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1299B - 基于类型ⅱ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类型ⅱ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1299B
CN102131299B CN 201010034331 CN201010034331A CN102131299B CN 102131299 B CN102131299 B CN 102131299B CN 201010034331 CN201010034331 CN 201010034331 CN 201010034331 A CN201010034331 A CN 201010034331A CN 102131299 B CN102131299 B CN 102131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base station
downlink data
harq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03433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1299A (zh
Inventor
高有军
胡臻平
杨宁
吴伟民
王德胜
杨博
李亦暄
江小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03433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1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1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1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1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1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类型II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包括:基站将一个以上终端分别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封装在一个传输块中,发送给类型II中继节点(TYPE II RN);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包括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所述TYPE II RN接收基站发送的信息,并在每个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和基站同时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TYPE II RN和基站确定是否接收到终端反馈的未正确接收信息,如果是,则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合并发送。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基站和一种类型II中继节点。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和装置,不但能够保证下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且能够节省时频资源。

Description

基于类型Ⅱ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类型II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在高级长期演进(LTE-A,Long TermEvolution-Advanced)系统中引入了中继节点(RN,RELAY NODE)。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是类型I(TYPE I)RN,但已有公司开始研究TYPE II RN。 
相比于TYPE I RN,TYPE II RN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协议设计简单,只有一跳的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Access Control)子层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和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子层的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 
2)TYPE II RN没有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因此TYPE II RN应用的小区间控制信道干扰低于TYPE I RN; 
3)TYPE II RN的价格相对于TYPE I RN更为便宜。 
目前,已经为TYPE II RN定义了以下一些技术特征: 
1)TYPE II RN没有单独的物理小区ID(Cell ID); 
2)TYPE II RN对终端(UE,User Equipment)是透明的; 
3)TYPE II RN能够在基站(eNB)的PDCCH覆盖下提高终端的性能; 
对于终端,只从基站接收PDCCH和公共参考信号(CRS,Common ReferenceSignal); 
终端可以从被TYPE II RN增强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接收数据; 
4)TYPE II RN和基站在相同的频带内通过时分多路复用(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模式进行数据的收发。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基于TYPE II RN的下行传输方案: 
1)基站将待发送给终端的下行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即下行数据提前发送给TYPE II RN,并通知TYPE II RN如何进行下行的HARQ合并发送。首次发送时,仅由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如果终端未能正确接收,则反馈NACK信息,如果正确接收,则反馈ACK信息;基站接收到ACK信息后,结束本次下行数据传送,继续后续处理;如果接收到NACK信息,则基站和TYPE II RN进行HARQ合并发送,并在当再次接收到NACK信息时,再次进行HARQ合并发送,直到终端正确接收,反馈回ACK信息为止。 
2)或者,基站也可以不将发送给终端的下行数据提前发送给TYPE II RN,而是由TYPE II RN通过监听下行来获得基站发送给终端的下行数据。同样,TYPE II RN不参与下行数据的首次发送,如果终端未能正确接收,再由基站和TYPE II RN进行下行的HARQ合并发送。 
上述两种方式中,通过RN参与HARQ合并发送,提高了下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是,上述两种处理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 
在首次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只由基站来进行发送,如果发送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导致终端未能正确接收的话,虽然后续可以通过HARQ合并发送来进行弥补,但HARQ合并发送毕竟会占用一定的时频资源,所以还是希望在首次发送时即能够尽量将下行数据正确发送到终端,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处理机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类型II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不但能够保证下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且能够节省时频资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不但能够保证保下行数据传输的 可靠性,而且能够节省时频资源。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类型II中继节点,不但能够保证下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且能够节省时频资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类型II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将一个以上终端分别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封装在一个传输块中,发送给类型II中继节点TYPE II RN;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包括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 
所述TYPE II RN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信息,并在每个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和所述基站同时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所述TYPE II RN和基站确定是否接收到终端反馈的未正确接收信息,如果是,则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合并发送。 
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一个以上终端分别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封装在一个传输块中,发送给类型II中继节点TYPE II RN;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包括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每个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与所述TYPEII RN同时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并确定是否接收到终端反馈的未正确接收信息,如果是,则与所述TYPE II RN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合并发送。 
一种类型II中继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信息,所述信息中包括一个以上终端分别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包括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每个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与所述基站同时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并确定是否接收到终端反馈的未正确接收信息,如果是,则与所述基站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合并发送。 
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TYPE II RN不但参与下行数据的HARQ 合并发送,而且参与首次发送,即在首次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即由基站和TYPE II RN同时发送,从而提高了下行数据首次发送时的发送成功可能性,相应地,降低了HARQ合并发送次数,节省了时频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TYPE II RN的下行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对应的下行传输时序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类型II中继节点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TYPE II RN的下行传输方案,即TYPE II RN不但参与下行数据的HARQ合并发送,而且参与首次发送,即在首次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即由基站和TYPE II RN同时发送,从而提高了下行数据首次发送时的发送成功可能性,相应地,降低了HARQ合并发送次数,节省了时频资源。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TYPE II RN的下行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基站将一个以上终端分别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封装在一个TB中,发送给TYPE II RN;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包括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逻辑信道标识(LCID,Logic Channel ID),将多个待发送下行数据的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透明封装在一个TB中,通过单播或广播方式发送给TYPE II RN;TYPE II RN根据预先分配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或 其它特定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接收基站发送的信息。 
TYPE II RN在接入网络系统时,基站会根据TYPE II RN上报的信息,为TYPE II RN分配C-RNTI或其它特定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比如中继-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RNTI,Relay-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具体来说,如果基站能够从TYPE II RN上报的信息中分析出其为一个中继节点,则为TYPEII RN分配R-RNTI,如果不能,则将其按照普通的终端进行对待,为其分配C-RNTI;根据所分配的信息的不同,后续基站将采用不同的信息发送方式。 
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可包括:每个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对应的终端标识、每个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字节数目、下行数据的下行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位置描述信息和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以及TYPE II RN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的调制编码方案(MCS,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等级等。其中,下行数据的字节数目用于说明下行数据的大小,下行数据的下行PRB位置描述信息用于说明下行数据占用的时频资源,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用于说明下行数据的首次发送时刻,MCS等级用于说明TYPE IIRN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所需采用的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网络质量等原因,基站首次向TYPE IIRN发送信息时,TYPE II RN可能不能正确接收,所以需要采用HARQ和ARQ等重传机制,但是,这样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基站在采用HARQ等机制进行重传时,重传的信息与首次发送的信息是相同的,而基于之前的介绍可知,首次发送的信息中携带有下行数据的调制时刻等信息,在该时刻,基站和TYPE IIRN需要同时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但是如果重传次数过多,可能等TYPE II RN正确接收到基站发来的信息时,已经错过了上述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这样,TYPE II RN就会不知道后续如何处理,造成流程上的混乱。因此,本实施例中,需要确保基站和TYPE II RN之间的网络质量足够好,以确保基站发送给TYPEII RN的信息能够一次送达。 
步骤12:TYPE II RN接收基站发送的信息,并在每个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与基站同时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步骤13:TYPE II RN和基站确定是否接收到终端反馈的未正确接收信息,如果是,则进行HARQ合并发送。 
如果接收到终端反馈的未正确接收信息,如NACK信息,则TYPE II RN和基站按照现有方式进行HARQ合并发送。 
步骤11中所提到的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还可进一步包括HARQ合并发送次数,如果超过HARQ合并发送次数后,终端仍未正确接收到发送给自身的下行数据,则基站可按现有方式进行处理,比如将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重新发送给TYPE II RN,并重复步骤12和13等。每个终端对应的HARQ合并次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为了减少开销,也可以不将HARQ合并次数携带在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而是在当TYPE II RN接入网络系统时,由基站为TYPEII RN配置一个统一的HARQ合并次数,即无论针对哪个终端,HARQ合并次数均相同。 
另外,本实施例中,可预先在TYPE II RN和基站中分别配置HARQ合并发送时刻,所作配置需要相同,这样,在所配置的HARQ合并发送时刻,TYPEII RN和基站即可进行HARQ合并发送;或者,在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携带HARQ合并发送时刻。这里所提到的HARQ合并发送时刻,可以不是具体的时间信息,而是只定义一个发送间隔,在已知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的前提下,以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为起始点,将此后每经过预定时长,比如20ms后的时刻确定为HARQ合并发送时刻。举例来说,在物理帧N的第K个下行TTI进行下行数据的首次发送,那么在物理帧(每个物理帧的长度为10ms)N+2、N+4......的第K个TTI分别进行HARQ合并发送。 
再有,本实施例中,TYPE II RN可根据网络系统的下行(DL,Downlink)HARQ时序关系,在协议规定或基站指定的时隙接收基站发送的信息,在协议规定或基站指定的时隙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具体来说,可在携带有上行授权(UL-GRANT)信息的下行(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接收基站发送的信息,在未携带UL-GRANT信息的下行TTI去发送下行数据,包括首次发送以及HARQ合并发送。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由于UL-GRANT信息中携带 有基站分配给各终端的上行资源信息,所以,TYPE II RN在携带有UL-GRANT信息的下行TTI去接收基站发送的信息,还可同时获取各终端的上行资源信息,从而方便TYPE II RN后续更好地帮助各终端向基站转发上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会存在一个问题,即对于TYPE II RN来说,在上行方向,其也会参与上行数据的发送,这样,在TYPE II RN正在参与上行HARQ合并发送等过程中,如果此时接收下行数据的终端反馈了ACK或NACK信息,那么,由于在发送的同时不能进行接收,所以TYPE II RN就会接收不到终端反馈的信息,这样,后续TYPE II RN就无法确定是否还需要进行下行数据的HARQ合并发送,从而影响了下行数据传输的正常进行。 
因此,为了兼顾上行,本发明所述方案中提出,可同时设置两个TYPE IIRN,在上行方向,其中一个负责在奇数帧进行上行监听,在偶数帧参与上行HARQ合并发送,另一个负责在偶数帧进行上行监听,在奇数帧参与上行HARQ合并发送,这样,每帧均会有一个TYPE II RN在进行上行监听,从而既不会耽误上行HARQ合并发送,又可以保证终端反馈的NACK等信息能够被正确接收。对于这两个TYPE II RN,在下行方向,根据监听到的NACK或ACK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即可,比如在未携带GL-GRANT信息的下行TTI与基站进行下行HARQ合并发送。 
另外,这两个TYPE II RN还可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向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息;基站综合接收到的CQI信息确定各TYPE II RN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的MCS等级;如果只设置一个TYPE II RN,那么基站可只根据这一个TYPE II RN反馈的CQI信息确定该TYPE II RN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的MCS等级。如何确定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图2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对应的下行传输时序示例图。如图2所示,基站在第一帧的S子帧提前转发下行数据给TYPE II RN1和TYPE II RN2(图中分别简称为RN1和RN2);后续以TYPE II RN1为例,TYPE II RN1在第二帧的D子帧与基站同时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TYPE II RN1在第二帧的U子帧监听 到终端反馈的NACK信息;根据设定的DL HARQ时序关系,在第四帧的D子帧,TYPE II RN和基站进行HARQ合并发送。 
基于上述方法,图3为本发明基站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31,用于将一个以上终端分别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封装在一个传输块中,发送给TYPE II RN;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包括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 
第二发送单元32,用于在每个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与TYPE IIRN同时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并确定是否接收到终端反馈的未正确接收信息,如果是,则与TYPE II RN进行HARQ合并发送。 
其中,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包括:每个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对应的终端标识、每个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字节数目和下行PRB位置描述信息,以及TYPE II RN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的MCS等级。 
第一发送单元31可进一步用于,在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携带HARQ合并发送次数;或者,第一发送单元31进一步用于,在TYPE II RN接入网络系统时,为TYPE II RN配置一个统一的HARQ合并发送次数。 
第二发送单元32中进一步保存有预先配置的HARQ合并发送时刻,第二发送单元32在所配置的HARQ合并发送时刻与TYPE II RN进行HARQ合并发送;或者,第一发送单元31进一步用于,将HARQ合并发送时刻携带在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发送给TYPE II RN,第二发送单元32在所述HARQ合并发送时刻与TYPE II RN进行HARQ合并发送。 
另外,图3所示基站中还可进一步包括: 
确定单元33,用于接收TYPE II RN反馈的CQI信息,根据所述CQI信息确定TYPE II RN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的MCS等级,并通知给第一发送单元31。 
图4为本发明类型II中继节点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41,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信息,所述信息中包括一个以上终端分 别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包括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 
第三发送单元42,用于在每个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与基站同时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并确定是否接收到终端反馈的未正确接收信息,如果是,则与基站进行HARQ合并发送。 
其中,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包括:每个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对应的终端标识、每个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字节数目和下行PRB位置描述信息,以及TYPE II RN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的MCS等级。 
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还可进一步包括:HARQ合并发送次数;或者,接收单元31进一步用于,在TYPE II RN接入网络系统时,接收基站为TYPE II RN配置的一个统一的HARQ合并发送次数,并发送给第三接收单元42。 
第三发送单元42中还可进一步保存有预先配置的HARQ合并发送时刻,第三发送单元42在所配置的HARQ合并发送时刻与基站进行HARQ合并发送;或者,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包括HARQ合并发送时刻,第三发送单元42在所述HARQ合并发送时刻与基站进行HARQ合并发送。 
另外,本实施例中,接收单元41在协议规定或基站指定的时隙接收基站发送的信息;第三发送单元42在协议规定或基站指定的时隙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再有,图4所示类型II中继节点中还可进一步包括(未图示):测量单元,用于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向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 
图3和4所示装置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流程请参照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总之,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但能够保证下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且可以节省时频资源;另外,本发明所述方案中可将多个终端的下行数据一起发送给TYPE II RN,从而减少MAC子层头的开销等;再有,本发明所述方案中的TYPE II RN在具体实现时,只需将终端加上物理层和MAC子层并进行简 单修改即可,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便于普及。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基于类型II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将一个以上终端分别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封装在一个传输块中,发送给类型II中继节点TYPE II RN;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包括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
所述TYPE II RN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信息,并在每个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和所述基站同时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所述TYPE II RN和基站确定是否接收到终端反馈的未正确接收信息,如果是,则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合并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个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封装在一个传输块中,发送给TYPE II RN包括:
通过逻辑信道标识LCID,将每个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封装在一个传输块中,并通过单播或广播方式发送给所述TYPE II R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 II RN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信息包括:
所述TYPE II RN根据预先分配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特定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包括:每个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对应的终端标识、每个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字节数目和下行物理资源块PRB位置描述信息,以及所述TYPE II RN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的调制编码方案MCS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包括:HARQ合并发送次数;
或者,在所述TYPE II RN接入网络系统时,所述基站为所述TYPE II RN配置一个统一的HARQ合并发送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HARQ合并发送包括:
预先在所述TYPE II RN和基站中分别配置相同的HARQ合并发送时刻,在所配置的HARQ合并发送时刻,所述TYPE II RN和基站进行HARQ合并发送;
或者,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包括HARQ合并发送时刻,所述TYPE II RN和基站在所述HARQ合并发送时刻进行HARQ合并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ARQ合并发送时刻为:以所述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为起点,将此后每经过固定时长后的时刻确定为HARQ合并发送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 II RN在协议规定或所述基站指定的时隙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信息,在协议规定或所述基站指定的时隙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TYPE II RN在协议规定或所述基站指定的时隙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信息包括:所述TYPE II RN在携带有上行授权UL-GRANT信息的下行传输时间间隔TTI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信息;
所述TYPE II RN在协议规定或所述基站指定的时隙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括:所述TYPE II RN在未携带UL-GRANT信息的TTI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设置两个TYPE II RN,其中一个负责在奇数帧进行上行监听,在偶数帧参与上行HARQ合并发送;另一个负责在偶数帧进行上行监听,在奇数帧参与上行HARQ合并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TYPE II RN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向所述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CQI信息确定所述TYPE IIRN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的MCS等级。
1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一个以上终端分别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封装在一个传输块中,发送给类型II中继节点TYPE II RN;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包括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每个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与所述TYPEII RN同时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并确定是否接收到终端反馈的未正确接收信息,如果是,则与所述TYPE II RN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合并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包括:每个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对应的终端标识、每个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字节数目和下行物理资源块PRB位置描述信息,以及所述TYPE II RN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的调制编码方案MCS等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进一步用于,在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携带HARQ合并发送次数;
或者,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所述TYPE II RN接入网络系统时,为所述TYPE II RN配置一个统一的HARQ合并发送次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单元中进一步保存有预先配置的HARQ合并发送时刻,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在所配置的HARQ合并发送时刻与所述TYPE II RN进行HARQ合并发送;
或者,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进一步用于,将HARQ合并发送时刻携带在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发送给所述TYPE II RN,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在所述HARQ合并发送时刻与所述TYPE II RN进行HARQ合并发送。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中进一步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TYPE II RN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根据所述CQI信息确定所述TYPE II RN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的MCS等级,并通知给所述第一发送单元。
17.一种类型II中继节点TYPE II RN,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信息,所述信息中包括一个以上终端分别对应的下行数据以及下行发送资源信息;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包括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每个终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调度时刻,与所述基站同时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并确定是否接收到终端反馈的未正确接收信息,如果是,则与所述基站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合并发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类型II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包括:每个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对应的终端标识、每个下行发送资源信息对应的下行数据的字节数目和下行物理资源块PRB位置描述信息,以及所述TYPE II RN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时的调制编码方案MCS等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类型II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包括:HARQ合并发送次数;
或者,所述接收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所述TYPE II RN接入网络系统时,接收所述基站为所述TYPE II RN配置的一个统一的HARQ合并发送次数,并发送给所述第三接收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类型II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送单元中进一步保存有预先配置的HARQ合并发送时刻,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在所配置的HARQ合并发送时刻与所述基站进行HARQ合并发送;
或者,所述下行发送资源信息中进一步携带有HARQ合并发送时刻,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在所述HARQ合并发送时刻与所述基站进行HARQ合并发送。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类型II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在协议规定或所述基站指定的时隙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信息;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在协议规定或所述基站指定的时隙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类型II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型II中继节点中进一步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向基站反馈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
CN 201010034331 2010-01-18 2010-01-18 基于类型ⅱ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131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034331 CN102131299B (zh) 2010-01-18 2010-01-18 基于类型ⅱ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034331 CN102131299B (zh) 2010-01-18 2010-01-18 基于类型ⅱ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1299A CN102131299A (zh) 2011-07-20
CN102131299B true CN102131299B (zh) 2013-10-16

Family

ID=44269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034331 Active CN102131299B (zh) 2010-01-18 2010-01-18 基于类型ⅱ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12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52708B1 (ko) 2014-05-08 2018-04-2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리소스 스케줄링 방법,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
CN110769450B (zh) * 2018-07-26 2022-08-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61822B (zh) * 2018-12-03 2021-03-0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车联网单播通信信道、通信方法和移动终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6197A (zh) * 2005-09-28 2009-0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峰窝网络中为广播多播服务协作地中继数据的方法
CN101400066A (zh) * 2007-09-26 2009-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在中继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中继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6197A (zh) * 2005-09-28 2009-0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峰窝网络中为广播多播服务协作地中继数据的方法
CN101400066A (zh) * 2007-09-26 2009-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在中继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中继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1299A (zh) 201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5991B2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the allocated resources for a HARQ message in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a low-complexity, narrowband terminal
US9516638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2022004592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1012651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네트워크 스케줄링 모드에서 사이드링크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에 대한 시간 간격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137462B (zh) 覆盖在蜂窝网络上的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间的系统和方法
KR101982429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정보의 전송을 릴레이 노드로 제어하는 방법
EP246522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036398B (zh) 一种中继节点及其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3001749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物联网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01938344A (zh) 处理传输以及传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相关通讯装置
CN101932111B (zh) 一种在增强型基站之间进行资源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7295702B (zh) 一种窄带蜂窝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31960B (zh) 一种避免上行传输冲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882985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发送的指示方法及其基站
CN104010368A (zh) Tdd配置更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651679B (zh) 数据传输方法、演进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02355334A (zh) 一种半静态调度方式下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882978A (zh) 一种中继站下行协作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03891A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4836649A (zh) 卫星移动通信中对多业务数据状态报告的轮询方法
CN105472757A (zh) 一种d2d通信调度方法及设备
CN106034013B (zh) 一种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5699988A (zh) 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侧链路的不连续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127347A1 (zh) 一种组调度反馈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131299B (zh) 基于类型ⅱ中继节点的下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