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8725A - 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8725A
CN102088725A CN2011100448211A CN201110044821A CN102088725A CN 102088725 A CN102088725 A CN 102088725A CN 2011100448211 A CN2011100448211 A CN 2011100448211A CN 201110044821 A CN201110044821 A CN 201110044821A CN 102088725 A CN102088725 A CN 102088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stream data
data bag
described terminal
sends
error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48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8725B (zh
Inventor
涂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448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88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88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725A/zh
Priority to EP12749477.1A priority patent/EP2667654B1/en
Priority to JP2013554784A priority patent/JP5632546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2/071508 priority patent/WO2012113337A1/zh
Priority to AU2012220195A priority patent/AU2012220195B2/en
Priority to US13/974,496 priority patent/US932620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8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725B/zh
Priority to US15/076,075 priority patent/US9973985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7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access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49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im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该方法包括:检测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和初始误块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与第一门限值的关系,以及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与第二门限值的关系,判断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本发明实施例,基站设备检测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和初始误块率,并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调制编码方式和初始误块率判断该UE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从而能够准确表征UE的上行信号受限的情况。

Description

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背景技术
在网络覆盖受限时,基站会触发小区切换。现有的小区切换都是由下行信号质量来触发,即当下行信号质量低于某一门限值时,触发终端(UserEquipment,以下简称为:UE)进行小区切换。而在网络规划中,存在上下行链路功率不平衡的现象,由此可能会出现上行覆盖先于下行覆盖受限的情况,即在下行覆盖还未受限时,上行覆盖已经受限。尤其在上行存在干扰的场景下,UE的上行发射功率更有可能先于下行受限,由此导致上行覆盖先于下行覆盖受限。若UE的上行发射功率受限,则较易发生掉话。
现有技术的小区切换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下行信号质量来触发切换,无法准确表征上行信号受限的情况,当上行覆盖先于下行覆盖受限时,由于此时下行信号质量还未到达触发切换的门限值,所以不会触发切换,由此导致UE容易发生掉话。由此,需要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是否受限的检测方法,从而使得检测到上行功率受限时,可以触发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用以检测上行功率是否受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检测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和初始误块率;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与第一门限值的关系,以及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与第二门限值的关系,判断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功率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和初始误块率;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与第一门限值的关系,以及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与第二门限值的关系,判断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设备,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上行功率检测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基站设备检测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和初始误块率,并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与第一门限值的关系,以及检测到的初始误块率与第二门限值的关系,判断终端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从而能够准确表征UE的上行信号受限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检测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和初始误块率。
对于某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基站设备可以检测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以下简称为:MCS)和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Initial Block Error Rate,以下简称为:IBLER)。需要说明的是,在GSM系统中,基站设备可以为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在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和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基站设备可以为NodeB;在LTE系统中,基站设备可以为演进基站(eNodeB)。
其中,检测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和初始误块率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步骤102、根据检测到的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与第一门限值的关系,以及检测到的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与第二门限值的关系,判断该终端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
基站设备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该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MCS和IBLER来判断该终端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例如:当基站设备检测到该终端发送的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的MCS的阶数小于或等于一预设的门限值A(即第一门限值)时,基站设备判断IBLER是否大于另一预设的门限值B(即第二门限值),若IBLER大于门限值B,则基站设备可以判断出该终端的上行功率受限。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由基站设备检测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MCS和IBLER,并可以根据检测到的MCS和IBLER来判断该UE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地表征UE的上行信号受限的情况。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基站设备检测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MCS。
本步骤中,基站设备对UE进行MCS检测。而检测MCS的过程可以为:基站设备获取该UE发送的每个上行数据包的MCS,并将获取的MCS与一门限值,例如第一门限值,进行比较。
步骤202、若第一预定数量的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MCS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确定出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大于第二门限值,则判断该UE的上行功率受限;其中MCS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是连续的。
若基站设备检测到该UE发送的连续的N1个上行数据包的MCS的阶数小于一预设的第一门限值,则基站设备可以对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进行判断,例如基站设备可以启动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统计,即开始统计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其中,N1为第一预定数量,N1是可配置的,而第一门限值例如可以为1-28,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设备在统计连续的、该UE发送的MCS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的上行数据包的个数时,可以对连续的两个上行数据包的间隔时间不做要求,也可以对连续的两个上行数据包的间隔时间进行限制;对间隔时间进行限制的情况例如可以为:若连续的两个上行数据包的间隔时间大于预设的一门限值,例如第五门限值,则终止本次的统计,重新开始下一次的统计,也就是说,本步骤中,当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连续两个数据包的时间间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一门限值时,可以认为统计有效。
若基站设备没有检测到该UE发送的连续的N1个上行数据包的MCS的阶数小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则说明上行链路稳定,可以不进行后续的IBLER统计,此时可以继续检测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MCS。
具体的,基站设备检测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的方式可以如下:
第一种方式:检测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第一时间周期例如为一预设的时间周期T1;
例如可以为:设置IBLER的统计周期为第一时间周期T1,基站设备根据公式1统计该周期T1内接收到的该UE发送的所有上行数据包的IBLER;其中,
公式1为: IBler = CntCorrect CntCorrect + CntIncorrect ;
CntCorrect表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基站设备解调的正确块数,CntIncorrect表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基站设备解调错误的块数。
第二种方式:检测第二预定数量的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其中,第二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是连续的;第二预定数量为一预设的统计数量;
例如可以为:设置IBLER的统计数量为N2;当启动检测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时,基站设备开始统计解调正确和解调错误的块数,当统计的总块数为N2个时,可以根据公式1统计这些上行数据包的IBLER。该方式中,CntCorrect表示在一个预定的统计数量(N2)中基站设备解调的正确块数,CntIncorrect表示在该预定统计数量中基站设备解调错误的块数。
第三种方式:若在第二时间周期内,接收到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则检测在该第二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
该方式例如可以为:统计在第二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并统计在该第二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数量,若在第二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则认为统计的IBLER有效,将统计的IBLER与第二门限值进行比较;若在第二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数量小于第三门限值,则可以认为统计的IBLER无效,不将统计的IBLER与第二门限值进行比较,那么可以重新统计下一个时间周期内的IBLER,由此循环,直至一个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将统计的IBLER与第二门限值进行比较。其中,第二时间周期为一预设的时间周期,可以与前述的第一时间周期相等,也可以与第一时间周期不等。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式中,当在周期T2内接收到的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数量足够多时,使用统计的周期T2内的IBLER作为检测到的IBLER,由此可以提高在周期T2内检测IBLER的准确性,进而使得由该IBLER判断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的结果也更加准确。
基站设备检测到IBLER后,可以将检测到的IBLER值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进行比较;若IBLER大于该第二门限值,则说明上行链路不够稳定,基站设备可以判断该UE的上行功率受限;若IBLER小于或等于该第二门限值,则说明上行链路稳定,此时可以开始下一个周期的IBLER统计。其中,该第二门限值例如可以为0-1,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进一步地,在基站设备检测到该UE的上行功率受限后,可以触发该UE进行切换,由此降低UE的掉话率。
步骤203、若判断出UE的上行功率受限,触发该UE进行小区切换。
例如,在基站设备判断到该UE的上行功率受限后,可以触发该UE进行间隙性邻区(GAP)测量,对异频或异系统邻区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若信号质量满足要求(例如满足触发切换的事件),则触发该UE进行小区切换。该GAP测量可以为异频GAP测量,也可以为异系统GAP测量。当本实施例应用在异频网络时,该GAP测量为异频GAP测量;当本实施例应用在异系统时,该GAP测量为异系统GAP测量。
当该UE上报的测量报告满足要求时,可以由基站设备判决发起切换。
其中,上述方法中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B、在基站设备检测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时,基站设备继续检测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MCS;
步骤202C、若基站设备检测到第三预定数量的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MCS的阶数大于第四门限值,则可以停止检测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即停止步骤202中获取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的动作。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大于第四门限值的第三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是连续的。其中,该第三预定数量与前述的第一预定数量是独立的两个参数,可以根据需要分别配置;第四门限值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且第四门限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
增加了上述步骤202B和步骤202C后,当基站设备检测到某一UE发送的、连续的第三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的MCS的阶数大于第三门限值时,表示当前该UE的上行链路稳定,可以不进行小区的切换,由此也就可以不进行上行数据包的IBLER统计。而步骤202B和步骤202C是可选的,在图中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种实施例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步骤202可以由以下步骤202’替换;步骤202’为:
若在预设时间内,第一预定数量的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MCS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确定出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大于第二门限值,则判断该UE的上行功率受限。
具体的,步骤202’可以为:针对某一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在一预设的时间段内,如果有一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的MCS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确定出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大于第二门限值,则判断该UE的上行功率受限;其中,MCS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的这些上行数据包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从开始检测的时刻启动一定时器,在定时器没有超时前,若有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的MCS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则基站设备可以对该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IBLER进行判断,以判断该UE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其中,基站设备对上行数据包的IBLER的判断过程参见上述步骤202中的描述。
本实施例可以采用MCS和IB LER作为上行功率受限的判断标准。即当一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的MCS的阶数低于第一门限值,并且IBLER在此后的一预设长度的时间内高于第二门限值时,基站设备确定出UE的上行功率受限,可以对该UE执行小区切换。其中,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检测MCS和IBLER能够准确表征UE的上行信号受限的情况,能够在发现UE的上行链路受限时及时发起切换,降低UE的掉话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检测单元31和判断单元33。
检测单元31用于检测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和初始误块率。
判断单元33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与第一门限值的关系,以及检测到的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与第二门限值的关系,判断终端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
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参见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检测单元检测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MCS和IBLER,判断单元可以根据检测到的MCS和IBLER来判断该UE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地表征UE的上行信号受限的情况。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功率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
判断单元33具体可以用于:若第一预定数量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确定出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大于第二门限值,判断出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受限;其中,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是连续的。进一步的,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中连续的两个上行数据包的间隔时间可以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五门限值,也就是说,在统计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的连续的上行数据包的数量时,当连续两个数据包的时间间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一门限值时,可以认为统计有效。
或者,判断单元33具体可以用于:若在预设时间内,第一预定数量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确定出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大于第二门限值,判断出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受限。
检测单元31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初始误块率的误块率检测单元311。该误块率检测单元311包括:第一检测子单元3111、第二检测子单元3113或第三检测子单元3115。
第一检测子单元3111用于检测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第二检测子单元3113用于检测第二预定数量的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所述第二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是连续的。第三检测子单元3115用于若在第二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则检测在所述第二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
进一步的,检测单元31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调制编码方式的编码方式检测单元313。
编码方式检测单元313还用于:在误块率检测单元311检测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时,检测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
误块率检测单元311还用于:若编码方式检测单元313检测到第三预定数量的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大于第四门限值,停止检测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行功率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触发单元35。
触发单元35用于若判断单元33判断出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受限,触发该终端进行小区切换。
具体的,触发单元35可以用于:若判断单元33判断出该终端的上行功率受限,触发间隙性邻区测量,以进行小区切换;所述间隙性邻区测量为异频间隙性邻区测量或异系统间隙性邻区测量。
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参见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检测单元检测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MCS和IBLER,判断单元可以根据检测到的MCS和IBLER来判断上行功率是否受限,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地表征UE的上行信号受限的情况;并且触发单元能够在发现UE的上行链路受限时及时发起切换,降低UE的掉话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设备,该基站设备包括图3或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任一上行功率检测装置。
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参见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基站设备检测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MCS和IBLER,并可以根据检测到的MCS和IBLER来判断该UE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从而能够比较准确地表征UE的上行信号受限的情况;并且基站设备能够在发现UE的上行链路受限时及时发起切换,降低UE的掉话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可以应用于异系统或LTE系统的异频网络中。例如,UMTS(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3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或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是一个2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称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的异系统,UE可以从LTE切换到UMTS或GSM。而异频网络可以指在一个系统中包括有不同的频段。根据频段可以分为多个小区,一个UE可以从一个小区切换到另一个小区。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的通信网络中,例如,任何需要对终端的上行功率情况进行判断的场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上行功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和初始误块率;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与第一门限值的关系,以及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与第二门限值的关系,判断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与第一门限值的关系,以及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与第二门限值的关系,判断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包括:
若第一预定数量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且确定出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判断出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受限;
其中,所述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的所述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是连续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中连续的两个上行数据包的间隔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五门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与相应门限的关系,以及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与相应门限的关系,判断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包括:
若在预设时间内,第一预定数量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且确定出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判断出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受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检测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
检测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或者,
检测第二预定数量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所述第二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是连续的;或者,
若在第二时间周期内,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则检测在所述第二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时,检测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
若第三预定数量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大于第四门限值,则停止检测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
其中,所述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大于第四门限值的所述第三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是连续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判断出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受限,触发所述终端进行小区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所述终端进行小区切换包括:
触发所述终端进行间隙性邻区测量,以进行小区切换;所述间隙性邻区测量为异频间隙性邻区测量或异系统间隙性邻区测量。
9.一种上行功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和初始误块率;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与第一门限值的关系,以及检测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与第二门限值的关系,判断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是否受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若第一预定数量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且确定出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判断出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受限;
其中,所述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小于第一门限值的所述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是连续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中连续的两个上行数据包的间隔时间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五门限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若在预设时间内,第一预定数量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且确定出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判断出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受限。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初始误块率的误块率检测单元;所述误块率检测单元包括:
第一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在第一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或者
第二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第二预定数量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所述第二预定数量的上行数据包是连续的;或者
第三检测子单元,用于若在第二时间周期内,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则检测在所述第二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
14.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调制编码方式的编码方式检测单元和用于检测初始误块率的误块率检测单元;
所述编码方式检测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误块率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时,检测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误块率检测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编码方式检测单元检测到第三预定数量的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调制编码方式的阶数大于第四门限值,停止检测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的初始误块率。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触发单元,用于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受限,触发所述终端进行小区切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终端的上行功率受限,触发所述终端进行间隙性邻区测量,以进行小区切换;所述间隙性邻区测量为异频间隙性邻区测量或异系统间隙性邻区测量。
17.一种基站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9-16任一所述的上行功率检测装置。
CN201110044821.1A 2011-02-23 2011-02-23 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Active CN102088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4821.1A CN102088725B (zh) 2011-02-23 2011-02-23 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EP12749477.1A EP2667654B1 (en) 2011-02-23 2012-02-23 Uplink power det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equipment
JP2013554784A JP5632546B2 (ja) 2011-02-23 2012-02-23 アップリンク電力検出方法、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PCT/CN2012/071508 WO2012113337A1 (zh) 2011-02-23 2012-02-23 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AU2012220195A AU2012220195B2 (en) 2011-02-23 2012-02-23 Metho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uplink power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US13/974,496 US9326200B2 (en) 2011-02-23 2013-08-23 Metho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uplink power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US15/076,075 US9973985B2 (en) 2011-02-23 2016-03-21 Method for cell handover,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4821.1A CN102088725B (zh) 2011-02-23 2011-02-23 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8725A true CN102088725A (zh) 2011-06-08
CN102088725B CN102088725B (zh) 2015-01-21

Family

ID=44100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4821.1A Active CN102088725B (zh) 2011-02-23 2011-02-23 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326200B2 (zh)
EP (1) EP2667654B1 (zh)
JP (1) JP5632546B2 (zh)
CN (1) CN102088725B (zh)
AU (1) AU2012220195B2 (zh)
WO (1) WO2012113337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3337A1 (zh) * 2011-02-23 2012-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CN103634858A (zh) * 2012-08-24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的切换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切换系统
CN103634865A (zh) * 2012-08-27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的切换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切换系统
CN103929785A (zh) * 2013-01-15 2014-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小区信道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350789A (zh) * 2014-05-09 2015-02-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功率调节装置及方法
CN104507112A (zh) * 2014-12-29 2015-04-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Mcs门限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基站
CN104662828A (zh) * 2012-07-09 2015-05-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发射功率失衡的情形中为响应帧进行的调制编码方案选择
CN107517470A (zh) * 2016-06-17 2017-12-26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0753375A (zh) * 2018-07-23 2020-02-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链路切换控制方法、终端及基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28555A1 (en) * 2012-08-14 2014-02-20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imbalance compensation
JP5894105B2 (ja) * 2013-04-04 2016-03-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867098B2 (en) * 2014-05-29 2018-01-09 T-Mobile Usa, Inc. Wi-Fi calling using SIP-IMS handset and evolved packet data gateway
US10686637B2 (en) * 2015-02-20 2020-06-16 Nec Corporation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EP3266245B1 (en) * 2015-03-02 2020-10-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etwork node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determining a mobility criterion
KR102512849B1 (ko) 2016-09-29 2023-03-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측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8188729A1 (en) * 2017-04-11 2018-10-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triggered cell handover control
CN107276724B (zh) * 2017-06-29 2020-04-07 沈阳理工大学 基于事件触发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编码器及其编码方法
US11671885B2 (en) * 2019-10-03 2023-06-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striction based handov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543A (zh) * 2000-06-29 2002-01-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01141157A (zh) * 2006-09-08 2008-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1340213A (zh) * 2007-07-06 2009-01-07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发送端
WO2010083646A1 (zh) * 2009-01-22 2010-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用户设备上行覆盖能力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873603A (zh) * 2009-04-22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基站覆盖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34676A1 (en) * 2005-04-15 2006-10-1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ng a mobil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7028637A (ja) 2005-07-19 2007-0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上りリンク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070076696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Yafan An Use of SIP messages for location services
JP5100745B2 (ja) 2007-03-01 2012-12-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KR100985158B1 (ko) * 2008-04-16 2010-10-05 주식회사 세아네트웍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EP2234308A1 (en) * 2009-03-23 2010-09-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transmission mode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44720B2 (en) * 2009-04-24 2012-03-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ower limited users
CA2770701C (en) * 2009-08-12 2017-03-1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daptat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a relay network
CN101711054B (zh) * 2009-12-21 2012-05-02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KR101607129B1 (ko) * 2010-01-28 2016-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88725B (zh) 2011-02-23 2015-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543A (zh) * 2000-06-29 2002-01-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01141157A (zh) * 2006-09-08 2008-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01340213A (zh) * 2007-07-06 2009-01-07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发送端
WO2010083646A1 (zh) * 2009-01-22 2010-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用户设备上行覆盖能力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873603A (zh) * 2009-04-22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基站覆盖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3337A1 (zh) * 2011-02-23 2012-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US9326200B2 (en) 2011-02-23 2016-04-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uplink power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US9973985B2 (en) 2011-02-23 2018-05-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ell handover,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662828B (zh) * 2012-07-09 2018-09-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发射功率失衡的情形中为响应帧进行的调制编码方案选择
CN104662828A (zh) * 2012-07-09 2015-05-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发射功率失衡的情形中为响应帧进行的调制编码方案选择
CN103634858B (zh) * 2012-08-24 2017-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的切换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切换系统
CN103634858A (zh) * 2012-08-24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的切换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切换系统
CN103634865A (zh) * 2012-08-27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的切换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切换系统
CN103929785A (zh) * 2013-01-15 2014-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小区信道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350789A (zh) * 2014-05-09 2015-02-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功率调节装置及方法
US9794889B2 (en) 2014-05-09 2017-10-17 Huawei Device Co., Ltd. Pow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507112B (zh) * 2014-12-29 2018-02-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Mcs门限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基站
CN104507112A (zh) * 2014-12-29 2015-04-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Mcs门限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基站
CN107517470A (zh) * 2016-06-17 2017-12-26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7517470B (zh) * 2016-06-17 2021-01-1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0753375A (zh) * 2018-07-23 2020-02-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链路切换控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753375B (zh) * 2018-07-23 2021-11-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链路切换控制方法、终端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2220195B2 (en) 2015-04-09
AU2012220195A1 (en) 2013-10-03
CN102088725B (zh) 2015-01-21
EP2667654A1 (en) 2013-11-27
JP2014512717A (ja) 2014-05-22
EP2667654A4 (en) 2014-04-23
JP5632546B2 (ja) 2014-11-26
US20160205597A1 (en) 2016-07-14
WO2012113337A1 (zh) 2012-08-30
US20130336288A1 (en) 2013-12-19
US9973985B2 (en) 2018-05-15
EP2667654B1 (en) 2018-01-17
US9326200B2 (en) 2016-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8725A (zh) 上行功率检测方法、装置和基站设备
CN103167551B (zh) 一种用户设备ue上报测量结果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076010B (zh) 无线电通信终端、通信方法和无线电通信系统
CN103167534B (zh) 通信事件的测量处理方法与装置、用户设备
KR20180070550A (ko) 거주 셀을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702378A (zh) 一种lte小区的语音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EP3324673B1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CN101860867A (zh) 一种优化小区参考符号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781093A (zh) 基于虚拟切换的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和终端
CN103814620B (zh) 调整随机接入参数的方法及设备
EP2677803A1 (en) Activation method of capacity stations and device and system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3636247A (zh) 异频邻区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测量方法及装置
EP3361776A1 (en)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switch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equipment and evolved node b
CN103428790B (zh) 小区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EP2890210B1 (en) Method for state transition and network device
CN101730133A (zh) 事件触发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72916A (zh) 邻小区关系的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04823482B (zh) 一种终端的切换方法和基站及系统
CN101808329B (zh) 调整prach信道密度的方法和基站
CN104066105B (zh) 干扰抑制方法、宏基站、微基站及系统
CN102264091A (zh) 在终端执行l3平滑的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616288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685926A (zh) 反馈信息的方法和无线网络控制结点
CN105376820A (zh) 小区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4348565B (zh) 干扰小区检测方法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