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5359A - 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5359A
CN102045359A CN2010106117398A CN201010611739A CN102045359A CN 102045359 A CN102045359 A CN 102045359A CN 2010106117398 A CN2010106117398 A CN 2010106117398A CN 201010611739 A CN201010611739 A CN 201010611739A CN 102045359 A CN102045359 A CN 102045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protocol stack
converged communic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117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5359B (zh
Inventor
刘显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01061173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453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45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5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5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53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其设备包括多个MAC层,用于同时接收信息源发送的外部数据;虚拟协议栈,用于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网络检测和协议检测,并建立网络连接;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分析获得通信协议,并控制所述虚拟协议栈调用相应的真实协议栈,然后通过相应的MAC层与信息源进行数据交互;及存储器。本发明通过将多个MAC层并行做到一起,使这些MAC层同时接收从外部网络发来的数据,通过虚拟协议栈调用与发送方吻合的真实协议来处理信息,然后通过相应的MAC层与发送网络进行数据交互,使单一器件同时支持两个以上网络标准通信融合成为现实,由此可衍生出众多的面向实用的融合通信产品。

Description

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注意到传统单一网络存在的问题,将现有网络的潜能发挥和网络融合的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之中。
随着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为了刺激经济,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了网络融合的投入和智能网建设力度,并投入大量公共资金予以扶持,使得融合通信和智能网研发与产业呈现出繁荣景象。我国关于融合网络和智能网的技术和规划已有了一定基础,现国家已经启动三网融合、智能电网和智能能源网、物联网的项目。
尽管各国专家针对融合网络发展应致力于提高智能化水平及等级和面向实用已经达成共识,但是,融合网络和智能网的研究还处于初期研究和试验阶段,国际上尚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由于发展环境和驱动因素不同,不同国家的网络运营机制、产业和组织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融合网络和智能网,对融合网络和智能网进行研究和实践,各国融合网络和智能网发展的思路、路径和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融合网络和智能网概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丰富和明晰中。2009年,国家提出要建设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要建设国际领先的物联网。在2010年国家启动了三网融合项目。
智能电网的通信基础,就是将电力线、无线、专用的通信线路融为一体,实现无缝融合。智能电网是以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各环节的电力系统作为对象,不断研发新型的电网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并将其有机结合,实现从发电到用电所有环节信息的智能交流,系统地优化电力生产、输送和使用。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为自愈、安全、经济、清洁,能够提供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质电力与服务。我国在建设智能能源网、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国际领先的自主产权技术。
三网融合是国家已经启动的项目,三网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国家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融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可管可控,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基础和市场空间,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三网融合也是一个机遇,三网融合的水平和带来的产业及经济发展,对我国利用现有资源,以及我国在国际科技中的地位,有重大意义。实现三网融合以后,可将更多的其他网络加入融合体,发展四网、五网以及更多网络的融合。使所有网络联成一体,支持更多新的产业和应用,使网络真正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支撑,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造福于人类。
物联网是世界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巨大的市场潜能。物联网技术已经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突破领域。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感知中国”的发展战略,并在有关物联网的发展问题上指出尽快去做的三件事情:一是把传感系统和通信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同时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明确将信息产业列入下一阶段我国要抢占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出“要着重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在物联网中,实现现有网络和电力网、无线网、传感网的融合,也是国家的重点项目。
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通讯网络的发展起到了支撑的作用。目前世界发展成熟的网络有线通信网和无线网,已经覆盖了整个地球。网络的发展已经由模拟到数字,从单一的应用发展到全方位的应用,从单一网络发展到了多网融合。人们的需求从通话发展到通信、信息、娱乐等高品质语音、图像、数据、安全、控制、节能等全业务需求。通信网络的带宽在现有技术上不断挑战极限。即使如此,人们对带宽的需求始终难以满足,应用需求越来越多,带宽能力和应用拓展能力成了世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在现实中,有两个完整的单向有线网络有改造的潜力和价值,就是单向广播视频图像为主的有线电视网和以单向供电为主的电力网,这两个网能够改造成为双向宽带包括窄带通信网,网络融合发展的热点和方向。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网络融合,包括有线和无线、有线和有线、无线和无线的融合,将不同的网络融合到一起,形成资源叠加、网络交叉,扩大了覆盖和应用,也成为新的发展热点。由于TCP/IP技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的领先和成熟,所有网络趋向于统一到以TCP/IP为主要通信协议的基础上,特别地必须支持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6)。高效率的网络融合、资源共享、带宽扩展、应用组合成为新的课题。
目前的问题在于,不同的网络和标准,各自形成单一网络的覆盖和内部连通。互联互通需要通过网关,处理方法复杂,因而导致延迟高、消耗高、速率低、成本高。因此,急需研究一种能够在异构网络之间互联互通,解决联网、覆盖和应用的融合通信技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能使不同网络的融合变得简单,异构网络能够形成互补,形成网络覆盖叠加、广域组网及可靠传输,从而降低联网的复杂度和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融合通信设备,其中,包括:多个MAC层,用于同时接收信息源发送的外部数据;虚拟协议栈,用于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网络检测和协议检测,并建立网络连接;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分析获得通信协议,并控制所述虚拟协议栈调用相应的真实协议栈,然后通过相应的MAC层与信息源进行数据交互;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
所述的融合通信设备,其中,还包括接收总队列模块,用于将MAC层接收外部数据转交给虚拟协议栈进行处理。
所述的融合通信设备,其中,还包括多个发送队列模块,用于将存储器中的数据发送给相应的MAC层。
所述的融合通信设备,其中,还包括记忆模块,用于记忆虚拟协议栈建立网络连接的路径。
所述的融合通信设备,其中,信息源为无线网络的信息源或者有线网络的信息源。
所述的融合通信设备,其中,所述MAC层为无线网络的MAC层或者有线网络的MAC层。
一种采用融合通信设备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其中,包括:
由多个MAC层同时接收信息源发送的外部数据;
通过虚拟协议栈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网络检测和协议检测,并建立网络连接;
由数据处理单元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分析获得通信协议,并控制所述虚拟协议栈调用相应的真实协议栈;
由数据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真实协议栈通过相应的MAC层与信息源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的采用融合通信设备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其中,由多个MAC层同时接收信息源发送的外部数据的步骤之后,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由接收总队列模块将MAC层接收外部数据转交给虚拟协议栈。
所述的采用融合通信设备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其中,由数据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真实协议栈通过相应的MAC层与信息源进行数据交互的步骤之前,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真实协议栈的发送队列模块将存储器中的数据发送给相应的MAC层。
所述的采用融合通信设备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其中,通过虚拟协议栈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网络检测和协议检测,并建立网络连接的步骤之后,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记忆模块建立网络连接记忆。
本发明提供的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通过将多个MAC层并行做到一起,使这些MAC层同时接收从外部不同网络发来的数据,通过虚拟协议栈调用与发送方吻合的真实协议来处理信息,然后通过相应的MAC层与发送网络进行数据交互,使单一器件同时支持两个以上网络标准通信融合成为现实,由此可衍生出众多的面向实用的融合通信设备产品。
本发明从器件上支持融合通信,大大降低了融合通信系统的复杂性,使不同网络能够互联互通、覆盖扩大、应用拓展。
并且,本发明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建立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有效地发挥现有网络的潜能,减少了由于网络融合带来的重复建设和投资,系统复杂度降低,可靠性提高,支持大规模组网,简单易用、兼容IPV6协议,与现有通信网络和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吻合,支持各种智能通讯产业的发展,为新的应用和产业提供了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新应用的迅速推广。
同时,本发明的融合通信技术对当前我国的多网融合、智能能源网、物联网的普及和推广将起到支撑作用,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通信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融合芯片的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融合芯片的数据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个融合通信虚拟协议栈的模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通信虚拟协议栈的架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融合通信设备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融合通信设备实现融合通信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应用实施例的融合通信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电力线通信网络与无线通讯网络的网络拓扑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应用实施例的融合通信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三应用实施例的融合通信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代通信形成了不同应用的多个网络,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各种网络的机制和协议壁垒森严、互联互通困难。而在实际应用中,许多网络之间的交互,同时需要多个网络的支持。例如,移动的电动混合汽车需要寻找附近的充电站,而充电站需要与获得电力供应的电网相连。而汽车乘员需要与无线网相连以获得通信、与有线电视网相连以获得视频、与物联网相连以获得物体监控。因此,它需要电力线,电视线,公共无线和私有无线通信网络,才能实现供电、通信、控制等应用。
长期以来,网络的重复建设、重复处理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然而,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网络,现有设备上实现融合网络通信,目前一种解决方法是采用专用的网关设备,但这种方式使网络融合的解决方案变得很复杂,其成本很高,不利于网络融合的发展和实现。
然而需要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利用芯片,由芯片来承担融合通信中复杂的、重复性的基础工作。该芯片同时具备多个网络接口,可将多个网络融合,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和高效率数据交互,使网络融合和综合应用变得简单易行。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通信设备包括多个MAC层11(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虚拟协议栈12、数据处理单元13和存储器14。
其中,MAC层用于同时接收信息源(即外部网络)发送的外部数据,虚拟协议栈用于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网络检测和协议检测,并建立网络连接。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分析获得通信协议,并控制所述虚拟协议栈调用相应的真实协议栈,然后通过相应的MAC层与信息源进行数据交互。存储器为闪存,用于存储数据。
由于MAC层在接收数据时很可能接收多个不同网络的数据,而虚拟协议栈进行网络和协议检测时,一般只能针对一组信息或者针对一个网络的信息处理,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通信设备还包括接收总队列模块15和多个发送队列模块16。该接收总队列模块15用于将所有MAC层接收的外部数据转交给虚拟栈进行相应处理。而在数据发送时,每个真实协议栈对应一个发送队列模块,这样在发送数据时真实协议栈只需通过其各自的发送队列模块将存储器中的数据发送到相应的MAC层,再通过该MAC层与外部网络进行数据交互。
为了加快虚拟协议栈进行网络检测和协议检测建立网络连接的速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通信设备还包括记忆模块17,该记忆模块17用于在虚拟协议栈建议网络连接时,记忆网络连接路径。这样当一个信息源再次通过该融合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可以节省虚拟协议栈进行网络连接的时间,加快了融合通信设备通信的速度。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通信设备可以做成一块芯片,请参阅图2,其为网络融合芯片的架构图。在图2中,模拟前端表示不同的外部网络。
该芯片的最重要特征是将多个MAC层并行做到一起。由这些MAC层同时接收从外部不同网络发来的数据,之后由虚拟协议栈根据数据报文的格式确定网络和通信协议,调用真实的与发送方(即信息源)吻合的真实协议栈处理信息,并将回复信息从相应的MAC层发出。
因为不知道信息源的网络,该芯片在接收数据时,使该芯片的所有MAC层同时接收数据,这样其中必定有一个MAC层与该信息源对应,因而可以确定信息源。通过虚拟协议栈分析接收数据,可以获得通信协议,因而可以确定通信协议。
在发送数据时,因为目的网络和地址已确定的,因而通信协议也是明确的,此时完全可以确认发送方和接收方所用的物理层和MAC层。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通信芯片的核心是硬件上多个物理层,在芯片内将多个MAC层设计到一起,软件上采用虚拟协议栈,由虚拟协议栈调用真实协议栈,这种机制保证了融合通信的完备性。这样现有系统可以维持现状,实现了与融合通信系统的无缝连接和升级。
所述融合通信芯片的数据流如图3所示,该图示意了两个外部网络与融合通信芯片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流。融合通信虚拟协议栈,总集与TCP/IP兼容,其包含各种网络连接和通信协议栈及其子集。
其中,通信虚拟协议栈的外层是虚拟协议栈,虚拟协议栈内部包裹着所有的真实协议栈。该虚拟协议栈应是开销最小,效率最高,可以满足不同网络和协议之间的融合和流畅通信。虚拟协议栈的具体实现方式通常为硬件和软件在芯片底层结构上的整合。
使用该融合通信设备的系统,其网络中的任何设备,外部无须作任何改变。该系统与异构网络通信时,由融合通信的虚拟协议栈负责内部处理。由于融合通信芯片制作的通信设备,具有网络节点和高效率透明网关的双重功能,使该系统与具体本网络连接和通信时,是一个网络节点,而与异构网络连接和通信时,是高效率网关。
请参阅图4和图5,其分别为两个融合通信虚拟协议栈的模型图和架构图。从图5中可以看出,网络2和网络1的融合通信设备均包含对方的物理层和MAC层。当网络1需要与网络2数据交换时,只需以对方的物理层和MAC层出现,网络1和网络2都不作任何改变,实现了无缝融合。
请参阅图6,本发明采用融合通信设备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包括:
S110、由多个MAC层同时接收信息源发送的外部数据;
S120、由接收总队列模块将MAC层接收外部数据转交给虚拟协议栈;
S130、通过虚拟协议栈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网络检测和协议检测,并建立网络连接;并通过记忆模块建立网络连接记忆;
S140、由数据处理单元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分析获得通信协议,并控制所述虚拟协议栈调用相应的真实协议栈;
S150、通过真实协议栈的发送队列模块将存储器中的数据发送给相应的MAC层;
S160、由数据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真实协议栈通过相应的MAC层与信息源进行数据交互。
请参阅图7,在具体实施时,所述融合通信芯片在接收信息时,将所有外来的信息集中到一个接收总队列,由接收总队列交给虚拟协议栈处理,虚拟协议栈在分析处理后获得网络信息和协议信息,将数据分配到相应真实协议栈进行处理,此后的处理与常规相同。
发送信息时,每一个真实协议栈维持自己的发送队列,将数据从对应的网络MAC层直接发出,其发送基本处理方式与常规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信息源为无线网络的信息源或者有线网络的信息源,所以芯片中的MAC层也相应为无线网络的MAC层或者有线网络的MAC层。其中,有线网络包括电力线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无线网络包括WIFI、Zigee网络等。
    基于上述的融合通信设备和该设备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本发明还对应提供几个融合通信设备的应用实施例。
请参阅图8,其为电力线通信网络(HomePlug Green Phy)与无线通讯网络(Zigee网络)融合芯片的结构框图。该融合芯片的虚拟协议栈分别与电力线模拟前端、Zigbee模拟前端、电力线通信协议栈和Zigbee协议栈连接,电力线通信协议栈和Zigbee协议栈再通过芯片的内部总线与其CPU连接,其它部分的组成与常规芯片相似,此处不再详述。
Zigbee是目前美国智能电网的现有标准,由于传输距离受限(通常小于150米),也没有穿砖墙能力,该网络只能覆盖一个房间或小的空间。在实际应用中有明显的不足,目前主要是采用电力线通信的网关,予以补足。由于网络采用迂回的处理方式,成本高,应用受限。
电力线通信技术是一种高稳定性及性能价格比高的双向电力线通信技术,它主要利用已有的电力线来实现对整个电网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各种电器(包括家用电器和电力设备)的智能信息采集与控制。
HPA(HomePlug Association国际电力线联盟)近期完成了电力线通信网络规格制定、目标锁定、成本优化、低耗电解决方案,例如冷冻空调系统(HVAC)温度控制器、智能型电表、家用电器,以及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PEHV)。由于HomePlug GP规格是以HomePlug AV为基础,因此与新的IEEE 1901电力线标准草案之间完全互通。
采用电力线通信网络与无线通讯网络融合芯片可以实现电力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无缝融合,使其在电力线的任何一处,可以扩展无线覆盖,而在Zigbee无线网的任何一处,可以进入电力线以延长距离和实现互连互通,其网络拓扑生图9所示。
例如,电力线广域网、电力线局域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数字家庭网络、无线自组网的Zigbee网络的融合和应用扩展。
采用电力线与Zigbee无线融合通信的芯片,可以大量应用于智能网的各行各业,以简洁廉价的末端设备,提供信息采集、控制、交互、识别等功能,为智能网的普及做出贡献。
请参阅图10、其为电力线通信网络(HomePlug AV)与无线网络(WiFi网络)融合芯片的结构框图。该融合芯片的虚拟协议栈分别与电力线模拟前端、WIFI模拟前端、电力线通信协议栈和WIFI协议栈连接,电力线通信协议栈和WIFI协议栈再通过芯片的内部总线与其CPU连接,其它部分的组成与常规芯片相似,此处不再详述。
Wi-Fi是国际通用的一个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由Wi-Fi联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使用在经验证的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产品上,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兼容802.11标准,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传输速度较高,可以达到54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离也可以很长,同时也与已有的各种802.11 DSSS设备兼容,但的缺点是不能穿砖墙,带宽不稳定。
HomePlug AV是HPA(HomePlug Association国际电力线联盟)的标准,是一种速度在200 Mbps级别的电力线网络技术,专门用来满足家庭数字多媒体网络的需要. 它利用现有交流配电网的中、低压电力线路,传输和接入因特网的宽带数据业务。
采用HomePlug AV与WIFI融合,最主要的优势是利用现有家庭电力线和WIFI技术,为家庭提供一个可实现覆盖,高带宽,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多媒体低成本宽带家庭网络HAN(Home Area Network)。这个组合优势是目前任何单一网络无法实现的。对于高清互动和高清3D视频的应用,进而实现家居的节能环保和自动化,实现物联网的覆盖和应用具有极大的意义。
采用电力线通信网络与WiFi网络融合芯片可以实现电力线通信HPAV和无线通信WIFI的无缝融合,在电力线的任何一处,可以扩展WIFI无线覆盖。在Zigbee无线网的任何一处,可以进入电力线以延长距离和实现互连互通。采用该融合芯片的HAN网络,可以为家庭提供所有数字联网设备共享的高速有线和无线宽带总线。
请参阅图11、其为电力线通信网络(HomePlug AV)、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宽带技术UWB或MoCA和无线融合芯片的结构框图。该融合芯片的虚拟协议栈分别与电力线模拟前端、有线电视UWB或MoCA模拟前端、无线、电力线通信协议栈、UWB或MoCA和无线协议栈连接,无线、电力线通信协议栈、UWB或MoCA和无线协议栈连接再通过芯片的内部总线与其CPU连接,其它部分的组成与常规芯片相似,此处不再详述。
HomePlug AV是HPA(HomePlug Association国际电力线联盟)的标准,是一种速度在200 Mbps级别的电力线网络技术,专门用来满足家庭数字多媒体网络的需要,它利用现有交流配电网的中、低压电力线路的传输和接入因特网的宽带数据业务。
有线电视双向宽带技术如UWB(Ultra Wideband,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或MoCA(Multimedia over Coax Alliance,同轴电缆多媒体联盟),最主要的优势是利用已经存在的有线电视网络,为接入网提供一个可实现大范围覆盖、高带宽、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多媒体低成本接入网(Access Network)。
无线技术,包括大范围联网的共用网技术和适合小范围联网的技术,以支持无线、支持移动、综合应用等的优势,加入融合网络。
以上三种融合芯片几乎包含了所有网络的应用和潜能,其成本可控,适合推广运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由于采用了对不同网络信号统一处理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单一网络的现有资源,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补,降低了融合通信的复杂性,使可靠性提高,网络的覆盖面增加,总体成本降低,其实现了以下效果:
1、网络叠加互补:两个或两个以上网络的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组合网络,原有的网络成为一个子网,组合网络在覆盖面、功能和应用上远大于单一网络。
2、资源重复利用:现有网络的所有资源在新的组合网络中可重复使用,无缝升级,新的器件(芯片)在组合网络中作为两个以上网络的桥梁,取代原有系统中的网关。
3、降低组网网络复杂度,大幅降低成本,该融合设备使网络融合的复杂度大幅降低,因而成本大幅降低,有利于新的技术推广。
4、应用叠加扩展:不仅实现了网络的互补,覆盖的叠加,更重要的是其应用可以无限扩展。例如,无线与有线的互补、宽带与窄带的互补、数字与模拟的互补,从而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应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融合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MAC层,用于同时接收信息源发送的外部数据;
虚拟协议栈,用于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网络检测和协议检测,并建立网络连接;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分析获得通信协议,并控制所述虚拟协议栈调用相应的真实协议栈,然后通过相应的MAC层与信息源进行数据交互;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总队列模块,用于将MAC层接收外部数据转交给虚拟协议栈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融合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发送队列模块,用于将存储器中的数据发送给相应的MAC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记忆模块,用于记忆虚拟协议栈建立网络连接的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信息源为无线网络的信息源或者有线网络的信息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融合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AC层为无线网络的MAC层或者有线网络的MAC层。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融合通信设备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多个MAC层同时接收信息源发送的外部数据;
通过虚拟协议栈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网络检测和协议检测,并建立网络连接;
由数据处理单元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分析获得通信协议,并控制所述虚拟协议栈调用相应的真实协议栈;
由数据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真实协议栈通过相应的MAC层与信息源进行数据交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融合通信设备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多个MAC层同时接收信息源发送的外部数据的步骤之后,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由接收总队列模块将MAC层接收外部数据转交给虚拟协议栈。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采用融合通信设备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数据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真实协议栈通过相应的MAC层与信息源进行数据交互的步骤之前,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真实协议栈的发送队列模块将存储器中的数据发送给相应的MAC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融合通信设备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虚拟协议栈对所述外部数据进行网络检测和协议检测,并建立网络连接的步骤之后,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记忆模块建立网络连接记忆。
CN 201010611739 2010-12-29 2010-12-29 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5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611739 CN102045359B (zh) 2010-12-29 2010-12-29 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611739 CN102045359B (zh) 2010-12-29 2010-12-29 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5359A true CN102045359A (zh) 2011-05-04
CN102045359B CN102045359B (zh) 2013-08-14

Family

ID=43911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61173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5359B (zh) 2010-12-29 2010-12-29 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4535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4840A (zh) * 2011-11-11 2012-03-28 刘显福 一种通信实现方法及其器件
CN106452505A (zh) * 2015-08-12 2017-02-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载波与无线的mac层融合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334546A (zh) * 2017-12-27 2018-07-27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融合管理方法、存储介质及通信设备
CN110198271A (zh) * 2019-05-30 2019-09-03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多种网络协议的网络连接方法及其路由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8670A (zh) * 2004-07-30 2006-0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信道重叠网络中使用的媒体接入控制装置
WO2008013429A2 (en) * 2006-07-28 2008-01-31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
CN101150481A (zh) * 2007-11-08 2008-03-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Wlan和lan互通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8670A (zh) * 2004-07-30 2006-02-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信道重叠网络中使用的媒体接入控制装置
WO2008013429A2 (en) * 2006-07-28 2008-01-31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
CN101150481A (zh) * 2007-11-08 2008-03-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Wlan和lan互通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4840A (zh) * 2011-11-11 2012-03-28 刘显福 一种通信实现方法及其器件
CN106452505A (zh) * 2015-08-12 2017-02-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载波与无线的mac层融合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452505B (zh) * 2015-08-12 2018-12-2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载波与无线的mac层融合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334546A (zh) * 2017-12-27 2018-07-27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融合管理方法、存储介质及通信设备
CN110198271A (zh) * 2019-05-30 2019-09-03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多种网络协议的网络连接方法及其路由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5359B (zh)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0958B (zh) 一种电力抄表系统的组网方法及抄表方法
CN101860978B (zh) 一种物联网体系结构
CN104052766B (zh) 基于云计算的异构网络的综合智能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9639467A (zh) 基于sdn的智能产线多模态数据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1868041B (zh) 主从树型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及组建方法、路由协议
CN109147299A (zh) 一种用于电、水、气、热能源计量一体化的采集方法与系统
CN101834913A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终端及其互联方法和系统
CN107666480A (zh) 智慧小区能源管理系统、硬件架构和信息交互方法
CN102045359B (zh) 融合通信设备及其实现融合通信的方法
CN110493270A (zh) 物联网设备接入融合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0501988A (zh) 一种实现物联网设备融合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4238466A (zh) 基于物联云的智能用电用能系统平台
CN106358276B (zh) 基于id包的通信方法
CN107508919A (zh)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家电智能控制方法
CN102420859A (zh)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及虚拟仪器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
CN105530152A (zh) 智慧家庭协同网络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06341468A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远程唤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94840A (zh) 一种通信实现方法及其器件
CN113852192B (zh) 一种支持多协议多主站的数据交互系统及其方法
CN101815041A (zh) 多网合一型网关
WO2017128787A1 (zh) 户用光伏系统及智能微电网系统
CN113793044B (zh) 一种智慧园区的能耗管理系统
CN204759722U (zh) 一种微功率无线本地通讯系统及集中抄表系统
CN201414136Y (zh) 双网架构智能家居网络系统
CN207115735U (zh) 一种红外温度组网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