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应用窄带宽技术的通信设备是网络侧设备,即在网络侧使用窄带宽技术,但在终端侧,仍然按照现有的通信标准规定的接收带宽和发射带宽进行通信。在网络侧应用窄带宽时,由于终端侧与网络侧的下行带宽和/或上行带宽不同,导致接收带宽与发送带宽不匹配造成的系统内性能损失,以及增大相邻系统间的干扰。以图2所示的UMTS网络支持窄带宽技术为例,在网络侧支持4.2MHz窄带宽的情况下,对于16QAM(包含16种符号的QAM调制方式,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调制的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交换),其吞吐量下降10%,对于64QAM调制的HADPA+,其吞吐量下降4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宽配置方法,其处理过程如图3所示,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S301、终端获知网络侧的下行传输信号和/或上行传输信号采用了窄带宽模式。
其中,网络侧采用的窄带宽模式如上所述。
S302、上述终端配置与网络侧的窄带宽模式对应的接收带宽和/或发射带宽。
其中,如果网络侧的下行传输信号采用了窄带宽模式,则终端对接收带宽进行配置;如果网络侧的上行传输信号采用了窄带宽模式,则终端对发射带宽进行配置;如果网络侧的下行传输信号和上行传输信号均采用了窄带宽模式,则终端对接收带宽和发射带宽分别进行相应的配置。上述配置接收带宽是指:配置下行通带带宽和/或过渡带的抑制特性;所述配置发射带宽是指:配置上行通带带宽和/或过渡带的抑制特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终端侧能够获知网络侧是否采用了窄带宽技术,并在网络侧采用窄带宽技术时,自动调整终端侧相应的接收带宽和/或发射带宽,从而避免了由于终端侧与网络侧带宽模式不同造成的系统内性能损失及系统间干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作为举例而非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在WCDMA与GSM网络协调部署的情况,也可以应用在WCDMA与TD-SCDMA、WCDMA与LTE、WCDMA与WIMAX等网络协调部署的情况,还可以应用窄带宽技术将WCDMA的带宽进行压缩,使得两个WCDMA的频点间隔小于5MHz。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终端具体可以通过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窄带宽参数的方式获知网络侧采用了窄带宽模式,该窄带宽参数包括:网络侧下行传输信号采用的窄带宽模式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参数,和/或网络侧上行传输信号采用的窄带宽模式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参数。那么,上述S302的实现方式可以是:该终端根据上述窄带宽参数,配置与网络侧的窄带宽模式对应的接收带宽和/或发射带宽;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根据接收的下行传输信号采用的窄带宽模式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参数,配置接收机滤波器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使得终端的接收带宽与网络侧下行传输信号的带宽相同,根据接收的上行传输信号采用的窄带宽模式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参数,配置发送机滤波器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使得终端的发射带宽与网络侧上行传输信号的带宽一致。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协同对终端的带宽进行配置的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将当前采用的窄带宽模式对应的窄带宽参数发送给终端。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信道将网络侧当前配置的下行传输信号的窄带宽参数和/或上行传输信号的窄带宽参数发送给终端。其中,下行传输信号的窄带宽参数和/或上行传输信号的窄带宽参数作为单独的消息发送,也可以携带在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现有通信消息中。另外,在携带上述窄带宽参数的消息中,还携带有带宽配置标识信息,终端根据该带宽配置标识信息识别接收到的是网络侧的下行传输信号的带宽参数和/或上行传输信号的带宽参数,进而根据该带宽参数进行带宽配置。作为举例而非限定,该带宽配置标识信息可以用来标识相应的消息中携带有带宽参数,终端在获取并解析相应的带宽参数后获知网络侧是否采用了窄带宽模式;该带宽配置标识信息还可以用来标识相应的消息对应的具体带宽模式,终端根据该带宽配置标识信息直接获知网络侧是否采用了窄带宽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终端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知网络侧的下行传输信号采用了窄带宽模式:终端获得在预定时间内下行传输信号的通带平均功率和过渡带平均功率;如果该下行传输信号的通带平均功率与过渡带平均功率的比值小于预定的门限值,则获知网络侧下行传输信号采用了窄带宽模式。相应的,上述终端配置与网络侧的窄带宽模式对应的接收带宽的实现方式可以是:该终端将接收带宽配置为预定值。其中,上述预定时间、预定的门限值以及接收带宽的预定值可以由用户或者终端提供商,根据网络环境或者通过与运营商的沟通,进行设定。另外,上述终端配置与网络侧的窄带宽模式对应的接收带宽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是:上述终端分别使用预先配置的各个窄带宽模式接收数据,该各个窄带宽模式与网络侧预先设置的下行传输信号的多个窄带宽模式一一对应;比较各个窄带宽模式的接收性能;选择具有最优的接收性能的窄带宽模式(与网络侧当前采用的窄带宽模式对应的终端侧的窄带宽模式具有最优的接收性能),按照所选择的窄带宽模式配置接收带宽。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可以通过估计下行信道接收信噪比来评估接收性能,或者通过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校验获得下行的BLER(BlockError Ratio,误块率)来评估接收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带宽配置方法,其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包括:
S401、终端分别使用预先配置的各个带宽模式接收数据,所述的各个带宽模式与网络侧预先设置的下行传输信号的多个带宽模式一一对应;
S402、比较各个带宽模式的接收性能;
S403、选择具有最优的接收性能的带宽模式,按照所选择的带宽模式配置接收带宽。
上述实现方法中,终端的用户或者终端提供商预先获知了网络侧配置的多个带宽模式,这多个带宽模式包括:按照现有通信标准配置的带宽模式,以及至少一种窄带宽模式,各个带宽模式具有不同的下行通带带宽和/或过渡带的抑制特性。并且,终端的用户或者终端提供商预先在终端中配置了与网络侧的多个带宽模式对应的带宽模式。
通过该方法,终端能够实时获得最好的接收性能。当网络侧采用了窄带宽技术时,终端侧能够检测到相应的窄带宽模式具有最佳的接收性能,从而调整到相应的窄带宽模式。避免了由于终端侧与网络侧带宽模式不同造成的系统内性能损失及系统间干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WCDMA与GSM协调部署,WCDMA网络侧的基站采用窄带宽技术,其滤波器的滤波波形如图1所示,该基站共配置了三种带宽模式,分别为波形1对应的现有通信标准规定的带宽模式,波形2对应的第一窄带宽模式,和波形3对应的第二窄带宽模式。且该基站的下行传输信号当前采用第一窄带宽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则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处理过程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S501、上述基站在下行信道发送该基站当前采用的第一窄带宽模式对应的窄带宽参数(该窄带宽参数可以仅包括第一窄带宽模式下的过渡带抑制特性参数,也可以包括过渡带抑制特性参数和通带带宽),同时在发送窄带宽参数的消息中还携带带宽配置标识信息,具体可以通过周期性在广播信道发送该窄带宽参数及带宽配置标识信息,也可以在寻呼到终端后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该窄带宽参数及带宽配置信息;
当终端开机后,或者切换到该基站的小区频点上时,执行S502、该终端按照现有通信标准规定的接收带宽接收下行信号,如果接收到上述窄带宽参数及带宽配置标识信息,则获知下行传输信号上采用了窄带宽模式,执行S503,否则,继续按照现有通信标准规定的接收带宽接收下行信号;
S503、终端根据该窄带宽参数配置接收机滤波器(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可以是接收成形滤波器),将接收机滤波器的接收带宽中的过渡带抑制特性调整为与下行传输信号相同。
通过上述处理过程,终端支持与基站对应的下行窄带宽,提高了终端的接收性能。
如果上述基站的上行传输信号采用了窄带宽模式,则该基站将上行传输信号采用的窄带宽模式对应的窄带宽参数发送给终端(具体发送方式可参照上述处理过程)。终端配置相应的窄带宽模式的处理过程可参照上述处理过程,这里不再赘述。终端在对发射带宽进行配置后,支持与基站对应的上行窄带宽,从而提高了上行性能,并减少了对GSM网络的干扰。
另外,上述处理过程中,以终端开机后,或者切换到该基站的小区频点上时执行S502进行举例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终端不仅限于在上述情形下接收窄带宽参数及带宽配置标识信息。作为举例而非限定,还可以在切换到该基站的小区频点上之后,周期性地执行S50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如果基站侧对带宽模式进行了切换,例如切换到现有通信标准规定的带宽模式,或者切换到第二窄带宽模式,则仍然通过下行传输信号将切换后的带宽模式对应的带宽参数发送给终端,以便终端对接收带宽或发射带宽进行适应性的调整配置。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中,WCDMA与GSM协调部署,WCDMA网络侧的基站采用窄带宽技术,其滤波器的滤波波形如图1所示,该基站共配置了三种带宽模式,分别为波形1对应的现有通信标准规定的带宽模式,波形2对应的第一窄带宽模式,和波形3对应的第二窄带宽模式。且该基站的下行传输信号当前采用第一窄带宽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则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处理过程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终端在开机后,或者切换到该基站的小区频点上时,执行S601、该终端按照现有通信标准规定的接收带宽接收下行信号,在搜索到上述基站覆盖的小区后,执行S602;
S602、上述终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FFT(快速傅氏变换)到频域,统计在预定的时间内下行传输信号的通带平均功率和过渡带平均功率,执行S603;
S603、上述终端判断该下行传输信号的通带平均功率与过渡带平均功率的比值是否小于预定的门限值,如果是,则获知下行传输信号采用了窄带宽模式,执行S604,否则,继续按照现有通信标准规定的接收带宽接收下行信号;
S604、上述终端将接收机滤波器的接收带宽配置为预定值。
在终端无法通过下行信道获取基站侧的带宽配置信息,或者没有在下行信道获取基站侧的带宽配置信息时,通过上述处理过程,在获知下行传输信号采取了窄带宽模式后,能够及时对接收带宽进行调整,尽量提高终端的接收性能。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中,WCDMA与GSM协调部署,WCDMA网络侧的基站采用窄带宽技术,其滤波器的滤波波形如图1所示,该基站共配置了三种带宽模式,分别为波形1对应的现有通信标准规定的带宽模式,波形2对应的第一窄带宽模式,和波形3对应的第二窄带宽模式。且该基站的下行传输信号当前采用第一窄带宽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则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处理过程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终端在开机后,或者切换到该基站的小区频点上时,执行S701、该终端按照现有通信标准规定的接收带宽接收下行信号,在搜索到上述基站覆盖的小区后,执行S702;
S702、上述终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FFT到频域,在预定的时间内统计下行传输信号的通带平均功率和过渡带平均功率,执行S703;
S703、上述终端判断该下行传输信号的通带平均功率与过渡带平均功率的比值是否小于预定的门限值,如果是,则获知下行传输信号采用了窄带宽模式,执行S704,否则,继续按照现有通信标准规定的接收带宽接收下行信号;
S704、上述终端分别使用预先配置的各个窄带宽模式接收下行信号,执行S705;
其中,终端的用户或者终端提供商预先获知了网络侧配置的如图1所示的多个窄带宽模式。并且,终端的用户或者终端提供商预先在终端中配置了与网络侧的多个窄带宽模式对应的窄带宽模式。
S705、上述终端比较各个窄带宽模式的接收性能,执行S706;
其中,S70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但不仅限于:终端分别获得并保存各个窄带宽模式的接收性能,并对保存的各个窄带宽模式的接收性能进行比较。
S706、上述终端选择具有最优接收性能的窄带宽模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由于基站侧的下行传输信号采用第一窄带宽模式,因此终端选择的最优接收性能的窄带宽模式是与第一窄带宽模式对应的窄带宽模式;
S707、上述终端按照所选择的窄带宽模式配置接收机滤波器的接收带宽。
在终端无法通过下行信道获取基站侧的带宽配置信息,或者没有在下行信道获取基站侧的带宽配置信息时,通过上述处理过程,在获知下行传输信号采取了窄带宽模式后,能够及时对接收带宽进行调整,尽量提高终端的接收性能。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中,WCDMA与GSM协调部署,WCDMA网络侧的基站采用窄带宽技术,其滤波器的滤波波形如图1所示,该基站共配置了三种带宽模式,分别为波形1对应的现有通信标准规定的带宽模式,波形2对应的第一窄带宽模式,和波形3对应的第二窄带宽模式。且该基站的下行传输信号当前采用第一窄带宽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则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处理过程如图8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终端在开机后,或者切换到该基站的小区频点上时,执行S801、该终端分别使用预先配置的各个带宽模式接收下行信号,执行S802;
其中,终端的用户或者终端提供商预先获知了网络侧配置的如图1所示的多个带宽模式。并且,终端的用户或者终端提供商预先在终端中配置了与网络侧的多个带宽模式对应的带宽模式。作为举例而非限定,终端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向网络的运营商进行咨询的方式获知网络侧的带宽配置的情形。
S802、上述终端比较各个带宽模式的接收性能,执行S803;
S803、上述终端选择具有最优接收性能的带宽模式,在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由于基站侧的下行传输信号采用第一窄带宽模式,因此终端选择的最优接收性能的带宽模式是与第一窄带宽模式对应的带宽模式;
S804、上述终端按照所选择的带宽模式配置接收机滤波器的接收带宽。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方法,终端能够实时获得最好的接收性能。当网络侧采用了窄带宽技术时,终端侧能够检测到相应的窄带宽模式具有最佳的接收性能,从而调整到相应的窄带宽模式。避免了由于终端侧与网络侧带宽模式不同造成的系统内性能损失及系统间干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进行带宽配置的终端,其结构如图9所述,具体实现结构包括:
消息获取模块901,用于获知网络侧的下行传输信号和/或上行传输信号采用了窄带宽模式;其中,网络侧采用的窄带宽模式如上所述;
带宽配置模块902,用于配置与网络侧的窄带宽模式对应的接收带宽和/或发射带宽。其中,如果网络侧的下行传输信号采用了窄带宽模式,则终端对接收带宽进行配置;如果网络侧的上行传输信号采用了窄带宽模式,则终端对发射带宽进行配置;如果网络侧的下行传输信号和上行传输信号均采用了窄带宽模式,则终端对接收带宽和发射带宽分别进行相应的配置。上述配置接收带宽是指:配置下行通带带宽和/或过渡带的抑制特性;所述配置发射带宽是指:配置上行通带带宽和/或过渡带的抑制特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由于能够获知网络侧是否采用了窄带宽技术,并在网络侧采用窄带宽技术时,自动调整终端侧相应信道的带宽,从而避免了由于终端侧与网络侧带宽模式不同造成的系统内性能损失及系统间干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中,消息获取模块901具体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窄带宽参数,该窄带宽参数包括:网络侧下行传输信号采用的窄带宽模式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参数,或网络侧上行传输信号采用的窄带宽模式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参数。相应的,带宽配置模块9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消息获取模块获取的窄带宽参数,配置与网络侧的窄带宽模式对应的接收带宽和/或发射带宽。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根据接收的下行传输信号采用的窄带宽模式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参数,配置接收滤波器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使得接收带宽与网络侧下行传输信号的带宽一致,根据接收的上行传输信号采用的窄带宽模式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参数,配置发送滤波器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使得发射带宽与网络侧上行传输信号的带宽一致。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消息获取模块901的另一种具体工作方式是,获得在预定时间内下行传输信号的通带平均功率和过渡带平均功率;如果所述下行传输信号的通带平均功率与过渡带平均功率的比值小于预定的门限值,则获知网络侧下行传输信号采用了窄带宽模式。相应的,带宽配置模块902具体用于将接收带宽配置为预定值。其中,上述预定时间、预定的门限值以及接收带宽的预定值可以由用户或者终端提供商,根据网络环境或者通过与运营商实现沟通,进行设定。在另外一种实现方式中,带宽配置模块902具体可以包括:检测子模块9021,用于分别使用预先配置的各个窄带宽模式接收数据,该各个窄带宽模式与网络侧预先设置的下行传输信号的多个窄带宽模式一一对应;比较各个带宽模式的接收性能;并选择具有最优的接收性能的带宽模式;配置子模块9022,用于按照所选择的带宽模式配置接收带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进行带宽配置的终端,其结构如图10所示,具体实现结构包括:
检测模块1001,用于分别使用预先配置的各个带宽模式接收数据,所述各个带宽模式与网络侧预先设置的下行传输信号的多个带宽模式一一对应;比较各个带宽模式的接收性能;
带宽配置模块1002,用于选择具有最优的接收性能的带宽模式,按照所选择的带宽模式配置接收带宽。
其中,终端的用户或者终端提供商预先获知了网络侧配置的多个带宽模式,这多个带宽模式包括:按照现有通信标准配置的带宽模式,以及至少一种窄带宽模式,各个带宽模式具有不同的下行通带带宽和/或过渡带的抑制特性。并且,终端的用户或者终端提供商预先在终端中配置了与网络侧的多个带宽模式对应的带宽模式。
由于上述终端能够实时获得最好的接收性能。当网络侧采用了窄带宽技术时,终端侧能够检测到相应的窄带宽模式具有最佳的接收性能,从而调整到相应的窄带宽模式。避免了由于终端侧与网络侧带宽模式不同造成的系统内性能损失及系统间干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进行带宽配置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和终端。其中,网络侧设备用于将当前采用的窄带宽模式对应的窄带宽参数发送给终端,以告知网络侧采用了窄带宽模式;终端用于接收该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窄带宽参数,并根据该窄带宽参数,配置与网络侧的窄带宽模式对应的接收带宽和/或发射带宽。窄带宽参数包括:网络侧下行传输信号采用的窄带宽模式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参数,和/或网络侧上行传输信号采用的窄带宽模式的通带带宽参数和/或过渡带抑制特性参数。
由于网络侧将当前采用的带宽模式告知终端侧,使得终端侧能够获知网络侧是否采用了窄带宽技术,并在网络侧采用窄带宽技术时,自动调整终端侧相应的接收带宽和/或发射带宽,从而避免了由于终端侧与网络侧带宽模式不同造成的系统内性能损失及系统间干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