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8445A - 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8445A
CN102088445A CN 200910242044 CN200910242044A CN102088445A CN 102088445 A CN102088445 A CN 102088445A CN 200910242044 CN200910242044 CN 200910242044 CN 200910242044 A CN200910242044 A CN 200910242044A CN 102088445 A CN102088445 A CN 102088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tabulation
cscf
selected content
territ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420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8445B (zh
Inventor
廖洪銮
彭晋
吴亦川
张云飞
于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24204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884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88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8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MS网络中的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系统和装置,预先在IMS网络中设置Content AS、Content TS和Content DS;UE向Content AS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UE选择自身所需的内容,并将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携带在内容获取请求中发送给Content AS;Content AS为UE选择Content TS,并通知UE;UE连接至所选择的Content TS,并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所选择Content TS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并将其与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发送给UE;UE与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建立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应用本发明所述方案,能够较好地实现IMS网络与点对点技术的融合。

Description

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IMS,IPMultimedia Core Network Subsystem)网络中的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IMS网络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能够提供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能够满足终端更新颖、更多样化的业务需求,而且,能够解决移动与固网的融合问题,以及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差异化业务的融合问题。
点对点(P2P,peer-to-peer)技术是互连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P2P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交换方式。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数据的分发采用专门的服务器,所有的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均从该服务器获取数据,受服务器的中央控制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处理能力、内存大小以及网络带宽等因素的限制,服务器可同时服务的UE的数量将非常有限,可扩展性很差。而P2P技术中,每个UE不但可以从服务器上得到服务,而且还可以从其它UE上得到服务,并可以为其它UE提供服务。这样,就解决了现有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而现有IMS网络均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所以,希望能够将P2P技术应用到IMS网络中,实现两者的融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较好的融合方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MS网络中的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IMS网络与P2P技术的融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MS网络中的点对点技术实现系统,能够较好地实现IMS网络与P2P技术的融合。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内容应用服务器以及内容索引服务器,能够较好地实现IMS网络与P2P技术的融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的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预先在IMS网络中设置内容应用服务器Content AS、内容索引服务器Content TS以及内容数据服务器Content DS;该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UE向所述Content AS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
所述UE从获取到的内容列表中选择自身所需的内容,并将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携带在内容获取请求中发送给所述Content AS;所述Content AS为所述UE选择一个Content TS,并通知所述UE;
所述UE连接至所选择的Content TS,并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
所选择Content TS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并将所述UE列表以及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发送给所述UE;
所述UE与所述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建立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的点对点技术实现系统,包括:
用户终端UE,用于向内容应用服务器Content AS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并从获取到的内容列表中选择自身所需的内容,将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携带在内容获取请求消息中发送给所述Content AS;在接收到所述Content AS选择的内容索引服务器Content TS后,与所述Content TS建立连接,并向所述ContentTS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在接收到所述Content TS返回的UE列表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内容数据服务器Content DS后,与所述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所述Content DS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并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
所述Content AS,用于向所述UE返回内容列表,并为所述UE选择一个Content TS,通知所述UE;
所述Content TS,用于与所述UE建立连接,并在接收到所述UE的请求后,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与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并将所述UE列表以及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发送给所述UE;
所述Content DS,用于与所述UE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供所述UE进行数据下载。
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向内容应用服务器Content AS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并从获取到的内容列表中选择自身所需的内容,将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携带在内容获取请求中发送给所述Content AS;
请求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Content AS选择的内容索引服务器Content TS后,与所述Content TS建立连接,并向所述Content TS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
建立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Content TS返回的UE列表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内容数据服务器Content DS后,与所述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所述Content DS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并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
一种内容应用服务器,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终端UE的请求,向所述UE返回内容列表;
选择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所述UE的内容获取请求后,为所述UE选择一个内容索引服务器Content TS,并通知所述UE。
一种内容索引服务器,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与用户终端UE建立连接,并接收到所述UE的获取UE列表请求;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并将所述UE列表以及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内容数据服务器Content DS发送给所述UE。
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首先,UE向Content AS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然后,UE从获取到的内容列表中选择自身所需的内容,并将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携带在内容获取请求中发送给Content AS,Content AS为UE选择一个Content TS,并通知UE;之后,UE连接至所选择的Content TS,并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所选择Content TS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并将UE列表以及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发送给UE;最后,UE与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建立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通过这种方式,较好地实现了IMS网络与P2P技术的融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设置有Content AS、Content TS以及Content DS的IMS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IMS网络中的P2P技术实现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IMS网络中的点对点技术实现系统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户终端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内容应用服务器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内容索引服务器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IMS网络中的P2P技术实现方案。预先在IMS网络中设置内容应用服务器(Content AS)、内容索引服务器(Content TS)以及内容数据服务器(Content DS),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设置有Content AS、Content TS以及Content DS的IMS网络结构示意图。通常,只设置一个Content AS,而Content TS和Content DS的数量则通常大于一个,多为十几或几十个,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其中,Content AS服务器主要用于协同IMS网络中已有的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P-CSCF,Proxy-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以及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S-CSCF,Service-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等网元完成UE的授权验证以及注册等过程,并为UE提供内容列表,解析UE所接入的P-CSCF域,为UE返回相应的Content TS等;Content TS的功能大致相当于现有P2P技术中的跟踪(Tracker)服务器,用于维护不同内容的UE列表等;Content DS主要用于以分片的形式向UE提供数据。
基于图1所示网络结构,本发明所述方案的具体实现包括:首先,UE向所述Content AS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然后,UE从获取到的内容列表中选择自身所需的内容,并将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携带在内容获取请求消息中发送给Content AS;Content AS为UE选择一个Content TS,并通知UE;之后,UE连接至所选择的Content TS,并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所选择的Content TS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并将生成的UE列表以及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发送给UE;最后,UE与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建立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IMS网络中的P2P技术实现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UE通过IMS网络向Content AS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
本步骤中,UE通过IMS网络中的P-CSCF以及S-CSCF等网元向Content AS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
在实际应用中,可将所述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的信息承载在现有IMS网络中的登记(Register)消息的消息体(body)部分。本步骤的具体实现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步骤22:Content AS将自身预先保存的内容列表通过IMS网络返回给UE。
Content AS中预先保存有内容列表,用于记录可向UE提供的内容信息。比如,P2P技术可应用于流媒体业务以及文件下载业务中,那么,对应的内容列表则分别用于记录可向UE提供的可观看的流媒体节目信息以及可供用户下载的文件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Content AS可将内容列表承载在IMS网络中已有的200OK回复消息的body部分发送给UE。
步骤23:UE从获取到的内容列表中选择自身所需的内容,并将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携带在内容获取请求中通过IMS网络发送给Content AS。
本步骤中,UE首先从获取到的内容列表中选择自身所需,即感兴趣的内容,然后,通过IMS网络中的P-CSCF以及S-CSCF等网元向Content AS发送内容获取请求,所述内容获取请求中携带有UE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
另外,在实际应用,可将上述内容获取请求承载在IMS网络中已有的邀请(Invite)消息的body部分。
步骤24:Content AS为UE选择一个Content TS,并通过IMS网络通知给UE。
Content AS接收到来自UE的内容获取请求后,解析出其中的Via字段,该字段用于记录UE接入了哪些网元,通过Via字段,确定出UE接入的P-CSCF,将管辖该确定出的P-CSCF域的Content TS作为所选择的Content TS,并将该Content TS通过IMS网络通知给UE。
Content AS中会维护有整个IMS网络中的各Content TS的状态信息表,如下所示:
  Content TS标识   管辖的P-CSCF域   服务器状态
  ××   ××   ××
表一 各Content TS的状态信息表
一个Content TS负责管辖一个或多个P-CSCF域,通过查询上述状态信息表,Content AS即可获知UE所接入的P-CSCF域所属的Content TS,并将该Content TS作为所选择的Content TS,将其IP地址以及端口信息承载在IMS网络中已有的200OK回复消息的body部分通知给UE。
步骤25:UE连接至所选择的Content TS,并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
UE根据接收自Content AS的所选择的Content TS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连接至所选择的Content TS,并向所选择的Content TS发送获取UE列表请求,其中携带有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以及UE接入的P-CSCF域。其中,UE可通过发送P-CSCF域名或P-CSCF域的IP地址的方式,来表明自己所接入的P-CSCF域。
另外,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即是指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UE的列表,具体来说,如果UE希望观看流媒体节目,那么所述UE列表则是指当前有哪些UE正在观看UE所选择的流媒体节目,如果UE希望下载某一文件,那么所述UE列表则是指当前有哪些UE正在下载UE所选择的文件。
步骤26:所选择的Content TS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并将生成的UE列表以及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发送给UE。
每个Content TS中可预先保存一个P-CSCF域优先级表,用于说明哪些P-CSCF域属于邻近域,具体哪些P-CSCF域算为邻近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本步骤中,所选择的Content TS确定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所有UE,即之前所提到的所有正在观看UE所选择的流媒体节目的UE或所有正在下载UE所选择的文件的UE,按照传统的P2P技术中的处理方式,Content TS会根据这些UE生成UE列表,但本实施例中,为了使UE能够获取更好的服务质量、提高数据共享效率,并避免过多的跨网跨域流量,可按照以下策略对这些UE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1)从相关的所有UE中选择出与UE接入的P-CSCF相同,且上传带宽符合要求的UE,利用选择出的UE生成UE列表;这里所提到的上传带宽符合要求,是指未使用的上传带宽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该阈值的具体取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2)另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UE进行数据下载,UE列表中的UE数目通常不能过少,所以,如果按照步骤1)中生成的UE列表中的UE数不符合要求,可进一步从上述P-CSCF域优先级表中,找出与UE接入的P-CSCF域属于邻近域的P-CSCF域,并将这些P-CSCF域中上传带宽符合要求,且与UE选择的内容相关的UE补入到UE列表中。
3)如果补充后的UE列表中的UE数仍不符合要求,则可将与UE接入的P-CSCF域不属于邻近域,但距离比较近,即距离符合要求的P-CSCF域中上传带宽符合要求,且与UE选择的内容相关的UE补入到UE列表中。如何确定距离是否符合要求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4)如果再次补充后的UE列表中的UE数仍不符合要求,则从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所有UE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上传带宽符合要求,且仍未被选入到所述UE列表中的UE,补入到UE列表中。
按照上述方式最终生成UE列表后,Content TS将生成的UE列表,包括各UE的IP地址和端口,以及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的IP地址和端口发送给UE。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5和26在具体实现时不经过IMS网络体系,直接采用私用的P2P协议。
步骤27:UE与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并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进一步包括图2所示271、272、273、274和275等子步骤,其中子步骤271、272和273的具体实现均为标准的IMS网络流程,而子步骤274和275的具体实现则不经过IMS网络体系,直接采用私有的P2P协议。步骤27的具体实现为本领域公知,不再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为降低Content DS的负载,UE可优先从UE列表中的各UE下载数据,当UE列表中的各UE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带宽时,再从所选择的Content DS下载数据。
另外,UE还可定期地向Content TS发送心跳(Keepalive)消息,并在该Keepalive消息中携带自身的上传带宽情况,以便Content TS及时了解各UE的上传带宽情况,从而在生成UE列表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UE。
后续,当流媒体节目观看完毕或文件下载完毕后,UE按照现有方式退出即可。
基于上述方法,图3为本发明IMS网络中的点对点技术实现系统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UE31,用于向Content AS 32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并从获取到的内容列表中选择自身所需的内容,将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携带在内容获取请求消息中发送给Content AS 32;在接收到Content AS 32选择的Content TS 33后,与Content TS 33建立连接,并向Content TS 33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在接收到Content TS 33返回的UE列表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 34后,与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Content DS 34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并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
Content AS 32,用于向UE 31返回内容列表,并为UE 31选择一个ContentTS 33,通知UE 31;
Content TS 33,用于与UE 31建立连接,并在接收到UE 31的请求后,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UE 31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并将所述UE列表以及UE31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 34发送给UE 31;
Content DS 34,用于与UE 31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供UE 31进行数据下载。
图4为本发明用户终端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获取单元41,用于向Content AS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并从获取到的内容列表中选择自身所需的内容,将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携带在内容获取请求中发送给Content AS;
请求单元42,用于在接收到Content AS所选择的Content TS后,与ContentTS建立连接,并向Content TS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
建立单元43,用于在接收到Content TS返回的UE列表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后,与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Content DS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并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
另外,图4所示用户终端中还可进一步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44,用于定期向Content TS发送Keepalive消息,并在所述Keepalive消息中携带有用户终端的上传带宽情况。
建立单元43优先从UE列表中的各UE下载数据,当UE列表中的各UE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带宽时,再从所选择的Content DS下载数据。
图5为本发明内容应用服务器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51,用于根据UE的请求,向UE返回内容列表;
选择单元52,用于在接收到来自UE的内容获取请求后,为UE选择一个Content TS,并通知UE。
其中,选择单元52中进一步包括:
解析子单元521,用于解析出内容获取请求中的Via字段,根据所述Via字段确定UE接入的P-CSCF域;
通知子单元522,用于将管辖P-CSCF域的Content TS通知给UE。
图6为本发明内容索引服务器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61,用于与UE建立连接,并接收UE的获取UE列表请求;
生成单元62,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并将UE列表以及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发送给UE。
其中,生成单元62中进一步包括:
生成子单元621,用于提取来自UE的获取UE列表请求中携带的UE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以及UE接入的P-CSCF域,确定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所有UE,并从中选择出与UE接入的P-CSCF域相同,且上传带宽符合要求的UE,利用选择出的UE生成UE列表;确定UE列表中的UE数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则找出与UE接入的P-CSCF域属于邻近域的P-CSCF域,并将所找出的P-CSCF域中上传带宽符合要求,且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UE补入到UE列表中;确定补入后的UE列表中的UE数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则将与UE接入的P-CSCF域不属于邻近域,但距离符合要求的P-CSCF域中上传带宽符合要求,且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UE补入到UE列表中;确定再次补入后的UE列表中的UE数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则从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所有UE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上传带宽符合要求,且未被选入到所述UE列表中的UE,补入到UE列表中;
发送子单元622,用于将UE列表以及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发送给UE。
图3、4、5和6所示系统和装置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流程请参照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总之,采用本发明的方案,较好地实现了IMS网络与P2P技术的融合;而且,本发明所述方案既能够发挥P2P技术的优势,又不会对现有IMS网络造成冲击;另外,本发明所述方案在生成UE列表时,采用了一定的筛选策略,从而使得UE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并提高了数据共享效率和避免了过多的跨网跨域流量。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的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在IMS网络中设置内容应用服务器Content AS、内容索引服务器Content TS以及内容数据服务器Content DS;该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UE向所述Content AS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
所述UE从获取到的内容列表中选择自身所需的内容,并将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携带在内容获取请求中发送给所述Content AS;所述Content AS为所述UE选择一个Content TS,并通知所述UE;
所述UE连接至所选择的Content TS,并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
所选择Content TS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并将所述UE列表以及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发送给所述UE;
所述UE与所述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建立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ntent AS为所述UE选择一个Content TS包括:
所述Content AS解析出所述内容获取请求中的Via字段,根据所述Via字段确定所述UE接入的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P-CSCF域,将管辖所述P-CSCF域的Content TS作为所选择的Content T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包括:
所述UE向所选择的Content TS发送获取UE列表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以及所述UE接入的P-CSCF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择Content TS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包括:
所选择的Content TS确定与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所有UE,并从中选择出与所述UE接入的P-CSCF域相同,且上传带宽符合要求的UE,利用选择出的UE生成UE列表;
确定所述UE列表中的UE数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则找出与所述UE接入的P-CSCF域属于邻近域的P-CSCF域,并将所找出的P-CSCF域中上传带宽符合要求,且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UE补入到所述UE列表中;
确定补入后所述UE列表中的UE数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则将与UE接入的P-CSCF域不属于邻近域,但距离符合要求的P-CSCF域中上传带宽符合要求,且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UE补入到所述UE列表中;
确定再次补入后所述UE列表中的UE数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则从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所有UE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上传带宽符合要求,且仍未被选入到所述UE列表中的UE,补入到所述UE列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与所述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并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包括:
所述UE优先从所述UE列表中的各UE下载数据,当所述UE列表中的各UE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带宽时,再从所选择的Content DS下载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UE定期向所述Content TS发送心跳Keepalive消息,并在所述Keepalive消息中携带自身的上传带宽情况。
7.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的点对点技术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终端UE,用于向内容应用服务器Content AS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并从获取到的内容列表中选择自身所需的内容,将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携带在内容获取请求消息中发送给所述Content AS;在接收到所述Content AS选择的内容索引服务器Content TS后,与所述Content TS建立连接,并向所述ContentTS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在接收到所述Content TS返回的UE列表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内容数据服务器Content DS后,与所述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所述Content DS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并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
所述Content AS,用于向所述UE返回内容列表,并为所述UE选择一个Content TS,通知所述UE;
所述Content TS,用于与所述UE建立连接,并在接收到所述UE的请求后,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与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并将所述UE列表以及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发送给所述UE;
所述Content DS,用于与所述UE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供所述UE进行数据下载。
8.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向内容应用服务器Content AS注册并获取内容列表,并从获取到的内容列表中选择自身所需的内容,将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携带在内容获取请求中发送给所述Content AS;
请求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Content AS选择的内容索引服务器Content TS后,与所述Content TS建立连接,并向所述Content TS请求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
建立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Content TS返回的UE列表以及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内容数据服务器Content DS后,与所述UE列表中的各UE以及所述Content DS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并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用户终端中进一步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定期向所述Content TS发送心跳Keepalive消息,并在所述Keepalive消息中携带所述用户终端的上传带宽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单元优先从所述UE列表中的各UE下载数据,当所述UE列表中的各UE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带宽时,再从所选择的Content DS下载数据。
11.一种内容应用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终端UE的请求,向所述UE返回内容列表;
选择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所述UE的内容获取请求后,为所述UE选择一个内容索引服务器Content TS,并通知所述UE。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容应用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包括:
解析子单元,用于解析出所述内容获取请求中的Via字段,根据所述Via字段确定所述UE接入的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P-CSCF域;
通知子单元,用于将管辖所述P-CSCF域的Content TS通知给所述UE。
13.一种内容索引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与用户终端UE建立连接,并接收到所述UE的获取UE列表请求;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策略,生成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UE列表,并将所述UE列表以及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内容数据服务器Content DS发送给所述UE。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容索引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生成子单元,用于提取来自所述UE的获取UE列表请求中携带的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的标识以及所述UE接入的P-CSCF域,确定与所述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所有UE,并从中选择出与所述UE接入的P-CSCF域相同,且上传带宽符合要求的UE,利用选择出的UE生成UE列表;确定所述UE列表中的UE数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则找出与所述UE接入的P-CSCF域属于邻近域的P-CSCF域,并将所找出的P-CSCF域中上传带宽符合要求,且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UE补入到所述UE列表中;确定补入后所述UE列表中的UE数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则将与UE接入的P-CSCF域不属于邻近域,但距离符合要求的P-CSCF域中上传带宽符合要求,且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UE补入到所述UE列表中;确定再次补入后所述UE列表中的UE数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则从与UE所选择的内容相关的所有UE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上传带宽符合要求,且未被选入到所述UE列表中的UE,补入到所述UE列表中;
发送子单元,用于将所述UE列表以及UE所选择的内容对应的Content DS发送给所述UE。
CN 200910242044 2009-12-03 2009-12-03 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系统和装置 Active CN1020884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42044 CN102088445B (zh) 2009-12-03 2009-12-03 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系统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42044 CN102088445B (zh) 2009-12-03 2009-12-03 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8445A true CN102088445A (zh) 2011-06-08
CN102088445B CN102088445B (zh) 2013-03-20

Family

ID=44100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42044 Active CN102088445B (zh) 2009-12-03 2009-12-03 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8844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8044A (zh) * 2011-11-16 2013-05-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内容分发业务会话管理方法及系统、设备
CN103166990A (zh) * 2011-12-13 2013-06-1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P2p对等连接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4113511A (zh) * 2013-04-17 2014-10-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接入ims网络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37874B4 (de) * 2005-08-10 2008-07-2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K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Kontrolle und Vergebührung von Peer to Peer-Diensten in einem IP-basiert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
EP1982460B1 (en) * 2006-02-07 2019-04-10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s and enforcing polici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026617B (zh) * 2006-02-18 2010-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ms网络中媒体资源调度方法
CN100486206C (zh) * 2006-08-22 2009-05-0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ims的对等联网共享服务的信令控制方法
CN101141377B (zh) * 2006-09-08 2011-08-17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ims的对等联网缓存服务信令控制方法
CN101505472B (zh) * 2008-02-05 201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数据服务器系统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8044A (zh) * 2011-11-16 2013-05-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内容分发业务会话管理方法及系统、设备
CN103118044B (zh) * 2011-11-16 2015-12-0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内容分发业务会话管理方法及系统、设备
CN103166990A (zh) * 2011-12-13 2013-06-1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P2p对等连接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3166990B (zh) * 2011-12-13 2016-04-2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P2p对等连接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4113511A (zh) * 2013-04-17 2014-10-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接入ims网络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8445B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0720B (zh) 内容定位方法及内容分发网络节点
US9282448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treaming media service
CN101662376B (zh) 基于网际协议电视的信息推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934459B (zh) 在暂停ip电视(iptv)会话时释放互联网协议(ip)多媒体子系统(ims)会话发起协议(sip)、ip-连接性接入网(ip-can)和无线接入网(ran)联网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EP2672678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content sharing
CN100571278C (zh) 在iptv业务中应用终端能力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047637B (zh) 用于预留带宽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20070022200A1 (en) Communication Session Server
US8203989B2 (en) Distributing conten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90147779A1 (en) Methods, iptv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terminal, and iptv control server for iptv bandwidth management
CN101378492B (zh) 一种实现网络录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160295390A1 (en) Centralised capabiity discovery
CN102131114A (zh) 一种播放列表提供方法及系统
KR20090123781A (ko) 멀티캐스트 세션을 통해 수신한 어플리케이션에 기초한 iptv 서비스 이용 방법 및 장치
RU2532263C2 (ru) Интерактивная система iptv и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я в ней контента
CN101247389A (zh) 一种发现流媒体业务的方法和系统以及业务发现装置
CN101990113B (zh) 内容上行方法及内容交付功能实体
CN102571409B (zh) 一种用于实现业务跨终端使用的业务请求管理系统及方法
US2013023599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CN102088445B (zh) 点对点技术实现方法、系统和装置
Sánchez-Esguevillas et al. IMS: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ternet-protocol-based multimedia services
CN101998145A (zh) 一种提高移动终端单播服务质量的内容分发方法及系统
CN101989977B (zh) 富媒体实时业务实现的方法、设备、服务器和系统
US11425087B2 (en) Network assistance in DASH using DNS
CN101626396A (zh) 多用户业务建立和控制通道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