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6341B - 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6341B
CN102196341B CN201010126958.7A CN201010126958A CN102196341B CN 102196341 B CN102196341 B CN 102196341B CN 201010126958 A CN201010126958 A CN 201010126958A CN 102196341 B CN102196341 B CN 1021963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asing
loudspeaker device
horn
sing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69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6341A (zh
Inventor
高戎彬
郑文杰
汪志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269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963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96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6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6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63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该喇叭模块包含一侧设有开孔、包含设置于开孔的一侧的阻挡结构的机壳;以可通过开孔的方式设置于机壳内的第一喇叭装置,包含第一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转换电路板传来的电气信号为声波信号的第一喇叭单体以及连接于第一壳体的一端、在第一壳体通过开孔被拉出机壳外时卡合于阻挡结构且相对于阻挡结构旋转、藉以调整第一喇叭单体的角度的卡合件;以及连接于第一喇叭装置且以可通过开孔的方式设置于机壳内的第二喇叭装置,包含以可相对于第一壳体滑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内、转换电路板传来的电气信号为声波信号的第二喇叭单体。本发明在无阻挡物的状态下将音质发挥到最好。

Description

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尤指一种可选择性地被隐藏收纳与外露于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笔记本型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相对地使用者对于功能以及外观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如外观要求偏向轻薄化设计,以及喇叭需要含有重低音音质等。由于笔记本型计算机体积越薄,其零组件的尺寸设计也相对需要配合轻薄化,但是喇叭音箱体积会影响喇叭的排气空间且影响到音质,故喇叭音箱需有一定的尺寸大小才能配合单体发出合乎测试要求的音质。举例来说,在传统重低音喇叭的设计过程中,由于重低音喇叭会产生较大的声压,此声压会使得喇叭本身产生振动,当此振动传递至该重低音喇叭周遭结构物时则会产生噪音,而降低重低音喇叭输出低音的质量,或是声压的振动可能会与其他电子组件(如硬盘)的振动产生共振效应,而造成整体结构振动的问题;此外由于单体音膜震动大,故在机构设计上往往需要预留较大的尺寸才不会让音膜撞击到笔记本型计算机内部结构,因而造成机构设计的限制。举例来说,在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180767专利中公开以蜗型伸缩管形式外露于笔记本型计算机的音箱设计,其可解决一般笔记本型计算机喇叭音箱空间不足的问题,然而其并未解决当具有不同音质的喇叭单体应用于笔记本型计算机时,各喇叭单体间仍可能产生音膜震动撞击的问题,故如何设计出可同时配置不同音质喇叭单体,且各喇叭单体间以及各喇叭单体不会与笔记本型计算机内部结构产生干涉造成震动与降低音质的机构设计,便为现今喇叭机构设计所需努力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选择性地被隐藏收纳与外露于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安装于一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该喇叭模块包含有一机壳,该机壳一侧设有一开孔,该机壳包含有一阻挡结构,该阻挡结构设置于该开孔的一侧;该喇叭模块还包含有一第一喇叭装置,该第一喇叭装置以可通过该机壳的该开孔的方式设置于该机壳内,该第一喇叭装置包含有一第一壳体;一第一喇叭单体,该第一喇叭单体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该第一喇叭单体用来转换一电路板所传来的电气信号为声波信号;以及一卡合件,该卡合件连接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端,该卡合件用来在该第一壳体通过该开孔被拉出于该机壳外时卡合于该机壳的该阻挡结构,且用来相对于该阻挡结构旋转,藉以调整该第一喇叭单体的角度;该喇叭模块还包含有一第二喇叭装置,该第二喇叭装置连接于该第一喇叭装置且以可通过该机壳的该开孔的方式设置于该机壳内,该第二喇叭装置包含有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以可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滑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壳体;以及一第二喇叭单体,该第二喇叭单体设置于该第二壳体内,该第二喇叭单体用来转换该电路板所传来的电气信号为声波信号。
本发明还公开该卡合件为一突肋,其突出于该第一壳体的该端的侧边,该阻挡结构包含有一凹槽,其形成于该机壳的内侧,该突肋用来限位于该凹槽内。
本发明还公开该阻挡结构包含有一齿槽,其形成于该开孔的周围,且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上分别形成有一锯齿结构,该齿槽用来限制该锯齿结构的旋转运动。
本发明还公开还包含一导轨结构,其安装于该机壳的内侧,其用来导引该第一壳体相对于该机壳的滑动。
本发明还公开该导轨结构的一端形成有一卡钩,其用来卡入该第一壳体上的一孔洞,藉以固定该第一喇叭装置于该机壳内部。
本发明还公开该导轨结构的顶端低于该阻挡结构的下缘。
本发明还公开该第一喇叭装置还包含有一第一施力部,其连接于该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藉以提供该第一壳体被拉出于该机壳的施力点。
本发明还公开当该第一壳体安装于该机壳内时,该第一施力部突出于该机壳的该侧。
本发明还公开该第二喇叭装置还包含有一第二施力部,其枢接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端,藉以提供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滑动的施力点。
本发明还公开该第二壳体上形成有一导槽,且该第一壳体上形成有一导轨,其设置于该导槽内,以使该第二壳体可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滑动。
本发明的各喇叭单体的音膜可在无阻挡物的状态下将音质发挥到最好,并可改善因其单体音膜震动大而导致机构空间设计受限的缺点,且可避免喇叭单体的声压振动与其他电子组件的振动产生共振效应,而造成整体结构振动的问题。此外,本发明还可达到多种不同音质呈现的收听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喇叭模块安装于便携式计算机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喇叭模块的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喇叭装置与第二喇叭装置的组件放大示意图。
图4至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喇叭模块在不同位置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50     喇叭模块        52     机壳
521    开孔            54     阻挡结构
541    凹槽            542    齿槽
56     导轨结构        561    卡钩
58     第一喇叭装置    60     第一壳体
601    锯齿结构        602    导轨
603    孔洞            62     第一喇叭单体
64     卡合件          66     第一施力部
68     第二喇叭装置    70     第二壳体
701    锯齿结构        702    导槽
72     第二喇叭单体    74     第二施力部
76     信号线          78     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喇叭模块50安装于便携式计算机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喇叭模块的组件分解示意图。便携式计算机可为一笔记本型计算机,且喇叭模块50可安装于便携式计算机的一侧,或是便携式计算机的两旁侧可分别设置一组喇叭模块50,藉以达到环场立体声的效果,在此实施例中针对其中一组喇叭模块50进行描述,至于喇叭模块50设置于便携式计算机的位置与数目可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视实际设计需求而定。喇叭模块50包含有一机壳52,其上设有一开孔521,机壳52包含有一阻挡结构54,其设置于开孔521的一侧,阻挡结构54可包含至少一凹槽541,其形成于机壳52的内侧,以及一齿槽542,其形成于开孔521的周围。此外,机壳52的内侧设置有一导轨结构56,其一端形成有一卡钩561,其中导轨结构56的顶端可设计低于阻挡结构54的下缘。
喇叭模块50还包含有一第一喇叭装置58,其以可通过机壳52的开孔的521方式设置于机壳52内,第一喇叭装置58包含有一第一壳体60,其中导轨结构56可用来导引第一壳体60相对于机壳52的滑动,第一壳体60上设置有一锯齿结构601,锯齿结构601用来与阻挡结构54的齿槽542相互啮合,藉以控制第一壳体60相对于机壳52的旋转行程;第一壳体60上还形成有至少一导轨602,在此实施例中两导轨602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60的两侧;此外,第一壳体60上还形成有一孔洞603,其中当第一壳体60置入机壳52内部时,导轨结构56的卡钩561可卡入第一壳体60的孔洞603,藉以固定第一喇叭装置58于机壳52内部。第一喇叭装置58还包含有一第一喇叭单体62,其设置于第一壳体60内,第一喇叭单体62用来转换电气信号为声波信号;第一喇叭装置58还包含有至少一卡合件64,其连接于第一壳体60的一端,在此实施例中两卡合件64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60的该端的两侧,举例来说卡合件64可为一突肋,其突出于第一壳体60的该端的侧边,卡合件64用来在第一壳体60通过开孔521并被拉出于机壳52外时卡合限位于阻挡结构54的凹槽541,如此一来可避免第一壳体60整个被抽拔出开孔521而脱离于机壳52,此外,卡合件64可用来在阻挡结构54的凹槽541内进行旋转,藉以相对于阻挡结构54旋转,此时第一壳体60的锯齿结构601与阻挡结构54的齿槽542相互啮合的机制可控制定位第一壳体60相对于机壳52的旋转行程,如此一来便可藉以调整第一喇叭单体62的角度,而提供使用者不同的收听角度。此外,第一喇叭装置58还包含有一第一施力部66,其连接于第一壳体60的另一端,藉以提供第一壳体60被拉出于机壳52的施力点,第一施力部66可为一把手,其中当第一壳体60被容置于机壳52内部时,第一施力部66可突出于机壳52的侧边,以使使用者便于施力于第一施力部66。
喇叭模块50还包含有一第二喇叭装置68,其以可相对于第一喇叭装置58移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喇叭装置58,且以可通过机壳52的开孔521的方式设置于机壳52内。请参阅图2与图3,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的组件放大示意图。第二喇叭装置68包含有一第二壳体70,其以可相对于第一壳体60滑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壳体60,第二壳体70上亦设置有一锯齿结构701,锯齿结构701用来与阻挡结构54的齿槽542相互啮合,藉以控制第二壳体70相对于机壳52的旋转行程;第二壳体70上还形成有至少一导槽702,在此实施例中两导槽702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70的两侧,且设置于相对于第一壳体60的两导轨602的位置,以使第一壳体60的导轨602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二壳体70的导槽702,如此一来第二壳体70便可相对于第一壳体60滑动。第二喇叭装置68还包含有一第二喇叭单体72,其设置于第二壳体70内,第二喇叭单体72用来转换电气信号为声波信号。此外,第二喇叭装置68还包含有一第二施力部74,其枢接于第二壳体70的一端,藉以提供第二壳体70相对于第一壳体60滑动的施力点,第二施力部74可为一把手,其中当使用者欲拉动第二壳体70相对于第一壳体60滑动时,可先将第二施力部74相对于第二壳体70旋转至与第二壳体70实质上平行的位置,之后再施力于第二施力部74的凸块,如此便可拉动第二壳体70相对于第一壳体60滑动。此外,当第二壳体70被容置于机壳52内部时,第二施力部74可贴齐于机壳52的侧边,藉以维持机壳52的外表美观。
此外,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可分别通过信号线76电连接于一电路板78,藉以接收电路板78所传来的电气信号而将该电气信号转换成声波信号,而第一喇叭装置58可较佳地为一重低音喇叭装置或一般类型的喇叭装置,且第二喇叭装置68可为一般类型的喇叭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6,图4至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喇叭模块50在不同位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不使用喇叭装置58或不需要将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抽出于机壳52外使用时,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可被收纳于机壳52之内,此时导轨结构56的卡钩561可卡入第一壳体60的孔洞603,藉以固定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在机壳52内部;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欲将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抽出于机壳52外使用时,例如欲收听不同音质(如普通音质与重低音音质)的音频数据时,则可施力于第一喇叭装置58的第一施力部66,此时导轨结构56的卡钩561可脱离于第一壳体60的孔洞603,且第一壳体60可在导轨结构56上相对于机壳52滑动,当第一壳体60通过开孔521并抽拉出机壳52之外时,可连带地带动连接于第一喇叭装置58的第二喇叭装置68抽出于机壳52之外,此时由于卡合件64可在第一壳体60通过开孔521并被拉出于机壳52外时卡合限位于阻挡结构54的凹槽541,如此一来可避免第一壳体60整个被抽拔出开孔521而脱离于机壳52,且藉由导轨结构56的顶端低于阻挡结构54的下缘的结构设计,使用者必须先抬起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的结合,以使第一壳体60离开导轨结构56,接下来方能使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顺利通过机壳52的开孔521,故亦可避免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因过度或快速抽拉而脱离于机壳52。
当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抽出于机壳52之外后,若使用者欲同时使用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则可先将第二施力部74相对于第二壳体70旋转至与第二壳体70实质上平行的位置,之后再施力于第二施力部74的凸块,如此便可拉动第二壳体70相对于第一壳体60滑动,藉以展开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如图5所示。由于可将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从便携式计算机内部抽出,故第一喇叭单体62与第二喇叭单体72的音膜可在无阻挡物的状态下将音质发挥到最好,再者由于可将第一喇叭单体62与第二喇叭单体72的开关功能分开,例如当第一喇叭单体62与第二喇叭单体72被收入机壳52内部时,可选择开启一般音质的喇叭单体;若是使用者需要有重低音音质时,可先将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整体抽出于机壳52之外,再将第二喇叭装置68相对于第一喇叭装置58抽出并开启重低音开关,以使具有重低音音质的第二喇叭单体72播放重低音音效。由于重低音类型喇叭的单体音膜震动大,所以以往在结构空间设计上需要在重低音喇叭的周遭预留较大的空隙,才不会让音膜撞击到周遭结构件,藉由本发明可将具有重低音音质的第二喇叭单体72抽拉出机壳52外部以及与其他音质喇叭单体(第一喇叭单体62)分离的机构设计,则可改善上述机构设计受限的缺点。此外,本发明喇叭模块50采用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的双层堆叠机构设计,而本发明亦可采用更多层喇叭装置堆叠的机构设计,而达到多种不同音质呈现的收听效果,其作用原理相同于前述实施例,在此便不再赘述。
再者,如图6所示,当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抽出于机壳52后,使用者可旋转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此时卡合件64可在阻挡结构54的凹槽541内进行旋转,而第一壳体60的锯齿结构601与第二壳体70的锯齿结构701和阻挡结构54的齿槽542相互啮合的机制可控制第一壳体60与第二壳体70相对于机壳52的旋转行程,意即此机构设计可使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在旋转时产生有感干涉及轻微阻挡效果,而辅助第一喇叭装置58与第二喇叭装置68的旋转定位,如此一来便可藉由调整第一喇叭单体62与第二喇叭单体72的角度,而提供使用者不同的收听角度。
相比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喇叭模块可将不同喇叭装置从便携式计算机内部抽出,故各喇叭单体的音膜可在无阻挡物的状态下将音质发挥到最好,再者由于本发明的机构设计可将具有重低音音质的喇叭单体抽拉出机壳外部以及与其他音质喇叭单体分离,故可改善因其单体音膜震动大而导致机构空间设计受限的缺点,且可避免喇叭单体的声压振动与其他电子组件(如硬盘)的振动产生共振效应,而造成整体结构振动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喇叭模块采用多层喇叭装置堆叠的机构设计,故可达到多种不同音质呈现的收听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安装于一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该喇叭模块包括:
一机壳,该机壳一侧设有一开孔,该机壳包括一阻挡结构,该阻挡结构设置于该开孔的一侧;
一第一喇叭装置,该第一喇叭装置以可通过该机壳的该开孔的方式设置于该机壳内,该第一喇叭装置包括:
一第一壳体;
一第一喇叭单体,该第一喇叭单体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该第一喇叭单体用来转换一电路板所传来的电气信号为声波信号;以及
一卡合件,该卡合件连接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端,该卡合件用来在该第一壳体通过该开孔被拉出于该机壳外时卡合于该机壳的该阻挡结构,且用来相对于该阻挡结构旋转,藉以调整该第一喇叭单体的角度;以及
一第二喇叭装置,该第二喇叭装置连接于该第一喇叭装置且以可通过该机壳的该开孔的方式设置于该机壳内,该第二喇叭装置包括:
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以可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滑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壳体;以及
一第二喇叭单体,该第二喇叭单体设置于该第二壳体内,该第二喇叭单体用来转换该电路板所传来的电气信号为声波信号;
其中,该卡合件为一突肋,该突肋突出于该第一壳体的该端的侧边,该阻挡结构包括一凹槽,该凹槽形成于该机壳的内侧,该突肋用来限位于该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模块,其中该阻挡结构包括一齿槽,该齿槽形成于该开孔的周围,且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上分别形成有一锯齿结构,该齿槽用来限制该锯齿结构的旋转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模块,还包括一导轨结构,该导轨结构安装于该机壳的内侧,该导轨结构用来导引该第一壳体相对于该机壳的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喇叭模块,其中该导轨结构的一端形成有一卡钩,该卡钩用来卡入该第一壳体上的一孔洞,藉以固定该第一喇叭装置于该机壳内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喇叭模块,其中该导轨结构的顶端低于该阻挡结构的下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模块,其中该第一喇叭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施力部,该第一施力部连接于该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藉以提供该第一壳体被拉出于该机壳的施力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喇叭模块,其中当该第一壳体安装于该机壳内时,该第一施力部突出于该机壳的该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模块,其中该第二喇叭装置还包括一第二施力部,该第二施力部枢接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端,藉以提供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滑动的施力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模块,其中该第二壳体上形成有一导槽,且该第一壳体上形成有一导轨,该导轨设置于该导槽内,以使该第二壳体可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滑动。
10.一种安装于一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该喇叭模块包括:
一机壳,该机壳一侧设有一开孔,该机壳包括一阻挡结构,该阻挡结构设置于该开孔的一侧;
一第一喇叭装置,该第一喇叭装置以可通过该机壳的该开孔的方式设置于该机壳内,该第一喇叭装置包括:
一第一壳体;
一第一喇叭单体,该第一喇叭单体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该第一喇叭单体用来转换一电路板所传来的电气信号为声波信号;以及
一卡合件,该卡合件连接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端,该卡合件用来在该第一壳体通过该开孔被拉出于该机壳外时卡合于该机壳的该阻挡结构,且用来相对于该阻挡结构旋转,藉以调整该第一喇叭单体的角度;以及
一第二喇叭装置,该第二喇叭装置连接于该第一喇叭装置且以可通过该机壳的该开孔的方式设置于该机壳内,该第二喇叭装置包括:
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以可相对于该第一壳体滑动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壳体;以及
一第二喇叭单体,该第二喇叭单体设置于该第二壳体内,该第二喇叭单体用来转换该电路板所传来的电气信号为声波信号;
所述的喇叭模块还包括一导轨结构,该导轨结构安装于该机壳的内侧,该导轨结构用来导引该第一壳体相对于该机壳的滑动;
其中该导轨结构的一端形成有一卡钩,该卡钩用来卡入该第一壳体上的一孔洞,藉以固定该第一喇叭装置于该机壳内部。
CN201010126958.7A 2010-03-18 2010-03-18 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 Active CN1021963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26958.7A CN102196341B (zh) 2010-03-18 2010-03-18 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26958.7A CN102196341B (zh) 2010-03-18 2010-03-18 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6341A CN102196341A (zh) 2011-09-21
CN102196341B true CN102196341B (zh) 2014-03-12

Family

ID=44603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6958.7A Active CN102196341B (zh) 2010-03-18 2010-03-18 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963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9745B (zh) * 2019-03-19 2020-11-06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音箱结构及显示设备
CN113345316B (zh) * 2020-02-18 2023-05-2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27775Y (zh) * 2003-05-19 2004-07-2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装置
US7333625B2 (en) * 2005-04-05 2008-02-19 Anchor Audio, Inc. Collapsible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2373A (ja) * 1998-12-03 2000-06-23 Nec Yonezawa Ltd スピーカ収納式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27775Y (zh) * 2003-05-19 2004-07-2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装置
US7333625B2 (en) * 2005-04-05 2008-02-19 Anchor Audio, Inc. Collapsible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6341A (zh) 201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3688B2 (en) Multimedia device for portable computers
JP3160706U (ja) 折畳装置
US8481832B2 (en) Docking station system
CN105474664B (zh) 耳机
US8109541B2 (en) Latching structure of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JP4850716B2 (ja) 格納式キーボードを備えた拡張スタンド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102196341B (zh) 便携式计算机的喇叭模块
US20140198927A1 (en) Wireless earphone
TW201140293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0911084A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panel capable of being hidden selectively
CN103179487A (zh) 一种音响装置及电子终端
CN101853745B (zh) 电源开关模块及具有该电源开关模块的电子装置
CN201699947U (zh) 活动式喇叭模块及其相关便携式电子装置
US784808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4031527B1 (ja) 携帯端末
US8290196B2 (en) Speaker module applied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WO2013000276A1 (zh) 连接装置、具有连接装置的电子设备和笔记本计算机
US8638967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091551A1 (en) Computer keyboard capable of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voice via internet
WO2012174932A1 (zh) 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03813960U (zh) 一种mems麦克风声学结构
JP2007058581A (ja) 電子機器
CN1941809A (zh) 带有双向扬声器的便携终端
CN215895441U (zh) 一种可折叠声卡
JP2009027479A (ja) 電力線通信音響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