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0464B - 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0464B
CN102180464B CN 200910310230 CN200910310230A CN102180464B CN 102180464 B CN102180464 B CN 102180464B CN 200910310230 CN200910310230 CN 200910310230 CN 200910310230 A CN200910310230 A CN 200910310230A CN 102180464 B CN102180464 B CN 102180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cellular activated
parts
weighing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3102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0464A (zh
Inventor
刘守新
陈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91031023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804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80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0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0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04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活性炭因形状局限导致的应用领域受限、利用率低的问题。方法:一、称取原料;二、制备混合物A;三、制备混合物B;四、制备混合物C;五、制备聚氨酯成型体;六、聚氨酯成型体进行热处理即得到蜂窝活性炭。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炭吸附效果好,利用率高,并可制成任意形状,更有利于拓宽活性炭的应用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吸附剂普遍应用,活性炭目前的主要产品是粉末炭,而粉末活性炭因其使用寿命短、不易回收、有粉尘污染等因素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寻找适宜的活性炭成型方法成了近些年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由有机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化合物加入各种助剂(催化剂、稳定剂、发泡剂等)经聚合发泡而成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作为一种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绝热隔音、防震新能耗、耐燃、耐热以及成型工艺简单等特点,并可根据需要,通过改变配方,可获得不同密度、不同软硬度的合成材料。将聚氨酯与活性炭结合制备材料的研究在国外专利中均可见。1979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Vinton等用糠醇溶液浸渍作为网状骨架结构的聚氨酯树脂,然后将多余糠醇溶液挤出,置于高压反应釜中,于6h内升至150℃,在150℃维持6h使糠醇树脂化,经冷却后将其置于密封的钢制罐中炭化(6h内升至1000℃)制得了网状的炭结构,但是该方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无法大规模的进行生产。1998年美国开立公司的Oehler等利用一种热塑性的胶黏剂浸渍开孔聚氨酯泡沫基体形成一种胶粘层,待泡沫膨胀后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粒子进入膨胀的孔中,室温下空气干燥该浸渍和负载的泡沫以挥发发泡溶液并使泡沫体收缩成原始大小,利用泡沫的膨胀和收缩使活性炭与泡沫体的结合增强,但这种做法活性炭的添加空间是相当有限的,最多只能添满聚氨酯本身固有的孔隙,不能达到明显的吸附效果,且现有活性炭因形状局限导致的应用领域受限。M.Yates等采用比表面积最高为1354m2/g的原料炭在500℃下制得的蜂窝装活性炭比表面积仅622m2/g,比表面积下降了一半以上,原料炭的有效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活性炭因形状局限导致的应用领域受限、利用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可制成任意形状的蜂窝活性炭。 
本发明蜂窝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5~6份的聚醚、0.1~0.2份的硬泡硅油、0.08~0.09份的水、0.005~0.009份的五甲基二乙烯三胺、3.5~4.5份的二氯一氟乙烷、0.12~0.2份的环乙胺、0.24~0.3份的浓度为4.5~5.5g/L的油酸钠溶液、10~11份的颗粒大小为8~12目的椰壳炭和9.5~11份的异氰酸酯;二、将步骤 一称取的聚醚、硬泡硅油、水、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二氯一氟乙烷和环乙胺在模具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三、向混合物A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油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四、向混合物B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椰壳炭,在转速为500~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0.5~1.5min得到混合物C;五、向混合物C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异氰酸酯,在转速为800~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40~50s,然后在室温条件下热化22~26h脱模即得到聚氨酯成型体;六、聚氨酯成型体在250~350℃条件下热处理0.8~1.2h,即得到蜂窝活性炭。 
本发明以聚醚、硬泡硅油、水、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二氯一氟乙烷、环乙胺、油酸钠溶液和椰壳炭为原料,在聚氨酯泡沫成型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椰壳炭形成聚氨酯成型体,再经热处理制得最终的活性炭成型体。本发明的方法条件温和,对设备的要求低,通过对本发明的蜂窝活性炭的扫描电镜形貌图的分析可知,本发明的蜂窝活性炭中聚氨酯的存在不仅给基体颗粒炭提供了作为成型炭的骨架,还利用了聚氨酯固有的网状结构给基体中的颗粒炭提供了进入其中的通道,从聚氨酯与活性炭接触面可看出聚氨酯的存在并没有明显影响到活性炭的孔隙,而且聚氨酯的大孔可以成为污染物接触进入AC的通道,从而达到吸附的效果,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炭吸附效果好,提高了活性炭的利用率,与现有方法制备的活性炭相比,本发明的蜂窝活性炭在使用时原料炭的添加量可达40%以上,提高了其有效利用率。并且本发明所制蜂窝成型活性炭可以不受空间限制,根据各种应用要求制成任意形状。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九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中活性炭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九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中聚氨酯的扫描电镜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九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中活性炭与炭化的聚氨酯结合界面的扫描电镜;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五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中活性炭的扫描电镜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五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中聚氨酯的扫描电镜图;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五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中活性炭与炭化的聚氨酯结合界面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蜂窝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5~6份的聚醚、0.1~0.2份的硬泡硅油、0.08~0.09份的水、0.005~0.009份的五甲基二乙烯三胺、3.5~4.5份的二氯一氟乙烷、0.12~0.2份的环乙胺、0.24~0.3份的浓度为4.5~5.5g/L的油酸钠溶液、10~11份的颗粒大小为8~12目的椰壳炭和9.5~11份的异 氰酸酯;二、将步骤一称取的聚醚、硬泡硅油、水、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二氯一氟乙烷和环乙胺在模具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三、向混合物A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油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四、向混合物B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椰壳炭,在转速为500~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0.5~1.5min得到混合物C;五、向混合物C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异氰酸酯,在转速为800~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40~50s,然后在室温条件下热化22~26h脱模即得到聚氨酯成型体;六、聚氨酯成型体在250~350℃条件下热处理0.8~1.2h,即得到蜂窝活性炭。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中聚醚可从市场上购买得到。 
本实施方式步骤四中椰壳炭作为填料加入到混合物A后迅速混合均匀。 
本实施方式步骤五中搅拌40~50s使混合物发泡。 
本实施方式步骤六中是在马弗炉中进行热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5.2~5.8份的聚醚、0.12~0.18份的硬泡硅油、0.082~0.088份的水、0.006~0.008份的五甲基二乙烯三胺、3.8~4.2份的二氯一氟乙烷、0.14~0.18份的环乙胺、0.26~0.28份的浓度为4.8~5.2g/L的油酸钠溶液、10.2~10.8份的颗粒大小为9~11目的椰壳炭和9.8~10.5份的异氰酸酯。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5.6份的聚醚、0.16份的硬泡硅油、0.088份的水、0.007份的五甲基二乙烯三胺、4份的二氯一氟乙烷、0.16份的环乙胺、浓度为5g/L的0.27份的油酸钠溶液、10.5份的颗粒大小为10目的椰壳炭和10.78份的异氰酸酯。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5.8份的聚醚、0.12份的硬泡硅油、0.085份的水、0.006份的五甲基二乙烯三胺、3.8份的二氯一氟乙烷、0.18份的环乙胺、0.28份的浓度为4.8g/L的油酸钠溶液、10.8份的颗粒大小为11目的椰壳炭和10.5份的异氰酸酯。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5.2份的聚醚、0.18份的硬泡硅油、0.082份的水、0.008份的五甲基二乙烯三胺、4.2份的二氯一氟乙烷、0.14份的环乙胺、0.26份的浓度为5.2g/L的油酸钠溶液、10.2份的颗粒大小为9目的椰壳炭和9.8份的异氰酸酯。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不同的是:步骤四中在转速为520~580r/min的条件下搅拌0.8~1.2min。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不同的是:步骤四中在转速为 550r/min的条件下搅拌1min。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不同的是:步骤四中在转速为580r/min的条件下搅拌0.8min。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不同的是:步骤四中在转速为520r/min的条件下搅拌1.2min。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不同的是:步骤五中在转速为900~1100r/min的条件下搅拌42~48s。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不同的是:步骤五中在转速为1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45s。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不同的是:步骤五中在转速为900r/min的条件下搅拌48s。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不同的是:步骤五中在转速为1100r/min的条件下搅拌44s。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不同的是:步骤五中热化23~25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不同的是:步骤五中热化24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不同的是:步骤五中热化23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不同的是:步骤五中热化25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七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270~320℃条件下热处理0.9~1.1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七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250℃条件下热处理1.1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七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275℃条件下热处理0.9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七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300℃条件下热处理1.2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七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 在325℃条件下热处理0.8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七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350℃条件下热处理1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本实施方式蜂窝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5.6份的聚醚、0.16份的硬泡硅油、0.088份的水、0.007份的五甲基二乙烯三胺、4份的二氯一氟乙烷、0.16份的环乙胺、0.27份的浓度为5g/L的油酸钠溶液、10.5份的颗粒大小为10目的椰壳炭和10.78份的异氰酸酯;二、将步骤一称取的聚醚、硬泡硅油、水、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二氯一氟乙烷和环乙胺在模具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三、向混合物A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油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四、向混合物B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椰壳炭,在转速为550r/min的条件下搅拌1min得到混合物C;五、向混合物C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异氰酸酯,在转速为1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45s,然后在室温条件下热化24h脱模即得到聚氨酯成型体;六、聚氨酯成型体在250~350℃条件下热处理1h,即得到蜂窝活性炭。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250℃条件下热处理。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275℃条件下热处理。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300℃条件下热处理。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325℃条件下热处理。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350℃条件下热处理。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相同。 
本实施方式蜂窝活性炭中活性炭的扫描电镜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蜂窝活性炭中聚氨酯的扫描电镜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蜂窝活性炭中活性炭与炭化的聚氨酯结合界面的扫描电镜如图3所示;从图1、图2、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的蜂窝活性炭中聚氨酯的存在不仅给基体颗粒炭提供了作为成型炭的骨架,而且因其固有的网状结构给基体中的颗粒炭提供了进入其中的通道,从聚氨酯与活性炭接触面可看出聚氨酯的存在并没有明显影响到活性炭的孔隙,而且聚氨酯的大孔可以成为污染物接触进入AC的通道,从而达到吸附的效果,本实施方式制备得到的活性炭吸附效果好,提高了活性炭的利用率,与现有方法制备的活性炭 相比,本发明的蜂窝活性炭在使用时原料炭的添加量可达40%以上,提高了其有效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五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六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七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八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和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九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进行孔容孔径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样品   BET比表  面积  (m2/g)   t-Plot微孔面积  (m2/g)   t-Plot微孔容  (cm3/g)   平均孔径  (nm)
  10目椰壳炭   910.8878   600.5735   0.317014   2.97468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五   371.0231   274.2797   0.146540   2.71343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六   341.0564   247.6333   0.132633   2.61423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七   563.3541   417.6319   0.224156   2.55555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八   648.6302   446.7605   0.239020   2.61780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九   655.0490   471.5890   0.254528   2.59090
从表1中的比表面积数据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后处理温度的升高,活性炭比表面积、微孔容积增大,在相同时间内后处理温度越高,蜂窝活性炭中开创的孔隙越多,其比表面积及微孔体积越大,而本发明蜂窝活性炭的平均孔径基本维持在2.6nm左右,比10目椰壳炭的孔径2.97nm还要小,有利于更小分子量的污染物的吸附,且本发明制得的蜂窝活性炭在350℃时比表面积仅下降了不到1/3。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五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六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七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八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和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九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进行亚甲基蓝值测定和碘值检测,检测方法分别依据GB/T 12496.10-1999和GB/T 12496.8-1999上记载的方法,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样品   亚甲基蓝值  (mg/g)   碘值  (mg/g)
  10目椰壳炭   225   709.348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五   45.8   445.61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六   44.4   422.244
[0049]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七   72.2   497.296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八   97.2   520.367
  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九   100   525.155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后处理温度的变化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七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值和碘值比前两个有明显提高,之后温度的变化对成型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值和碘值影响并不大,但也有缓慢增加。由此可知,随着后处理温度的提高,蜂窝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值明显降低,可能是聚氨酯的存在堵塞了一部分中孔,但随着后处理温度的提高,对其碘值的影响降低,制得的蜂窝活性炭体的碘值下降比较少,也就是更有利于微孔污染物的吸附。本发明方法在较低的温度下便可制备吸附性能下降较小的蜂窝状活性炭。而且可制成任意形状,更能拓展活性炭的应用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9.74份的异氰酸酯。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三十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250℃条件下热处理。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三十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275℃条件下热处理。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三十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300℃条件下热处理。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三十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325℃条件下热处理。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三十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成型体在350℃条件下热处理。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三十相同。 
本实施方式蜂窝活性炭中活性炭的扫描电镜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蜂窝活性炭中聚氨酯的扫描电镜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蜂窝活性炭中活性炭与炭化的聚氨酯结合界面的扫描电镜如图6所示;从图7、图5、图6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的蜂窝活性炭中聚氨酯的存在不仅给基体颗粒炭提供了作为成型炭的骨架,而且因其固有的网状结构给基体中的颗粒炭提供了进入其中的通道,从聚氨酯与活性炭接触面可看出聚氨酯的存在并没有明显影响到活性炭的孔隙,而且聚氨酯的大孔可以成为污染物接触进入AC的通道,从而达到吸附的效果,本实施方式制备得到的活性炭吸附效果好,提高了活性炭的利用率,与现有方法制备的活性炭相比,本发明的蜂窝活性炭在使用时原料炭的添加量可达40%以上,提高了其有效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一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二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三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三十四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和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五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进行孔容孔径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样品  BET比表面积 (m2/g )   t-Plot微孔面积  (m2/g)   t-Plot微孔容  (m2/g)   平均孔径  (nm)
  10目椰壳炭   910.8878   600.5735   0.317014   2.97468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一   328.4462   228.7796   0.122730   2.64620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二   352.0543   266.6676   0.142530   2.68965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三   353.0673   258.0654   0.138164   2.68208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四   480.6998   357.9513   0.192181   2.49078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五   532.4999   390.8734   0.210253   2.50658
从表3中的比表面积数据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后处理温度的升高,活性炭比表面积、微孔容积增大,在相同时间内后处理温度越高,蜂窝活性炭中开创的孔隙越多,其比表面积及微孔体积越大,而本发明蜂窝活性炭的平均孔径基本仍维持在2.6nm左右,比10目椰壳炭的孔径2.97nm还要小,有利于更小分子量的污染物的吸附。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一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二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三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具体实施方式三十四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和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五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进行亚甲基蓝值测定和碘值检测,检测方法分别依据GB/T 12496.10-1999和GB/T 12496.8-1999上记载的方法,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4 
  样品   亚甲基蓝值   碘值
  10目椰壳炭   225   709.348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一   41.7   360.107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二   44.4   430.581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三   44.4   423.446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四   69.4   491.671
  具体实施方式三十五   76.4   482.907
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看后处理温度的变化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七制备得到的蜂窝 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值和碘值比前两个有明显提高,之后温度的变化对成型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值和碘值影响并不大,但也有缓慢增加。由此可知,随着后处理温度的提高,蜂窝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值明显降低,但随着后处理温度的提高,对其碘值的影响降低,说明聚氨酯的存在堵塞了活性炭的一部分中孔,使其转化为一部分微孔,聚氨酯的存在对活性炭的微孔影响不大。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蜂窝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值和碘值虽均低于椰壳炭,但本发明的蜂窝活性炭跟原椰壳炭相比吸附性能下降的比较小,本发明方法在较低的温度下便可制备吸附性能下降较小的蜂窝状活性炭。而且可制成任意形状,更能拓展活性炭的应用领域。 

Claims (6)

1.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蜂窝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5~6份的聚醚、0.1~0.2份的硬泡硅油、0.08~0.09份的水、0.005~0.009份的五甲基二乙烯三胺、3.5~4.5份的二氯一氟乙烷、0.12~0.2份的环乙胺、0.24~0.3份的浓度为4.5~5.5g/L的油酸钠溶液、10~11份的颗粒大小为8~12目的椰壳炭和9.5~11份的异氰酸酯;二、将步骤一称取的聚醚、硬泡硅油、水、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二氯一氟乙烷和环乙胺在模具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三、向混合物A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油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四、向混合物B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椰壳炭,在转速为500~600r/min的条件下搅拌0.5~1.5min得到混合物C;五、向混合物C中加入步骤一称取的异氰酸酯,在转速为800~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40~50s,然后在室温条件下热化22~26h脱模即得到聚氨酯成型体;六、聚氨酯成型体在250~350℃条件下热处理0.8~1.2h,即得到蜂窝活性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5.2~5.8份的聚醚、0.12~0.18份的硬泡硅油、0.082~0.088份的水、0.006~0.008份的五甲基二乙烯三胺、3.8~4.2份的二氯一氟乙烷、0.14~0.18份的环乙胺、0.26~0.28份的浓度为4.8~5.2g/L的油酸钠溶液、10.2~10.8份的颗粒大小为9~11目的椰壳炭和9.8~10.5份的异氰酸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在转速为520~580r/min的条件下搅拌0.8~1.2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在转速为900~1100r/min的条件下搅拌42~48s。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热化23~25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成型体在270~320℃条件下热处理0.9~1.1h。
CN 200910310230 2009-11-23 2009-11-23 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04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310230 CN102180464B (zh) 2009-11-23 2009-11-23 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310230 CN102180464B (zh) 2009-11-23 2009-11-23 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0464A CN102180464A (zh) 2011-09-14
CN102180464B true CN102180464B (zh) 2012-12-19

Family

ID=44566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31023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0464B (zh) 2009-11-23 2009-11-23 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804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3729B (zh) * 2013-12-27 2015-04-22 黑龙江工程学院 一种梯度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4368325B (zh) * 2014-12-04 2016-11-02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光降解甲醛蜂窝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5293490A (zh) * 2015-11-27 2016-02-03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木质素/聚氨酯/环氧树脂三元互穿网络泡沫为前驱体的泡沫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9622A (zh) * 2003-07-11 2005-01-26 东北林业大学 废聚苯乙烯泡沫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CN101214955A (zh) * 2008-01-15 2008-07-09 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蜂窝状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US7479265B2 (en) * 2003-10-16 2009-01-20 Sicat Catalytic filter based on silicon carbide (β-SiC) for combustion of soot derived from exhaust gases from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9622A (zh) * 2003-07-11 2005-01-26 东北林业大学 废聚苯乙烯泡沫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US7479265B2 (en) * 2003-10-16 2009-01-20 Sicat Catalytic filter based on silicon carbide (β-SiC) for combustion of soot derived from exhaust gases from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214955A (zh) * 2008-01-15 2008-07-09 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蜂窝状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0464A (zh) 201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9412C (zh) 活性碳微球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19165B (zh) 竹炭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2180464B (zh) 一种聚氨酯发泡制备蜂窝活性炭的方法
CN101117399B (zh) 乘用车内饰顶棚用泡沫板
CN102226035B (zh) 保健型竹炭复合粉半硬质聚氨酯泡沫生产方法
CN105315449A (zh) 低密度胀气慢回弹泡沫用聚醚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慢回弹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9192B (zh) 一种凯夫拉纤维-聚氨酯复合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U2009120392A (ru) Ненефтяные пенополиуретановые продукты с улучшенными техническими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ми и способ их получения
CN113501924B (zh) 一种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
DE60115877D1 (de) Elastischer körper,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matratze mit einem solchen körper
CN104309411A (zh) 一种热塑性聚氨酯低载荷轮胎及其成型工艺
CN101935450A (zh) 一种竹炭慢回弹泡沫材料的生产方法
CN108440949A (zh) 一种聚氨酯硬泡保温节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723729B (zh) 一种梯度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6243315A (zh) 一种汽车顶棚用低塑化温度的pu泡沫板及其生产工艺
CN108082065A (zh) 一种组合式抗压消音汽车内饰板
CN201613860U (zh) 新型汽车内饰顶盖
CN104725831B (zh) 透气防静电聚氨酯慢回弹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317856A (zh) 一种轻质高弹绿色环保聚氨酯发泡海绵垫
CN102690433B (zh) 一种硅藻基功能型聚氨酯发泡复合材料生产方法
CN104311768B (zh) 一种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11909415A (zh) 一种环保开孔剂
CN102516491B (zh) 一种低回弹头枕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46233B1 (ko) 메크로기공을 갖는 아다멘테인 탄소 구조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아다멘테인 탄소 구조체
CN106519166A (zh) 一种全水聚氨酯汽车坐垫泡沫成型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411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