh) 灭火器仿真教学装置
CN203763693U (zh) 一种矿用呼吸面具
CN216877625U (zh) 一种便捷可靠的消防自救器
CN204767085U (zh) 一种紧急预警装置
CN205847491U (zh) 一种远距离通话装置
CN211097130U (zh) 一种正压式化学氧作业呼吸器
CN210583396U (zh) 侧面供气式空呼面罩
CN208823829U (zh) 一种呼吸器减压器用报警哨装置
CN204502174U (zh) 预报警呼吸装置
CN114470545A (zh) 便捷可靠的消防自救器
CN211984037U (zh) 一种可视化应急求援头盔
CN220424407U (zh) 一种背负式泡沫灭火装置
CN207186937U (zh) 矿井自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zone B, 2nd floor, No.290 Guiqiao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EAGLE SAFETY EQUIPMENT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No.1, Lane 955, Jinhai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EAGLE SAFETY EQUIPMENT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3

Address after: 510663 No.9 Nanxiang 2nd Road, Science City,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3M MATERIAL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zone B, 2nd floor, No.290 Guiqiao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EAGLE SAFETY EQUIPMENT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