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2250B -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距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距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2250B
CN102052250B CN2011100239358A CN201110023935A CN102052250B CN 102052250 B CN102052250 B CN 102052250B CN 2011100239358 A CN2011100239358 A CN 2011100239358A CN 201110023935 A CN201110023935 A CN 201110023935A CN 102052250 B CN102052250 B CN 1020522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ort
valve
propeller
oars
p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39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2250A (zh
Inventor
王彦龙
韩孟娟
王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Electric Co Ltd
Sany Electric Co Ltd Japan
Original Assignee
San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239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522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52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2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2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22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桨距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正常变桨的电动变桨系统、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收桨的液压收桨系统,电动变桨系统的电动机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回转支撑的内圈连接,液压收桨系统的液压缸的第一端与内圈连接或断开连接,检测装置检测电动变桨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将得到的状态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受状态信号,当电动变桨系统出现故障时,控制装置控制液压收桨系统启动。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取消了备用电源,在电动变桨系统无法变桨时,利用液压收桨系统实现在紧急情况下的收桨,保证了在紧急情况下收桨的可靠性,同时仅在紧急情况下收桨利用液压收桨系统,降低了变桨控制的复杂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

Description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距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距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变桨距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能对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而风力发电作为多种发电方式中的一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风力发电就是利用风力发电机组,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能,再由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电网上。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风轮13、机舱12和塔架11,工作过程中,风作用在风轮13的叶片131上,产生气动扭矩,叶片131的根部将扭矩传递给轮毂,进而带动主轴、变速箱内的齿轮以及发电机的旋转轴旋转,产生电能,塔架11支撑机舱12达到所需要的高度,其上安置发电机和控制器之间的动力电缆、控制和通信电缆,还装有供操作人员上下机舱的扶梯。
变桨距控制是根据风速的变化来调整叶片的桨距角,尽可能更多的吸收风能。从而控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在高风速情况下,桨距角随着风速的增加不断向正的安装角度方向调整,减小气流攻角以保持较小的升力来限制功率。在高风速情况下可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保持在额定功率;当输出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状态时,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采用0ptitip技术,即根据风速的大小,调整发电机转差率,使其尽量运行在最佳叶尖速比以优化输出功率。桨距角可以随风速的大小而自动调节,因而能够尽可能更多的吸收风能,同时在高风速段保持平稳的功率输出。
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距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动变桨距;另一种是液压变桨距。
电动变桨距是指利用电动机作为原动机,经过减速箱带动叶片旋转的一种变桨距系统,每一个叶片采用一套独立的电动机和减速箱,此种变桨距系统的控制过程简单,能够准确地控制各叶片的变桨状态;然而,为了保证在主电源掉电的状态下,依然能够实现安全收桨并停机,每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距系统还都需要配有备用电源,这就造成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成本的增加,同时,备用电源的设置还提高了变桨距系统的安装难度。
具体地,现有技术中备用电源有两种安装方式,第一种是安装在轮毂内,但是,这样占据了轮毂内的维护空间,增加了维护的难度;第二种是安装在轮毂外(机舱内或塔底),这样可以方便地对备用电源进行维护和更换,并且由于安装空间较大,备用电源可以提供大范围的直流电压,扩展可供选择的伺服系统的范围,然而由于变桨距系统所有的电源供应都要通过安装在主轴尾端的滑环连接器获得,无论是将蓄电池置于机舱或塔筒底部,当主电源故障时,蓄电池组都要通过滑环为变桨距系统提供动力电源,而目前滑环仍然是变桨系统中比较脆弱的一个环节,一旦滑环出现故障,就会导致备用电源回路不通,则直流电力线无法接入到变桨距伺服驱动系统的直流母线,造成不能及时顺桨,风力过大时,对风机甚至会形成致命性的打击,影响了工作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将备用电源放在轮毂之外,需要改变电气线路首先,滑环的总容量要增加,需增加6路(3组备用电源)滑环,这样就增加了滑环的成本和体积;其次,电气连接线要相应变长,其铜损要明显增加,电气线路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系统的故障点,进一步影响了变桨系统的可靠性。
可见,无论将备用电源放在轮毂内还是轮毂外,都有弊端;而如果去掉备用电源,又无法在主电源掉电情况下,安全收桨并停机,这就成为目前电动变桨距系统设计的难点。
液压变桨距是利用液压缸作为原动机,通过推动固定于变桨轴承内圈的偏心块推动桨叶旋转的一种变桨距系统,其中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偏心块铰接。然而,由于液压的特点,变桨控制过程非常复杂,存在潜在的漏油问题。
因此,如何降低变桨控制过程的复杂度,同时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收桨的可靠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桨距系统,改变桨距系统取消了备用电源,在电动变桨系统无法变桨时,利用液压收桨系统实现在紧急情况下收桨,保证了在紧急情况下收桨的可靠性,同时仅在紧急情况下收桨时利用液压收桨系统,降低了变桨控制的复杂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变桨距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变桨距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正常变桨的电动变桨系统、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收桨的液压收桨系统,所述电动变桨系统的电动机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回转支撑的内圈连接,所述液压收桨系统的液压缸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圈连接或断开连接,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电动变桨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将得到的状态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受所述状态信号,当所述电动变桨系统出现故障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液压收桨系统启动;
所述液压缸的缸筒与所述回转支撑的外圈铰接,所述回转支撑的内圈上铰接有偏心块,所述偏心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重合于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方向,所述缸筒上固定有第一滑块,所述偏心块上固定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套装有同一滑道。
优选地,所述电动变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主电源、驱动器和电动机,所述主电源和所述驱动器之间连接有电抗。
优选地,所述液压收桨系统包括油箱、液压泵、液压缸和换向阀,所述换向阀设置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
所述换向阀的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导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导通;所述换向阀的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所述换向阀(244)的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导通,其他各阀口均断开;所述换向阀的阀芯处于第三位置,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导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导通;
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与所述第一阀口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有杆腔与所述第二阀口连接,所述第三阀口通过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液压缸的第二端与所述回转支撑的外圈连接。
优选地,所述液压收桨系统还包括蓄能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有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有第七阀口和第八阀口,所述第三电磁阀包括第九阀口和第十阀口,
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均连接于所述液压缸和所述换向阀之间,且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无杆腔连接,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一阀口连接,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有杆腔连接,所述第八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接,所述蓄能器与所述第九阀口连通,所述第十阀口与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六阀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液压泵,且导通方向朝向所述换向阀。
优选地,所述液压收桨系统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两端分别连接通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油箱。
优选地,所述液压收桨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阀口和所述油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叶片和变桨距系统,所述变桨距系统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变桨距系统。
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正常变桨的电动变桨系统、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收桨的液压收桨系统,电动变桨系统的电动机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回转支撑的内圈连接,液压收桨系统的液压缸的第一端与内圈连接或断开连接,检测装置检测电动变桨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将得到的状态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受状态信号,当电动变桨系统出现故障时,控制装置控制液压收桨系统启动。工作过程中,当风速变化需要变桨时,电动机启动,带动回转支撑的内圈旋转,实现与内圈连接的叶片的节距角的改变;在此过程中,检测装置始终检测电动变桨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将状态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当电动变桨系统的主电源掉电、电动机故障或者驱动器故障等情况出现,导致电动变桨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控制装置控制液压收桨系统进入工作状态,使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与回转支撑的内圈连接,并进一步驱动内圈旋转,直至回转支撑上的撞块撞到限位开关,实现收桨;当下次风力发电机组正常启动时,液压收桨系统的液压缸的活塞杆缩回,使其与回转支撑的内圈断开连接,然后启动电动变桨系统,实现正常变桨。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去掉了备用电源以及相关的部件,减小了对滑环的过度依赖,提高了变桨的可靠性。然而,在正常变桨时,利用电动机提供动力,控制过程简单,满足叶片角度频繁变化的要求,在紧急情况下收桨时,利用液压缸提供动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较大的驱动力,提高在紧急情况下收桨的可靠性,由于发生在紧急情况下收桨发生的次数较少,从而减少了液压收桨系统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发热和油的泄露几率,各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延长,降低了工作和维护成本。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的液压收桨系统的液压缸的缸筒与所述回转支撑的外圈铰接,回转支撑的内圈上铰接有偏心块,偏心块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开口方向重合于液压缸的伸缩方向,缸筒上固定有第一滑块,偏心块上固定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套装有同一滑道。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滑道的设置,能够保证回转支撑的内圈运动到任何一个位置需要紧急变桨的情况下,液压缸的活塞杆能够准确地插入偏心块的凹槽,与回转支撑的内圈建立连接关系,驱动内圈旋转,带动叶片到达紧急收桨的目标位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有益效果与变桨距系统的有益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变桨距系统的电动变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变桨距系统的液压收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变桨距系统的液压收桨系统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变桨距系统的液压收桨系统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变桨距系统,该变桨距系统取消了备用电源,在电动变桨系统无法变桨时,利用液压收桨系统实现在紧急情况下收桨,保证了在紧急情况下收桨的可靠性,同时仅在紧急情况下收桨时利用液压收桨系统,降低了变桨控制的复杂度。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变桨距系统的风力发电机组。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包括电动变桨系统21、检测装置22、控制装置23以及液压收桨系统24,电动变桨系统21的电动机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回转支撑的内圈258(示于图5中)连接,用于驱动内圈258带动叶片旋转,实现正常变桨和正常收桨,液压收桨系统24的液压缸241(示于图4和图5中)的第一端与内圈258连接或断开连接,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收桨,检测装置22时刻检测电动变桨系统21的工作状态,并将得到的状态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23,控制装置23接受状态信号,当电动变桨系统21出现故障时,控制装置23控制液压收桨系统24启动,在紧急情况下收桨。
具体地,本文所述的液压缸241(示于图4和图5中)的第一端与内圈258连接或断开连接是指液压缸241的第一端与内圈258在需要连接的时候(即电动变桨系统21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建立连接关系,以便在液压缸241的作用下带动内圈258和叶片在紧急情况下收桨,而在不需要连接的时候(即电动变桨系统21正常工作时)断开连接,使叶片在电动变桨系统21的作用下变桨,设置成上述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如果电动变桨系统21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液压收桨系统24始终与内圈258连接的话,则液压收桨系统24内的液压油将来回地在系统的管路和装置之间流通,造成液压收桨系统24的使用寿命的降低,并且也会造成电动变桨系统21的动力的丧失,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使液压缸241的第一端与内圈258根据需要连接或断开连接;本文所述的紧急情况是指电动变桨系统21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比如电动变桨系统21的主电源掉电、电动机故障或者驱动器故障等情况出现的时候。
工作过程中,当风速变化需要变桨时,电动变桨系统21的电动机启动,带动回转支撑的内圈258旋转,实现与内圈258连接的叶片的节距角的改变;在此过程中,检测装置22始终检测电动变桨系统21的工作状态,并将状态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23,当电动变桨系统21的主电源掉电、电动机故障或者驱动器故障等情况出现,导致电动变桨系统21无法正常工作时,控制装置23控制液压收桨系统24进入工作状态,使液压缸241的活塞杆伸出与回转支撑的内圈258连接,并进一步驱动内圈258旋转,直至回转支撑上的撞块撞到限位开关,实现收桨;当下次风力发电机组正常启动时,液压收桨系统的液压缸241的活塞杆缩回,使其与回转支撑的内圈258断开连接,然后启动电动变桨系统21,实现正常变桨。
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去掉了备用电源以及相关的部件,减小了对滑环的过度依赖,提高了变桨的可靠性,同时,在正常变桨时,利用电动机提供动力,控制过程简单,满足叶片角度频繁变化的要求,在紧急情况下收桨时,利用液压缸提供动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较大的驱动力,提高在紧急情况下收桨的可靠性,由于发生在紧急情况下收桨发生的次数较少,从而减少了液压收桨系统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发热和油的泄露几率,各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延长,降低了工作和维护成本。
请结合图2参考图3,图3为图2所示的变桨距系统的电动变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中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的电动变桨系统21具体可以包括主电源211、驱动器214、电动机215、单向制动单元216、UPS电源217和开关电源218,其中主电源211是指与电网连接的400V电源,UPS电源217与主电源211连接,并储存电能,以便在主电源掉电时,能够为单向制动单元216供电,主电源211与三个驱动器214连接,驱动器214与电动机215连接,三个电动机215分别与各回转支撑的内圈258连接,满足变桨要求,UPS电源217经过开关电源218变压以后输出24V的电源,为单向制动单元216供电,同时还想控制装置,液压系统的电磁阀等元器件供电。单向制动单元216可以防止电机的制动方向与液压收桨的方向相反,避免阻碍在紧急情况下收桨的进行。
在正常收桨时,电动机带动内圈258旋转,当回转支撑上的撞块碰到限位开关时,电机抱闸,收桨结束。
为了消除电网中的谐波,降低工作过程中的无功功率,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的电动变桨系统还包括电抗212,电抗212设置于主电源211和驱动器214之间。
请结合图2参考图4,图4为图2所示的变桨距系统的液压收桨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的液压收桨系统24包括油箱248、液压泵247、液压241和换向阀244,换向阀244设置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其中换向阀244包括三个位置:
当换向阀244的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导通,第二阀口与第四阀口导通;当换向阀244的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换向阀244的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导通,其他各阀口均断开;当换向阀244的阀芯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导通,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导通;
液压缸241的无杆腔与第一阀口连接,液压缸241的有杆腔与第二阀口连接,第三阀口通过液压泵247与油箱248连接,第四阀口与油箱248连接,液压缸241的第二端与回转支撑的外圈连接。
工作过程中,当电动变桨系统21出现故障时,液压变桨系统24在控制装置23的控制下启动,换向阀244置于第一位置,启动液压泵247,将油箱248中的液压油经连接管路,换向阀244的第三阀口和第一阀口,进入液压缸241的无杆腔,推动液压缸241的活塞杆伸出,与回转支撑的内圈258连接,并推动回转支撑的内圈258旋转,同时,液压缸241有杆腔中的液压油经过管路、换向阀244的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流回油箱248,当回转支撑内圈258上的撞块撞到限位开关以后,换向阀244转至第二位置,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导通,其他各阀口均断开,此时液压缸241处于锁定状态,液压缸241内的液压油不能流动,叶片的角度被锁定;当下次风机正常启动时,换向阀244转至第三位置,液压泵247启动,将油箱248中的液压油经连接管路,换向阀244的第三阀口和第二阀口,进入液压缸241的有杆腔,推动液压缸241的活塞杆缩回,与回转支撑的内圈258断开连接,同时,液压缸241无杆腔中的液压油经过管路、换向阀244的第一阀口和第四阀口,流回油箱248。
具体地,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的液压收桨系统还包括蓄能器245、第一电磁阀243、第二电磁阀242、第三电磁阀246和第一单向阀251,第一电磁阀243设置有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第二电磁阀242设置有第七阀口和第八阀口,第三电磁阀246设置有第九阀口和第十阀口,
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连接于液压缸241和换向阀244之间,且第五阀口与无杆腔连接,第六阀口与第一阀口连接,第七阀口与有杆腔连接,第八阀口与第二阀口连接,蓄能器245与第九阀口连通,第十阀口与第一阀口和第六阀口连接,第一单向阀25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阀口和液压泵247,且导通方向朝向换向阀244。
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在紧急情况下收桨时,第一电磁阀243、第二电磁阀242和第三电磁阀246均处于导通状态,换向阀244置于第一位置,蓄能器245内的液压油经过第三电磁阀246和第一电磁阀243进入液压缸241的无杆腔,由于换向阀244与液压泵247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51,且导通方向朝向换向阀244,因此,液压油不会流回油箱248,同时,液压缸241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经过第二电磁阀242和换向阀244的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流回油箱248;当回转支撑内圈258上的撞块撞到限位开关以后,第一电磁阀243和第二电磁阀242均处于关闭状态,换向阀244保持第一位置,第三电磁阀246保持导通状态,液压泵247启动,液压油经过换向阀244和第三电磁阀246流入蓄能器245,为蓄能器245补充液压油,以备下次使用;当下次风机正常启动时,换向阀244转至第三位置,第三电磁阀246保持关闭状态,第一电磁阀243和第二电磁阀242保持导通状态,液压泵247启动,将油箱248中的液压油经连接管路,换向阀244的第三阀口和第二阀口,第二电磁阀242进入液压缸241的有杆腔,推动液压缸241的活塞杆缩回,与回转支撑的内圈258断开连接,同时,液压缸241无杆腔中的液压油经过管路、第一电磁阀243、换向阀244的第一阀口和第四阀口,流回油箱248。待液压缸241的活塞杆与回转支撑的内圈258断开连接时,电动变桨系统21就可以启动了。
由于蓄能器245距离液压缸241较近,并且液压充足,因此,在进行紧急情况下收桨时反应速度较快,能够进一步提高收桨的速度,同时也能保证紧急收桨的安全可靠。
为防止液压泵247的泵送流量过大,对液压收桨系统24造成损坏,如图中所示,液压收桨系统还包括溢流阀249,溢流阀的两端分别连接通第三阀口和油箱248,从而可以在压力过大的时候,将部分液压油输送回油箱248,达到整体管路限压的作用。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液压缸241内的液压油向油箱248的流通速度过快,对液压缸241造成冲击,影响其使用寿命,液压收桨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252,第二单向阀25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四阀口和油箱248,且其导通方向朝向油箱248。
请结合图2和图4参考图5和图6,图5为图2所示的变桨距系统的液压收桨系统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变桨距系统的液压收桨系统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变桨距系统的液压收桨系统的液压缸241的缸筒与回转支撑的外圈铰接(具体地,可以通过油缸座257与轮毂的内平面253铰接),回转支撑的内圈258的内部固定有圆盘259,圆盘259上铰接有偏心块255,偏心块255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开口方向重合于液压缸241的伸缩方向,缸筒上固定有第一滑块2541,偏心块255上固定有第二滑块2542,第一滑块2541和第二滑块2542上套装有同一滑道256。
第一滑块2541、第二滑块2542和滑道256的设置,能够保证回转支撑的内圈258运动到任何一个位置需要紧急变桨的情况下,液压缸241的活塞杆能够准确地插入偏心块255的凹槽,与回转支撑的内圈258建立连接关系,驱动内圈258旋转,带动叶片到达紧急收桨的目标位置,从而以简单的结构,方便地实现了功能要求。
另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叶片和变桨距系统,变桨距系统为上述的变桨距系统,风力发电机组的其他结构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距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变桨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22)、控制装置(23)、用于正常变桨的电动变桨系统(21)、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收桨的液压收桨系统(24),所述电动变桨系统(21)的电动机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回转支撑的内圈(258)连接,所述液压收桨系统(24)的液压缸(241)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圈(258)连接或断开连接,所述检测装置(22)检测所述电动变桨系统(21)的工作状态,并将得到的状态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23),所述控制装置(23)接受所述状态信号,当所述电动变桨系统(21)出现故障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液压收桨系统(24)启动;
所述液压缸(241)的缸筒与所述回转支撑的外圈铰接,所述回转支撑的内圈(258)上铰接有偏心块(255),所述偏心块(255)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重合于所述液压缸(241)的伸缩方向,所述缸筒上固定有第一滑块(2541),所述偏心块(255)上固定有第二滑块(2542),所述第一滑块(2541)和所述第二滑块(2542)上套装有同一滑道(2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桨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变桨系统(21)包括依次连接的主电源(211)、驱动器(214)和电动机(215),所述主电源(211)和所述驱动器(214)之间连接有电抗(2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桨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收桨系统(24)包括油箱(248)、液压泵(247)、液压缸(241)和换向阀(244),所述换向阀(244)设置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
当所述换向阀(244)的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导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导通;当所述换向阀(244)的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换向阀(244)的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导通,其他各阀口均断开;当所述换向阀(244)的阀芯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导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导通;
所述液压缸(241)的无杆腔与所述第一阀口连接,所述液压缸(241)的有杆腔与所述第二阀口连接,所述第三阀口通过所述液压泵(247)与所述油箱(248)连接,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油箱(248)连接,所述液压缸(241)的第二端与所述回转支撑的外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桨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收桨系统(24)还包括蓄能器(245)、第一电磁阀(243)、第二电磁阀(242)、第三电磁阀(246)和第一单向阀(251),所述第一电磁阀(243)设置有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所述第二电磁阀(242)设置有第七阀口和第八阀口,所述第三电磁阀(246)包括第九阀口和第十阀口,
所述第一电磁阀(243)和所述第二电磁阀(242)均连接于所述液压缸(241)和所述换向阀(244)之间,且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无杆腔连接,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一阀口连接,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有杆腔连接,所述第八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接,所述蓄能器与所述第九阀口连通,所述第十阀口与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六阀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25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液压泵(247),且导通方向朝向所述换向阀(2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桨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收桨系统(24)还包括溢流阀(249),所述溢流阀(249)的两端分别连接通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油箱(24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桨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收桨系统(24)还包括第二单向阀(252),所述第二单向阀(25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阀口和所述油箱(248)。
7.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叶片和变桨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桨距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变桨距系统。
CN2011100239358A 2011-01-21 2011-01-21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距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22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39358A CN102052250B (zh) 2011-01-21 2011-01-21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距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39358A CN102052250B (zh) 2011-01-21 2011-01-21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距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2250A CN102052250A (zh) 2011-05-11
CN102052250B true CN102052250B (zh) 2012-07-04

Family

ID=43956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393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2250B (zh) 2011-01-21 2011-01-21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距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522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1121A (zh) * 2014-06-30 2014-09-24 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保护装置
CN107701372B (zh) * 2017-10-18 2019-06-11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一种变桨执行器失效下的风力发电机组自我保护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9972A (zh) * 2007-05-24 2008-03-12 包头市汇全稀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电磁式变桨机构
CN201092931Y (zh) * 2007-06-04 2008-07-30 无锡宝南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的独立液压变桨机构
CN101498281A (zh) * 2009-02-20 2009-08-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直驱式液压变桨距控制机构
CN101583793A (zh) * 2006-10-11 2009-11-18 歌美飒创新技术公司 风轮机叶片桨距系统
CN202001191U (zh) * 2011-01-21 2011-10-05 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距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3793A (zh) * 2006-10-11 2009-11-18 歌美飒创新技术公司 风轮机叶片桨距系统
CN101139972A (zh) * 2007-05-24 2008-03-12 包头市汇全稀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电磁式变桨机构
CN201092931Y (zh) * 2007-06-04 2008-07-30 无锡宝南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的独立液压变桨机构
CN101498281A (zh) * 2009-02-20 2009-08-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直驱式液压变桨距控制机构
CN202001191U (zh) * 2011-01-21 2011-10-05 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距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2250A (zh) 201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74863U (zh) 一种变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
EP2594791B1 (en) Rotor-blade attachment method for renewable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CN101555871B (zh) 一种变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
CN102606397B (zh) 风轮机及驱动一个或更多个液压变桨致动器的方法
EP2159472A1 (en) A fluidic system, a drive train for a wind turbine and a method for actuating a mechanical component
CN101839218B (zh)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
CN203161440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的应急顺桨冗余控制装置
CN106224161A (zh) 带有控制器策略的独立变桨系统及变桨方法
CN102536683A (zh) 用于增强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稳定性的纬向拉索装置
CN201461236U (zh) 一种用于控制风轮的变桨距装置
EP4083413B1 (en) Back-up power supply for wind turbines
EP369640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wind turbines from flutter during high wind speeds
CN102052250B (zh)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距系统
CN202001191U (zh)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变桨距系统
CN103133267A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更换方法及叶片更换辅助系统
CN106762407A (zh) 比例阀控制两级螺旋摆动油缸驱动的风力机变桨距系统
CN201991694U (zh) 风力发电机组变桨速度调节装置控制系统
CA3114999A1 (en) A filter system for a wind turbine, a wind turbine having a fil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an oil filter of a filter system.
CN106930899B (zh) 一种风机内的偏航电机的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02322392A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系统
CN201198817Y (zh) 一种离并网两用直驱变桨式风力发电机
CN202266370U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系统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1513295U (zh) 一种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
CN206429349U (zh) 比例阀控制两级螺旋摆动油缸驱动的风力机变桨距系统
CN113454336B (zh) 变桨安装调试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