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8413A - 用于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及堤坝内围区水体的交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及堤坝内围区水体的交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68413A CN102168413A CN2010101151180A CN201010115118A CN102168413A CN 102168413 A CN102168413 A CN 102168413A CN 2010101151180 A CN2010101151180 A CN 2010101151180A CN 201010115118 A CN201010115118 A CN 201010115118A CN 102168413 A CN102168413 A CN 1021684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uice
- water
- dykes
- dams
- d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363 water suppression through gradient tailored excit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1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3535 sea wa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79 drainage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至少包括用于进水的第一水闸及用于排水的第二水闸;第一水闸设置在堤坝上对应于低含沙水层的位置;第二水闸设置在堤坝上对应于高含沙水层的位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堤坝内围区水体的交换方法,当堤坝外侧的水面高于堤坝内侧的水面时,开启第一水闸,关闭第二水闸,围区为进水工作状态;当堤坝外侧的水面低于堤坝内侧的水面时,关闭第一水闸,开启第二水闸,围区为排水工作状态。本发明的结构及方法既能起到使围区内海水清澈和水质保持较好的目的,又能起到减轻围区内淤积的程度,降低了日后的疏浚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围海堤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围海使得海水清澈的堤坝水闸,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围区水体的交换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许多沿海海域的海水水质浑浊、水体景观较差,不利于一些高端的沿海旅游项目开发。为解决水体清澈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围海的方式使水体清澈,即首先围海建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水域,使得该相对封闭水域内的海水中的泥沙沉淀,再累计一定时间后清淤,从而形成一个相对清澈的封闭水域。
早期的围海工程一般采用潜坝围海技术。如图1所示为以潜坝方式使海水清澈的原理。潜坝2设置于海床1上,从而将外海水体4和围区内水体6分隔开来,水面3高出潜坝2的坝顶部分,从而使含沙水流沿箭头5的方向通过潜坝2的坝顶部分流入围区中,并在潜坝2的作用下,在外海区域内形成淤积层8。当含沙水流进入围区后,沿箭头7的方向沉积下来,形成淤积层9。
潜坝这种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围区内水体与外海水体的水交换但又不完全切断水交换,使得围区内水体中的沙粒逐步沉降,从而实现一定程度地清澈水体的技术目的。但采用潜坝围海方式,涨潮时通过坝顶进入围区内的浑浊水体中的泥沙较多,这些泥沙沉降后不能被落潮的潮水带出,会造成围区内淤积严重,长期淤积后势必大大增加疏浚成本。
现有技术也有采用堤坝加传统水闸的方式围海,图2示出了堤坝加水闸技术方式使海水清澈的原理。如图2所示,坝体设置在海床1上,坝体的坝顶2高出最高海平面3,从而将外海水体4和围区内水体5分隔开来。在坝体上还设置有水闸6,当水闸6打开时,外海水体4可以沿箭头7的方向进入围区内水体5,并沿箭头8的方向沉积形成淤积层9。
在堤坝水闸技术方案中,围区内和外海水体的水交换通过水闸进行,水闸一般设置在堤坝的下部,因此进排水过程中将带入高含沙量的底层海水,对水体的清澈化和围区的淤积都会带来一定负面问题。
因此,对现有的以围海方式使海水清澈的技术方案必须进行改进。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既能够保证围区内外水体充分交换,又能保持围区内水质较清晰,还能预防围区内淤积的围海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在进水过程中能降低通过水闸进入围区内的输沙量,在排水过程中能利用排水冲刷围区内侧堤坝附近的淤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所述水闸结构设置在所述堤坝中,至少包括用于进水的第一水闸,及用于排水的第二水闸;所述第一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上对应于低含沙水层的位置;所述第二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上对应于高含沙水层的位置。具体地,所述第一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的上半部中;所述第二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的下半部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闸与所述第二水闸在所述堤坝的横断面方向上错位设置。进水的第一水闸和排水的第二水闸的位置相互错开,可以避免进水水流对排水闸升降装置的冲击。
进一步地,所述堤坝的高度高于海平面,所述第一水闸设置在海平面的高度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水闸结构包括由多个所述第一水闸组成的第一水闸组和/或由多个所述第二水闸组成的第二水闸组。
本发明的水闸结构由于将进水闸设置在堤坝上部,进水闸进水时通过进水闸纳入表层含沙量较低的海水,使得围区内水质较为清澈。并且还能通过位于下半部的排水闸排水,排出含沙量较高的水体,且水流集中从底部排出,流速加大,对围区内侧堤坝附近的淤泥起到冲刷作用,可达到防淤积的效果。
总的来说,本发明的结构既能起到使围区内海水清澈和水质保持较好的目的,又能起到减轻围区内淤积的程度,降低了日后的疏浚维护成本。
此外,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堤坝内围区水体的交换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利用堤坝在流动水域内构建相对封闭的围区;然后,在所述堤坝上设置水闸结构,所述水闸结构至少包括用于进水的第一水闸,及用于排水的第二水闸;所述第一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上对应于低含沙水层的位置;所述第二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上对应于高含沙水层的位置;当所述堤坝外侧的水面高于所述堤坝内侧的水面时,开启所述第一水闸,关闭所述第二水闸,所述围区为进水工作状态;当所述堤坝外侧的水面低于所述堤坝内侧的水面时,关闭所述第一水闸,开启所述第二水闸,所述围区为排水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堤坝外侧的水面高度的变化,重复上述开启和/或关闭水闸的操作。
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一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的上半部中;将所述第二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的下半部中。
进一步地,所述围区在完成进水工作后,将所述围区内的水体静置一段时间,再进入排水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水闸结构包括由多个所述第一水闸组成的第一水闸组和/或由多个所述第二水闸组成的第二水闸组。
通过所述方法,可以向围区内纳入表层含沙量较低的海水,使得围区内水质较为清澈;通过底部的排水闸排水,排出含沙量较高的水体,且水流集中从底部排出,流速加大,对堤坝附近的淤泥起到冲刷作用,可达到防淤积的效果。
总的来说,本发明的方法既能起到使围区内海水清澈和水质保持较好的目的,又能起到减轻围区内淤积的程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潜坝围海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堤坝加水闸围海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水闸结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阶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水闸结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水闸结构中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在图3中,坝体4的左、右两端均可延伸。图3中为便与清晰表示水闸结构而省略了延伸的坝体部分。
如图4为图3的阶梯剖视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3、图4所示,堤坝具有坝顶12和实心的坝体4。坝顶12高于外海水面13和围区内水面14。
进水闸1设置在坝体4上部,靠近水面附近。排水闸2设置在靠近坝体4的底部、接近海床9的位置。进水闸1和排水闸2在坝体4的延伸方向和横截面方向上均相互错开设置。
进水闸1和排水闸2都各自具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可采用水闸电机3进行驱动。
本发明的水闸结构中,进水闸1和排水闸2在沿坝体4的延伸方向和横截面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以避免水流的相互影响。
优选地,可以将多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进水闸1和排水闸2并联使用,从而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水闸结构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为三组进水闸1和三组排水闸2并联的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的是,第二实施例中的进水闸1和排水闸2的组数不限于3组,优选地,可以是大于等于2组。
在多组进水闸1和多组排水闸2并联使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合理确定进水闸1和排水闸2之间的间距,以及其距离坝顶的高度等。
在一具体设计方案中,计划在含沙量较高的海域的旅游开发项目,计划围海后形成一个水质清澈的水域,以供游艇停泊和游玩。根据计算,拟建堤坝全长3.1km,所围海域面积为7.9km2,本工程区一个潮周期的纳潮量约为1400万立方米。在3段堤坝上均采用多组水闸结构并联的方式。
从该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该水域的海水底层含沙量一般为表层含沙量的2倍。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水闸结构可以使得进入围区内(游艇活动水域)的悬沙减少50%左右。
进一步采用本发明的交换水体方法后,泥沙的淤积程度则更优于现有的设计方案。这对该开发项目保持水体清澈和防止淤积都非常有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堤坝内围区水体的交换方法。下面结合图4,对本发明的水体的交换方法进行说明。
再参照图4所示,涨潮时,外海水面13高于围区内水面14,当进水闸1开启、排水闸2关闭时,外海区域8的表层低含沙量水流10将通过进水闸1进入围区7内。
落潮时,外海水面13低于围区内水面14,当进水闸1关、排水闸2开启时,围区7的底层高含沙量水流11将通过排水闸2排出。
通过该方法,可以向围区内纳入表层含沙量较低的海水,使得围区内水质较为清澈;通过底部的排水闸排水,排出含沙量较高的水体,且水流集中从底部排出,流速加大,对堤坝附近的淤泥起到冲刷作用,可达到防淤积的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所述水闸结构设置在所述堤坝中,至少包括用于进水的第一水闸,及用于排水的第二水闸;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上对应于低含沙水层的位置;所述第二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上对应于高含沙水层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的上半部中;所述第二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的下半部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闸与所述第二水闸在所述堤坝的横断面方向上错位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的高度高于海平面,所述第一水闸设置在海平面的高度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水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闸结构包括由多个所述第一水闸组成的第一水闸组和/或由多个所述第二水闸组成的第二水闸组。
6.一种堤坝内围区水体的交换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利用堤坝在流动水域内构建相对封闭的围区;
然后,在所述堤坝上设置水闸结构,所述水闸结构至少包括用于进水的第一水闸,及用于排水的第二水闸;所述第一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上对应于低含沙水层的位置;所述第二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上对应于高含沙水层的位置;
当所述堤坝外侧的水面高于所述堤坝内侧的水面时,开启所述第一水闸,关闭所述第二水闸,所述围区为进水工作状态;
当所述堤坝外侧的水面低于所述堤坝内侧的水面时,关闭所述第一水闸,开启所述第二水闸,所述围区为排水工作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堤坝外侧的水面高度的变化,重复上述开启和/或关闭水闸的操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的上半部中;将所述第二水闸设置在所述堤坝的下半部中。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区在完成进水工作后,将所述围区内的水体静置一段时间,再进入排水工作状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闸结构包括由多个所述第一水闸组成的第一水闸组和/或由多个所述第二水闸组成的第二水闸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15118A CN102168413B (zh) | 2010-02-26 | 2010-02-26 | 用于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及堤坝内围区水体的交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15118A CN102168413B (zh) | 2010-02-26 | 2010-02-26 | 用于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及堤坝内围区水体的交换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68413A true CN102168413A (zh) | 2011-08-31 |
CN102168413B CN102168413B (zh) | 2012-10-03 |
Family
ID=44489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151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8413B (zh) | 2010-02-26 | 2010-02-26 | 用于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及堤坝内围区水体的交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68413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35260A (zh) * | 2014-03-04 | 2014-06-04 | 李中平 | 冬水田堤坝修造方法 |
CN105200964A (zh) * | 2015-10-13 | 2015-12-30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围海堤坝绿色全自动水闸及实施方法 |
CN105421296A (zh) * | 2015-12-29 | 2016-03-23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沟水处理的排水隧洞及检修方法 |
CN107268537A (zh) * | 2017-06-23 | 2017-10-20 | 杭州东茂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促淤堤坝及促淤方法 |
CN109723042A (zh) * | 2019-03-14 | 2019-05-07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排水箱涵防回淤设施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1127A (ja) * | 1995-07-06 | 1997-01-21 | Kajima Corp | ダム貯水池の堆積土排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2002061156A (ja) * | 2000-08-24 | 2002-02-28 | Marsima Aqua System Corp | 通水路の止水装置および通水路内の異物除去方法 |
CN101418555A (zh) * | 2008-10-27 | 2009-04-29 | 张金良 | 水工布置方式排沙结构 |
CN201746818U (zh) * | 2010-02-26 | 2011-02-16 | 浙江大学 | 用于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 |
-
2010
- 2010-02-26 CN CN201010115118A patent/CN10216841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1127A (ja) * | 1995-07-06 | 1997-01-21 | Kajima Corp | ダム貯水池の堆積土排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2002061156A (ja) * | 2000-08-24 | 2002-02-28 | Marsima Aqua System Corp | 通水路の止水装置および通水路内の異物除去方法 |
CN101418555A (zh) * | 2008-10-27 | 2009-04-29 | 张金良 | 水工布置方式排沙结构 |
CN201746818U (zh) * | 2010-02-26 | 2011-02-16 | 浙江大学 | 用于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35260A (zh) * | 2014-03-04 | 2014-06-04 | 李中平 | 冬水田堤坝修造方法 |
CN103835260B (zh) * | 2014-03-04 | 2016-10-05 | 李中平 | 冬水田堤坝 |
CN105200964A (zh) * | 2015-10-13 | 2015-12-30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围海堤坝绿色全自动水闸及实施方法 |
CN105200964B (zh) * | 2015-10-13 | 2017-04-26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围海堤坝绿色全自动水闸及实施方法 |
CN105421296A (zh) * | 2015-12-29 | 2016-03-23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沟水处理的排水隧洞及检修方法 |
CN107268537A (zh) * | 2017-06-23 | 2017-10-20 | 杭州东茂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促淤堤坝及促淤方法 |
CN107268537B (zh) * | 2017-06-23 | 2019-05-14 | 杭州景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促淤堤坝及促淤方法 |
CN109723042A (zh) * | 2019-03-14 | 2019-05-07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排水箱涵防回淤设施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68413B (zh) | 2012-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Bruun et al. | Natural by-passing of sand at coastal inlets | |
CN102219304B (zh) | 输水型湖荡水质生态改善方法 | |
CN103938591B (zh) | 一种减少多沙河流水库淤积的方法 | |
CN103938578B (zh) | 一种多沙河流水库的减淤系统 | |
CN102168413B (zh) | 用于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及堤坝内围区水体的交换方法 | |
CN102733351B (zh) | 一种治理江河入海口方法 | |
CN102121449A (zh) | 一种水动机械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 |
CN110984063B (zh) | 一种人工沟渠排水沙滩减淤系统 | |
CN109356080A (zh) | 一种创造生态湿地促进环抱式港池或港湾水体交换的方法 | |
CN106223262A (zh) | 发电防波堤 | |
CN114622514B (zh) | 一种用于泥化海岸生态修复的人工清淤纳潮海湾系统 | |
CN203498891U (zh) | 用于中心城区河道污染底泥清除的处理系统 | |
CN106049351B (zh) | 具有透流靠泊功能的直立式防波堤 | |
CN106545042A (zh) | 水下自动清淤机 | |
CN106948310A (zh) | 一套根治江河水库淤塞的蓄清排浑除淤系统 | |
CN201746818U (zh) | 用于围海堤坝的水闸结构 | |
CN102409711B (zh) | 城市小河道清淤船 | |
CN107268537B (zh) | 一种促淤堤坝及促淤方法 | |
CN106854863A (zh) | 海湾内潮汐自流清淤和自流洗砂清淤技术系统 | |
CN211774063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 |
CN103469839B (zh) | 一种自行筏式河道清淤装置 | |
CN207160128U (zh) | 一种箱涵式大型海水取水构筑物及施工结构 | |
CN110016894B (zh) | 水利工程围挡装置 | |
KR101879604B1 (ko) | 항내 수질 개선 및 전력 생산이 가능한 방파제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전력을 생산하는 방법 | |
CN218146059U (zh) | 滨湖芦苇荡湿地生态修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