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5655B - 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5655B
CN102045655B CN 200910205327 CN200910205327A CN102045655B CN 102045655 B CN102045655 B CN 102045655B CN 200910205327 CN200910205327 CN 200910205327 CN 200910205327 A CN200910205327 A CN 200910205327A CN 102045655 B CN102045655 B CN 102045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ssage
host node
node
forwarding plane
identify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0532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5655A (zh
Inventor
沈岷
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anyun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 20091020532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4565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6902 priority patent/WO20110419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045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5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5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5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adapted to provide push services, e.g. data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包括:第一主机节点将需推送给第二主机节点的数据报文发送给其所在的第一接入服务节点,其中包含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第一接入服务节点收到数据报文后,如果在本地查询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将该位置标识添加到数据报文中并发送至广义转发平面;如果在本地没有查询到对应的位置标识,则将数据报文封装后发送至映射转发平面,映射转发平面查询对应的位置标识并添加到数据报文中,转发至广义转发平面;广义转发平面通过第二接入服务节点将数据报文转发至第二主机节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系统。本发明实现了数据报文的主动推送。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因特网上部署着大量的业务服务器,为广大因特网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例如:提供新闻资讯的WEB服务器,提供联网游戏的游戏服务器,提供海量搜索服务的搜索服务器,等等。这些业务的提供方式一般都是由用户主动去获取服务,即:用户使用连接在因特网上的各类终端(PC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手机等,以下简称为用户终端)主动与因特网上的特定的业务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向业务服务器发送特定的业务请求,然后从业务服务器得到业务响应,业务响应中包含了用户所需要的各类信息。
这种服务提供方式对某些业务是不合适的。例如:天气预报业务,用户希望业务服务器在获得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后能主动推送给用户,而不需要等到用户主动去访问业务服务器以获取,这样会影响天气预报信息的及时性。
现有因特网对这种由业务服务器主动向用户推送信息的功能(以下简称为PUSH功能)是不支持的,其原因在于因特网上的通信是用IP地址来标识数据报文的收发端,用户访问业务服务器时可通过DNS功能获取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但用户终端连接因特网时获取到的IP地址是由因特网接入运营商动态分配的,若用户终端没有主动去连接业务服务器,则业务服务器无法获得特定用户的用户终端的IP地址,无法主动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报文(包含特定信息)。
现有因特网技术中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案是:用户终端连入因特网后,即向特定的业务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由业务服务器记录下用户终端当前所用的IP地址;一旦业务服务器有需要主动向用户推送的信息,即使用所记录的用户终端IP地址进行数据报文的发送。
这种方案的缺陷在于:如果用户有着很多需要主动推送数据报文的业务(分别由不同的业务服务器提供),则需要在用户终端连入因特网后向不同的业务服务器分别发送登录消息(其中还涉及鉴权认证等过程);一旦用户意外掉网后重连,IP地址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进行登录;如果业务服务器在用户连网期间发生异常,丢失用户终端IP地址信息,则无法使用PUSH功能。
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IP地址的语义过载缺陷。现有因特网广泛使用的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中IP地址具有双重功能,既作为网络层的通信终端主机网络接口在网络拓扑中的位置标识,又作为传输层主机网络接口的身份标识。TCP/IP协议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主机移动的情况,一旦通信主机位置发生变化,IP地址即可能改变,致使身份标识也随之改变。当通信主机移动越来越普遍时,这种IP地址的语义过载缺陷日益明显。例如,如前所述,特定用户的用户终端的IP地址是可变的,业务服务器只有随时掌握用户终端当前的IP地址,才能实现PUSH功能。
在此背景下,业界提出了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的思路,将IP地址原有的双重功能进行分离,位置标识与身份标识采用不同的标识,例如,位置标识仍采用IP地址,身份标识采用另外定义的主机标识。对于同一用户终端,其位置标识可能随接入点位置、接入时间等因素而改变,但其身份标识可保持不变,业务层只使用通信主机的身份标识建立端到端通信,不关心位置标识的变化。这样,业务服务器只要获知特定用户的用户终端的身份标识,即可向其推送数据报文。数据报文如何送到正确的用户终端所在位置,由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的具体解决方案来实现。
现有技术中有关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主机的实现方案,另一类是基于路由器的实现方案,每类实现方案中又有相关的多种技术进行支持。在基于主机的实现方案中现有的主要协议是主机标识协议(Host Identity Protocol,HIP),在基于路由器的实现方案中现有的主要协议是位置身份分离协议(Locator/ID Separation Protocol,LISP)等。
HIP是一种主机移动性关联协议,HIP将IP地址分离为端标识与位置标识。HIP的基本思想是在第三层网络层和第四层传输层之间引入了3.5层的主机标识层(Host Identity Layer,HIL),即在域名空间和IP地址空间之间引入了主机标识(Host Identity,HI)空间。主机标识层将原来紧密耦合的传输层和网络层分开,IP地址不再扮演标识主机的角色,它只负责数据报文的路由转发,即仅用作定位符,主机名称由主机标识符来表示。主机标识层在逻辑上位于网络层与传输层之间,传输层使用传输层标识符,由主机标识层完成数据报文中的主机标识符和IP地址转换。网络层对于传输层是屏蔽的,网络层的任何变化(例如,在通信过程中主机IP地址的变化)不会影响传输层链路,除非服务质量发生变化。
这样,传输层的连接建立在主机标识符之上,IP地址只能被用于网络层路由,而不再用于标识主机身份。HIP的关键思想就是断开网络层和传输层的紧密耦合,使应用层和传输层的连接不受IP地址变化的影响。当IP地址在一个连接中变化时,HI保持不变,由此保证了连接的不中断。在支持HIP的主机中,IP地址只是用于路由和寻址功能,而HI则用来标识一个连接所对应的终端主机,代替连接套接字中所使用的IP地址。
HIP是一种主机协议,其主要问题是:部署的前提是需要参与通信的终端主机(包括用户终端和业务服务器)都同步支持HIP协议,需要对终端主机甚至上层应用做较大改动。另外,HIP协议无法实现匿名通信。
LISP重用了路由技术,对现有的路由拓扑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变,结合现有的传送网,利用最小的改造优化了现有的路由传送技术。主机使用IP地址(在LISP系统中称为端标识(EID))来跟踪套接字(socket)、建立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报文。路由器基于IP目的地址(在LISP系统中称为路由位置(RLOCs))传递数据报文。
在LISP系统中引入了隧道路由,ITR(隧道入口路由器)为隧道的起始端,ETR(隧道出口路由器)为隧道的终结端。在主机发出数据报文后,由ITR封装为LISP数据报文,并且在LISP数据报文最终传递到目的地前由ETR对LISP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在LISP数据报文中“外层报头”的IP地址是RLOCs。在两个网络的主机之间进行端到端的包交换过程中,ITR为每个包封装一个新LISP头,并执行EID-to-RLOC查找以确定到ETR的路由路径,ETR以RLOC作为自身的一个地址。ITR与ETR之间的核心路由器只负责RLOC的路由寻址,不必关心EID的路由。
LISP减少了核心路由器的路由表记录项数目,主要解决的是网络规模过大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移动性的问题,即,同一个主机在发生跨子网的移动时,其EID是可能发生变化的,EID不足以作为用户终端移动情况下的身份标识。因此,对于PUSH功能,LISP存在与现有因特网相类似的问题,即业务服务器需要通过其他手段获取用户终端当前的EID。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及系统,解决业务服务器主动向用户终端推送数据报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包括:
第一主机节点将需推送给第二主机节点的数据报文发送给其所在的第一接入服务节点,所述数据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如果在本地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则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至广义转发平面;如果在本地没有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则将所述数据报文封装后发送至映射转发平面,所述映射转发平面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查询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并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转发所述数据报文至广义转发平面;
所述广义转发平面将所述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主机节点所在的第二接入服务节点,所述第二接入服务节点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二主机节点。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在本地没有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时,向所述映射转发平面发起映射查询请求;并在收到所述映射转发平面返回的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时后,在本地增加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与位置标识的映射记录。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一主机节点向其所在的第一接入服务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中还携带所述第一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向所述广义转发平面或者映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数据报文前,还对所述数据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进行匿名化处理。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一主机节点通过如下方式获取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在第二主机节点主动连接所述第一主机节点时,记录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或者,在用户管理数据库中查询获得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如果在本地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在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至广义转发平面前,还判断所述第二主机节点是否在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下,如果是,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将所述数据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二主机节点,如果不是,才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至广义转发平面。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一主机节点为用户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第二主机节点为用户终端或业务服务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系统,包括第一主机节点、第二主机节点、第一接入服务节点、第二接入服务节点、映射转发平面及广义转发平面,其中:
第一主机节点,用于将需推送给第二主机节点的数据报文发送给其所在的第一接入服务节点,所述数据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用于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如果在本地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则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至广义转发平面;如果在本地没有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则将所述数据报文封装后发送至映射转发平面;
所述映射转发平面,用于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查询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并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转发所述数据报文至广义转发平面;
所述广义转发平面,用于将所述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主机节点所在的第二接入服务节点;
所述第二接入服务节点,用于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二主机节点。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还用于在本地没有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时,向所述映射转发平面发起映射查询请求;并在收到所述映射转发平面返回的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后,在本地增加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与位置标识的映射记录。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一主机节点,还用于在向其所在的第一接入服务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还用于向所述广义转发平面或者映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数据报文前,对所述数据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进行匿名化处理。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一主机节点,还用于通过如下方式获取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在第二主机节点主动连接所述第一主机节点时,记录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或者,在用户管理数据库中查询获得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还用于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如果在本地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判断所述第二主机节点是否在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下,如果是,将所述数据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二主机节点,如果不是,才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至广义转发平面。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一主机节点为用户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第二主机节点为用户终端为业务服务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实施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因特网技术相比,本发明支持业务服务器主动向用户终端推送数据报文,而不需要用户终端预先向业务服务器进行登录,从而便于PUSH类业务(即需要支持PUSH功能才能开展的业务)的开展。
与现有的HIP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兼容现有的各类业务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并且可以实现匿名的数据报文推送。
与现有的LISP技术相比,本发明直接使用用户唯一的、不变的标识即可进行数据报文推送,而不需要通过其他机制去获取用户动态可变的EID。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架构的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架构的相关接口示意图;
图3为业务服务器向移动的用户终端推送数据报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业务服务器与用户终端位于同一接入服务节点下时推送数据报文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基于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的思想,提出一种便于PUSH功能实现的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架构,其核心思想是:将网络划分为接入层和核心层,为网络中的每个用户(包括业务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分配唯一的主机身份标识(AID:Access Identifier),该主机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网络中有两种标识类型:主机身份标识和位置路由标识(RID:Routing Identifier),其中用户身份标识只能在接入层使用,位置路由标识只能在核心层使用。
本发明提出的网络架构的拓扑示意图如图1所示,将网络划分为接入网和骨干网,骨干网又分为两个逻辑上独立的功能平面:映射转发平面和广义转发平面,主要负责通过不同的接入网接入的主机节点(包括用户终端和业务服务器,按移动能力可分为固定节点、游牧节点和移动节点,业务服务器一般为固定节点)的路由。接入网位于骨干网的边缘,负责所有主机节点的接入。接入服务节点(ASN)位于骨干网和接入网的分界点,分别与接入网及骨干网接口,为各类主机节点提供接入服务,维护主机节点连接,转发主机节点数据。接入网与骨干网在拓扑关系上没有重叠。各类主机节点间进行通信只需使用对端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进行。
如图1所示,该基于网络的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架构中,涉及的主要网元和功能实体如下:
主机节点,包括移动节点、固定节点及游牧节点等,可以是业务服务器或用户终端。
接入网,负责提供并维护主机节点到ASN之间的二层链路;在接入网部分,主机节点使用AID进行寻址。接入网可以是基站系统,如BSS(Base StationSubsystem,基站子系统)、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eNodeB(evolved Node B,演进的节点B)等,也可以是xDSL(Digital SubscriberLine,数字用户线)、AP(Access Point,无线访问接入点)等。
接入服务节点(ASN),主要负责维护主机节点与网络的连接关系、为主机节点分配RID、处理登记注册流程、计费/鉴权、以及维护/查询通讯对端的AID-RID映射关系。
具体地,ASN负责封装、路由并转发送达主机节点或主机节点发出的数据报文;ASN在收到主机节点发来的数据报文时,根据报文中的通信对端主机节点的AIDc查询CACHE(缓存)中的AID-RID映射关系表,查到对应的AIDc-RIDc映射条目,将RIDc封装在报文头部并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如果没有查到对应的AIDc-RIDc映射条目,则将数据报文转发到映射转发平面,并向映射转发平面发起查询AIDc-RIDc映射关系的流程。
映射转发平面中,ILR(Identity Location Register,身份位置寄存器)负责维护/保存网络中用户的AID-RID映射关系,实现主机节点的登记注册功能,处理通信对端主机节点的位置查询流程,并通过数据配置或路由同步的方式形成AID的路由表。PTF(Packet Transfer Function,分组转发功能)负责转发以AID标识为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PTF与ILR共享网络中用户的AID-RID映射关系,两者可以位于同一物理实体。映射转发平面在收到ASN送达的数据报文后,根据数据报文中的AID进行选路,路由到对应的ILR/PTF节点,PTF节点在查到目的AID-RID的映射关系后,在数据报文头部封装RID信息并转发到广义转发平面内,通过广义转发平面路由到通信对端主机节点。
广义转发平面的主要功能是根据数据报文中的RID进行选路和转发数据报文。其中,广义转发平面中包括通用交换路由器(General Switch Router,简称GSR)主要用于路由并转发以RID为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
上述基于网络的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架构的相关接口如图2所示,S1/D1是主机节点与ASN之间的控制信令/用户数据接口。S1是用于主机节点接入管理的信令接口,D1是数据转发和接收的接口。
D1接口的数据报文格式为:
二层报头 源AID 目的AID     数据报文净荷
D3是与广义转发平面对外的接口,D3接口的数据报文格式为:
二层报头 源RID 目的RID 源AID 目的AID 数据报文净荷
S4是ASN与映射转发平面间的信令接口,主要用于查询和维护AID-RID映射关系。
D4m是ASN与映射转发平面间的数据转发接口,D4m接口的数据报文格式为:
二层报头 源RID  RIDm 源AID 目的AID 数据报文净荷
其中,源RID对应源AID,RIDm是与ASN连接的映射转发平面中ILR/PTF的路由地址,该路由地址在每个ASN上进行配置。
图3以用户终端为移动节点为例,描述在上述网络架构下业务服务器主动向用户终端推送数据报文的实现方法,包括:
步骤301,用户终端(主机身份标识为AID1)开机后连接接入服务节点ASN1,ASN1为用户终端分配位置路由标识RID1,向映射转发平面中的ILR发起注册流程,ILR处理用户终端的注册流程,并保存注册信息中AID1-RID1的映射关系。
步骤302,业务服务器(主机身份标识为AIDs)连接接入服务节点ASN2,ASN2为业务服务器分配位置路由标识RIDs,并向映射转发平面中的ILR发起注册流程,ILR保存注册信息中AIDs-RIDs的映射关系。
其中,步骤301和步骤302的先后顺序不限;
步骤303,当业务服务器需要主动向用户终端(AID1)推送数据报文时,业务服务器对该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设置目的地址为AID1,源地址为AIDs,然后将此数据报文发送给ASN2。
业务服务器获得用户终端的AID的方法可以是:在用户终端主动连接业务服务器以注册使用某项PUSH类业务时,业务服务器可以记录下用户终端所使用的AID以备后续使用;或者,业务服务器通过其他途径(如到某个集中的用户管理数据库中查询)获取特定用户终端的AID。
步骤304,ASN2收到业务服务器发出的以AID1为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遵循D1接口数据报文格式)后,根据目的AID1查询本地缓存的映射关系表:
如果查到AID1-RID1的映射关系,则在数据报文中增加RID1信息(作为目的路由)和RIDs信息(作为源路由),将数据报文转换为D3接口报文格式,并发送至广义转发平面进行转发;
如果在本地缓存的映射关系表中没有查到AID1-RID1映射关系,则ASN2在数据报文头部增加映射转发平面路由信息(即映射转发平面内与ASN2连接的ILR/PTF的路由地址RIDm),将数据报文转换为D4m接口报文格式后,发送给映射转发平面进行处理;映射转发平面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的目的AID1进行选路和转发数据报文,在数据报文中以RID1替换AID1的方式、或者以封装RID1的方式,将数据报文发送给广义转发平面进行转发;
其中,ASN2如果在本地缓存的映射关系表中没有查到AID1-RID1映射关系,可以在将数据报文封装发送给映射转发平面的同时,通过S4接口向映射转发平面发起映射查询请求。映射转发平面在收到映射查询请求后,将ILR中所保存的AID1-RID1映射关系发送给ASN2,供ASN2在本地增加AID1-RID1的映射记录。
步骤305,广义转发平面收到数据报文后,以数据报文中的目的RID1为路由标识,将数据报文发送至用户终端所在的ASN1;
步骤306,ASN1收到广义转发平面发送的数据报文后,剥离外层的RID信息(包括RID1和RIDs)后,发送给用户终端。
此后,如果用户终端发生移动,其身份位置映射关系也将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用户终端移动后接入到ASN3,ASN3为其分配的位置路由标识为RID2,ASN3向映射转发平面中的ILR发起注册流程,使得ILR所记录的映射关系更新为AID1-RID2。
在需要主动向用户终端(AID1)推送数据报文时,业务服务器对数据报文进行封装,仍然设置目的地址为AID1,源地址为AIDs,然后将此数据报文发送给ASN2。
与前面所述步骤类似,ASN2、映射转发平面、广义转发平面最终将此数据报文封装后(外层目的地址为RID2,源地址为RIDs)发送至ASN3,由ASN3剥离外层的RID信息后,发送给用户终端。
在上述过程中,ASN2在封装业务服务器发出的数据报文并向广义转发平面或映射转发平面发送前,可以对数据报文中的AIDs进行匿名化处理,这样,用户终端最终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源地址是匿名的AID,业务服务器真实身份对用户是隐藏的。此功能可应用于某些特殊业务。
ASN2是否对业务服务器发出的报文进行匿名处理,由其他机制完成(如在ASN2进行配置),不在本发明的考虑范围之内。
上述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和终端位于不同接入服务节点下,若业务服务器和终端位于同一个接入服务节点下(如图4所示,业务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均位于ASN1),则业务服务器主动向用户终端推送数据报文的实现流程如下:
步骤401,用户终端(主机身份标识为AID1)开机后连接接入服务节点ASN1,ASN1为用户终端分配位置路由标识RID1,向映射转发平面中的ILR发起注册流程,ILR处理用户终端的注册流程,并保存注册信息中AID1-RID1的映射关系。
步骤402,业务服务器(主机身份标识为AIDs)连接接入服务节点ASN1,ASN1为业务服务器分配位置路由标识RIDs,并向映射转发平面中的ILR发起注册流程,ILR保存注册信息中AIDs-RIDs的映射关系。
其中,步骤401和步骤402的先后顺序不限;
步骤403,当业务服务器需要主动向用户终端(AID1)推送数据报文时,业务服务器对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设置目的地址为AID1,源地址为AIDs,然后将此数据报文发送给ASN1。
步骤404,ASN1收到业务服务器发出的以AID1为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遵循D1接口数据报文格式)后,根据目的AID1查询本地缓存的映射关系表,可以查到AID1-RID1的映射关系,并且可以判断出AID1所标识的用户终端就在本ASN1下,于是,ASN1直接将业务服务器发出的PUSH数据报文转发给用户终端(AID1),无需进行数据报文的封装与解封装。
在上述过程中,若AID采用IPv4地址或IPv6地址格式,则现有的IPv4或IPv6的用户终端和业务服务器可以直接用于此系统架构和PUSH功能流程,而无需对协议栈进行修改。
本发明中,用户终端和业务服务器在网络架构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位于接入网的主机节点,在接入、注册、收发数据报文等流程中并无差异。因此,本发明的架构和流程,不仅适用于业务服务器主动向用户终端推送数据报文,也适用于用户终端向业务服务器推送数据报文,或业务服务器之间、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报文推送,也适用于网络中其它主机节点之间推送数据报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系统,包括第一主机节点、第二主机节点、第一接入服务节点、第二接入服务节点、映射转发平面及广义转发平面,其中:
第一主机节点,用于将需推送给第二主机节点的数据报文发送给其所在的第一接入服务节点,所述数据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用于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如果在本地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则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至广义转发平面;如果在本地没有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则将所述数据报文封装后发送至映射转发平面;
所述映射转发平面,用于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查询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并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转发所述数据报文至广义转发平面;
所述广义转发平面,用于将所述数据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主机节点所在的第二接入服务节点;
所述第二接入服务节点,用于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二主机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还用于在本地没有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时,向所述映射转发平面发起映射查询请求;并在收到所述映射转发平面返回的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后,在本地增加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与位置标识的映射记录。
其中,所述第一主机节点,还用于在向其所在的第一接入服务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还用于向所述广义转发平面或者映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数据报文前,对所述数据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进行匿名化处理。
所述第一主机节点,还用于通过如下方式获取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在第二主机节点主动连接所述第一主机节点时,记录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或者,在用户管理数据库中查询获得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还用于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如果在本地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判断所述第二主机节点是否在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下,如果是,将所述数据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二主机节点,如果不是,才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至广义转发平面。
所述第一主机节点为用户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第二主机节点为用户终端或业务服务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实施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因特网技术相比,本发明支持业务服务器主动向用户终端推送数据报文,而不需要用户终端预先向业务服务器进行登录,从而便于PUSH类业务(即需要支持PUSH功能才能开展的业务)的开展。
与现有的HIP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兼容现有的各类业务服务器和用户终端,并且可以实现匿名的数据报文推送。
与现有的LISP技术相比,本发明直接使用用户唯一的、不变的标识即可进行数据报文推送,而不需要通过其他机制去获取用户动态可变的EID。

Claims (12)

1.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入服务节点接收第一主机节点需推送给第二主机节点的数据报文,所述数据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为第一主机节点所在的第一接入服务节点;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如果在本地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则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向广义转发平面发送;如果在本地没有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则将所述数据报文封装后向映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映射转发平面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查询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并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向广义转发平面转发;
从所述广义转发平面接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所述第二接入服务节点将所述数据报文去除其中携带的位置标识后发送给所述第二主机节点,所述第二接入服务节点为所述第二主机节点所在的第二接入服务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在本地没有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时,向所述映射转发平面发起映射查询请求;并在收到所述映射转发平面返回的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时后,在本地增加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与位置标识的映射记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接收的数据报文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一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向所述广义转发平面或者映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数据报文前,还对所述数据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进行匿名化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机节点通过如下方式获取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在第二主机节点主动连接所述第一主机节点时,记录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或者,在用户管理数据库中查询获得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如果在本地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在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向广义转发平面发送前,还判断所述第二主机节点是否在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下,如果是,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将所述数据报文向所述第二主机节点转发,如果不是,才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向广义转发平面发送。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机节点为用户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第二主机节点为用户终端或业务服务器。
7.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机节点、第二主机节点、第一主机节点所在的第一接入服务节点、第二主机节点所在的第二接入服务节点、映射转发平面及广义转发平面,其中:
第一主机节点,用于将需推送给第二主机节点的数据报文发送给其所在的第一接入服务节点,所述数据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用于接收第一主机节点推送给第二主机节点的数据报文,所述数据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还用于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如果在本地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则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向广义转发平面发送;如果在本地没有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则将所述数据报文封装后向映射转发平面发送;
所述映射转发平面,用于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查询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并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向广义转发平面转发;
所述广义转发平面,用于将所述数据报文向所述第二主机节点所在的第二接入服务节点转发;
所述第二接入服务节点,用于将所述数据报文去除其中携带的位置标识后发送给所述第二主机节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还用于在本地没有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时,向所述映射转发平面发起映射查询请求;并在收到所述映射转发平面返回的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后,在本地增加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与位置标识的映射记录。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接收的数据报文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一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还用于向所述广义转发平面或者映射转发平面发送所述数据报文前,对所述数据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进行匿名化处理。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机节点,还用于通过如下方式获取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在第二主机节点主动连接所述第一主机节点时,记录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或者,在用户管理数据库中查询获得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还用于收到所述数据报文后,如果在本地查询到所述第二主机节点的身份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还判断所述第二主机节点是否在所述第一接入服务节点下,如果是,将所述数据报文向所述第二主机节点转发,如果不是,才将所述位置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报文中,将所述数据报文向广义转发平面发送。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机节点为用户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第二主机节点为用户终端为业务服务器。
CN 200910205327 2009-10-10 2009-10-10 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045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05327 CN102045655B (zh) 2009-10-10 2009-10-10 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PCT/CN2010/076902 WO2011041972A1 (zh) 2009-10-10 2010-09-14 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05327 CN102045655B (zh) 2009-10-10 2009-10-10 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5655A CN102045655A (zh) 2011-05-04
CN102045655B true CN102045655B (zh) 2013-09-11

Family

ID=43856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05327 Active CN102045655B (zh) 2009-10-10 2009-10-10 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45655B (zh)
WO (1) WO20110419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8002B (zh) * 2011-11-10 2016-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推送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023805A (zh) * 2012-11-22 2013-04-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MapReduce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7559A (zh) * 2002-04-08 2005-07-27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在因特网协议网络环境中推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26634A (zh) * 2007-01-24 2007-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推送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8195B (fi) * 1998-10-19 2001-11-30 Nokia Networks Oy Mekanismi verkon aloittamaa informaation siirtoa varten
US6549776B1 (en) * 1999-07-30 2003-04-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shing data in a direct digital call environm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7559A (zh) * 2002-04-08 2005-07-27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在因特网协议网络环境中推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26634A (zh) * 2007-01-24 2007-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推送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5655A (zh) 2011-05-04
WO2011041972A1 (zh) 2011-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5591B (zh) 虚拟专用网络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025702B (zh) 基于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架构的网络及其骨干网和网元
CN101951589B (zh) 信息获取/通知、数据报文转发和切换的方法及接入节点
CN102025589B (zh) 虚拟专用网络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US861122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qualizing flows
CN102026166B (zh) 身份识别、跨网通信、业务移植方法及信息互通网络架构
CN103108308A (zh) 实现身份位置分离、分配接口标识的方法及网元和终端
CN104022936B (zh) 一种隧道建立方法和装置
WO2012106919A1 (zh) 一种三层虚拟专有网路由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2560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098349A (zh) 地址映射方法及接入业务节点
CN102045693A (zh) 信息上报/通知、切换和数据转发方法、an及ilr
CN102045374B (zh) 一种支持数据报文主动推送能力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045163A (zh) 一种匿名通信的溯源方法及系统
CN101150517A (zh) 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02560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接收的方法及系统及路由器
CN102026318A (zh) 切换管理及切换时用户数据管理的方法、系统和agr
CN102025599B (zh) 发起通信、信息/数据报文的转发及路由配置方法/系统
CN103108056B (zh) 一种实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设备及方法
CN102957621A (zh) 一种基于位置和身份标识分离的通信网络系统及其设备
CN102045266A (zh) 一种支持数据报文主动推送能力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045655B (zh) 一种数据报文主动推送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957755B (zh) 一种地址解析方法、装置及信息传输方法
CN104717640A (zh) 一种基于定位的无线网络通信的实现方法
KR20140117987A (ko) 이동 통신 네트워크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4

Address after: Room 705, 7 / F, room 9, 1699, Zuchongzhi South Road,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chuang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Department of law,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0 rooms 107 and 108, area C, 55 Xiaxi street,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chuang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05, 7 / F, room 9, 1699, Zuchongzhi South Road,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chuang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5

Address after: Room 1412, No. 579, Qianjin East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Tanyun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rooms 107 and 108, area C, 55 Xiaxi street,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chuang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