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3885B - 一种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3885B
CN102043885B CN2010106170012A CN201010617001A CN102043885B CN 102043885 B CN102043885 B CN 102043885B CN 2010106170012 A CN2010106170012 A CN 2010106170012A CN 201010617001 A CN201010617001 A CN 201010617001A CN 102043885 B CN102043885 B CN 1020438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cycle
tricycle
wheeled
accident
coll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170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3885A (zh
Inventor
魏朗
周维新
陈涛
李春明
张韦
赵晨
张维峰
袁望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6170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43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43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3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3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38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形态分析与再现系统,本系统能够利用事故现场勘察得到的基本数据,计算得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中事故车辆的行驶车速和碰撞车速,并实现事故车辆的二维轨迹描述、三维过程再现、汽车与地面固定物碰撞事故主要计算数据表输出以及事故发生过程简述文本输出。本发明将改变传统的低效、落后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处理方式和手段、具有高效、形象化、真实感和透明度高等特性,对事故鉴定起到分清责任、避免激化矛盾、减少社会不稳定因数、增进社会生活的和谐运行等重要作用,促进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鉴定更具科学性、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仿真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形态的计算机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仿真系统。
背景技术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是指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包括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三轮车)发生正面(或侧面、尾随)碰撞的一类常见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形态。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在发生碰撞事故后的运动状态属于失控状态,车体发生倒地滑移运动,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车体乘员分别发生抛物运动或倒地滑移运动,造成此类事故的车辆运动力学计算分析和事故过程模拟再现仿真的复杂性,成为道路交通事故计算机分析再现技术领域的难点和前沿技术之一。
传统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分析鉴定方法,主要依据事故现场当事人及目击证人的陈述、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检测获得事故碰撞中心位置、车辆最终停止位置、路面制动痕迹等事故现场勘察数据绘制事故现场图,简单、近似地分析事故车辆的运动状态和现场过程情况,并主要依据以上的证言和证物,鉴定处理交通事故。由于应用传统分析计算方法进行复杂道路交通事故的参数确认和状态判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分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均不高,极易导致在交通事故责任划分问题上出现技术性失误,从而引发社会纠纷。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检索发现,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38173.7,名称为汽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系统,该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过程仿真、优化再现和结果处理,采用多刚体方法建立汽车与两轮车碰撞模型,主要针对的是汽车碰撞两轮车这一类别交通事故,不能够应用于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的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本发明主要采用动量与动量矩守恒理论方法分析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提出了解析计算与模拟再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的整体方案,构建了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系统。本系统只需从碰撞事故现场检测获得事故摩托车碰撞位置与最终停止位置、事故摩托车车体上碰撞痕迹位置、摩托车地面制动印迹、两轮或三轮车倒地位置与姿态等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痕迹数据以及事故摩托车的主要结构与重量参数,即可求得在碰撞地面坐标系中的事故摩托车碰撞车速、事故前瞬间的行驶车速,并实现事故车辆的二维轨迹描述、三维过程再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主要计算数据表输出以及事故发生过程简述文本输出。使用本发明处理汽车碰撞两轮或三轮车后再碰固定物组合事故,将有效地提高此类极其复杂事故鉴定与处理的技术含量,使其分析鉴定结果容易受到交通管理部门、事故鉴定单位、事故当事人的高度认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形态分析与再现系统,本系统能够利用事故现场勘察得到的基本数据,计算得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中事故车辆的行驶车速和碰撞车速,并实现事故车辆的二维轨迹描述、三维过程再现、汽车与地面固定物碰撞事故主要计算数据表输出以及事故发生过程简述文本输出。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至少包括: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与存储子系统,用于实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数据归一化处理、特征点校核、输入数据存储;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后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用于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事故现场地面痕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与姿态等事故现场勘察数据,逆向求得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后瞬间汽车的6自由度线速度与角速度值、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后的6自由度线速度与角速度值;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用于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事故车辆碰撞作用后瞬间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采用基于车辆变形能量理论或动量与动量矩守恒理论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行驶车速计算子系统,根据归一化处理的车辆碰撞前制动距离值、车辆行驶方向等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车辆3自由度速度和角速度,计算得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在危险状态发生前的正常运动状态行驶车速;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二维重构子系统,用于根据归一化处理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事故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和角速度及车辆正常行车速度,实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状态的二维重构;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三维模拟再现子系统,用于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事故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和角速度及正常行车速度,实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全景全过程状态的三维再现;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结果输出描述子系统,用于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事故车辆的6自由度线速度和角速度、行车速度及事故轨迹二维重构,输出汽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特征计算数据表和事故发生过程简述文本,并实现事故案例数据存储;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与存储子系统、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后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行驶车速计算子系统依次相连,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行驶车速计算子系统分别与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二维重构子系统和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三维模拟再现子系统相连,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二维重构子系统和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三维模拟再现子系统同时再与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结果输出描述子系统及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与存储子系统相连。
本发明的其他技术特点为: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与存储子系统,包括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勘察数据输入与归一化模块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数据存储模块;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勘察数据输入与归一化模块,依据交警对事故现场勘验获得的事故现场道路结构、被撞两轮或三轮车结构与重量参数、事故摩托车结构与重量参数、事故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损伤痕迹、事故现场地面痕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完成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勘察数据录入以及碰撞位置数据校核、公共参数装载与轨迹特征点预处理等,为后续的事故模拟计算、事故二维轨迹重构及三维过程再现提供归一化数据支持;所述的摩托车碰撞两轮或三轮车事故数据存储功能模块,采用Access数据库,利用 VC++6.0开发平台建立了事故现场勘察数据仓库用于存储归一化校核处理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后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包括摩托车碰撞两轮或三轮车后动力学计算模块、两轮或三轮车倒地滑移动力学计算模块及轨迹迭代拟合计算模块;所述的摩托车碰撞两轮或三轮车后动力学计算模块,根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事故现场地面痕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与姿态等事故现场勘察数据,采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计算得到摩托车及其乘员碰撞后运动中各瞬间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
所述的两轮或三轮车倒地滑移动力学计算模块,根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两轮或三轮车地面痕迹、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等归一化处理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应用地面接触面摩擦接触力学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原理的当量冲击速度折算方法,计算得到两轮或三轮车在碰撞后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
所述的轨迹迭代拟合计算模块,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和姿态,迭代计算得到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后瞬间的质心速度和横摆角速度等运动量;所述的轨迹迭代拟合计算模块,根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和姿态,应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从事故现场勘测得到的碰撞中心位置开始,应用差分数字计算方法先求得对应的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两轮或三轮车乘员计算停止位置及姿态,在计算运动量为零时,利用车辆运动状态迭代-收敛判断模型对两轮或三轮车乘员、两轮或三轮车及摩托车的计算终止位置值,和碰撞现场实际勘测得到的停止位置进行比较,检验其逼近程度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允许误差要求,当误差大时,应用优化方法中的黄金分割原理迭代一组新的碰撞后瞬间运动量值,重复上述计算,直至在设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计算终止位置值收敛于实测停止位置值为止,当计算终止位置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则根据该组碰撞后瞬间运动量值,得到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后瞬间的3自由度线速度与角速度值,以及两轮或三轮车乘员在碰撞过程中的抛出速度。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行驶车速计算子系统包括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所述的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事故摩托车在各种受力和各种运动状况下的瞬时运动姿态与运动量值;所述的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事故摩托车乘员在各种受力和各种运动状况下的瞬时运动姿态与运动量值;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车辆在事故发生前的正常行驶车速值,该模块首先以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摩托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为计算目标,以根据事故现场地面痕迹状况确定的车辆碰撞前制动距离值、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前的行驶路线为计算条件,初次计算终止后,利用车辆运动状态迭代-收敛判断模型对摩托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和碰撞现场实际勘测得到的车辆和乘员停止位置、与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进行比较,检验其逼近程度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允许误差要求,当误差没有达到允许误差要求时,则应用优化方法中的黄金分割原理自动变更迭代步长,重新迭代一组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正常行驶车速值,重复上述计算,直至在设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计算终止位置值收敛于实测停止位置值和上述步骤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为止;当计算终止位置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该组迭代获得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正常行驶车速值就是所要求的值。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二维重构子系统包括基于CDC图形规则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诸元二维图形库模块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定位与图形驱动模块;所述的基于CDC图形规则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诸元二维图形库模块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调用二维图形库中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道路结构CDC图形规则的事故储元;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定位与图形驱动模块,实现利用二维图形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状态进行二维重构,该模块自动读入来自事故现场的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的停止位置、车辆初始行驶路线、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碰撞中心位置、地面轮胎印迹等事故现场勘察数据,以及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的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乘员的最终停止位置,应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由始及终顺序计算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在各个环节和各个时段的瞬时姿态,即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质心坐标值、方位角与瞬时运动量,即平面线速度和横摆角速度,在取足够小的计算步长的前提下,在计算机屏幕上适时显示事故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在给定时间计算步长上的各瞬时形态和特征点,包括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质心、两轮或三轮车乘员质心,从而取得动画连续表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状态的二维重构效果。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三维模拟再现子系统,包括基于OpenGL图形技术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诸元底层3维透视图形建模模块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动画驱动及印迹显示模块;所述的基于OpenGL图形技术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诸元底层3维透视图形建模模块,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采用OpenGL三维图形开发技术来实现事故车辆、道路结构、人体三维透视图形的底层建模;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动画驱动及印迹显示模块,实现利用3维透视图形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全景全过程的三维过程再现,该模块自动读入来自事故现场的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的停止位置、车辆初始行驶路线、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碰撞中心位置、地面轮胎印迹等事故现场勘察数据,以及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的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乘员的最终停止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在三维透视图形的底层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由始及终顺序计算车辆在事故过程各个环节和各个时段的瞬时姿态与瞬时运动量,并同时在屏幕上现场场景空间坐标系中实时显示车辆在给定时间步长上的各瞬时形态、车轮地面印迹、摩托车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乘员最终停止位置,取得动画连续表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全景全过程状态的三维再现效果。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结果输出描述子系统包括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主要特征计算数据表输出模块、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发生过程简述输出模块以及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案例数据存储模块;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主要特征计算数据表输出模块,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事故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和角速度、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行车速度,输出事故发生时的公有参数即时间、地点、天气、路面状况;输出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相关的参数有:车牌号、摩托车和人总质量、两轮或三轮车与人的总质量、碰撞前轨迹点、碰撞点、方位角、停止点、两轮车上碰撞位置、翻倒方向、乘员摔出后最后停止位置、乘员最后停止位置时方位角、乘员被抛出后的落地位置点,若两轮或三轮车是摩托车或者电动自行车,还将输出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采取制动时的车速、碰撞前瞬间的车速;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发生过程简述输出模块,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及事故轨迹二维重构结果,输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天气、道路状况、事故发生地点、事故车辆行驶状态、计算行驶车速、事故过程文字描述及2维轨迹描述;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案例数据存储模块,采用Access数据库技术,利用 VC++6.0开发平台建立了事故案例数据仓库,用于存储模拟计算生成的事故案例数据。使用本发明系统经过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的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其结果以三维动画过程再现、二维轨迹重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主要特征计算数据表以及事故发生过程简述文本的形式表述出来,可以作为公安交警部门进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技术鉴定和事故责任认定的证据材料。
本发明的研究成果将改变传统的低效、落后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处理方式和手段、具有高效、形象化、真实感和透明度高等特性,将有效提高交通事故鉴定与处理的技术含量,使其分析鉴定结果容易受到交通管理部门、事故鉴定单位、事故当事人的高度认同,起到分清责任、避免激化矛盾、减少社会不稳定因数、增进社会生活的和谐运行等重要作用,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鉴定更具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本发明可被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处理部门、科研院所、汽车企业、保险公司以及国外同行所采用,具有明显的行业共性和社会公益性。
通常情况下,实际道路碰撞事故现场调查而得的碰撞车速数据都不准确,不宜用来验证解析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本发明在一组可精确控制条件下的实车碰撞实验数据和试验结果对模拟再现系统进行了比对验证。在给定的相应计算条件下,主计算模型的解析计算碰撞车速的平均相对误差值为5.21%,最大相对误差为11.5%。碰撞后车辆运动轨迹及停止位置的模拟再现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系统框图;
图2为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与存储子系统数据流程图;
图3为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后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统数据流程图;
图4为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数据流程图;
图5为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车辆行驶车速计算子系统数据流程图;
图6为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二维重构子系统数据流程图;
图7为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三维模拟再现子系统数据流程图;
图8为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结果输出描述子系统数据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事故基本信息数据输入对话窗口;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事故车辆的主要结构参数设置对话窗口;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事故现场道路结构设置对话窗口;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事故现场数据输入对话窗口;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碰撞前摩托车与两轮车运动轨迹特征点输入对话窗口;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摩托车与两轮车碰撞车速计算结果;
图1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摩托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三维模拟再现结果;
图1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摩托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二维轨迹重构;
图1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摩托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车速计算数据表;
图1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摩托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过程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具体的操作过程和详细的实施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七个子系统:(1)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与存储子系统、(2)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后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3)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4)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车辆行驶车速计算子系统、(5)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二维重构子系统、(6)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三维模拟再现子系统、(7)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结果输出描述子系统。利用本发明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实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勘察数据读入与存储、事故车辆运动力学参数计算、事故二维轨迹重构、三维过程再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主要计算数据表输出以及事故发生过程简述文本输出等交互操作。
本系统各个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设计方案和执行顺序为:
(1)参见图2,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与存储子系统,用于实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数据归一化处理、特征点校核、输入数据存储功能。数据归一化主要是对录入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差异。本子系统包括两个功能模块: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勘察数据输入与归一化模块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数据存储模块。
a)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勘察数据输入与归一化模块,依据交警对事故现场勘验获得的事故现场道路结构、被撞两轮或三轮车结构与重量参数、事故摩托车结构与重量参数、事故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损伤痕迹、事故现场地面痕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等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完成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勘察数据录入以及碰撞位置数据校核、公共参数装载与轨迹特征点预处理等,为后续的事故模拟计算、事故二维轨迹重构及三维过程再现提供归一化数据支持。
b)摩托车碰撞两轮或三轮车事故数据存储功能模块,用于存储归一化校核处理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采用Access数据库技术,利用 VC++6.0开发平台建立了事故现场勘察数据仓库。
(2)参见图3,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后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事故现场地面痕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与姿态等事故现场勘察数据,逆向求得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后瞬间汽车的6自由度线速度与角速度值、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后的6自由度线速度与角速度值。本子系统包括三个模块:摩托车碰撞两轮或三轮车后动力学计算模块、两轮或三轮车倒地滑移动力学计算模块、轨迹迭代拟合计算模块。
a) 摩托车碰撞两轮或三轮车后动力学计算模块,本模块主要根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事故现场地面痕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与姿态等事故现场勘察数据,采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计算得到摩托车及其乘员碰撞后运动中各瞬间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
在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碰撞事故中,把乘员和摩托车的运动看成是二维的,摩托车的运动有三个自由度,乘员的运动有7个自由度。
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事故摩托车在各种受力和各种运动状况下的瞬时运动姿态与运动量值。摩托车整体被视为刚体运动,摩托车车身质量3自由度具体包括:在地面坐标系中的X方向平移运动,Y方向的平移运动及绕其质心的旋转运动。
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事故摩托车乘员在各种受力和各种运动状况下的瞬时运动姿态与运动量值。摩托车乘员运动的自由度为7个:乘员整体质心沿地面坐标系X方向和Y方向的平移运动、躯干绕其质心的旋转运动;手臂与腿脚分别被看成2个杆系,各杆系的质量集中于杆件的质心处,分别作绕乘员躯干质心的回转运动。通过分析可以对摩托车和乘员列出两组运动方程。但由于摩托车和乘员的两组运动方程并不独立,应加上反映摩托车乘员的某一部分与摩托车发生牵连运动的约束方程,从而联立求解两组运动方程,求解摩托车乘员在碰撞过程中的抛出速度。
b) 两轮或三轮车倒地滑移动力学计算模块,根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两轮或三轮车地面痕迹、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等归一化处理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应用地面接触面摩擦接触力学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原理的当量冲击速度折算方法,计算得到两轮或三轮车在碰撞后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
在自行车与摩托车的碰撞事故中,自行车与摩托车碰撞的运动过程可分为接触、自由飞行及滑移三个阶段。发生碰撞时,自行车与摩托车相接触,在碰撞冲量作用下,自行车乘员下肢及自行车向上抛,然后自行车和自行车乘员先后被抛向摩托车前方:倒(落)地后,自行车和自行车乘员分别以滑动或滚动的形式向前运动至最终停止位置。从碰撞开始至自行车和自行车乘员最后静止位置的距离分别被定义为自行车和自行车乘员的抛距。在事故计算中,自行车和自行车乘员的抛距可以从事故现场勘测得到。为了在对事故进行计算分析室引入自行车对自行车乘员运动的影响作用,引入了当量抛距Ld的概念。其定义为:
Figure 895687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
Figure 2010106170012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186729DEST_PATH_IMAGE003
分别是自行车乘员和自行车的抛距;
Figure 841832DEST_PATH_IMAGE005
分别是它们的质量系数。根据当量抛距,采用动力守恒原理和能量守恒原理,计算得到自行车乘员的抛出速度。
c) 轨迹迭代拟合计算模块,可由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和姿态,迭代计算得到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后瞬间的质心速度和横摆角速度等运动量。
轨迹迭代拟合计算模块,根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和姿态,应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从事故现场勘测(并经本系统预处置校核)而得碰撞中心位置开始,应用差分数字计算方法先求得对应的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两轮或三轮车乘员计算停止位置及姿态,在计算运动量为零时,利用车辆运动状态迭代-收敛判断模型对两轮或三轮车乘员、两轮或三轮车及摩托车的计算终止位置值,和碰撞现场实际勘测得到的停止位置进行比较,检验其逼近程度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允许误差要求。如果误差还大,则应用优化方法中的黄金分割原理迭代一组新的碰撞后瞬间运动量值,重复上述计算,直至在设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计算终止位置值收敛于实测停止位置值为止。当计算终止位置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根据最新一组碰撞后瞬间运动量值,得到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后瞬间的3自由度线速度与角速度值,以及两轮或三轮车乘员在碰撞过程中的抛出速度。
迭代—收敛判断模型:
式中:为设定的允许误差值; 、
Figure 674583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559362DEST_PATH_IMAGE010
为从碰撞后的瞬间至最终停止位置之间车辆瞬态运动量差分方程式函数。X、Y为车辆质心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值(m );为车体纵向中心线与X 轴所成角度(逆时针为正,rad);V为速度(km/h), 
Figure 701762DEST_PATH_IMAGE012
为角速度( rad/s );下标意义:x、y为X轴向、Y轴向分量;su为终停止处的值;g为碰撞后瞬间的值;A 、B 为A 车、B 车的值;s为计算值(或设定值)。
差分数字计算方法:  
Figure 2010106170012100002DEST_PATH_IMAGE013
(3)参见图4,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事故车辆碰撞作用后瞬间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采用基于车辆变形能量理论或动量与动量矩守恒理论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
在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瞬间,按照动量守恒定律有:
式中,为摩托车碰撞前车速,
Figure 192710DEST_PATH_IMAGE016
为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前车速,为碰撞后瞬间摩托车速度;
Figure 61440DEST_PATH_IMAGE018
为摩托车乘员被弹出的速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为碰撞后瞬间两轮或三轮车速度;
Figure 189670DEST_PATH_IMAGE020
为两轮或三轮车乘员被弹出的速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Figure 802048DEST_PATH_IMAGE022
Figure 129179DEST_PATH_IMAGE024
为摩托车、摩托车乘员、两轮或三轮车质量、两轮或三轮车乘员质量。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有:,式中,
Figure 246171DEST_PATH_IMAGE026
为碰撞变形能量损失,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为摩托车及其乘员、两轮车或三轮车及其乘员碰撞后瞬间能量总和。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到碰撞前瞬间摩托车的速度
Figure 895196DEST_PATH_IMAGE015
(4)参见图5,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行驶车速计算子系统,根据归一化处理的车辆碰撞前制动距离(痕迹)值、车辆行驶方向等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车辆3自由度速度和角速度,采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计算得到事故车辆在危险状态发生前的正常运动状态值(行驶车速)。本子系统包括三个模块: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事故摩托车在各种受力和各种运动状况下的瞬时运动姿态与运动量值。摩托车整体被视为刚体运动,摩托车车身质量3自由度具体包括:在地面坐标系中的X方向平移运动,Y方向的平移运动及绕其质心的旋转运动。
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事故摩托车乘员在各种受力和各种运动状况下的瞬时运动姿态与运动量值。摩托车乘员运动的自由度为7个:乘员整体质心沿地面坐标系X方向和Y方向的平移运动、躯干绕其质心的旋转运动;手臂与腿脚分别被看成2个杆系,各杆系的质量集中于杆件的质心处,分别作绕乘员躯干质心的回转运动。通过分析可以对摩托车和乘员列出两组运动方程。但由于摩托车和乘员的两组运动方程并不独立,应加上反映摩托车乘员的某一部分与摩托车发生牵连运动的约束方程,从而联立求解两组运动方程,求解摩托车乘员在碰撞过程中的抛出速度。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车辆在事故发生前的正常行驶车速值。具体方案是:根据以前节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摩托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为计算目标,以根据事故现场地面痕迹状况确定的车辆碰撞前制动距离(痕迹)值、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前的行驶路线为计算条件,初次计算终止后,利用车辆运动状态迭代-收敛判断模型对摩托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和碰撞现场实际勘测得到的车辆和乘员停止位置、上述步骤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进行比较,检验其逼近程度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允许误差要求。如果误差还大,则应用优化方法中的黄金分割原理自动变更迭代步长,迭代一组新的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正常行驶车速值,重复上述计算,直至在设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计算终止位置值收敛于实测停止位置值和上述步骤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为止。当计算终止位置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最新一组迭代获得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正常行驶车速值就是所要求的值。
(5)参见图6,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二维重构子系统,根据归一化处理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事故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和角速度及车辆正常行车速度,实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状态的二维重构。本子系统包括二个功能模块:基于CDC(Visual C++设备环境)图形规则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诸元(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现场道路与环境)二维图形库模块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定位与图形驱动模块。为了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计算模拟的精确度,可将本系统的二维重构结果与事故现场采集到的真实情况作对比,如果准确度达到精度要求,则可输出事故模拟计算结果;如果准确度不高,应当在保证事故碰撞中心点基本准确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事故现场基本输入参数及经验推测参数,提高计算模拟的准确度,达到优化计算结果的目的。
a) 基于CDC(Visual C++设备环境)图形规则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诸元(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现场道路与环境)二维图形库模块,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调用二维图形库中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道路结构等CDC图形规则的事故储元。
b)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定位与图形驱动模块,实现利用二维图形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状态进行二维重构。本模块自动读入来自事故现场的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的停止位置、车辆初始行驶路线、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碰撞中心位置、地面轮胎印迹等事故现场勘察数据,以及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的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乘员的最终停止位置,应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由始及终顺序计算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在各个环节和各个时段的瞬时姿态(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质心坐标值、方位角)与瞬时运动量(平面线速度和横摆角速度),在取足够小的计算步长(为了提高精度,本子系统计算中取为0.0002s)的前提下,在计算机屏幕上适时显示事故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在给定时间计算步长上的各瞬时形态和特征点(包括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质心、两轮或三轮车乘员质心),从而取得动画连续表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状态的二维重构效果。
(6)参见图7,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三维模拟再现子系统,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事故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和角速度及正常行车速度,实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全景全过程状态的三维再现。本子系统包括二个功能模块:基于OpenGL图形技术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诸元(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人体、现场道路与环境)底层3维透视图形建模模块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动画驱动及印迹显示模块。为了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计算模拟的精确度,可将本系统的三维过程再现结果与事故现场采集到的真实情况作对比,如果准确度达到精度要求,则可输出事故模拟计算结果;如果准确度不高,应当在保证事故碰撞中心基本准确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事故现场基本输入参数及经验推测参数,提高计算模拟的准确度,达到优化计算结果的目的
a) 基于OpenGL图形技术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诸元(摩托车、自行车、人体、现场道路与环境)底层3维透视图形建模模块,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采用OpenGL三维图形开发技术来实现事故车辆、道路结构、人体等三维透视图形的底层建模。 
b)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动画驱动及印迹显示模块,实现利用3维透视图形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全景全过程的三维过程再现。本模块自动读入来自事故现场的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的停止位置、车辆初始行驶路线、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碰撞中心位置、地面轮胎印迹等事故现场勘察数据,以及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的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乘员的最终停止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在三维透视图形的底层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由始及终顺序计算车辆在事故过程各个环节和各个时段的瞬时姿态与瞬时运动量,并同时在屏幕上现场场景空间坐标系中实时显示车辆在给定时间步长上的各瞬时形态(摩托车行驶方向、两轮或三轮车行驶方向等)、车轮地面印迹、摩托车最终停止位置、两(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乘员最终停止位置,取得动画连续表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全景全过程状态的三维再现效果。
(7)参见图8,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结果输出描述子系统,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事故车辆的6自由度线速度和角速度、行车速度及事故轨迹二维重构,输出汽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特征计算数据表和事故发生过程简述文本,并实现事故案例数据存储。本子系统包括三个模块: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主要特征计算数据表输出模块、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发生过程简述输出模块以及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案例数据存储模块。
a)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主要特征计算数据表输出模块,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事故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和角速度、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行车速度,输出事故发生时的公有参数有:时间、地点、天气、路面状况等;输出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相关的参数有:车牌号、摩托车(人)总质量、两轮或三轮车与人的总质量、碰撞前轨迹点、碰撞点、方位角、停止点、两轮车上碰撞位置、翻倒方向、乘员摔出后最后停止位置、乘员最后停止位置时方位角、乘员被抛出后的落地位置点,若两轮或三轮车是摩托车或者电动自行车,还将输出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采取制动时的车速、碰撞前瞬间的车速。
b)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发生过程简述输出模块,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及事故轨迹二维重构结果,输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天气、道路状况、事故发生地点、事故车辆行驶状态、计算行驶车速、事故过程文字描述及2维轨迹描述。
c)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案例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模拟计算生成的事故案例数据。采用Access数据库技术,利用 VC++6.0开发平台建立了事故案例数据仓库。
使用本发明系统经过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的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其结果以三维动画过程再现、二维轨迹重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主要特征计算数据表以及事故发生过程简述文本的形式表述出来,可以作为公安交警部门进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技术鉴定和事故责任认定的证据材料。
以下发明人给出现实发生的真实案例,通过利用本分析、模拟再现系统所完成的整个交通事故鉴定的全过程。
实施例1
2010年08月10日18时30分许,在引镇西汤线K95+350m处,由西向东行驶的嘉陵125-D型二轮摩托车与由东向西行驶的力帆LF110ZH正三轮摩托车发生碰撞事故。事故现场为直弯组合道路,东西方向为双向2车道,路面总宽7m。事故发生时晴天,干沥青路面。
模拟计算结果:嘉陵125-D型二轮摩托车在驾驶员采取制动时的车速53.9km/h,计算碰撞速度44.8km/h。力帆LF110ZH正三轮摩托车在驾驶员采取制动时的车速44.1km/h,计算碰撞速度44.1km/h。
数据输入对话窗口操作步骤:
① 参加图9,运行软件,执行【摩托车碰两轮或三轮车事故】命令,弹出【摩托车对两轮车碰撞事故基本情况】对话框。根据交警对事故现场勘验获得的事故基本信息数据,依据字段要求输入事故发生时的基本信息。
② 参加图10,第一步对话框内容输入完毕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车辆类型对话窗口】对话框。根据交警对事故现场勘验获得的事故车辆结构参数数据,输入事故发生时的碰撞车辆的类型代码等数据。
③ 参加图11,第二步对话框内容输入完毕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事故现场道路结构对话窗口】对话框。根据交警对事故现场勘验获得的道路结构参数数据,在对话框中输入道路结构信息。
④ 参加图12,第三步对话框内容输入完毕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事故现场数据输入对话窗口】对话框。根据交警对事故现场勘验获得的碰撞位置参数和地面痕迹检测数据,在对话框中输入摩托车及两轮或三轮车的碰撞位置点及最后停止点等数据。
⑤ 参加图13,第四步对话框内容输入完毕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碰撞前两轮车运动轨迹特征点输入对话窗口】对话框。根据交警对事故现场勘验获得的碰撞位置参数和地面痕迹检测数据,在对话框中输入两轮车碰撞瞬间质心位置和运动痕迹质心点等数据。
⑥ 第五步对话框内容输入完毕后,单击【下一步(确定)】按钮。屏幕显示事故现场数据输入完毕。至此,摩托车碰撞两轮或三轮车事故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系统对话窗口数据输入的操作结束,可执行子系统的数据存储和事故计算功能。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事故模拟计算操作步骤:
① 如图14所示,碰撞运动力学计算结果;
② 如图15所示,实现事故三维过程再现;
③ 如图16所示,实现事故二维轨迹重构;
④ 如图17所示,实现车速计算数据表;
⑤ 如图18所示,实现事故过程描述。

Claims (7)

1.一种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至少包括: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与存储子系统,用于实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数据归一化处理、特征点校核、输入数据存储;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后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用于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事故现场地面痕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与姿态事故现场勘察数据,逆向求得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后瞬间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后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用于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事故车辆碰撞作用后瞬间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采用基于车辆变形能量理论或动量与动量矩守恒理论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行驶车速计算子系统,根据归一化处理的车辆碰撞前制动距离值、车辆行驶方向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车辆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计算得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在危险状态发生前的正常运动状态行驶车速;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二维重构子系统,用于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事故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及车辆正常行车速度,实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状态的二维重构;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三维模拟再现子系统,用于根据归一化校核 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事故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及正常行车速度,实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全景全过程状态的三维再现;
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结果输出描述子系统,用于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事故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行车速度及事故轨迹二维重构,输出汽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特征计算数据表和事故发生过程简述文本,并实现事故案例数据存储;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与存储子系统、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后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行驶车速计算子系统依次相连,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行驶车速计算子系统分别与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二维重构子系统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三维模拟再现子系统相连,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二维重构子系统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三维模拟再现子系统同时再与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结果输出描述子系统及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与存储子系统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录入与存储子系统,包括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勘察数据输入与归一化模块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数据存储模块;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勘察数据输入与归一化模块,依据交警对事故现场勘验获得的事故现场道路结构、被撞两轮或三轮车结构与重量参数、事故摩托车结构与重量参数、事故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损伤痕迹、事故现场地面痕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 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事故现场基本数据,完成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现场勘察数据录入以及碰撞位置数据校核、公共参数装载与轨迹特征点预处理,为后续的事故模拟计算、事故二维轨迹重构及三维过程再现提供归一化数据支持;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数据存储模块,采用Access数据库,利用 VC++6.0开发平台建立了事故现场勘察数据仓库用于存储归一化校核处理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行驶车速计算子系统,包括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所述的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事故摩托车在各种受力和各种运动状况下的瞬时运动姿态与运动量值,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具体包括:在地面坐标系中的X方向平移运动,Y方向的平移运动及绕其质心的旋转运动;所述的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事故摩托车乘员在各种受力和各种运动状况下的瞬时运动姿态与运动量值,其中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具体包括整体质心沿地面坐标系X方向和Y方向的平移运动、躯干绕其质心的旋转运动、手臂与腿脚分别被看成2个杆系,各杆系的质量集中于杆件的质心处,分别作绕乘员躯干质心的回转运动;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车辆在事故发生前的正常行驶车速值,该模块首先以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摩托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为计算目标,以根据事故现场地面痕迹状况确定的车辆碰撞前制动距离值、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前的行驶路线为计算条件,初次计算终止后,利用车辆运动状态迭代-收敛判断模型对摩托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 两轮或三轮车及乘员最终停止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分别与碰撞现场实际勘测得到的车辆和乘员停止位置、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进行比较,检验摩托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与碰撞现场实际勘测得到的车辆和乘员停止位置的逼近程度,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与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的逼近程度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允许误差要求,当计算误差没有达到允许误差要求时,则应用优化方法中的黄金分割原理自动变更迭代步长,重新迭代一组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正常行驶车速值,重复车辆运动状态迭代-收敛判断模型判断步骤,直至在设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计算得到的摩托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及乘员最终停止位置收敛于实际勘测得到的车辆和乘员停止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收敛于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为止,当计算终止位置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该组迭代获得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正常行驶车速值就是所要求的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后瞬间运动量计算子系统,包括摩托车碰撞两轮或三轮车后动力学计算模块、两轮或三轮车倒地滑移动力学计算模块及轨迹迭代拟合计算模块;所述的摩托车碰撞两轮或三轮车后动力学计算模块,根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事故现场地面痕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与姿态事故现场勘察数据,采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计算得到摩托车及其乘员碰撞后运动中各瞬间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
所述的两轮或三轮车倒地滑移动力学计算模块,根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 碰撞中心位置、两轮或三轮车地面痕迹、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应用地面接触面摩擦接触力学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原理的当量冲击速度折算方法,计算得到两轮或三轮车在碰撞后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
所述的轨迹迭代拟合计算模块,根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和姿态,迭代计算得到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后瞬间的质心速度和横摆角速度运动量;所述的轨迹迭代拟合计算模块,根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最终停止位置和姿态,应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从事故现场勘测得到的碰撞中心位置开始,应用差分数字计算方法先求得对应的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两轮或三轮车乘员计算停止位置值及姿态,在计算运动量为零时,利用车辆运动状态迭代-收敛判断模型对两轮或三轮车乘员、两轮或三轮车及摩托车的计算终止位置值,和碰撞现场实际勘测得到的停止位置进行比较,检验两轮或三轮车乘员、两轮或三轮车及摩托车的计算终止位置值与碰撞现场实际勘测得到的停止位置逼近程度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允许误差要求,当误差大时,应用优化方法中的黄金分割原理迭代一组新的碰撞后瞬间运动量值,重复上述车辆运动状态迭代-收敛判断模型判断计算,直至在设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计算终止位置值收敛于实测停止位置值为止,当计算终止位置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则根据该组碰撞后瞬间运动量值,得到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后瞬间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以及两轮或三轮车乘员在碰撞过程中的抛出速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二维重构子系统包括基于Visual C++设备环境图形规则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诸元二 维图形库模块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定位与图形驱动模块;所述的基于Visual C++设备环境图形规则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诸元二维图形库模块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调用二维图形库中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道路结构Visual C++设备环境图形规则的事故诸元;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定位与图形驱动模块,实现利用二维图形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状态进行二维重构,该模块自动读入来自事故现场的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的停止位置、车辆初始行驶路线、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碰撞中心位置、地面轮胎印迹事故现场勘察数据,以及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的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乘员的最终停止位置,应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由始至终顺序计算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在各个环节和各个时段的瞬时姿态,即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质心坐标值、方位角与瞬时运动量,即平面线速度和横摆角速度,在取足够小的计算步长的前提下,在计算机屏幕上适时显示事故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在给定时间计算步长上的各瞬时形态和特征点,包括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中心位置、摩托车和两轮或三轮车质心、两轮或三轮车乘员质心,从而取得动画连续表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轨迹状态的二维重构效果。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三维模拟再现子系统,包括基于OpenGL图形技术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诸元底层三维透视图形建模模块和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动画驱动及印迹显示模块;所述的基于OpenGL图形技术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诸元底层三维透视图形建模模块,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采用OpenGL三维图形 开发技术来实现事故车辆、道路结构、人体三维透视图形的底层建模;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动画驱动及印迹显示模块,实现利用三维透视图形对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全景全过程的三维过程再现,该模块自动读入来自事故现场的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及其乘员的停止位置、车辆初始行驶路线、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碰撞中心位置、地面轮胎印迹事故现场勘察数据,以及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逆向梯次组合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摩托车、两轮或三轮车的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乘员的最终停止位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瞬间运动参量,在三维透视图形的底层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摩托车单质量3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和摩托车乘员7自由度动力学计算模块,由始至终顺序计算车辆在事故过程各个环节和各个时段的瞬时姿态与瞬时运动量,并同时在屏幕上现场场景空间坐标系中实时显示车辆在给定时间步长上的各瞬时形态、车轮地面印迹、摩托车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最终停止位置、两轮或三轮车乘员最终停止位置,取得动画连续表现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全景全过程状态的三维再现效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结果输出描述子系统包括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主要特征计算数据表输出模块、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发生过程简述输出模块以及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案例数据存储模块;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主要特征计算数据表输出模块,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作用前瞬间事故车辆的3自由度线速度值与角速度值、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的行车速度,输出事故发生时的公有参数即时间、地点、天气、路面状况;输出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相关的参数有:车牌号、摩托车和人总质量、两轮或三轮车与人的总质量、碰撞前轨迹点、碰撞点、方位角、停止点、两轮车上 碰撞位置、翻倒方向、乘员摔出后最后停止位置、乘员最后停止位置时方位角、乘员被抛出后的落地位置点,若两轮或三轮车是摩托车或者电动自行车,还将输出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采取制动时的车速、碰撞前瞬间的车速;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发生过程简述输出模块,根据归一化校核处置的事故现场勘察数据及事故轨迹二维重构结果,输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天气、道路状况、事故发生地点、事故车辆行驶状态、计算行驶车速、事故过程文字描述及二维轨迹描述;
所述的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案例数据存储模块,采用Access数据库技术,利用 VC++6.0开发平台建立了事故案例数据仓库,用于存储模拟计算生成的事故案例数据。 
CN2010106170012A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3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170012A CN102043885B (zh)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170012A CN102043885B (zh)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3885A CN102043885A (zh) 2011-05-04
CN102043885B true CN102043885B (zh) 2012-12-05

Family

ID=43910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1700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3885B (zh) 2010-12-31 2010-12-31 一种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438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3849A (zh) * 2019-03-22 2019-07-09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再现模拟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37606B (zh) * 2021-07-22 2023-05-3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事故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1661A (zh) * 2008-05-29 2008-10-08 上海交通大学 汽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06914A (ko) * 2003-07-10 2005-01-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사고정보 분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1661A (zh) * 2008-05-29 2008-10-08 上海交通大学 汽车与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杜吉祥."汽车碰撞事故的计算机模拟再现技术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2,54-67页. *
魏朗等."车辆碰撞事故空间模拟再现系统开发研究".《中国公路学报》.2003,第16卷(第4期),83-86页. *
黄靖等."车对车碰撞事故计算机模拟再现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第39卷(第9期),1449-145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3885A (zh) 201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4013B (zh) 汽车斜碰撞事故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
CN102034012B (zh) 一种汽车碰撞行人事故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
CN102044090B (zh) 车辆连环碰撞事故分析与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
CN102236909B (zh) 车辆失控后再两车碰撞组合型事故模拟计算与再现系统
CN102034257A (zh) 汽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
Essa et al. Simulated traffic conflicts: do they accurately represent field-measured conflicts?
CN104268862B (zh) 一种自主车三维地形可通行性分析方法
CN105205248A (zh) 一种基于ode物理引擎的车辆地形通过性仿真分析组件的设计方法
CN102073789B (zh) 两车碰撞后再碰固定物组合事故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系统
CN102087754B (zh) 汽车碰两轮或三轮车后再碰固定物组合事故模拟再现系统
CN102236908A (zh) 车辆迭碰撞事故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系统
Dabbiru et al. Lidar data segmentation in off-road environment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
CN102034258A (zh) 车辆迭碰撞事故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系统
CN102043885B (zh) 一种摩托车与两轮或三轮车碰撞事故模拟再现系统
CN109632330A (zh) 一种低成本的aeb系统骑自行车人碰撞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2063573B (zh) 一种坠车事故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
CN101118652A (zh) 自行车碰撞事故的三维建模及优化再现方法
CN102129383B (zh) 车碰车再坠车复合事故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
CN102073790B (zh) 汽车碰行人后再碰固定物事故分析计算与模拟再现系统
CN102231210B (zh) 汽车失控后再碰固定物事故分析与模拟再现计算机系统
Shih et al. Reconstruction and synthesis of lidar point clouds of spray
CN107016894A (zh) 装甲车模拟训练系统和方法
CN105956214A (zh) 一种高速列车虚拟限界计算方法
Chen et al. Driving behavior analysis of multiple information fusion based on adaboost
Bogdanović et al.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s of input parameters on the result of vehicles collision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512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