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9379A - 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 - Google Patents

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9379A
CN102079379A CN2010102851823A CN201010285182A CN102079379A CN 102079379 A CN102079379 A CN 102079379A CN 2010102851823 A CN2010102851823 A CN 2010102851823A CN 201010285182 A CN201010285182 A CN 201010285182A CN 102079379 A CN102079379 A CN 102079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marine
boat body
overwater
boat
flight d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51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明
Original Assignee
朱惠芬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朱惠芬 filed Critical 朱惠芬
Priority to CN2010102851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793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79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93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其结构是由水上船体、水下船体和潜艇组成,水上船体的顶部是飞行甲板,水下船体垂直设置在水上船体的底部,水下船体至少是成对设置,位于水下船体两侧的水上船体底部设置有密封天窗,潜艇停靠在密封天窗的下方,密封天窗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机,升降机的钢索与潜艇连接,位于密封天窗的上方,飞行甲板的底部设置有导弹吊装起重机,飞行甲板上设置有舰载机弹射器,水上船体的两侧设置防空武器舱,防空武器舱的下方设置有鱼雷防护网,鱼雷防护网通过升降机升降,水下船体的底部设置有压载舱,压载舱的上方是动力舱,通过压载舱的载荷控制母舰的升降,飞行甲板的中间设置舰岛。

Description

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海上军事装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和潜艇是两种作战平台,航母主要是以舰载机为攻击武器,潜艇主要是以鱼类和潜射导弹为攻击武器,通常是潜艇与航母外加护卫舰、导弹驱逐舰等其他舰只组成航母战斗群,进行外海或远洋作战,但是,以航母组成的战斗群开展的战争只有美国发动的海湾战争,此外,航母战斗群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威慑,中国没有航母,所以经常受到美国航母的骚扰和威胁。目前中国的海军虽然拥有数量可观的各种舰只,但是真要与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对抗,战力还是显得单薄。航母是海上移动的机场,由于中国没有航母所以中国的南海众多岛屿被周边邻国强占,我们却无能为力,通过武力收复没有空中支援损失将是严重的,所以中国急需建造自己的航母,在我们的国防防卫原则下守住我们自己的领海是当务之急。我国有较多的各种潜艇,包括核动力和常规动力潜艇,潜艇的作战方式也是防卫性,在国家受到侵略威胁时保持二次打击的能力,目前,潜艇传统的使用方式是潜艇在执行任务后必须进港,在陆地潜艇基地进行休整和补给燃料、饮用水、食品和弹药,休整和补给时必须浮出水面,执行巡航任务时再下潜,此种方式,潜艇的行踪时时刻刻被敌国的卫星跟踪监视,尤其是常规动力潜艇,在水下巡航一定时间后必须浮上上面进行换气和充电,尽管核动力航母在水下呆的时间长,最少三个月以上,但是,不管在谁呆的时间有多长,总还是要返回基地进行补给,同样也不能逃避卫星的监视。目前还未有任何潜艇能够躲避卫星监视跟踪在海上进行休整和补给的方法。
目前,虽然我国急需航母保卫我们的漫长海岸线和辽阔的南海,但是中国的航母建造走入了一个与国外盲目攀比的误区,那就是与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美国航母进行攀比,梦想拥有与美国的10万吨一样大舰,其实不然,仔细想一想,美国是现代的恐怖主义国家,是战争的制造者,推行的是霸权和炮舰政策,他对别国武力干涉和威胁主要是靠大吨位的航母,是到别的国家门口实战武力,对付小国还可以,对付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就起不到多大作用,2010年6-7月的美韩军演要派华盛顿号航母到中国黄海就是典型的恐怖主义行为,由于黄海是中国近海,航母的进入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所以在中国强烈反对,最终没有敢进来,因为美国知道,航母就是一个移动的机场,是一个典型的活靶子,如果遭到中国的远程火箭炮饱和攻击或遭到反舰导弹攻击必定会沉没或重创。
通过华盛顿航母要到黄海军演这一战例说明,航母不在于它多么坚固,活力多么强大,仅仅用于威慑,关键在有没有,能不能为飞机提供一个可靠的起飞平台,将危险防范于千里之外,航母的保护主要依靠辅助舰只,比如潜艇、导弹护卫舰、扫雷舰、猎潜舰等水面和水下舰只,再就是自身的舰载机和预警机等等。只要能保证航母上的飞机能够起飞那才是航母存在的必要性。
中国实行的国土防御政策,目的在保护中国的领土和领海,又不主动挑衅他国,只要有一个大吨位的海上飞机起飞平台即可,功能赶不上美国并不重要,必要的功能设备可以慢慢增加,慢慢完善,在不断增加航母数量的基础走向成熟,由量变到质变。任何一个国家永远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目前来说不可能赶上美国的造舰水平,因为美国的航母建造技术从二战至今也在不断完善,所以中国造航母不能等,更不能和美国比,中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守住自己的家门口,在守家的基础上尽快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现有技术能力建造适合自己使用的航母。发展潜艇和导弹是中国生已经掌握的优势,通过航母和潜艇的结合进行优势互补是对抗美国现代化航母的必要手段,就是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其结构是由水上船体、水下船体和潜艇组成,水上船体的顶部是飞行甲板,水下船体垂直设置在水上船体的底部,水下船体至少是成对设置,位于水下船体两侧的水上船体底部设置有密封天窗,潜艇停靠在密封天窗的下方,密封天窗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机,升降机的钢索与潜艇连接,位于密封天窗的上方,飞行甲板的底部设置有导弹吊装起重机,飞行甲板上设置有舰载机弹射器,水上船体的两侧设置防空武器舱,防空武器舱的下方设置有鱼雷防护网,鱼雷防护网通过升降机升降,水下船体的底部设置有压载舱,压载舱的上方是动力舱,通过压载舱的载荷控制母舰的升降,飞行甲板的中间设置舰岛。
水下船体的上端穿过水上船体与水上船体的飞行甲板底部连接,水上船体与水下船体之间通过水封门连接。
位于水下船体的外侧,设置有弧形防护板,弧形防护板的下边与水下船体焊接在一起,上边穿过水上船体的底部与飞行甲板底部焊接在一起,弧形防护板上设置有水封门。
本发明的优异效果是:建造本发明的潜航母舰,上部是航空母舰,具有传统航空母舰所具有的水上移动机场作战平台的所有功能,航母的底部设置潜艇的泊位,潜艇可以在航母底下上浮停靠在泊位上,依靠航母的巨大容积仓储功能为潜艇提供和陆地基地一样的后勤保障,而且具有良好的保密性。潜艇停靠后,通过航母底部的天窗为潜艇进行补给或休整或换气充电,包括潜艇的大修,由于上面有航母的掩蔽,潜艇的停靠和潜航都是秘密进行,卫星无法捕捉到潜艇的行踪,不仅为潜艇的海上作战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而且大大提高了潜艇的战斗力和作战范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的断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其结构是由水上船体2、水下船体3和潜艇10组成,水上船体2的顶部是飞行甲板10,水下船体3垂直设置在水上船体2的底部,水下船体3至少是成对设置,位于水下船体3两侧的水上船体2底部设置有密封天窗13,潜艇10停靠在密封天窗13的下方,密封天窗13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机4,升降机4的钢索与潜艇10连接,位于密封天窗13的上方,飞行甲板8的底部设置有导弹吊装起重机6,飞行甲板10上设置有舰载机弹射器7,水上船体2的两侧设置防空武器舱14,防空武器舱14的下方设置有鱼雷防护网9,鱼雷防护网9通过升降机升降,水下船体3的底部设置有压载舱12,压载舱12的上方是动力舱11,通过压载舱的载荷控制母舰的升降,飞行甲板的中间设置舰岛15。
水下船体3的上端穿过水上船体2与水上船体2的飞行甲板10底部连接,水上船体2与水下船体3之间通过水封门连接。
位于水下船体3的外侧,设置有弧形防护板1,弧形防护板1的下边与水下船体3焊接在一起,上边穿过水上船体2的底部与飞行甲板10底部焊接在一起,弧形防护板1上设置有水封门。
实施例:
本发明的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建造即可。
本发明的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利用舰载机取得制空权是母舰的主要优势,除了使用舰载机获得制空权以外的用途和抗攻击能力如下:
1)母舰的航行:通过控制下船体底部的压载仓储水控制上船体的上浮和下沉,航行时,排空压载舱,上船体浮出水面,减少阻力,如果需要快速航行还可以利用潜艇泊位上的潜艇为母舰提供额外的动力。
2)潜艇的补给:通过天窗直接用行车起重机向潜艇内吊装,由于在母舰舱内作业,这要比在岸上用汽车吊在光天化日之下吊装安全的多,可以实现全天候后勤补给。
3)母舰的自身补给:向压载舱注水,船体下沉,在船体的适当部位设置吊桥,吊桥与码头连接,货运汽车可以通过吊桥直接开进航母船体进行装卸,补给作业快。
4)利用航母的装卸能力,将母舰做补给船或运兵船或运输船使用,适应远距离兵力投送或作海陆空军事训练基地。
5)潜艇维修,利用船体的升降功能,当潜艇需要检修,尤其是潜艇壳体需要检修或清理船体寄生物时,先让船体下沉,再通过设置在上船体底部潜艇泊位上的升降机将潜艇固定,然后再排载,让船体上浮,起到船坞的功能。还可以通过上述功能进行海底沉船的打捞。
6)具有抗攻击能力,(1)通过鱼雷防护网,阻止鱼雷的侧面攻击;(2)由于上船体、下船体和户型防护板将母舰分隔成若干个各自独立的船舱空间,一旦某个空间受到攻击漏水,其他空间仍保留足够的浮力;(3)采用至少两个以上的下船体,且动力舱设置在下船体的底部,当上船体受到攻击后不影响母舰的动力。
7)即使下船体动力丧失,只要船体不沉,潜艇也可以从水下进入泊位,母舰通过潜艇的动力返回母港。
关于母舰舰首舰尾的形状,船舱的内部布局以及设备布局,还有飞行甲板的形状,弹射器的选用,可按传统造舰技术设计。在母舰建造过程中可不限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Claims (3)

1.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上船体、水下船体和潜艇,水上船体的顶部是飞行甲板,水下船体垂直设置在水上船体的底部,水下船体至少是成对设置,位于水下船体两侧的水上船体底部设置有密封天窗,潜艇停靠在密封天窗的下方,密封天窗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机,升降机的钢索与潜艇连接,位于密封天窗的上方,飞行甲板的底部设置有导弹吊装起重机,飞行甲板上设置有舰载机弹射器,水上船体的两侧设置防空武器舱,防空武器舱的下方设置有鱼雷防护网,鱼雷防护网通过升降机升降,水下船体的底部设置有压载舱,压载舱的上方是动力舱,通过压载舱的载荷控制母舰的升降,飞行甲板的中间设置舰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潜母舰,其特征在于水下船体的上端穿过水上船体与水上船体的飞行甲板底部连接,水上船体与水下船体之间通过水封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潜母舰,其特征在于位于水下船体的外侧,设置有弧形防护板,弧形防护板的下边与水下船体焊接在一起,上边穿过水上船体的底部与飞行甲板底部焊接在一起,弧形防护板上设置有水封门。
CN2010102851823A 2010-09-17 2010-09-17 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 Pending CN1020793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51823A CN102079379A (zh) 2010-09-17 2010-09-17 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51823A CN102079379A (zh) 2010-09-17 2010-09-17 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9379A true CN102079379A (zh) 2011-06-01

Family

ID=44085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51823A Pending CN102079379A (zh) 2010-09-17 2010-09-17 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79379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8845A (zh) * 2011-12-16 2013-06-19 丁陶生 舰载机拦阻索装置及配用的双舰体双跑道航空母舰
CN103287559A (zh) * 2013-07-03 2013-09-11 阮仕荣 航潜母舰
CN103332263A (zh) * 2013-07-14 2013-10-02 费嘉琳 浮岛式航空母舰
CN103693181A (zh) * 2013-12-17 2014-04-02 谢珍文 航母潜舰
CN104890842A (zh) * 2014-03-03 2015-09-09 王振牛 一套航空母舰被动防护的技术方案
RU2565794C1 (ru) * 2014-08-26 2015-10-20 Николай Борисович Болотин Подводный авианосец
CN105292415A (zh) * 2015-10-09 2016-02-03 杜善骥 人造空气内燃机及燃料发电装置水泵水射流推进常规潜艇
CN105329426A (zh) * 2015-10-08 2016-02-17 杜善骥 氢氧燃料发电装置水射流推进常规潜艇
CN105984557A (zh) * 2015-02-09 2016-10-05 刘广 潜艇远海维修船
CN106379497A (zh) * 2016-11-14 2017-02-08 马丽萍 一种移动式浮台结构
CN108791772A (zh) * 2017-04-28 2018-11-13 钟少童 战争海上平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8558A (en) * 1972-04-10 1974-11-19 R Henry Submersible aircraft carrier
ES2186459A1 (es) * 1999-11-08 2003-05-01 Villasante Enrique Ortega Submarino portaeronaves y de desembarco.
CN201357940Y (zh) * 2009-02-25 2009-12-09 倪靖哲 航空潜艇母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8558A (en) * 1972-04-10 1974-11-19 R Henry Submersible aircraft carrier
ES2186459A1 (es) * 1999-11-08 2003-05-01 Villasante Enrique Ortega Submarino portaeronaves y de desembarco.
CN201357940Y (zh) * 2009-02-25 2009-12-09 倪靖哲 航空潜艇母舰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8845A (zh) * 2011-12-16 2013-06-19 丁陶生 舰载机拦阻索装置及配用的双舰体双跑道航空母舰
CN103158845B (zh) * 2011-12-16 2016-10-12 丁陶生 舰载机拦阻索装置及配用的双舰体双跑道航空母舰
CN103287559A (zh) * 2013-07-03 2013-09-11 阮仕荣 航潜母舰
CN103287559B (zh) * 2013-07-03 2016-07-06 阮仕荣 航潜母舰
CN103332263B (zh) * 2013-07-14 2015-10-28 费嘉琳 浮岛式航空母舰
CN103332263A (zh) * 2013-07-14 2013-10-02 费嘉琳 浮岛式航空母舰
CN103693181A (zh) * 2013-12-17 2014-04-02 谢珍文 航母潜舰
CN104890842A (zh) * 2014-03-03 2015-09-09 王振牛 一套航空母舰被动防护的技术方案
RU2565794C1 (ru) * 2014-08-26 2015-10-20 Николай Борисович Болотин Подводный авианосец
CN105984557A (zh) * 2015-02-09 2016-10-05 刘广 潜艇远海维修船
CN105329426A (zh) * 2015-10-08 2016-02-17 杜善骥 氢氧燃料发电装置水射流推进常规潜艇
CN105292415A (zh) * 2015-10-09 2016-02-03 杜善骥 人造空气内燃机及燃料发电装置水泵水射流推进常规潜艇
CN106379497A (zh) * 2016-11-14 2017-02-08 马丽萍 一种移动式浮台结构
CN108791772A (zh) * 2017-04-28 2018-11-13 钟少童 战争海上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9379A (zh) 多用途抗攻击航潜母舰
US5979354A (en) Submarine
CN102079380A (zh) 带水翼动力舱的航潜母舰
CN202828057U (zh) 可机动调整所载飞机、潜艇、舰只装备的航海空母舰
CN107867372A (zh) 可潜载具
CN102079378A (zh) 以多用途南海旅游度假训练航母为基地的南海开发方法
Williamson Wolf Pack: The Story of the U-Boat in World War II
Grant U-boats destroyed
Christley US Submarines 1941–45
Williamson German Battleships 1939–45
Sutherland et al. The RAF Air Sea Rescue Service, 1918–1986
CN102806984A (zh) 一种用于舰艇、船舶的离体式防御装甲
Williamson Kriegsmarine auxiliary cruisers
McCartney British Submarines 1939–45
O’Hara et al. Frogmen against a fleet: the Italian attack on Alexandria 18/19 December 1941
Curley War at Sea and in the Air
RU2309871C2 (ru) Двухмодульная подводная лодка с аварийно-спасательной системой, оснащенная оперативно-тактическим комплексом
RU2798921C1 (ru) Быстроходное спасательное судно
Skulski Battleships Yamato and Musashi
Sgarlato et al. Secret Projects of the Kriegsmarine: Unseen Designs of Nazi Germany's Navy
Williamson Kriegsmarine U-boats 1939–45 (2)
Draminski The Battleship Scharnhorst
Osborne The watery grave: the life and death of HMS Manchester
Navy submarine
Facchin General Belgrano Was Su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