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0466B - 用于变换电功率的变换器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变换电功率的变换器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0466B
CN102130466B CN201110007413.9A CN201110007413A CN102130466B CN 102130466 B CN102130466 B CN 102130466B CN 201110007413 A CN201110007413 A CN 201110007413A CN 102130466 B CN102130466 B CN 102130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reactive current
band
power
grad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74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0466A (zh
Inventor
B·安德烈森
S·武尔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mengd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20036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130466(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02130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0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0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0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50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out-of-phas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变换电功率的变换器设备和方法。描述了一种用于在例如电厂诸如风轮机中进行功率变换的变换器设备。变换器设备被配置用于把电输入功率变换成电输出功率。变换器设备可以被配置用于接收机械输入功率或者可以被配置用于接收电输入电功率。进一步,变换器设备包括用于接收电压信号的电压输入,电压信号指示该变换器设备为了提供电输出功率到电力网络而在操作期间耦合到的电力网络中的电压。此外,变换器设备包括:控制器,被配置用于如果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带之外则根据带外无功电流梯度来设置取决于电压信号的电输出功率的无功分量。带外无功电流梯度被定义为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的变化的每电压单位的无功电流的变化。

Description

用于变换电功率的变换器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把输入功率变换成电输出功率的变换器(converter)设备的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风轮机的变换器设备的领域。
背景技术
存在已知的产能设备,其给它们耦合到的电力网络提供变化的功率。例如,对于较低的风速,风轮机提供较少的功率。另一个示例太阳能厂,其输出功率取决于太阳光的可用性和强度。变化的功率可能导致电力网络中的电压扰动(disturbance)。进一步,从电力网络取出功率的消费者可能生成电力网络中的扰动。其它可能的故障是闪电、短路等等。
EP 1 386 078 B1公开了一种操作风能设施以便与没有风轮机的情形相比提供能够减少或至少不显著增加电力网络中电压的不期望变化的风轮机或风电场(wind park)。风能设施具有发电机,其可以由转子驱动以便以被馈送到电力网络的无功分量(wattless component)向电力网络发出电功率。无功分量由描述被馈入的电伏安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角度的相位角φ预定,其中相位角φ根据在网络中检测的至少一个电压的大小而被改变,使得假如网络电压在预定下阈值和预定上阈值之间则相位角不变,其中下电压值小于标称电压值而预定上电压值大于预定标称电压值。如果预定上电压值被超过或者预定下电压值被下冲,则相位角的大小随着电压进一步上升或下降而上升。
鉴于上面描述的情形,存在对使得能够适应电力网络中的电压变化的改进变换器设备的需要。
发明内容
这种需要可以由根据独立要求的主题满足。本文公开的主题的有利实施例由从属权利要求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把输入功率变换成电输出功率的变换器设备。该变换器设备包括用于接收电压信号的电压输入,所述电压信号指示该变换器设备为了提供所述电输出功率到电力网络而在操作期间耦合到的所述电力网络的电压。进一步,该变换器设备包括:控制器,被配置用于如果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带之外则根据带外无功电流梯度(out-of-band reactive current gradient)来设置取决于所述电压信号的所述电输出功率的无功分量。
根据实施例,无功分量是无功电流。无功分量的其它示例是无功功率、相位角或功率因数(power factor)。这些无功分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众所周知的并且不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因此,无功电流可以通过直接设置无功电流进行设置,或者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设置与无功电流成函数关系的无功分量而被间接地设置。然而,无功分量根据预定无功电流梯度进行设置。换言之,无功分量被设置成使得所得到的无功电流根据预定无功电流梯度而取决于电压信号来设置。这出人意料地导致电力网络的更稳定网络操作。
预定电压带有时被称为死区(dead band)。根据实施例,电系统例如电厂除了期望的电有功(active)和/或无功电流/功率被提供在的输出之外包括中性线(neutral line)。
电压信号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生成。例如,根据实施例,电压信号从在至少两相的每相中由变换器设备提供的电输出中导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是变换器所耦合到的电力网络中的相应相的电压。
根据实施例,变换器设备被配置用于接收机械输入功率。例如,根据实施例,变换器设备可以包括例如从US 6,448,735 B1已知的类型的双馈感应发电机。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输入功率是电输入功率。换言之,根据这个实施例,变换器设备被配置用于接收电输入功率。为此,变换器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把电输入功率变换成电输出功率的至少一个变换器,例如频率变换器。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变换器设备仅在电侧进行操作,所以其在本文中也被称为电变换器设备。
根据实施例,变换器设备是风轮机的变换器设备。根据进一步实施例,变换器设备是风轮机的电变换器设备并因而被配置用于把由风轮机的发电机生成的电输入功率变换成电输出功率。
一般地,由电能的发电机生成的电功率可以被预变换以便提供电变换器设备的电输入功率。该预变换可以具有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合适类型。例如,整流器可以耦合在发电机的输出和变换器设备的功率输入之间,其接收电输入功率。
预定电压带可以被固定地预编程在变换器设备中。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变换器设备包括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电压带控制信号的控制输入。变换器设备可以进一步被配置用于响应于接收的电压带控制信号而设置预定电压带。
预定电压带的宽度可以在从0%上至20%的额定电压的范围中。根据另一个实施例,预定电压带的宽度在从5%到15%的额定电压的范围中。根据实施例,本文公开的百分比涉及各个+/-值,使得百分比值表示相应间隔的一半。例如,如果额定电压是240 V并且预定电压带的宽度是额定电压的10%,则预定电压带的宽度合计+/- 24 V,即预定电压带是[额定电压-24 V;额定电压+ 24 V]。在其它实施例中,百分比值指示整个间隔。
根据实施例,预定电压带以额定电压为中心。根据其它实施例,预定电压带关于额定电压被不对称地设置。
根据实施例,控制器被配置用于如果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间隔之内则根据带内无功电流梯度来设置所述电输出功率的无功分量,其中带内无功电流梯度被定义为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的变化的每电压单位(unit)的无功分量的变化。
在下文中“无功分量梯度”也被简称为“梯度”。根据实施例,带内梯度是恒定的,即独立于预定电压间隔内的电压信号。根据其它实施例,带内梯度与预定电压间隔内的电压信号有关。根据其它实施例,带外梯度是恒定的,即独立于预定电压间隔之外的电压信号。
根据实施例,仅当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带之外时执行对无功分量的设置。根据又一个实施例,不管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如何,即在预定电压带之内和之外,都执行对无功分量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无功电流梯度被应用在预定电压带之内和之外。
在本文中一般地,术语“设置”要被广义地解释。例如,根据电压信号来设置特定量(例如有功分量、无功分量等等)包括例如根据在定义的时间间隔下的电压信号来设置该量、响应于变化的电压信号来改变该量等等。具体地,“根据电压信号来设置无功分量”包括例如根据在定义的时间间隔下的电压信号来设置无功分量、响应于变化的电压信号来改变无功分量、等等。
根据实施例,控制器被配置用于设置无功分量以便朝预定电压带驱动其相的电压。进一步,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控制器可以被配置用于响应于电压信号而以逐步的方式改变无功分量,即使该电压信号是连续变化的信号。例如,在实施例中,如果相应相的电压到达预定电压带的边界,则无功分量,例如无功电流,可以被设置为预定值,例如为零。根据其它实施例,至少一相的控制器被配置用于作为电压信号的函数在预定电压带的边界上连续地改变无功分量。
应当提及,每当控制器考虑到电流信号时,提供相应的电流测量单元以便测量表示电流或电输出功率的电流信号,该电流信号被控制器所考虑。
根据进一步实施例,至少一个控制器被配置用于如果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间隔之内则根据带内梯度来控制其相的无功分量并且用于如果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间隔之外则根据带外梯度来控制其相的无功分量。
根据进一步实施例,带内梯度不同于带外梯度。根据进一步实施例,梯度被指定为百分比值,其中例如2%无功电流梯度的值意味着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的1%变化导致无功分量的2%变化。应当注意,根据实施例,梯度的符号是使得电输出功率的电压朝预定电压间隔被驱动。
根据实施例,在预定电压间隔的边界处的无功分量的实际值(根据无功分量的带内控制)被用作带外梯度的应用的起点。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控制器被配置用于把在预定电压间隔的边界处的无功分量的值设置为预定值,例如零(安培)。这可能导致在预定电压间隔的边界处的无功分量以逐步的方式的变化。
根据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变换器设备包括用于接收梯度控制信号的控制输入,其中该控制器被配置用于响应于梯度控制信号而设置控制器的带外梯度和带内梯度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厂,该电厂包括根据第一方面或其实施例的变换器设备。
根据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电厂进一步包括用于生成电输入功率的发电机。例如,根据实施例,发电机是风轮机的发电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发电机是太阳能模块。然而应当理解,任何发电机可以与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变换器设备一起使用。根据第二方面的进一步实施例,电厂包括电厂控制器,该电厂控制器用于提供至少一个控制信号(例如梯度控制信号)到所述变换器设备的控制器,以设置带内无功电流梯度和带外无功电流梯度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带外无功电流梯度可以例如使在预定电压带之外的无功电流贡献适于电力网络的网络阻抗。根据实施例,电厂控制器被配置用于带外梯度和/或带内梯度的自动优化。
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把输入功率变换成电输出功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i)接收电压信号,所述电压信号指示该电输出功率被供应到的电力网络中的电压;以及(ii)如果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带之外,则把无功分量设置为取决于电压信号和带外无功电流梯度的值,其中所述带外无功电流梯度被定义为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的变化的每电压单位的无功分量的变化。
根据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如果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间隔之内,则无功分量根据带内梯度被设置。
根据第三方面的进一步实施例,无功分量在预定电压间隔的边界上连续地变化。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无功分量在预定电压间隔的边界上以逐步的方式变化,其中在预定电压间隔之外的起点可以是预定无功分量值。
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操作电厂控制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梯度控制信号到变换器设备的控制器,其中所述变换器设备被配置用于把输入功率变换成电输出功率,所述控制信号被配置用于如果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间隔之外则在变换器设备的控制器中设置由变换器设备用于控制电输出功率的无功分量的带外无功电流梯度。
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用于设置变换器设备的电输出功率的无功分量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数据处理器执行时适于控制或实施如第三方面或其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程序元件(program element),所述程序元件被配置用于设置变换器设备的电输出功率的无功分量,所述程序元件在由数据处理器执行时适于控制或实施如第三方面或其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提供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用于设置变换器设备的电输出功率的无功电流梯度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数据处理器执行时适于控制或实施如第四方面或其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提供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程序元件,所述程序元件被配置用于设置变换器设备的电输出功率的无功电流梯度,所述程序元件在由数据处理器执行时适于控制或实施如第四方面或其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如本文使用的,对程序元件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参考旨在等效于对这样的计算机程序的参考,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控制计算机系统以协调上面描述的方法的性能的指令。
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使用任何合适的编程语言(诸如例如JAVA、C++)而被实施为计算机可读指令代码,并且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移动盘、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嵌入式存储器/处理器等等)。指令代码可用于编程计算机或任何其它可编程设备从而实施预期的功能。计算机程序可以可从其可以从中下载的网络诸如万维网中获得。
本文公开的主题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程序相应软件来实现。然而,本文公开的主题也可以借助于一个或多个特定电子电路相应硬件来实现。而且,本发明也可以以混合形式即以软件模块和硬件模块的组合被实现。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文参考用于把输入功率变换成电输出功率的变换器设备和方法所公开的主题的示例性实施例。要指出的是,当然涉及本文主题的不同方面的特征的任何组合也是可能的。具体地,参考设备类型权利要求描述了一些实施例,而参考方法类型权利要求描述了其它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从上面以及以下的描述中获悉,除非另外指出,除了属于一个方面的特征的任何组合、此外涉及不同方面或实施例的特征之间,例如甚至设备类型权利要求的特征和方法类型权利要求的特征之间、以及涉及变换器设备的特征和涉及电厂的特征之间的任何组合被认为由本申请公开。
上面定义的方面和实施例以及本文公开的主题的进一步方面和实施例从下面要描述的示例中显而易见并且参考附图进行解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依据本文公开主题的实施例的电厂。
图2示意性地示出依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实施例的变换器设备的示例性相的无功分量相对于电压信号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的图示是示意性的。注意,在不同图中,类似或相同的元件被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或仅在附加字符内与对应附图标记不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文公开主题的实施例的电厂100的一部分。该电厂100包括以电变换器设备形式的变换器设备102以及发电机104。如本文使用的,术语“电变换器设备”涉及其中变换器设备的输入功率是电功率的实施例。
变换器设备102被配置用于将由发电机104供应的电输入功率106变换成在图1中的108处指示的电输出功率。电输出功率108可与在图1中的112处指示的电力网络耦合。根据实施例,电力网络112是电网。变换器设备102以此方式与电力网络112的耦合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装置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的主开关114执行。应当注意,尽管主开关114在图1中处于断开状态,但是在操作中主开关114将被闭合,从而把电厂100耦合到电力网络112。
进一步,变换器设备包括用于接收指示电力网络112中的电压的电压信号的电压输入或测量输入118。每个电压信号可以是反馈信号的一部分,所述反馈信号包括该电压信号以及至少一个其它量,例如指示电输出功率108的电流的电流信号。由电流信号指示的这个电流可以是有功电流、无功电流或者包括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的总(复)电流。
根据实施例,电厂100通过电压控制而操作在电压死区之内,这意味着电输出功率108的功率因数根据电压信号120而变化以便把电压保持恒定值,至少在特定限制内,例如在预定电压带的边界内。如果电压信号120所指示的电压离开预定电压带(过冲或下冲),则无功分量将被改变以便根据预定带外梯度来改变无功电流。根据实施例,控制器116根据预定梯度在死区之外和任选地也在死区之内改变无功电流。在下文中,在死区内的预定无功电流梯度被称为带内梯度而在死区之外的无功电流梯度被称为带外梯度。根据实施例,带内梯度和带外梯度是不同的。
在变换器120的输出126处提供的无功电流根据实施例受限于变换器的额定电流。如果电压信号120指示的电压离开死区(过冲或下冲),则无功电流将遵循预定带外梯度。根据实施例,在死区的边界处的无功电流的起始值是零安培。这意味着在这个实施例中无功电流从死区之内的先前值跳到根据死区之外的带外梯度的无功电流控制的预定起始值。在本文中,死区之内的先前值根据死区之内的电压控制进行设置。
为了实现根据电压信号和带外梯度对无功电流的设置,提供例如以频率变换器形式的变换器122。
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例,变换器122具有输入124,该输入124被配置用于接收电输入功率106,例如三相电流。根据其它实施例,变换器122可以被配置用于接收直流电输入功率。进一步,变换器122包括用于提供电输出功率108的输出126。如图1所示,要在电力网络112中检测的电压可以在变换器122的输出126处被测量。
电厂100还包括用于向控制器116提供控制信号的电厂控制器128。控制信号的整体在图1中由130表示并且可以包括例如用于设置期望功率P的控制信号、用于设置对应于单位为每时间功率的特定变化的功率斜率dP/dt的控制信号、以及用于设置期望电压Us的控制信号。
控制器116包括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控制信号130的控制输入131并且用相应的变换器控制信号132来控制其相关的变换器122并且可以根据实施例任选地接收来自变换器122的反馈信号(在图1中未示出)。
图1所示的电厂100是风轮机的一部分,其中风轮机的齿轮和转子耦合到发电机104以驱动发电机104,但是在图1中未示出。在操作中,风电厂控制器128控制电输出功率108的电压并且将通过根据电压信号120指示的电压电平把无功电流馈入到电输出功率108中来支持期望的输出电压(以及因此支持电力网络112中的电压)。
根据实施例,电厂100以恒定的无功功率因数操作在预定电压带内。根据实施例,如果(由电压信号120指示的)电压离开预定电压带(过冲或下冲),则无功电流将作为在电力网络112中检测的(由电压信号120指示的)电压的大小的函数加以改变。
根据实施例,可以由变换器122递送的功率受限于特定量。对于一些变换器类型,有功电流与无功电流之和必须在这个量之下,因此有功电流越低,无功电流可能越高。然而,这些是由变换器的设计所强加的限制,其可能随变换器类型和设计而极大地变化。
操作参数,诸如带内梯度、带外梯度、以及上面提及的控制信号的设置、等等,可以存储在控制器116的存储器136中。存储器136中的相应设置可以例如由电厂控制器128至少部分地固定存储和/或可以是可变的。根据实施例,电厂控制器128可以根据实际属性诸如电力网络的阻抗来更新相应设置。电力网络的阻抗可以由短时间内的无功功率的针对性注入和电力网络的相关参数的测量来确定。
根据其它实施例,可以人工地启动由电厂控制128对相应设置的这种更新。
图2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实施例的无功电流的带内控制和带外控制。应当理解,代替无功电流,任何其它无功分量可以被考虑用于根据带外梯度且任选地带内梯度来控制无功电流。
如上面所提及的,电输出功率108可以是三相电输出功率。根据实施例,可以为每相提供单独的控制器和单独的变换器122。根据其它实施例,可以为所有三相提供单个控制器。
图2示出电输出功率108的一相110的无功电流RC1的带外梯度150a、150b。带外梯度确定图1的电压信号120所指示的相110的电压V1的每单位变化的无功电流的变化量。无功电流RC1和电压V1的带内梯度在图2中的152处指示。无功电流RC1的正值在图2中的pv处指示,其中负值在nv处指示。在图2中进一步示出具有预定电压带的下边界154和上边界156的预定电压带△Ub。根据实施例,预定电压带△Ub的宽度157是电压V1的额定值的5%。根据其它实施例,宽度157可以被设置为额定电压的0%和20%之间的间隔中的任何值。根据其它实施例,其它值是可能的。
根据实施例,带内梯度152是由电压V1=额定电压和无功电流RC1=0定义的与原点158的偏移。带内梯度的偏移159被定义为在额定电压(V1=额定电压)下梯度曲线152的无功电流Io。
带内梯度152的实际值和带外梯度150a、150b的实际值在实施例中是不同的。根据其它实施例,带内梯度152和带外梯度150a、150b是相同的。根据进一步实施例,带内梯度152和带外梯度150a、150b中的至少一个的值是暂时固定的。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带内梯度152和带外梯度150a、150b中的至少一个的值是例如由来自例如图1所示的电厂控制器128的相应梯度控制信号可变化的。根据实施例,带外梯度在图2中的160处指示的预定梯度间隔内,例如在从1%到4%的间隔内是可变化的。在本文中,例如x%的梯度定义无功电流RC1针对电压V1的所检测1%变化要改变x%。应当理解,第一相110a的无功电流和电压在这里仅出于说明性目的而被参考。
以类似的方式,带内梯度152可以被定义并且可以可设置为相同梯度间隔中或不同梯度间隔中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厂或变换器设备的任何合适部件例如控制器以使得处理器能够提供如本文公开的相应元件的功能的相应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被提供。根据其它实施例,电厂或变换器设备的任何部件例如控制器可以以硬件被提供。根据其它-混合-实施例,一些部件可以以软件被提供而其它部件以硬件被提供。
由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实施例提供的功能可以借助于软件更新、固件更新等等而强加在现有的变换器设备/现有的电厂控制器上。
应当注意,术语“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并且“一(a)”或“一个(an)”不排除多个。此外,结合不同实施例所描述的元件可以被组合。也应当注意,权利要求书中的参考标记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为了概括本发明的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可以陈述:
描述用于在例如电厂诸如风轮机中进行功率变换的变换器设备。变换器设备被配置用于将电输入功率变换成电输出功率。变换器设备可以被配置用于接收机械输入功率或者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可以被配置用于接收电输入功率。进一步,变换器设备包括用于接收电压信号的电压输入,所述电压信号指示变换器设备为了向电力网络提供所述电输出功率而在操作期间耦合到的所述电力网络中的电压。进一步,变换器设备包括控制器,其被配置用于如果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带之外则根据带外无功电流梯度来设置取决于所述电压信号的所述电输出功率的无功分量。带外无功电流梯度被定义为电压信号所指示的电压的变化的每电压单位的无功电流的变化。
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实施例导致更稳定的电力网络。电压将是更恒定的并因此尤其在风速变化期间对电力网络的影响将被减小或甚至最小化。电压设置点可以被设置为(略)高于电力网络的额定电压的值以便补偿集电栅(collector grid)中或电缆和变压器中的一些正常无功功率消费者。从而可以减小电厂中的损耗。进一步,在变电战处的抽头转换开关(tab changer)的切换操作将被减小。从而,将增加抽头转换开关的寿命。
根据实施例,在预定电压间隔之外的无功电流的梯度经由对电厂的联机访问来改变。这可以例如由电网运营商完成。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把电输入功率(106)变换成电输出功率(108)的变换器设备(102),该变换器设备(102)包括:
-用于接收电压信号(120)的电压输入(118),所述电压信号(120)指示该变换器设备(102)为了提供所述电输出功率(108)到电力网络(112)而在操作期间耦合到的所述电力网络(112)中的电压;
-控制器(116);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用于如果电压信号(120)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带之外则根据预定的带外无功电流梯度(150a、150b)来设置取决于所述电压信号(120)的所述电输出功率(108)的无功分量,由此改变所述无功分量以根据所述预定的带外无功电流梯度来改变无功电流;
-其中所述带外无功电流梯度(150a、150b)被定义为电压信号(120)所指示的电压的变化的每电压单位的无功电流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换器设备(102),
-其中所述无功分量是无功电流、无功功率、所述电输出功率(108)的电压和总电流之间的相位角、以及功率因数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变换器设备(102),
-其中所述控制器(116)被配置用于如果电压信号(120)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间隔之内则根据带内无功电流梯度(152)来设置所述电输出功率(108)的无功分量;
-其中所述带内无功电流梯度(152)被定义为电压信号(120)所指示的电压的变化的每电压单位的无功分量的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变换器设备(102),其中所述带内无功电流梯度(152)和所述带外无功电流梯度(150a、150b)是不同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变换器设备(102),
-其中控制器(116)被配置用于将在预定电压间隔的边界(154、156)处的无功分量设置为预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3的变换器设备(102),
-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梯度控制信号(130)的控制输入(131);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梯度控制信号(130)而设置带内无功电流梯度(152)和带外无功电流梯度(150a、150b)中的至少一个。
7.一种电厂(100),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的变换器设备(102)。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厂,
-进一步包括电厂控制器(128),该电厂控制器(122)用于向所述变换器设备(102)提供控制信号(130)以设置带内无功电流梯度(152)和带外无功电流梯度(150a、150b)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带内无功电流梯度(152)被定义为电压信号(120)所指示的电压的变化的每电压单位的无功分量的变化。
9.一种用于把电输入功率(106)变换成电输出功率(108)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电压信号(120),所述电压信号(120)指示所述电输出功率(108)被供应到的电力网络(112)中的电压;
其特征在于,
-如果电压信号(120)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带之外,则把所述电输出功率(108)的无功分量设置为取决于所述电压信号(120)和预定的带外无功电流梯度(150a、150b)的值,由此改变所述无功分量以根据所述预定的带外无功电流梯度来改变无功电流;
-其中所述带外无功电流梯度(150a、150b)被定义为电压信号(120)所指示的电压的变化的每电压单位的无功电流的变化。
10.一种用于操作电厂控制器(128)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控制信号(130)到变换器设备(102)的控制器(116),其中所述变换器设备(102)被配置用于通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把电输入功率(106)变换成电输出功率(108);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号(130)被配置用于如果电压信号(120)所指示的电压在预定电压间隔之外则在变换器设备(102)的控制器(116)中设置由变换器设备(102)用于控制电输出功率(108)的无功分量的预定带外无功电流梯度(150a、150b),由此改变所述无功分量以根据所述预定带外无功电流梯度来改变无功电流。
CN201110007413.9A 2010-01-14 2011-01-14 用于变换电功率的变换器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02130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000321.9A EP2346135B1 (en) 2010-01-14 2010-01-14 Convert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electrical power
EP10000321.9 2010-0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0466A CN102130466A (zh) 2011-07-20
CN102130466B true CN102130466B (zh) 2015-02-25

Family

ID=42200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7413.9A Active CN102130466B (zh) 2010-01-14 2011-01-14 用于变换电功率的变换器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10211B2 (zh)
EP (1) EP2346135B1 (zh)
CN (1) CN102130466B (zh)
CA (1) CA2727771A1 (zh)
DK (1) DK2346135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99997A1 (en) * 2011-12-01 2013-06-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ntrol system for a wind par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23381A1 (fr) * 2001-04-05 2002-10-11 Electricite De France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e regulation de la tension d'un dispositif decentralise de production d'energie electrique raccorde a un reseau de distribution
EP1906505A1 (de) * 2006-09-23 2008-04-02 Kaco Gerätetechnik GmbH Umrichter und Steuerverfahren für einen Umrichter
CN201075699Y (zh) * 2007-01-30 2008-06-18 天正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56777B4 (de) * 1997-12-19 2005-07-21 Wobben, Aloys, Dipl.-In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sowie Windenergieanlage
DE19961705B4 (de) * 1999-12-21 2005-12-01 Sma Technologie Ag Vorrichtung zur dezentralen Einspeisung regenerativer Energie
DE10136974A1 (de) 2001-04-24 2002-11-21 Aloys Wobben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US6448735B1 (en) * 2001-04-26 2002-09-10 Abb Automation Inc. Controller for a wound rotor slip ring induction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23381A1 (fr) * 2001-04-05 2002-10-11 Electricite De France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e regulation de la tension d'un dispositif decentralise de production d'energie electrique raccorde a un reseau de distribution
EP1906505A1 (de) * 2006-09-23 2008-04-02 Kaco Gerätetechnik GmbH Umrichter und Steuerverfahren für einen Umrichter
CN201075699Y (zh) * 2007-01-30 2008-06-18 天正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27771A1 (en) 2011-07-14
US8810211B2 (en) 2014-08-19
US20110210706A1 (en) 2011-09-01
CN102130466A (zh) 2011-07-20
EP2346135A1 (en) 2011-07-20
DK2346135T3 (da) 2014-07-14
EP2346135B1 (en)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7059B2 (en) Wind turbine or wind park for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KR101896860B1 (ko) 전기 공급 계통 내로 전력의 피딩 방법
CN103541860B (zh) 用于自适应地控制风电场涡轮机的方法和装置
KR101809344B1 (ko) 전력 공급 시스템 내로 전력을 공급하기 위한 방법
DK2573895T3 (en)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nd farm, the wind farm control unit and wind farm
CA2796482C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power input to a hvdc transmission link
JP5308511B2 (ja) 風力発電設備の出力制御方法及び出力制御装置
JP2015523048A (ja) ウインドパークを制御する方法
MX2015000311A (es) Metodo y dispositivo para alimentar energia electrica en una red de suministro electrico.
CN111684679A (zh) 用于将电功率馈入到供电网中的方法
MX2015000531A (es) Metodo para controlar un generador electrico.
JP2020522977A (ja) ウィンドファームの運転方法
Gyawali et al. Power management of 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based wind power system with integrated smart energy storage having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fuel-cell/electrolyser
US9871382B2 (en)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continuously operat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ic energy generating machines during a high voltage condition
CN102130466B (zh) 用于变换电功率的变换器设备和方法
KR20190026379A (ko) 정격 전압 및 정격 주파수의 유지 제어가 가능한 독립형 마이크로그리드 시스템
CN102130604B (zh) 用于变换电功率的变换器设备和方法
CN102130603B (zh) 用于变换电功率的变换器设备和方法
US2022027169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rid-forming control for a double-fe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Rezaee et al. Designing an efficient PI-based voltage control method for squirrel-cage induction generators in islanding/weak grid-connection conditions
Liu et al. Disturbance rejection strategies for AC/DC microgri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8

Address after: Nuremberg, Germany

Patentee after: Yinmengda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Germany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Germ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