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5882B - 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5882B
CN102045882B CN200910208231.0A CN200910208231A CN102045882B CN 102045882 B CN102045882 B CN 102045882B CN 200910208231 A CN200910208231 A CN 200910208231A CN 102045882 B CN102045882 B CN 1020458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address
equipment
external equipment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82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5882A (zh
Inventor
杨晖
唐厚成
邢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082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458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45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5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5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5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报头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对外转发标志,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为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目的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地址;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将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改写为所述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后进行重新封装;将所述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所述网外设备发送。本发明适用于6LoWPAN网络中的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进行通信时,对数据包的报头进行压缩。

Description

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6LoWPAN(IPv6 over Low 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IPv6低功率无线个人域网络)是一种基于IPv6的低速无线个域网标准。
IPv6标准包头是40byte,IPv6数据包的最大传输单元是1280byte,而规范的物理层的最大帧为127byte,加上帧的负载和链路层加密算法的开销,最大开销情况下只留下81byte给上层应用。IPv6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可以采用本地链接地址,通常由前缀和接口标识符表示。通常,一个子网内的前缀都是相同的;使用接口标识符来区分不同设备的IPv6地址。在6LoWPAN网络中,支持两种生成接口标识符的方法:
(1)由标准的64bit扩展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形成;
(2)首先形成48bit伪地址,所述48bit伪地址由16bit PAN ID,16bit零和16bit短地址组成;然后在48bit伪地址中间加入0xFFFE,最终形成64bit接口标识符,即:PAN ID(16bit)+zero(8bit)+0xFFFE+zero(8bit)+短地址(16bit)。
为了减少6LoWPAN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通信中适配层报头开销,现有技术采用两次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在6LoWPAN网关处保存着6LoWPAN网内设备的NAT地址转换对应表,将6LoWPAN网内设备的网内地址映射到网外通用地址;当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通信时,6LoWPAN网关也为网外设备分配一个符合6LoWPAN地址分配规范的地址,即分配一个64bit地址。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6LoWPAN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通信时,6LoWPAN链路层报头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需要采用64bit扩展MAC地址,且6LoWPAN适配层报头中目的IPv6地址的接口标识符不能省略,链路层报头和适配层报头的长度较大,数据包的传输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更大程度地压缩报头长度,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包括:
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对外转发标志,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为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目的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地址;
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将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改写为所述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后进行重新封装;
将所述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所述网外设备发送。
一种网关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对外转发标志,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为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目的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地址;
获取模块,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改写为所述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后进行重新封装;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网外设备发送。
一种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系统,包括:网关设备和网外设备,以及与所述网关设备以可通信方式连接的网内设备以及与所述网关设备以可通信方式连接的网外设备,其中,
所述网内设备,所述网关设备,用于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对外转发标志,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为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目的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地址,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将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改写为所述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后进行重新封装,将所述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所述网外设备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网关设备根据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中携带的对外转发标志,将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通信转换为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压缩网关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适配层报头中的目的IPv6地址的接口标识符的长度,从而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方法时的报头长度与采用现有技术时的报头长度的对比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网关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网关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包括:
101、网关设备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对外转发标志,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为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目的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地址;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可以为64bit扩展MAC地址,也可以为16bit短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与所述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存在对应关系。
102、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103、所述网关设备将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改写为所述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后进行重新封装;
104、所述网关设备将所述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所述网外设备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网关设备根据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中携带的对外转发标志,将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通信转换为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压缩网关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适配层报头中的目的IPv6地址的接口标识符的长度;当所述网关设备由网内设备接收的数据包的报头中携带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接口标识符均为16bit短地址时,可以压缩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接口标识符的长度,从而更大程度地压缩网内设备对外通信时的报头长度,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所述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包括:
201、网关设备建立网内设备的地址与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包括两种形式:64bit扩展MAC地址和16bit短地址,所述对应关系还包括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所在的网内ID(identity,标识)。其中,所述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初次建立连接时,网关设备需要对网内设备进行路由器注册,在路由器注册过程中,所述网关设备能够获取所述网内设备的64bit扩展MAC地址和16bit短地址、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所在的网内ID等信息。
所述网关设备建立网内设备的地址与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可以通过静态映射或者通过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请求过程实现,但不仅限于此。
其中,如果所述网内设备将同一个数据包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网外设备发送,则所述网关设备在建立网内设备的地址与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时,还需要建立网内设备的地址与各网外设备的绑定ID、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以及各绑定ID的绑定寿命的对应关系;所述各网外设备的绑定ID、标识地址以及绑定寿命在静态映射或DNS请求过程中获取;其中,一个网内设备的地址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网外设备的绑定ID和对应的绑定寿命、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所述绑定ID、绑定寿命与标识地址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以使得将所述数据包向至少两个网外设备发送。
202、所述网关设备存储所述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对应关系可以通过绑定表的方式在网关设备中进行存储,但不仅限于此。
203、网关设备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对外转发标志,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为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目的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均为16bit短地址;
其中,所述适配层的报头中携带绑定标识标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绑定标识标志具体为DAM(Destination Address Mode,目的地址模式),按照6LoWPAN标准中最新适配层报头格式,可以将所述对外转发标识和绑定ID添加到DAM中,由于在6LoWPAN标准中最新适配层报头中已经规定了DAM=00和DAM=01的含义,其中DAM=10和DAM=11还未使用,因此,将DAM=10和DAM=11进行如下定义:
DAM=10表示未使用绑定ID;
DAM=11表示使用绑定ID,按照绑定顺序添加长度为1byte的绑定ID。
当然,所述定义方式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定义方式。
当DAM=10时,所述网内设备将同一个数据包向一个网外设备发送;当DAM=11,所述网内设备将同一个数据包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网外设备发送,则所述数据包的报头还携带各网外设备的绑定ID。
204、所述网关设备查找获得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具体地,所述网关设备由所述已存储的绑定表中进行查找。
其中,所述网关设备根据所述对外转发标志获知所述数据包需要向网外设备转发,当所述适配层的报头中携带的绑定标识标志DAM=10时,所述网内设备将同一个数据包向一个网外设备发送,则所述网关设备根据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源地址以及所述适配层报头的对外转发标志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当所述适配层的报头中携带的绑定标识标志DAM=11时,所述网内设备将同一个数据包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网外设备发送,则所述网关设备根据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所述适配层报头的对外转发标志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绑定ID,查找获得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205、所述网关设备将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改写为所述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后进行重新封装。
206、所述网关设备将所述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所述网外设备发送。
具体地,网关设备根据所述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将所述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所述网外设备发送。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6LoWPAN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通信时,网关设备根据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中携带的对外转发标志,或者根据对外转发标志和绑定ID,可以将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通信全部转换为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通信,从而可以省略网关设备与网外设备的适配层报头中目的IPv6地址的接口标识符的长度;同时,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16bit短地址,从而可以进一步压缩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链路层报头的长度。如图3所示,相比现有技术,链路层报头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接口标识符分别可以节省6byte,适配层报头中目的IPv6地址的接口标识符可以节省8byte,从而,在6LoWPAN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通信的整个过程中,报头长度总共可以节省20byte,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网关设备,如图4所示,所述网关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对外转发标志,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为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目的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地址;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可以为64bit扩展MAC地址,也可以为16bit短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与所述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存在对应关系。
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封装模块403,用于将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改写为所述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后进行重新封装;
发送模块404,用于将所述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所述网外设备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网关设备,网关设备根据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中携带的对外转发标志,将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通信转换为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压缩网关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适配层报头中的目的IPv6地址的接口标识符的长度;当所述网关设备由网内设备接收的数据包的报头中携带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均为16bit短地址时,可以压缩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接口标识符的长度,从而更大程度地压缩网内设备对外通信时的报头长度,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所述网关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对外转发标志,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为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目的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地址;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可以为64bit扩展MAC地址,也可以为16bit短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与所述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存在对应关系。
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封装模块503,用于将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改写为所述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后进行重新封装;
发送模块504,用于将所述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所述网外设备发送。
进一步,所述网关设备还包括:
建立模块505,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501接收所述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之前建立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与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包括两种形式:64bit扩展MAC地址和16bit短地址,所述对应关系还包括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所在的网内ID,以及绑定寿命。
所述网关设备建立网内设备的地址与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可以采用静态映射或者借助DNS请求过程实现,但不仅限于此。
存储模块506,用于存储所述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对应关系可以通过绑定表的方式在网关设备中进行存储,但不仅限于此。
则所述获取模块502,具体用于通过查找所述存储模块506获得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进一步,所述接收模块501,具体用于接收数据包报头还携带绑定ID的数据包;
所述建立模块505,还用于建立网内设备的地址与各网外设备的绑定ID、以及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一个网内设备的地址对应至少两个网外设备的绑定ID和至少两个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所述绑定ID与所述标识地址一一对应,以使得将所述数据包向至少两个网外设备发送。
所述存储模块506,还用于存储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与各网外设备的绑定ID、以及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
所述获取模块5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所述适配层报头的对外转发标志和所述网外设备的绑定ID,查找获得对应的至少两个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网关设备,网关设备根据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中携带的对外转发标志,或者根据对外转发标志和绑定ID,将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通信转换为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压缩网关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适配层报头中的目的IPv6地址的接口标识符的长度;当所述网关设备由网内设备接收的数据包的报头中携带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均为16bit短地址时,可以压缩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接口标识符的长度,从而更大程度地压缩网内设备对外通信时的报头长度,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系统,如图6所示,所述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系统,包括:网关设备601,以及与所述网关设备601以可通信方式连接的网内设备602以及与所述网关设备601以可通信方式连接的网外设备603,其中,
所述网关设备601,用于接收网内设备602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对外转发标志,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为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目的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地址,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603的标识地址,将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改写为所述网外设备603的标识地址后进行重新封装,将所述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所述网外设备603发送。
其中,所述网关设备601,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网内设备602发送的数据包之前建立并存储所述网内设备602的地址与网外设备603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所述网关设备601具体用于接收数据包报头还携带绑定ID的数据包;
则所述网关设备601,还用于建立网内设备602的地址与各网外设备603的绑定ID、以及各网外设备603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一个网内设备602的地址对应至少两个网外设备603的绑定ID和至少两个网外设备603的标识地址,所述绑定ID与所述标识地址一一对应,以使得将所述数据包向至少两个网外设备603发送;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所述适配层报头的对外转发标志和所述网外设备603的绑定ID,查找获得对应的至少两个网外设备603的标识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系统,网关设备根据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中携带的对外转发标志,或者根据对外转发标志和绑定ID,将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通信转换为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压缩网关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适配层报头中的目的IPv6地址的接口标识符的长度;当所述网关设备由网内设备接收的数据包的报头中携带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均为16bit短地址时,可以压缩网内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接口标识符的长度,从而更大程度地压缩网内设备对外通信时的报头长度,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均为网内设备向网关设备发送数据包,实现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通信。当然,对于网外设备向网关设备发送数据包,实现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通信时,上述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网关设备也同样适用,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关设备和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系统可以实现上述提供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网关设备可以适用于6LoWPAN网络中网内设备与网外设备之间的通信,但不仅限于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关设备,包括:
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对外转发标志,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为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目的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地址,所述网内设备与所述网关设备之间初次建立连接时,已经对所述网内设备进行路由器注册;
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将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改写为所述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后进行重新封装;
将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所述网外设备发送;
在所述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与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存储所述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与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具体包括:
通过静态映射或者通过域名系统DNS请求过程,建立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与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层的报头中携带绑定标识标志,当所述绑定标识标志指示所述数据包的报头未使用网外设备的绑定标识(ID)时,
相应的,所述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具体包括:
根据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以及所述适配层报头的对外转发标志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层的报头中携带绑定标识标志,当所述绑定标识标志指示所述数据包的报头使用网外设备的绑定ID时,所述数据包的报头还携带网外设备的绑定ID,
则所述建立网内设备的地址与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还包括:
建立网内设备的地址与各网外设备的绑定ID、以及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一个网内设备的地址对应至少两个网外设备的绑定ID和至少两个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所述绑定ID与所述标识地址一一对应,以使得将所述数据包向至少两个网外设备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所述适配层报头的对外转发标志和所述网外设备的绑定ID,查找获得对应的至少两个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层的报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为16bit短地址。
8.一种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对外转发标志,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为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目的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地址,所述网内设备与所述网关设备之间初次建立连接时,已经对所述网内设备进行路由器注册;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改写为所述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后进行重新封装;
发送模块,用于将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网外设备发送;
所述网关设备还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之前建立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与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设备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对应关系;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查找所述存储模块获得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关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数据包报头还携带绑定ID的数据包;
所述建立模块,还用于建立网内设备的地址与各网外设备的绑定ID、以及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一个网内设备的地址对应至少两个网外设备的绑定ID和至少两个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所述绑定ID与所述标识地址一一对应,以使得将所述数据包向至少两个网外设备发送;
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存储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与各网外设备的绑定ID、以及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所述适配层报头的对外转发标志和所述网外设备的绑定ID,查找获得对应的至少两个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11.一种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关设备,以及与所述网关设备以可通信方式连接的网内设备以及与所述网关设备以可通信方式连接的网外设备,其中,
所述网关设备,用于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对外转发标志,其中,所述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源地址为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所述链路层报头的目的地址和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为网关设备的地址,所述网内设备与所述网关设备之间初次建立连接时,已经对所述网内设备进行路由器注册,获取对应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将所述数据包的适配层报头的目的地址改写为所述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后进行重新封装,将经过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包向所述网外设备发送,在所述接收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之前,建立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与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设备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网内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之前存储所述网内设备的地址与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设备具体用于接收数据包报头还携带绑定ID的数据包;
则所述网关设备,还用于建立网内设备的地址与各网外设备的绑定ID、以及各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一个网内设备的地址对应至少两个网外设备的绑定ID和至少两个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所述绑定ID与所述标识地址一一对应,以使得将所述数据包向至少两个网外设备发送;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链路层报头的源地址、所述适配层报头的对外转发标志和所述网外设备的绑定ID,查找获得对应的至少两个网外设备的标识地址。
CN200910208231.0A 2009-10-19 2009-10-19 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20458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8231.0A CN102045882B (zh) 2009-10-19 2009-10-19 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8231.0A CN102045882B (zh) 2009-10-19 2009-10-19 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5882A CN102045882A (zh) 2011-05-04
CN102045882B true CN102045882B (zh) 2015-01-21

Family

ID=4391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8231.0A Active CN102045882B (zh) 2009-10-19 2009-10-19 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458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2106B (zh) * 2011-05-19 2013-05-0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6LoWPAN协议中地址压缩控制表的维护方法
CN102158882B (zh) * 2011-05-27 2014-07-0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6LowPAN的两信道数据检测与协议分析仪及方法
CN104426892A (zh) * 2013-09-09 2015-03-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对出入物联网的外部IPv6地址进行压缩的方法与系统
US9948542B2 (en) * 2013-11-18 2018-04-17 Cisco Technology, Inc. Filtering on classes and particulars of a packet destination address at lower-protocol layers in a networked device
CN103731344B (zh) * 2013-12-24 2016-09-28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linux应用层的6LOWPAN物联网网关及实现方法
EP3108675B1 (en) * 2014-02-21 2017-08-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ico-rru-based network implementation for facilitating 6lowpan data access
CN105516381A (zh) * 2014-10-14 2016-04-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IPv6地址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7031699A1 (zh) * 2015-08-25 2017-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11800756B (zh) * 2019-04-08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63028B (zh) * 2021-04-29 2023-01-24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995A (zh) * 1998-03-02 1999-09-08 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升第二层乙太网路交换器功能的路由交换器装置及方法
CN1921488A (zh) * 2006-09-19 2007-02-28 清华大学 IPv6子网内基于签名认证的防止源地址伪造的方法
CN101258724A (zh) * 2005-09-06 2008-09-03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通信接口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995A (zh) * 1998-03-02 1999-09-08 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升第二层乙太网路交换器功能的路由交换器装置及方法
CN101258724A (zh) * 2005-09-06 2008-09-03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通信接口
CN1921488A (zh) * 2006-09-19 2007-02-28 清华大学 IPv6子网内基于签名认证的防止源地址伪造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毛妙.6LoWPAN适配层与ND协议的研究和实现.《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5882A (zh) 201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5882B (zh) 6LoWPAN网内设备对外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315218B2 (en) Method for supporting route optimization in 6LoWPAN based MANEMO environment
US768011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obile IPv6 in NAT-PT environment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of
KR101240708B1 (ko) 6LoWPAN기반의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디바이스의 이동성을 지원하는 방법
US7826405B2 (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capable of supporting host mobility and an ope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1917707B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ip寻址方法及系统
CN102457900B (zh) 传输基于IPv6低功耗无线个域网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EP2635002B1 (en) Cgn (carrier grade nat) entity 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gn entity, gateway and system
WO2005048512A3 (en) Arrangement in an access router for optimizing mobile router connections based on delegated network prefixes
CN102238058B (zh)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入口隧道路由器及系统
CN102238059B (zh)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系统及接入服务节点
CN101827013A (zh) 多网关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160842A (zh) 一种实现移动IPv6节点与IPv4通信伙伴通信的方法
CN103227787B (zh) 一种基于ARP代理的4over6隧道自动建立方法
CN101702800B (zh) 代理移动通信系统与方法
CN107332752A (zh) 基于6LoWPAN的长链状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及其连接方法
CN102523312A (zh) 一种4over6场景下的最优隧道选择方法
CN102469449B (zh) IPv6低功耗无线个域网中的路由优化方法
US9367514B2 (en)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911995B2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s for joint handling of at least two users over one logical radio connection
KR101184122B1 (ko) 6LoWPAN기반의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이동 네트워크로 이동한 디바이스의 이동성을 지원하는 방법
JP4319655B2 (ja) プライベートIPv4/グローバルIPv6間の移行のための端末移動性
CN102377829B (zh) 基于hip的通信方法、系统及设备
KR100781678B1 (ko) 6LoWPAN 기반 센서 네트워크의 네트워크이동성을지원하는 이동 라우터
CN104010050A (zh) 基于中间件实现网关napt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