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5408A - 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及其对等网络 - Google Patents

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及其对等网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5408A
CN102075408A CN2009102256083A CN200910225608A CN102075408A CN 102075408 A CN102075408 A CN 102075408A CN 2009102256083 A CN2009102256083 A CN 2009102256083A CN 200910225608 A CN200910225608 A CN 200910225608A CN 102075408 A CN102075408 A CN 102075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r
mapping table
node
data fragment
peer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56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博元
陈鸿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20091022560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754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75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5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适用于包括多个对等节点的对等网络中,并从中挑选出一至多个超级节点,对等网络在传输多个缓冲映射表时,所述超级节点彼此连接,每一个对等节点皆与所述超级节点的其中之一连接。首先,每一个对等节点传送其所拥有的缓冲映射表给与其连结的超级节点。接着,这些超级节点彼此交换其所收到的多个缓冲映射表,以同步更新所收集到的所述缓冲映射表的信息,且每一个超级节点根据彼此交换的多个映射表更新其记录的缓冲映射表关系表格。之后,每一个超级节点传送与其连接的对等节点所需要的缓冲映射表给对等节点。

Description

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及其对等网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对等网络,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适用于对等网络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与使用此方法的对等网络。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已经脱离不了网络的使用。网络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的连结来分享彼此的档案,因此对等传输(peer-to-peer transmission)技术便被提出,且对等传输软件已经成为网络使用者分享档案的主流软件。对等传输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有多种不同的架构,且依然持续地在发展与改良中。
请参照图1A,图1A是第一代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的系统示意图。在图1A中,当对等节点101想要获得某一档案时,例如音乐文件rock.mp3,则对等节点101会向伺服节点103发出寻问请求,以向伺服节点103询问哪一个对等节点具有音乐文件rock.mp3。接着,伺服节点103会传送回复信息给对等节点101,以告知对等节点101哪一个节点拥有音乐文件rock.mp3,例如对等节点102具有音乐文件rock.mp3。然后,对等节点101在收到回复信息后,便会向对等节点102要求音乐文件rock.mp3的传输。
在介绍完第一代对等传输技术后,请参照图1B,图1B是第二代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的系统示意图。在图1B中,当对等节点111想要获得某一档案时,例如音乐文件rock.mp3,则对等节点111会向所有与其连接的对等节点112、113、114发出询问请求,以向对等节点112、113、114询问其是否具有音乐文件rock.mp3。对等节点112、113、114皆不具有音乐文件rock.mp3,因此对等节点113、114会转送询问请求给其连接的对等节点115与116。对等节点116拥有音乐档案rock.mp3,因此对等节点116会传送回复信息给对等节点113,而对等节点113会再将回复信息转传给对等节点111。之后,对等节点111便会向对等节点116要求音乐文件rock.mp3的传输。
在介绍完第二代对等传输技术后,请参照图1C,图1C是第三代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的系统示意图。在图1C中,伺服节点124储存了杂凑(hash)运算结果与连结索引值的关系表格,以减少第一代对等传输技术的伺服节点所需储存的内容。连结索引值用以表示伺服节点124要将询问请求传送过去的对等节点的索引值,例如连结索引值为3,则表示将要将询问请求传送给对等节点123。
当对等节点121当对等节点121想要获得某一档案时,例如音乐文件rock.mp3,则对等节点121会向伺服节点124发出寻问请求,以向伺服节点124询问哪一个对等节点具有音乐文件rock.mp3。伺服节点124根据将询问请求进行杂凑运算,以产生杂凑运算结果,并根据杂凑运算结果找出连结索引值,例如找出的连结索引值为2,则伺服节点124会将询问请求转送给对等节点122。对等节点122连结到拥有音乐文件rock.mp3的对等节点12X,因此伺服节点124会告知对等节点121通过对等节点122向对等节点12X要求音乐文件rock.mp3的传输。
请参照图2,图2是树状推送(tree push)架构的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的系统示意图。在图2中,此网络包括一个来源节点200与多个对等节点201-209,其中此树状拓扑可以是单一树状拓扑(亦即实线所构成的树状拓扑)或多树状拓扑(亦即实线加上虚线所构成的树状拓扑)。每一个身为来源节点200的子节点的对等节点201~209并不需要其它对等节点有哪些资料,在此架构中,对等节点201~209只需负责接收来源节点的资料与转送资料给其下一层的子节点,另外,使用多树状拓扑则是为了避免某一对等节点失效后,导致部分对等节点无法接收到来源节点所推送的资料的问题。
请参照图3A与3B,图3A是网状拉送(mesh pull)架构的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的系统示意图,图3B是图3A中的对等节点301与303的缓冲映射表(buffer map)的示意图。此网络包括一个来源节点300与多个对等节点301-304,其中对等节点301-304彼此连结,且皆与来源节点300连结。在此架构中,每一个对等节点彼此必须交换其缓冲映射表,才能得知彼此所要传输的资料片段,其中缓冲映射表的交换方式为每隔一段时间,每一个对等节点更新其缓冲映射表,并把更新后的缓冲映射表广播给所有与其连接的对等节点。
例如,在图3B中,对等节点301的缓冲映射表纪录了其拥有第2、4、5个资料片段(索引值所对应的位用1表示),却缺少第1、3、6个资料片段(索引值所对应的位用0表示);对等节点301的缓冲映射表纪录了其拥有第1、4、5个资料片段,却缺少第2、3、6个资料片段。如此,当对等节点301要求第2个资料片段的传输时,对等节点301根据彼此交换的缓冲映射表可以向对等节点303要求第2个资料片段的传输。图3A的网络的对等节点在传输时,会有一段延迟,此延迟起因于缓冲映射表的交换、缓冲映射表的比对运算与要求传输封包的传送。
网状拉送架构与树状推送架构的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各有其优缺点,因此亦有论文提出网状拉送与树状推送的混合架构的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此混合架构的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在一段固定时间内皆以树状推送架构的对等传输技术进行资料的分享与传输,然而,在对等节点需要播放或使用资料时,则采用网状拉送架构的对等传输技术向其连接的对等节点要求传输其缺少的资料片段。
另外,最近更有提出使用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的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此种对等传输技术将资料片段中的多个区块乘上多个系数后作相加的动作,以产生编码区块,并随意传送编码区块给每一个对等节点。每一个对等节点根据所接收到的多个编码区块便能够解得资料片端中的多个区块,并且根据这些区块获得资料片段。目前网络编码的对等传输技术有使用线性组合的网络编码与于对等实况转拨串流中使用随意推送随意网络编码(random push with random network coding in live peer-to-peer streaming,简称为R2)的技术。
综上所述,目前对等传输技术并未就缓冲映射表的交换机制进行改良,因为相对于多媒体串流的庞大资料量,缓冲映射表所占的网络流量似乎显的微不足道。然而,考虑到现实环境中,大量的异质装置可能会使用对等网络交换多媒体串流,例如可扩展视频编码(scalable video coding)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可扩展视频编码主要的做法是先将影片信息压缩成一层的基本层及多层的加强层,然后可以针对各种的宽频要求及分辨率来决定要使用几层。在可扩展视频编码中的每一个压缩的视频编码层,都会对应到一个缓冲映射表的比特流,所以缓冲映射表会占用的网络频宽就会变的更加可观,于是如何达到有效的节省交换缓冲映射表所造成的网络负载就成为目前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提出一种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适用于推送架构的对等网络。此传输方法利用对等网络中运算能力较强与频宽较大的节点(定义为超级节点(super node)),来协助整理与传递缓冲映射表给其子节点(亦即作为其子节点的对等节点),以达到节省不必要信息传输的目的。除此之外,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更提出一种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其中每一个对等节点的缓冲映射表仅纪录对等节点识别符(identification)、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与缺少的资料片段的偏移索引值(offset index)。因此,使用此传输方法的对等网络中的每一个对等节点所传送的缓冲映射表的大小能够大幅地减少。
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提供一种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此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适用于对等网络中,其中对等网络包括多个对等节点,并从这些对等节点中挑选出一至多个超级节点,此多个对等节点会分享多个资料片段,对等网络在传输多个缓冲映射表时,所述多个超级节点彼此连接,每一个对等节点皆与所述超级节点的其中之一连接。首先,每一个对等节点传送其所拥有的缓冲映射表给与其连结的超级节点。接着,这些超级节点彼此交换其所收到的多个缓冲映射表,以同步更新所收集到的所述缓冲映射表的信息,且每一个超级节点根据彼此交换的多个映射表更新其记录的缓冲映射表关系表格。之后,每一个超级节点传送与其连接的对等节点所需要的缓冲映射表给对等节点。
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提供一种对等网络,此对等网络包括多个对等节点,其中多个对等节点用以分享彼此拥有的多个资料片段,且所述多个对等节点中的多个对等节点被挑选为多个超级节点。当对等网络在传输多个缓冲映射表时,部分或全部的超级节点彼此连接,每一个对等节点皆与多个超级节点的其中之一连接,当对等网络在传输所述资料片段时,部分或全部的对等节点彼此连接,部分或全部的超级节点彼此连接,且所述对等节点连接所述超级节点的至少其中之一。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示范例子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及其对等网络在传输缓冲映射表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传输,因此能够节省网络频宽。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A是第一代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的系统示意图。
图1B是第二代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的系统示意图。
图1C是第三代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树状推送(tree push)架构的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的系统示意图。
图3A是网状拉送(mesh pull)架构的对等传输技术的网络的系统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的对等节点301与303的缓冲映射表的示意图。
图4是传统的对等网络中一个对等节点于不同时间点的缓冲映射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供的用于对等网络的缓冲映射表的格式。
图6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供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A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供的对等网络传送资料片段时的拓扑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供的对等网络传送缓冲映射表时的拓扑示意图。
图7C是本发明的另一示范例子所提供的对等网络传送资料片段时的拓扑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供的一个超级节点中所储存的缓冲映射表关系表格。
图9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供的另一种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资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异质装置连接上网际网络,例如上网计算机(netbook)、行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简称MID)、迷你行动型计算机(Ultra-Mobile PC,简称UMPC)、手机…等。未来这些装置的运算能力与网络速度都将不亚于今日的个人计算机,现在在个人计算机上蓬勃发展的对等网络应用将来也可以在这些异质装置上看到。缓冲映射表的交换是一种在网状(mesh)架构下实现对等网络必须要有的资料传输动作,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出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式可以有效节省网络频宽,并且适用于目前效能表现最杰出的网状推送架构的对等网络(mesh push peer-to-peer network)。
请参照图4,图4是传统的对等网络中一个对等节点于不同时间点的缓冲映射表的示意图。每一个缓冲映射表包括了对等节点识别符400、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401与位映射表402,其中位映射表402的长度与对等节点的播放缓冲器的空间大小有关。对等节点识别符400表示对等节点于对等网络的名称,例如于图4中,此对等节点的名称为对等节点A。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401用以表示位映射表402的第一个位所对应的资料片段的索引值,位映射表用以表示拥有的资料片段(用位1来表示)与缺少的资料片段(用位0来表示),例如于图4中,其中一个缓冲映射表的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401为16,且位映射表402的第一个位为1,则表示对等节点A拥有第16个资料片段,例如于图4中,另一个缓冲映射表的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401为18,且位映射表的第4个位为0,则表示对等节点A缺少第21个资料片段。
在图4中,当充满率(full rate)越高时,可以发现缓冲映射表中充满了越多无效且无用的信息。例如,于时间t1时的缓冲映射表已经表示对等节点A拥有第17、18、20、23个资料片段,但于时间t2时的缓冲映射表,则重复地纪录了对等节点A拥有第17、18、20、23个资料片段的信息。又例如,于时间t2时的缓冲映射表已经表示对等节点A拥有第18、19、20、22、23个资料片段,但于时间t3时的缓冲映射表,则重复地纪录了对等节点A拥有第18、19、20、22、23个资料片段的信息。因此,若有百分之80的充满率,则在下一个传送的缓冲映射表中约仅有百分之20的信息为有效与有用的信息。
除此之外,传统的对等网络还有缓冲映射表诈骗(buffer map cheating)的问题。当某一个对等节点所传送的缓冲映射表内的位映射表的内容皆为0时,此对等节点将不会提供任何资料片段给其它对等节点,而只会自别的对等节点不断地要求资料片段,进而导致频宽的浪费与违反对等节点彼此分享档案的目的。
为了减少传输不必要的信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提出一种对等网络,此种对等网络所使用的缓冲映射表与传统的缓冲映射表不同。请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供的用于对等网络的缓冲映射表的格式。缓冲映射表500包括对等节点识别符501、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502与偏移值映射表503。对等节点识别符用以表示对等节点于对等网络的名称,例如于图5中,此对等节点的名称为对等节点A。
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502用以表示缓冲映射表500所记录的资料片段的起始索引值,例如于图5中,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502为5,则表示缓冲映射表500所记录的资料片段的信息是从第5个资料片段开始。偏移值映射表503用以记录对等节点A所缺少的每一个资料片段的索引值与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502之间的偏移值。例如于图5中,偏移值映射表503的友三个值,其分别为3、5、6,则表示对等节点A缺少第8、10与11个资料片段。
接着,请参照图6,图6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供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此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适用于网状对等网络或者其它需要传输缓冲映射表的对等网络中,其中对等网络包括多个对等节点,这些对等节点用以分享多个资料片段。要说明的是,对等网络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执行图6的方法,另外使用者亦可以强制性地命令对等网络执行图6的方法。
首先,在步骤S600,每一个对等节点根据其目前所拥有的多资料片段所对应的多个索引值产生一个缓冲映射表,其中缓冲映射表包括对等节点识别符、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与偏移值映射表,此缓冲映射表与图5所述的缓冲映射表相同,因此便不再详细地介绍。接着,在步骤S601中,每一个对等节点将其缓冲映射表传输给别的对等节点。
在传统网状拉送架构的对等网络中,每一个对等节点所传送的缓冲映射表的封包透露了“谁有我想要的资料片段”的信息,所以每一个对等节点就可以经由缓冲映射表所携带的信息,来规划要向哪个对等节点要求目前本身所缺少的资料片段。但是在推送架构中的对等网络中,每一个对等节点所关心的是“谁没有这个资料片段”,然后对等节点可以由缓冲映射表挑选一个对等节点,并将这个资料片段传送给所挑选的对等节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示范例子提供了另一种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此传输方法不像传统的方法会将缓冲映射表广播给所有的邻近的对等节点,取而代的的是,每一个对等节点将其缓冲映射表传送给他的超级节点。
请参照图7A与7B,图7A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供的对等网络传送资料片段时的拓扑示意图,图7B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供的对等网络传送缓冲映射表时的拓扑示意图。于图7A中,在对等网络传送资料片段时,来源节点700与超级节点701-703之间的拓扑为树状拓扑,超级节点701-703与对等节点711-725之间的拓扑则为网状拓扑,其中超级节点701-703本身亦为对等节点,对等网络可以使用挑选超级节点的算法来自多个对等节点中挑选出一个至多个超级节点,在此示范例子中,对等节点701-703被挑选为超级节点。更进一步地说,来源节点700与超级节点701-703形成树状推送架构的对等网络,超级节点701-703与对等节点711-725形成网状推送架构的对等网络。
于图7B中,在对等网络传送缓冲映射表时,超级节点701与对等节点711-715之间的拓扑为树状拓扑,超级节点702与对等节点716-720之间的拓扑为树状拓扑,超级节点703与对等节点721-725之间的拓扑为树状拓扑,且超级节点701-703之间彼此相连。其中,对等节点711-725会将其本身的缓冲映射表传送给与其连接的超级节点701-703。接着,超级节点701-703之间再交换各自拥有的缓冲映射表,以确保超级节点的缓冲映射表已更新到最新的状态。之后,超级节点701-703传送对等节点711-725所需要的缓冲映射表给其管理的对等节点711-725。
简言之,超级节点701-703负责收集所有缓冲映射表的信息,建立缓冲映射表关系表格,缓冲映射表关系表格的内容记录了所有的资料片段目前在所有的对等节点中的分布情形,接着超级节点701-703会根据底下的子节点(亦即与其连接的对等节点)目前现有的缓冲映射表信息,将他们各自所需要的缓冲映射表信息,分别传送给每一个子节点。另外要说明的是,图7B的对等网络可以使用传统的缓冲映射表(例如图4所介绍的缓冲映射表),或者可以使用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出的缓冲映射表(例如图5所介绍的缓冲映射表)。但基于上述与下述的理由,可以发现采用图5所介绍的缓冲映射表将可以使得图7B的对等网络的传输效率较佳。
另外,要说明的是,图7A中对等网络传送资料片段时的拓扑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请参照图7C,图7C是本发明的另一示范例子所提供的对等网络传送资料片段时的拓扑示意图。在此示范例子中,来源节点780与超级节点731-742连结。超级节点731-734彼此相连,并形成一个群组G1,群组G1底下的对等节点750-756彼此相连接,且与超级节点731-734相连。同样地,超级节点735-738彼此相连,并形成一个群组G2,群组G2底下的对等节点757-763彼此相连接,且与超级节点735-738相连;超级节点739-742彼此相连,并形成一个群组G3,群组G3底下的对等节点764-771彼此相连接,且与超级节点739-742相连。换言之,超级节点731-742间亦可以为多个群组的网络拓扑架构。
请参照图8,图8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供的一个超级节点中所储存的缓冲映射表关系表格。以对等节点A为例,并不是所有缓冲映射表中跟对等节点A有关的信息都是有用的。第一,那些过期的,不存在播放缓冲器中的资料片段的缓冲映射表信息已不再需要。第二,如果某个资料片段大家都有,如第19个资料片段,则此资料片段的缓冲映射表信息也不需重复发送出去。第三,在基于推送架构的对等网络下,如果一个对等节点没有某一个资料片段,那么再告诉这个对等节点“谁没有这个资料片段”这件事似乎是多余的,因为这个对等节点并未有充足的资料去传送这个资料片段。
假设对等节点A的超级节点只传送有对等节点缺少第18、20、22与25个的资料片段的缓冲映射表信息给对等节点A,其中的信息只要包含“谁需要这些资料片段”(在图8中位为0的部分)。举例来说,对等节点A的超级节点只需告诉对等节点A,对等节点C、D、E及H需要第18个资料片段,这就代表了在此示范例子中的方法里,当播放缓冲器的充满率越高的时候,所需传送的缓冲映射表信息越少。
然而,若对等传输技术使用网络编码的话,则上述的第三点并不是完全正确,因为节点是彼此传送资料区块(资料片段的其中一部分)的组合,这代表了即使一个对等节点并未完整收集完一个资料片段的信息,仍然有些此资料片段的信息是对其它的对等节点而言有用。为解决这个问题,上述的超级节点更可以随机地在缓冲映射表封包中穿插一些传统类型的缓冲映射表封包,使得整个对等网络系统更加的稳定。另一个问题是在对等网络开始建立的时候,此时几乎所有的对等点节都没有完整的资料片段可以贡献给整个对等网络(代表充满率很低),这个问题的解法是设定一个动态调整的机制,当充满率很低的时候,就增加传统缓冲映射表封包的比例,反的亦然。
请再次参照图7A与7B,在每一个超级节点将对等节点所需要的缓冲映射表传送给其管理在对等节点后,每一个对等节点会根据其所接收到的缓冲映射表将其拥有的资料片段传送给缺少此资料片段的对等节点。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对等网络更可以采用拥随机推送的方式,例如R2,每一个节点可以随机地挑选一个目标对等节点,然后将资料传给他。另外,虽然上述挑选目标对等节点的方式是以随机挑选的方式来说明,但事实上本发明中挑选目标对等节点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其亦可以随设计者根据网络的状况自行设计挑选的方式。
在此示范例子中,“随机”这个特性可以充分的利用,举例来说,假如告诉对等节点A,对等节点C、D、E及H需要第18个资料片段,接着对等节点A便会随机地自对等节点C、D、E及H挑选一个对等节点,并将第18个资料片段传给所挑选的对等节点。另外,为了减少对等节点A的计算量与有效的降低网络流量,随机挑选的步骤,亦可以执行于超级节点中,超级节点在得知对等节点A需要传送第18个资料片段给对等节点C、D、E及H时,超级节点可以预先随机从C、D、E、H中挑选一个节点(例如节点D),然后超级节点只将选取好的结果告诉对等节点A。
另外,若对等网络采用网络编码技术时,则对等节点间推送资料的频率会比交换缓冲映射表的频率还来的高。举例来说,假如资料片段的大小是50KB(Kilo-Bytes),然后一个资料片段可切割成50个资料区块,则每一个资料区块的大小为1KB,这代表了在128KB/S(Kilo-Bytes/Second)的上传频宽中,每个对等节点理论上一秒可以推送128个资料区块。
现在假设播放缓冲器的长度可容纳64个资料片段,很明显地,在推送的模式下,对一个对等节点中的一个资料片每次只给一个目标对等节点是不够的,即使我们仍然可以对同一个资料片段产生不同的资料区块来推送给同一个对等节点,但这仍然会因随机性不足造成整个系统的不稳定。为解决此问题,超级节点可以为他的子节点(亦即与其连接的对等节点)增加对每一个资料片段的预选目标推送对等节点,预选对等节点数量的决定,跟播放缓冲器中所能容纳的资料片段数量以及充满率有关。
接着,请参照图9,图9是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所提供的另一种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此传输方法用于对等网络中,此对等网络具有多个超级节点与对等节点,其中于传送缓冲映射表时,每一个对等节点与一个超级节点连接。换言之,每一个超级节点具有多个子节点(其为对等节点),且每一个子节点仅有一个超级节点作为父节点(例如,图7B的拓扑形状)。首先,在步骤S900,每一个对等节点会将其本身的缓冲映射表传送给与其连接的超级节点。接着,在步骤S901,多个超级节点之间再交换各自拥有的缓冲映射表,以确保超级节点的缓冲映射表已更新到最新的状态。之后,在步骤S902中,每一个超级节点传送其管理的对等节点所需要的缓冲映射表给其所管理的对等节点。
在步骤S903中,每一个对等节点根据接收到缓冲映射表将其拥有的资料片段传送给缺少此资料片段的至少一个对等节点。其中每一个对等节点可根据接收到缓冲映射表将其拥有的资料片段传送给缺少此资料片段的全部的对等节点,或者自行或通过超级节点自缺少此资料片段对等节点挑选出其中之一,并将其拥有的资料片段传送给所挑选的对等节点。另外,在对等网络使用网络编码的情况下,对等节点亦可以向超级节点取得需要其拥有的资料片段的其它对等节点的缓冲映射表,接着,此对等节点随机挑选出需要资料片段的多个对等节点的至少其中之一,并将此资料片段传送至被挑选的对等节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更提出一种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其中每一个对等节点的缓冲映射表仅纪录对等节点识别符、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与缺少的资料片段的偏移索引值。因此,使用此传输方法的对等网络中的每一个对等节点所传送的缓冲映射表的大小能够大幅地减少。除此之外,本发明的示范例子提出一种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此传输方法利用阶层式架构中的运算能力较强与频宽较大的超级节点,来协助整理与传递缓冲映射表给其子节点(亦即作为其子节点的对等节点),以达到节省不必要信息传输的目的,其中上述的缓冲映射表可以是传统的缓冲映射表或者本发明示范例子所提供的缓冲映射表。
虽然本发明已以示范例子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适用于一对等网络中,其中该对等网络包括多个对等节点,并从中挑选出一至多个超级节点,所述对等节点用以分享多个资料片段,其中,该对等网络在传输多个缓冲映射表时,所述超级节点间彼此连接,每一个该对等节点皆与所述超级节点的其中之一连接,且该传输方法包括:
每一个该对等节点传送其所拥有的该缓冲映射表给与其连结的该超级节点;
所述超级节点彼此交换其所收到的所述缓冲映射表,以同步更新所收集到的所述缓冲映射表的信息,且每一个该超级节点根据彼此交换的所述缓冲映射表更新其记录的一缓冲映射表关系表格;以及
每一个该超级节点传送与其连接的该对等节点所需要的该缓冲映射表给该对等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还包括:
每一个该对等节点根据自超级节点所接收到的该缓冲映射表将其拥有的该资料片段传送给需要该资料片段的至少一个该对等节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其中每一个该对等节自需要其拥有的该资料片段的所述对等节点中随机挑选出其中之一,并将该资料片段传送给所挑选出的对等节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其中每一个该对等节通过与其连接的该超级节点自需要其拥有的该资料片段的所述对等节点中挑选出其中之一,并将该资料片段传送给所挑选出的对等节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其中该对等网络使用一网络编码技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该对等节点向超级节点取得需要其资料片段的其它对等节点的该缓冲映射表,再由该对等节点挑选出需要该资料片段的所述对等节点的至少其中之一,并将该资料片段传送至被挑选的该对等节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其中所述缓冲映射表包括多个第一缓冲映射表、或多个第二缓冲表,或其组合,其中该第一缓冲映射表包括一对等节点识别符、一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与一位映射表,该第二缓冲映射表包括该对等节点识别符、该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与一偏移值映射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其中该第一缓冲映射表的该对等节点识别符用以表示该对等节点于该对等网络的名称,第一缓冲映射表的该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用以表示该缓冲映射表所记录的第一个资料片段的索引值,第一缓冲映射表的该位映射表用以记录该对等节点是否拥有对应于资料片段的索引值以上的所述资料片段。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其中该第二缓冲映射表的该对等节点识别符用以表示该对等节点于该对等网络的名称,该第二缓冲映射表的该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用以表示该缓冲映射表所记录的第一个资料片段的索引值,该第二缓冲映射表的该偏移值映射表包括至少一个资料片段偏移索引值,该对等节点所缺少的资料片段的索引值等于该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加上该资料片段偏移索引值。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其中每一个该对等节点传送其拥有该资料片段传送给需要该资料片段的至少一个该对等节点时,所述对等节点彼此连接,所述超级节点彼此连接,且所述对等节点连接所述超级节点。
11.一种对等网络,包括:
多个对等节点,用以分享彼此拥有的多个资料片段;
其中所述对等节点中的多个对等节点被挑选为多个超级节点;当该对等网络在传输多个缓冲映射表时,部分或全部的所述超级节点彼此连接,每一个该对等节点皆与所述超级节点的其中之一连接,当该对等网络在传输所述资料片段时,部分或全部的所述对等节点彼此连接,部分或全部的所述超级节点彼此连接,且所述对等节点连接所述超级节点的至少其中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对等网络,当该对等网络在传输所述资料片段时,其中每一个该对等节点传送其所拥有的该缓冲映射表给与其连结的该超级节点;互相连接的所述超级节点彼此交换其所收到的所述缓冲映射表,以同步更新所收集到的所述缓冲映射表的信息,且每一个该超级节点根据彼此交换的所述缓冲映射表更新其记录的一缓冲映射表关系表格;每一个该超级节点传送与其连接的该对等节点所需要的该缓冲映射表给该对等节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对等网络,其中每一个该对等节点根据自超级节点所接收到的该缓冲映射表将其拥有的该资料片段传送给需要该资料片段的至少一个该对等节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对等网络,其中每一个该对等节自需要其拥有的该资料片段的所述对等节点中挑选出其中之一,并将该资料片段传送给所挑选出的该对等节点。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对等网络,其中每一个该对等节通过与其连接的该超级节点自需要其拥有的该资料片段的所述对等节点中挑选出其中之一,并将该资料片段传送给所挑选出的对等节点。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对等网络,其中,其中该对等网络使用一网络编码技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对等网络,其中该对等节点向超级节点取得需要其资料片段的其它对等节点的该缓冲映射表,再由该对等节点挑选出需要该资料片段的所述对等节点的至少其中之一,并将该资料片段传送至被挑选的该对等节点。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对等网络,,其中所述缓冲映射表包括多个第一缓冲映射表、或多个第二缓冲表,或其组合,其中该第一缓冲映射表包括一对等节点识别符、一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与一位映射表,该第二缓冲映射表包括该对等节点识别符、该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与一偏移值映射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对等网络,其中该第一缓冲映射表的该对等节点识别符用以表示该对等节点于该对等网络的名称,该第一缓冲映射表的该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用以表示该缓冲映射表所记录的第一个资料片段的索引值,该第一缓冲映射表的该位映射表用以记录该对等节点是否拥有对应于资料片段的索引值以上的所述资料片段。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对等网络,其中该第二缓冲映射表的该对等节点识别符用以表示该对等节点于该对等网络的名称,该第二缓冲映射表的该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用以表示该缓冲映射表所记录的第一个资料片段的索引值,该第二缓冲映射表的该偏移值映射表包括至少一个资料片段偏移索引值,该对等节点所缺少的资料片段的索引值等于该资料片段开始索引值加上该资料片段偏移索引值。
CN2009102256083A 2009-11-25 2009-11-25 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及其对等网络 Pending CN1020754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56083A CN102075408A (zh) 2009-11-25 2009-11-25 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及其对等网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56083A CN102075408A (zh) 2009-11-25 2009-11-25 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及其对等网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5408A true CN102075408A (zh) 2011-05-25

Family

ID=44033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56083A Pending CN102075408A (zh) 2009-11-25 2009-11-25 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及其对等网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7540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2587A (zh) * 2011-10-25 2012-04-04 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对等网络中建立索引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WO2022121538A1 (zh) * 2020-12-10 2022-06-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2587A (zh) * 2011-10-25 2012-04-04 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对等网络中建立索引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WO2022121538A1 (zh) * 2020-12-10 2022-06-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5239B (zh) 一种分布式地理文件系统
CN100544261C (zh) 一种基于网络信息的数据分布/获取方法
CN101645922B (zh)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编码的cdn网络系统及分发处理方法
JP2005353039A5 (zh)
CN101155296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1232415B (zh) 对等网络节点访问装置、方法和系统
US8250171B2 (en) Content delivery apparatus, content delivery method, and content delivery program
JP4861472B2 (ja) コンテンツ配信装置、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配信プログラム
CN103200273B (zh) 基于物理位置的内容副本一致性维护方法
CN101841553A (zh) 网络上请求资源的位置信息的方法、用户节点和服务器
CN102420864B (zh) 一种面向海量数据的数据交换方法
CN102843420A (zh) 基于模糊划分的社交网络数据分发系统
CN103841018A (zh) 一种基于内容网多端口的转发方法及路由器
CN101640623A (zh) 在对等网络中搜索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81382A (zh) 一种基于p2p的文件传输方法和节点
CN104967677A (zh) 一种基于ndn缓存优化的文件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N103096177A (zh) 一种视频点播方法、系统、代理节点及媒体服务器
CN102256163A (zh) 一种基于p2p的视频点播系统
CN101465753B (zh) P2p系统组管理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CN102075408A (zh) 缓冲映射表的传输方法及其对等网络
US20110113099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uffer map and network thereof
JP5818263B2 (ja) データの分散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装置及び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546230B (zh) 一种p2p流媒体系统覆盖网拓扑优化方法
US2005012541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synchronous disconnected operations for data access over a network
CN101090367B (zh) 一种对等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