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4447B - 一种无线自组织网中优化通过率性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自组织网中优化通过率性能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4447B
CN102104447B CN201110058068.1A CN201110058068A CN102104447B CN 102104447 B CN102104447 B CN 102104447B CN 201110058068 A CN201110058068 A CN 201110058068A CN 102104447 B CN102104447 B CN 1021044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packet
time
centerdot
grou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80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4447A (zh
Inventor
李波
戴瑞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0580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044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04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4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4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44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自组织网中优化通过率性能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的IEEE802.11DCF机制采用的是二进制指数退避BEB算法的最小竞争窗口存在处理节点竞争不够及时和过于被动等不足,动态的检测竞争信道的发送节点个数,然后根据RTS分组的误帧率,计算出该发送节点在成功完成本次传输后下次的最小竞争窗口,优化退避时隙,减小节点平均接入信道的时间,退避机制优于传统的二进制指数退避BEB算法。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自组织网中优化通过率性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是一种无线自组织网络中基于最佳退避机制的变速率MAC优化通过率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变速率MAC,即V-MAC(Variable rate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其算法主要思想是发送节点根据信噪比值,感知信道状态,动态改变数据分组的传输模式,以提高通过率。目前已有的变速率传输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接收端的变速率算法,第二类是基于发送端的变速率算法。基于接收端的变速率算法主要采用RTS/CTS交换机制,接收端决定后续的数据分组采用何种传输模式,并将此信息放在CTS中反馈给发送端。其算法主要有RBAR。在RBAR中,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RTS的信号强度来估计无线信道的质量,然后决定发送端数据分组的传输模式,并通过CTS将传输模式传给发送端;另一种基于发送端的变速率传输算法,则是由发送端通过统计先前发送数据分组的误帧率来决定增高或降低数据分组的传输速率,其算法主要有ARF,ARF是第一个实现变速率传输的MAC协议。在ARF中,若数据分组传输连续成功,发送端则提高数据分组的传输速率,否则降低数据分组的传输速率。
网络中的节点在传输分组之前,需要先经历一段随机退避时间,目的是在多个节点竞争信道的时候,保证接入的有效性。802.11DCF采用的退避算法是二进制指数退避BEB(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节点在退避前,随机产生一个退避时间BackoffTime。
BackoffTime=Random()×aSlotTime
其中,Random()是均匀分布在[0,CW-1]之间的随机整数,竞争窗口CW(ContentionWindow)是介于由物理层特征决定的最小竞争窗口CWmin和最大竞争窗口CWmax之间的一个整数值,即CWmin≤CW≤CWmax。aSlotTime是由物理层特性决定的一个时隙的实际长度值,对于802.11a,一个时隙的长度是9μs。退避时间是一个以时隙为单位的随机整数。
一个节点执行退避过程时,在每一个时隙中侦听信道的状态,如果信道闲,则将退避时间计数器减1;如果信道忙,则退避时间计数器暂停(即不再递减),直到侦听到信道处于连续空闲状态达到DIFS时间,退避过程重新被激活,继续递减。当退避计数器递减到0时,节点就可以执行发送。当多个节点同时竞争信道时,每个节点都经过一个随机时间的退避过程,才能占据信道,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冲突发生的概率。另外,通过采用退避过程中的冻结机制,使得被推迟的节点在下一轮竞争中无需再次产生一个新的随机退避时间,只需继续进行计数器递减,那么,等待时间长的节点的优先级就高于新加入的节点,就可能优先得到信道,从而维护了竞争节点之间一定的公平性。
在通信过程中,竞争窗口CW的初始值为CWmin,如果一个节点传输数据失败,则CW需要加倍,直至加倍到CWmax,即CW=2m·CWmin,其中m为重传次数。当CW的值增加到CWmax后,再次重传的竞争窗口维持CWmax不变,直到该节点发送成功,或者达到最大重传次数,CW将被重新置为CWmin,如图1所示。
IEEE 802.11DCF的退避机制中,采用固定的最小竞争窗口,当竞争信道的发送节点个数较少的时候,最小竞争窗口相对较大,节点接入信道的平均时间较长,对信道的利用率是种浪费;当竞争信道的发送节点个数较多的时候,最小竞争窗口相对较小,增加了RTS分组的冲突概率,降低了网络的通过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信道利用率低或者网络通过率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最佳退避机制的变速率MAC,即OV-MAC(Variable rate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with Optimal Backoff),对网络通过率有明显改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最佳退避机制的变速率MAC,在接收节点成功接收到RTS分组后,接收节点根据RTS分组的信噪比,计算IEEE802.11a的8种速率模式的误帧率,通过公式选择数据分组的最佳传输速率,且根据网络中等待发送数据的节点个数,计算出本次成功传输后下次退避的最小竞争窗口。
判断当前网络中等待发送数据的节点个数原理为:对于发送节点i,当监听到发送节点j发送的数据分组时,读出节点j数据中的Bj,修改当前状态的参数k,k表示网络中等待发送数据的节点个数;(Bj=1表示节点j还有数据分组等待发送;Bj=0表示节点j无数据分组等待发送)。
为了支持上述提出的算法,我们重新定义了CTS的帧格式,如图4所示。在CTS帧格式中分别加入1个字节的“传输模式”域和1个字节的“最小竞争窗口”域。对于“传输模式”域的8位,前5位暂不使用,后3位表示IEEE 802.11a的8种传输模式;对于“最小竞争窗口”域的8位,只使用最后1位表示Bj的值,其余的暂不使用。
具体步骤如下:
情况1:发送节点i第一次发送数据分组。
步骤1:发送节点i在第一次发送数据分组时,采用802.11DCF二进制指数退避BEB(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在退避时间结束后,发送RTS分组;
步骤2:若发送节点i正确收到CTS分组,读出其携带的传输模式值和最小竞争窗口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31
值,使用该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分组,并将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32
值保存起来;如果节点i还有后续数据分组,将Bj=1写入数据分组中,否则将Bj=0写入数据分组;若发送节点没有收到CTS分组,则将竞争窗口加倍,采用BEB重选退避值,进入退避过程,返回步骤1;
步骤3:若发送节点i正确接收到ACK确认分组,则说明本次传输成功,将最小竞争窗口修改为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33
值,回到退避状态,等待传输下一个数据分组。若发送节点没有正确接收到ACK,表明此次传输失败,则将竞争窗口加倍,采用BEB重选退避值,在等待信道持续空闲1个DIFS帧间间隔后,进入退避过程,返回步骤1。
情况2:发送节点i第二次发送数据分组及第n次发送数据分组,n>2。
步骤1:发送节点i在第二次发送数据分组时,采用情况1中第一次发送数据分组成功后计算出的最小竞争窗口选择退避时间,在退避时间结束后,发送RTS分组;若发送节点i在第n次发送数据分组时,采用第n-1次发送数据分组成功后计算出的最小竞争窗口选择退避时间,在退避时间结束后,发送RTS分组;
步骤2、3分别同情况1中的步骤2、3。
情况3:接收节点正确收到给自己的RTS分组。
步骤1:接收节点没有正确接收RTS分组,不做任何反应;正确接收RTS分组,计算传输数据分组的最佳速率;
假设当前时隙节点将要在时间T内发送或重发数据分组(包括传输RTS、CTS和ACK的时间在内),设发送数据分组的时间为TL,无论采取何种速率发送数据分组,TL为固定长度。此时,该时隙的通过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 1 - p c , i ) ( 1 - P e , i ) · R i · T L T ⇒ R i ( 1 - P e , i ) - - - ( 1 )
其中pc,i表示节点i的冲突概率,当每个节点的数据分组都相同时它可以被看作常数1-e1/K,并且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42
也是一个常数。Ri代表节点i的传输模式对应的传输速率,Pe,i代表在该传输模式下数据分组的误帧率。可以看出Ri(1-Pe,i)是决定系统通过率的关键因素,尽可能的使Ri(1-Pe,i)最大,将得到最好的通过率,因此,使Ri(1-Pe,i)最大所对应的Ri就表示传输数据分组的最佳速率。
下面我们给出误帧率Pe,i的计算方法。
对于BPSK调制,误比特率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43
计算方法为:
P b ( 2 ) = P 2 = Q ( 2 γ i ) - - - ( 2 )
对于QPSK、16-QAM和64-QAM调制,高斯白噪声环境下,误比特率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45
计算方法(Mi表示指定调制方式发送符号的种类个数)如下:
P b ( M i ) ≈ 1 log 2 M i · P s , i ( M i , γ i ) - - - ( 3 )
首先计算误符号率Ps,i(Mi,γi):
P s , i ( M i , γ i ) = 1 - [ 1 - 2 · ( 1 - 1 M i ) · Q ( 3 M i - i · γ i ) ] 2 - - - ( 4 )
其中γi为每符号平均信噪比,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51
Eb,i表示一个符号的平均能量,N0,i表示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其中的Q函数为 Q ( x ) = ∫ x ∞ 1 2 π · e - y 2 / 2 dy - - - ( 5 )
式(5)中x表示一个未知变量。
然后计算误帧率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53
由于卷积码的误比特之间相互关联,因此不能使用其他分组码由信道误比特率直接计算误帧率,而应该通过数学方法分析维特比译码的特性,给出卷积码误帧率的上限。
假定使用维特比硬判决译码方式,计算传输模式为m,整数m表示IEEE 802.11a标准中定义的8种传输模式所对应的序号。l1为前导符号与PLCP头部比特总数,l2为MPDU的比特总数。长度为l比特(l=l1+l2)的数据分组的误帧率上限公式如下:
P e , i m ( l ) ≤ 1 - [ 1 - P u m ( l 1 ) ] l 1 [ 1 - P u m ( l 2 ) ] l 2 - - - ( 6 )
P u m ( l ) ≤ Σ d = d free ∞ a d · P d - - - ( 7 )
式(7)中,为首次事件错误概率的联合界。
式(8)中,dfree是模式m下卷积码的自由距离;ad是重量为d的错误事件的总数,可查表得到;Pd是与正确路径距离为d的错误路径被维特比译码器选择的概率,pm为使用传输模式为m的误比特率。以上就是本方法中关于误帧率和速率选择的计算方法。
步骤2:根据步骤1中数据分组选择的传输模式对应的误帧率Pe,i,计算最小竞争窗口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58
包括以下步骤:
P e , i ‾ ( t + 1 ) = β 1 · P e , i ‾ ( t ) + ( 1 - β 1 ) · P e , i - - - ( 9 )
式(9)中β1表示一个取值在0~1之间的参数,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62
表示节点i在t时刻的平均误帧率,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63
表示节点i在t+l时刻的平均误帧率。
τ * ap , i = 1 T c * 2 · N - - - ( 10 )
式(10)中τ* ap,i表示节点i的近似最佳工作点,N表示等待发送数据的节点个数(N=k),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65
表示归一化的冲突持续的平均时间。
T c * = T c σ - - - ( 11 )
式中Tc表示信道感知到冲突持续的平均时间,Tc=TDIFS+TRTS(TDIFS表示帧间隔DIFS的时间长度,TRTS表示传输RTS分组的时间长度),σ表示一个空时隙。
p * c , i ≈ 1 - e - 1 / K ( 1 - τ ap , i * ) - - - ( 12 )
式(12)中P* c,i表示节点i的冲突概率, K = T c * / 2 .
p f , i * = p * c , i + ( 1 - p * c , i ) · P e , i ‾ - - - ( 13 )
式(13)中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610
表示节点i的总错误概率。
W i * ≈ 2 ( 1 - 2 p f , i * ) τ * ap , i · ( 1 - 2 p f , i * ) + τ * ap , i · p f , i * · [ 1 - ( 2 p f , i * ) m i ] - - - ( 14 )
式(14)中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612
表示节点i的最小竞争窗口大小,mi表示节点i的本次传输退避时隙个数。利用公式(14)可以计算出节点i成功发送本次分组后,下次竞争信道时的最小竞争窗口。
步骤3:将计算出的最佳传输模式与最小竞争窗口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613
分别写入CTS头中新引入的“传输模式”域和“最小竞争窗口”域,接收节点发送CTS分组;
步骤4:若接收节点正确接收到数据分组,就会给发送节点返回ACK确认分组。若接收节点没有正确接收到数据分组,则不做任何反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仿真实验表明,基于最佳退避机制的变速率MAC在通过率性能上优于支持变速率的V-MAC。V-MAC协议中采用固定的最小竞争窗口值,当竞争信道的发送节点个数较少的时候,最小竞争窗口相对较大,节点接入信道的平均时间较长,对信道的利用率是种浪费;当竞争信道的发送节点个数较多的时候,最小竞争窗口相对较小,增加了RTS分组的冲突概率,降低了网络的通过率。而OV-MAC协议可以动态的检测竞争信道的发送节点个数,然后根据RTS分组的误帧率,计算出该发送节点在成功完成本次传输后下次的最小竞争窗口,优化退避时隙,减小节点平均接入信道的时间,从而提高网络的通过率性能。
在非饱和状态下,均匀随机放置收发节点对,每对收发节点相距大约100米,随着收发节点对个数的增加,对比具有最佳退避机制的OV-MAC协议和V-MAC协议的通过率性能,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看出,OV-MAC的网络通过率明显高于V-MAC。因为V-MAC协议采用固定的窗口大小,在发送节点少的时候,最小竞争窗口相对较大,节点接入信道的平均时间相对较长,对无线信道是一种浪费,而OV-MAC可以动态改变最小竞争窗口大小,在发送节点少时,降低最小竞争窗口的值,减小了节点接入网络的平均时间,提高了网络通过率。因此可以看出OV-MAC协议中的退避机制优于传统的二进制指数退避BEB(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算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竞争窗口示例示意图;
图2是OV-MAC实现流程图;
图3是PPDU帧格式示意图;
图4是基于最佳退避机制的CTS分组结构示意图;
图5是OV-MAC和V-MAC的性能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最佳退避机制的变速率MAC,在接收节点成功接收到RTS分组后,接收节点根据RTS分组的信噪比,计算IEEE 802.11a的8种速率模式的误帧率,通过公式选择数据分组的最佳传输速率,且根据网络中等待发送数据的节点个数,计算出本次成功传输后下次退避的最小竞争窗口。具体流程图如图2所示:
判断当前网络中等待发送数据的节点个数原理为:对于发送节点i,当监听到发送节点j发送的数据分组时,读出节点j数据中的Bj,修改当前状态的参数k,k表示网络中等待发送数据的节点个数;(Bj=1表示节点j还有数据分组等待发送;Bj=0表示节点j无数据分组等待发送)。
为了便于性能对比与分析,结果中只采用18Mbps、36Mbps和54Mbps三种速率传输数据分组,RTS、CTS以及ACK分组采用最低速率传输,即6Mbps。仿真场景采用均匀随机的收发节点对。表1为设置的仿真参数。
表1系统仿真参数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81
具体步骤如下:
情况1:发送节点1第一次发送数据分组。
步骤1:发送节点1在帧间间隔DIFS结束后,采用BEB算法随机产生退避时间(随机选择10个时隙),在退避时间结束后,发送RTS分组;
步骤2:发送节点1正确收到CTS分组,读出其携带的传输模式值(36Mbps)和最小竞争窗口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91
使用该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分组,并将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92
值保存起来,检测到本节点队列中有数据分组等待发送,将Bj=1写入数据分组中,发送数据分组;
步骤3:发送节点1正确接收到ACK确认分组,将最小竞争窗口修改为14,回到退避状态,等待传输下一个数据分组。
情况2:发送节点1第二次发送数据分组及第n次发送数据分组(n>2)。
步骤1:发送节点1在帧间间隔DIFS结束后,采用情况1中第一次发送数据分组成功后计算出的最小竞争窗口选择退避时间(随机选择3个时隙),在退避时间结束后,发送RTS分组;
步骤2:发送节点1正确收到CTS分组,读出其携带的传输模式值(54Mbps)和最小竞争窗口使用该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分组,并将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095
值保存起来,检测到本节点队列中无数据分组等待发送,将Bj=0写入数据分组中,发送数据分组;
步骤3:发送节点1正确接收到ACK确认分组,将最小竞争窗口修改为16,回到退避状态,等待传输下一个数据分组。
情况3:接收节点2正确收到给自己的RTS分组。
步骤1:接收节点2正确接收RTS分组,计算出RTS的信噪比SNR=18.6058dB;根据信噪比计算仿真中要求的3种传输模式的误帧率Pe,i,从而计算传输数据分组的最佳速率;
首先计算54Mbps模式下的误帧率;
根据公式(3)得到误符号率:Ps,i(Mi,γi)=0.107355;
根据公式(2)得到误比特率:Pb=0.0178926;
根据公式(8)得到l1和l2的Pd值:
P d ( l 1 ) = 0 a d = 11 0 a d = 0 0 a d = 38 0 a d = 0
Pd(l2)={5.57554e-05ad=8
根据公式(7)得到: P u m ( l 1 ) = 0 ; P u m ( l 2 ) = 0.000446044 ;
根据公式(6)可得误帧率Pe,i:Pe,i=0.53742;
同理可以得到36Mbps和18Mbps模式下的误帧率Pe,i,即:
P e , i = 0.53742 R i = 54 Mbps 1.3207 e - 08 R i = 36 Mbps 0 R i = 18 Mbps
根据公式(1)可以得到:
R i · ( 1 - P e , i ) = 24.97932 R i = 54 Mbps 35.9999995 R i = 36 Mbps 18 R i = 18 Mbps
因此本次传输的最佳速率为36Mbps。
步骤2:根据选择的36Mbps传输模式对应的误帧率Pe,i=1.3207e-08,计算最小竞争窗口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105
根据公式(9)得到: P e , i ‾ ( t + 1 ) = 1.3207 e - 08 ;
Tc=TDIFS+TRTS=86us,σ=9us,因此 T c * = 9.5556 ;
N=k=6,因此 τ * ap , i = 1 T c * 2 · N = 0.0762491 ;
K = T c * 2 = 10.929 , 因此p* c,i≈0.314894;
p f , i * = 0.314894009048195 ; mi=10;因此 W i * ≈ 14 .
步骤3:将计算出的最佳传输模式与最小竞争窗口
Figure BSA000004484366001012
分别写入CTS头中新引入的“传输模式”域和“最小竞争窗口”域。接收节点发送CTS分组;
步骤4:接收节点2正确接收到数据分组,给发送节点返回ACK确认分组。

Claims (1)

1.一种无线自组织网中优化通过率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情况1、发送节点i第一次发送数据分组:
步骤1:发送节点i在第一次发送数据分组时,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BEB,在退避时间结束后,发送请求发送RTS分组;
步骤2:若发送节点i正确收到允许发送CTS分组,读出其携带的传输模式值和最小竞争窗口Wi *值,使用该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分组,并将Wi *值保存起来;如果节点i还有后续数据分组,将节点j数据中的Bj=1写入数据分组中,否则将Bj=0写入数据分组,Bj=1表示节点j还有数据分组等待发送;Bj=0表示节点j无数据分组等待发送;若发送节点没有收到CTS分组,则将竞争窗口加倍,采用BEB重选退避值,进入退避过程,返回步骤1;
步骤3:若发送节点i正确接收到ACK确认分组,则说明本次传输成功,将最小竞争窗口修改为Wi *值,回到退避状态,等待传输下一个数据分组;若发送节点没有正确接收到ACK,表明此次传输失败,则将竞争窗口加倍,采用BEB重选退避值,在等待信道持续空闲1个分布式协调DIFS帧间间隔后,进入退避过程,返回步骤1;
情况2、发送节点i第二次发送数据分组及第n次发送数据分组,n>2:
步骤1:发送节点i在第二次发送数据分组时,采用情况1中第一次发送数据分组成功后计算出的最小竞争窗口选择退避时间,在退避时间结束后,发送RTS分组;若发送节点i在第n次发送数据分组时,采用第n-1次发送数据分组成功后计算出的最小竞争窗口选择退避时间,在退避时间结束后,发送RTS分组;
步骤2、3分别同情况1中的步骤2、3;
情况3、接收节点正确收到给自己的RTS分组:
步骤1:接收节点没有正确接收RTS分组,不做任何反应;正确接收RTS分组,计算传输数据分组的最佳速率;
假设当前时隙节点i将要在时间T内发送或重发数据分组,设发送数据分组的时间为TL,该时隙的通过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 1 - p c , i ) ( 1 - P e , i ) · R i · T L T ⇒ R i ( 1 - P e , i ) - - - ( 1 )
其中pc,i表示节点i的冲突概率,Ri代表节点i的传输模式对应的传输速率,Pe,i代表在该传输模式下数据分组的误帧率,使Ri(1-Pe,i)最大所对应的Ri就表示传输数据分组的最佳速率;
下面我们给出误帧率Pe,i的计算方法:
对于BPSK调制,误比特率
Figure FDA00004162251300000212
计算方法为:
P b ( 2 ) = Q ( 2 γ i ) - - - ( 2 )
对于QPSK、16-QAM和64-QAM调制,高斯白噪声环境下,误比特率
Figure FDA00004162251300000210
计算方法如下:
P b ( M i ) ≈ 1 log 2 M i · P s , i ( M i , γ i ) - - - ( 3 )
其中,Mi表示指定调制方式发送符号的种类个数,误符号率Ps,i(Mii):
P s , i ( M i , γ i ) = 1 - [ 1 - 2 · ( 1 - 1 M i ) · Q ( 3 M i - i · γ i ) ] 2 - - - ( 4 )
其中γi为每符号平均信噪比,
Figure FDA0000416225130000024
Eb,i表示一个符号的平均能量,N0,i表示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其中,Q函数为 Q ( x ) = ∫ x ∞ 1 2 π · e - y 2 / 2 dy - - - ( 5 )
然后计算误帧率
Figure FDA0000416225130000026
假定使用维特比硬判决译码方式,计算传输模式为m,整数m表示IEEE802.11a标准中定义的8种传输模式所对应的序号,l1为前导符号与物理层汇聚协议PLCP头部比特总数,l2为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的比特总数,长度为l=l1+l2比特的数据分组的误帧率上限公式如下:
P e , i m ( l ) ≤ 1 - [ 1 - P u m ( l 1 ) ] l 1 [ 1 - P u m ( l 2 ) ] l 2 - - - ( 6 )
P u m ( l ) ≤ Σ d = d free ∞ a d · P d - - - ( 7 )
式(7)中,
Figure FDA00004162251300000211
为首次事件错误概率的联合界,ad是重量为d的错误事件的总数,
式(8)中,Pd是与正确路径距离为d的错误路径被维特比译码器选择的概率,pm为使用传输模式为m的误比特率,k表示网络中等待发送数据的节点个数;
步骤2:根据步骤1中数据分组选择的传输模式对应的误帧率Pe,i,计算最小竞争窗口Wi *,包括以下步骤:
P e , i ‾ ( t + 1 ) = β 1 · P e , i ‾ ( t ) + ( 1 - β 1 ) · P e , i - - - ( 9 )
式(9)中β1表示一个取值在0~1之间的参数,
Figure FDA0000416225130000032
表示节点i在t时刻的平均误帧率,
Figure FDA0000416225130000033
表示节点i在t+1时刻的平均误帧率;
τ * ap , i = 1 T c * 2 · N - - - ( 10 )
式(10)中τ* ap,i表示节点i的近似最佳工作点,N表示等待发送数据的节点个数N=k,
Figure FDA0000416225130000035
表示归一化的冲突持续的平均时间;
T c * = Tc σ - - - ( 11 )
式中Tc表示信道感知到冲突持续的平均时间,Tc=TDIFS+TRTS,TDIFS表示帧间隔DIFS的时间长度,TRTS表示传输RTS分组的时间长度,σ表示一个空时隙;
p * c , i ≈ 1 - e - 1 / K ( 1 - τ ap , i * ) - - - ( 12 )
式(12)中p* c,i表示节点i的冲突概率,
Figure FDA0000416225130000038
p f , i * = p * c , i + ( 1 - p * c , i ) · P e , i ‾ - - - ( 13 )
式(13)中
Figure FDA00004162251300000310
表示节点i的总错误概率;
W i * ≈ 2 ( 1 - 2 p f , i * ) τ * ap , i · ( 1 - 2 p f , i * ) + τ * ap , i · p f , i * · [ 1 - ( 2 p f , i * ) m i ] - - - ( 14 )
式(14)中Wi *表示节点i的最小竞争窗口大小,mi表示节点i的本次传输退避时隙个数,利用公式(14)可以计算出节点i成功发送本次分组后,下次竞争信道时的最小竞争窗口;
步骤3:将计算出的最佳传输模式与最小竞争窗口Wi *分别写入CTS头中新引入的传输模式域和最小竞争窗口域,接收节点发送CTS分组;
步骤4:若接收节点正确接收到数据分组,就会给发送节点返回ACK确认分组;若接收节点没有正确接收到数据分组,则不做任何反应。
CN201110058068.1A 2011-03-10 2011-03-10 一种无线自组织网中优化通过率性能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44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8068.1A CN102104447B (zh) 2011-03-10 2011-03-10 一种无线自组织网中优化通过率性能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8068.1A CN102104447B (zh) 2011-03-10 2011-03-10 一种无线自组织网中优化通过率性能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4447A CN102104447A (zh) 2011-06-22
CN102104447B true CN102104447B (zh) 2014-02-26

Family

ID=44157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806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4447B (zh) 2011-03-10 2011-03-10 一种无线自组织网中优化通过率性能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044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598B (zh) * 2012-04-11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查询的处理方法和系统以及通信设备
CN103346857B (zh) * 2013-05-31 2016-06-01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进制数据预处理的新型bpsk信号传输方法
US10597055B2 (en) * 2015-11-02 2020-03-24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Locomotive control networks
CN105306176B (zh) * 2015-11-13 2019-08-0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q学习的车载网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06162926B (zh) * 2016-08-12 2019-08-2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水声网络的分布式竞争窗口接入方法
CN106572499A (zh) * 2016-11-07 2017-04-1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小数退避的信道接入方法
CN113411908A (zh) * 2021-06-23 2021-09-17 成都坤恒顺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冲突避免的自组织无线宽带网络收发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1182A (zh) * 2008-05-19 2008-12-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分布式媒体接入协议
CN101394410A (zh) * 2008-10-29 2009-03-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通信方法
CN101459947A (zh) * 2009-01-04 2009-06-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位置信息的跨层路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1182A (zh) * 2008-05-19 2008-12-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分布式媒体接入协议
CN101394410A (zh) * 2008-10-29 2009-03-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通信方法
CN101459947A (zh) * 2009-01-04 2009-06-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位置信息的跨层路由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4447A (zh) 201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4447B (zh) 一种无线自组织网中优化通过率性能的方法
US11711847B2 (en) MU-MIMO pre-packet arrival channel contention
US6285662B1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size of a contention window for a packet of data system
Qiao et al. Goodput analysis and link adaptation for IEEE 802.11 a wireless LANs
CN101938770B (zh) 基于网络信道状态的无线网络最大重传次数的优化方法
US7948911B2 (en) Implicit signaling for link adaptation
Daneshgaran et al. Saturation throughput analysis of IEEE 802.11 in the presence of non ideal transmission channel and capture effects
EP178743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ggregating frames to be transmitted over channel in wireless network
EP1821461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hidden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ystem therefor
EP2846573A1 (en) Radio frame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5491677A (zh)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带碰撞避免的载波侦听多址方法
Razafindralambo et al. Dynamic packet aggregation to solve performance anomaly in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Deng et al. Saturation throughput analysis of multi‐rate IEEE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Yin et al.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EP1746770A1 (en) Method for modifying a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of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and network device therefor
Kim IEEE 802.11 MAC performance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on rates
Lopez-Aguilera et al. Outdoor IEEE 802.11 g cellular network performance
Kim et al. SP-TPC: a self-protective energy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strategy for IEEE 802.11 WLANs
CN111970703A (zh) NB-IoT中的一种上行通信资源优化的方法
CN113079490B (zh) 一种机器类通信网络短包随机接入的分布式能效优化方法
CN117545014B (zh) 基于忙音信标的高能效LoRa MAC协议
CN103441827B (zh) 基于物理层信道质量估计约束的避退方法
Hoefel A cross-layer saturation goodput analysis for IEEE 802.11 a networks
Bae Random access scheme to improve broadcast reliability
Chetoui et al. Improving the bandwidth sharing in IEEE 802.11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