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1323A - 一种压缩机制冷与热制冷的复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制冷与热制冷的复合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41323A CN102141323A CN2011100587962A CN201110058796A CN102141323A CN 102141323 A CN102141323 A CN 102141323A CN 2011100587962 A CN2011100587962 A CN 2011100587962A CN 201110058796 A CN201110058796 A CN 201110058796A CN 102141323 A CN102141323 A CN 1021413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s
- refrigerating
- valve control
- pass valve
-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统压缩式制冷系统与热制冷系统(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扩散吸收式制冷)的复合。系统由两种途径实现制冷功能,分别是压缩机制冷装置与热能制冷装置,这两套装置共用冷凝器、节流装置、储液器、蒸发器等设备。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制冷装置,热能制冷装置以及两者共用的部分组成。由压缩机、热能制冷装置、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节流装置、控制阀门、连接管路等组成。本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余热,废热等能源实现制冷功能,并且可以在太阳能,余热,废热等供应不足时启用压缩机制冷,以满足制冷的要求,两套制冷装置共用冷凝器、节流装置、储液器、蒸发器等设备可以节约空间,不会使系统过于庞大导致安装困难,并且节约材料,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复合制冷系统,特别是这种复合制冷系统中两套制冷系统共用冷凝器、节流装置、储液器、蒸发器等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提高,太阳能,余热,废热等能源广泛的应用于制冷系统中,而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扩散吸收式制冷等可以有效的利用太阳能,余热,废热等能源实现制冷过程。
虽然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扩散吸收式制冷可以有效地利用太阳能,余热,废热等能源,但是由于太阳能受时间,天气等因数的影响难以连续的提供热能以供利用,即使应用蓄热系统或蓄冷系统也难以完全的保证热量或冷量的及时供应。所以,使用压缩机制冷系统与利用太阳能热,余热,废热等热能制冷并存的制冷系统(此制冷系统中压机制冷与热能制冷分别使用各自的循环回路,两种循环过程没有任何的共用设备),当热能供应不足时,则启用压缩机制冷系统作为补充,以满足制冷需要。
压缩机制冷与热能制冷并存的制冷系统虽然即起到了充分利用太阳能,余热,废热等能源的作用又满足了太阳能热,余热,废热等热能不足时仍能满足制冷的要求,但是如果太阳能热,余热,废热等热能制冷与压缩机制冷分别使用各自的制冷循环系统,会导致系统过于庞大,占用过多的制冷空间,并且会导致耗材的增加,使制冷的成本增加。
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提出了热能制冷与压缩机制冷并联使用,并且共用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节流装置等的制冷系统。这样不仅减少了制冷设备的占用空间,还减少了材料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实现压缩机制冷与热能制冷(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扩散吸收式制冷)的复合,系统共用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节流装置等的目的,以减少系统的耗材和系统占用的空间。
本专利采用了如下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制冷压缩机装置的进出口处分别由控制阀门来进行开关的控制,热能制冷装置的进出口处分别由控制阀门来进行开关的控制。热能制冷装置与压缩机制冷装置的进出口都与冷凝器和蒸发器进行连接,当太阳能,余热,废热等供应充足时,则启动热能制冷系统,当太阳能,余热,废热等无法满足制冷要求时则启动压缩机进行制冷。
附图说明
图1为压缩机制冷与热能制冷复合的系统图
图中I——压缩机制冷装置;II——热能制冷装置;1制冷压缩机;2——控制阀门;3——控制阀门;4——控制阀门;5——控制阀门;6——分凝器;7——精馏塔;8——换热器;9——节流阀;10——泵;11——吸收器;12——冷凝器;13——储液器;14——节流装置;15——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系统的一优选实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制冷压缩机装置(I)的进出口处分别由控制阀门(2)和控制阀门(3)来进行开关的控制,热能制冷装置(II)的进出口处分别由控制阀门(4)和控制阀门(5)来进行开关的控制。当太阳能,余热,废热等充足时系统启动热能制冷装置(II),控制阀门(4)和控制阀门(5)打开,控制阀门(2)与控制阀门(3)关闭。在热能制冷装置中产生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12)中,经过冷凝器(12)的冷凝进入储液器(13)中进行储存,在储液器(13)中的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14)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15)进行蒸发制冷过程,蒸发完毕的制冷剂气体经过控制阀门(5)再进入热能制冷装置中进行循环。当热能制冷循环无法满足制冷要求时,则开启压缩机制冷装置进行制冷循环。此时控制阀门(2)和控制阀门(3)处于开启状态,控制阀门(4)和控制阀门(5)则处于关闭状态。在压缩机(1)中的制冷剂工质经压缩后经过控制阀门(2)进入冷凝器(12)进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进入储液器(13)进行储存,在储液器中的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14)进行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15)进行蒸发降温过程,蒸发完毕的制冷剂经过控制阀门(3)进入压缩机再进行循环。
Claims (5)
1.一种压缩机制冷与热制冷复合的制冷系统,本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制冷装置,热能制冷装置,以及两者共用的装置,压缩机制冷装置主要包括压缩机(1)、控制阀门(2)、控制阀门(3)以及连接管道。热能制冷装置组要由分凝器(6)、精馏塔(7)、换热器(8)、节流装置(9)、泵(10)、吸收器(11)、控制阀门(4)、控制阀门(5)以及连接管道等组成。共用装置主要由冷凝器(12)、储液器(13)、节流装置(14)、蒸发器(15)以及连接管道等组成。
压缩机(1)的出口通过控制阀门(2)与冷凝器(12)相连,冷凝器(12)通过管道与储液器(13)相连,储液器(13)通过管道与节流装置(14)相连,节流装置(14)通过管道与蒸发器(15)相连。蒸发器(15)与压缩机(1)的入口相连,由此构成压缩式制冷循环回路。吸收器(11)通过管道与泵(10)相连,泵(10)通过管道与换热器(8)相连,换热器(8)与发生器(7)相连,发生器(7)与分凝器(6)相连。分凝器(6)通过控制阀门(4)与冷凝器(12)相连,冷凝器与储液器(13)相连,储液器与节流装置(14)相连,节流装置(14)通过管道与蒸发器(15)相连,蒸发器与控制阀门(5)与吸收器相连,由此构成吸收式制冷循环回路。
系统中压缩机装置与热能装置均通过控制阀门与公用的设备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缩机制冷装置通过控制阀门(2)以及控制阀门(3)与共用的末端系统相连,可以防止当压缩机不工作时制冷剂液体流入压缩机中,并且便于系统切换时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收式制冷装置通过控制阀门(4)以及控制阀门(5)与共用系统的末端相连,可以防止吸收式制冷装置不工作时制冷剂液体的流入,并且便于系统切换时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两套系统复合使用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余热,废热等能源,做到能源的节约。并且在太阳能,余热,废热等能源供应不足时使用压缩机制冷作为补充,以满足制冷的需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两套系统共用冷凝器、节流装置、储液器、蒸发器等设备,可以节约空间,减少耗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587962A CN102141323A (zh) | 2011-03-11 | 2011-03-11 | 一种压缩机制冷与热制冷的复合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587962A CN102141323A (zh) | 2011-03-11 | 2011-03-11 | 一种压缩机制冷与热制冷的复合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41323A true CN102141323A (zh) | 2011-08-03 |
Family
ID=44409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587962A Pending CN102141323A (zh) | 2011-03-11 | 2011-03-11 | 一种压缩机制冷与热制冷的复合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4132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59218A (zh) * | 2012-07-23 | 2012-10-31 | 浙江大学 | 一种压缩吸收耦合的自复叠低温制冷机 |
CN102818395A (zh) * | 2012-07-23 | 2012-12-12 | 浙江大学 | 一种用于深低温的混合工质冷变换器 |
CN106895604A (zh) * | 2017-04-12 | 2017-06-27 | 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耦合式冷热联供智能微网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40704A (zh) * | 2005-09-20 | 2006-03-01 | 冯全琛 | 一种综合制冷装置 |
CN101059291A (zh) * | 2007-05-25 | 2007-10-24 | 东南大学 | 氨水吸收与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及制冷循环方法 |
CN101344345A (zh) * | 2008-08-14 | 2009-01-14 | 安徽工业大学 | 压缩-吸收-扩散复合式制冷装置及其制冷循环方法 |
CN201463400U (zh) * | 2009-01-22 | 2010-05-12 | 刘应江 | 集成化太阳能空调冷热复合能源装置 |
CN101893347A (zh) * | 2009-05-19 | 2010-11-24 | 刘应江 | 直接式太阳能空调复合系统 |
-
2011
- 2011-03-11 CN CN2011100587962A patent/CN10214132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40704A (zh) * | 2005-09-20 | 2006-03-01 | 冯全琛 | 一种综合制冷装置 |
CN101059291A (zh) * | 2007-05-25 | 2007-10-24 | 东南大学 | 氨水吸收与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及制冷循环方法 |
CN101344345A (zh) * | 2008-08-14 | 2009-01-14 | 安徽工业大学 | 压缩-吸收-扩散复合式制冷装置及其制冷循环方法 |
CN201463400U (zh) * | 2009-01-22 | 2010-05-12 | 刘应江 | 集成化太阳能空调冷热复合能源装置 |
CN101893347A (zh) * | 2009-05-19 | 2010-11-24 | 刘应江 | 直接式太阳能空调复合系统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59218A (zh) * | 2012-07-23 | 2012-10-31 | 浙江大学 | 一种压缩吸收耦合的自复叠低温制冷机 |
CN102818395A (zh) * | 2012-07-23 | 2012-12-12 | 浙江大学 | 一种用于深低温的混合工质冷变换器 |
CN102818395B (zh) * | 2012-07-23 | 2014-06-25 | 浙江大学 | 一种用于深低温的混合工质冷变换器 |
CN106895604A (zh) * | 2017-04-12 | 2017-06-27 | 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耦合式冷热联供智能微网系统 |
CN106895604B (zh) * | 2017-04-12 | 2023-04-18 | 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耦合式冷热联供智能微网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88620B (zh) | 一种复合型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 | |
CN201764752U (zh) | 太阳能空调和地源热泵耦合冷热联供系统 | |
CN103983042A (zh) | 一种太阳能室内冷热一体化系统 | |
CN105222404A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能热泵系统 | |
CN102155813A (zh) | 空调机组冷凝热驱动的热化学吸附制冷装置 | |
CN101876496B (zh) | 一种双蒸发器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 |
CN101556095A (zh) | 低品位能驱动与机械功驱动复合热泵或制冷系统 | |
CN102635972B (zh) | 蓄冷式太阳能喷射与压缩耦合制冷装置 | |
CN102226601B (zh) | 一种多功能引射式热泵机组 | |
CN103292393A (zh) |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式空调器 | |
CN110553420A (zh) | 一种基于溴化锂机组的氨吸收式制冷系统 | |
CN110118448A (zh) | 蓄热蓄冷型燃气辅助太阳能吸收式氨水供冷系统 | |
CN202133176U (zh) | 一种带经济器的两级喷射制冷循环系统 | |
CN102230702B (zh) | 一种带经济器的两级喷射制冷循环系统 | |
CN102287959B (zh) | 带冷剂水过冷换热器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 |
CN202074749U (zh) | 双动力源泵节能空调机组 | |
CN102141323A (zh) | 一种压缩机制冷与热制冷的复合系统 | |
CN102401504B (zh) | 高效1.5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 | |
CN102410675B (zh) | 用于蒸发冷凝式制冷系统的过冷装置及方法 | |
CN202442435U (zh) |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式空调器 | |
CN209763533U (zh) | 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 | |
CN202171365U (zh) | 一种压缩机制冷与热制冷的复合系统 | |
CN203744603U (zh) | 太阳能集热直接蒸发吸收与自然能源利用的热泵系统 | |
CN203224067U (zh) | 一种太阳能联合制冷系统 | |
CN113701393B (zh) | 一种采用膜蓄能器的太阳能单/双效切换吸收式制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