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5345B -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5345B
CN102175345B CN2011100015709A CN201110001570A CN102175345B CN 102175345 B CN102175345 B CN 102175345B CN 2011100015709 A CN2011100015709 A CN 2011100015709A CN 201110001570 A CN201110001570 A CN 201110001570A CN 102175345 B CN102175345 B CN 1021753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box
box temperature
coal
oxygen
coal slur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15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5345A (zh
Inventor
钱锋
钟伟民
程辉
杜文莉
李�杰
孔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0015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753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75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5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5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5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此方法选取若干个可测的过程状态辅助变量,包括干基煤、入炉中心氧气流量、氧煤比、出口合成气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含量,作为软测量模型的输入变量,同时采集实际工业装置操作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选用6×6×1的三层网络拓扑结构,采用Levenberg-Marquardt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本软测量技术可以为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提供有效的炉膛温度信息,以指导气化反应过程的优化运行操作,且此方法也可以适用于目前其它技术的水煤浆气化炉的炉膛温度软测量。

Description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工业和化学工程领域中一种软测量方法。具体而言,是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油气资源匮乏,这一特殊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然而,目前我国煤炭利用率总体效率低、污染严重。煤气化技术是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我国气流床煤气化在“十五”前期,全部被美国GE气化技术(原Texaco技术)所垄断。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得到了成功推广。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反应过程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通过控制高压煤浆泵1的转速来达到控制入炉煤浆流量,氧气来自空分装置2,入炉氧气中值及中心氧气流量由氧气流量阀3控制,水煤浆和气化剂(氧气)通过两两对置的四路高速喷嘴射流进入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内,煤颗粒夹带在气流中,在高温反应室4内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气化反应,放出大量热量,生成的合成气主要为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另外还有二氧化碳CO2、水蒸气以及少量的甲烷CH4、硫化氢H2S、硫氧化碳COS和氮气N2,煤渣和未转化的煤呈液体熔融态,热的合成气和熔融的灰渣进入充满冷却水的激冷室5,经冷却后,温度降至220℃左右。随后,合成气进入洗涤塔6除去夹带的固体,进入后续系统。出口合成气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含量由气体成分分析仪7得到,甲烷CH4含量由在线红外线分析仪器8测得。目前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内分布着多只高温热电偶用来实时监测气化反应温度。在高温(1300~1600℃)、高压(3.0~6.4MPa)、强腐蚀环境以及强气流冲刷作用下,测温元件高温热电偶工作寿命很短。由于现场不可能频繁更换热电偶,正常情况下安装的热电偶仅供开车过程为保证投料观察温度变化使用,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实时检测一直是瓶颈难题。
近年来软测量技术在流程工业中获得了大量成功的应用,解决了许多不可测关键控制指标的“测量”问题。因此,针对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采用软测量技术是完全可行的。
发明内容
理论上影响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变化的因素较多,如:出口合成气组成、煤渣颗粒大小、气化炉渣口压差等参数。本发明人在分析了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和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若干个可测的过程状态辅助变量来预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即通过实际工业装置操作数据的实时、连续采集,对其进行数据预处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采用Levenberg-Marquardt学习算法对软测量模型进行训练,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炉膛温度的变化。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实现炉膛温度的在线实时检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实时软测量方法,其流程如图3所示,它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一、采集实际工业装置气化炉的操作数据,综合历史数据分析和操作经验总结,确定软测量模型的辅助变量和目标变量;
步骤二、对步骤一中采集得到的实际工业装置操作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剔除部分异常工况数据点,并构造样本数据集S,取其中2/3的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S1,用于学习和建模,剩余的样本数据则作为模型的测试集S2
步骤三、通过计算经验公式得到BP人工神经网络的隐含层节点数目,并结合交叉验证方法,确定其网络拓扑结构;
步骤四、对于训练集S1,采用Levenberg-Marquardt学习算法训练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用测试集S2对模型进行验证,从而获得有效的人工神经网络权重和阈值参数,得到能够正确描述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变化的软测量模型;
步骤五、启动软测量模型,将辅助变量的实时运行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输入软测量模型,预测出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的炉膛温度;
步骤六、根据软测量模型提供的炉膛温度信息,指导气化反应过程的优化运行操作。根据现有的炉膛温度信息,得到当前较优的氧煤比给水煤浆气化炉控制系统,以得到期望的炉膛温度变化。所述步骤一中操作数据包括,入炉煤浆流量、水煤浆浓度、水煤浆密度、入炉氧气中值、中心氧气流量、出口合成气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含量和炉膛温度。
所述步骤一中辅助变量包括,干基煤、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21
入炉中心氧气流量、氧煤比、出口合成气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含量。其中干基煤是入炉煤浆流量、水煤浆浓度和水煤浆密度的乘积:
MC=LC×σ×ρ/100
式中LC是入炉煤浆流量,σ是水煤浆浓度,ρ是水煤浆密度。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31
是引入系数,式中Max、Min分别取当前采集时刻点入炉中心氧气流量的最大值、最小值。氧煤比是入炉氧气总量、入炉煤浆流量的比值,或者从化学反应机理上来说,氧煤比即氧碳原子的比例:
O C = L O / 16 × 2 L C / 12 × σ = 1.5 L O L C σ
式中,LO是入炉氧气总量,LC是入炉煤浆流量,σ是煤浆浓度。
所述步骤一中目标变量为炉膛温度。
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五中数据预处理为对采集得到的实际工业装置操作数据取其稳定工况状态下的平均值,软测量模型的输入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选取的归一化范围为[0.2,0.8]。
所述步骤三中BP人工神经网络选取三层网络结构,第一层为输入层,其节点个数等于辅助变量的个数,为6个;第二层为隐含层,其节点个数由如下经验公式确定:
p = 0.43 ij + 0.12 j 2 + 2.54 i + 0.77 j + 0.35 + 0.5
其中,p代表隐含层节点个数,i代表输入层节点个数,j代表输出层节点个数,这里隐含层节点个数为6;第三层为输出层,其节点个数为1,即炉膛温度输出。
所述步骤四和步骤五中炉膛温度软测量的数学模型为:
y=f(x1,…,xk)+e
其中,xi(i=1,2,...,k)、y分别是软测量模型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即炉膛温度),e是零均值高斯白噪声,f代表该多输入单输出系统的非线性关系。若零均值高斯白噪声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则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数学模型简化为:
y=f(x1,…,xk)
所述步骤四和步骤五中BP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与隐含层节点间的权重参数矩阵和阈值参数矩阵分别为:
W k × p = - 0.0174 - 2.1295 4.0860 2.4387 - 15.8122 - 3.7143 - 0.8216 - 1.5292 - 1.5337 - 3.5678 - 4.3053 3.7900 - 3.4672 - 6.3723 - 1.9770 - 3.4424 1.4492 - 1.2106 - 3.2964 - 7.8856 0.0202 - 1.5993 6.7790 - 4.2736 4.8356 - 0.6910 - 4.0220 - 7.1988 - 3.3603 4.0664 6.7131 1.333 - 0.9514 - 3.7527 1.6583 - 1.8072
θ 1 = 6.4848 5.1236 7.3705 5.3739 0.3402 1.3674
其隐含层节点与输出层节点间的网络权重参数矩阵和阈值参数矩阵分别为:
Vp×1=[-1.0288 -0.8366 0.7778 -0.6287 -0.5174 0.9250]
θ2=[-0.6656]
9.所述步骤六所述气化反应过程的优化运行操作是调节氧煤比值尤其是入炉氧气总量,即若气化炉炉膛温度过高时,下调氧煤比值,在工况定负荷运行条件下,控制氧气流量阀减少入炉氧气总量,从而降低炉膛温度;而气化炉温度过低时,调高氧煤比值,控制氧气流量阀增加入炉氧气总量,从而降低高炉膛温度。
本发明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它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变化,替代原有测温元件提供有效信息,以指导气化反应过程的优化运行操作,为大型水煤浆气化装置成套先进控制提供技术基础,实现其稳定生产、降低能耗,有效地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同时它还具有煤化工行业的通用特性,可推广应用于目前其它气化装置水煤浆气化炉的炉膛温度软测量,具有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反应过程工艺流程图
图2: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图
图3:软测量模型流程框图
图4: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反应过程炉膛温度软测量模型结果
符号说明:
其中,1为高压煤浆泵,2为空分装置,3为氧气流量阀,4为高温反应室,5为激冷室,6为洗涤塔,7为气体成分分析仪,8为在线红外线分析仪器;F1为原料煤,F2为水,F3为入炉煤浆流量,F4为入炉氧气流量,F5为出口合成气,F6为出口合成气H2、CO含量测量值,F7为出口合成气CH4含量测量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实际应用时利用现有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装置的气体成分分析仪测得出口合成气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含量等3个辅助变量的实时数值,通过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获得入炉氧气中值、中心氧气流量以及入炉煤浆流量的实际运行数据,据此分别计算出氧煤比和干基煤的数值。将干基煤、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51
入炉中心氧气流量、氧煤比、出口合成气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含量等6个辅助变量的实时数据输入所建立的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模型中,可获得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实时软测量预测值,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反应过程的工艺流程图。通过控制高压煤浆泵1的转速来达到控制入炉煤浆流量,氧气来自空分装置2,入炉氧气中值及中心氧气流量由氧气流量阀3控制。水煤浆与气化剂(氧气)通过两两对置的四路高速喷嘴射流进入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内,煤颗粒夹带在气流中,在高温反应室4内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气化反应,生成以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为主要有效组分的粗合成气,总反应式可写为: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52
其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可分为:
氧化反应: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53
(完全氧化)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54
(部分氧化)
煤的转化反应: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55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56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57
式中,Q代表反应热,放热为正,吸热为负。
上述反应多为剧烈的放热反应,故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无需外供热量。气化反应生成的合成气主要为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另外还有二氧化碳CO2、水蒸气以及少量的甲烷CH4、硫化氢H2S、硫氧化碳COS和氮气N2,煤渣和未转化的煤呈液体熔融态,热的合成气和熔融的灰渣进入充满冷却水的激冷室5,经冷却后,温度降至220℃左右。随后,合成气进入洗涤塔6除去夹带的固体,进入后续系统。出口合成气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含量由气体成分分析仪7得到,甲烷CH4含量由在线红外线分析仪器8测得。目前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内分布着多只高温热电偶用来实时监测气化反应温度。在测温元件高温热电偶正常运作时,其测得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数据范围为[1050℃,1350℃]。
本发明综合历史数据分析和长期操作经验总结,在采集实际工业装置操作数据的基础上,引入干基煤、氧煤比等若干个新的辅助变量。其中干基煤是入炉煤浆流量、水煤浆浓度和水煤浆密度的乘积:
MC=LC×σ×ρ/100
式中LC是入炉煤浆流量,σ是水煤浆浓度,ρ是水煤浆密度。氧煤比并不是从工业现场直接采集得到的,而是通过计算入炉氧气总量、入炉煤浆流量的比值,或者从化学反应机理上来说,氧煤比即氧碳原子的比例:
O C = L O / 16 × 2 L C / 12 × σ = 1.5 L O L C σ
式中,LO是入炉氧气总量,LC是入炉煤浆流量,σ是煤浆浓度。
本发明人观察历史数据,发现某一路入炉中心氧气流量发生变化时必定会引起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变化,而根据流体力学分析,这四路入炉中心氧气流量具有对称性,因此可引入系数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62
,构造另一个新的辅助变量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63
入炉中心氧气流量,其中Max、Min分别取当前采集时刻点入炉中心氧气流量的最大值、最小值。
据此本发明确定软测量模型的6个辅助变量:干基煤、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64
入炉中心氧气流量、氧煤比、出口合成气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含量,以及软测量模型的目标变量:炉膛温度。
本发明通过分析上述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和反应机理,建立其炉膛温度软测量的数学模型为:
y=f(x1,…,x6)+e
其中,xi(i=1,2,...,6)、y分别是软测量模型的辅助变量、目标变量,e是零均值高斯白噪声,f代表该多输入单输出系统的非线性关系。若零均值高斯白噪声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则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数学模型简化为:
y=f(x1,…,x6)
假定X=[X1,X2,...,X6]是上述软测量模型的所有辅助变量Xi=[xi1,...,xin]T(i=1,2,...,6)组成的样本矩阵。对辅助变量矩阵X进行如下归一化处理:
x ij ^ = 0.8 - x max - x ij x max - x min ( 0.8 - 0.2 ) , x ij ^ ∈ [ 0.2,0.8 ]
式中,xmax、xmin是各n维辅助变量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73
是归一化后得到的辅助变量矩阵。将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74
输入软测量模型,得到模型输出,并对其进行如下反归一化处理:
y i = y max - 0.8 - y ^ i 0.8 - 0.2 ( y max - y min )
式中,ymax、ymin是目标变量炉膛温度的最大值、最小值,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76
是软测量模型的输出变量,Y=[y1,...,yn]T是炉膛温度。
本发明软测量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其具有良好的非线性适应性。研究表明,只要神经元节点数目足够多,三层人工神经网络就可以逼近任意的连续函数。而在众多人工神经网络中,BP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简单、训练算法成熟。因此,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来描述该多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是一条简单而且有效的途径。
对于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层为输入层,其节点个数等于辅助变量的个数,为6个;第二层为隐含层,其节点个数由如下经验公式确定:
p = 0.43 ij + 0.12 j 2 + 2.54 i + 0.77 j + 0.35 + 0.5
其中,p代表隐含层节点个数,i代表输入层节点个数,j代表输出层节点个数;第三层为输出层,其节点个数为1,即炉膛温度输出。并结合交叉验证的方法,确定6×6×1的三层BP网络拓扑结构。
假定BP网络输入层节点xi,隐含层节点pj,输出层节点yi;输入层节点与隐含层节点间的网络权重值为wj,i,隐含层节点与输出层节点间的网络权重值为vj,i,阈值为θ。当给定输出层节点的真实值为ti时,
隐含层节点的输出值为:
p j = f ( Σ i w j , i x i + θ j )
输出层节点的输出值为:
y i = f ( Σ j v i , j p j + θ i )
输出层节点的误差为:
e = 1 2 Σ i ( t i - y i ) 2 = 1 2 Σ i [ t i - f ( Σ j v i , j p j + θ i ) ] 2
= 1 2 Σ i [ t i - f ( Σ j v i , j f ( Σ i w j , i x i + θ j ) + θ i ) ] 2
输入层与隐含层、隐含层与输出层间的连接权重参数矩阵分别记为Wk×p、Vp×1。BP神经网络中隐含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采用双曲正切S型tan-sigmoid型函数:
p = 2 1 + e ( - 2 x ) - 1
输出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采用S型log-sigmoid型函数:
y = 1 1 + e ( - p )
如此便可以限定BP网络输出值在0和1之间。定义BP训练算法迭代终止的目标误差为:
MSE = = 1 n ( y ^ i - y i ) 2
连续地采集270余组所需实际工业装置操作数据,剔除部分异常工况数据点,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归一化以降低建模误差,提高模型训练、预测的精度及其稳定性,构造样本数据集S,取其中2/3的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S1,用于学习和建模,剩余的样本数据则作为模型的测试集S2。对于训练集S1,采用Levenberg-Marquardt学习算法训练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迭代步数取200次,目标误差MSE=5×10-3,并用测试集S2对模型进行验证并校正调节,从而获得有效的人工神经网络权重和阈值参数。BP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与隐含层节点间的权重参数矩阵和阈值参数矩阵分别为:
W k × p = - 0.0174 - 2.1295 4.0860 2.4387 - 15.8122 - 3.7143 - 0.8216 - 1.5292 - 1.5337 - 3.5678 - 4.3053 3.7900 - 3.4672 - 6.3723 - 1.9770 - 3.4424 1.4492 - 1.2106 - 3.2964 - 7.8856 0.0202 - 1.5993 6.7790 - 4.2736 4.8356 - 0.6910 - 4.0220 - 7.1988 - 3.3603 4.0664 6.7131 1.333 - 0.9514 - 3.7527 1.6583 - 1.8072
θ 1 = 6.4848 5.1236 7.3705 5.3739 0.3402 1.3674
其隐含层节点与输出层节点间的网络权重参数矩阵和阈值参数矩阵分别为:
Vp×1=[-1.0288 -0.8366 0.7778 -0.6287 -0.5174 0.9250]
θ2=[-0.6656]
本发明中所涉及到的Levenberg-Marquardt学习算法介绍如下:
Levenberg-Marquardt学习算法本质上是一种拟牛顿方法,该算法步骤如下:
Step1)随机给定初始权值向量w0,并设定目标误差ε,k=1。
Step2)对于BP网络输出层节点的输出值公式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93
计算其对权值向量w的Jacobi矩阵J。
Step3)按下式进行搜索:
w(l+1)=w(k)k(JT(w(k))J(w(k))+μkI)JT(w(k))F(w(k))
Step4)若E(w(k))≤ε,则算法终止,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权值向量;否则,转到Step5。
Step5)若||F(w(k+1))-F(w(k))||≤0,则令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094
否则,μk=μk×4,转到Step3。
其中,定义Jacobi矩阵J为:
Figure BSA00000410111500101
综上,得到能够正确描述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变化的软测量模型。启动该软测量模型,将辅助变量的实时运行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作为软测量模型输入,测量出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的炉膛温度,以指导气化反应过程的优化运行操作,并输出适当的氧煤比和炉膛温度变化。
实施例:
2010年7月一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如专利号200520047515.3中所示装置)近270小时的软测量模型的运行结果如图4所示。图中实线为实际测量数据,虚线为软测量模型预测结果,数据间隔为一小时。与实测结果相比,炉膛温度软测量模型预测结果的最大绝对误差为4.97%,相对误差都小于±5%,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保证预测结果的精度,并且在趋势预测上表现出较高的正确率。
2010年8月,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如专利号200520047515.3中所示装置)有四路进料:入炉煤浆中值分别为:12.5m3/h、12m3/h、12m3/h、12.6m3/h,水煤浆浓度为59.15%,水煤浆密度为1.182kg/m3,干基煤值MC=8.5821kg/h;入炉氧气中值分别为5708m3/h、5762m3/h、6093m3/h、5762m3/h,中心氧气流量分别为1318m3/h、1165m3/h、1288m3/h、1188m3/h,入炉氧气总量均值为7071m3/h;氧煤比值O/C=576.05;出口合成气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含量分别为37.09%和46.57%。软测量模型输出温度为1236.39℃,气化炉炉膛温度过高。通过模型计算,此时炉膛温度如果要下降至1100℃左右,氧煤比值O/C必须下调至530左右。在工况定负荷运行条件下,控制氧气流量阀3减少入炉氧气总量:入炉氧气中值分别为5514m3/h、5510m3/h、5482m3/h、5482m3/h,中心氧气流量分别为1021m3/h、1089m3/h、756m3/h、1089m3/h,入炉氧气总量均值下降到6485.75m3/h;氧煤比值O/C=528.37,出口合成气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含量分别为37.01%和46.33%。上述调整之后,气化炉炉膛温度软测量实时值为1101℃,出口合成气总量基本不变,有效降低了炉膛温度,减少了氧气消耗。
应该看到,本发明所采用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模型是正确的,它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炉膛温度的变化,从而提供有效信息,以指导气反应过程的优化运行操作,为大型水煤浆气化装置成套先进控制提供技术基础,实现其稳定生产、降低能耗,有效地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同时它还具有煤化工行业的通用特性,可推广应用于目前其它气化装置水煤浆气化炉的炉膛温度软测量,具有普适性。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Claims (8)

1.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采集实际工业装置气化炉的操作数据确定软测量模型的辅助变量和目标变量;
所述操作数据包括,入炉煤浆流量、水煤浆浓度、水煤浆密度、入炉氧气中值、中心氧气流量、出口合成气中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的含量和炉膛温度;
所述辅助变量包括,干基煤、
Figure FSB00000825744900011
入炉中心氧气流量、氧煤比、出口合成气中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的含量;其中,
Figure FSB00000825744900012
是引入系数,式中Max、Min分别取当前采集时刻点入炉中心氧气流量的最大值、最小值。
所述目标变量为炉膛温度;
步骤2:对步骤1中采集得到的实际工业装置操作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剔除部分异常工况数据点,并构造样本数据集S,取其中2/3的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S1,用于学习和建模,剩余的样本数据则作为模型的测试集S2
步骤3:通过计算经验公式得到BP人工神经网络的隐含层节点数目,并结合交叉验证方法,确定其网络拓扑结构;
所述BP人工神经网络选取三层网络结构,第一层为输入层,其节点个数等于辅助变量的个数,为6个;第二层为隐含层,其节点个数由如下经验公式确定:
p = 0.43 ij + 0.12 j 2 + 2.54 i + 0.77 j + 0.35 + 0.5
其中,p代表隐含层节点个数,i代表输入层节点个数,j代表输出层节点个数;
第三层为输出层,其节点个数为1,即炉膛温度输出;
步骤4:对于训练集S1,采用Levenberg-Marquardt学习算法训练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用测试集S2对模型进行验证,从而获得有效的人工神经网络权重和阈值参数,得到能够正确描述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变化的软测量模型;
步骤5:采集辅助变量的实时运行数据、并经过数据预处理后将其作为软测量模型输入,预测出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的炉膛温度;
其中,步骤2和步骤5中所述数据预处理为对采集得到的实际工业装置操作数据取其稳定工况状态下的平均值,软测量模型的输入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其中,所述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模型为:
y=f(x1,…,xk)+e,其中,xi(i=1,2,...,k)、y分别是软测量模型的辅助变量、目标变量,该目标变量即炉膛温度,e是零均值高斯白噪声,f代表该多输入单输出系统的非线性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
其特征在于,干基煤是入炉煤浆流量、水煤浆浓度和水煤浆密度的乘积:
MC=LC×σ×ρ/100,
式中Lc是入炉煤浆流量,σ是水煤浆浓度,ρ是水煤浆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氧煤比是入炉氧气总量、入炉煤浆流量的比值,或者从化学反应机理上来说,氧煤比即氧碳原子的比例:
O C = L O / 16 × 2 L C / 12 × σ = 1.5 L O L C σ ,
式中,LO是入炉氧气总量,LC是入炉煤浆流量,σ是煤浆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测量模型的输入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所选取的归一化范围为[0.2,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炉膛温度的软测量的数学模型中的零均值高斯白噪声其影响忽略不计,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数学模型简化为:
y=f(x1,…,xk)。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节点与隐含层节点间的权重参数矩阵和阈值参数矩阵分别为:
W k × p = - 0.0174 - 2.1295 4.0860 2.4387 - 15.8122 - 3.7143 - 0.8216 - 1.5292 - 1.5337 - 3.5678 - 4.3053 3.7900 - 3.4672 - 6.3723 - 1.9770 - 3.4424 1.4492 - 1.2106 - 3.2964 - 7.8856 0.0202 - 1.5993 6.7790 - 4.2736 4.8356 - 0.6910 - 4.0220 - 7.1988 - 3.3603 4.0664 6.7131 1.3333 - 0.9514 - 3.7527 1.6583 - 1.8072 ,
θ 1 = 6.4848 5.1236 7.3705 5.3739 0.3402 1.3674 ,
其隐含层节点与输出层节点间的网络权重参数矩阵和阈值参数矩阵分别为:
Vp×1=[-1.0288 -0.8366 0.7778 -0.6287 -0.5174 0.9250],
θ2=[-0.665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6,根据软测量的炉膛温度,以操作数据之一为目标参数,并根据该目标参数给定值,以操作参数之一为调节参数,结合软测量模型计算该调节操作参数的值,并通过控制系统对气化炉的相关参数进行调节,达到该目标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给定气化炉炉膛温度为目标参数值,以氧煤比为调节参数,结合当前软测量模型,计算氧煤比值,并以此调节氧气流量。
CN2011100015709A 2011-01-06 2011-01-06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 Active CN1021753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15709A CN102175345B (zh) 2011-01-06 2011-01-06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15709A CN102175345B (zh) 2011-01-06 2011-01-06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5345A CN102175345A (zh) 2011-09-07
CN102175345B true CN102175345B (zh) 2012-08-08

Family

ID=44518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15709A Active CN102175345B (zh) 2011-01-06 2011-01-06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753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9268A (zh) * 2012-09-14 2014-03-26 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高炉炉渣粘度预报方法
CN104087344B (zh) * 2014-05-05 2016-04-13 董金国 一种气流床气化炉炉膛温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4864984B (zh) * 2015-05-21 2017-04-05 青岛大学 基于神经网络的微小反应器温度测量方法
CN107216917A (zh) * 2016-03-22 2017-09-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水煤浆气化装置过氧爆炸的监控方法
CN106407550A (zh) * 2016-09-07 2017-02-15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工业过程软测量建模方法
CN106777922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cta加氢精制生产过程代理模型建模方法
CN107844659B (zh) * 2017-11-16 2021-05-14 华东理工大学 水煤浆气化过程的代理模型建模方法
RU2686385C1 (ru) * 2018-05-23 2019-04-25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механики и оптики"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ТМО) Способ спектрометрического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потока газов
CN108897354B (zh) * 2018-07-13 2020-10-20 广西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铝熔炼过程炉膛温度预测方法
CN109215743A (zh) * 2018-09-04 2019-01-15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新型bp神经网络建模的沼气生产过程的预测方法
CN109726493B (zh) * 2019-01-04 2021-03-23 厦门大学 一种渣油气化炉炉膛内气体组分浓度在线软测量方法
CN110532674B (zh) * 2019-08-27 2022-08-12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燃煤电站锅炉炉膛温度测量方法
CN111985682B (zh) * 2020-07-13 2024-03-22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煤浆气化炉炉温预测方法
CN115335789A (zh) * 2020-08-12 2022-11-11 株式会社Ihi 异常诊断装置及气化系统
CN113177362A (zh) * 2021-05-20 2021-07-27 上海华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炉温软测量模型的炉膛温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465778B (zh) * 2021-06-21 2022-04-08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温度获得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95563A1 (en) * 2002-08-08 2004-02-08 Faramarz Hossein-Babaei Novel device and method for gas analysis
CN1594601A (zh) * 2004-06-17 2005-03-16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平衡点的稳定高炉操作的方法
CN101067828A (zh) * 2007-06-12 2007-11-07 中南大学 焦炉火道温度集成建模与软测量方法
CN101441442A (zh) * 2007-11-20 2009-05-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设备控制装置、火力发电设备控制装置以及燃煤锅炉的气体浓度推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95563A1 (en) * 2002-08-08 2004-02-08 Faramarz Hossein-Babaei Novel device and method for gas analysis
CN1594601A (zh) * 2004-06-17 2005-03-16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平衡点的稳定高炉操作的方法
CN101067828A (zh) * 2007-06-12 2007-11-07 中南大学 焦炉火道温度集成建模与软测量方法
CN101441442A (zh) * 2007-11-20 2009-05-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设备控制装置、火力发电设备控制装置以及燃煤锅炉的气体浓度推定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学武 等.基于混沌RBF神经网络的气化炉温度软测量系统.《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6,第33卷(第5期),第48-50页. *
郭庆华 等.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气流床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试验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第24卷(第5期),第617-62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5345A (zh) 201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5345B (zh)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软测量方法
CN102629104B (zh) 一种水泥回转窑煅烧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620414B (zh) 工业乙烯裂解炉裂解深度在线优化方法
CN102399594B (zh) 一种在线优化“德士古气化炉”运行工况的方法
Kılkış et al. Effective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 water and environment systems
Atsonios et al. Review on dynamic process modeling of gasification based biorefineries and bio-based heat & power plants
CN111611691A (zh) 基于多模态模型预测控制脱硫系统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
CN111552175B (zh) 一种超临界燃煤电站-化学吸附燃烧后碳捕集系统的整体优化调度和快速变负荷控制方法
CN101414158A (zh) 一种乙烯裂解炉裂解反应操作条件的优化方法
CN116822380B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在铜冶炼过程中尾气回收利用的协同优化方法
Wang et al.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Shell coal gasification process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odels
CN104765347A (zh) 一种渣油延迟焦化过程中收率实时预测方法
Guedea et al. Control system for an oxy-fuel combustion fluidized bed with flue gas recirculation
CN102184452B (zh) “德士古合成气”的组分气体的软测量方法
CN109086949B (zh) 基于煤气成份变化的高炉煤气发生量及其热值预测方法
CN102096375B (zh) 水煤浆气化装置黑水氯根浓度的软测量及优化控制方法
Song et al. Screening of natural oxygen carriers for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based on a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Jabarivelisdeh et al. Model-based analysis of ammonia production processes for quantifying energy use, emissions, and reduction potentials
Qiu et al. An energy‐efficiency evaluation method for high‐sulfur natural gas purification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Yang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applied to catalytic cracking processes
Paixão et al. Preliminary design of a municipal solid waste biorefinery for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NH3 production
CN114429236A (zh) 一种天然气净化过程控制方法
Hartono et al. Combined branch and bound method and exergy analysis for energy system design
CN113341716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型燃煤电站co2捕集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115293453A (zh) 一套钢铁厂热工系统能效根因分析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