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8825A -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8825A
CN102118825A CN2009102607588A CN200910260758A CN102118825A CN 102118825 A CN102118825 A CN 102118825A CN 2009102607588 A CN2009102607588 A CN 2009102607588A CN 200910260758 A CN200910260758 A CN 200910260758A CN 102118825 A CN102118825 A CN 102118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ct
sub
cooperation
cooperation sub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07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8825B (zh
Inventor
孙国林
叶枫
高秀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607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18825B/zh
Priority to BRPI1014145A priority patent/BRPI1014145A2/pt
Priority to EP10840444.3A priority patent/EP2437451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8713 priority patent/WO20110796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118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8825A/zh
Priority to US13/338,358 priority patent/US859981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8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8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5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e.g. determination of delay spread, derivative or peak tr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涉及无线通信技术,用以解决多点联合传输场景下的UE端接收到的信号中存在相位噪声的问题。一种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包括:通过计算多点联合传输系统中的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来获得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向所述其它合作小区的基站反馈其分别对应的相位差,以进行相位补偿;接收所有合作小区的基站在进行相位补偿后发送的信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终端及系统适用于多种无线网络中的合作通信。

Description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接收信号的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 and Noise Ratio,SINR),在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长期演进-增强)系统中引入了多点联合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Process,CoMP),即多个基站同时为一个UE提供合作传输服务,从而形成了一种分布式多天线的架构,可以大大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频谱效率。
不过,与单小区传输相比,下行多点联合传输存在以下问题:
在多点联合传输场景下,不同基站发送的信号在到达UE时会存在一定的相位差,而UE一般只能与当前的服务基站保持时频同步;由于难以同所有的合作基站均保持同步,因此UE端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时,其中往往会存在相位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以解决多点联合传输场景下的UE端接收到的信号中存在相位噪声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包括:
通过计算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来获得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
向所述其它合作小区的基站反馈其分别对应的相位差,以进行相位补偿;
接收合作小区的基站在进行相位补偿后发送的信号;
其中,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为所有合作小区中除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为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之间的协方差。
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相位计算单元,用于通过计算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来获得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
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其它合作小区的基站反馈其分别对应的相位差,以进行相位补偿;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合作小区的基站在进行相位补偿后发送的信号;
其中,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为所有合作小区中除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为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之间的协方差。
一种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及至少两个基站,且所述至少两个基站分属于多点联合传输模式下的至少两个合作小区;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基站,用于向外发送导频信号;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基站分别对应的导频信号,并通过计算多点联合传输系统中的当前服务小区同所述至少两个合作小区中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来获得所述其它合作小区同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并将所述相位差反馈给所述至少两个基站,以进行相位补偿;
所述至少两个基站,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相位差对信号进行相位补偿,并将相位补偿后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至少用户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通过建立其它合作小区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道系数之间的互协方差矩阵,方便地获取到其它合作小区同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并通过有限反馈的方式将所述相位差反馈给相应的小区基站,以便在发射端进行信号的相位补偿,从而有效地消除多个合作小区之间的相位差造成的相位噪声对收发同步的影响,提高了用户终端信号的解调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供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通过计算多点联合传输系统中的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来获得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
其中,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为多点联合传输模式下所有合作小区中除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一般情况下,在终端向发送端反馈相位差时,都会先确定一个相位参考小区;在本实施例中,以多点联合传输模式下的当前服务小区作为相位参考小区。
在这里,可以通过不同合作小区与当前用户终端之间的信道系数H(f)来构建不同合作小区之间的互协方差矩阵,并通过该互协方差矩阵确定所述其它合作小区同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
102、向所述其它合作小区的基站反馈其分别对应的相位差,以进行相位补偿。
当然,也可以是向所述其它合作小区的基站反馈器分别对应的PMI(Preferred Matrix Index,优选矩阵索引);由于PMI是相位差量化后对应码本中码子的编号,因此只要有了PMI,也就得到了该PMI对应的相位差。
103、接收所有合作小区的基站在进行相位补偿后发送的信号。
上述方法描述中,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多点联合传输系统中的某一用户终端。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方法,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用户终端,如图2所示,包括:
相位计算单元21,用于通过计算多点联合传输系统中的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来获得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
反馈单元22,用于向所述其它合作小区的基站反馈其分别对应的相位差以进行相位补偿;
接收单元23,用于接收所有合作小区的基站在进行相位补偿后发送的信号;
其中,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为所有合作小区中除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为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之间的协方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及用户终端,通过建立其它合作小区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道系数之间的互协方差矩阵,方便地获取到其它合作小区同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并通过有限反馈的方式将所述相位差反馈给相应的小区基站,以便在发射端进行信号的相位补偿,从而有效地消除多个合作小区之间的相位差造成的相位噪声对收发同步的影响,提高了用户终端信号的解调性能。
实施例二:
下面将以一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设定如下场景:每个小区的天线配置均为4发2收,UE通过多小区无线场景分析启动CoMP联合传输模式;其中,小区向UE侧发送的原始信号为s(t),而小区同UE之间的信道系数的时域表示为h(t),其对应的频域表示为H(f);这里的h(t)或者H(f)可以通过信道估计来获得。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01、参与CoMP联合传输的多个合作小区周期性地向外发送导频信号。
302、UE在检测并接收到所述多个合作小区发送的导频信号后,通过信道估计获取UE与所述多个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系数H(f)。
303、通过信道互协方差矩阵计算其它合作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信号相位差;这里的其它合作小区指的是CoMP传输模式下所有合作小区中除当前服务小区之外的其它合作小区。具体地,
如果当前服务小区的信道系数为Hx(f),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中某一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为Hy(f),则当前服务小区同所述某一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为:
R xy ( f ) = H x ( f ) H H y ( f ) = R 11 R 12 R 13 R 14 R 21 R 22 R 23 R 24 R 31 R 32 R 33 R 34 R 41 R 42 R 43 R 44 ——公式1
其中,Hx(f)H是Hx(f)的转置;计算得到的矩阵Rxy(f)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R11、R22、R33和R44的辐角,即为所述某一合作小区的4根天线发射出的信号相对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相位差。
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预测和反馈,可以采用滑动平均的方式对上述互协方差矩阵进行不断的更新:
Figure G2009102607588D00062
——公式2
即,根据第k时刻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Rxy (k)和k时刻的信道系数H(k)来计算 ρR xy ( k ) + ( 1 + ρ ) Σ n = 1 N d H x , n ( k ) , H H y , n ( k ) , 并将计算结果作为第k+1时刻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Rxy (k+1);其中,Nd为UE进行分集合并时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大小;ρ为设定的加权值;k表示k时刻,对k时刻的Rxy (k)与当前Nd个信道互协方差矩阵的和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k+1时刻的Rxy (k+1)
304、UE向所述其它合作小区的基站反馈其分别对应的相位差,以进行相位补偿。
305、各个合作小区根据其分别接收到的相位差信息进行相位补偿,之后所有的合作小区以协作的方式向同一个UE发送信号。
306、UE在收到所述多个合作小区发送的信号后,依次选取其中一个小区作为参考小区,以所述参考小区到达UE的第k条径作为参考径,其相对于当前服务小区的时延作为基准时延,并计算出其它合作小区的多条径到达UE的时延相对于所述基准时延(即相对于当前服务小区)的时延差τ。
307、根据每个合作小区对应的时延差τ,计算其发射的信号在UE端进行分集合并时的加权值;具体地,所述加权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3来计算得到:
c ( &tau; ) = 0 &tau; < - T u ( 1 ) T u + &tau; T u - T u < &tau; < 0 ( 2 ) 1 0 < &tau; < T CP ( 3 ) &tau; - T CP T u T CP < &tau; < T CP + T u ( 4 ) 0 T CP + T u < &tau; ( 5 ) ——公式3
其中,Tu是一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宽度,其中不包含循环前缀(Cyclic Preamble,CP);而Tcp是循环前缀CP的长度。实际上,上述根据各个合作小区对应的时延差计算出的加权值,就是在UE端分集合并时进行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的窗口中接收到的其它多径(包括所有合作小区信号)的有效比例。
在上述公式3中,情况(1)表示该径先于参考径到达UE,即时延差小于0,且差值超过了一个OFDM符号宽度;情况(2)表示该径先于参考径到达UE,但差值不超过一个OFDM符号宽度;情况(3)表示该径落后于参考径到达UE,即时延差大于0,但差值不超过CP长度;情况(4)表示该径落后于参考径到达UE,且差值超过了CP长度,但小于整个符号宽度(包括CP);情况(5)表示该径落后于参考径到达UE,且时延差超过了整个符号宽度(包括CP)。
308、结合所述每个合作小区对应的加权值,计算接收到的信号合并后的参考能量值,并确定所述参考能量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参考小区为第一小区,该第一小区的信号去CP之后的时间起点即为FFT的窗口起始点。
具体地,UE接收到的多径信号进行分集合并后的能量为
P = &Sigma; n = 1 N &Sigma; l = 1 L c 2 ( &tau; n , l - &tau; i , k ) | h n . l | 2 ——公式4
其中,N为合作小区个数,L为每个小区信号到达UE的多径数(假设每个小区信号到达UE的多径数相同),τn,l为小区n的第l径到达UE的时延,τi,k为小区i的第k径到UE信道时域冲激响应。
那么,能够使分集合并后的能量最大的参考小区相对于当前服务小区的时延应该为
&tau; u syn ( i , k ) = arg max i , k &Sigma; n = 1 N &Sigma; l = 1 L c 2 ( &tau; n , l - &tau; i , k ) | h n . l | 2 ——公式5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对上述公式5进行简化;假设任意两个小区到达UE的信号之间存在固定的时延差,而忽略同一小区的不同多径之间存在的时延差,则上述公式5中的τn,l满足τn,1=τn,2=...=τn,l,则公式5可以简化为
&tau; u syn ( i ) = arg max i &Sigma; n = 1 N &Sigma; l = 1 L c 2 ( &tau; n , 1 - &tau; i , 1 ) | h n . l | 2 ——公式6
即只使用每个合作小区到达UE的多径信号中的第1径用做最佳窗口选择的参考,减少搜索时间。
根据公式6即可获取到,可使信号合并能量达到最大的时延差,将该最大时延差所对应的参考小区作为第一小区,而第一小区的信号去CP之后的时间起点即为FFT的窗口起台点。
309、根据确定好的FFT窗口起始点,利用FFT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
具体地,在子载波k上,第n个小区发射机到UE端的频域信道系数可以表达为:
H n ( f k ) = FFT ( h n ( t ) ) = &Sigma; l = 1 L h n , l &CenterDot; e - j 2 &pi; f k &tau; n , l n=1,2,...N,k=0,1,2,...K
——公式7
其中,L为多径子信道个数,hn(t)为信道时域冲激响应,hn,i为第l条子径的时域冲激响应,τn,i为第l条子径相对于第一径的时延。例如,第1个小区和第2个小区到当前UE的频域信道系数为:
H 1 ( f k ) = &Sigma; l = 1 L h 1 , l &CenterDot; e - j 2 &pi; f k &tau; 1 , l k=0,1,2,...K
H 2 ( f k ) = &Sigma; l = 1 L h 2 , l &CenterDot; e - j 2 &pi; f k &tau; 2 , l k=0,1,2,...K
由于第1个小区和第2个小区与UE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信号到达UE的时间也不同,存在一定的相对延时。如果以第1个小区到达UE的信号去CP之后的时间起点作为接收机FFT窗口起点,并将第2个小区信号与第1个小区信号到达UE的时间差(第1径时间差)定义为Δτ2,1,则在进行信号合并时,第2个小区与UE之间的频域信道系数H′2(fk)可以等效为:
H 2 &prime; ( f k ) = FFT ( h 2 ( t - &Delta;&tau; 2,1 ) )
= &Sigma; l = 1 L h 2,1 &CenterDot; e - j 2 &pi; f k &tau; 2 , l &CenterDot; e - j 2 &Delta; f k &Delta; &tau; 2,1 ——公式8
= H 2 ( f k ) &CenterDot; e - j 2 &pi; f k &Delta; &tau; 2,1
则最终等效的合并信道系数为:
H ( f k ) = H 1 ( f k ) + H 2 &prime; ( f k ) = H 1 ( f k ) + H 2 ( f k ) &CenterDot; e - j 2 &pi; f k &Delta; &tau; 2,1 ——公式9
如果将合作小区的数量扩展为M个,仍然以第1个合作小区的FFT窗口为合并后的FFT窗口,则合并的信道系数可以表达为:
H ( f k ) = &Sigma; m = 1 M H m ( f k ) &CenterDot; e - j 2 &pi; f k &Delta; &tau; m , 1 ——公式10
在公式10中,以步骤308中确定的第一小区的信号去CP之后的时间起点作为FFT的窗口起始点,而Δτm,1为第m个合作小区相对于第一小区的时延,也就是第m个合作小区相对于所述相位参考小区的时延。
之后,根据计算得到的合并后的信道系数H(fk)计算出合并后的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计算某一合作小区自身的信道协方差矩阵来计算该合作小区所发送的信号的信号功率;具体地,
如果所述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为Hz(f),则该合作小区所对应的信道协方差矩阵为:
R zz ( f ) = H z ( f ) H H z ( f ) = R 11 &prime; R 12 &prime; R 13 &prime; R 14 &prime; R 21 &prime; R 22 &prime; R 23 &prime; R 24 &prime; R 31 &prime; R 32 &prime; R 33 &prime; R 34 &prime; R 41 &prime; R 42 &prime; R 43 &prime; R 44 &prime; ——公式11
其中,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R′11、R′22、R′33和R′44的模值,即为所述合作小区的4根天线发射出的CSI-RS(Channel State Info-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号-参考信号)的功率,对应着所述4个CSI-RS信号的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RSSI)。
同样,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预测和反馈,可以采用滑动平均的方式对上述协方差矩阵进行不断的更新:
Figure G2009102607588D00103
——公式12
即,根据第k时刻的信道协方差矩阵Rxx (k)和k时刻的信道系数H(k)来计算 &rho; R xx ( k ) + ( 1 + &rho; ) &Sigma; n = 1 N d H x , n ( k ) , H H x , n ( k ) , 并将计算结果作为第k+1时刻的信道协方差矩阵Rxx (k+1);其中,Nd为UE进行分集合并时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大小;ρ为设定的加权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通过有限反馈的方式将各个合作小区相对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反馈给相应的小区基站,以便在发射端进行信号的相位补偿,并依据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合并后能量最大化的准则确定分集合并时FFT的窗口起始点,进而利用FFT算法对多个合作小区发送的信号进行合并,从而有效地消除多个合作小区之间的相位差造成的相位噪声对收发同步的影响,提高了用户终端信号的解调性能;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过信道协方差/互协方差矩阵来获取不同合作小区的信号强度、相位差等参数的方法,简化了现有的信号参数的认知和测量方法。
实施例三:
针对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用户终端。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用户终端,包括:
相位计算单元41,用于通过计算多点联合传输系统中的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来获得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在这里,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为所有合作小区中除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
反馈单元42,用于向所述其它合作小区的基站反馈其分别对应的相位差,以进行相位补偿;
接收单元45,用于接收所有合作小区的基站在进行相位补偿后发送的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道互协方差矩阵Rxy(f)为当前服务小区同所述其它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之间的协方差,即
Rxy(f)=Hz(f)HHy(f)
其中,Hx(f)为当前服务小区的信道系数;Hx(f)H为Hx(f)的转置;Hy(f)为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中的某一小区的信道系数。则,
所述相位计算单元41,进一步包括:
互协方差计算模块411,用于根据公式Rxy(f)=Hx(f)HHy(f)计算出当前服务小区同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
幅值计算模块412,用于计算Rxy(f)中主对角线上各元素的辐角,则所得到的辐角值即为所述某一合作小区的多根天线发射出的信号相对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相位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用户终端还包括:
功率计算单元43,用于通过信道协方差矩阵计算每个合作小区的多个天线所发射的信号的功率;
而且,所述信道协方差矩阵Rxx(f)为合作小区中某一小区的信道系数自身的协方差,即
Rxx(f)=Hx(f)HHx(f)
其中,Hx(f)为某一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则,
所述功率计算单元43,包括:
协方差计算模块431,用于依次根据公式Rxx(f)=Hx(f)HHx(f)计算出某一合作小区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
模值计算模块432,用于计算Rxx(f)中主对角线上各元素的模值,则所得到的模值即为所述某一合作小区的多根天线发射出的信号的功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用户终端,还可以包括:更新单元44,用于通过公式
——公式13
来修改所述信道协方差矩阵或者信道互协方差矩阵;即,根据第k时刻的信道协方差矩阵或者信道互协方差矩阵R(k)和k时刻的信道系数H(k)来计算 &rho; R ( k ) + ( 1 + &rho; ) &Sigma; n = 1 N d H n ( k ) , H H n ( k ) , 从而得到k+1时刻的信道协方差矩阵或者信道互协方差矩阵R(k+1);其中,Nd为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大小。具体地,更新单元44又进一步包括: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对互协方差计算模块411计算得到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进行修改,此时上述公式13中的R(k+1)即为Rxy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对协方差计算模块431计算得到的信道协方差矩阵进行修改,此时上述公式13中的R(k+1)即为Rxx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用户终端还包括以下结构以完成对多个合作小区发送的信号进行合并的过程;具体地,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确定单元51,用于依照合并能量最大化原则,确定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起始点;
合并单元52,用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对接收到的相位补偿后的信号进行合并。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51包括:
时延计算模块511,用于以所述多个合作小区依次作为参考小区,并以所述参考小区相对于当前服务小区的时延为基准时延,计算其它合作小区相对于所述参考小区的时延差;
权值计算模块512,用于根据每个合作小区相对于所述参考小区的时延差,计算所述每个合作小区所发射的信号在进行合并时的加权值;
确定模块513,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合作小区对应的加权值,计算接收到的信号合并后的参考能量值,获得所述多个参考小区分别对应的参考能量值,并确定所述多个参考能量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参考小区为第一小区,该第一小区的信号去掉循环前缀之后的时间起点即为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起始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合并单元52包括:
系数计算模块521,用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来完成公式10的计算,获得所述接收到的相位补偿后的信号合并后的信道系数;其中,M为合作小区的数量,Δτm,1为第m个合作小区相对于第一小区的时延;
合并模块522,用于根据所述合并后的信道系数计算合并后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用户终端,通过有限反馈的方式将各个合作小区相对于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反馈给相应的小区基站,以便在发射端进行信号的相位补偿,并依据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合并后能量最大化的准则确定分集合并时FFT的窗口起始点,进而利用FFT算法对多个合作小区发送的信号进行合并,从而有效地消除多个合作小区之间的相位差造成的相位噪声对收发同步的影响,提高了用户终端信号的解调性能;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的用户终端还可以通过信道协方差/互协方差矩阵来获取不同合作小区的信号强度、相位差等参数,从而简化了现有的信号参数的认知和测量过程。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系统,如图6所示,包括上述用户终端61及至少两个基站62,且所述至少两个基站62分属于多点联合传输模式下的至少两个合作小区;具体地,
所述至少两个基站62,用于向外发送导频信号;
所述用户终端61,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基站62分别对应的导频信号,并通过计算多点联合传输系统中的当前服务小区同所述至少两个合作小区中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来获得所述其它合作小区同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并将所述相位差反馈给所述至少两个基站62,以进行相位补偿;
所述至少两个基站62,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相位差对信号进行相位补偿,并将相位补偿后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至少用户终端。
进一步地,为了顺利完成对多个合作小区发送的信号进行合并的过程,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系统中,
所述用户终端61,还用于依照合并能量最大化原则,确定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起始点,并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对接收到的相位补偿后的信号进行合并。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系统,其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考实施例二中方法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系统,通过建立其它合作小区同当前服务小区的信道系数之间的互协方差矩阵,方便地获取到其它合作小区同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并通过有限反馈的方式将所述相位差反馈给相应的小区基站,以便在发射端进行信号的相位补偿,从而有效地消除多个合作小区之间的相位差造成的相位噪声对收发同步的影响,提高了用户终端信号的解调性能;
而且,依据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合并后能量最大化的准则确定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起始点,并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这样不仅使合并能量达到了最大,同时也缩短了信号合并的处理时间,提高了运算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可以应用于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系统中的网络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入多出)、无线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或者无线Mesh(网格)网络中的合作通信等,当然也可以应用于无线测距、雷达干扰源定位等领域。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Claims (20)

1.一种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计算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获得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
向所述其它合作小区的基站反馈其分别对应的相位差,以进行相位补偿;
接收合作小区的基站在进行相位补偿后发送的信号;
其中,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为所有合作小区中除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为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之间的协方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之间的协方差,为:
Rxy(f)=Hx(f)HHy(f)
其中,Hx(f)为当前服务小区的信道系数;Hx(f)H为Hx(f)的转置;Hy(f)为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中的某一小区的信道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计算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获得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包括:
根据公式Rxy(f)=Hx(f)HHy(f)计算出当前服务小区同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
计算Rxy(f)中主对角线上各元素的辐角,则所得到的辐角值即为所述某一合作小区的多根天线发射出的信号相对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相位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计算所述每个合作小区的信道协方差矩阵获得每个合作小区的多个天线所发射的信号的功率;
其中,所述每个合作小区的信道协方差矩阵为所述合作小区中每个小区的信道系数自身的协方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作小区中某一小区的信道系数自身的协方差为:Rxx(f)=Hx(f)HHx(f);其中,Hx(f)为所述某一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则,
所述通过计算所述每个合作小区的信道协方差矩阵获得每个合作小区的多个天线所发射的信号的功率,包括:
依次根据公式Rxx(f)=Hx(f)HHx(f)计算出所述每个合作小区的信道协方差矩阵;
计算每个Rxx(f)中主对角线上各元素的模值,则所得到的模值即为所述合作小区的多根天线发射出的信号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第k时刻的信道协方差矩阵或者信道互协方差矩阵R(k)和k时刻的信道系数H(k)来计算 &rho; R ( k ) + ( 1 - &rho; ) &Sigma; n = 1 N d H n ( k ) , H H n ( k ) , 并将其作为k+1时刻的信道协方差矩阵或者信道互协方差矩阵R(k+1)
其中,Nd为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依照合并能量最大化原则,确定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起始点;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对所接收到的相位补偿后的信号进行合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照合并能量最大化原则,确定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起始点,包括:
以所述多个合作小区依次作为参考小区,并以所述参考小区相对于当前服务小区的时延为基准时延,计算其它合作小区相对于所述参考小区的时延差;
根据每个合作小区相对于所述参考小区的时延差,计算所述每个合作小区所发射的信号在进行合并时的加权值;
根据每个合作小区对应的加权值,计算接收到的信号合并后的参考能量值,获得所述多个参考小区分别对应的参考能量值,并确定所述多个参考能量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参考小区为第一小区,该第一小区的信号去掉循环前缀之后的时间起点为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起始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某一合作小区相对于所述参考小区的时延差为τ,则该合作小区所发射的信号在进行合并时的加权值为
c ( &tau; ) = 0 &tau; < - T u T u + &tau; T u - T u < &tau; < 0 1 0 < &tau; < T CP &tau; - T CP T u T CP < &tau; < T CP + T u 0 T CP + T u < &tau;
其中,Tu为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宽度,TCP为循环前缀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对所接收到的相位补偿后的信号进行合并,具体为: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来完成公式 H ( f ) = &Sigma; m = 1 M H m ( f ) &CenterDot; e - j 2 &pi;f&Delta; &tau; m , 1 的计算,获得所述接收到的相位补偿后的信号合并后的信道系数;
根据所述合并后的信道系数计算合并后的信号;
其中,M为合作小区的数量,Δτm,1为第m个合作小区相对于第一小区的时延。
1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位计算单元,用于通过计算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获得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
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其它合作小区的基站反馈其分别对应的相位差,以进行相位补偿;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合作小区的基站在进行相位补偿后发送的信号;
其中,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为所有合作小区中除当前服务小区以外的其它小区;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为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之间的协方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同其它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之间的协方差,为:Rxy(f)=Hx(f)HHy(f);其中,Hx(f)为当前服务小区的信道系数;Hx(f)H为Hx(f)的转置;Hy(f)为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中的某一小区的信道系数;则,
所述相位计算单元,包括:
互协方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公式Rxy(f)=Hx(f)HHy(f)计算出当前服务小区同所述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
幅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Rxy(f)中主对角线上各元素的辐角,则所得到的辐角值即为所述某一合作小区的多根天线发射出的信号相对于所述当前服务小区的相位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功率计算单元,用于通过计算所述每个合作小区的信道协方差矩阵获得每个合作小区的多个天线所发射的信号的功率;
其中,所述每个合作小区的信道协方差矩阵为所述合作小区中每个小区的信道系数自身的协方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合作小区中某一小区的信道系数自身的协方差为:Rxx(f)=Hx(f)HHx(f);其中,Hx(f)为某一合作小区的信道系数;则,
所述功率计算单元,包括:
协方差计算模块,用于依次根据公式Rxx(f)=Hx(f)HHx(f)计算出所述每个合作小区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
模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Rxx(f)中主对角线上各元素的模值,则所得到的模值即为所述合作小区的多根天线发射出的信号的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更新单元,用于通过第k时刻的信道协方差矩阵或者信道互协方差矩阵R(k)和k时刻的信道系数H(k)来计算 &rho; R ( k ) + ( 1 - &rho; ) &Sigma; n = 1 N d H n ( k ) , H H n ( k ) , 并将其作为k+1时刻的信道协方差矩阵或者信道互协方差矩阵R(k+1);其中,Nd为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大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依照合并能量最大化原则,确定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起始点;
合并单元,用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对接收到的相位补偿后的信号进行合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时延计算模块,用于以所述多个合作小区依次作为参考小区,并以所述参考小区相对于当前服务小区的时延为基准时延,计算其它合作小区相对于所述参考小区的时延差;
权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合作小区相对于所述参考小区的时延差,计算所述每个合作小区所发射的信号在进行合并时的加权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合作小区对应的加权值,计算接收到的信号合并后的参考能量值,获得所述多个参考小区分别对应的参考能量值,并确定所述多个参考能量值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参考小区为第一小区,该第一小区的信号去掉循环前缀之后的时间起点为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起始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单元包括:
系数计算模块,用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来完成公式 H ( f ) = &Sigma; m = 1 M H m ( f ) &CenterDot; e - j 2 &pi;f&Delta; &tau; m , 1 的计算,获得所述接收到的相位补偿后的信号合并后的信道系数;其中,M为合作小区的数量,Δτm,1为第m个合作小区相对于第一小区的时延;
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合并后的信道系数计算合并后的信号。
19.一种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及至少两个基站,且所述至少两个基站分属于多点联合传输模式下的至少两个合作小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基站,用于向外发送导频信号;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两个基站分别对应的导频信号,并通过计算当前服务小区同所述至少两个合作小区中其它合作小区之间的信道互协方差矩阵获得所述其它合作小区同当前服务小区之间的相位差,并将所述相位差反馈给所述至少两个基站,以进行相位补偿;
所述至少两个基站,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相位差对信号进行相位补偿,并将相位补偿后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至少用户终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还用于依照合并能量最大化原则,确定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窗口起始点,并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对接收到的相位补偿后的信号进行合并。
CN2009102607588A 2009-12-31 2009-12-31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Active CN102118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07588A CN102118825B (zh) 2009-12-31 2009-12-31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BRPI1014145A BRPI1014145A2 (pt) 2009-12-31 2010-11-15 método, equipamento e sistema para implementação de transmissão multipontos coordenada.
EP10840444.3A EP2437451B1 (en) 2009-12-31 2010-11-15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PCT/CN2010/078713 WO2011079655A1 (zh) 2009-12-31 2010-11-15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US13/338,358 US8599810B2 (en) 2009-12-31 2011-12-28 Method,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07588A CN102118825B (zh) 2009-12-31 2009-12-31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8825A true CN102118825A (zh) 2011-07-06
CN102118825B CN102118825B (zh) 2013-12-04

Family

ID=4421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07588A Active CN102118825B (zh) 2009-12-31 2009-12-31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99810B2 (zh)
EP (1) EP2437451B1 (zh)
CN (1) CN102118825B (zh)
BR (1) BRPI1014145A2 (zh)
WO (1) WO2011079655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9080A (zh) * 2012-02-03 2013-08-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基站的天线校准系数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CN103354659A (zh) * 2012-01-05 2013-10-1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处理通信装置及传输点间时间偏移量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3891167A (zh) * 2011-08-19 2014-06-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包括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宏小区环境中终端决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CN104113367A (zh) * 2013-04-19 2014-10-22 上海交通大学 混合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的反馈方法及相关的用户设备
CN105471790A (zh) * 2014-08-04 2016-04-0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适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协作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5846950A (zh) * 2015-01-15 2016-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相干jt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5847197A (zh) * 2015-01-16 2016-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65997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952792A (zh) * 2016-11-18 2019-06-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新无线电(nr)共享频谱(nr-ss)协调式多点(comp)环境中的相位补偿
CN111698005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波束权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18379A (zh) * 2019-07-12 2021-01-12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联合发送的移动通信动态干扰协调方法和系统
CN112448783A (zh) * 2019-08-30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时延补偿方法、终端设备以及trp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8825B (zh) 2009-12-31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US8803735B2 (en) * 2010-11-19 2014-08-12 Agjunction Llc Portable base station network for local differential GNSS corrections
US8638867B2 (en) 2011-04-27 2014-01-28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propagation delays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20140078934A1 (en) * 2011-05-10 2014-03-20 Nokia Corporation Delay feedback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8731001B2 (en) 2011-05-31 2014-05-20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articipants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JP5911265B2 (ja) * 2011-11-07 2016-04-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3580782B (zh) * 2012-07-24 201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带处理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US9276729B2 (en) * 2012-12-07 2016-03-01 Intel Deutschland Gmbh Determination of a noise and interference covariance measure
US10616839B2 (en) * 2017-04-27 2020-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ver-the-air phase synchronizatin for reciprocity-based comp joint transmission
CN115348610B (zh) * 2022-10-18 2023-03-24 成都市以太节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多链路自适应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8649A1 (en) * 2003-10-08 2005-04-14 Tehrani Ardavan M.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ultiple antenna receiver combining of high data rate wideband packetiz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gnals
EP1533968A2 (en) * 2003-11-11 2005-05-25 NTT DoCoMo, Inc.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signal reception timing detection
WO2009026400A1 (en) * 2007-08-20 2009-02-26 Onliv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483873A (zh) * 2008-12-26 2009-07-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结合小区间干扰协调的上行多点协作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3564A1 (de) 2002-05-27 2003-12-11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Informationen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Sendestation und Empfangsstationen mit jeweils einer Antenne mit mehreren Antennenelementen und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S20080130674A1 (en) * 2004-04-09 2008-06-05 Messaoud Ahmed-Ouameur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User Channel Estimation in Ds-Cdma Systems
EP2017973A1 (en) 2007-07-20 2009-01-2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selecting a subchannels subse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 relays
US20090122853A1 (en) * 2007-11-12 2009-05-14 Acorn Technologies, Inc. Channel tracking methods for subspace equalizers
US8050369B2 (en) * 2008-04-14 2011-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multicommunication signals
US8520537B2 (en) * 2008-08-08 2013-08-2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ed and coordinated beam switching and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380240B2 (en) * 2008-11-03 2013-02-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Enabl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reception
KR101619446B1 (ko) * 2008-12-02 2016-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mimo시스템에 있어서 rs 전송 방법
CN101453438B (zh) 2008-12-11 2011-05-25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提高多点协作传输效率的方法
EP2200245B1 (en) * 2008-12-19 2012-08-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receiver and a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EP2211512B1 (en) * 2009-01-23 2017-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of delay spread compensation
US8095077B2 (en) * 2009-02-05 2012-01-10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Signal power estimation
CN101494491B (zh) * 2009-03-04 2013-04-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US8107983B2 (en) * 2009-03-16 2012-01-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downlink transmissions
US20100238984A1 (en) * 2009-03-19 2010-09-23 Motorola, Inc. Spatial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23110B2 (en) * 2009-04-24 2014-12-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from sparse data
US8744014B2 (en) * 2009-04-24 2014-06-03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MIMO signal transmission among multiple cells in wireless OFDM systems
US8830920B2 (en) * 2009-06-17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block reuse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8873650B2 (en) * 2009-10-12 2014-10-28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nfigurable spatial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32164B2 (en) * 2009-10-15 2016-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map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509705B2 (en) * 2009-11-02 2013-08-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Differential closed-loop transmiss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118825B (zh) 2009-12-31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US20110164691A1 (en) * 2010-01-06 2011-07-07 Motorola, Inc. Closed-loop transmiss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8649A1 (en) * 2003-10-08 2005-04-14 Tehrani Ardavan M.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ultiple antenna receiver combining of high data rate wideband packetiz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gnals
EP1533968A2 (en) * 2003-11-11 2005-05-25 NTT DoCoMo, Inc.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signal reception timing detection
WO2009026400A1 (en) * 2007-08-20 2009-02-26 Onliv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483873A (zh) * 2008-12-26 2009-07-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结合小区间干扰协调的上行多点协作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TRI: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bis,R1-094314,UE feedback for downlink CoMP》", 7 October 2009 *
FUJITSU: "《3GPP TSG-RAN1 #57,R1-091956,Pseudo Transmission Timing Control using Cyclic Shift for Downlink CoMP Joint Transmission》", 28 April 2009 *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1167A (zh) * 2011-08-19 2014-06-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包括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宏小区环境中终端决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CN103891167B (zh) * 2011-08-19 2017-05-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包括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宏小区环境中终端决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CN103354659B (zh) * 2012-01-05 2016-05-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处理通信装置及传输点间时间偏移量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3354659A (zh) * 2012-01-05 2013-10-1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处理通信装置及传输点间时间偏移量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TWI466581B (zh) * 2012-01-05 2014-12-21 Ind Tech Res Inst 處理通訊裝置及傳輸點間之時間偏移量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US9008712B2 (en) 2012-01-05 2015-04-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handling time offsets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points
CN103249080A (zh) * 2012-02-03 2013-08-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基站的天线校准系数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CN103249080B (zh) * 2012-02-03 2016-03-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基站的天线校准系数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CN104113367B (zh) * 2013-04-19 2018-03-13 上海交通大学 混合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的反馈方法及相关的用户设备
CN104113367A (zh) * 2013-04-19 2014-10-22 上海交通大学 混合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的反馈方法及相关的用户设备
CN105471790A (zh) * 2014-08-04 2016-04-0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适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协作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5471790B (zh) * 2014-08-04 2020-05-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适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协作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5846950A (zh) * 2015-01-15 2016-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相干jt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5847197A (zh) * 2015-01-16 2016-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47197B (zh) * 2015-01-16 202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52792B (zh) * 2016-11-18 2021-06-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新无线电共享频谱中的相位补偿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52792A (zh) * 2016-11-18 2019-06-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新无线电(nr)共享频谱(nr-ss)协调式多点(comp)环境中的相位补偿
CN108365997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698005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波束权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98005B (zh) * 2019-03-15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波束权值的方法和装置
US11824615B2 (en) 2019-03-15 2023-11-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eam weight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218379A (zh) * 2019-07-12 2021-01-12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联合发送的移动通信动态干扰协调方法和系统
CN112218379B (zh) * 2019-07-12 2022-03-22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联合发送的移动通信动态干扰协调方法和系统
CN112448783A (zh) * 2019-08-30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时延补偿方法、终端设备以及trp
CN112448783B (zh) * 2019-08-30 2022-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时延补偿方法、终端设备以及tr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7451A4 (en) 2012-04-04
WO2011079655A1 (zh) 2011-07-07
CN102118825B (zh) 2013-12-04
US8599810B2 (en) 2013-12-03
EP2437451A1 (en) 2012-04-04
US20120093143A1 (en) 2012-04-19
EP2437451B1 (en) 2020-03-04
BRPI1014145A2 (pt) 2016-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8825B (zh) 实现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813375B (zh) 多天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836089B (zh) 混合波束成形多天线无线系统
US7406336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 weights
US8295213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space transmission of TDD system
CN101523736B (zh) 用天线权重反馈进行的移动站辅助下行链路波束形成
CN102082745B (zh) 天线校准信息的上报、天线校准因子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01075835B (zh) Mimo无线通信方法和mimo无线通信装置
CN101854186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解码方法和系统
CN1756248B (zh) 多入多出正交频分复用移动通信系统及信道估计方法
CN104871437B (zh) Fdd系统中信道互易性补偿方法和装置
CN103249080B (zh) 一种确定基站的天线校准系数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CN108886826A (zh) 用于无线多天线和频分双工系统的混合波束成形方法
CN103259581A (zh) 一种进行天线校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4303477A (zh) 使用模拟和数字混合波束成形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5122900A (zh) 在基于波束成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647386B (zh) 基于子带预编码的多点协作ofdm系统中定时对齐方法
CN1953574A (zh) 分布式基站、通信系统及其使用的信号传输方法
CN10225774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提供无线通信的方法
US86150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82475A (zh) 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27217A (zh) 基于多天线接收机的随机波束成型方法及其系统
CN101174924A (zh) 一种测量空间信道秩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67472A (zh) 基于固定波束族的波束赋形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282151A (zh) 一种ofdma系统中利用mimo预编码码书进行时频资源动态分配的机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