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7780A - 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7780A
CN102187780A CN 201110088055 CN201110088055A CN102187780A CN 102187780 A CN102187780 A CN 102187780A CN 201110088055 CN201110088055 CN 201110088055 CN 201110088055 A CN201110088055 A CN 201110088055A CN 102187780 A CN102187780 A CN 102187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ybean
spring
measured
sowing
shade tol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0880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7780B (zh
Inventor
刘卫国
杨文钰
佘跃辉
雍太文
王小春
宋颖
蒋涛
邹俊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0880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877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87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7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7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田间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该检测方法在一块地里采用宽窄行的规格春播春玉米,春季在春玉米窄行内播种待测大豆,与春玉米间作,同时设春播净作待测大豆对照;成熟收获后分别测定春播间作待测大豆和春播净作待测大豆的籽粒产量,获得第一耐荫系数;夏季在玉米宽行内播种待测大豆,与春玉米套种,同时设夏播净作待测大豆对照;成熟收获后分别测定夏播套种待测大豆和夏播净作待测大豆的籽粒产量,获得第二耐荫系数;比较第一耐荫系数与第二耐荫系数,检测大豆耐荫性。该检测方法能够在同一块地里同时进行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大豆套种试验,检测大豆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耐荫性及耐荫性强弱,实用性好,可信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大豆常与玉米进行间作或套种,这种立体种植方式既可以提高土地、光、热、水等资源的利用率,又能保持水土,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实地调查显示,种植春大豆和夏大豆两种品种类型在南方地区最为普遍,占大豆种植总面积的95%以上。春大豆与春玉米是在春季同时播种,大豆播于玉米行间,夏秋季几乎同时收获,两作物共生期较长,称为玉米-大豆间作;而夏大豆是在春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在春玉米行间播种大豆,待玉米收后,大豆才进入开花结实期,称为玉米-大豆套种。但是无论间作还是套种,大豆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玉米荫蔽的影响,出现植株纤细、倒伏,产量减少的情况。因此育成具有耐荫性强的间作套种大豆品种,或从现有推广品种中选择具有较强耐荫性的品种进行种植,是提高我国南方多熟制种植条件下大豆产量的关键。
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大豆套种是两种不同的种植方式,两种种植方式对大豆不同生长时期的耐荫性要求不同,大豆春播,与玉米间作,大豆苗期与玉米同时生长,受玉米荫蔽的影响较小,而后期玉米株型高大,大豆受荫蔽的影响大,因此要求大豆在生长中后期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大豆夏播,与玉米套种,大豆苗期在玉米下生长,受玉米荫蔽的影响大;后期玉米收获后,大豆不受荫蔽影响,要求大豆苗期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因此,针对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大豆套种两种普遍推广应用的栽培模式对大豆不同生长时期耐荫性要求的差异,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该对其耐荫性进行全面检测。然而现有方法对大豆的耐荫性进行田间检测时,未能根据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大豆套种对大豆品种不同生长时期耐荫性的不同要求,全面检测不同类型的大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耐荫性,难以选育到符合生产实际的大豆品种。因此,提供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该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大豆不同生长时期的耐荫性及耐荫性强弱,为大豆种植过程中品种的选用或育种过程中种植资源的选择提供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在一块地里采用宽窄行的规格播种春玉米,根据各地气候条件,一般10cm土温稳定在10~12℃时为宜;按照生产上的常规播种方式,可以直接播种,也可以育苗移栽。春玉米的宽行行距为1.55m,窄行行距为0.45m,穴距0.35m,每穴1株。
春季播种待测大豆,与春玉米间作,间作规格为在春玉米的窄行中间种1行待测大豆;以相同规格设春播净作待测大豆对照;成熟收获后分别测定春播间作待测大豆和春播净作待测大豆的籽粒产量,获得第一耐荫系数;
春季播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南方春大豆于4月上旬、中旬播种。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春播间作待测大豆的规格为在春玉米的窄行中间种1行大豆,大豆的穴距为0.30m,每穴播4~6粒,在大豆二节期,每穴定3苗。
春播净作待测大豆的土壤性质、肥力、水分、播种时间、行距、穴距、每穴株数等条件均与春播间作待测大豆的条件相同,在栽培过程中,按照常规栽培技术,对上述春播间作待测大豆和春播净作待测大豆进行条件相同的田间管理。
夏季播种待测大豆,与春玉米套种,所述套种规格为在春玉米宽行内播种2行待测大豆,行距为0.4m;以相同规格设夏播净作待测大豆对照;成熟收获后分别测定夏播套种待测大豆和夏播净作待测大豆的籽粒产量,获得第二耐荫系数;比较第一耐荫系数与第二耐荫系数,检测大豆耐荫性。
夏季播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南方夏大豆于5~6月初麦收或其他冬播作物收获后播种。
夏播套种待测大豆,可以在春玉米生长到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在春玉米宽行内播种两行待测大豆,行距为0.4m,穴距为0.35m,每穴播4~6粒,二月节期,每穴定3苗。
夏播净作待测大豆的土壤性质、肥力、水分、播种时间、行距、穴距、每穴株数等条件均与夏播套种待测大豆的条件相同,在栽培过程中,按照常规栽培技术,对上述夏播套种待测大豆和夏播净作待测大豆进行条件相同的田间管理。
栽培时,可以在春播净作待测大豆的宽行间,种植夏播净作待测大豆。春播净作待测大豆的穴距为0.30m,每穴播4~6粒,在大豆二节期,每穴定3苗。夏播净作待测大豆的行距为0.4m,大豆的穴距为0.3m,每穴播4~6粒,在大豆二节期,每穴定3苗。
待测大豆可以为已经审定的大豆品种、地方品种、资源库中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和诱变等手段获得的材料、田间产生的自然变异材料等。
植物的耐荫性(shade tolerance):指植株忍耐荫蔽的能力,即在荫蔽环境条件下,完成其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是植物为适应低光量子密度,维持系统平衡,保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耐荫性是植物极为重要的生态特性,它不仅直接反映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同时也反映植物对其他环境因素的适应。农业种植领域各种田间管理措施的实施,从育苗到栽培方式都须考虑作物的耐荫性。研究表明,大豆的耐荫性是间作套种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生态指标。研究和利用植物的耐荫性,选择种植不同耐荫性的作物,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和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的理论基础。耐荫性可以通过耐荫系数来表征。
耐荫系数=1-(|荫蔽产量-对照产量|)/对照产量。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中,春播间作大豆的耐荫系数具体为:第一耐荫系数=1-(|春播净作产量-春播间作产量|)/春播净作产量。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中,夏播套种大豆的耐荫系数具体为:第二耐荫系数=1-(|夏播净作产量-夏播套种产量|)/夏播净作产量。
大豆成熟期收获后,测定籽粒产量,再根据籽粒产量计算耐荫系数,比较第一耐荫系数和第二耐荫系数的大小,确定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耐荫性及耐荫性强弱。对于同一待测大豆,第一耐荫系数较大表明该大豆在生长中后期具有较强的耐荫性;第二耐荫系数大表明该大豆苗期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在大豆生长中后期具有较强耐荫性的大豆品种间,耐荫系数较小者,表明玉米遮光对其产量影响较大,该大豆品种的耐荫性较弱;耐荫系数较大者,表明遮光对其产量影响较小,该大豆品种的耐荫性较强。在大豆苗期具有较强耐荫性的大豆品种间,耐荫系数较小者,表明玉米遮光对其产量影响较大,该大豆品种的耐荫性较弱;耐荫系数较大者,表明遮光对其产量影响较小,该大豆品种的耐荫性较强。从同一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耐荫性及不同大豆的耐荫性强弱两方面,可以更加全面检测大豆的耐荫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田间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该检测方法可以在同一块地里,只种植一季玉米,分别春播大豆与春玉米间作和夏播大豆与春玉米套种,通过测定籽粒产量计算第一耐荫系数和第二耐荫系数,就可以检测同一大豆品种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耐荫性以及不同大豆品种耐荫性相对强弱,为选育符合生产实际的大豆品种提供依据。试验数据表明,贡选1号和桂夏3号的第二耐荫系数均极显著高于第一耐荫系数(P<0.01),表明二者苗期具有较强的耐荫性,适于夏播套作;且贡选1号的耐荫系数显著高于桂夏3号的耐荫系数,表明贡选1号的耐荫性较桂夏3号强,与实际田间种植生产情况相符。黔豆3号的第一耐荫系数显著高于第二耐荫系数(P<0.05),改良8157的第一耐荫系数均极显著高于第二耐荫系数(P<0.01),表明二者生长中后期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均适于春播间作;黔豆3号的第一耐荫系数显著高于改良8157的第一耐荫系数(P<0.05),表明黔豆3号的耐荫性较改良8157强,符合生产实际中的结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田间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大豆-春玉米间作和大豆-春玉米套种两种普遍应用的栽培方式对大豆不同生长时期耐荫性的不同要求,全面检测不同大豆品种的耐荫性,实用性好,可信度高。
附图说明
图1示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流程图。
图2示田间春玉米-大豆间作套种示意图。在同一块地里,同一年内,春季采用宽窄行的规格播种春玉米,宽行行距为1.55m,窄行行距为0.45m,穴距为0.35m,每穴1株春玉米。在玉米-大豆间作套种区,春玉米的窄行中间作1行待测大豆,大豆的穴距为0.30m,每穴播4~6粒,在大豆二节期,每穴定3苗;同时在大豆净作对照区设春播净作大豆对照,种植规格与春播间作待测大豆相同。夏季,在玉米-大豆间作套种区,春玉米生长到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在春玉米宽行内套种2行待测大豆,行距为0.4m,穴距为0.3m,每穴播4~6粒,二节期,每穴定3苗;同时在大豆净作对照区设夏播净作对照,种植规格与夏播套种待测大豆相同。
Figure BDA0000054443750000051
表示春播玉米植株;○表示春播大豆植株;△表示夏播大豆植株。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春玉米和大豆品种可由市场购得,也可由科研院所或高校提供。本发明中,川单418春玉米由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提供;贡选1号大豆品种由四川省自贡市农科所提供;桂夏3号大豆品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黔豆3号大豆品种由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改良8157大豆品种由云南农业大学提供。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检测大豆不同生长时期的耐荫性及耐荫性强弱
试验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四川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园区内进行。
春玉米品种选用川单418,大豆品种选用贡选1号、桂夏3号、黔豆3号、改良8157。
春玉米于4月3日直接播种,采用宽窄行相间栽培,宽行行距1.55m,窄行行距0.45m,穴距0.35m,每穴播3粒,生长至三叶一心时每穴定苗1株。玉米播种当日,在其窄行中间播1行大豆,穴距为0.3m,每穴播4~6粒,待大豆生长至二节期时,每穴定3苗。每个大豆播种带长度为6m,重复3次;净作对照大豆的播种行距与间作情况下两大豆行的间距一致,即为2m,其他播种规格与间作相同。
6月4日,春玉米生长至大喇叭口期,对上述四个大豆品种进行夏播套种。在春玉米宽行内种2行大豆,大豆行距为0.4m,穴距0.35m,每穴播4~6粒,待大豆生长至二节期时,每穴定3苗。每个大豆种质播种带长度为6m,重复3次;在春播净作对照大豆的宽行内播2行夏播净作对照大豆,行距为0.4m,其他播种规格与套种相同。
8月5日,玉米生长至蜡熟期时,收获;用于春播间作和净作对照的待测大豆,贡选1号于8月13日成熟,桂夏3号于8月17日成熟,黔豆3号于7月20日成熟,改良8157于7月28日成熟;用于夏播套种和净作对照的待测大豆,贡选1号于10月23日成熟,桂夏3号于10月29日成熟,黔豆3号于9月21日成熟,改良8157于9月30日成熟。上述四个大豆品种生长至完熟期时,分别收获,测定籽粒产量,计算3个重复的平均产量,折合成亩产量,计算第一耐荫系数和第二耐荫系数,第一耐荫系数=1-(|春播净作产量-春播间作产量|)/春播净作产量。第二耐荫系数=1-(|夏播净作产量-夏播套种产量|)/夏播净作产量。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大豆春播间作和夏播套种的产量(kg/亩)和耐荫系数
Figure BDA0000054443750000061
由表1数据可知,贡选1号大豆的第二耐荫系数>第一耐荫系数,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该大豆苗期比大豆生长中后期具有更强的耐荫性,适宜夏播套种。结合生产实际,贡选1号由自贡市农科所选育而成,属极晚熟品种,耐荫性强,适宜5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与本发明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桂夏3号大豆的第二耐荫系数>第一耐荫系数,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该大豆苗期比大豆生长中后期具有更强的耐荫性,适宜夏播套种。结合生产实际,桂夏3号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选育,耐荫性较强,经广西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审定,在南方地区可作为夏大豆种植,能夏秋种植,不宜春播,一般以6月初至7月上旬为适宜播种期。与本发明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黔豆3号大豆的第一耐荫系数>第二耐荫系数,且差异显著(P<0.05),表明该大豆生长中后期比大豆苗期具有更强的耐荫性,适宜春播间作。结合生产实际,黔豆3号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于早熟栽培,春天播种,间作经济效益显著,与本发明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改良8157大豆的第一耐荫系数>第二耐荫系数,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该大豆生长中后期比大豆苗期具有更强的耐荫性,适宜春播间作。结合生产实际,改良8157由辽宁省农科院选育,为早熟的优良品种,适宜与玉米间作,与本发明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通过比较相同生长时期具有较强耐荫性大豆品种的耐荫系数,可检测不同大豆品种的耐荫性强弱。由表1中结果可知,大豆苗期耐荫性较强的品种中,贡选1号的第二耐荫系数0.8937显著高于桂夏3号的第二耐荫系数0.7367,由此可以判断贡选1号的耐荫性较桂夏3号强,这与生产实际具有一致性。大豆生长中后期耐荫性较强的品种中,黔豆3号的第一耐荫系数0.7797显著高于改良8157的第一耐荫系数0.5645,由此可以判断黔豆3号的耐荫性较改良8157强,这也符合实际种植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块地里采用宽窄行的规格春播春玉米,宽行行距为1.55m,窄行行距为0.45m,穴距为0.35m,每穴1株春玉米;
春季播种待测大豆,与春玉米间作,所述间作规格为在所述窄行中播种1行待测大豆;设春播净作待测大豆对照;成熟收获后分别测定春播间作待测大豆和春播净作待测大豆的籽粒产量,获得第一耐荫系数;
夏季播种待测大豆,与春玉米套种,所述套种规格为在所述宽行内播种2行待测大豆,行距为0.4m;设夏播净作待测大豆对照;成熟收获后分别测定夏播套种待测大豆和夏播净作待测大豆的籽粒产量,获得第二耐荫系数;比较第一耐荫系数与第二耐荫系数,检测大豆耐荫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作规格为在春玉米的窄行中间种1行待测大豆,穴距为0.30m,每穴播4~6粒,在二节期,每穴定3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种规格为在所述宽行内播种2行待测大豆,待测大豆的穴距为0.35m,每穴播4~6粒,二节期,每穴定3苗。
CN2011100880559A 2011-04-08 2011-04-08 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77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80559A CN102187780B (zh) 2011-04-08 2011-04-08 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80559A CN102187780B (zh) 2011-04-08 2011-04-08 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7780A true CN102187780A (zh) 2011-09-21
CN102187780B CN102187780B (zh) 2012-07-25

Family

ID=44597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805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7780B (zh) 2011-04-08 2011-04-08 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8778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1319A (zh) * 2013-02-20 2013-06-1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检测套作大豆苗期藤蔓化的方法
CN105103911A (zh) * 2015-08-31 2015-12-02 莫玲 一种大豆玉米套播种植方法
CN10668857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镇江润祥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禾本科草坪草耐荫能力的室内检测方法
CN114303851A (zh) * 2021-12-23 2022-04-12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州省香料研究所) 一种适于区间套作的高产耐荫大豆品种选育方法
CN115956499A (zh) * 2023-02-06 2023-04-14 沈阳农业大学 一种苗期花生耐荫性评价方法及耐荫性花生品种筛选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1231 陈怀珠等 荫蔽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大豆耐荫性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第78-82页 1-3 第25卷, 第4期 *
《贵州农业科学》 19860630 梁慕勤等 大豆耐荫性的研究__不同生态区的品种_植株形态和籽粒特性与大豆耐荫性的关系 第5-8页 1-3 , 第3期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1231 吴迅 我国南方耐荫大豆的现状及前景 第148-150页 1-3 , 第5期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1319A (zh) * 2013-02-20 2013-06-1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检测套作大豆苗期藤蔓化的方法
CN103141319B (zh) * 2013-02-20 2015-01-28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检测套作大豆苗期藤蔓化的方法
CN105103911A (zh) * 2015-08-31 2015-12-02 莫玲 一种大豆玉米套播种植方法
CN10668857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镇江润祥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禾本科草坪草耐荫能力的室内检测方法
CN114303851A (zh) * 2021-12-23 2022-04-12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州省香料研究所) 一种适于区间套作的高产耐荫大豆品种选育方法
CN115956499A (zh) * 2023-02-06 2023-04-14 沈阳农业大学 一种苗期花生耐荫性评价方法及耐荫性花生品种筛选方法
CN115956499B (zh) * 2023-02-06 2024-02-06 沈阳农业大学 一种苗期花生耐荫性评价方法及耐荫性花生品种筛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7780B (zh) 201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shkari et al.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corn (Zea mays L.) hybrids
CN103782857B (zh) 一种越年再生水稻种子的培育方法及育苗种植方法
CN103229656A (zh) 一种玉米-大豆间套作的种植方法
CN102577818A (zh) 一种烟草套种大豆的栽培方法
CN103460963A (zh) 一种低纬高海拔地区旱地一年四熟的耕作方法
Li et al. Optimal yield-related attributes of irrigated rice for high yield potential based on path analysis and stability analysis
CN102187780B (zh) 一种检测大豆耐荫性的方法
CN102487673A (zh) 一种辣椒与玉米间作控制病虫害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6034683A (zh) 一种牧草的种植方法
Rashid et al. Zero tilled dibbled sunflower enables planting earlier and harvests more in the coastal saline area of Bangladesh
CN104221675B (zh) 鲜糯玉米套种春大白菜复种秋四季豆一年两季三熟高效栽培方法
CN106171942A (zh) 一种水稻耐低氧和耐涝性的鉴定方法
Whitbread et al. Evaluating Lablab purpureus (L.) Sweet germplasm to identify short-season accessions suitable for crop and livestock farming systems in southern Africa
CN104255445A (zh) 一种春播生态型菜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6818100A (zh) 一种筛选玉米抗旱种质的方法
CN104365328B (zh) 一种都市近郊中低产田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间作种植模式
CN111758554A (zh) 一种甘蓝型早熟油菜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3190336A (zh) 一种甘蓝转育苤蓝雄性不育系及选育杂交种的方法
CN101416585A (zh) 菠菜和向日葵套种栽培的方法
Chen et al. Pumpkin yield affected by soil nutrients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
CN110771497A (zh) 一种藜麦抗盐碱抗倒伏育种方法
CN107251834B (zh) 一种早熟中粳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3004406A (zh) 秋延后豇豆种植方法
CN102934606A (zh) 杂交水稻机械制种技术
CN101133714A (zh) 烟草γ射线和NaN3复合诱变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

Termination date: 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