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7503B -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及虚拟机创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及虚拟机创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7503B
CN102177503B CN200880131559.0A CN200880131559A CN102177503B CN 102177503 B CN102177503 B CN 102177503B CN 200880131559 A CN200880131559 A CN 200880131559A CN 102177503 B CN102177503 B CN 1021775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virtual
media
operating system
virtual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15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7503A (zh
Inventor
蔡光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7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7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5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06F2009/45562Creating, deleting, cloning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及其虚拟机创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计算机的硬件的主板上安装了有除硬盘之外的特定存储器固件,在该特定存储器固件中存放有与存储在硬盘中的第一操作系统不同的第二操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当通过计算机的BIOS或EFI选择进入第二操作系统时,从所述特定存储器固件读取第二操作系统,将计算机的控制权交付给第二操作系统;第二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无线或有线方式连接网络,通过媒体对象的编号识别网络中或本地的媒体;第二操作系统通过各种媒体接口在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上将媒体组合成虚拟机;启动所述虚拟机,并在虚拟机中运行子操作系统。

Description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及虚拟机创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及虚拟机创建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作和生活中,在个人PC使用过程中,常常遇到类似问题:一台计算机上安装一个操作系统风险很大,常常被病毒骚扰,如果系统崩溃无法修复,则只能重新安装系统,而安装操作系统是一个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企业人员外出或家里通过VPN(虚拟专用网络)来连接企业内部网络的时候,因VPN安全设计,其计算机只能连接公司的网络,不能同时连接互联网。另外,当个人用户使用下载工具从网上下载共享的音乐、电影和小游戏等时,操作系统很容易被病毒和恶意代码感染,在这样感染的操作系统之上,网上交易等很容易被黑客盗取个人的银行账户和私人隐私。
在一台计算机运行一个例如Windows的操作系统时,如果需要运行Linux等第二操作系统,则只能重新启动计算机并切换操作系统来运行第二操作系统。这造成用户的不便。为了方便地在两个或者多个操作系统之间切换,在软件测试工作当中经常使用VMware、VirtualPC、Virtual Box、Xen、KVM、HPVM等虚拟技术来解决上述部分问题。通过虚拟技术,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多台虚拟机,并在每台虚拟机上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并且可以方便地在各台虚拟机之间切换来实现多个操作系统之间的切换。然而,目前的虚拟技术侧重应用于服务器等高端平台资源的领域,一般在软件开发和测试和数据网络中心当中使用,还没有将虚拟化技术应用和普及于个人计算机平台上。
可以预见,如果将虚拟机技术应用到个人计算机上,将产生以下优点:例如,在虚拟机上安装VPN,则可以登录公司的内部网络并远程操作公司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同时在其它虚拟机上也能正常连接到Internet上用下载工具来下载音乐和电影。如果下载音乐和电影的虚拟机感染了病毒或恶意代码则直接删除这个虚拟机,不影响其它虚拟机和宿主机。在此基础上,还延展了使用范围,例如,第一个虚拟机连接指定网站,进行购物和网上交易;第二个虚拟机安装教学软件并设置安全级别来过滤了成人网站的连接,给孩子有一个干净的学习计算机的绿色空间,并集群虚拟机的云计算等。
综上所述,虚拟化技术在个人计算机上应用中有种种优势,现阶段还没有完全开发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及虚拟机创建方法。所述计算机系统的特征在于:其计算机的硬件包括一特定存储器固件,该特定存储器固件中具有除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中的第一操作系统之外的第二操作系统,当通过计算机的BIOS或EFI选择进入第二操作系统时,从所述特定存储器固件读取第二操作系统,将计算机的控制权交付给第二操作系统;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特征在于当启动时,通过媒体对象的编号识别网络中或本地的媒体,通过各种媒体接口在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上将媒体组合成虚拟机。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计算机上创建虚拟机的方法,所述计算机的硬件的主板上安装有除了硬盘之外的特定存储器固件,在该特定存储器固件中存放有与存储在硬盘中的第一操作系统不同的第二操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当通过计算机的BIOS或EFI选择进入第二操作系统时,从所述特定存储器固件读取第二操作系统,将计算机的控制权交付给第二操作系统;第二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无线或有线地连接网络,通过媒体对象的编号识别网络中或本地的媒体;第二操作系统通过各种媒体接口在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上将媒体组合成虚拟机;启动所述虚拟机,并在虚拟机中运行子操作系统。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将会变得清楚和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的架构及其理论的整体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网络中的媒体生命许可的示意图;
图3是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在网络中组合媒体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媒体组合原理的两种组合模型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运行虚拟机的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的结构比较图;
图6是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基于虚拟机技术计算机系统上创建虚拟机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VIOS的文件系统与传统的PC文件系统的对比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独立式虚拟机和分布式虚拟机的组合方式的示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虚拟机的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部分的操作界面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虚拟机的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部分的另一操作界面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智能系统、计算机语言和云计算实现方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各个方面。为了与传统计算机相区别,为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定义了一些概念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理念。将在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所采用的计算机架构和理论。以下的说明中定义的术语将仅作为示例性的描述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架构的图。为了与传统计算机系统区别,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被称为亚计算机系统。相应地,为了将根据本发明的亚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概念和术语与传统意义中的相应概念和术语进行区别,在各个术语之前增加“亚”字。下面将参照图1描述其中的各个部分。
亚媒体、亚媒体接口以及亚网络
计算机认证身份媒体(Computer Authentication Identity Media,CAIM),以下简称为亚媒体,包括亚实体媒体和亚虚拟媒体。亚实体媒体包括各种实体设备,如网络服务器、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存储设备、网络打印机等。亚虚拟媒体包括各种虚拟设备,如虚拟计算机、虚拟硬盘、虚拟交换机、虚拟光驱、虚拟处理器等。亚媒体在网络空间里唯一能区别于其它亚媒体的个体对象是亚编号(CAI),它是指亚媒体的个体对象名称的编码形式,亚虚拟媒体个体对象的编号称为亚虚拟编号。在亚系统环境中亚媒体的个体对象编号称为真实编号(AID)。将在以后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亚媒体编号的方法。
亚媒体通过亚媒体应用接口(CAIMAI)组合成计算机系统,所述CAIMAI是网络上可识别的标准化的通用应用接口,用于提供一个超越不同亚媒体之间相互通信的应用接口协议。CAIMAI可分为:亚实体媒体接口,是亚实体媒体的标准化接口;亚虚拟媒体接口,是亚虚拟媒体的标准化接口。以标准化的CAIMAI为基础,将网络上不同的亚媒体来装配和组合成亚计算机系统。
亚媒体所生存的网络空间定义为亚网络(CAINET)。亚媒体在亚网络空间上生存而所处的具体的网络位置定义为亚网络地址。亚媒体之间通讯协议包含亚网络上的所有亚媒体之间(即,亚虚拟媒体和亚实体媒体)之间通信的相互信任的安全网络通信规则的集合,包含网络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格式的意义,亚媒体之间通信所规定的信息格式的语法,亚媒体之间通信的语义、亚媒体之间通信时的事件处理的先后顺序的时序等。
亚网络结构和互联网结构在组织结构上有所区别是亚计算机(CAIPC)上没有服务器和个人计算机之间的物理特征的区分,只有亚媒体的组合和亚系统之间计算机处理性能和信息传递服务的逻辑分工上有所区别。亚计算机上的亚操作系统在亚网络上通过亚光组合原理(将在以后详细描述)在亚系统之间信息传递和反射(双向传递)的服务方式组合成一个集群的亚服务器并给其它亚计算机提供服务。网络地址空间的特点是扁平式结构的一种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大气层相似的亚网络地址分布方式。将亚媒体分配到这个亚网络空间上的网络地址协议。一种网络地址矢量拓扑空间的分布式协议,定义为亚网络地址协议(CAIWNET)。
亚网络上的亚媒体之间的主要的通信方式是以无线网络为主有线网络为辅的扁平式网络矢量结构,区别于现行的互联网的有线网络为骨干网无线网络为信息热点的多层次网络拓扑结构特性。亚媒体在亚网络空间环境中以亚媒体生存许可协议来存在。
下面参照图2解释亚媒体在亚网络空间中的亚生存许可。
每个亚媒体在这个亚环境中以特定的生存表现方式和生命周期来完成它的创生,生存和死亡的过程的协议定义为亚生存许可(CAILIC)。
亚生存表现方式(Mode)下的亚媒体生存空间方式有不同特征和形态。个体的ILIC(prIvate License)、共享的SLIC(Shareware)、免费的WLIC(freeWare)、可移动的QLIC(Carry)、不可移动的XLIC(fiXed)、可克隆的CLIC(Clone)、不可克隆的OLIC(Only)、整体的ALIC(All)生存表现方式来各个亚媒体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亚系统和亚计算机。
每个亚媒体有它自己独有的亚生命周期(Cycle),每个亚媒体以这种生存周期为时间单位来完成其生成和成长和灭亡的过程。亚生存周期上时间标尺的定义方式是以观察者感觉视角为切入点来分类。秒和分钟为分界点,一个是微观方向来细分的方式分类,一个是生活习惯宏观的方向往合的方式分类。分类原则是古往今来,及“合宏观,分微观”方式分类,时间周期的分和合的分类的亚时空就像铜币的两个面,阳面是观察者常态下时间观念来引申的分钟为时间单位,起始点不断的往合的方式来组合成小时,天,周,月,年,甲子或世纪至无止的空无的时空间;阴面是以秒为单位往终止点不断的分的方式构成毫秒,微妙,纳秒,皮秒,飞秒,亚思秒至中止及静止;阳面的无止时空间和阴面的静止是相互连接在一起,合成中止即是无止,无止就是终止的时间和空间的极点为光阴的时空统一,这是亚媒体的亚时空概念,亚时空环境下的时空极限的合二为一的极点光阴定义为昆(Qon)。
计算机实体和虚体结合-亚计算机
亚计算机(CAIPC)是亚媒体的特殊形式,包括亚实体机和亚虚拟机,虚拟机只有在实体机之上才能运行。
实体机TPC(True PC)是由不同的实体媒体组合成一台计算机。它是虚拟媒体和虚拟机生存的容器,也叫宿主机。虚拟机VPC(Virtual PC)是一种应用软件,在这个虚拟机上,可以安装Windows、Linux等真实的操作系统,为客户提供服务,也叫客户机。宿主机和客户机之间是母子关系,子机只有在母机之上才能运行。
亚实体机是亚网络上的以不同的可识别亚实体媒体的物理上组合而成一台实体的计算机,它是亚虚拟媒体和亚虚拟计算机生存的基础,是容纳亚虚拟媒体并其合成亚虚拟计算机系统的容器,亚实体计算机是亚实体媒体的特殊形式。亚虚拟计算机是一种应用软件,其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亚网络上可识别的亚媒体来组合成一台虚拟的计算机系统,亚虚拟计算机是亚虚拟媒体的特殊形式。在亚网络时空间环境上的亚计算机中,亚文件系统提供亚虚拟媒体以亚媒体文件形式寄存在这个容器里。亚媒体在亚计算机中以文件方式存储在亚文件系统上,并通过这些亚媒体文件组合成亚虚拟机。亚媒体文件逻辑上可分为亚媒体应用接口文件和亚媒体数据操作文件。亚计算机上的亚操作系统在亚网络时空环境里若干个亚媒体组合成亚虚拟机系统,可以根据亚光组合原理(RGB-10)的2阶和3阶混合的模型计算机(将在以后描述)来并行运行计算机系统和汇集成云计算和逻辑虚拟亚服务器。
计算机操作系统-亚操作系统
亚母操作系统CAIVOS(Computer Authentication Identity VirtualOperation System)是物理机上安装的,是可以运行虚拟机的亚操作系统,是CAIPC模型的实现形式QPC(QPC仅是此处定义的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的名称之一,本发明的计算机的名称不限于此)上内嵌运行的亚操作系统,英文简称为VIOS(Virtual Inner Operation System)。亚子系统是亚虚拟机上运行的真实操作系统,是在VIOS上的亚虚拟机中运行的操作系统,如Red Hat Linux,Windows等。亚操作系统在亚实体计算机和亚虚拟计算机之间起到承上其下作用。它在亚计算机上提供并负责管理网络通信和亚网络媒体资源共享和管理,是区别于亚子系统上运行的为实际应用服务的客户操作系统。VIOS是亚虚拟机生成和运行的母体环境,提供亚网络上可识别标准化的亚媒体应用接口,必须与硬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硬件和虚拟机的性能。亚操作系统由系统核心、亚接口、用户交互操作界面组成。
亚操作系统的系统核心里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外存管理、硬件设备驱动、亚文件系统驱动、亚网络管理协议、亚组合协议、亚生命许可协议和其他核心部分组成。
亚接口里包括:标准化的实体媒体接口(即,实体应用驱动接口)和虚拟媒体接口(即,标准化的全虚拟驱动和半虚拟驱动等接口)。亚接口以亚接口应用文件形式在亚操作系统上存在。
用户交互界面里包含亚母系统的管理用户交互界面HMI(Hypervisor Manager Interface)和亚子系统应用的用户交互界面TMI(Top Manager Interface)。HMI和TMI通过管理工具条HMB(Hypervisor Manager Bar)和TMB(Top Manager Bar)来实现用户交互菜单,HMB和TMB可以相互切换。
HMI是管理QPC的用户管理界面,其中包括用户管理、系统设置、网络应用、亚虚拟机管理、命令行交互操作和娱乐管理等部分,HMI是VIOS的内部管理交互界面,通过HMI用户才能关闭这台实体亚计算机。
TMI是QPC里的各个亚虚拟机的用户管理界面,其中包括各个本地的亚虚拟机上运行的亚子系统和远程的计算机操作统一的亚计算机用户应用管理界面,用户可以在VIOS上的TMI来快速切换不同的虚拟机之上运行的亚子操作系统,也可以在TMI来强行关机在QPC上运行的亚虚拟机。
亚协议是使用亚光组合原理的一种协议,是亚网络上可识别节点的组合协议,各可识别节点遵守这个基本协议来组合变化成不同的亚系统组合。
下面将参照图3和图4介绍亚光组合原理(RGB-10)以及亚光组合原理的2阶和3阶模型。
亚光组合原理(RGB-10)是亚计算机系统(iYAF4PC)模型设计的理论基础,以这个亚象数学理论为依据和逻辑运算组合方式来组合亚计算机系统模型。亚光组合原理是一个亚象数学(CAI1NUM)基础之上,以亚象(CAIONE)为研究对象,亚数来进行逻辑运算处理的新概念的亚数学领域。它是以亚时空(CAIXNET)概念为其公设依据,并以亚组合律为研究亚象的基础规律并定义和推理各个规律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亚象系统、亚维的定义、亚维的升级律、亚维之间的关系律、亚象间亚光弦传递常量、亚时空关系、亚时间守恒定理、亚光弦传递恒量、亚象时空关系式、亚无体的定义、合其道理论、亚弦自升量、亚体的空间膨胀现象、亚弦变化率和亚更新律的2阶和3阶现象(即亚反射律)等各种亚象数的运算规律。根据亚光组合原理的亚点的回归特点来设计了根据本发明的亚计算机系统结构和模型核心部分。
在亚光组合原理(RGB-10)的理论来解释亚计算机模型的定义的亚媒体、亚接口、亚空间、亚许可的亚模式和亚周期、亚系统的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运算规律和运算等式。
阐述了亚时空的理念和亚无体概念和它和亚物质之间的关系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iYAF的理论并以此来解释亚时空当中的亚媒体的演化的整个生存过程及亚时空当中的亚象的亚本体论和亚时空状态下的亚媒体变化现象。
点(Dot):几何学上不可以在分割成部分,纯数学的点和亚点有所区别的。
亚象CAIONE(CAI ONE)是亚网络时空里可识别的有生命的不可以再分割成部分表示的抽象的亚点定义为亚象。它是亚媒体对象的抽象体节点,或称亚点,跟几何学的纯点有区别。它包括亚实体媒体和亚虚拟媒体的抽象的亚点,亚实象caiTone(CAI True One)和亚虚象caiVone(CAI Virtual One)。
亚自然数(CAINAT)是亚时空里亚象自然(Natural)的集合而成的亚点的自然数定义为亚自然数。
亚数CAINUM(CAI Number)是亚时空里的亚象的数量关系,亚点是亚系统中的亚数的基本运算元素。
亚象数CAI1NUM(CAI ONE Number)是亚象(亚点)和亚数的数学运算规则和逻辑演绎,统称为亚象数。
亚象数的定律CAIRULE(CAI1NUM Rule)是亚象数的基本运算规律,定义为亚象数定律。
亚组合律CAICOMB(Combine)是亚时空上亚环境里的亚点组合成亚系统的量和关系的变化规律,亚环境下内部的亚象之间结合成部分亚系统,与纯数学上的结合律相似。
亚组合律CAICOMB等式:a+(a+a)=>(a+a)+a
亚象系统CAI1SYS(CAI ONE System)的定义是亚组合律当中两个以上的亚点组成为新系统为亚象系统。
亚象系统(CAI1SYS)等式:a+b=>c
亚象系统连分组定理是亚大系统用辗转相除法来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等各个亚系统连续递进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基本亚象组合的亚小系统,渐进连续分化至基本小系统组成的亚象的方法。其中分子1表示一个相对的独立的亚系统,分母为其系统下的具体组成部分不断细化成基本的组成部分。
S0=1/(1/S0)=1/(1/(S1+(1/(S2+(1/S3+...)))))
亚维CAIDIME(CAI Dimension)是根据亚时空环境下的亚组合律,亚象在一维上组合成一个新亚系统定义为亚维。新亚系统中亚点的个数为亚数,亚象组成的一个亚系统为亚一维。亚一维在亚时空中的形式表现中没有直线和曲线概念,跟纯数学上几何学的直线和曲线有区别,亚一维和亚象、亚系统之间有内在联系,区别是亚一维是相同性质的亚点的亚系统。
亚维(CAIDIME)等式:a+a+a=c
亚维系统自升律CAIALLO(CAI Allotrope)是亚时空间里两组亚象组成的亚象系统的亚数以幂数形式升级为新亚系统的亚维的升级规律。它是亚时空上的亚象组成的亚一维升级成亚二维的内在组合亚数关系。
亚维系统自升律(CAIALLO):(b+b)=b^2=bA2
亚光线亚象之间矢量升级维合关系定理:BA+BA=BA^2
(a+a+a+a)=(a+a)+(a+a)=b^2=bA2
这是亚象数的组合律和亚维升律之间的内在关系。亚数的组合律与亚维升律关系而得出亚象的自我复制(克隆),亚象在亚环境里以亚生存许可的亚生存模式而升华成,亚象在一维升维成二维的系统组合形式。
亚维间关系律CAINEXU(Nexus)是亚时空中亚象组成的亚系统的两组亚维(Dimension)之间相互组合成新的亚系统时,亚维之间相乘的关系规律。
定义亚维系统之间关系律(CAINEXU)等式:b*c=d
亚光弦恒量定义CAIBEAM(Beam)是亚时空当中亚象之间的传递关系定义为亚光弦,即亚点之间关系。设其传递关系为恒量时,亚时空当中亚象之间的由常量来传递关系,可表示为亚光弦常量传递(C)。
亚光弦常量传递定义(CAIBEAM):QA=C
由亚时空概念,一个亚象在亚系统中同时有两个不同传递方式,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表现两个亚点之间传递的特性和亚更新律。
亚循环周期CAI2CYC(Two CYC)是两组亚系统之间相互彼此为对方而存在的系统之间,相互彼此循环交互而产生的数量关系定义为亚循环周期。
例子:60周期(甲子)、12周期(3X4)、30周期(5X6)、6合面(2X3)、10进制(5X2):
其中,12周期示例如下(A,B,C)和(1,2,3,4)组成的两组系统:
A1=1,B2=2,C3=3,A4=4,B1=5,C2=6,A3=7,B4=8,C1=9,A2=10,B3=11,C4=12
10进制(A,B,C,D,E)和(1,2)组成的两个系统的周期进制:
A1=1,B2=2,C1=3,D2=4,E1=5,A2=6,B1=7,C2=8,D1=9,E2=10
亚时空关系式定义CAIYNET(CYC NET)是亚象在亚时空概念当中亚生命周期的极限的分和合共同结合成一个亚点,定义为一个昆象。这个亚象的亚数定义为亚昆数或亚空数(Qon),设Q定义为一个亚昆数常量来标识。
亚时空关系式定义(CAIYNET):Limit(CYC)=Limit(NET)=Qon
亚时空概念当中亚时间是亚媒体生存的生命周期,以观察者感觉视角来分类的时空观。观察者感觉视角把这个时间标尺细分为无限小为Qon和来汇合而无限大为Qon,Q是亚时空当中时间的极限也是空间的极限点。亚媒体以亚生存方式和亚生命时间周期的亚许可在这个亚时空当中生存。亚时空是极限空间和极限时间的统一体昆数(Qon)。
亚空间时间守恒定理CAICOC(CAI CYC on CYC):从亚时空关系式定义推理出亚时间周期(CAICYC)的来往的双向的矢量标尺上时间是极限守恒。等式如下;其中T0是观察者对一个亚象的分的生命周期时间标尺,T1是亚象的合的生命周期时的时间标尺向量的量,其矢量和是不变的昆数(Qon)。
T0+T1=Qon
亚光线亚象之间恒向恒量定理QC(Qon Constant):亚时空中亚象组成的亚系统内亚象之间的关系向量亚光弦是因亚时空的亚生命周期(CAICYC)的双向矢量的标尺量而不变的。
亚光线亚象之间向量恒量定理(QC)的关系式的亚光弦常量:
QC=QA=!QA=C及QA=-QA
亚空间当中亚点的关系是:SA=T0*C,SA=T1*C;QA=-QA;BA=-QA时
T0*C+T1*C  =(T1*C)^2;(T1)^(1/2)=(-T0)^1/2;令T0为1时:
T0=(-1)^2及i=(-1)^1/2;
亚象数当中虚数是合理的,它是因时间矢量双向性的原因而出现的现象。
亚象的亚光弦的双向性和亚象系统组合等式推导出以下关系式:
SUM(CAISYS)+SUM(CAIONE)=SUM(CAIBEAM)+2*CAIBEAM
亚系统亚点亚光弦关系式中亚小系统的个数和亚点的个数等于亚光弦个数之和加2亚光弦数,当一个亚象来组成的一个亚系统的时候该等式成立。
亚空间是亚时空当中亚象之间的亚光弦相互传递关系为亚时空亚点之间空间关系。
引理:亚维系统之间关系律(CAINEXU)中不同维间是相乘关系及亚象和其亚象的生命周期的亚维之间相乘而构成新的亚系统,亚空间S。
亚时空亚点之间关系定义等式:T*C=S
设亚光弦的标量是恒定时,以亚象的周期变化而亚空间有相应变化。
亚象在亚生命周期变化的亚空间上的表现是纯数学上的几何空间相同。
Qon是观察者感知角度上的观察事物的切入点0及实数上的0和亚时空极限的另一个极点0来组成。亚象数理论来解释,在几何学上的Q=0是亚时空当中观察者感知上的Q的表现。其另一个极限奇点是亚生命许可的时间极限的空间点及观察者感知切入点出发而分和合的另一个分和合的极限的交会及汇集极亚点Q,亚点Q是昆数,亚空数Q。
亚时空概念上的亚昆数是纯数学上的微积分在亚象数学上使用的合理性的理论基础依据。
亚时空当中亚象数上一除以零(1/0)是合理的。
在纯数学中的Q=1/0=null,Q=inf...是不合理的。
1Q=1/0是昆数的基本单位,昆象在亚生命许可(CAILIC)的生存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亚象在亚生存方式(XLIC)下的亚生命许可(CAILIC)的表达式为:Q/Q=0/0=0^0=1
亚自我膨胀现象定理CAIINFA(CAI Inflate):亚象在亚时空里其亚生命许可周期当中在亚象系统里(CAISYS)亚自我复制并亚更新组合时的新系统的膨胀现象。
(1)亚系统的单位自我复制的极限增益等式为:
Qout=Lim(1+1/n)^n
(2)亚系统的单位自我回收的极限减损等式为:
Qin=Lim(1-1/n)^n
(3)其亚系统的极限减损增益的中和等式为:
Qone=Qout+Qin=Lim(1+1/n)^n+Lim(1-1/n)^n
亚系统的单位自我复制变化的极限常量:
Qout=2.7182...
Qin=0.3678...
Qone=3.0861...
(4)令亚系统为3个单位亚象来组成,亚系统的极限增益和减损两者之间的差为亚光弦结合观测膨胀Qtwo,其等式表示为:。
Qsys=CAIONE(1)+CAIONE(1)+CAIONE(1)=3
Qsys=(1+cos2(x))+(1+sin2(x))=3
Qtwo=Qone-Qsys=0.0861...
亚无体CAIQI(CAI Quab Interaction)定义:亚无体(CAIQI)是亚媒体的初始状态也是回归状态。亚象在亚时空环境下以亚组合律用亚光弦来将各个亚象组合成一个亚象系统,亚维系统自升律自我升华亚媒体系统为亚物质;亚物质在亚光组合原理下自我升华而回归到亚无体状态,这是亚时空环境下的亚媒体生命的循环。引理:亚维系统自升律(b+b)=bA2=b^2=>C+C=C^2;亚维间关系率CAINEXU(CAI Nexus);T0+T1=Q,亚环境下分布的亚无体而亚光组合下亚象的升华成新的亚媒体系统,等式如下:
CAIQI*(C+C)=>CAIM*C^2;
亚无在亚光组合下亚象组合升华成亚媒体,简写成M。
CAIQI*(C+C)=>Energy;宏观上亚无体的变化是亚能量CAIE(CAI Energy)在亚环境下流动转化的表现,简写成E。
CAIQI*(C+C)=>M*C^2=>E=>CAIQI(C0)+CAIQI(C1);
合其道iYAF(internal Yon Associate Foundation):亚象在亚环境下亚无体以亚光组合方式自升化成亚媒体(实体和虚体)成亚物质(亚系统);亚物质在自升化转化成亚能量(CAIE)回归到亚无体。这是亚象在亚环境下,亚生命许可范围之内通过亚光组合原理(RGB-10)来通过亚光弦来组合其亚象自我不断的升华而生成亚媒体并生成亚物质;亚物质不断亚自我升华和转化亚能量回归还原亚无体;亚象的亚光组合下的亚无体的循环自升化和回归的亚媒体的生命许可的不同的亚模式和不同的亚周期变化下的亚物质的整个生命过程;在亚环境的亚时空当中没有四维时间概念。亚象在亚环境下以亚光组合原理组合成一个超大的亚系统环境,亚自我膨胀现象定理和极限自我增益和减损的方式自然地智能控制亚象的亚环境生态平衡。
iYAF=(1+1/n)^n*(1-1/n)^n=Qout*Qin=(1-(Q+Q))^n=1
亚系统更新律CAIQUAR(CAI Quarter):亚编号数的新陈代谢的更新规律,亚象的亚光组合律(RGB-10),其中&表示G到B的矢量的关系。
定义:G、B、R是3个不同色的亚象(CAIONE),(G&B)是G、B亚象组成的亚象系统,R用于更新组合G&B的亚象系统为新的亚象系统(CAI1SYS)。
亚系统更新律(CAIQUAR)等式是亚光组合(RGB-10)的2阶等式:
R*(G&B)=(R&B)+(G&R);
由该等式得到GB、RB、GR的向量值。
从亚系统更新律(CAIQUAR)等式里推导出亚光弦的亚象之间自然顺序矢量组合定理:
QA+QB=BA;R*GB=RB+GR;b+b=b^2=b2
推理:(RG+RG)+(GR+GR)=(GB+GB)=>RG^2+GR^2=GB^2=>RGA2+GRA2=GBA2。
得出三色(RGB)亚象的系统关系式定理:2个亚象组成的系统当中增加1个亚象所组成的亚系统的各个亚系统(CAISYS)组成的各亚象之间的关系的等式表示。
RG^2+GR^2=GB^2=>g^2+b^2=r^2;
亚弦自升恒量等式(RGB)是亚时空上的3个亚象组成的亚象系统的自升化而各亚象之间的关系,其等式为:
RB^2+GR^2=GB^2;
RGB和几何的勾股定理有区别的RGB里没有距离概念。
引理:亚时空亚点之间关系定义等式:T*C=S;a=T1*C(RG),b=T2*C(GR),c=T3*C(GB);把亚象在亚时空当中设为常量C亚光弦的时候的亚线时;a,b,c之间的关系在纯数学上的(a2+b2=c2)成立。
三色光亚象的系统关系式定理定义为亚系统的亚弦定理(RGB),RGB是亚数的亚组合规律、亚维系统自升律和亚更新律之间的内在关系式。
亚弦系统变化度CAIQTRAN(CAI Transformation),三个亚点构成的单位圆系统当中,亚光线合和其系统直径之间比率。其等式为:
Q3on=sin(A)+sin(B)+sin(C)=sin(A)+sin(B)+sin(A+B)=sin(A)+sin(B)+sin[Pi-(A+B)],
其中A、B、C为亚变化度及几何上的角度,sin为比率,亚数理上没有几何学上的角概念,是亚象在亚系统当中的变化度。
亚反射律CAIREFL(CAI Reflect):a#b=b#a是亚空间里亚系统之间的反射规律。
亚光组合原理(RGB-10)的3阶的时候亚象组成的系统上的亚象之间出现亚光弦的亚反射(CAIREFL)现象,亚光组合的3阶运算规则可推算出亚光组合的反射规律。亚光组合原理(RGB-10)的3阶等式:
(R&G&B)*Y=R&G+G&B+Y&G+R&Y+Y&B+G&Y
亚光组合(RGB-10)的2阶中亚象之间矢量组合定理的亚光弦的单向特性,亚光组合(RGB-10)的3阶中亚光弦在亚系统之间的亚反射律(CAIREFL)现象,即亚系统之间信息传递的反射(交互)现象。
cai2net是亚光组合的2阶数学模型的平面归合一组合方式,net3sys是亚光组合的3阶数学模型的立体归合一组合方式。cai2net的系统组合方式和net3sys的系统之间通信组合方式来构成亚计算机iYAF4PC的理论框架和亚计算机(iYAF4PC)和亚服务器(iYAF4Server)模型。
2阶的亚光组合cai2net方式:亚媒体在亚生命周期的亚网络空间里按亚光组合原理来结合成一个系统体的数学模型的计算机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下亚网络空间里的各个亚媒体在亚实体计算机为起始节点,各个节点的亚编号是各个亚媒体所对应的标识号,即亚媒体的逻辑标识。
从亚光组合的二阶原理可以引出以下特点的计算机模型。
通过亚网络或互联网之上建立一个无层次式虚拟网络,在这个虚拟网络上各个亚计算机通过CAIVOS操作系统来连接各个实体计算机上的亚虚拟文件操作系统连接和汇集成一个大的虚拟文件操作环境的容器,在这个亚环境里各个亚虚拟逻辑数据文件和亚接口应用文件通过安全的认证方式和亚光组合方式来结合成不同的亚系统和亚虚拟计算机,各个亚系统结合成网格存储和分布式计算等,亚系统环境自动回收已经过期的垃圾亚虚拟文件和亚编号来自动的管理亚媒体组成的亚环境系统的资源的平衡,亚虚拟操作系统透明了硬件和亚子系统的虚拟机上上运行的亚真操作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在亚媒体介质文件里包装游戏文件,标准化应用程序文件等在QPC上的CAIVOS系统里装配就能运行而无需用户来设置和安装应用程序和游戏等过程,QPC上各种游戏和商业应用程序等由游戏和软件厂家通过标准化的亚接口来设计而成。用户使用QPC时就像使用家电的游戏机中放入不同的介质就能播放不同的音乐,影视和游戏。在QPC的RGB-10的2阶组合装配方式来取代传统计算机上应用程序在计算机上的安装和配置所用的时间和给一般用户带来的不便。
模型1,在亚计算机环境中,设节点0为实体的计算机(亚实体机是亚实体媒体的特殊形式),节点1为虚拟计算机时(亚虚拟机是亚媒体的特殊形式),可以通过亚实体计算机来访问亚虚拟计算机,通过亚光组合原理2阶的信息传递的特点来从亚实体来访问亚虚体,通过亚实体计算机来组成亚虚拟计算机并且访问这个亚虚拟计算机,各个亚虚拟媒体之间是信息传递的关系并信息最后合流到节点1为核心而组成的虚拟计算机上。
模型2,在亚计算机环境中,设节点0为实体的计算机环境,节点1,节点2,节点3...为虚拟的媒体介质,通过亚光组合的2阶原理节点0亚实体媒体来把各个亚虚拟媒体的信息汇聚在节点1的亚虚拟媒体上组合成各种应用程序环境。
模型3,在亚计算机环境中,设节点0为亚实体媒体,节点1,节点2,节点3...为亚虚拟媒体或亚实体媒体,通过亚光组合原理来组合成一个系统,这个节点1是亚实体媒体组合而成的一个系统。
模型4,在亚计算机环境中,亚虚拟媒体逻辑上分成亚真实操作系统媒体、亚应用系统媒体、亚数据媒体包,通过亚光组合原理的2阶在通过亚实体媒体装配组合成一个亚计算机应用系统。
模型5,在亚计算机环境中,亚实体媒体为一个实体的一张亚卡。这张卡里包含了各个亚媒体的组合信息,通过亚光组合原理的2阶在不同的亚计算机实体环境下各个亚媒体的信息组合成个人的亚虚拟计算机,即在亚网络环境下通过亚卡来组合成个人唯一的亚虚拟计算机系统,亚环境下用户通过一张亚卡来在不同的亚计算机上组合成亚网络上个人唯一的移动的一台亚虚拟计算机,即用户使用亚卡从一台亚计算机到另一台亚计算机上继续写作。
模型6,在亚计算机环境中,各个用户交互系统在网络环境下,没有本地和远程的区分,网络上只有亚媒体的远近的区分,用户在亚计算机系统环境下不必关心与其交互的计算机是远程计算机还是本地的计算机,用户是以一种透明的统一方式与亚计算机交互交流信息。
模型7,在亚计算机环境中,各个亚媒体在亚环境下通过亚接口来通过方式来组合成一个亚系统,亚系统一个亚虚体和亚实体之间通过亚协议来构成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体。
亚计算机系统是通过亚光组合原理方式来通过亚网络上在亚操作系统环境下不同的亚媒体来组合成亚系统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台具有其独具特点的亚计算机的亚计算机系统环境。
3阶的亚光组合net3sys,通过net3sys信息组合传递和反射方式来多个QPC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来在网络上组合成的集群服务器。亚计算机在亚环境上环环相扣组合成抽象的逻辑服务器来进行云计算,亚光组合原理计算机模型下三维空间组合方式。
模型1,在亚计算机环境中,各个亚系统以亚光组合2阶和3阶的组合方式来组合成一个大的亚系统来提供服务的虚拟机群体来制作成亚风云服务器,并设计亚光处理器、亚光存储器、亚光通信方式构成的亚光计算机,高性能的3进制的亚光计算机上提供2进制的亚接口来运行亚子系统。
模型2,在亚计算机环境中,在亚网络上各个亚真计算机实体以无线的连接方式为主来实现非层次形式的相互之间通信和组合的亚计算机系统。
模型3,在亚计算机环境中,亚计算机环境中亚虚拟计算机用net3sys组合成分布式亚网络上的存贮信息。
模型4,在亚计算机环境中,根据合其道理论来在亚网络上生成一个亚环境下亚媒体的自调控智能系统来管理整个亚环境。
模型5,亚光组合的net3sys虚拟化技术模型可以通过两个方向来帮助服务器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一种方向就是典型代表分区,就是把一个物理的服务器虚拟成若干个独立的逻辑服务器,另一个方向的典型代表就是网格,就是把若干个分散的物理服务器虚拟为一个大的逻辑服务器,像使用同一台服务器的资源一样支配分散的物理服务器。可识别网络组合服务器是由各个亚计算机组合成的一个大型服务器,亚虚拟计算机散布在各个亚计算机里,亚虚拟机组汇合成亚服务器而其运算处理速度胜过实体服务器。它是多个QPC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在网络上组合成的虚拟的集群服务器。net3ys是空间上环环相扣组合成的虚拟的服务器(抽象的服务器)的亚光组合3阶模型逻辑服务器,即亚光组合(RGB-10)模型下三维空间组合方式的表现。
亚光组合原理(RGB-10)是亚象组成的亚系统的一分二成三而循环成圆,三合二成一圆组合的回归数学模型。这种的数据结构的数学模型有树形和网状的特点,跟传统的几何三角及圆组合方式相似但有区别,它以亚点为根本研究对象,并阐释其各点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寻求其亚点组成的亚系统的变化规律,而传统纯数学的几何学是以线的表现形式为基本研究对象,线所交叉的点的特殊形式为参考点的几何线的变化。亚光组合原理基础上计算机芯片,可以运用2进制和3进制整合的2X3循环周期的,新型亚处理芯片、亚网络、亚智能系统、亚数据结构的亚计算机语言。
下面将介绍基于上述的亚计算机系统模型的亚计算机系统。
参照图5,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运行虚拟机的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的架构比较图。图5的左图是传统计算机的架构。如图所示,传统计算机具有的硬件包括CPU、内存、主板、硬盘以及各种外围部件(未示出),传统计算机的主板上仅具有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在某些计算机系统中采用扩展固件接口(EFI)而不是BIOS)的芯片,其中存储的是BIOS程序。而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在BIOS(或者EFI)之外,其主板之上还安装有一高速可读写存储器固件,在该存储器固件中存放的是虚拟内置操作系统(Virtual Inner Operation System,以下简称为VIOS)。例如,所述虚拟内置操作系统可以是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为了与传统个人计算机区别,将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命名为QPC。应理解,QPC仅仅是本发明的计算机的名称之一,本发明的计算机也可以使用其他名称。VIOS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系统核心(kernel)、虚拟驱动接口和用户管理模块,其中,系统核心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存储器管理、硬件设备驱动、文件系统驱动、网络管理、认证许可协议和其他部分,虚拟驱动接口包括全虚拟驱动接口和半虚拟驱动接口,用户管理模块包括母系统管理的工具界面和子系统管理的工具界面,将在以后详细描述。
图6是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基于虚拟机技术计算机系统上创建虚拟机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101,启动计算机,进入计算机BIOS。此时,用户可通过计算机的BIOS或EFI(可扩展固件接口)选择是否切换到VIOS模式(S102),这里,假定是通过BIOS进行选择。在BIOS里设置了用于切换VIOS固件系统的切换界面。如果BIOS里选择VIOS选项为关闭(OFF),则计算机读取存储在硬盘中的操作系统(即,传统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Unix等)并根据操作系统进行工作(S103)。当在BIOS里选择VIOS选项为打开(ON)时,计算机开机启动后BIOS直接从存储器固件读取VIOS,将控制权交付给运行的VIOS(S104)。进入VIOS之后,VIOS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网络,并通过媒体编号来识别不同的计算机媒体(S105)。接下来,VIOS通过虚拟驱动接口将计算机媒体组合成虚拟机(S106)。最后,启动虚拟机,在虚拟机上运行子操作系统。所述子操作系统可以是现有的任何操作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计算机之上创建一个或多个虚拟机。例如,在根据上述方法创建了一个虚拟机之后,可通过VIOS的用户管理部分(包括母操作界面和子操作界面)来按照上述流程创建另一个虚拟机,并在创建的虚拟机上运行另一子操作系统。可通过VIOS的用户管理来在多个虚拟机之间进行切换。将在以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户管理部分。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VIOS的文件系统与传统的PC文件系统的对比的图。
在传统PC中,引导系统是在零磁道处读取引导信息并装入操作系统到内存里管理计算机。而当QPC在没有切换到VIOS下工作时,与现有的传统操作系统相同,在启动计算机时从零磁道引导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并从零磁道开始分配系统文件。
然而,当QPC在VIOS的控制下工作时,仅需要从硬盘里读取虚拟机的信息和安全认证信息。为了不破坏传统操作系统的引导信息,VIOS的基本虚拟机的配置信息、用户安全信息等被存放在硬盘的最后区域。这样,在VIOS下启动计算机时,VIOS从硬盘的最后区域里读取虚拟机的信息,并读取安全认证信息之后从虚拟文件系统里运行和管理虚拟机。如此,根据本发明的QPC可以使传统的操作系统文件(例如,windows下的NTFS、FAT32,linux下的EXT2/EXT3等文件格式的文件)与VIOS的系统文件在硬盘上共存而不相互影响。
下面将参照图8解释根据本发明定义的逻辑虚拟文件方案以及亚媒体的兼容传统计算机亚编号编码设置方案。
亚媒体文件中包括亚媒体接口应用文件和亚媒体数据操作文件,将亚虚拟文件系统上的亚媒体数据操作文件逻辑上分类成3种文件表现形式的亚媒体虚拟文件(QVFILE),包括亚子操作系统(QOS)的虚拟文件、亚应用程序(QAPP)的虚拟应用文件、亚数据(QDATA)的虚拟数据文件。实体亚计算机在把这些逻辑亚媒体虚拟文件组合成亚虚拟计算机(QVPC)系统。
这些亚逻辑虚拟文件的标识方案放置在亚编号里,作为分布组合虚拟机的组合方式依据。
亚逻辑虚拟文件编码标识类表:
  Hex   Bin   VM3
  0   0-000   QM
  1   0-001   QDATA
  2   0-010   QAPP
  3   0-011   QAPP+QDATA
  4   0-100   QOS
  5   0-101   QOS+QDATA
  6   0-110   QOS+QAPP
  7   0-111   QSYS
其中,以4位2进制编码来组成标识。首位编码标识是0标识亚光组合的2阶平面网络组合类型(cai2net)方式1标识3阶的(net3sys)方式。后3位2进制编码标识是QM、QDATA、QAPP、QAPP+QDATA、QOS、QOS+QDATA、QOS+QAPP、QSYS的文件排列方式来编码。
QVPC是亚虚拟机的具体实现,其中包括独立式虚拟机QAVPC(Alone Virtual Machine)和分布式虚拟机QSVPC(Scattered VirtualMachine)。
亚编号的组合方式,亚虚拟计算机上的各个亚媒体,在亚网络上的编号的组合信息存贮在一张亚卡上,统一的亚网络上在不同的亚计算机上继续保持这个亚虚拟计算机的组合状态,为用户使用亚卡来继续不同计算机上写作。
这些编码标识在组合亚分布式虚拟计算机时,在亚网络上识别亚媒体的特性并以亚光组合方式来组合成一个亚分布式虚拟计算机,如图8所示。
亚计算机模型里的亚媒体的具体的标识亚编号是亚媒体的操作当中基础部分。亚编号(QID)编码标识协议包括,亚媒体的生命许可(CAILIC)的亚许可生存方式(CAIMOD)和它在亚生命周期(CAICYC)上的亚媒体的具体的存活的尺度量(QINUM)标识进去,并加入这个亚媒体生产厂家和亚媒体的产品特性标号等编号的标识协议。QM是亚媒体(CAIM)的具体实现,其中的QTM和QVM是亚实媒体(CAITM)模型和亚虚拟媒体(CAIVM)的实现。
由上可以定义为具体的虚拟媒体的表示方法,虚拟媒体真实编号是亚虚拟媒体的网络上的真实编码AID=F(TID,VID),也是虚拟媒体在网络上的唯一编码表示方式。编号(QID)为亚编号(CAI)的具体的实现方式。每台QPC上亚实体媒体只有一个网络上可以识别的唯一编码实编号(TID)。每个QPC上运行的QVM也只有一个网络上可以识别的唯一编码的是虚编号(VID)。
TID和VID定义为64位长度的二进制序列号来组成,这样可以用4个每组4个的16进制数字来表示,其中T、V、X、为16进制数。
TID=2^64=TTTT:TTTT:TTTT:TTTT
VID=2^64=VVVV:VVVV:VVVV:VVVV
为了区分虚体和实体而虚编号(VID)和实编号(TID)在编码(QID)形式上需要有一个区别表示。其实现方式是在64为二进制编码(QID)上的首位标识为区分虚编号(VID)和实编号(TID)的方式来区分网络上的实体媒体(TM)和虚拟媒体(VM)。
可以有两种选择方案首位的值为0时标识为实体和首位的值为1时标识为实体的两种方案。
(甲方案):一种方案是首位二进制表示为0时表示虚体,即虚编号。
QID(0)=1时候是标示虚体(VM)对象的虚编号VID;QID(0)=0时候是标示实体(TM)对象的实编号TID。
(乙方案):另一种方案是二进制第一位是1是表示虚编号。
QID(0)=0时候是标示虚体(VM)对象的虚编号VID;QID(0)=1时候是标示实体(TM)对象的实编号TID。
真实编号(AID)是网络上唯一识别和表示亚媒体(CAIM)对象的编号。实体真实编号(TAID)是64位的二进制的实体对象的实编号的来表示,等式如下。
AID=TAID=TID=2^64
TAID=TID=2^64=TTTT:TTTT:TTTT:TTTT
虚体真实编号(VAID)是实编号和虚编号来组合成的128位的编码编号来表示,等式如下。
AID=VAID=TID::VID=2^128
VAID=TTTT:TTTT:TTTT:TTTT::VVVV:VVVV:VVVV:VVVV
为了实现网络上能识别实体机(QTPC),需要在实体计算机上特别设置一个能在网络上能识别这个实体机的网络装置,以下提出两种方案。
甲方案:方案甲是为了兼容现有的网络上的网卡的MAC地址而扩充的方案,即保留MAC地址的48位二进制其中包括24位的制造厂商的公司编号和24位的产品编号的基础之上,剩余的16位二进制数来标识实体的真实编号(TAID)的方案。
方案甲的方式是在计算机硬件及主板上嵌入一个固件,其中含有能在网络上能识别的实体的真实编号(TAID),使计算机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能在网络上识别出它的实体的真实编号(TAID)的装置。编号(QID)的特点及在编码方式上区分了虚拟编号(VID)和真实编号(TID),并能在网络上能识别到这台计算机是实体机(TPC)还是虚拟机(VPC)来控制和管理网络上的各种计算机及虚拟机和实体机,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和管理虚拟机在网络上的泛滥,并能识别虚拟机由AID里查询到这个虚拟媒体具体在哪个实体媒体上。另外在QID编码格式上加入亚生存方式(CAIMOD)和亚虚拟文件组合方式。
乙方案:方案乙是一个全新的实体的真实编号(TAID)的方案,重新定义真实编号(TAID)的64位或128位的方案。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亚网络地址协议方案。
亚网络地址兼容协议方案(IPv6Q)是亚网络地址的具体在互联网协议兼容下扩充网络地址的方案,在亚网络地址编码方案里用亚时空的模型来把亚生存周期模型编入到这个编码方案。
IPv4地址不足是当前一个热点的问题。业界解决IPv4地址不足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非兼容方式的升位,这就是采用全新的IP地址协议,如IPv6;另一方法是采用兼容方式的路径,NAT技术就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并且已经在市场上获得了大规模的实际应用。
IPv4地址空间最终会不够,因为平均地球上每个人均的IPv4地址正好不足一个(IPv4地址空间为232=4294967296,以地址人口60亿计算,平均每人IPv4地址数量为0.716个),虚拟化技术的发展IP地址的需求量将大增。
号码的升位中有三个要素会与升位的兼容性有关,分别是:号码位长、编号规则和号码分配。传统的IP,即IPv4(IP version 4)定义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Internet上每个主机都分配了一个(或多个)32位的IP地址。因为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假设现有的实体计算机的安装了多个虚拟机运行,需求量是现有的IP地址数量的基础上的几倍,虚拟化到虚拟媒体的时候需求量可能是几何数增长,这需要IP地址扩充及使用IPv6的方式来解决,虚拟化技术而引起的IP地址不足的冲击。
IPv6Q是亚网络地址的实现的一种方法。IPv4地址中过去称为“E类”的地址块作为新的IPv6Q地址扩充的使用方案。E类是指240.0.0.0~255.255.255.255的地址块,相当于2亿6843万5456个IP地址。也写作“240.0.0.0/4”。截至目前,尚未分配的IPv4地址仅为46个“/8”地址块。E类相当于16个/8地址块。但是在此之前,E类地址作为“为未来利用预留的备用地址”,并未向用户分配。不算在上述46个地址块之中。
IPv6Q的方案之一,IPv4的E类地址三维矢量方向来增加地址的IPv6的方案。使用IPv4的E类地址并240~247作为三维矢量方向标识位,并增加3组32位的网络地址扩充至128位的IPv6的网络地址。将其表示为IPv4E::IPv4x::IPv4y::IPv4z=F0RR:GGBB::XXXX:XXXX::YYYY:YYYY::ZZZZ:ZZZZ,其中每个字母或数字表示一个16进制数。这个方案中当头字节为F0~F7时,各表示如下F0=E:+X32:+Y32:+Z32,F1=E:+X32:+Y32:-Z32,F2=E:+X32:-Y32:+Z32,F3=E:+X32:-Y32:-Z32,F4=E:+X:+Y32:+Z32,F5=E:-X32:+Y32:-Z32,F6=E:-X32:-Y32:+Z32,F7=E:-X32:-Y32:-Z32的各个扩展IPv4组当中增加网络矢量地址。E网的其他位保留。
IPv6Q的方案之二,IPv4的E类地址扩充的虚拟IP地址和实体IP地址分配的IPv6的方案。方案二是方案一的基础上为分别为亚虚拟机和亚实体分配具体的IP地址的方案,编码编入到IPv6Q的亚网络地址(CAIONET)模型协议的方案。从F0到FF的真实IPv6地址(T-IPv6Q)和F8~FF的虚拟IPv6地址(V-IPv6Q)地址的方案。
Figure GPA00001088847200271
IPv6Q的方案之三,地址空间里包含地址空间的亚生命周期的方案。
方案三是方案之二的基础之上增加媒体生命周期的IPv6方案,把亚生命周期编码编入到IPv6Q的亚网络地址模型的协议的方案。
Figure GPA00001088847200281
IPv6Q的方案之四,可使用现行的IPv6草案和IPv4及它的扩充方案的使用方案。
IPv6Q的方案之五,也可重新定义亚网络协议。
图9和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户管理部分的操作界面的示意图。其中,图9示出亚母操作界面(HMI)的结构图。
用户管理(QMS)里包括亚母操作界面(HMI)和亚子操作界面(TMI)来组成,HMI和TMI的工具条菜单之间是相互可以切换的。亚母操作界面(HMI)里包括用户设置、系统设置、网络设置、亚子系统设置、命令行、娱乐管理等部分组成。
用户设置包括用户组和新用户设置用户对亚子系统的权限等。
系统设置包括亚系统固件升级(System Update)、主题设置(ThemeSetting)、系统语言设置(System Language)、默认亚虚拟机自动启动(QVM Auto Start)、亚文件系统(QVFS)的格式化与备份和恢复、亚存储媒体设置(Storage Setting)、时间日期的设置、显示输出设置(DisplaySetting)、音频输出设置(Sound Setting)、亚媒体外设设置(DeviceSetting)、亚网络设置里包括亚网络状态、网络协议方式、网络无线和有线的连接方式、虚拟网络设置和远程连接设置、亚编号编码设置(QID)、亚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QPC的关机等。
网络管理包括远程控制、浏览器、信使、亚网交易、亚网格风云计算。
娱乐管理包括在亚媒体存储介质上存储照片,音乐,视频,游戏等,亚媒体介质直接运行在亚母系统上。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亚子系统操作界面的示图。
亚子系统里包括创建亚子媒体文件,配置亚媒体文件,设置亚许可模式和动力保障,设置亚网络设备和亚虚拟存储设备,亚媒体组合亚虚拟机方式,启动亚子虚拟机系统,更改亚子系统的配置,克隆亚媒体或亚虚拟机,停止、迁移、删除虚拟媒体或亚虚拟机,亚媒体日志报告等功能部分,这些亚虚拟机(QVPC)上运行的亚真实操作系统界面以切换方式通过亚子界面(TMI)来操作和管理。
亚子操作界面(TMI)里包括亚子虚拟机和它的各种设置管理来并为亚子虚拟机上运行的亚真实操作系统提供环境和操作服务。
亚子操作界面的形式是一个菜单栏(Top Manage Bar,TMB),它停留在监视器的顶部。根据用户的选择而显示和隐藏。通过TMB菜单由三部分组成左端的XMI(eXchange Manage Icon)图标菜单,中间的计算机图标列菜单CMI(Computer Manage Icon)和右端的QMI(QPCManager Icon)图标菜单组成。
TMB菜单上的左端的XMI图标来通过鼠标点击切换显示和隐藏,在隐藏模式下鼠标离开显示器顶端TMB菜单就消失,当鼠标移动到显示器顶端的时候就显示TMB菜单,设置中间部分的CMI上计算机图标的排列方式。
TMB菜单上的中键部分计算机管理菜单CMI中,用不同的颜色计算机图标来表示亚子计算机的状态。例如,红色表示当前监视器上显示和操作的当前亚子虚拟机,用绿色表示本地的亚子虚拟机,用灰色表示关机的计算机,用蓝色表示远程计算机,用黄色来表示亚真子虚拟机(QTVPC)。当鼠标移动到特定的计算机图标上时,显示该台计算机的信息,当左键点击特定颜色的计算机图标时,可以切换到与之对应的计算机,右键点击时,可以显示弹出菜单,通过弹出菜单可以设置当前亚子虚拟机的各种配置,通过右端的TMB菜单上的右端的QMI图标点击来亚子操作界面转换到亚母操作界面HMB菜单的切换按钮,鼠标右击QMI图标弹出菜单,从QMI弹出菜单上关闭QPC和设置显示网络模式等操作。
亚真子虚拟机当中没有远程和本地的区分,亚假子虚拟机是为了兼容于互联网上的传统计算机而在TMB菜单上设置了本地计算机模式(Native Mode)和远程计算机模式(Remote Mode)来操作远程计算机和本地虚拟机,远程模式下可以通过Windows的RDP协议方式、Unix/Linux的XDMCP协议的远程协议方式等传统计算机远程通信方式访问和操作亚子虚拟机上运行的亚真子操作系统(CAITOS)。
下面将参照图11来描述亚光计算机、亚智能系统、亚计算机语言、亚风云计算实现方案。
现今材料技术上锗-碲化合物纳米线(GeTe/Ge2Sb2Te5)制造过程并不十分复杂,通过反应溅射的方法,制备N掺杂的Ge2Sb2Te5(N-GST)薄膜用作相变存储器的存储介质。研究表明,掺杂的N以GeN的形式存在,不仅束缚了Ge2Sb2Te5(GST)晶粒的长大也提高了GST的晶化温度和相变温度。利用N-GST薄膜的非晶态、晶态面心立方相和晶态六方相的电阻率差异,能够在同一存储单元中存储三个状态,实现相变存储器的多态存储功能,并这种存储单元来制作3进制存储器设备,三进制的存储设备可以大幅度提高存储密度,意味着可以在更小的空间内储存更多的数据信息,也满足虚拟机的普及和硬盘空间的需求。以光的偏振光的3进制信息传递的特性传递信息和逻辑运算,制作3进制光学处理芯片(T-CPU)和3进制存储器(T-Storage)来制作新型的亚光计算机,这个亚光计算机作为亚母计算机,在VIOS上将3进制转换成2进制的亚接口,亚光计算机上正常运行传统的2进制操作系统。通过上述亚光计算机方案,可以解决高性能的未来3进制为基础的光计算机和现今使用的2进制为基础的真实操作系统(CAITOS)之间用亚操作系统来转化为由3进制的亚光计算机上正常运行2进制的现行的各种操作系统的亚光计算机。在亚光计算机的硬件基础上亚光组合原理的亚象数上的数据结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逻辑计算来设计相应的亚计算机语言,亚计算机数值处理当中使用亚时空概念的Qon的亚时空上亚象之间关系定义方式来把数据存储在一个回归存储单元里,数据计算亚象系统连分组计算方式来处理浮点运算并极限值由Q来处理,所以不会出现2进制的计算机一样被除零的错误时后就会产生“除零”的中断和溢出问题。
亚光组合原理的2阶和3阶的回归特点来在亚网络上的各个亚计算机提供亚虚拟机和亚媒体来共同集成一个虚拟的大系统来亚风云计算出超大运算量的计算处理,亚网络上的亚媒体组合成亚网络存储器,各个亚系统组合成亚网络知识库。
亚风云计算(net3compute)是亚光组合原理的3阶net3sys的组合模型的实现方式。在一个超大计算量,假设由840个计算量来组成,在亚网络上的可用的亚虚拟机有611个,用亚象系统连分组定理的亚大系统用辗转相除的方式来各个亚系统连续分割成相对独立的亚小系统的基本亚象来分化,其中分子1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亚系统,分母为其系统下的具体组成部分不断细化成基本的组成部分,亚象系统连分组定理来把840个超大计算量840/611=>1+1/(2+1/(1+1/(2+(1/76))))的连续系统分层式计算方式来把大计算量分派给亚环境下的各个亚虚拟机组成的亚系统上运行亚风云计算。这种计算方式可以提高超大计算量的精确度,其中分子1是各亚虚拟机组成亚系统。
每个亚系统的组合规则是由亚系统亚点亚光弦关系式:SUM(CAISYS)+SUM(CAIONE)=SUM(CAIBEAM)+2*CAIBEAM来组合和通讯,假设一个亚大系统(CAISYS)由8个亚虚拟计算机来组成6个亚小系统(CAI1SYS)时候各个亚计算机之间从关系式里得出亚虚拟计算机之间至少12个相互之间的通讯才能组合成6个亚小系统,其中缺少一个通讯而成11个相互通讯时不可能组合成6个亚小系统来构成一个亚大系统,亚系统由这样的基本组合方式来在亚环境里构成更大的亚系统。
亚光组合原理基础上的iYAF理论的亚计算机系统环境模型来设计一个可以独立于人工调整的亚智能系统来维护亚环境。亚环境下亚象在亚维系统自升律自我复制和升华的特性用亚象系统连分组定理来自我修复各个亚媒体之间的通讯和组合,亚弦系统变化度来控制亚点之间的量的组合数量,亚循环周期来系统之间不断的循环生成新的亚编码和不断的回收亚编码,通过亚弦自升恒量等式来各亚点之间组合并升华和回归。亚系统的各个亚媒体重新组合成新的亚系统,亚系统的各个亚媒体重新组合成新的亚系统,整个亚系统作为一个单位系统的亚环境的时候,其中,以自然平衡处理方式控制和智能管理整个亚网络环境的亚智能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机技术的计算机架构及其实现方式,可提供一种安全和高性能的计算机。根据本发明,用户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实体计算机上任意创建、使用和删除虚拟机,可从网络上获取需要的计算机媒体资源用于创建计算机,并与其他计算机组合成大的计算机系统来实现集群运算。

Claims (16)

1.一种在计算机上创建虚拟机的方法,所述计算机的硬件主板上安装有一存储器固件,在该存储器固件中存放有与存储在硬盘中的第一操作系统不同的第二操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当通过计算机的BIOS或EFI选择进入第二操作系统时,从所述存储器固件读取第二操作系统,将计算机的控制权交付给第二操作系统;
第二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网络,通过媒体的编号识别网络中或本地的媒体;
第二操作系统通过媒体接口在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上将媒体组合成虚拟机;
启动所述虚拟机,并在虚拟机上运行子操作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操作系统从硬盘的最后区域里读取虚拟机的信息,并读取安全认证信息之后从虚拟文件系统里运行和管理虚拟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操作系统将虚拟文件系统上的文件逻辑上分类成3种文件表现形式的媒体虚拟文件,包括子操作系统的虚拟文件、应用程序的虚拟应用文件、数据的虚拟数据文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所述存储器固件中具有计算机的真实编号,计算机上的虚拟媒体具有虚拟编号,在网络上通过真实编号和虚拟编号来识别计算机是实体计算机还是虚拟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子操作系统管理界面来管理在第二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子操作系统,子操作系统管理界面与第二操作系统的管理界面互相切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别为虚拟机和实体计算机分配具有不同标识的IP地址,使用IPv4的E类地址三维矢量方向来增加网络中的可分配地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地址空间里包含地址空间的生命周期,媒体在所述媒体的生命周期内通过网络结合成虚拟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网络将多个计算机组合成集群服务器。
9.一种在计算机上创建虚拟机的装置,所述计算机的硬件主板上安装有一存储器固件,该存储器固件中存放有与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中的第一操作系统不同的第二操作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当通过计算机的BIOS或EFI选择进入第二操作系统时,从所述存储器固件读取第二操作系统,将计算机的控制权交付给第二操作系统的模块;
用于使第二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网络并通过媒体对象的编号识别网络中或本地的媒体的模块;
用于使第二操作系统通过各种媒体接口在第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上将媒体组合成虚拟机的模块;
启动所述虚拟机,并在虚拟机上运行子操作系统的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二操作系统从硬盘的最后区域里读取虚拟机的信息,并读取安全认证信息之后从虚拟文件系统里运行和管理虚拟机。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二操作系统将虚拟文件系统上的文件逻辑上分类成3种文件表现形式的媒体虚拟文件,包括子操作系统的虚拟文件、应用程序的虚拟应用文件、数据的虚拟数据文件。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在计算机的所述存储器固件中具有计算机的真实编号,计算机上的虚拟媒体具有虚拟编号,在网络上通过真实编号和虚拟编号来识别计算机是实体机还是虚拟机。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子操作系统管理界面来管理在第二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子操作系统,子操作系统管理界面与第二操作系统的管理界面互相切换。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分别为虚拟机和实体计算机分配具有不同标识的IP地址,使用IPv4的E类地址三维矢量方向来增加网络中的可分配地址。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计算机的地址空间包含地址空间的生命周期,媒体在所述媒体的生命周期内通过网络结合并在计算机上生成虚拟机。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计算机通过网络与多个计算机组合成集群服务器。
CN200880131559.0A 2008-10-14 2008-10-14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及虚拟机创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7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8/001730 WO2009149588A1 (zh) 2008-10-14 2008-10-14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及虚拟机创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7503A CN102177503A (zh) 2011-09-07
CN102177503B true CN102177503B (zh) 2014-07-02

Family

ID=41416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155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7503B (zh) 2008-10-14 2008-10-14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及虚拟机创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77503B (zh)
WO (1) WO20091495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29689B2 (en) * 2009-11-30 2016-12-27 Red Hat, Inc. Monitoring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CN102609638A (zh) * 2011-12-22 2012-07-25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七〇六所 基于UEFI运行时服务的Xen虚拟机架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07256171B (zh) * 2017-06-19 2021-02-2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os的多系统安装和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9032773A (zh) * 2018-06-16 2018-12-18 武汉商启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云主机自助安装操作系统应用管理系统
CN110738034A (zh) * 2018-07-20 2020-01-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教学模板管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44543A (zh) * 2018-08-09 2019-01-0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FI环境的验证VMware系统BIOS兼容性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8017A (zh) * 2000-07-05 2003-10-08 恩斯特&扬有限责任合伙公司 提供计算机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00566A (zh) * 2006-01-12 2007-07-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操作系统切换设备和操作系统切换方法
CN101211272A (zh) * 2006-12-29 2008-07-02 英特尔公司 动态虚拟机生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6665B2 (en) * 2003-12-17 2008-04-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chine memory power and availability management in a processing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virtual machines
US8181159B2 (en) * 2007-03-29 2012-05-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Test automation using virtual machin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8017A (zh) * 2000-07-05 2003-10-08 恩斯特&扬有限责任合伙公司 提供计算机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00566A (zh) * 2006-01-12 2007-07-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操作系统切换设备和操作系统切换方法
CN101211272A (zh) * 2006-12-29 2008-07-02 英特尔公司 动态虚拟机生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7503A (zh) 2011-09-07
WO2009149588A1 (zh) 2009-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9088B2 (e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 node having a plurality of switch coupled processors
US970389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hat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wo graph-like representations of two systems describe equivalent systems
CN102177503B (zh)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及虚拟机创建方法
CN105978704B (zh) 用于创建新的云资源指令集体系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US7483978B2 (en) Providing a unified user interface for managing a plurality of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environments
WO2016101638A1 (zh) 一种电力系统云仿真平台的运营管理方法
CN103765371B (zh) 导出作为存储对象的逻辑卷的数据存储系统
CN102082692B (zh) 基于网络数据流向的虚拟机迁移方法、设备和集群系统
CN102684970B (zh) 瘦客户端环境提供系统、服务器和瘦客户端环境管理方法
CN106803796B (zh) 基于云平台的多租户网络拓扑重构方法
US20050235055A1 (e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aging HPC clusters
CN111444020A (zh) 一种超融合计算系统架构及融合服务平台
CN108809972A (zh) 一种基于开源生态系统的物联网综合实验及应用开发平台及架构
CN103699430A (zh) 基于j2ee架构的远程kvm虚拟机管理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03838617A (zh)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挖掘平台的构建方法
CN1770109A (zh) 在hpc环境下的拓扑认识作业调度和回填的系统和方法
CN103891209A (zh) 用于转换通用流的机箱控制器
CN110008272B (zh) 面向传感器数据的NoSQL数据库评测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987775A (zh) 用于对事件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7741874A (zh) 一种gis云虚拟机自动创建方法及系统
CN103514412B (zh) 构建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系统的方法及云服务器
CN104794217A (zh) 基于并行计算模式的瓦片地图数据及服务更新方法与系统
CN109213565A (zh) 异构虚拟计算资源的管理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09680A (zh)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6412125B (zh) 一种基于负载平衡的并序化云监控系统及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