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4559B - 多重输出扼流器 - Google Patents

多重输出扼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4559B
CN102054559B CN 200910208810 CN200910208810A CN102054559B CN 102054559 B CN102054559 B CN 102054559B CN 200910208810 CN200910208810 CN 200910208810 CN 200910208810 A CN200910208810 A CN 200910208810A CN 102054559 B CN102054559 B CN 1020545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ultiple output
output choke
magnetic stamen
r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088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4559A (zh
Inventor
谢蓝青
郭玉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yntec Co Ltd
Qiank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ank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nk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ank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20881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545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54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4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4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45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输出扼流器,该扼流器包括一磁蕊、一第一线圈、一第二线圈及一第三线圈。其中磁蕊为内侧线圈层所围绕,而内侧线圈层为外侧线圈层所围绕。第一线圈属于一内侧线圈层,第三线圈属于一外侧线圈层,第二线圈则根据其与第一线圈及第三线圈的圈数差值来决定属于内侧线圈层或外侧线圈层。本发明提供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可减少生产电源供应器所需的零件数以及电源供应器所占的体积。

Description

多重输出扼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扼流器,尤其涉及一种多重输出扼流器。
背景技术
电源供应器在各类电器用品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功用为交、直流电间的转换,如交流转直流、直流转直流、直流转交流、交流转交流等。最常见的形式为交流转直流或直流转直流,输出电源均为直流电,原因在于许多电器用品内部的电路或元件需要由直流电供应工作电源。
举例来说,为了要让桌上型电脑装置顺利开机,电源供应器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图1为传统电源供应器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传统的电源供应器100可包括输入整流器102、变压器104以及整流器106~112。输入整流器102用以整流输入交流电压AC(例如是110-240V的交流电压)以输出一工作电压WV1至变压器104,变压器104接收整流后的工作电压WV1并将其转换为四组不同的直流电压DC1~DC4,整流器106~112则分别对直流电压DC1~DC4进行整流以输出直流电压DCO1~DCO4(例如是+12V、+5V、-12V、3.3V的直流电压)。由于传统的电源供应器100利用整流器106~112来整流输出直流电压,而各个整流器需要不同的扼流器(chock coil)来输出不同的直流电压,因此传统的电源供应器100需要多个扼流器来配合输出不同的直流电压,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以及产品体积缩减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重输出扼流器,可减少生产电源供应器所需的零件数以及电源供应器所占的体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重输出扼流器,包括一磁蕊、一第一扼流线圈、一第二扼流线圈以及、一第三扼流线圈。其中磁蕊为一内侧线圈层所围绕,而内侧线圈层为一外侧线圈层所围绕,且内侧线圈层包含的扼流线圈的自感值大于外侧线圈层所包含的扼流线圈的自感值。第一扼流线圈具有一第一线圈数,第一扼流线圈属于内侧线圈层而围绕磁蕊。第二扼流线圈,具有一第二线圈数且围绕磁蕊,其中第一线圈数及第二线圈数之间具有一第一差值。另外,第三扼流线圈具有一第三线圈数,第三扼流线圈属于外侧线圈层而围绕磁蕊,其中第三线圈数及第二线圈数之间具有一第二差值,其中若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差值一预设值,则第二扼流线圈属于内侧线圈层,若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差值小于预设值,则第二扼流线圈属于外侧线圈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线圈的自感值大于第三线圈的自感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中的至少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内侧线圈层包括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内侧线圈层具有一第一区域与一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位于磁蕊与第二区域之间,第一线圈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内,并且第二线圈位于第二区域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内侧线圈层包括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第二线圈围绕第一线圈,且第一与第二线圈交错地缠绕于磁蕊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重输出扼流器还包括一卷线筒(Bobbin),且上述线圈缠绕于卷线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磁蕊还包括一第一构件以及一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具有至少一第一突出部与一第一嵌合部,且第一嵌合部穿设于卷线筒中。第二构件具有多个接触面,且第一突出部及第一嵌合部分别与上述接触面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构件具有至少一第二突出部与一第二嵌合部,第二嵌合部穿设于卷线筒中,且与第一嵌合部接触,并且该些接触面位于第二突出部与第二嵌合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重输出扼流器还包括一固定件,配置于磁蕊的一侧。固定件包括多个针脚以及多个导槽。上述针脚,远离磁蕊凸起。上述导槽则位于上述针脚与磁蕊之间,并且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与第三线圈的导线穿过对应的导槽,而接触于对应的针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重输出扼流器还包括一框体,套设于固定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重输出扼流器还包括一壳体以及一固定件。上述磁蕊可容置于壳体中,且上述磁蕊为一柱体,固定件则配置于壳体的一侧。其中固定件包括多个针脚以及多个导槽。上述针脚,远离磁蕊凸起。上述导槽则位于上述针脚与磁蕊之间,并且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与第三线圈的导线穿过对应的导槽,而接触于对应的针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重输出扼流器,包括一磁蕊、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二线圈。磁蕊包含一柱体。第一线圈具有一第一线圈数,而第二线圈具有一第二线圈数。其中,第一线圈数及第二线圈数之间具有一第一差值,且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一预设值。另外,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交错地堆迭缠绕于磁蕊的柱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预设值为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重输出扼流器还包括一固定件,配置于磁蕊的一侧,固定件具有多个导槽,其中第一线圈与/或第二线圈的导线端穿过对应的导槽,而作为多重输出扼流器的针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重输出扼流器还包括一固定件,配置于磁蕊的一侧。其中固定件具有多个导槽,且至少一导槽的开口孔径略小于穿过导槽的线圈的线径,上述线圈由开口卡入导槽内。
基于上述,本发明利用将线圈圈数接近的线圈并绕在一起,并将自感值较大的线圈缠绕于较接近磁蕊的线圈层,以使单一个扼流器可输出不同的直流电压,减少生产电源供应器所需的零件数以及电源供应器所占的体积。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电源供应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6A中绕线组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磁蕊与线圈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磁蕊与线圈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磁蕊与线圈的剖面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组合示意图。
图6B为图6A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爆炸图。
图8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组合示意图。
图8B为图8A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局部爆炸图。
图9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组合示意图。
图9B为图9A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局部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组合示意图。
图11A~11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绕线组606的绕线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电源供应器; 102:输入整流器;
104:变压器;     106~112:整流器;
AC:交流电压;    WV1:工作电压;
DC1~DC4:直流电压;    DCO1~DCO4:输出直流电压;
202:磁蕊;             204~210:线圈;
212:内侧线圈层;       214:外侧线圈层;
216:第一区域;         218:第二区域;
602、902:固定件;      604A:第一构件;
604B:第二构件;        606:绕线组;
608:卷线筒;           P1、P1B:突出部;
S1、S1B:嵌合部;       F1、F2:接触面;
702:第三构件;         N1:针脚;
T1:导槽;              802:框体;
1002:柱体;            1004:壳体;
600、700、800、900、1000:多重输出扼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文字配合图式来说明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其中相同标号指示同样或相似的元件。另外,以下的示范实施例仅是用以说明,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图2为图6A中绕线组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揭示一种可输出不同电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包括一磁蕊202与缠绕于磁蕊202上的多个线圈204、206、208、210。线圈的缠绕方式为将线圈圈数接近的线圈划分为同一线圈层。详细地说,磁蕊202为一内侧线圈层212所围绕,内侧线圈层212为一外侧线圈层214所围绕。多个线圈例如为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与第三线圈,第一线圈具有一第一线圈数且属于内侧线圈层212而围绕磁蕊202,第三线圈具有一第三线圈数且属于外侧线圈层214而围绕磁蕊202。第二线圈具有一第二线圈数且围绕磁蕊,其中第一线圈数及第二线圈数之间具有一第一差值,第三线圈数及第二线圈数之间具有一第二差值,若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差值,则第二线圈属于内侧线圈层212,若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差值,则第二线圈属于外侧线圈层214。较佳地,可将自感值较大的线圈缠绕在磁蕊202的内层,即第一线圈的自感值大于第三线圈的自感值。第一差值与第二差值中的至少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一预设值,本实施例中,预设值为3。藉由将多个线圈缠绕于同一磁蕊上,并使每个线圈输出不同电压,以减少生产电源供应器所需的零件数以及电源供应器所占的体积。
表1为不同工作电压对应的线圈、线圈圈数、工作电流、线径与抽载条件,其中工作电压及抽载电流为现在市面上桌上型电脑常使用的条件。以下将以表1所示电源供应器的规格作为范例,但本发明的应用不应因此受限。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将以下所述实施例应用至其他电源供应器的规格。
表1
Figure G2009102088105D00061
以下将以图2~图11C示意性说明多重输出扼流器的多种结构。也就是说,这些图中所示线圈的圈数仅供实施参考。应用本发明者必须依照实际产品规格(例如表1所示)的设计需求来决定这些图中所示各个线圈的圈数、线径与缠绕方式,以调整各个线圈间的自感、漏感以及互感来达到规格的要求。
详细来说,由于图2的线圈204、208的圈数分别为28与27,而线圈206、210的圈数分别为12与10,线圈204(即第一线圈)与线圈208(即第二线圈)之间圈数的第一差值(=28-27=1)小于线圈206(即第三线圈)与线圈208(第二线圈)之间圈数的第二差值(=27-12=15),第一差值小于3,且线圈204的自感值大于线圈206的自感值。再者,线圈208(即第一线圈)与线圈206(即第二线圈)间之间圈数的第一差值(=27-12=15)大于线圈210(即第三线圈)与线圈206(即第二线圈)之间圈数的第二差值(=12-10),第二差值小于3,且线圈208的自感值大于线圈210的自感值;因此可将线圈204、208划分为内侧线圈层212,而线圈206、210则划分为外侧线圈层214。
其中内侧线圈层212的线圈缠绕方式可将内侧线圈层212分为第一区域216与第二区域218,第一区域216位于磁蕊202与第二区域218之间。线圈204缠绕于第一区域216与第二区域218内,线圈208则缠绕于第二区域218内,即第二区域218内包含了线圈204与线圈208两种线圈。如图2所示,在第二区域218中所缠绕的线圈分为两侧,一侧缠绕线圈204,另一侧则缠绕线圈208。另外,外侧线圈层214则先于内侧线圈层212上缠绕完线圈206后,再于线圈206上缠绕线圈210。
表2为依照图2缠绕方式的线圈204~210于抽载条件2下,所对应的工作电压、自感、漏感与输出电压。
表2
  线圈204   线圈206   线圈208   线圈210
  工作电压(V)   12   5   -12   3.3
  自感(μH)   43.45   7.98   43.94   5.70
  漏感(μH)   1.00   0.60   1.09   0.54
  输出电压(V)   11.5145   5.101   12.7415   3.2955
利用本实施例的线圈缠绕方式可将线圈204~210中最大的漏感值降低至1.09μH,有效降低线圈的漏感值,使线圈204~210的输出电压符合电源供应器工作电压的规格要求。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磁蕊与线圈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图2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内侧线圈层212中线圈204、208的缠绕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线圈204、208的缠绕方式为将线圈204、208由内而外、交错地堆迭缠绕于磁蕊202上,亦即先缠绕一层线圈204于磁蕊202上后,再缠绕线圈208于线圈204上,然后再缠绕线圈204于线圈208上,如此交替地重复缠绕线圈204、208于磁蕊202上,以构成内侧线圈层212。
表3为依照图3缠绕方式的线圈204~210于抽载条件2下,所对应的工作电压、自感、漏感与输出电压。
表3
  线圈204   线圈206   线圈208   线圈210
  工作电压(V)   12   5   -12   3.3
  自感(μH)   53.48   10.13   50.43   7.40
  漏感(μH)   0.99   0.80   0.96   1.10
  输出电压(V)   11.489   5.11   12.33   3.301
利用本实施例的线圈缠绕方式除了可以将线圈204~210中最大的漏感值降低至1.10μH外,线圈204与线圈208间的交错地堆迭缠绕使得线圈间的排列更紧密,减少磁蕊202缠绕线圈后的体积大小,并使线圈204~210的输出电压符合电源供应器工作电压的规格要求。
另外,在部分实施例中,可改变外侧线圈层214内线圈206、210的缠绕方式,以调整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电压输出。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磁蕊与线圈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图3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外侧线圈层214中线圈206、210的缠绕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线圈206、210的缠绕方式为先于内侧线圈层212上缠绕完线圈210后,再于线圈210上缠绕线圈206,使线圈206缠绕于最外层。
表4为依照图4缠绕方式的线圈204~210于抽载条件2下,所对应的工作电压、自感、漏感与输出电压。
表4
  线圈204   线圈206   线圈208   线圈210
  工作电压(V)   12   5   -12   3.3
  自感(μH)   44.34   8.43   41.64   5.78
  漏感(μH)   0.60   0.47   0.50   0.27
  输出电压(V)   11.515   5.1135   12.173   5.11
利用本实施例的线圈缠绕方式可将线圈206中的漏感值降低至0.47μH,使线圈204~210的输出电压符合电源供应器工作电压的规格要求。
另外,在部分实施例中,可改变内侧线圈层212内线圈204、208的缠绕方式,以调整多重输出扼流器的输出电压。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磁蕊与线圈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图4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内侧线圈层212中线圈204、208的缠绕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内侧线圈层212的缠绕方式为先缠绕一层线圈208于磁蕊202上后,再缠绕线圈204于线圈208上,然后再线圈208于线圈204上,交替地重复缠绕线圈204、208于磁蕊202上,以构成内侧线圈层212。如此改变线圈204、208缠绕磁蕊202的先后顺序可调整多重输出扼流器的输出电压。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便于说明线圈的缠绕方式,图2~图5的实施例并未示出各个线圈的完整线圈数,本领域内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通过本实施例的说明类推得知具有更多线圈数的线圈的缠绕方式。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对内侧线圈层212及外侧线圈层214的缠绕方式,并不限定于内侧线圈层212及外侧线圈层214内的线圈。
图6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组合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爆炸图。在实际应用上,多重输出扼流器可包括如图6A所示的装置。请同时参照图6A与图6B,多重输出扼流器600包括一固定件602、一第一构件604A、一第二构件604B以及一绕线组606,绕线组606包括一卷线筒(Bobbin)608及多个缠绕于卷线筒608的线圈204~210。线圈204~210缠绕于卷线筒608的缠绕方式例如图2~图5所揭示,故在此不赘述。其中第一构件604A及第二构件604B构成多重输出扼流器600的磁蕊,绕线组606配置于磁蕊内。
详细来说,第一构件604A具有突出部P1以及嵌合部S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构件604A为一E型蕊材。第二构件604B则具有接触面F1以及接触面F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构件604B为一柱体,接触面F1以及接触面F2位于柱体的同一面上。第一构件604A的嵌合部S1可穿设于卷线筒608中,而与对应的接触面F2接触,同时突出部P1配置于线圈外层并与对应的接触面F1接触而形成一闭磁路的磁蕊。其中,第一构件604A与第二构件604B的固定方式,可利用于接触面点胶以进行粘合,或是将第一构件604A与第二构件604B组合后再以胶带粘贴缠绕的方式固定。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构件604B也可具有如第一构件604A的突出部与嵌合部。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爆炸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700与图6的多重输出扼流器600的不同之处在于与第一构件604A接触的第三构件702也具有如第一构件604A的突出部P1B与嵌合部S1B,且上述接触面F1、F2分别位于对应的突出部P1B与嵌合部S1B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构件702为与第一构件604A相同对称的E型蕊材,第三构件702的嵌合部S1B与第一构件604A的嵌合部S1穿设于卷线筒608中,并于卷线筒608中相互接触。另外,突出部P1B也与相对应的突出部P1接触,第一构件604A与第三构件702的连接固定方式可与图6B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多个线圈可先缠绕于卷线筒608上,之后再与第一构件604A、第二构件604B(或第三构件702)相结合,如此可将缠绕线圈的步骤自动化,简化线圈的缠绕作业,避免第一构件604A、第二构件604B(或第三构件702)的形状造成缠绕作业自动化的障碍。
请继续参照图6B,固定件602配置于磁蕊的一侧并与磁蕊相嵌合。固定件602包括远离磁蕊突起的多个针脚N1,与多个导槽T1。其中导槽T1位于针脚N1与磁蕊之间,绕线组606上所缠绕的线圈可穿过对应的导槽T1与对应的针脚N1接触,例如可将线圈缠绕于针脚N1上以通过针脚进行电性连接并加强固定磁蕊与固定件602。值得注意的是,导槽T1的孔径可略大于线圈的线径,且导槽T1的深度可大于导槽T1的孔径,以使线圈更易被安置于导槽T1中。在部分实施例中,可限缩导槽T1的开口进行适当的限缩,以帮助固定线圈于导槽T1中,避免线圈脱离导槽T1。
图8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组合示意图。图8B为图8A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局部爆炸图。请同时参照图8A与图8B,多重输出扼流器800与图6A的多重输出扼流器600的不同之处在于多重输出扼流器800还包括一框体802。框体802可套设于固定件602上,当绕线组606的线圈204~210安置于对应的导槽T1后,套上框体802以更有效地防止线圈自导槽T1中脱出。
此外,本实施例的针脚N1与导槽T1的位置及数量可依实际情形的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作变更。图9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组合示意图。图9B为图9A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局部爆炸图。图9A、图9B的多重输出扼流器900与多重输出扼流器800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件902上针脚N1的个数。当线圈的线径够粗时,可省去对应的针脚N1,而直接以线圈代替针脚N1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且导槽T1的开口孔径可略小于线圈的线径,使线圈由开口卡入导槽T1后可固定于导槽T1内。如图9A与图9B所示,配合线径较细的线圈208,固定件902上的针脚减少至两根,以利线圈208与外部进行电性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绕线组606上所有线圈的线径均够粗的情形下,固定件902甚至可以省去所有的针脚N1。如此,可省略以人工方式将线圈缠绕于针脚N1上的动作,节省人力成本、简化制造程序并缩短制程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多重输出扼流器900还包括一框体802,框体802可套设于固定件902上,当绕线组606的线圈204~210安置于对应的导槽T1后,套上框体802以更有效地防止线圈自导槽T1中脱出。
图10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的组合示意图。请参照图10,本实施例的多重输出扼流器1000与多重输出扼流器600的不同之处在于多重输出扼流器1000的磁蕊为一柱体1002,柱体1002被多个线圈所缠绕。由于柱体1002并无图6中第一构件604A的突出部P1,因此在缠绕作业的自动化上不会有图6的实施例的自动化障碍的问题,线圈可直接缠绕于柱体1002上,不需另先缠绕于卷线筒再将柱体1002穿设于卷线筒中。另外,多重输出扼流器1000还包括一壳体1004,其配置于固定件602的一侧,可将磁蕊及线圈容置于壳体1004中,壳体1004内侧可设计两对称凹槽,以使柱体1002的两端可卡合于凹槽中,使磁蕊及线圈可固定保持于壳体1004中。另外柱体1002上所缠绕的线圈也可穿过对应的导槽T1(如图6A所示)与对应的针脚N1(如图6A所示)接触,以进行电性连接并加强磁蕊的固定。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柱体1002的剖面形状并不限定为图中所示的椭圆形,其他形状也适用,例如圆形、半圆弧、三角形、矩形、梯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边多边形、或不等边多边形等。
图11A~11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绕线组606的绕线示意图。将线圈204~210缠绕至卷线筒608上的步骤可如下所述:首先,将自感值较大且圈数接近的线圈204、208并绕于卷线筒608上,也就是可使用自动化绕线机一次同时缠绕两条线圈204与线圈208于卷线筒608上。如图11A所示,使用自动化绕线机缠绕第一层的线圈204、208时,线径较细的线圈208较接近卷线筒608。接着,自动化绕线机再于先前缠绕的线圈204、208上再缠绕第二层的线圈204、208,不同的是,第二次所缠绕的线圈204、208,较靠近卷线筒608的线圈改为线径较粗的线圈204。线圈204、208缠绕完后,接着自动化绕线机再缠绕线圈206(如图11B所示)。最后,自动化绕线机再缠绕线圈210于最外层(如图11C所示),而完成绕线组606的绕线作业。图11A~11C仅是用以说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将圈数接近的线圈并绕在一起,并将自感值较大的线圈缠绕于较接近磁蕊的位置,以使多重输出扼流器可输出不同的直流电压,减少生产电源供应器所需的零件数以及电源供应器所占的体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磁蕊,所述磁蕊为一内侧线圈层所围绕,而所述内侧线圈层为一外侧线圈层所围绕;
一第一线圈,具有一第一线圈数,所述第一线圈属于所述内侧线圈层而围绕所述磁蕊;
一第二线圈,具有一第二线圈数且围绕所述磁蕊,其中所述第一线圈数及所述第二线圈数之间具有一第一差值;以及
一第三线圈,具有一第三线圈数,所述第三线圈属于所述外侧线圈层而围绕所述磁蕊,其中所述第三线圈数及所述第二线圈数之间具有一第二差值;
其中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差值,则所述第二线圈属于所述内侧线圈层,若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所述第二差值,则所述第二线圈属于所述外侧线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的自感值大于所述第三线圈的自感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中的至少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侧线圈层包括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所述内侧线圈层具有一第一区域与一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磁蕊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所述第一线圈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内,并且所述第二线圈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内侧线圈层包括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交错地缠绕于所述磁蕊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卷线 筒,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缠绕于所述卷线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磁蕊还包括:
一第一构件,具有至少一第一突出部与一第一嵌合部,且所述第一嵌合部穿设于所述卷线筒中;以及
一第二构件,具有多个接触面,且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一嵌合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接触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构件具有至少一第二突出部与一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穿设于所述卷线筒中且与所述第一嵌合部接触,并且所述多个接触面位于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二嵌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件,配置于所述磁蕊的一侧,所述固定件包括:
多个针脚,远离所述磁蕊凸起;以及
多个导槽,位于所述多个针脚与所述磁蕊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三线圈的导线穿过对应的导槽,而接触于对应的针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框体,套设于所述固定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件,配置于所述磁蕊的一侧,所述固定件具有多个导槽,其中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与/或所述第三线圈的导线端穿过对应的导槽,而作为所述多重输出扼流器的针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框体,套设于所述固定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壳体,所述磁蕊容置于所述壳体中,且所述磁蕊为一柱体;以及 
一固定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固定件包括:
多个针脚,远离所述磁蕊凸起;以及
多个导槽,位于所述多个针脚与所述磁蕊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三线圈的导线穿过对应的导槽,而接触于对应的针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输出扼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件,配置于所述磁蕊的一侧,所述固定件具有多个导槽,至少一导槽的开口孔径略小于穿过所述导槽的线圈的线径,且所述线圈由所述开口卡入所述导槽内。 
CN 200910208810 2009-10-29 2009-10-29 多重输出扼流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45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08810 CN102054559B (zh) 2009-10-29 2009-10-29 多重输出扼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08810 CN102054559B (zh) 2009-10-29 2009-10-29 多重输出扼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4559A CN102054559A (zh) 2011-05-11
CN102054559B true CN102054559B (zh) 2012-12-05

Family

ID=43958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0881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4559B (zh) 2009-10-29 2009-10-29 多重输出扼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545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2411B (zh) * 2011-06-24 2015-06-10 北京众智同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测温绕组的变压器及变压器温升在线测量的方法
CN106409478B (zh) * 2013-03-25 2019-11-12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器
CN107195425B (zh) * 2017-05-31 2018-11-23 柯良节 太极式硅胶石墨烯滤波扼流圈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48525A1 (ru) * 1975-12-29 1980-07-15 Сибирский физ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В.Д.Кузнецова при Томско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университете Высокочастотный дроссель
CN1177191A (zh) * 1996-09-02 1998-03-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扼流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48525A1 (ru) * 1975-12-29 1980-07-15 Сибирский физ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В.Д.Кузнецова при Томско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университете Высокочастотный дроссель
CN1177191A (zh) * 1996-09-02 1998-03-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扼流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4559A (zh) 201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85035A1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KR20080042923A (ko) 코일장치, 복합 코일장치 및 트랜스 장치
CN102163489A (zh) 一种串联集成电感器件
CN1937117B (zh) 具有绕线单体的变压器
CN102054559B (zh) 多重输出扼流器
CN102982969B (zh) 脉冲变压器
JP2011082205A (ja) トランス装置及びこのトランス装置を備えた変換器
CN201966043U (zh) 多功能变压器
CN105896985A (zh) 电源装置、磁性元件及其绕组单元
CN101453166A (zh) 超小型电力变换装置
KR200456894Y1 (ko) Smps용 낮은 프로파일의 트랜스포머
CN202930150U (zh) 脉冲变压器
CN202373431U (zh) 线圈装置、复合线圈装置以及平面变压器
CN202601363U (zh) Uui型集成电感器
CN208489096U (zh) 变压器
CN203983010U (zh) 线圈组件以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
CN202796401U (zh) 一种高频开关电源变压器
CN204632549U (zh) 一种可调节磁耦合系数的变压器
CN219610188U (zh) 一种新型无线供电平板线圈结构
TWI398883B (zh) 多重輸出扼流器
CN107946047B (zh) 一种夹层绕法电感
CN220357946U (zh) 一种变压器
CN205542256U (zh) 一种新型变压器底座和变压器
KR200476922Y1 (ko) 변압기용 탭
CN202018874U (zh) 功率电感器的绕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