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5777A - 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5777A
CN102055777A CN2009102071674A CN200910207167A CN102055777A CN 102055777 A CN102055777 A CN 102055777A CN 2009102071674 A CN2009102071674 A CN 2009102071674A CN 200910207167 A CN200910207167 A CN 200910207167A CN 102055777 A CN102055777 A CN 102055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data
peer
distribution network
keyw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71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2071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557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2694 priority patent/WO201014536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055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57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6Resource dissemination mechanisms or network resource keeping policies for optimal resource availability in the overlay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实现内容共享业务,同时节约了网络带宽。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一个独立的基于P2P技术的P2P内容传送网络,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具有开放式访问接口;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作为入口的对等体收到要发布的内容数据后,基于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和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将所述内容数据保存至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对等体中;用户终端以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为资源标识,通过开放式访问接口从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所述对等体获取到所述内容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等计算技术(P2P,Peer To Peer)领域,具体涉及P2P技术实现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自从P2P(Peer To Peer,对等计算技术)技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后,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的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及文件共享类应用,比如Napster、Bittorrent、eMule、PPLive、PPStream等。这些应用的特征是1)选取部分客户终端作为服务对等体,服务提供商只需部署少量的服务器。2)采用专用协议,不同的服务提供商之间不能互通。
这类P2P技术除了无法互通的缺点外,另一个重要缺点就是由于其无法获得底层拓扑的准确信息,媒体共享传输流量绝大部分需要在运营商的骨干网络中进行传输,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骨干网带宽,另一方面由于骨干网带宽有限,服务拥塞常有发生,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为解决此问题,目前运营商采用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称之为P4P(Proactive network Provider Participation for P2P,网络运营商主动参与的P2P)架构,由美国耶鲁大学提出,另外一种是DPI(深度报文检测)+P2P缓存(Cache)方案。在P4P的架构中,网络运营商提供网络的拓扑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P2P流量限定在城域网之中,减少骨干网的开销,但各P2P业务仍然独立运行,无法进行资源的共享,业务的价值链也将运营商排除在外;而DPI+P2P Cache的方式,需要在路由器或接入网关上通过报文检测识别P2P请求,并且将请求定向到运营商自己部署的本地缓存系统,文件或媒体数据可以直接从缓存下载,如缓存中没有,则由缓存服务主动向P2P服务提供网络进行下载并缓存。该方案的缺点是P2P应用种类繁多且协议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识别难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实现内容共享业务,同时节约了网络带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包括:
提供一个独立的基于P2P技术的P2P内容传送网络,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具有开放式访问接口;
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作为入口的对等体收到要发布的内容数据后,基于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和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将所述内容数据保存至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对等体中;
用户终端以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为资源标识,通过所述开放式访问接口从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所述对等体获取到所述内容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的: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之外的网络服务器上存储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含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或关键字生成规则;所述用户终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计算出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
进一步地,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的: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对等体中存储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并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之外的网络服务器上向用户提供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存储位置信息,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含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所述用户终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获取所述存储位置信息,根据该存储位置信息从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对等体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然后计算出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
进一步地,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开放式访问接口为标准访问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是网络运营商采用资源定位和发现(RELOAD)协议构建的;内容发布者通过RELOAD协议用于储存数据的原语将所述内容数据发布到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所述用户终端采用RELOAD协议用于获取数据的原语向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读取所述内容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括内容描述信息、切片规则信息,以及所述内容数据存储到的P2P内容传送网络的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切片规则信息中至少包含切片数据的大小以及切片数据的关键字信息,所述切片数据的关键字信息包括切片数据的关键字或切片数据关键字的生成方法。
进一步地,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设置有拓扑位置服务器,所述用户终端在请求内容数据之前,先向所述拓扑位置服务器查询离其最近的对等体的地址列表,然后再向列表中最近的一个或多个对等体请求所述内容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根据DHT算法划分成一个或多个域,域内流量不跨域骨干网络;内容发布者将切片后的内容数据发布到作为域入口的对等体,所述作为域入口的对等体根据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分别将切片后的内容数据保存至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路由相邻的的多个对等体中;
用户终端获取内容数据时,由作为入口的对等体根据所述资源标识以及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获取用户终端所要获取的内容数据所在的对等体列表,所述作为入口的对等体访问所述对等体列表中的对等体,读取内容数据返回给用户终端;或者所述作为入口的对等体将获取的对等体列表发送给用户终端,由用户终端选择一个或多个对等体,从中获取内容数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独立的基于P2P技术的P2P内容传送网络,其中:
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包括多个对等体且具有开放式访问接口,用于收到要发布的内容数据后,基于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和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将所述内容数据保存至一个或多个对等体中;以及收到用户终端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后,从保存有所述内容数据的对等体获取到所述内容数据并返回给所述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以所述关键字的哈希值为资源标识,通过开放式访问接口向P2P内容传送网络请求获取所述内容数据并接收返回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之外的网络服务器,其中:
所述网络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含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所述用户终端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计算出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或者
所述网络服务器用于向用户提供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存储位置信息,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含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对等体还用于存储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所述用户终端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获取所述存储位置信息,根据该存储位置信息从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对端体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然后计算出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P2P内容传送网络,包括多个对等体,其中每个对等体包括数据接收模块,内容数据发送单元,内容数据保存单元,路由模块,其中: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在本对等体为入口对等体时,接收发布的内容数据,以及基于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和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选择一个或多个对等体;以及用于接收其他对等体发送的内容数据送本对等体的内容数据保存单元保存;
所述内容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接收模块接收的内容数据发送至选择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对等体的内容数据保存单元中;以及用于接收用户终端的请求,将路由模块查找到的内容数据返回给用户终端;
所述内容数据保存单元,用于保存发布的内容数据;
所述路由模块,用于根据唯一标识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查找用户终端请求的内容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系统还包括拓扑位置服务器,用于在用户终端请求内容数据时,查询离所述用户终端最近的对等体的地址列表,将所述地址列表返回给所述用户终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业务/内容和传送网络分离的技术体制。本发明所述系统可以由运营商部署,多个内容/业务提供商可以采用其作为内容分发平台,实现内容共享业务,同时节约了网络带宽。
网络运营商可以依据本发明提供通用的基于对等技术的内容传送网络,业务或内容提供商可租用该内容传送网络开展内容共享业务。一方面,通过对业务/内容提供商收取一定费用,给网络运营商带来新的业务收入,使运营商位于P2P业务价值链的核心位置,同时,业务/内容提供商无需再进行内容传送网络的投资建设,节省资本支出,从而达成业务/内容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P2P叠加网完全由运营商自己控制,可以充分采用流量优化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骨干网流量,从而降低了扩容骨干网的投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现内容共享的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支持网络拓扑流量优化的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是:提供一个独立的基于P2P技术的P2P内容传送网络,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具有开放式访问接口;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作为入口的对等体收到要发布的内容数据后,基于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和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将所述内容数据保存至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对等体中;用户终端以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为资源标识,通过开放式访问接口从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所述对等体获取到所述内容数据。
所述内容数据存储时首先根据切片规则切分成多个切片,并且该切片可以由唯一的关键字进行标识。所述唯一关键字可以采用文件名或流媒体频道名加切片编号组成,但不限于此种方式。
由于所有发布的内容均保存在P2P内容传送网络中,且该P2P内容传送网络具有开放式访问接口,因此多个用户可通过该开放式访问接口共享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的内容。而采用支持流量优化的分布式哈希表(DHT)算法来存储和访问,可以节约网络带宽。
网络中的对等体相当于服务器,由网络运营商构建。
进一步地,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的: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之外的网络服务器上存储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含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或关键字生成规则字;所述用户终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计算出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
或者,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也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对等体中存储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并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之外的网络服务器上向用户提供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存储位置信息,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含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所述用户终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获取所述存储位置信息,根据该存储位置信息从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对等体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然后计算出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
上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开放式访问接口为标准访问接口。
所述“独立的”是指该P2P内容传送网络是与业务无关的,也就是说,该叠加网并不关注在其上所发布的内容的格式。
例如,该P2P内容传送网络是网络运营商采用标准协议RELOAD(REsource LOcate And Discovery,资源定位和发现协议)协议构建的。内容发布者通过RELOAD协议用于储存数据的原语将所述内容数据发布到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所述用户终端采用RELOAD协议用于获取数据的原语向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读取所述内容数据。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以下简称P2P叠加网。
RELOAD协议是IETF P2PSIP(Peer To Peer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工作组定义的一种P2P协议,该协议的初衷是满足基于对等技术的实时通信需求,并没有考虑内容共享业务的需求。而本文中对等技术构成的叠加网主要用来存储共享的内容,它可以完成P2P技术中的叠加网维护及数据存取功能,可以用来构建一个业务无关的P2P叠加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内容发布者采用RELOAD协议发布内容到网络运营商的P2P叠加网中,用户采用RELOAD协议从P2P叠加网获取内容。由于采用标准协议,可以方便不同的P2P终端和叠加网进行互通。
发布内容时,根据切片规则将内容切片后发布到所述P2P叠加网,并将切片规则和所述内容的内容描述信息放在指定位置;
用户终端获取内容时,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或称终端)从所述指定位置获取所述切片规则和所述内容的内容描述信息,根据所述切片规则生成所述内容的资源标识,根据所述内容描述信息和所述资源标识从所述P2P叠加网下载内容。
上述内容包括流媒体和/或文件。本文中所指内容发布者是指内容提供商或业务提供商或者用户。所述内容可以是内容提供商或业务提供商提供的,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用户提供的,用户将流媒体和/或文件发布至网络服务器中,该网络服务器是指可使用户发现共享业务的服务器,可以是内容提供商或业务提供商的门户网站,或者是其他可供用户浏览下载的网络服务器。
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括内容描述信息、切片规则信息,以及所述内容数据存储到的P2P内容传送网络的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切片规则中的项目是预先定义好的,至少包括切片数据的大小、切片数据的关键字信息(包括切片数据的关键字或切片数据关键字生成方法)等,还可包括切片条件,各个项目的具体取值可以是预先定义好的,或者可由内容提供商修改。内容的切片可以由内容提供商或业务提供商的网络服务器来完成,或者也可以由专门的切片服务器来完成。P2P叠加网不参与切片的操作。
内容描述信息是下载内容时所需的信息,包括内容名称、内容大小、格式等,如果内容是流媒体,内容描述信息具体可以包括流媒体名称、流媒体大小、编码格式、帧速率或播出时间等,如果内容是文件,内容描述信息具体可以包括文件名、文件大小、文件格式或文件清单等。内容描述信息除了可置于内容提供商或者业务提供商的网络服务器外,也可以发布在P2P叠加网上,这样可减轻网络服务器的负担。
另外,为了进一步减轻内容提供商或者业务提供商的网络服务器的负担,切片规则也可以被置于P2P叠加网上,用户则从该P2P叠加网获取切片规则。
优选地,网络运营商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对下层网络拓扑信息的了解来优化叠加网的流量,减少跨骨干网的P2P流量,提高用户的服务质量。并且,对于不同内容提供商提供的相同内容数据,可以在叠加网中进行合并存储,减少了存储开销及多余的缓存传输开销。
图1为本发明实现内容共享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内容提供商或业务提供商网络102和网络提供商网络105,其中内容提供商或业务提供商网络102包括门户网站103及内容服务器104,网络提供商网络105是由对等体106构成的P2P叠加网网络。内容提供商或业务提供商网络102中的门户网站103及内容服务器门户网站103可以统一称为一网络服务器,用于将切片后的内容发布至所述P2P叠加网。
可实现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独立的基于P2P技术的P2P内容传送网络,其中:
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包括多个对等体且具有开放式访问接口,用于收到要发布的内容数据后,基于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和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将所述内容数据保存至一个或多个对等体中;以及收到用户终端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后,从保存有所述内容数据的对等体获取到所述内容数据并返回给所述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以所述关键字的哈希值为资源标识,通过开放式访问接口向P2P内容传送网络请求获取所述内容数据并接收返回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之外的网络服务器,其中:
所述网络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含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所述用户终端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计算出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或者
所述网络服务器用于向用户提供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存储位置信息,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含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对等体还用于存储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所述用户终端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获取所述存储位置信息,根据该存储位置信息从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对端体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然后计算出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
P2P叠加网,用于存储切片后的内容,以及向用户提供标准访问接口供用户共享所述内容。进一步地,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系统包括多个对等体,其中每个对等体包括数据接收模块,内容数据发送单元,内容数据保存单元,其中: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在本对等体为入口对等体时,接收发布的内容数据,以及基于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和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选择一个或多个对等体,以及用于接收其他对等体发送的内容数据送本对等体的内容数据保存单元保存;
内容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接收模块接收的内容数据发送至选择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对等体的内容数据保存单元中;以及用于接收用户终端的请求,将路由模块查找到的内容数据返回给用户终端;
内容数据保存单元,用于保存发布的内容数据。
路由模块,用于根据唯一标识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查找用户终端请求的内容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系统还包括拓扑位置服务器,用于在用户终端请求内容数据时,查询离所述用户终端最近的对等体的地址列表,将所述地址列表返回给所述用户终端。
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还可以保存待共享的内容:流媒体和/或文件。进一步地,所述网络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内容进行切片。
所述网络服务器还可用于存储切片规则和所述内容的内容描述信息,在UE请求下载内容时,将所述切片规则和内容描述信息发送给UE。
或者,所述网络服务器还用于存储切片规则和所述内容的内容描述信息的位置信息,在UE请求下载内容时,该网络服务器将所述切片规则和内容描述信息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UE;此时所述P2P叠加网用于存储切片规则和所述内容的内容描述信息,在UE根据从网络服务器获取的位置信息向P2P叠加网请求切片规则和所述内容描述信息时,将所述切片规则和内容描述信息发送给UE;待UE请求下载内容时,将切片后的内容发送给用户。
所述P2P叠加网中包含一拓扑服务器,所述拓扑服务器用于向UE提供与该UE拓扑上最近的多个对等体。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均以内容提供商提供内容为例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流媒体及文件内容共享业务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假定用户已经加入网络运营商的P2P叠加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内容提供商首先将流媒体或文件(以下简称内容)的相关描述信息、切片的规则及内容数据上载到门户网站及内容服务器;
切片规则是描述一个内容如何分解成比较小的数据片段,比如对于视频文件,可以按照时间进行切片,如每分钟的视频数据切成一份。根据该切片规则和内容数据的文件名可以导出每一个内容分片数据在P2P网络中的资源标识(ID),例如,在基于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分布式哈希表)算法的P2P网络中,数据切片命名为文件名+切片编号,那么资源ID可以设置为“文件名+切片编号”的哈希值。
步骤202-203,内容提供商通过内容服务器将切片后的内容数据通过RELOAD Store(储存)请求发布到网络提供商的P2P叠加网,后者返回成功响应,内容发布成功;
该步骤根据内容切片数量的多少可能会重复多次直至将全部数据发送至P2P叠加网。
步骤204-205,UE访问流媒体或文件共享业务时首先访问内容提供商门户网站,获得内容的描述信息以及存储的P2P网络名称、切片规则;
本步骤一般采用HTTP协议。
如果有默认的P2P叠加网络,UE也可以不从门户网站获取P2P网络名称。
步骤206,UE根据上一步骤获得的信息计算每一个数据切片的资源ID信息;
例如,UE可以根据获得的切片规则以及内容描述信息中的内容数据的文件名计算该内容每一个分片数据的资源ID。
由于本实施例假定UE已经加入叠加网,故叠加网加入过程予以省略。
步骤207,UE采用上一步计算所得的资源ID作为关键字,采用RELOAD协议的Fetch(获取)原语向P2P叠加网读取内容数据;
为了实现流量优化,可在P2P叠加网中设置一拓扑位置服务器,UE在读取内容之前,先向拓扑位置服务器查询离其最近的对等体地址列表,然后再向列表中的最近对等体发起查询请求。为了提升响应速度,也可以向列表中最近的多个对等体同时发送查询请求。
步骤208,P2P叠加网返回成功响应及内容切片数据。
图3示出了流媒体点播、文件内容业务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切片规则置于P2P叠加网中,用户从P2P叠加网获取切片规则。本实施例假定用户已经加入网络运营商的P2P叠加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内容提供商首先将内容相关描述信息、切片的规则及内容数据上载到门户网站及内容服务器;
步骤302-303,内容提供商将内容的描述信息及切片规则的位置信息通过RELOAD协议的Store原语发布到网络提供商的P2P叠加网;
在P2P叠加网存储的关键字是内容的描述信息及切片规则位置ID,即将描述信息及切片规则的位置信息经过哈希转换后得到的ID,比如采用overlay://域名/文件名形式的哈希值。
步骤304-305,内容提供商通过内容服务器将切片后的内容数据通过RELOAD Store请求发布到网络提供商的P2P叠加网,后者返回成功响应,内容发布成功;
内容服务器负责切片或者由专门的切片服务器来完成。
步骤306-307,UE访问流媒体或文件共享业务时首先访问内容提供商门户网站,获得内容在P2P叠加网中描述信息及切片规则位置信息;
上述位置信息的可通过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通用资源标志符)实现。
步骤308-309,UE根据上一步骤中返回的描述信息及切片规则位置ID,采用RELOAD Fetch原语获得内容的描述信息及切片规则;
步骤310,UE根据上一步骤获得的切片规则计算每一个数据切片的资源ID信息;
由于本实施例假定UE已经加入叠加网,故叠加网加入过程予以省略。
步骤311,UE采用上一步计算所得的资源ID作为关键字,采用RELOAD协议的Fetch原语向P2P叠加网读取内容数据,读取时根据描述信息确定是否读取完毕;
步骤312,叠加网返回成功响应及内容切片数据。
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也可充当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将内容分别发布至媒体服务器和P2P叠加网供其他用户下载。
图4示出了本发明架构下的一种支持拓扑流量优化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运营商的P2P叠加网根据DHT算法划分成多个域,每个域是一个流量汇聚的域,域内流量不跨域骨干网络。假定用户已经加入网络运营商的P2P叠加网。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内容提供商将切片的内容数据发布到运营商的P2P叠加网,每个域内的入口对等体接收切片数据;
如果只有一个域,则该域的入口对等体接收所有的切片数据。
作为入口的对等体并不固定,也就是说每个对等体都有可能作为入口。
步骤402,所述接收到切片数据的入口对等体根据DHT路由规则将切片数据保存至至少一个对等体;
入口对等体接收所有的切片数据,根据DHT路由规则选择对等体完成切片数据的保存,所选择的对等体也可能包括入口对等体本身。
优选地,将数据转发到路由相邻的多个对等体上,对等体的数目根据备份和负载均衡的需要确定,选择的方法与选择一个对等体的方法相同,仍是根据DHT路由规则选出,也就是说,该多个对等体上的数据副本均可以通过DHT路由规则直接进行寻址。
作为资源标识的关键字的哈希值与所选择的对等体标识有一定的数学或逻辑关系,根据DHT路由规则确定,不在本发明讨论范围之内。
步骤403,UE访问内容提供商的门户网站获得一个内容源的描述信息及切片规则,并计算获得每个切片的资源ID;
步骤404,UE访问拓扑位置服务器,获得离其拓扑上最近的P2P叠加网域A的对等体地址列表或者入口对等体列表;
例如可以采取IETF ALTO工作组所定义的相关协议实现本步骤。
步骤405,UE向域A的入口对等体地址发出REUOAD Fetch请求获取切片数据,关键字是要存取的切片数据的资源ID;入口对等体根据资源ID查找DHT路由表,获得该数据所在的对等体列表,并根据负载均衡规则访问其中某个对等体读取数据并将该数据返回给UE;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入口对等体也可以直接把对等体列表返回给UE,由UE直接选择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对等体,发起查询请求。
如果拓扑位置服务器反馈给终端的是对等体地址列表,则UE可以直接从中选择对等体获取内容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没有拓扑位置服务器,则UE可以根据路由规则再结合一定的数据和逻辑算法找到入口对等体,由入口对等体反馈数据,或者,根据入口对等体反馈的对等体列表选择一个或多个对等体获取内容数据。
入口对等体可以在将数据返回UE的同时缓存该切片数据,后续若其它UE访问同样的数据,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
所述DHT路由表是由DHT路由规则产生的,是路由规则的体现。
进一步地,RELOAD协议本身可以支持插件化的DHT算法,实际的系统实现中可以在本发明的核心框架下采用任何其它的DHT算法。
本发明由网络运营商提供统一的P2P叠加网存储服务,不同的内容提供商或者业务提供商或用户可以将流媒体、文件等需要共享的内容均发布于运营商建立的P2P叠加网上,这样不同业务/内容提供商之间可以实现内容共享。该P2P叠加网还支持流量优化和高质量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骨干网流量,从而降低了扩容骨干网的投资需求,同时保证较高的服务质量。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包括:
提供一个独立的基于P2P技术的P2P内容传送网络,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具有开放式访问接口;
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作为入口的对等体收到要发布的内容数据后,基于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和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将所述内容数据保存至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对等体中;
用户终端以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为资源标识,通过所述开放式访问接口从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所述对等体获取到所述内容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的: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之外的网络服务器上存储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含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或关键字生成规则;所述用户终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计算出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的: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对等体中存储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并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之外的网络服务器上向用户提供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存储位置信息,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含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所述用户终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获取所述存储位置信息,根据该存储位置信息从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对等体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然后计算出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开放式访问接口为标准访问接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是网络运营商采用资源定位和发现(RELOAD)协议构建的;内容发布者通过RELOAD协议用于储存数据的原语将所述内容数据发布到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所述用户终端采用RELOAD协议用于获取数据的原语向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读取所述内容数据。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括内容描述信息、切片规则信息,以及所述内容数据存储到的P2P内容传送网络的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切片规则信息中至少包含切片数据的大小以及切片数据的关键字信息,所述切片数据的关键字信息包括切片数据的关键字或切片数据关键字的生成方法。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设置有拓扑位置服务器,所述用户终端在请求内容数据之前,先向所述拓扑位置服务器查询离其最近的对等体的地址列表,然后再向列表中最近的一个或多个对等体请求所述内容数据。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根据DHT算法划分成一个或多个域,域内流量不跨域骨干网络;内容发布者将切片后的内容数据发布到作为域入口的对等体,所述作为域入口的对等体根据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分别将切片后的内容数据保存至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中路由相邻的的多个对等体中;
用户终端获取内容数据时,由作为入口的对等体根据所述资源标识以及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获取用户终端所要获取的内容数据所在的对等体列表,所述作为入口的对等体访问所述对等体列表中的对等体,读取内容数据返回给用户终端;或者所述作为入口的对等体将获取的对等体列表发送给用户终端,由用户终端选择一个或多个对等体,从中获取内容数据。
9.一种可实现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终端和独立的基于P2P技术的P2P内容传送网络,其中:
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包括多个对等体且具有开放式访问接口,用于收到要发布的内容数据后,基于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和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将所述内容数据保存至一个或多个对等体中;以及收到用户终端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请求后,从保存有所述内容数据的对等体获取到所述内容数据并返回给所述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以所述关键字的哈希值为资源标识,通过开放式访问接口向P2P内容传送网络请求获取所述内容数据并接收返回结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之外的网络服务器,其中:
所述网络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含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所述用户终端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计算出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或者
所述网络服务器用于向用户提供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在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存储位置信息,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包含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对等体还用于存储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所述用户终端是从所述网络服务器上获取所述存储位置信息,根据该存储位置信息从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的对端体获取所述内容数据的信息,然后计算出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
11.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P2P内容传送网络,包括多个对等体,其中每个对等体包括数据接收模块,内容数据发送单元,内容数据保存单元,路由模块,其中: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在本对等体为入口对等体时,接收发布的内容数据,以及基于唯一标识所述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和分布式哈希表路由规则,选择一个或多个对等体;以及用于接收其他对等体发送的内容数据送本对等体的内容数据保存单元保存;
所述内容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接收模块接收的内容数据发送至选择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对等体的内容数据保存单元中;以及用于接收用户终端的请求,将路由模块查找到的内容数据返回给用户终端;
所述内容数据保存单元,用于保存发布的内容数据;
所述路由模块,用于根据唯一标识内容数据的关键字的哈希值查找用户终端请求的内容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其特征在于:
所述P2P内容传送网络系统还包括拓扑位置服务器,用于在用户终端请求内容数据时,查询离所述用户终端最近的对等体的地址列表,将所述地址列表返回给所述用户终端。
CN2009102071674A 2009-10-29 2009-10-29 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20557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71674A CN102055777A (zh) 2009-10-29 2009-10-29 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PCT/CN2010/072694 WO2010145362A1 (zh) 2009-10-29 2010-05-12 一种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71674A CN102055777A (zh) 2009-10-29 2009-10-29 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5777A true CN102055777A (zh) 2011-05-11

Family

ID=43355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71674A Pending CN102055777A (zh) 2009-10-29 2009-10-29 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55777A (zh)
WO (1) WO201014536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8617A (zh) * 2011-07-05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2p网络路由方法及系统
WO2014085956A1 (zh) * 2012-12-03 2014-06-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和客户端设备及客户端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660673A (zh) * 2014-10-03 2015-05-27 物联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对等网络装置社群的搜寻系统、搜寻方法及对等网络装置
CN107920101A (zh) * 2016-10-10 2018-04-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访问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521590A (zh) * 2018-04-10 2018-09-11 北京息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虚假视频数据中继的方法与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9694B2 (en) 2011-02-24 2013-07-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eer-to-peer collaboration of publishers in a publish-subscription environment
CN102130962A (zh) * 2011-04-06 2011-07-20 上海少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筛选网络节点加速下载的方法
CN102137164A (zh) * 2011-04-06 2011-07-27 上海少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节点资源共享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7044A (zh) * 2008-11-28 2009-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切片的点对点网络技术的文件下载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67696A1 (en) * 2006-09-06 2008-05-15 Akamai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dn) and peer-to-peer (p2p) network
WO2009076251A2 (en) * 2007-12-13 2009-06-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ccelerating peer-to-peer content distribution
CN101247367B (zh) * 2008-04-08 2011-03-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内容分发网络和对等网络的内容提供方法和系统
CN101388909A (zh) * 2008-10-14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2p点播系统和业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7044A (zh) * 2008-11-28 2009-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切片的点对点网络技术的文件下载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2PSIP INTERNET-DRAFT: "《Resource Location and Discovery Base Protocol》", 8 September 2009, IETF *
张维凤等: "P2P网络中基于文件路由模型搜索方法的改进",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
赵靖: "片段存储系统",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8617A (zh) * 2011-07-05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2p网络路由方法及系统
WO2013004134A1 (zh) * 2011-07-05 2013-0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2p网络路由方法、节点及系统
WO2014085956A1 (zh) * 2012-12-03 2014-06-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和客户端设备及客户端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040507A (zh) * 2012-12-03 2014-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和客户端设备及客户端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660673A (zh) * 2014-10-03 2015-05-27 物联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对等网络装置社群的搜寻系统、搜寻方法及对等网络装置
CN104660673B (zh) * 2014-10-03 2018-11-06 物联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对等网络装置社群的搜寻系统、搜寻方法及对等网络装置
CN107920101A (zh) * 2016-10-10 2018-04-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访问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521590A (zh) * 2018-04-10 2018-09-11 北京息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虚假视频数据中继的方法与系统
WO2019196518A1 (zh) * 2018-04-10 2019-10-17 北京息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虚假视频数据中继的方法与系统
CN108521590B (zh) * 2018-04-10 2022-08-26 北京息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虚假视频数据中继的方法与系统
US11936934B2 (en) 2018-04-10 2024-03-19 Beijing Xitong Wuzhou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enting a fraudulent video re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45362A1 (zh) 201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5777A (zh) 一种通用的内容共享业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404378B (zh) 一种流媒体分发传输网络系统
D'Ambrosio et al. MDHT: A hierarchical name resolution service for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s
CN100484069C (zh) 一种文件数据分发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1742702B (zh) 移动互联网业务共享系统及方法
JP4938074B2 (ja) リソースの位置情報の要求方法、当該方法のためのユーザノードおよびサーバ
US10708767B2 (en) Anycast manifest retrieval, unicast content retrieval
US9497035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laying media based on P2P
WO2011140842A1 (zh) 多媒体文件发布方法和装置
KR20130088774A (ko) 분할 콘텐트 전달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0522386A (ja) P2pコンテンツ共有のための方法、システム、及びノード
CN104967677B (zh) 一种基于ndn缓存优化的文件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N102647357A (zh) 一种处理内容路由方法及装置
JP5160405B2 (ja) P2p配信システム及び配信方法
US7873690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requests for obtaining peer identifiers to access stored contents in P2P mode, and associated management device and network equipment
EP2433412B1 (en) Limiting storage messages in peer to peer network
Abdallah et al. Ftree-CDN: Hybrid CDN and P2P architecture for efficient content distribution
WO2012116582A1 (zh) 一种p2p内容分发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62494A (zh) 一种实现内容提供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Maki et al. Traffic engineering of peer-assisted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with content-oriented incentive mechanism
Liu et al. Video stream distribution scheme based on edge computing network and user interest content model
Yasin et al. An overview of media streams caching in peer-to-peer systems
WO2012116591A1 (zh) 一种p2p内容分发的方法和系统
Jaber et al. SEMANTIC ROUTING SCHEME FOR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KR20090124646A (ko) P2p를 이용한 웹 캐시 가속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