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8711B -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8711B
CN102098711B CN201110052902.6A CN201110052902A CN102098711B CN 102098711 B CN102098711 B CN 102098711B CN 201110052902 A CN201110052902 A CN 201110052902A CN 102098711 B CN102098711 B CN 1020987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hysical layer
information
layer configurations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29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8711A (zh
Inventor
陈君
徐小英
谢明江
黄英
马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529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98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98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8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8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8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差值信息,所述差值信息用于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时使用;其中,所述差值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根据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从第二基站接收的所述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生成。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节约空口信令的开销,优化用户设备的切换流程。

Description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提出了一种满足于未来通信需求的演进网络的概念,称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
LTE系统架构由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演进的全球陆地无线接入网)和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组成。
由图1所示,EPC主要包括: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和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E-UTRAN包括eNBs(Evolved Node B演进的基站)。其中,各eNB之间通过X2接口连接,eNB通过S1接口和EPC连接。
在LTE系统中,存在两种方式的切换类型,一种是没有MME改变下的基站之间的切换(以下简称为第一种切换方式),另外一种是有MME改变下的基站之间的切换(以下简称为第二种切换方式)。
对于第一种切换方式,主要流程包括:当源基站决定发起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向目标小区的切换时,源基站会接通过X2接口和目标基站进行信息交换,完成目标小区的资源准备;之后源基站发切换命令通知UE切换到目标小区。
对于第二种切换方式,主要流程包括:当源基站决定发起UE向目标基站的切换时,源基站首先通过S1接口向源MME发送一个切换请求;源MME把MME改变请求发送给目标MME;目标MME和目标基站确认切换之后发送一个MME改变的响应给源MME;源MME把切换命令通过S1接口发送给源基站,然后再由源基站发送给UE,通知UE切换到目标小区。
现有技术中,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总是会通过基站广播下发给UE。对于第一种切换方式,在切换过程中目标基站会产生其物理层配置信息并且经由源基站(通过切换命令)发送给UE。因此,UE不仅会收到通过广播下发的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也会收到源基站发送的目标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此时如果目标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和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相同或部分相同,那么每次切换过程中,UE会重复收到已经存在的一些配置信息;这样不仅使UE更加耗电,而且也会增加空口信令(比如,切换命令消息)的开销。
对于第二种切换方式,与第一种切换方式的过程相似,区别是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在切换准备过程中消息的交互经由源MME和目标MME传递。因此,也会产生与第一种切换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接收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第一基站根据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生成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差值信息;
将该差值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其中,该差值信息用于用户设备切换时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设备,该基站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相邻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管理单元,用于根据基站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相邻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生成该基站与相邻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差值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将管理单元生成的差值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较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与基站设备,用户设备通过接收基站下发的相邻两个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差值信息,可以在切换时不必重复接收、处理已经获得的物理层配置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用户设备的电量损耗;还可以减少切换时空口信令的开销,减少切换时延,提高切换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LTE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LTE系统中优化切换的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第一基站接收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其中,该物理层配置信息为切换过程中相关的一些物理层参数。比如,小区的下行系统带宽,上行系统带宽,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等。这些参数的可以参见现有技术中的定义,在此不再赘述。
102,第一基站根据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接收到的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生成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差值信息。
其中,该差值信息为第一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不同的部分。举例而言,假设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中有三个参数为p1、p2、p3,其中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内容分别为a、b、c,第一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内容为a、b、d;那么,这个差值信息就是c(p3),即:p3这个参数的值c为差值信息。
103,将生成的差值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其中,该差值信息可以在用户设备从第一基站切换到所述第二基站时使用。
通过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第一基站只要将第二基站不同于第一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发给用户设备即可,无需将第二基站所有的物理层配置信息都发给用户设备。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空口信令的开销,节约宝贵的无线资源;用户设备也无需重复处理那些已经得到的物理层配置信息,可以减少用户设备的耗电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说的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为相邻的两个基站,即:通过X2接口连接的两个基站。当用户从第一基站切换到第二基站时,以上所说的第一基站又可以称为源基站,第二基站又可以称为目标基站。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差值信息也可以在用户设备从第二基站切换到第一基站时使用。当用户从第二基站切换到第一基站时,以上所说的第一基站又可以称为目标基站;第二基站又可以称为源基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第一种切换方式为例,描述了用户设备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时的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如图3所示,其主要的流程包括:
201,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其中,该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202,目标基站生成源基站与目标基站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差值信息。
在该步骤中,目标基站通过比较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接收到的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生成差值信息。
该差值信息为目标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不同的部分。生成该差值信息的具体实例与实施例一中的描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203,目标基站向源基站返回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该步骤中,将目标基站生成的差值信息包含在该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
204,源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切换命令消息。
其中,该差值信息包含在源基站发送给终端的切换命令消息中。用户设备就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差值信息实现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完整的切换流程中还可能包含本实施例中没有示出的其他步骤。而本实施例仅示出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步骤,省略了一些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步骤(比如,向用户设备发送切换命令消息之前,源基站还会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资源分配消息(DL allocation))。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上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完全可以实现用户设备的切换流程。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以第一种切换方式为例,描述了用户设备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时的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如图4所示,其主要的流程包括:
301,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本步骤与现有技术中的步骤一致,该切换请求消息中不包含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302,目标基站向源基站返回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该步骤中,在该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包含目标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303,源基站生成目标基站与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差值信息。
该步骤中,源基站根据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接收到的目标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生成一个差值信息。该差值信息为目标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不同的部分。生成该差值信息的具体实例与实施例一中的描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304,源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切换命令消息。
其中,该差值信息包含在源基站发送给终端的切换命令消息中。用户设备就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差值信息实现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切换。
同样,一个完整的切换流程中还可能包含本实施例中没有示出的其他步骤。而本实施例仅示出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步骤,省略了一些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步骤(比如,向用户设备发送切换命令消息之前,源基站还会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资源分配消息(DL allocation))。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上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完全可以实现用户设备的切换流程。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以第二种切换方式为例,描述了用户设备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时的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如图5所示,其主要的流程包括:
401,源基站向源MME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其中,该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源基站物理层配置信息。
402,源MME向目标MME发送转发重定位请求消息。
该步骤中,源MME获取切换请求消息中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然后将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包含进该转发重定位请求消息中发送给目标MME。
403,目标MME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同样,目标MME获取源MME发送的转发重定位请求消息中的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然后将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包含进该切换请求消息中发送给目标基站。
404,目标基站生成目标基站与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差值信息。
该步骤中,目标基站比较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和接收到的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生成一个差值信息。该差值信息为目标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不同的部分。生成该差值信息的具体实例与实施例一中的描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405,目标基站向目标MME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该步骤中,目标基站把步骤404中生成的差值信息包含进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发送给目标MME。
406,目标MME向源MME返回转发重定位请求响应消息。
该步骤中,目标MME将接收到的该差值信息包含进重定位请求响应消息中发送给源MME。
407,源MME向源基站发送切换命令消息。
该步骤中,源MME将接收到的该差值信息包含进切换命令消息中发送给源基站。
408,源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切换命令消息。
该步骤中,源基站将接收到的该差值信息包含进切换命令消息中发送给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就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差值信息实现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完整的切换流程中还可能包含本实施例中没有示出的其他步骤。而本实施例仅示出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步骤,省略了一些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步骤(比如,在切换过程中目标MME创建承载(Create Bear)的步骤)。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上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完全可以实现用户设备的切换流程。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以第二种切换方式为例,描述了用户设备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时的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如图6所示,其主要的流程包括:
501~503,这些步骤与现有技术中的步骤一致,这些步骤中发送的消息中不包含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504,目标基站向目标MME发送包含目标基站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505~506,这些步骤的消息中包含目标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经由这些信息的交互,源基站获得了目标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507,源基站生成目标基站与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差值信息。
该步骤中,源基站比较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接收到的目标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生成一个差值信息。该差值信息为目标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不同的部分。其中,生成该差值信息的具体实例与实施例一中的描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508,源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包含该差值信息的切换命令消息。用户设备就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差值信息实现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切换。
同样,一个完整的切换流程中还可能包含本实施例中没有示出的其他步骤。而本实施例仅示出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步骤,省略了一些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步骤(比如,在切换过程中目标MME创建承载(Create Bear)的步骤)。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上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完全可以实现用户设备的切换流程。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更普遍的方法,即:在还没有发生切换的时候,基站接收相邻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并根据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接收到的相邻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生成该基站与相邻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差值信息,并保存该差值信息;当用户设备要切换到该基站或该相邻基站时,该基站就可以将该差值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使用。
以上过程可以是周期性的来完成(比如,每隔几个小时),或者根据事件触发来完成(比如,该基站或相邻基站的系统信息发生变化),或者是周期性的并且根据事件触发来完成。
采用该方法,由于无需等到切换时才获取目标基站与源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差值信息,不仅能够保证切换的快速完成,减少切换时延;也可以减少切换时的信令开销,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以下根据图7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的主要过程:
如图7所示,假设有基站1与基站2为相邻的两个基站(或者说基站1与基站2是通过X2接口连接的两个基站)。基站2将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周期性的或事件触发性的或周期性并且根据事件触发性的通过X2接口发送给基站1;基站1接收到基站2的物理层配置信息后,比较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基站2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生成一个差值信息并保存;当有用户设备要从基站1切换到基站2或者从基站2切换到基站1时,基站1就可以将该差值信息发送给该用户设备使用。
其中,基站2向基站1发送其物理层配置信息可以通过新增的专有消息,或者现有的X2消息(比如负荷消息Load Information),或者其它X2消息,或者S1接口已有的消息或S1接口新增的专有消息。
通过以上各个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设备,该基站设备至少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相邻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站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相邻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生成该基站与该相邻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差值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将管理单元生成的差值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其中,发送单元可以将差值信息包含进发送给用户单元的切换命令中发送给用户设备,使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该差值信息切换到相邻基站。
当用户设备切换到相邻基站时,该相邻基站又称为目标基站。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优化切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用户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用于在还没有发生切换的时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用于根据自身的物理层配置信息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生成并保存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的差值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要切换到所述第二基站时,将所述差值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差值信息并使用所述差值信息进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通过X2接口的负荷信息Load Information或者S1接口已有的消息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
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根据预定的周期和/或事件触发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第二基站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CN201110052902.6A 2008-03-21 2009-01-15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Active CN102098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2902.6A CN102098711B (zh) 2008-03-21 2009-01-15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5876 2008-03-21
CN200810065876.9 2008-03-21
CN201110052902.6A CN102098711B (zh) 2008-03-21 2009-01-15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50353A Division CN101541052B (zh) 2008-03-21 2009-01-15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8711A CN102098711A (zh) 2011-06-15
CN102098711B true CN102098711B (zh) 2014-09-03

Family

ID=4112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2902.6A Active CN102098711B (zh) 2008-03-21 2009-01-15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CN2009100050353A Active CN101541052B (zh) 2008-03-21 2009-01-15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50353A Active CN101541052B (zh) 2008-03-21 2009-01-15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20987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8711B (zh) * 2008-03-21 2014-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CN102045795B (zh) * 2009-10-15 2015-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从目标基站获取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91787A (zh) * 2010-06-21 2011-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实现切换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076037B (zh) * 2011-01-14 2014-11-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切换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9661510B2 (en) 2012-03-30 2017-05-23 Mediatek Inc. Failure event report extension for inter-RAT radio link failure
US20120250498A1 (en) * 2011-03-31 2012-10-04 Mediatek, Inc. Failure Event Report Correlation for Distributed RAN Self-Organization
US9167447B2 (en) 2011-03-31 2015-10-20 Mediatek Inc. Failure event report for initial connection setup failure
WO2013086677A1 (zh) * 2011-12-12 2013-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5100521A1 (zh) * 2013-12-30 2015-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13057B (zh) * 2016-10-09 2019-07-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sdwn架构的无线接入网能耗优化方法
CN108811040B (zh) * 2017-05-04 2020-1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系统信息变更指示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677A (zh) * 1999-01-08 2000-07-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中的呼叫控制方法和其系统
CN1430444A (zh) * 2001-12-20 2003-07-16 株式会社东芝 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CN1705406A (zh) * 2004-05-31 2005-12-07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终端,越区切换执行方法,和越区切换执行程序
CN1770899A (zh) * 2004-10-28 2006-05-10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终端以及切换控制方法
CN101064920A (zh) * 2006-04-28 200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td-scdma多频点小区实现越区切换的方法
CN101541052B (zh) * 2008-03-21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677A (zh) * 1999-01-08 2000-07-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中的呼叫控制方法和其系统
CN1430444A (zh) * 2001-12-20 2003-07-16 株式会社东芝 移动通信终端装置
CN1705406A (zh) * 2004-05-31 2005-12-07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终端,越区切换执行方法,和越区切换执行程序
CN1770899A (zh) * 2004-10-28 2006-05-10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终端以及切换控制方法
CN101064920A (zh) * 2006-04-28 200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td-scdma多频点小区实现越区切换的方法
CN101541052B (zh) * 2008-03-21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1052A (zh) 2009-09-23
CN102098711A (zh) 2011-06-15
CN101541052B (zh)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8711B (zh) 一种优化切换的方法与基站设备
CN108886725B (zh) 用于促进终端设备的切换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方法
EP2528380B1 (en) Load shar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96682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uplink common bear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200629B (zh) 基站切换方法、x2接口建立方法、基站、用户终端及系统
KR101238993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트래픽 전송경로 재설정 방법
US9560628B2 (en) Method and node for paging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CN102056260B (zh) 一种移动性参数的查询及协商方法/系统
CN101534532A (zh) 基于切换的承载建立方法及系统
WO2010121480A1 (zh)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协作组信息的发送方法及基站
CN103313325A (zh) 切换方法及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306455B (zh) 一种双连接操作的方法、基站、ue及mme
CN10464016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494885B (zh) 一种多承载共享的ambr切换控制方法
CN103945470A (zh) 切换方法、源通信节点和目标通信节点
CN101820652B (zh) 数据信息的获取方法、以及基站
CN102131258A (zh) 向csg小区切换的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104931B (zh) 网络拓扑信息的分片、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20288B (zh) 一种基于d2d的移动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
US8855639B2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CID for fast handover
EP2945421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for acquiring adjacent rel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CN101990223A (zh) 切换预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09963315B (zh) 一种辅基站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23045768A1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Jeong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Handover Process in Cell-Free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optimizing switching and base station equipmen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