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6262A - 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6262A
CN102116262A CN 200910265755 CN200910265755A CN102116262A CN 102116262 A CN102116262 A CN 102116262A CN 200910265755 CN200910265755 CN 200910265755 CN 200910265755 A CN200910265755 A CN 200910265755A CN 102116262 A CN102116262 A CN 102116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unit
power generation
collecting
flabell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657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6262B (zh
Inventor
钟俊能
Original Assignee
HONGJIND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JIND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JIND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2657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16262B/zh
Priority to RU2010135303/06A priority patent/RU2463476C2/ru
Publication of CN102116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6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6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6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包含一个基座、一个发电单元、一个集风单元及一个转动单元。该集风单元包括多数个集风板,两个相邻集风板界定出一个集风口,及一个口径大于该集风口的进风口。该转动单元具有一个转轴,及多数片扇叶,每一片扇叶具有一个扇叶本体,及多数个间隔排列于该扇叶本体的内侧面的纵向片体部,两个相邻纵向片体部之间界定有一个集风空间,由所述进风口所引入的风力汇聚于所述集风空间内,借以提高对所述扇叶的推动效率以提升该转轴的转速,进而提高其发电的效能。

Description

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地球暖化,造成许多的生态问题及环境伤害,各地相继发起环保节能的行动,有鉴于再生能源洁净、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特性,使得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日渐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中,又以太阳能发电与风力发电最受青睐。
如图1所示,一般风力发电装置1,包括一端固设于地面的支撑架11、一固设于该支撑架11另一端的风扇12、及一与该风扇12电连接的发电机组13。
该风扇12具有一具有三片螺旋桨形的扇叶121。所述扇叶121因承受风力而转动,而该发电机组13则将所述扇叶121转动时的动能转换为电能,达到以风力发电的功效。
上述的风力发电装置1虽然能够达到以风力发电的功效,由于该风力发电装置1结构上的限制,仍具有下列缺点有待改善:
1.体积大:一般风力发电装置1的风扇12中心距离地面约70米,而每一扇叶121的长度约35米,由此能够知道,一般风力发电装置1整体体积过于庞大,只能安装于较空旷处,对于高楼林立的都市中,一般风力发电装置1在安装与使用上都较不方便。
2.发电效率不稳定:一般风力发电装置1的风扇12是固设于该支撑架11上,借此增加结构上的稳定度,然而,风向多变,设于该支撑架11上的风扇12无法随风场改变方向,只能接受固定风向吹拂而发电,造成所述扇叶121无法随时受风力吹拂而转动,导致发电效率不稳定。
为解决一般风力发电装置1的缺点,本案发明人研发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如中国台湾公告号第M338278号“可多向集风之发电装置”,如图2、3、4所示,该发电装置包括一基座21、一设于该基座21中的发电单元22、一转动单元23,及一集风单元24。借由该集风单元24能够将不同风向的风力导入并聚集风力,使得该转动单元23的每一扇叶231皆能够持续受到风力的吹袭,并能稳定风力发电的效益,还能够在不影响发电效益下缩短所述扇叶231长度及缩小发电装置整体的体积。
由于风力是洁净的再生能源,能够降低对环境的负荷及伤害,为了能够推广风力发电,必须使风力发电的换能效率再成长,因此,发明人迄今仍持续对风力发电装置进行研究及改良,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风力发电的效能。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风力发电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风力发电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加强风力汇聚及提升发电效能。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包含一个基座、一个发电单元、一个集风单元,及一个转动单元,该基座包括一个基座本体、一个设置在该基座本体上的轴管,及一个设置于该轴管中的第一轴承,该发电单元设于该基座的基座本体,该集风单元设于该基座上且包括多数个直立且相间隔地呈放射状排列的集风板,两相邻集风板的内端缘相互配合界定出一个集风口,而外端缘相互配合界定出一个口径大于该集风口的口径的进风口,该转动单元伸设于该基座上且能够受风力驱动旋转而传动该发电单元,该转动单元具有一个转轴,及多数片自该转轴向外延伸的扇叶,其中每一片扇叶具有一个扇叶本体,及多数个间隔纵向排列地设于该扇叶本体的内侧面的纵向片体部,两个纵向片体部之间相互配合界定有一个集风空间,而该集风单元的集风板是环绕在该转轴与所述扇叶外围。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中所述的每一个集风板具有一个由该基座本体外缘向转动单元方向延伸的第一板体、一个能够活动地设置在该第一板体内的伸缩板体,及至少一个能够传动该第一板体的传动组,该传动组能够驱动该伸缩板体往远离该基座本体的方向移动。
较佳地,前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中每一片扇叶还具有多数个间隔横向排列地设于该扇叶本体的内侧面的横向板体部,所述横向板体部与所述纵向片体部呈交叉状。
较佳地,前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中该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还包含一个能够控制所述传动组动作的控制模块。
较佳地,前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中每一集风板还具有一个连接该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该第二板体与该第一板体呈一设定弯折角度,每一集风板的第二板体的内侧面是呈一直面,而外侧面是呈一弧形曲面,且相对于第一板体呈15-45度角弯折,而第二板体的截面是朝该转动单元方向渐缩。
较佳地,前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中该转动单元的转轴具有一个形成于其顶端的枢转段,及一个形成于其底端的传动段,该传动段是穿设于该第一轴承中并传动该发电单元运转,该集风单元还包括一个罩设于每一集风板顶缘的顶盖,及一个设于该顶盖中且与该转轴的枢转段相配合的第二轴承。
较佳地,前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中该集风单元还包括多数个能够连接每两相邻集风板的连接板,该转动单元的扇叶是由上而下呈多数个区段的设置结构,而每一个区段的每一片扇叶皆是以90度的相等角度自该转轴向外延伸,且形成于每一个区段的每一扇叶皆彼此交错而不上、下重迭。
较佳地,前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中该转动单元的转轴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盖体、多数根直立且间隔设置在该两盖体之间的立架、及多数个横设于所述立架上且相间隔的连接架,所述立架与连接架界定有多数个通风口。
较佳地,前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中该转动单元还具有一根设于该转轴内的心轴,及一片枢设在该心轴上的导风板,该心轴与导风板是呈偏心设置。
较佳地,前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中该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还具有一个枢设于该基座上的集风罩,该集风罩具有一个罩覆该集风单元与转动单元的罩体、至少一个开设于该罩体上的迎风口,及至少一个开设于该罩体上且与该迎风口相对应的送风口,该集风罩的罩体包括一个底壁、二个分别自底壁周缘向上延伸且相对向内弯曲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一个设于该底壁中且与该基座的轴管枢接的第三轴承,及一个由该底壁、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相配合界定出的容置空间,该第一侧壁具有一个第一连接部,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连接部且朝该容置空间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而该第二侧壁具有一个第二连接部,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二连接部且朝该容置空间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部,该送风口是形成于该第一连接部是与该第二延伸部相连接处且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而该迎风口是形成于该第一弯折部与该第二弯折部间,并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包含一基座、一发电单元、一设于该基座上的集风单元,及一伸设于该基座上且能够受风力驱动旋转而传动该发电单元的转动单元。该基座包括一基座本体、一设置在该基座本体上的轴管,及一设置于该轴管中的第一轴承;该发电单元设于该基座的基座本体。该集风单元包括多数个直立且相间隔地呈放射状排列的集风板,两相邻集风板的内端缘相互配合界定出一集风口,而外端缘相互配合界定出一口径大于该集风口的口径的进风口。该转动单元具有一转轴,及多数自该转轴向外延伸的扇叶,其中,每一扇叶具有一扇叶本体,及多数间隔纵向排列地设于该扇叶本体的内侧面的纵向片体部,每两相邻纵向片体部之间相互配合界定有一集风空间,而该集风单元的集风板是环绕在该转轴与所述扇叶外围,当风力由所述进风口引入所述集风空间时,就能够使每一扇叶连动该转轴旋转,进而驱动该发电单元运转。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借由将所述纵向片体部排列设于每一扇叶本体的内侧面,使得由所述进风口所引入的风力经所述集风板加压并集中气流后,汇聚于所述集风空间内而对扇叶本体施予一集中且短暂滞留的持续推力,再由对应侧的两集风板之间流出,借由每一扇叶本体及纵向片体部的设计,提高对所述扇叶的推动效率以加快该转轴的转速,进而提升该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发电效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一般风力发电装置的结构形态;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中国台湾公告号第M338278号“可多向集风之发电装置”的构件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一剖视图,辅助说明图2的发电装置各构件间的位置关系;
图4是一俯视图,说明一般发电装置的集风单元的结构;
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6是一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各构件间的位置关系;
图7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伸缩板体的结构;
图8是一方块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控制模块控制传动组的结构形态;
图9是一使用状态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调整西南风向的伸缩板体的结构形态;
图10是一使用状态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调整东北风向的伸缩板体的结构形态;
图11是一部分立体图,说明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扇叶构造;
图1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图13是一部分立体图,说明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转轴结构;
图14是一部分立体图,说明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转轴内部的构造;
图15是一部分俯视图,辅助说明该第五较佳实施例的转动单元的结构形态;
图1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
图17是一俯视图,说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集风罩的结构;
图18是一剖视图,说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各构件间的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5、6所示,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基座3、一设于该基座3中的发电单元4、一设于该基座3上的集风单元5及一与该发电单元4连接的转动单元6。
该基座3包括一基座本体30、一设置在该基座本体30上的轴管31,及一设置于该轴管31中的第一轴承32。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电单元4的所以能够产生电能,是利用该转动单元6转动的动能来带动该发电单元4动作,由于该发电单元4的内部构造以及发电机制为一般的技术,因此本案也不再多加叙述。
该集风单元5包括多数个直立且相间隔地呈放射状排列的集风板51、一罩设于每一集风板51顶缘的顶盖52,及一设于该顶盖52中的第二轴承53。
配合图7所示,两相邻集风板51的内端缘相互配合界定出一集风口501,而外端缘相互配合界定出一口径大于该集风口501的口径的进风口502,利用集风口501的口径小于该进风口502的口径,能够对风力产生加压集流的功能。
每一集风板51具有一第一板体511,及一连接该第一板体511的第二板体512、一能够活动地设置在该第一板体511与第二板体512的伸缩板体513,及二能够传动该伸缩板体513的传动组514,其中,该第一板体511是由该基座本体30外缘向该转动单元6方向延伸,该第二板体512与该第一板体511呈一设定弯折角度,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集风板51的传动组514是利用气压缸设于该伸缩板体513的上、下两侧,用以推动伸缩板体513往水平方向移动,当然,所述传动组514也能够为齿轮带动或是油压缸,并不以此结构揭露而受到局限。
每一集风板51的第二板体512是相对于第一板体511呈15-45度角弯折,每一集风板51的第二板体512的内、外两侧面皆呈一弧形曲面,且其截面是朝该转动单元6方向渐缩,当然,每一集风板51的第二板体512的内侧面也能够是呈一直面,而外侧面是呈一弧形曲面(图未示),其形状结构不受局限。
如图6所示,该转动单元6是伸设于该基座本体30上且能够受风力驱动旋转而传动该发电单元4运转,该转动单元6具有一转轴61,及多数自该转轴61向外延伸的扇叶62,其中,该转轴61具有一形成于其顶端的的枢转段614,及一形成于其底端的传动段615,该枢转段614是与该集风单元5的第二轴承53相配合,而该传动段615是穿设于该基座3的第一轴承32中并传动该发电单元4运转。
续如图7所示,每一扇叶62皆具有一扇叶本体621,及多数间隔纵向排列地设于该扇叶本体621的内侧面的纵向片体部622,两纵向片体部622之间相互配合界定有一集风空间620,而该集风单元5的集风板51是环绕在该转轴61与所述扇叶62外围,借由所述进风口502、集风口501对风力产生加压集流的效果,而对扇叶本体621施予一集中且短暂滞留的持续推力,使风力不致于立即向该扇叶本体621的两侧流散,并导入所述集风空间620以加强推动每一扇叶62,进而连动该转轴61呈一固定方向高速旋转。
如图8、9、10所示,本实施例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安装有八具传动组5141-5148,分别用以驱动八组伸缩板体5131-5138,该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还包含一能够分别控制所述传动组5141-5148动作的控制模块7,该控制模块7能够侦测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周围的风向,而调整每一伸缩板体5131-5138的伸缩长度,假设如图9所示箭头所示风向为西南风,该控制模块7将控制所述传动组5141、5142、5143、5144动作,使其推动相对应的四组伸缩板体5131、5132、5133、5134向外伸展;假设如图10所示风向为东北风,该控制模块7则控制所述传动组5145、5146、5147、5148驱动相对应的四组伸缩板体5135、5136、5137、5138向外伸展,因此,借由该控制模块7能够随风向或风量大小调整所述伸缩板体5131-5138的伸缩长度,而能够充分利用四周的自然风力达到发电的效果,进而高效率地进行能源转换。
此外,假设风向为东南风,该控制模块7也能够控制所述传动组5143、5144、5145、5146动作,使其推动相对应的四组伸缩板体5133、5134、5135、5136向外伸展;假设风向为西北风,该控制模块7则控制所述传动组5141、5142、5147、5148驱动相对应的四组伸缩板体5131、5132、5137、5138向外伸展。因此,该控制模块7能够侦测周围的风向,而适时调整相对应方向的每一伸缩板体5131-5138的伸缩长度,进而达到最佳的集风效果。
如上所述,当风力朝该集风单元5吹袭时,借由两集风板51的第一、二板体511、512相配合,将进风口502的口径渐缩至该集风口501,而使导入的风力加压集中成强大的气流,使其气流吹向该转动单元6的扇叶62,并汇聚于所述集风空间620内再流出,使每一扇叶本体621及纵向片体部622皆受到汇聚气流推动,而加快该转轴61的转速,进而提升该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发电效能。
由于每一集风板51皆能够借由其中的传动组5141-5148对应驱动伸缩板体5131-5138往远离该基座3方向伸展,而能够随着不同的风向调整每一集风板51迎风面,用以增加迎风面积,进而提高汇集的风力以扩充发电效能。
另外,如图6所示,借由该集风单元5的顶盖52是盖设于每一集风板51上,使所述集风板51的顶端相互连结定位,而能确保当风力强大时所述集风板51不致于产生晃动,并延长所述集风板51的使用寿命。
如图11所示,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中不同的地方在于:每一扇叶62还具有多数个间隔横向排列地设于该扇叶本体621的内侧面的横向板体部623,且所述横向板体部623与所述纵向片体部622呈交叉状。
利用所述纵向片体部622与所述横向板体部623呈交叉状,使每一扇叶本体621的内侧面建构出如蜂巢般的空间,而由外界引入的气流能够汇聚于所述空间内,使得汇聚在所述空间内的气流能够推动每一扇叶本体621、纵向片体部622,及横向板体部623,而加快该转动单元6的转速,提高发电效率。
如图12所示,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集风单元5还包括多数能够连接每两相邻集风板51的连接板54,且该转动单元6的扇叶62是由上而下呈多数个区段的设置形态,而每一区段的每一扇叶62皆是以90度的相等角度自该转轴61向外延伸,且形成于每一个区段的每一扇叶62皆彼此交错而不上、下重达。
借由所述连接板54分别连接每一集风板51,能够使所述集风板51稳固连结、定位,而同样能确保当风力强大时所述集风板51不致于产生晃动,并延长所述集风板51的使用寿命。
再者,该转动单元6的扇叶62以多角度自该转轴61向外延伸,共同构成大面积与广泛的迎风面,使位于不同高度的风力皆能有效地吹袭该转动单元6的每一扇叶62,以驱动该转动单元6快速转动。
如图13所示,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转轴61具有两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盖体611、多数根直立且间隔设置在该两盖体611之间的立架612、及多数个横设于所述立架612上且相间隔的连接架613,而每一扇叶62是连接在相对应的立架612上,所述立架612与连接架613界定有多数个通风口610,借由上述的设计,使所述通风口610还能够供风流直接通过该转轴61而降低风阻,达到还高的运转效能。
如图14、15所示,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转动单元6还具有一设于该转轴61内的心轴63,及一枢设在该心轴63上的导风板64,该心轴63与导风板64是呈偏心设置,此外,该导风板64的剖面也能够呈月眉状,借由该导风板64的设置且与该心轴63枢接呈偏心状,能够使流通经过所述通风口610的风力被整流,并且利用该导风板64侦测风向并将其讯号传送至如图8所示的控制模块7,使其分别控制所述伸缩板体5131-5138作动,因而让风力能够维持在一特定的方向,使该转动单元6的扇叶62的转速趋于稳定。
如图16、17所示,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第六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还具有一枢设于该基座3上的集风罩8,该集风罩8具有一罩覆该集风单元5与转动单元6的罩体81、一开设于该罩体81上的迎风口82,及二开设于该罩体81上且与该迎风口82相对应的送风口83。借由此设计,能够使风力由该迎风口82引入时,能驱动该转动单元6的扇叶62呈一固定方向旋转。
配合图18所示,该集风罩8的罩体81包括一底壁811、二分别自底壁811周缘向上延伸且相对向内弯曲的第一、二侧壁812、813、一设于该底壁811中且与该基座3的轴管31枢接的第三轴承814,及一由该底壁811、该第一侧壁812及该第二侧壁813相配合界定出的容置空间815,该第一侧壁812具有一第一连接部801,及一相反于该第一连接部801的第一弯折部802,该第一弯折部802朝该容置空间815弯折延伸,而该第二侧壁813具有一第二连接部803,及一相反于该第二连接部803且朝该容置空间815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部804,该送风口83是形成于该第一连接部801与该第二连接部803相连接处,而且与该容置空间815相连通,而该迎风口82是形成于该第一弯折部802与该第二弯折部804之间,并且与该容置空间815相连通。
利用将该集风罩8的罩体81枢设于该基座3上,当该罩体81受到风力吹袭时,使该集风罩8的迎风口82能够持续朝向风力最强的方向,产生加压集流的集风效果,使所述扇叶62能持续受到风力的吹袭,有效提升所述扇叶62的转动速度,进而提升发电的效率。
归纳上述,本发明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借由将所述纵向片体部622排列于每一扇叶本体621的内侧面,使得由所述进风口502所引入的风力再经所述集风板51加压集中成强大的气流后,汇聚于所述集风空间620内而对扇叶本体621施予一集中且短暂滞留的持续推力,使风力不致于立即向该扇叶本体621的两侧流散,且借由每一扇叶本体621及纵向片体部622的设计,使其迎风面积增加,并提升该转轴61的转速,进而提高该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的发电效能,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包含一个基座、一个发电单元、一个集风单元,及一个转动单元,该基座包括一个基座本体、一个设置在该基座本体上的轴管,及一个设置于该轴管中的第一轴承,该发电单元设于该基座的基座本体,该集风单元设于该基座上且包括多数个直立且相间隔地呈放射状排列的集风板,两相邻集风板的内端缘相互配合界定出一个集风口,而外端缘相互配合界定出一个口径大于该集风口的口径的进风口,该转动单元伸设于该基座上且能够受风力驱动旋转而传动该发电单元,该转动单元具有一个转轴,及多数片自该转轴向外延伸的扇叶,其特征在于:每一片扇叶具有一个扇叶本体,及多数个间隔纵向排列地设于该扇叶本体的内侧面的纵向片体部,两个纵向片体部之间相互配合界定有一个集风空间,而该集风单元的集风板是环绕在该转轴与所述扇叶外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集风板具有一个由该基座本体外缘向转动单元方向延伸的第一板体、一个能够活动地设置在该第一板体内的伸缩板体,及至少一个能够传动该第一板体的传动组,该传动组能够驱动该伸缩板体往远离该基座本体的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片扇叶还具有多数个间隔横向排列地设于该扇叶本体的内侧面的横向板体部,所述横向板体部与所述纵向片体部呈交叉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还包含一个能够控制所述传动组动作的控制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集风板还具有一个连接该第一板体的第二板体,该第二板体与该第一板体呈一设定弯折角度,每一集风板的第二板体的内侧面是呈一直面,而外侧面是呈一弧形曲面,且相对于第一板体呈15-45度角弯折,而第二板体的截面是朝该转动单元方向渐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单元的转轴具有一个形成于其顶端的枢转段,及一个形成于其底端的传动段,该传动段是穿设于该第一轴承中并传动该发电单元运转,该集风单元还包括一个罩设于每一集风板顶缘的顶盖,及一个设于该顶盖中且与该转轴的枢转段相配合的第二轴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风单元还包括多数个能够连接每两相邻集风板的连接板,该转动单元的扇叶是由上而下呈多数个区段的设置结构,而每一个区段的每一片扇叶皆是以90度的相等角度自该转轴向外延伸,且形成于每一个区段的每一扇叶皆彼此交错而不上、下重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单元的转轴具有两个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盖体、多数根直立且间隔设置在该两盖体之间的立架、及多数个横设于所述立架上且相间隔的连接架,所述立架与连接架界定有多数个通风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单元还具有一根设于该转轴内的心轴,及一片枢设在该心轴上的导风板,该心轴与导风板是呈偏心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还具有一个枢设于该基座上的集风罩,该集风罩具有一个罩覆该集风单元与转动单元的罩体、至少一个开设于该罩体上的迎风口,及至少一个开设于该罩体上且与该迎风口相对应的送风口,该集风罩的罩体包括一个底壁、二个分别自底壁周缘向上延伸且相对向内弯曲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一个设于该底壁中且与该基座的轴管枢接的第三轴承,及一个由该底壁、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相配合界定出的容置空间,该第一侧壁具有一个第一连接部,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连接部且朝该容置空间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而该第二侧壁具有一个第二连接部,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二连接部且朝该容置空间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部,该送风口是形成于该第一连接部是与该第二延伸部相连接处且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而该迎风口是形成于该第一弯折部与该第二弯折部间,并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
CN 200910265755 2009-12-31 2009-12-31 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 Active CN102116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65755 CN102116262B (zh) 2009-12-31 2009-12-31 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
RU2010135303/06A RU2463476C2 (ru) 2009-12-31 2010-08-23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и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энергии ветр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65755 CN102116262B (zh) 2009-12-31 2009-12-31 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6262A true CN102116262A (zh) 2011-07-06
CN102116262B CN102116262B (zh) 2012-12-19

Family

ID=44215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65755 Active CN102116262B (zh) 2009-12-31 2009-12-31 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16262B (zh)
RU (1) RU2463476C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332A (zh) * 2014-06-06 2014-09-10 郭治克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CN113937838A (zh) * 2020-11-11 2022-01-14 张娟 一种新能源显示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43564C1 (ru) * 2020-04-16 2021-02-19 Александр Геннадьевич Шитиков Крыльчатый двигатель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0403A (en) * 1986-03-06 1987-03-17 Joseph Takacs Windmill
AU5016493A (en) * 1992-08-18 1994-03-15 Four Winds Energy Corporation Wind turbine particularly suited for high-wind conditions
US5463257A (en) * 1993-11-23 1995-10-31 Yea; Ton A. Wind power machine
US6740989B2 (en) * 2002-08-21 2004-05-25 Pacifex Management Inc.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RU2237822C1 (ru) * 2003-02-20 2004-10-10 Селезнёв 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Ветродвигатель
US20070224029A1 (en) * 2004-05-27 2007-09-27 Tadashi Yokoi Blades for a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and the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JPWO2009093337A1 (ja) * 2008-01-25 2011-05-26 野口 常夫 垂直軸型風車
TWM338278U (en) * 2008-03-31 2008-08-11 jun-neng Zhong Multi-direction wind collection electric generator
CN101555866B (zh) * 2008-04-07 2011-03-02 钟俊能 可随风向集风的发电装置
CN101566124B (zh) * 2008-04-21 2011-10-05 钟俊能 可多向集风的发电装置
RU86672U1 (ru) * 2009-05-06 2009-09-10 Валерий Петрович Вигаев Ветроэнергогенератор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332A (zh) * 2014-06-06 2014-09-10 郭治克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CN113937838A (zh) * 2020-11-11 2022-01-14 张娟 一种新能源显示屏
CN113937838B (zh) * 2020-11-11 2023-11-17 张娟 一种新能源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6262B (zh) 2012-12-19
RU2463476C2 (ru) 2012-10-10
RU2010135303A (ru) 2012-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8731B (zh) 集风型筒式水平轴发电系统
CN101328863B (zh) 空气力学塔式风力发电系统
TW201031820A (en) Wind collection type wind power generator
CN101566124B (zh) 可多向集风的发电装置
CN101555866B (zh) 可随风向集风的发电装置
CN102116262B (zh) 集风式风力发电装置
CN2786308Y (zh) 多风轮组合式风力发电机
CN204082443U (zh) 风力叶片装置
CN201225236Y (zh) 空气力学塔式风力发电系统
CN201221447Y (zh) 集风型筒式水平轴发电系统
CN108180107B (zh) 一种竖琴形状的风力发电机
CN205078398U (zh) 八棱柱垂直轴涡轮风力发电机组
CN103216386A (zh) 风力发电装置
CN202132178U (zh) 垂直式多层级风轮的风力发电机
CN105156277B (zh) 叶片自垂迎风风力发电机
CN201568217U (zh) 开放式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
CN203655528U (zh) 直立可串联风力发电机
CN207333100U (zh) 一种风光发电机
CN208380745U (zh) 一种扩散垂直轴的风力发电装置
CN202402209U (zh) 风力发电叶片
CN201810481U (zh) 风能射流、太阳能综合发电装置
CN2677651Y (zh) 一种发电风水车
CN102042177A (zh) 开放式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
CN101865085B (zh) 水平旋转风力发电机
CN216788607U (zh) 一种振动、转动集成式风能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ANG DONGRUI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NG GIN D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422

Owner name: LIN BIXIA

Effective date: 2015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22

Address after: Taiwan County, Pingtung, China

Patentee after: Zhang Dongrui

Patentee after: Lin Bixia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Pingtung County, Po Heung Heung Wai Village Central Plains Lane No. 656

Patentee before: Hongjind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8

Address after: Kaohsiung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Lin Bixia

Address before: Taiwan County, Pingtung, China

Co-patentee before: Lin Bixia

Patentee before: Zhang Dongr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