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2287B - 应用删除方法及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应用删除方法及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2287B
CN102202287B CN2011101094411A CN201110109441A CN102202287B CN 102202287 B CN102202287 B CN 102202287B CN 2011101094411 A CN2011101094411 A CN 2011101094411A CN 201110109441 A CN201110109441 A CN 201110109441A CN 102202287 B CN102202287 B CN 1022022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subscription
platform
product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094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2287A (zh
Inventor
何华杰
于鹏
王志军
马丽
刘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094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22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02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2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激活、删除方法及管理系统。应用激活方法包括:多应用管理平台接收应用激活请求;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未订购,则向VAC发送所述产品的订购请求;VAC根据所述订购请求生成订购关系,将订购完成结果返回多应用管理平台;多应用管理平台生成应用激活指令并发送给安全模块。在应用激活过程中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已订购,若未订购则触发订购流程,订购完成后再下发应用激活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未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Description

应用删除方法及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激活、删除方法及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手机安全模块的近场通信业务正在受到运营商和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场通信应用的种类不断的丰富,使用领域不断扩展,因此对应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运营商而言,应用需要发布成产品,并且和现有的运营商对产品的管理、控制机制紧密结合,才能实现运营商对应用的合理控制和有效计费。 
现有技术中,应用多采取预置的方式直接下载到卡上。由于应用的状态形式比较单一,在下载前后均没有统一的机制对应用进行管理,对应用状态进行控制。另外,应用对应的运营商的产品模型也比较单一,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激活、删除方法及管理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激活方法,包括: 
多应用管理平台接收应用激活请求,所述应用激活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 
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 述产品未订购,则向增值业务鉴权中心VAC发送所述产品的订购请求; 
所述VAC根据所述订购请求生成订购关系,并将订购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 
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生成应用激活指令,将所述应用激活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包括: 
多应用管理平台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 
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需退订,则向增值业务鉴权中心VAC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 
所述VAC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 
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包括: 
应用平台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 
所述应用平台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需退订,则向增值业务鉴权中心VAC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 
所述VAC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应用平台; 
所述应用平台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包括: 
多应用管理平台,用于接收应用激活请求,所述应用激活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未订购,则向增值业务鉴权中心VAC发送所述产品的订购请求;在接收到所述VAC返回的订购完成结果后生成应用激活指令,将所述应用激活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增值业务鉴权中心VAC,用于接收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发送的订购请求,根据所述订购请求生成订购关系,并将订购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包括: 
多应用管理平台,用于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需退订,则向增值业务鉴权中心VAC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接收所述VAC返回的退订完成结果,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所述VAC,用于接收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发送的所述退订请求,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包括: 
应用平台,用于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需退订,则向增值业务鉴权中心VAC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接收所述VAC返回的退订完成结果,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所述VAC,用于接收所述退订请求,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应用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激活过程中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已订购,若未订购则触发订购流程,订购完成后再下发应用激活指令,或是在应 用删除过程中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需退订,若需退订则触发退订流程,退订完成后再下发应用删除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近场通信系统架构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平台侧的应用状态的状态转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载到安全模块上的应用状态的状态转换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激活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激活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激活方法实施例三的信令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三的信令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六的信令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清楚详细的说明,先以近场通信为例对现有技术中的通信系统架构进行介绍。图1为现有技术中近场通信系统架构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架构中通常包含以下几部分: 
1)多应用管理平台 
多应用管理平台是一个可管理的、为各行业提供基于智能卡的各类应用发行及管理的公共开放服务平台,智能卡为嵌有微芯片的智能安全模块,其表现形式可以为USIM卡、手机终端内嵌安全芯片、SD卡、贴膜卡等。多应用管理平台认证并授权应用平台使用多应用管理平台相关业务能力,为其提供了安全的应用发行及应用管理的手段。其主要管理功能包括用户识别应用发展工具(SIM Tool Kit,简称STK)菜单管理、应用管理、应用提供商管理、订购关系管理、空间租赁管理等。 
2)应用平台 
应用平台是针对具体应用进行日常管理的服务平台,如针对近场通信应用的近场通信应用平台。应用平台可以是运营商自有的应用平台,也可以是独立的第三方应用提供商的应用平台。应用平台主要完成应用本身的逻辑控制,可通过调用多应用管理平台提供的功能完成对智能卡上应用的管理。 
3)业务支撑系统(Business Support System,简称BSS) 
BSS系统是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面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全面支撑。主要包括面向所有公众客户提供统一展现运营商形象的外部门户支撑,面向客户提供统一售前售中售后支撑的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全面洞察客户及各种营销分析的经营分析处理、实现合作战略共赢的合作伙伴管理、实现综合业务与3G支撑的综合计费帐务、结算与采集处理。 
卡发行管理系统是BSS系统的子系统,负责用户卡(即安全模块)和销售点终端安全存取模块(Purchase Secure Access Module,简称PSAM卡)的发行。 
4)增值业务鉴权中心(Value-added Services Authentication Center,简称VAC),负责对增值业务的统一鉴权,通常由运营商管理。 
5)安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信息、鉴权密钥等,通常安装在移动终端中。每个安全模块均有一个唯一的安全模块标识。安全模块可分为:用户身份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简称SIM卡),全球用户身份模块(Universe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简称USIM卡),IP多媒体业务标识模块(IPMultimedia Service Identity Module,简称ISIM卡),安全数码卡(Secure DigitalMemory Card,简称SD卡)等。 
下面以近场通信业务为例,介绍一下业务、应用和产品的关系。 
近场通信业务为一类业务。应用和产品为多对一的关系。即一个应用可以发布成一个产品,或者多个应用发布成一个产品。对于运营商自主运营的应用或者由运营商代为管理的应用,可以一个或多个应用发布成一个产品。对于空间租赁模式,即将安全模块上的特定大小的空间租赁给第三方应用提供商,此时运营商不再关心该空间内的应用情况,可以将一个多个应用发布成一个产品。 
仍以近场通信业务为例,介绍一下多应用管理平台、VAC、BSS对于业务、应用和产品信息的处理。 
多应用管理平台从VAC中同步已经生效的近场通信业务的业务信息、产品信息,在创建应用时由应用提供商选择应用所关联的业务ID和产品ID,实现应用和业务、产品的关联。 
在多应用管理平台采取一级架构的情况下,当BSS集中完成时从总部VAC可以同步总部和省分应用提供商信息。当BSS集中未实现时,省分VAC将省分的应用提供商信息同步至总部VAC,多应用管理平台从总部VAC同步总部和省分的应用提供商信息。在多应用管理平台采取二级架构的情况下,总部的多应用管理平台从总部VAC同步总部应用提供商信息,各省多应用管理平台从各省VAC同步各省应用提供商信息。 
针对现有技术中应用的状态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根据运营商的需求,重新对应用状态和生命周期的流转进行了规划,提出了适合运营商业务运营的管理和流转机制。下面分别对平台侧和下载到卡上的应用状态进行描述。 
对于多应用管理平台而言,应用状态包括如下几种: 
1)已申请:应用提供商上传应用代码后,运营商管理员没有审核前的状态。 
2)已审核:运营商管理员审核通过,但是未进行测试的状态。 
3)已测试:运营商管理员对已审核的应用进行测试,测试通过后的状态。 
4)已发布:测试通过后且应用已经可以面向用户推出的状态。 
5)暂停下载:应用暂停用户下载的状态。此时,在向用户展示的门户上,此应用不再可见,对于已经下载此应用的用户除外。 
6)注销:应用被注销,用户不能再下载此应用。 
图2为上述平台侧的应用状态的状态转换图。多应用管理平台对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对工作流进行控制。在应用提供商发布应用后,可 以采用统一的WEB门户、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简称WAP)、STK菜单展现的方式为用户展现。对于预置类应用,同样可以在WEB、WAP、STK菜单上展现。 
对于已经下载到安全模块上的应用,应用状态包括如下几种: 
1)已安装:该应用已经下载至安全模块上并完成安装。对于可动态下载的应用,下载之后自动完成安装。 
2)已个人化:该应用已经完成应用个人信息写入、应用密钥写入等操作。 
3)已激活:已经完成个人化的应用,需要激活该应用才能使用。 
4)已删除:该应用已经被删除。 
5)锁定:该应用暂时处于不可用状态,待进行应用解锁后可处于正常状态。 
图3为上述下载到安全模块上的应用状态的状态转换图。其中,应用由已安装状态转变为已个人化的状态的流程如下: 
对于经由多应用管理平台完成个人化的应用,个人化信息由应用平台生成,传递给多应用管理平台,多应用管理平台透传给安全模块。在个人化完成后,多应用管理平台将应用状态由未个人化改变为已个人化,并通知应用平台已经完成个人化。 
对于不经由多应用管理平台完成个人化的应用,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完成个人化: 
由应用平台创建应用时完成个人化,如公交应用,由相关规范定义好哪些应用在发卡前已经完成个人化,多应用管理平台根据规范将应用是否个人化的状态录入应用平台; 
由应用平台自行通过自有读写终端完成个人化,而后通知多应用管理平 台将应用状态由未个人化改变为已个人化; 
对于采取空间租赁模式且应用信息要求高度保密的应用,如银行应用,可以采取如下流程:银行完成应用写入和个人化过程后,将安全模块流转至运营商处完成运营商开卡流程。此时,可在安全模块流转至运营商处时将安全模块上的应用状态置为已个人化。 
结合上述平台侧和下载到安全模块上的应用状态,当产品的状态由生效变为暂停时,产品下面关联的应用状态在平台侧变为暂停下载,下载到安全模块上的应用状态变为锁定。当产品状态由暂停恢复为生效时,产品下面关联的应用状态在平台侧由暂停下载恢复为已发布,下载到安全模块上的应用状态变为已激活。当产品状态变为失效时,产品下面关联的应用状态在平台侧变为注销,下载到安全模块上的应用状态变为已删除。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激活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包括: 
步骤401、多应用管理平台接收应用激活请求,所述应用激活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 
根据上述对下载到安全模块上的应用状态的描述可知,应用下载到安全模块上后,需要激活的流程才可以使用。对于安装完成后不需要经过受理点(营业厅或受理终端等)即可完成个人化的应用,用户可以在STK菜单、多应用管理平台的用户门户或者应用平台的门户上点击激活按钮,或者在营业厅进行激活操作。 
所述应用激活请求还可以包含用户标识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这里的安全模块标识可以是USIM卡标识、SIM卡标识、SD卡标识等。 
步骤402、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未订购,则向VAC发送所述产品的订购请求; 
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在应用创建时即保存了应用与业务和产品的对应关系,因此这里根据所述应用标识可以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标识,如产品ID。由于若未订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则不允许使用该应用,因此本实施例在应用的激活过程中对产品是否订购进行判断。 
实际应用中,在向VAC发送所述产品的订购请求之前,通常还需用户确认该产品的资费情况,与现有技术的产品订购类似。 
步骤403、所述VAC根据所述订购请求生成订购关系,并将订购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 
这里的产品订购流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订购流程。 
步骤404、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生成应用激活指令,将所述应用激活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这里多应用管理平台和安全模块的交互应用激活指令的过程,可以跟现有技术中交互其他指令的过程类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激活过程中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已订购,若未订购则触发订购流程,订购完成后再下发应用激活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激活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UISM卡作为安全模块为例,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501、应用平台接收应用激活请求,所述应用激活请求包含应用标识、USIM卡标识和用户标识,将所述应用激活请求发送给多应用管理平台; 
对于安装完成后需要在受理点完成个人化的应用,在个人化完成时,应用平台触发应用激活请求到多应用管理平台。 
步骤502、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接收所述应用激活请求; 
步骤503、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根据所述应用激活请求进行用户鉴权、应用鉴权和应用供应商鉴权; 
这里的鉴权跟现有技术中一样,比如判断用户是否合法用户,应用是否合法状态,应用提供商是否合法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若鉴权不通过则返回出错信息、结束步骤,若鉴权通过则执行步骤504。 
步骤504、多应用管理平台判断所述USIM卡是否已注册,若未注册则执行注册流程,若已注册则确定所述USIM卡已下载所述应用且所述应用已个人化; 
这里,个人化流程可以分为两种:1)对于公交等不需要去现场进行个人化的应用,由应用平台生成个人化数据,经由多应用管理平台或者应用平台下发至卡中;2)对于银行等需要用户去现场进行个人化的应用,则应用平台通知用户需要去相关受理点进行个人化。 
进一步地,若所述USIM卡未下载所述应用或所述应用未完成个人化,则返回出错信息、结束步骤,若所述USIM卡已下载所述应用且所述应用已个人化则执行步骤505. 
步骤505,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 
步骤506、判断所述产品下是否关联至少两个应用,若是执行步骤507,若否则执行步骤508; 
这里,若所述产品只关联所述应用,则确定所述产品未订购,进而执行订购流程。 
步骤507、判断所述产品是否已订购,若是则执行步骤511,若否则执行步骤508; 
步骤508、多应用管理平台向VAC发送所述产品的订购请求; 
步骤509、所述VAC将所述订购请求发送给BSS,接收所述BSS返回的订购完成结果; 
步骤510、所述VAC生成订购关系,并将订购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和所述应用平台; 
这里,为了保证VAC和BSS的数据统一,VAC可以将订购请求发给BSS,在收到BSS返回的订购完成结果时再生成订购关系。 
步骤511、多应用管理平台和所述USIM卡建立安全通道; 
实际应用中,多应用管理平台通常还需先向所述USIM卡片发送选择主安全域指令,然后再和所述USIM卡建立安全通道。 
步骤512、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生成应用激活指令,将所述应用激活指令发送给所述USIM卡; 
步骤513、所述USIM卡向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返回应用激活响应。 
实际应用中,多应用管理平台通常还向应用平台、用户展现应用激活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激活过程中先进行鉴权、确定已个人化后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已订购,若未订购则触发订购流程,订购完成后再下发应用激活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激活方法实施例三的信令图。本实施例以USIM卡作为安全模块为例,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1、用户/操作员向多应用管理平台请求应用激活; 
这里也可以是用户/操作员通过应用平台向多应用管理平台请求应用激活。 
步骤602、多应用管理平台进行用户鉴权、应用鉴权、应用提供商鉴权,若鉴权未通过,执行步骤603,若鉴权通过,执行步骤604; 
步骤603、返回出错信息,结束; 
若步骤601中用户/操作员通过应用平台向多应用管理平台请求应用激活,对应地,步骤603中通过应用平台向用户/操作员返回出错信息。 
步骤604、多应用管理平台判断USIM卡是否注册,若未注册,执行步骤605,若已注册,执行步骤606; 
步骤605、执行USIM卡注册流程,注册完后执行步骤606; 
步骤606、判断卡内是否已经下载该应用,且该应用是否已个人化,若未下载或未个人化,执行步骤607,若已下载且已个人化,执行步骤608; 
步骤607、返回出错信息,结束; 
若步骤601中用户/操作员通过应用平台向多应用管理平台请求应用激活,对应地,步骤607中通过应用平台向用户/操作员返回出错信息。 
步骤608、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下是否有多个应用,若有多个应用且未订购该产品,则执行步骤609,若有多个应用且该产品已经订购,则执行步骤616,若只有一个应用,则执行步骤609; 
步骤609、多应用管理平台向用户/操作员进行资费明示,提示用户/操作员进行二次确认; 
步骤610、多应用管理平台向VAC发起订购请求; 
步骤611、VAC向BSS发起订购请求; 
步骤612、BSS向VAC返回订购完成结果; 
步骤613、VAC生成订购关系; 
步骤614、VAC将订购完成结果通知多应用管理平台; 
步骤615、VAC通知应用平台订购关系; 
步骤616、多应用管理平台向USIM卡发送选择主安全域指令; 
步骤617、多应用管理平台和USIM卡建立安全通道; 
步骤618、多应用管理平台生成应用激活指令; 
步骤619、多应用管理平台下发应用激活指令到空中服务平台或读写终端; 
步骤620、空中服务平台或读写终端将应用激活指令发给USIM卡; 
步骤621、USIM卡向空中服务平台或读写终端返回应用激活响应; 
步骤622、空中服务平台或读写终端向多应用管理平台返回应用激活响应; 
步骤623、多应用管理平台向用户/操作员展现应用激活成功结果。 
若步骤601中用户/操作员通过应用平台向多应用管理平台请求应用激活,对应地,步骤623中通过应用平台向用户/操作员展现应用激活成功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激活过程中先进行鉴权、确定已个人化后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已订购,若未订购则触发订购流程,订购完成后再下发应用激活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 所示,该实施例包括: 
步骤701、多应用管理平台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 
用户不需要使用该应用时,可以进行应用的删除。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点击STK菜单、在多应用管理平台的用户门户或者在应用平台的门户上发起应用删除请求。 
所述应用删除请求还可以包含用户标识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这里的安全模块标识可以是USIM卡标识、SIM卡标识、SD卡标识等。 
步骤702、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需退订,则向VAC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 
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在应用创建时即保存了应用与业务和产品的对应关系,因此这里根据所述应用标识可以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标识,如产品ID。由于若该应用是关联产品的唯一在使用的应用,则删除该应用对用户来说相当于不需要该关联产品,因此本实施例在应用的删除过程中对产品是否需退订进行判断。 
实际应用中,在向VAC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之前,通常还需用户二次确认退订该产品,与现有技术的产品退订类似。 
步骤703、所述VAC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 
这里的产品退订流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退订流程。 
步骤704、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这里多应用管理平台和安全模块的交互应用删除指令的过程,可以跟现有技术中交互其他指令的过程类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删除过程中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需退订,若需退订则触发退订流程,退订完成后再下发应用删除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USIM卡作为安全模块为例,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801、应用平台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USIM卡标识和用户标识,将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发送给多应用管理平台; 
步骤802、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接收所述应用删除请求; 
步骤803、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根据所述应用删除请求进行用户鉴权、应用鉴权和应用供应商鉴权; 
这里的鉴权跟现有技术中一样,比如判断用户是否合法用户,应用是否合法状态,应用提供商是否合法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若鉴权不通过则返回出错信息、结束步骤,若鉴权通过则执行步骤804。 
步骤804、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判断所述USIM卡是否已注册,若未注册则执行注册流程,若已注册则确定所述USIM卡已下载所述应用; 
进一步地,若所述USIM卡未下载所述应用,则返回出错信息,结束。 
步骤805,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 
步骤806、判断所述产品下是否关联至少两个应用,若是执行步骤807,若否则执行步骤808; 
这里,若所述产品只关联所述应用,则确定所述产品需退订,进而执行退订流程。 
步骤807、判断除所述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是否有至少一个在使用,若否则执行步骤808,若是则执行步骤811; 
若该产品关联的除所述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均未使用,则确认所述产品需退订,进而执行退订流程,若至少一个其他应用在使用,则确认所述产品无需退订,仅删除该应用即可。这里,在使用是指应用已下载到USIM卡上且未删除的状态。 
步骤808、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向所述应用平台进行退订鉴权; 
通常在退订鉴权通过后,多应用管理平台还可以提示用户完成二次确认。 
步骤809、多应用管理平台向VAC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 
步骤810、所述VAC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和所述应用平台; 
这里,为了保证VAC和BSS的数据统一,VAC可以将退订请求发给BSS,在收到BSS返回的退订完成结果时再取消订购关系。 
步骤811、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和所述USIM卡建立安全通道; 
步骤812、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USIM卡; 
通常,USIM卡在接收到应用删除指令后,会删除USIM卡上该应用相关的代码和个人化数据。 
步骤813、所述USIM卡向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返回应用删除响应。 
进一步地,多应用管理平台通知空中下载(Over the Air,简称OTA)平台应用删除,OTA平台生成菜单解除指令,由多应用管理平台下发,解除所述USIM卡上的应用菜单绑定,删除STK菜单呈现。 
实际应用中,若该应用删除请求是由用户直接向多应用管理平台发起, 则多应用管理平台还通知应用平台该应用已删除。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删除过程中多应用管理平台进行鉴权后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需退订,若需退订则触发退订流程,退订完成后再下发应用删除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三的信令图。本实施例以USIM卡作为安全模块为例,如图9所示,包括: 
步骤901、用户/操作员向多应用管理平台请求应用删除; 
这里,用户/操作员既可以直接向多应用管理平台请求应用删除,也可以通过应用平台向多应用管理平台请求应用删除。 
步骤902、多应用管理平台进行用户鉴权、应用鉴权、应用提供商鉴权,若鉴权未通过执行步骤903,若鉴权通过执行步骤904; 
步骤903、返回出错消息,结束; 
若步骤901中用户/操作员通过应用平台向多应用管理平台请求应用删除,对应地,步骤903中通过应用平台向用户/操作员返回出错信息。 
步骤904、多应用管理平台判断所述USIM卡是否注册,如果未注册,执行步骤905,如果已注册,执行步骤906; 
步骤905、执行USIM卡注册流程,注册完毕执行步骤906; 
步骤906、多应用管理平台判断所述USIM卡内是否已经下载该应用,若未下载执行步骤907,若已下载执行步骤908; 
步骤907、返回出错信息,结束; 
若步骤901中用户/操作员通过应用平台向多应用管理平台请求应用删 除,对应地,步骤907中通过应用平台向用户/操作员返回出错信息。 
步骤908、多应用管理平台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下是否有多个应用,若有多个应用且用户在使用其他应用则执行步骤917,若有多个应用但用户未在使用其他应用则执行步骤909,若只有一个应用则执行步骤909; 
步骤909、多应用管理平台去应用平台进行退订鉴权; 
步骤910、多应用管理平台提示用户/操作员完成二次确认; 
步骤911、多应用管理平台向VAC发起退订请求; 
步骤912、VAC向BSS发起退订请求; 
步骤913、BSS向VAC返回退订完成结果; 
步骤914、VAC取消订购关系; 
步骤915、VAC将退订完成结果通知多应用管理平台; 
步骤916、VAC通知应用平台已退订; 
步骤917、多应用管理平台向USIM卡发送选择主安全域指令; 
步骤918、多应用管理平台和卡片建立安全通道; 
步骤919、多应用管理平台生成应用删除指令; 
步骤920、多应用管理平台下发应用删除指令至空中服务平台或读写终端; 
步骤921、空中服务平台或读写终端将应用删除指令发给USIM卡; 
步骤922、USIM卡向空中服务平台或读写终端返回应用删除响应; 
步骤923、空中服务平台或读写终端向多应用管理平台返回应用删除响应; 
步骤924、OTA平台生成菜单解除指令,交由多应用管理平台下发,解 除所述USIM卡上的应用菜单绑定,删除STK菜单呈现。 
步骤925、多应用管理平台判断是否满足自动删除安全域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执行步骤927; 
这里删除安全域的条件是创建该安全域时设定的,比如创建安全域时设定若该安全域中没有应用即删除,则多应用管理平台判断该安全域中是否还有应用,若无则删除该安全域,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926、如果符合条件,则执行安全域删除流程; 
步骤927、多应用管理平台向OTA平台发送应用删除通知; 
步骤928、OTA平台返回应用删除通知响应; 
步骤929、多应用管理平台用户/操作员展现应用删除成功结果; 
步骤930、若该应用删除操作由用户直接向多应用管理平台发起,则多应用管理平台通知应用平台该应用已删除; 
步骤931、应用平台返回通知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删除过程中多应用管理平台进行鉴权后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需退订,若需退订则触发退订流程,退订完成后再下发应用删除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是针对签约空间模式下应用平台通过自身渠道进行应用的管理和删除的情况,如图10所示,该实施例包括: 
步骤101、应用平台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 
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应用平台自身渠道(如应用提供商设置的受理点等)请求应用删除。所述应用删除请求还可以包含用户标识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这里的安全模块标识可以是USIM卡标识、SIM卡标识、SD卡标识等。 
步骤102、所述应用平台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需退订,则向VAC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 
所述应用平台在应用创建时即保存了应用与业务和产品的对应关系,因此这里根据所述应用标识可以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标识,如产品ID。由于若该应用是关联产品的唯一在使用的应用,则删除该应用对用户来说相当于不需要该关联产品,因此本实施例在应用的删除过程中对产品是否需退订进行判断。 
步骤103、所述VAC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应用平台; 
这里的产品退订流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退订流程。 
步骤104、所述应用平台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这里应用平台和安全模块的交互应用删除指令的过程,可以跟现有技术中交互其他指令的过程类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删除过程中应用平台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需退订,若需退订则触发退订流程,退订完成后再下发应用删除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 例是针对签约空间模式下应用平台通过自身渠道进行应用的管理和删除的情况,以USIM卡作为安全模块为例,如图11所示,包括: 
步骤201、应用平台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USIM卡标识和用户标识; 
步骤202、应用平台根据所述应用删除请求进行用户鉴权和应用鉴权; 
这里的鉴权跟现有技术中一样,比如判断用户是否合法用户,应用是否合法状态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若鉴权不通过则返回出错信息、结束步骤,若鉴权通过则执行步骤203。 
步骤203、所述应用平台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 
步骤204、判断所述产品下是否关联至少两个应用,若是执行步骤205,若否则执行步骤206; 
这里,若所述产品只关联所述应用,则确定所述产品需退订,进而执行退订流程。 
步骤205、判断除所述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是否在使用,若所述其他应用均未使用则执行步骤206,若所述其他应用中至少一个在使用,则执行步骤209; 
若该产品关联的除所述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均未使用,则确认所述产品需退订,进而执行退订流程,若至少一个其他应用在使用,则确认所述产品无需退订,仅删除该应用即可。这里,在使用是指应用已下载到USIM卡上且未删除的状态。 
步骤206、所述应用平台将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发送给多应用管理平台; 
步骤207、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将所述退订请求发给所述VAC; 
步骤208、所述VAC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多应用 管理平台和所述应用平台; 
这里,为了保证VAC和BSS的数据统一,VAC可以将退订请求发给BSS,在收到BSS返回的退订完成结果时再取消订购关系。 
步骤209、所述应用平台和所述USIM卡建立安全通道; 
步骤210、所述应用平台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USIM卡; 
通常,USIM卡在接收到应用删除指令后,会删除USIM卡上该应用相关的代码和个人化数据。 
步骤211、所述USIM卡向所述应用平台返回应用删除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删除过程中应用平台进行鉴权后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需退订,若需退订则触发退订流程,退订完成后再下发应用删除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六的信令图。本实施例是针对签约空间模式下应用平台通过自身渠道进行应用的管理和删除的情况,以USIM作为安全模块为例,如图12所示,包括: 
步骤301、用户/操作员向应用平台请求应用删除; 
步骤302、应用平台进行用户鉴权、应用鉴权,若鉴权未通过执行步骤303,若鉴权通过执行步骤304; 
步骤303、返回出错消息,结束; 
步骤304、应用平台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下是否有多个应用,若有多个应用且用户在使用其他应用则执行步骤312,若有多个应用但用户未在使 用其他应用则执行步骤305,若只有一个应用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5、应用平台向所述多应用管理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 
步骤306、多应用管理平台向VAC发起退订请求; 
步骤307、VAC向BSS发起退订请求; 
步骤308、BSS向VAC返回退订完成结果; 
步骤309、VAC取消订购关系; 
步骤310、VAC将退订完成结果通知多应用管理平台; 
步骤311、VAC通知应用平台已退订; 
步骤312、应用平台和卡片建立安全通道; 
步骤313、应用平台生成应用删除指令; 
步骤314、应用平台下发应用删除指令; 
步骤315、USIM卡向应用平台发送应用删除响应; 
步骤316、应用平台向用户/操作员展现应用删除成功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删除过程中应用平台进行鉴权后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需退订,若需退订则触发退订流程,退订完成后再下发应用删除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实施例包括: 
多应用管理平台31,用于接收应用激活请求,所述应用激活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未订购,则向VAC32发送所述产品的订购请求;在接收到VAC32返 回的订购完成结果后生成应用激活指令,将所述应用激活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VAC32,用于接收多应用管理平台31发送的所述订购请求,根据所述订购请求生成订购关系,并将订购完成结果返回多应用管理平台31。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参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激活方法实施例一。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激活过程中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已订购,若未订购则触发订购流程,订购完成后再下发应用激活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实施例包括: 
应用平台43,用于接收应用激活请求,所述应用激活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将所述应用激活请求发送给多应用管理平台41; 
多应用管理平台41,用于接收所述应用激活请求,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未订购,则向VAC42发送所述产品的订购请求;接收VAC42返回的订购完成结果,生成应用激活指令,将所述应用激活指令发送给安全模块44; 
VAC42,用于接收多应用管理平台41发送的所述订购请求,根据所述订购请求生成订购关系,并将订购完成结果返回多应用管理平台41; 
安全模块44,用于接收所述应用激活指令,向多应用管理平台41返回应用激活响应。 
进一步地,多应用管理平台41具体用于,若所述产品已订购,则生成应用激活指令,将所述应用激活指令发送给安全模块44。 
进一步地,多应用管理平台41具体用于,若所述产品只包含所述应用,则确定所述产品未订购;若所述产品包含至少两个应用,则判断所述产品是否已订购。 
进一步地,多应用管理平台41具体用于,进行用户鉴权、应用鉴权和应用供应商鉴权,确认所述USIM卡已注册、已下载所述应用且所述应用已个人化。 
进一步地,多应用管理平台4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应用激活响应,通知应用平台43应用激活成功。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参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激活方法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激活过程中先进行鉴权、确定已个人化后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已订购,若未订购则触发订购流程,订购完成后再下发应用激活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实施例包括: 
多应用管理平台51,用于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需退订,则向VAC52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接收VAC52返回的退订完成结果,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VAC52,用于接收多应用管理平台51发送的所述退订请求,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多应用管理平台51。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参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一。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删除过程中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需退订,若 需退订则触发退订流程,退订完成后再下发应用删除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1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实施例包括: 
应用平台63,用于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将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发送给多应用管理平台61; 
多应用管理平台61,用于接收所述应用删除请求,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需退订,则向VAC62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接收VAC62返回的退订完成结果,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安全模块64; 
VAC62,用于接收多应用管理平台61发送的所述退订请求,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多应用管理平台61; 
安全模块64,用于接收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向多应用管理平台61返回应用删除响应。 
进一步地,多应用管理平台61具体用于,若所述产品无需退订,则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安全模块64。 
进一步地,多应用管理平台61具体用于,若所述产品只包含所述应用,则确定所述产品需退订;若所述产品包含至少两个应用,则判断除所述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是否在使用,若所述其他应用均未使用则确定所述产品需退订,若所述其他应用中至少一个在使用,则确定所述产品无需退订。 
进一步地,多应用管理平台61具体用于,进行用户鉴权、应用鉴权和应用供应商鉴权,确认所述USIM卡已注册且已下载所述应用。 
进一步地,多应用管理平台6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应用删除响应,通知应用平台63应用删除成功。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参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删除过程中多应用管理平台进行鉴权后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需退订,若需退订则触发退订流程,退订完成后再下发应用删除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实施例包括: 
应用平台71,用于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需退订,则向VAC72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接收VAC72返回的退订完成结果,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VAC72,用于接收所述退订请求,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应用平台71。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参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四。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删除过程中应用平台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需退订,若需退订则触发退订流程,退订完成后再下发应用删除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实施例包括: 
应用平台81,用于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需退订,则向多应用管理平台83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接收VAC82返 回的退订完成结果,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安全模块84; 
多应用管理平台83,用于接收应用平台81发送的退订请求,将所述退订请求发给VAC82; 
VAC82,用于接收多应用管理平台83发送的所述退订请求,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应用平台81和多应用管理平台83; 
安全模块84,用于接收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向应用平台81返回应用删除响应。 
进一地,应用平台81具体用于,若所述产品无需退订,则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给安全模块84。 
进一步地,应用平台81具体用于,若所述产品只包含所述应用,则确定所述产品需退订;若所述产品包含至少两个应用,则判断除所述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是否在使用,若所述其他应用均未使用则确定所述产品需退订,若所述其他应用中至少一个在使用,则确定所述产品无需退订。 
进一步地,应用平台81具体用于,进行用户鉴权和应用鉴权。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参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实施例五或实施例六。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应用删除过程中应用平台进行鉴权后判断该应用关联的产品是否需退订,若需退订则触发退订流程,退订完成后再下发应用删除指令的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应用的状态和产品的管理进行良好的对应,导致运营商无法对应用进行合理控制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应用的管理机制与产品的管理机制的高度契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应用管理系统实施例可以合成在一起,比如多应用管理平台既可以处理应用激活请求也可以处理应用删除请求,根据应用环境和接收到的请求类型触发完成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应用删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平台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
所述应用平台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需退订,则向增值业务鉴权中心VAC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
所述VAC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应用平台;
所述应用平台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所述向增值业务鉴权中心VAC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应用平台将所述退订请求发给多应用管理平台,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将所述退订请求发给所述VAC;
所述VAC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之后还包括:
所述VAC将所述退订完成结果发送给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产品无需退订,则所述应用平台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给所述安全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产品需退订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产品只包含所述应用,则确定所述产品需退订;若所述产品包含至少两个应用,则判断除所述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是否在使用,若所述其他应用均未使用则确定所述产品需退订,若所述其他应用中至少一个在使用,则确定所述产品无需退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之后还包括:
所述安全模块向所述应用平台返回应用删除响应。
5.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平台,用于接收应用删除请求,所述应用删除请求包含应用标识和安全模块标识;根据所述应用标识确定所述应用关联的产品,若所述产品需退订,则向增值业务鉴权中心VAC发送所述产品的退订请求;接收所述VAC返回的退订完成结果,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送给所述安全模块;
所述VAC,用于接收所述退订请求,根据所述退订请求取消订购关系,并将退订完成结果返回所述应用平台;
所述系统还包括:多应用管理平台,用于接收所述应用平台发送的退订请求,将所述退订请求发给所述VAC;
所述应用平台具体用于,将所述退订请求发送给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
所述VAC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发送的所述退订请求,并将所述退订完成结果发送给所述多应用管理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平台具体用于,若所述产品无需退订,则生成应用删除指令,将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发给所述安全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平台具体用于,
若所述产品只包含所述应用,则确定所述产品需退订;若所述产品包含至少两个应用,则判断除所述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是否在使用,若所述其他应用均未使用则确定所述产品需退订,若所述其他应用中至少一个在使用,则确定所述产品无需退订。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安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应用删除指令,向所述应用平台返回应用删除响应。
CN2011101094411A 2011-04-26 2011-04-26 应用删除方法及管理系统 Active CN1022022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94411A CN102202287B (zh) 2011-04-26 2011-04-26 应用删除方法及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94411A CN102202287B (zh) 2011-04-26 2011-04-26 应用删除方法及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2287A CN102202287A (zh) 2011-09-28
CN102202287B true CN102202287B (zh) 2013-11-20

Family

ID=44662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094411A Active CN102202287B (zh) 2011-04-26 2011-04-26 应用删除方法及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22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2370B (zh) * 2016-03-16 2019-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366A (zh) * 2009-07-07 2011-01-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体验式计费的方法、代理模块、终端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32077B2 (en) * 2003-03-12 2016-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ic subscription system for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provided to wireless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366A (zh) * 2009-07-07 2011-01-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体验式计费的方法、代理模块、终端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2287A (zh) 201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5927C (zh) 动态口令认证方法
US919181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OTA provisioning applications through use of profiles and data preparation
CN104093139B (zh) 空中写卡方法、服务器和智能卡
US9628981B2 (en) Method for changing MNO in embedded SIM on basis of special privilege, and embedded SIM and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e
CN104904178B (zh) 提供虚拟专用网络隧道的方法和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317626B (zh) 终端设备中应用软件权限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469739B (zh) 一种写卡方法和客户端设备
CN107295573B (zh) 一种业务应用流量的引导方法和系统
CN101222771B (zh) 支持虚拟sim卡的网络设备
KR101514754B1 (ko) non-UICC SE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 중요 정보를 OTA 프로비저닝 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530775A (zh) 用于提供可控的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94596A (zh) 一种实现空中配号的智能卡的发行系统及方法
CN104602224A (zh) 一种基于nfc手机swp-sim卡的空中开卡方法
CN101222711A (zh) 支持虚拟sim卡的移动通讯网络系统及其认证方法
CN101222712A (zh) 支持虚拟sim卡的移动终端及其用户身份认证方法
CN104581690B (zh) 智能卡入网开通方法、空中写卡平台和智能卡
CN112203276B (zh) 一种携号转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430273A (zh) 一种基于5g实时传输手机云桌面系统及方法
CN102694795B (zh) 一种在离线情况下使用应用服务的方法
CN106211129B (zh) 一种空中开卡的方法、系统及平台
CN101350056B (zh) 一种具有无线写卡功能的智能卡和无线写卡方法
CN101765101A (zh) 一种空中个人化写卡的方法和系统
CN106339632A (zh) 一种分配m2m设备管理权限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2510391B (zh) 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及智能卡
CN105812370B (zh) 智能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